美国幼儿教育

时间:2019-05-12 03:4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幼儿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幼儿教育》。

第一篇:美国幼儿教育

美国幼儿教育-------“20分钟听读启蒙教学法

1.美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政策。与一些由政府对幼儿教育进行调控管理的国家不同,美国政府通过其指定的代理人(诸如地方学区管理部门、社区行动管理委员会等)进行管理,并向其拨发经费。但经费仅限用于年满4岁以及一些年龄更小的生理上有缺陷的残障儿童,来自低收入家庭的贫困儿童,受到毒品、爱滋病侵害或是被虐待的儿童以及有其他社会问题的儿童。

多数州规定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比例为1∶4;指定的幼儿园区域里禁止吸烟;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必须大学毕业,并经过专业方面的培训等。多数州还规定政府代理人每年可对幼儿园进行一次或多次不事先通知的检查。

2.非学校的幼儿教育机构。在美国,通过政府代理人提供经费并管理的幼儿教育机构不到20%,超过80%的幼儿教育机构是个人、企业或私人机构申办并管理的,他们的办园经费来自孩子家长所付的学费。私立幼儿教育机构的设立由申请人向所在地的州政府提出申办计划(其中包括办学场地、规模、开办经费和申请人所具有的幼儿教育专业背景等),并交纳申办费而获得营业执照。全美各州在幼儿园申办方面的规定大同小异,其申办费的幅度通常由10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一般来说,申办费收取的多少与各州要求复核营业执照时间的长短有关,不同的州要求复核营业执照的时间不同,通常为一年到三年不等。

3.附设小学预科和小学预科前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里,不少州相继制定了公立学校必须义务提供给五岁孩子小学预科教育的法律。1986年,美国通过了一项联邦法律,要求所有州的公立学校提供小学预科前的义务教育给那些身体有残障或是学习低能的有特别需要的4岁儿童。政府给公立学校附设的提供小学预科前教育的幼儿园提供经费。

二、早期教育状况

教育从生命第一天开始。创办”从出生到3岁“培训班,以1981年密苏里州教育部创办的”父母作为老师“(PAT)的项目最为著名,目前该组织已将它们的项目推广至全美47个州,培训了8000名”父母辅导者“。这些工作人员主要是每月对每一个家庭进行一小时的家访。美国的另一项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母教育计划,称作HIPPY计划: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该计划得到了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支持。HIPPY计划直接把培训带入家庭,计划中的母亲们每周受到一次访问,每隔一周参加一次与其他父母们的集会。

1)美国重视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

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美国幼教工作者非常强调,任何一个保育都要为婴幼儿提供大量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服务的技能,并要求家长密切配合,使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在家里尽可能得到强化。在长期的实践中,美国幼教工作者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经验,例如:要有效地培养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要训练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向婴幼儿提出切合其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第二,与家长密切配合。

哪些任务是不同年龄幼儿分别力所能及的呢?美国幼教工作者在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18至24月之间的婴儿能够学会自己用杯子喝水,能够拣起玩具;2至3岁的婴儿能够学会控制大小便,会用叉和勺吃饭,能够比较熟练地穿脱衣服、开合拉链,3至4岁的幼儿,共独立性有所增强,上述技能更加熟练,几乎不用成人的帮助,自己会扣纽扣、系鞋带、吃饭、洗脸、刷牙等;5至6岁的幼儿,能学会自己洗碗,能够整齐地保管自己的东西,独立性大大增强。

美国幼儿园教师在训练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提出任务,创造成功地完成任务的条件。例如,为了训练4岁幼儿自己穿鞋、脱鞋,他们给幼儿提供的鞋实际穿的稍大一些,使幼儿很容易穿、脱。又如,让幼儿向瓶子里倒牛奶,提供的瓶子是广口瓶而不狭口瓶。

总之,在训练中,教师最初提供的条件要保证婴幼儿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以后可逐渐增加难度。这样会增加婴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自信心,难度逐渐增加也能使婴幼儿的意志得到锻炼。

3)美国儿童教育中的特殊营养--尊重

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而是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

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quot;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也不吃”、“也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quot;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犯罪。

伟大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否太过份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儿重心理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4)美国的”20分钟听读启蒙教学法“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里斯一生致力于幼儿智力开发,他提倡父母为孩子每天朗读20分钟。他编写的几套”儿童听读手册“非常畅销。

特来里斯认为,培养儿童读书兴趣,并不是简单地从指导如何阅读开始,而是先由父母饶有兴趣地诱发孩子想读书刊。而这正是绝大多数父母所忽视的。这种巧妙的阅读诱发力出自父母每天娓娓动听的朗读,20分钟听读时间不长,但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想读的念头就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油然而生。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应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拳拳之心,能谆谆善诱。他通过实践,证明坚持听读可以集中儿童注意力,丰富孩子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尤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从而为今后广泛阅读打下基础。用特来里斯一句生动的话来说:听读是引诱孩子阅读的”有声广告“。

特来里斯的蝗读启蒙教学法,简单易行,很有说服力。近年来,他在美国各地作无偿报

告,一年多达40余次,吸引了许多幼教工作者和年轻父母。有一对父母在女儿生日时,收到特来里斯的礼品”儿童听读手册“,他们依照这本手册,为女儿作听读启蒙训练,坚持不懈,甚至在女儿患病住院时,也送去他们为女儿朗读的录音磁带,请护士为她放音。小女孩在每天听读的熏陶下,5岁就开始阅读,7岁成为一个词汇极其丰富的书迷,口才和作文能力都很出众。

有些父母认为,现在孩子每天花不少时间看电视,难道不相当于听读吗?特来里斯认为不然。研究资料表明,当孩子每天看电视3小时左右,读书效率骤减,五彩纷呈的电视图像使孩子读书分心。美国的成年人也是一样,现代美国人大多是从看电视而不是从阅读获取信息。这种不良的社会趋向将会影响下一代的智力开发。

特来里斯的倡导,得到了夏威夷州州长夫人的赏识,该州文教社团大力推行,发起”请为孩子朗读“活动:要求更多的父母为孩子每天朗读至少10分钟,并让每一个孩子在出生时警获得一本好书。这项活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广为宣传。夏威夷州的这一项活动,得到了其他州许多有识之士的响应,更大规模地推行这项活动。不少美国经济贸易集团也参与发起类似的活动,并称之为”您一天中最重要的20分钟“。

5)美国倡导情感教育

全美现已有700多所学校制定了旨在塑造学生心灵和充实学生头脑的”情感教育“计划。那么,究竟什么是”情感教育“呢?对此,皮埃斯·布鲁斯南曾动情地说?quot;我要努力将我在生活中学到的那些东西交给我的孩子。那就是学会爱自己,学会为自己和自己所拥有的而骄傲,学会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确实,家长是子女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父母的爱与宽容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和未来生活的动力。美国倡导的情感教育,正是想通过父辈告诉孩子们“人人对别人都应该友善,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道理”。而在一个爱与宽容的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孩子会更健康乐观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一切。

第二篇:美国幼儿教育见闻及启示

美国幼儿教育见闻及启示

来源:早期教育

近期,笔者在美国参观了多所幼儿园,并和美国幼教工作者进行了多次交流,现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美国幼儿园类型多样

美国幼教机构的类型很多,表述方式和我们也有所不同,在我国,3岁~6岁孩子所在的机构被称为幼儿园(Kindergarten),2岁~3岁孩子所在的机构被称为托儿所(Nursery)。而在美国,人们只把5岁~6岁的孩子所在的机构称为幼儿园(Kindergarten),而把3岁~5岁的孩子所在的年级称为学前学校(Preschool)。此外,还有招收2岁~6岁孩子的日托中心(Daycare Center)和招收3岁~8岁孩子的幼儿学校(Children's School)。在美国,既有公立的免费幼儿园也有私立的收费幼儿园。5岁~6岁的孩子可以选择当地公立小学中的幼儿园接受免费教育,也可以选择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中的幼儿园或者私立的幼儿学校。3岁~5岁的孩子则只能进入私立的幼教机构。美国托幼机构的收费普遍较高。在美国东部地区,一个较好的幼教机构的入园费用大约是每月1400美元。因此,美国5岁~6岁幼儿的入园率较高,而3岁~5岁幼儿的入园率则比较低。

二、班级规模较小,教师配备充裕

美国幼儿园的班级规模普遍较小。通常,中班和大班是18个人,小班是12个人。在部分的日托中心,人数会相对较多,但也不会超过25个人。每个班有3名教师。根据全美幼教协会(NAEYC)的规定和建议,幼儿园的师幼比不得低于1:10。在班级的环境设置中,往往也有这样的隐形制约。例如,在一个幼儿学校中,大班的走廊里只有18个挂衣架,班级中也只有三张可供幼儿就坐吃午餐的桌子(三张桌子。每张可以坐6个人)。较高的师幼比能让教师和幼儿有更多的沟通和互动。在班级的3名教师中,一名是首席教师(head teacher),另外两名是助手教师(as-sistant teacher)。首席教师是班级教育工作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同时也负责指导另外2名助手教师。美国幼儿教师并没有太多的笔头工作,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照料和指导好班级中的幼儿。美国幼儿园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模式,全美幼教协会等组织会提供一些供教师自主选择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某些幼儿园,教师还会得到一笔可支配的课程建设费,用以购买相关的课程材料。幼儿园支持教师参与各类研习会,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美国幼儿教师的工作自主权较大,敬业程度也较高,尽管收入水平有限,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班级布置区域化

在美国,人们认为适宜的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所以他们十分重视教室的布置。美国幼儿园班级主要采用区域化布置,教师们会把班级环境分为若干个明显的活动区,如讨论区(Meeting Area)、积木区(Block Area)、美工区(ArtArea)、感知发展区(Sensory Table)、书写区(WritingArea)、戏剧区(Dramatic Play)、阅读区(LibraryArea)和点心区(Shack Table)等。在国内,由于人数等原因,教学区往往占了班级空间中的很大一块(占三分之一以上),而在美国,讨论区(即教学区)只占教室的较小一块(占四分之一以下)。在讨论区中,幼儿可以围坐在教师周围,就某些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如今天的活动安排和总结,也可以一起阅读故事或唱歌。各个区域主要是依靠桌子和柜子来进行围合和分割。桌子的形状大小都各不相同,作用也不一样。有的圆桌很大,适合美工区的操作。感知桌是两用的,打开盖子就是一个发展感知觉的玩沙池,合上盖子就成了一个普通的方桌。区域化布置为幼儿的分组学习和自主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例如,在集中讨论之后,幼儿会被分为两组或三组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有多名教师分别进行指导。此外,幼儿每天都会有选择性活动时间,他们可以在材料丰富的区域中长时间地进行专注的学习和操作。这样的选择性活动包括绘画、书写、拼图、阅读、戏剧游戏、积木和玩沙等。这些活动既能发展幼儿的计划能力,也能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们也会随时参与到不同区域中与幼儿进行交流或指导。

第三篇: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及其启示

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及其启示

一、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的由来

由布什及其一批州长们构想的面向21世纪的《美国教育目标》1990年正式颁布,而相应的“美国教育目标专门小组”也于1991年成立,以督促实现目标并监督其进展情况。在2000年之前,该专门小组于每年秋季发布报告,汇报本进展情况。克林顿上台后,将此目标由原来的六条扩展为八条(以下简称“八条”),并通过立法写进了克林顿政府2000年目标体系里。其中的第3.4条目标提出了关于教育标准化的“构想”,其第3条是:“到2000年,美国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的中、小学生在其毕业时,将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等富于挑战性的学科课程上具有扎实的能力;全美境内的每一所学校都必须保证充分开发其学生的智能,使其将来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并为其未来的深造和各种创造性的工作做好准备。”(1993,4)第4条目标则进一步强化了第3条目标:“到2000年,美利坚合众国的学生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将是世界一流的。”“八条”中,和学前教育密切相关的是第1条目标:“到2000年,所有儿童在上小学前就已经为学习做好了准备(ready to leam)。

“八条”颁布以后,在美国教育界与美国政坛却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潮流,前者积极响应,后者却强烈反对。在教育界,除数学外的其他学科也不甘落后,在政府基金的支持下,纷纷展开了标准制定工作。尤其是那些未被列进“八条”的学科,如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舞蹈等艺术教育领域,外语、体育以及健康教育领域等,除了强烈争取其平等待遇以外,还迅速发展和制定出了“国家标准”;而另一方面,那些幸运地被“钦点”中的学科里却展开了激烈的内部竞争,有些学科甚至一下子冒出好几套“国家标准”。这样以来,美国教育界就深感有必要首先为这些“标准”制定出一套标准,以便裁定哪套“标准”才真正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准。为此,专门成立了“美国教育标准及改进委员会”,该组织将根据“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在“教育标准综述”(1993)基础上制定的标准来为每门学科裁定一套“国家标准”。

而另一方面,这场“彻底的改革”在教育界开始不久,就遇到了来自共和党占多数的美国国会的挑战。虽然这场全国性的运动当初是由一位共和党总统发起的,并得到了那些急于控制公共教育基金的州长们的大力支持,但它却成了政界以及宗教界争相诡病的“活靶”。各州及地方政治领袖以及广大家长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实质上是他们过去所摒弃掉的那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教育”

(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借尸还魂”,是“新瓶里装的旧酒”。而所谓的“2000年目标”及国家教育标准实质上是变相夺权,是利用“国家标准”而把教育控制权从广大家长及当地政府手中夺回到联邦官僚手中。

这样以来,原本是想提高几个重点学科教学水平的带有专业性质的“标准化运动”,由于政府基金的介入与支持,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十足“政治化”的运动。

二、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的内容

1.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的分类。

根据“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1993)的意见,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内容标准和执行标准等两个方面的内容。内容标准必须清楚指明“学生应该学习而且能够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它应包括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问题、基本架构与相关技能等内容。这些相关技能主要是指与该学科有关的思维、工作、交流、推理和调研方法与技能。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以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还建议分别提出两类内容标准:一类是国家标准,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外语、公民和艺术等八门学科,每门一套;另一类是各州自定的内容标准,各州要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也是八门学科,每门一套。

对于执行标准,“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的定义是,“要明确规定出‘怎样好才算是足够好’(how good is good enough)”。它实际上是一套关于内容标准执行情况或完成程度的评估标准,详细规定了一系列用来衡量学生学习质量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是否达到国家内容标准的“判断指标”。执行标准是保障内容标准得以切实执行的重要手段。至于这八门学科具体的美国国家标准,因篇幅所限,不能在此述及。

2.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的标准。

为了最终核定各科教育的美国国家标准,“目标3启标4专门计划小组”提出了十条评判标准:(1)“世界级”水平。也即各学科标准必须赶超或至少接近其他发达国家现有的标准。(2)“重量级”内容。各学科标准必须列出最能代表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因素。(3)实用性。各学科标准必须考虑学生将来作为美国公民,以及就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4)广泛代表性。各学科标准必须充分吸收社会各界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反映各相关领域的共

同要求;(5)平衡性。各学科标准必须在深度与广度、明确性与灵活性、专业性与适应性、理论与事实、面向未来与保留传统等五个矛盾对立面中把握好平衡。

(6)正确且准确。各学科标准必须反映本领域里最好的学术成果,不能有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7)清楚可用。各学科标准必须十分清楚,以便于学生、教师和家长了解和执行这些要求。(8)易于理解执行。各学科标准必须具体明确易于理解,以便学生、教师、家长、测验制定者和使用者以及社会各界参照执行。

(9)适应性。各科标准必须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各州各地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和文化个体差异加以改进。(l0)发展适宜性。各科标准必须适宜于促进儿童的发展。

而对于各州制定的内容标准,“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1993)也提出了五条评判标准:(1)必须像国家标准那样严谨可靠,如果内容有所不同,其参照标准也应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水平。(2)必须切实可行且界定清楚,以便实际工作者贯彻执行。(3)必须保证给学生以充足的知识、技能和良好行为习惯,以使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和终身学习中取得成功。(4)必须积极发展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5)必须广泛征求本州各界各方代表意见,根据各种反馈意见完善标准。

三、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的利与弊

1.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的有利之处。

这种全国性的教育标准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讲,有两大好处;一是“灯塔效用”,即它像一座灯塔一样,指明了课程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航线,使大家按着共同的标准和方向去发展课程;二是“手电筒效应”,即它像手电筒一样,照亮了每一节课所必须前行的方向,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知道他们应该按着共同的标准和方向往前走,而不至于迷路。

而这种全国性的标准对于幼儿教育课程发展来讲,有五大好处:(1)它为每一门学科都指明了其最重要的、最值得儿童学习的内容。而这种工作又不是平时一般教育工作者所能胜任的,故而由专家学者们制定的标准无疑免去了他们诸多烦恼。(2)它为教师、家长和幼儿在每门学科发展方面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最基本的框架。由于这种国家性标准,家长们至少知道自己的孩子应该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也可以监督教师的教学工作。(3)由于国家标准内容的内在连贯性,教师在把由专家编定的各科课程内容转化成小班、中班和大班的教育活动时,也不会出现遗漏与错误。例如,幼儿数学教育标准,由于它制定得非常完美,以至于普通家长或数学不好的人,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毫不费力。(4)它可以

统一美国各州或各地方幼儿教育的水准,使各地幼儿所受的教育不至于差异太大。而过去由于地域、文化、人口以及公立私立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各幼儿教育机构之间教育内容和水准实际相差很大。这在凡事必讲求公平的美国社会里,实在是一件不可容忍的事。(5)无论承认与否,过去在美国各地课本编制者和教材出版商的控制下,暗中实质上存在着一套“美国课程标准”。而现在由于真正国家标准的出现,出版商为了市场占有率都或多或少要受其影响,并按照它来改进其出版物。这样,就可以逐渐消除各地方各版本课程和评估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它们渐趋统一到国家标准上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颇具争议的好处,过去高标准高要求只留给少数天资聪颖出身名门的儿童。现在倒是公平了,无论资质出身,大家一律向高标准看齐。对此,幼儿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反应积极(Katz&Chard,1989,Edwards,Gandini,&Forman,1993,Metz,1995),他们认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潜能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巨大得多,在高标准要求下儿童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政界人士对此颇有微词。2.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的弊端。

(1)给早已进行的综合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挑战。综合教育改革好不容易才把各学科教育“缝”在一起,而事实上近年来种种“裂痕”已经显现,而新推出的“世界一流”的各学科标准一下子就把综合教育冲得七零八落。要达到这些高标准高要求,综合教育课程显然力有不逮,各学科就只好如鸟兽散、各自为战了。否则,就只有降低“世界一流”标准,抑或拒绝实现政府的“高要求高期望”,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给多年发展起来的“发现教育课程”(emergent curriculum)带来巨大挑战。“发现教育课程”和“综合教育课程”是美国所有优秀幼儿教育方案的两大精神支柱(Jone&Nimoo,1994)。所谓的“发现教育课程”就是强调根据幼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兴趣、需要和想法来编排课程内容,让幼儿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情境下进行学习,这样取得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可是新的“世界一流”的国家标准,却是由专家制定的,并不能考虑各地区各文化背景下儿童的日常生活特点,更不能考虑到个体需要和兴趣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因为它是标准化的东西。

(3)而潜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国家教育标准只提出了对教育最终阶段的高标准高期望(如4年级、8年级或12年级等,有时也有2年级),并没将它分解为中间各个年龄阶段顺序实现的具体期望。而另一方面,美国幼教界一直存在着小学课程“下放”幼儿园的传统,因此,幼教工作者颇为担心有人会把小学二年级的高期望高标准顺便也“下放”到幼儿园来。

(4)这种全国统一的高期望高要求并没有考虑到儿童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以及个体方面的差异,因此它对于一部分儿童来说,实质上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要求。

(5)目前各学科的内容标准已经出台,但相应的执行标准还在制定过程中,从已经出来的艺术教育执行标准来看,它已经超出了儿童能力范围,并对幼儿艺术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人们普遍担心将来各科执行标准会违背“儿童发展适宜性”原则,而片面追求高标准高期望。这种忧虑是不无道理的。

四、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还在进行中,“是‘灵丹药’,还是‘白日梦’?”(Bredeamp,&Rosegrant,1995),现在说起来还为时过早。但是通过对这场运动的分析评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1.必须尽快全面规划和科学建设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并将其提升到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战略高度。美国的“2000年教育目标”,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巩固其岌岌可危的世界霸主地位。而我们要实现富国强民的目标、要实现“十五大”所规划的宏伟蓝图,也必须重新认识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把它以及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尽快使其走上科学和健康的发展之路。

2.必须处理好“课程标准”与“综合教育”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尽快出台新的幼儿教育课程大纲,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由于推行综合教育改革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发布,旧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已走进历史,十几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制定新的统一的幼儿教育课程标准或教育大纲,而各地在开展综合教育改革时也大都各行其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性”标准。这对于条件较好的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幼儿教育课程。但对于广大城乡地区来说,失去了统一标准之后,他们将陷入无所适从、无所参照或是胡乱参照的混乱局面:今天学北京的,明天搬上海的,后天再抄抄广州的,而事实上没有一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于是,有些地方就只好还是拉起被废除了的、诞生已近20年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虽然旧了但却聊胜于无。

现实在呼唤新的课程标准,广大幼教工作者也迫切需要一个反映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新的课程标准。但是,有些人认为,制定统一的课程大纲与推行综合教育是相互矛盾的;也有的人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巨大,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是不切合实际的,等等。我们认为,美国也同样存在这两个问题,但是他们采用“国家标准”与“州立标准”并行的双轨制,允许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标准,这样就保证了课程标准的灵活性与适用性。而课程标准与综合教育之间的矛盾也并非不可调和的,事实上任何综合教育课程也都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标准来作为基本的参照和约束,脱离课程标准的综合教育是毫无价值的。

3.美国发展其幼儿教育课程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其中的利与弊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进行任何一场幼儿教育改革或标准制定,都必须首先进行长期科学实验研究和反复推敲考证,对于课程大纲尤其要进行全面细致、谨慎小心的计划和准备,且必须认真听取各方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考虑标准所带来的各种正面和负面影响,然后权衡利弊、把握时机,适时推出合理灵活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案,以充分照顾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文化状况,也可以像美国那样实行“国家标准”与“省(市)级标准”并行的双轨制,先制定出国家标准,再由各地发展出相应的地方标准。

4.重新评价综合教育改革的得与失。综合教育改革在我国进行了15年之久,其功过如何?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国情?它给我国幼教事业带来哪些冲击或混乱?其前景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到了该有个结论的时候了,对这些问题总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是不明智的。现在美国幼教界开始检讨其综合教育改革,并认识到分科教学的好处,“如果缺乏学科体系这一重要基础,所谓的‘幼儿综合教育课程’必将很快堕落为毫无意义的嬉戏与毫无价值的消遣。如何通过综合课程来促进幼儿智能的综合发展,才是我们要面临的最大挑战”(Bredekamp&Rosegrant,1995)。这恐怕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四篇:②美国和加拿大的幼儿教育基本情况

②美国和加拿大的幼儿教育基本情况。

纲要统一、教材自主。在美国和加拿大,所看到的就是符合不同年龄、不同能力发展与不同环境下的适宜性教育。全美、全加只有一个教育大纲,而没有一套统一的教材,各教材与教育模式完全由各园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和加拿大教育中心给大家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各家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由此,选择性与适宜性教育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认证资格严格。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在看似自由的幼儿教育状态下,却有着严格的评估体系与标准。他们对园长任职、教师从业认证尤为严格,这使得进入这个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自选课程的有效实施有了基本保障,并且由于幼儿教师待遇相对较高(不管公办还是民办,每年政府要给每个孩子一定数量的教育补贴。国家规定,孩子不是个人的,而是国家的,父母只有养育权,教育权交给国家),所以社会上以从事幼儿教育为荣,幼儿教师的队伍也非常稳定。

自然状态的幼小衔接。在美国,对我触动很大的是,二年级之前的学生,上课的模式基本等同于我们现在的幼儿园模式,教室中的布局、教师授课的方式基本采用了幼儿园时期的特征。这种教育模式的延续,看似是教育形式的延续,实际则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充分尊重了儿童在八周岁前自主发展、自主探索、自由发挥的结果。相比来看,我们的幼小衔接人为割裂的痕迹过于明显,很多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一年级很不适应。说的到家一点,就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尊重程度还不是很够。

4、美国幼儿园的条件,折射出美国家长的价值取向。

这次考察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中国较好条件的幼儿园比美国的任何一所幼儿园都“豪华”。可见,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50平米见方的教室,一个班级15个孩子左右的班额,班级的配置可以说有点“简单”。那是不是我们的条件好,就是错的呢?我不这样认为。发达国家的家长厌倦了“豪华”,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这是他们经历发展后的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回归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家长们,根本还没有看到或不了解好条件幼儿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教育到底该有怎样的追求,毕竟社会的两极分化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家长对子女教育需求的不同、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目前的中国幼儿教育,恰恰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经过判断和实践之后所呈现出的一种满足不同家长需求的状态。

但是我想说的是,家长对好与不好的评价,一定不能停留在硬件条件的层面上,要真正去了解其中的教育内涵。我们常常要辨析这样一个问题,幼儿教育是“量的教育”

还是“质的教育”,答案很清晰当然是后者。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他就会有美好的人生;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态度,他就会体验真正的人生快乐;让孩子拥有一个适应复杂社会的积极心态,他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坷。

在美国,一般来讲,孩子5岁才正式进入幼儿园(包括公办民办,这期间是义务教育了),0到5岁之间,主要由儿童家庭教育中心、早教机构、私立幼儿园承担了教育的任务。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儿童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选择上,完全取决于与自己孩子适应性的环境。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完全体现了尊崇个性化的发展。

在美国与加拿大,学生也要考试,3年级就开始考。也要看分,但是不同的是他们考试的目的不是把孩子标签排名,而是为了真正的了解孩子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做到对每一个孩子教育的更加有效。家长们也十分认同这样平等、差异、全纳性的教育,不随流,不攀比。“我的孩子有发展,就是好的了”。

5、美国和加拿大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更重实操性能力。

在马里兰大学学前教育系以及莫哈克学院的幼儿教育专业学习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在马里兰大学实验幼儿园中,有几间教室带有教师观察室(有一面玻璃相隔,从里面看不到外面,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是专为学前教育系的学生来观察记录孩子而设置的,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老师要求必须在实践中找到答案,这种应用性的教学为学生走向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这些学生的就业也变得非常从容。

我想,未来的中国幼儿教育,集团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甚至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尽管我们有些地方政府下大力气要在五年之内,公办园达到80%。我想说的是,在公办园急剧增加的同时,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整体观念与素质是否能真正的和国际接轨才是最主要的。如果还回到八、九十年代有些公办幼儿园那种惰性的状态,那将是最大的悲哀。幼儿教育满足社会需求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把目前拥有62.4%的民办园的整体素质抓紧提高。用民间的钱,办国家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在每年需要大量师资的情况下,有时在选择中也很无奈。学校和学校之间培养出的毕业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很好,但也有的真不行。学生理论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差,眼高手低的毕业生不是少数。这让我们深深地思考,加大“校—园”合作与定向培养的力度十分必要。学校方面多设置一些与实践相匹配的理论,将学生的实习高度重视起来,学生的实习不应是被流放的理由,而应该盯紧、盯实,加大指导力度。这样从根上,会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美国的“个人主义”与“法制管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说实话,在我从教30多年的时间内,我是比较关注美国的幼儿教育的,尤其是在管理和实践上借鉴了许多美国教育家的思想。但真正走进美国幼儿教育深层次的机会很少,这次我深深的得到了满足。尤其对北美个人主义的主张与西欧国家的自由主义主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个性张扬、自我中心、自以为是的现象应该是屡见不鲜的,但是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在看到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无不是彬彬有礼,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和你迎面而走,肯定会微笑相待。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发,个人主义主张下的教育理念与思想,其宗旨在尊崇个性、完善自我的同时更加修炼于内化自我的行为标准,这种教育更加强调的是自我完善与自我约束。个体的自律性强了,依次叠加,也会使得整个国家的人口综合素质提高。这是积极的一面。

然而,过度的约束也显得死板与冷漠。在美国发生了这样的一个小插曲:我们一行人来到纽约之后,非常兴奋,打算体验一下异国的酒吧文化。我们晚九点左右去了我们入住宾馆附近的一个酒吧,进入之后我们有位同伴感冒有人回去给她拿药。可是,等他返回之后却不能再进入了。服务员告诉我们,酒吧晚十点准时关门,九点半之后就只允许出不允许进了。我们给服务员说明原因,请他给我们个方便,可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说这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我们才发现了门口还有一群日本人也在和他们交涉,最后我们还是扫兴而归。说实话,各个幼教集团的老总们在国内很难聚到一起,也不想放过交流学习的机会,就这样一点小小的要求也没有满足我们。但是,从这样一件小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是一个高度法制的国家,在法制化的前提下,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简单,是说一不

二、易于管理的。可是,这也让我们深深感觉到,这种只靠依法说话的社会秩序管理方式也失去了很多“人情味”。可也说,所谓的自由主义,是建立在法律允许之中的自由,而不是放任。

第五篇:幼儿教育

一、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并从幼儿抓起

(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我们大班一幼儿中班之前跟随爷爷奶奶在胶东地区长大,入园后,他与大家很难交流,因为胶东口音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所以他不愿说话,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经过近一年半的普通话练习,个别发音还是胶东方言语调。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普通话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语学习。幼儿期的口语训练会让他们掌握一批词汇,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系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天才少年”无一不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主阅读了大量图书,从早期教育看,不说普通话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

(三)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

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讲述父母的生活习惯,明明说妈妈最喜欢吃“老醋白菜”,旁边一小朋友惊讶的站起来说我妈妈也爱吃“老醋白菜”,明明反驳我说的是“老cu(厨)白菜”…可是明明确实把“厨”念成“醋”了。据了解明明的妈妈老家在内蒙,其方言习惯就是除了三声之外的一声和二声的语调都接近四声,加上读音又不准便如此了。明明的父亲普通话相对标准一些,让明明能分辨出他人的读音是否正确,但自己却发音不准,像这种现象更难矫正。

二、分析方言对幼儿普通话学习影响之大的原因

为什么方言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言是一种情绪。许多从小在方言区长大的家长认为“它”能最真、最切地表达情感。加之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平时便用方言交流,幼儿直接模仿,影响了幼儿的普通话学习。部分家长表示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自身条件还不够。正如明明一例,幼儿期给幼儿创设一种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幼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言。家长用方言与幼儿交流,幼儿便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方言)回应。

(二)方言是一种情结。方言时时系着情深故土。家长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根”,从而让孩子也感受一下“本乡本土”的语言。我园虽身处城区,但多数幼儿家长都是来自农村,幼儿之间的交往受父母的影响,都不得不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笔者对东营市境内的六所幼儿园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胜利油田两所幼儿园的60名家长中,有53名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东营市区两所幼儿园的60名家长中有39名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县区两所幼儿园的60名家长中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的仅有11名。与之对应的调查结果显示,油田的幼儿普通话水平高于东营市区的幼儿,东营市区的幼儿又大大高于县区的幼儿。由此可见,家长讲普通话的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普通话水平。笔者深入调查的一班级中,全班20名幼儿平舌音、翘舌音混淆的有8人,舌根音、舌尖音混淆的有4人,长此以往,必然阻碍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普通话教学中要克服方言的不利影响就要从根本上了解方言。

方言,又称地方话,一般定义为“方言是它存在的区域内各个不同区域的实际存在形式。”比如说山东方言就是汉语在山东的存在形式。

例如:在笔者对东营市区幼儿园所做的调查中有趣的发现,不但普通话与方言有区别,方言与方言之间也有区别。如:东营广饶一段方言:“下雪了,天bei(白)了,地bei(白)了,liao chu ni(到处)都bei(白)了,而利津方言就不知liao chu ni 是什么意思。可见,在同地区的幼儿用方言也不利于交流。

三、普通话学习中克服方言的影响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家长和教师共建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

新《纲要》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环境。普通话的学习也应如此,成人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幼儿敞开胸怀勇敢地说。

(二)成人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作用

1、不说口头禅,不说不文明的话,避免给幼儿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 比较流行的口头术语——哇噻、酷毙了......2、不说不完整的话和土语。如一幼儿告诉老师:我gankuo(口渴)了,想要去ha(喝)水。这些土语大都来源于幼儿的家庭生活。对幼儿学习书面语言影响很大。尤其是针对一直说方言的家长,应尽量避免说土语。

孩子好模仿,愿意与人交流,父母应因势利导,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而这就要求父母们本身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

(一)通过听故事、说绕口令、看有益的动画片、看图书等方法,扩展幼儿的生活空间,丰富生活内容,扩大眼界。例如:在讲故事中反复练习“树叶”“教师”等难懂的翘舌音。

(二)做好普通话矫正工作

1、教师的正确示范:教师要用正式的普通话与幼儿交谈,做到说话完整,把正确的发音清晰的讲给幼儿,语速要慢,以便幼儿模仿。

2、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并对个别不正确的发音和不到位的音进行重复训练,从发音部位、发音口形、语感到语义都应找出弊病、解释清楚。如:上述例子中的“厨”和“醋”的发音中——ch和c的区别,二声和四声的区别等等。

3、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纠正,培养辨音能力。

4、家长积极配合,让幼儿在园形成的良好语言习惯得到巩固。

因为幼儿的语言带有家庭主要成员的语言特征,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使父母了解到自身的语言特点,首先舍弃方言中难懂的、过时的和粗俗的成分,逐渐的改正和进步。

综上所述,幼儿普通话学习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造语言环境,只要幼儿能分辨出这是方言,那是普通话,了解到这两种“话”有不同的发音体系,并区别开来,掌握了发音规律,方言不难克服。

下载美国幼儿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幼儿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教育

    教研活动制度 1、活动时间  定期开展:保证教研活动时间,定时组织教研活动。  参与考勤:教师必须遵守教研活动时间,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2、活动内容  以园为本:制定活动计划和内容......

    幼儿教育

    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再许多家庭中,孩子拥有许多玩具,可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则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为人父母者认为孩子还太小,不认识汉字,不可能进行阅读,也就没有必要浪费......

    幼儿教育

    邱多江乡农牧区基层党建示范 点工作情况总结中共曲松县邱多江乡基层党委1个,总支6个,全乡党员共153名。根据2010-2011年度开展新一轮“五个好”党组织建设的规划。县委高度重视......

    幼儿教育

    宝安区民办幼儿园申请办园材料目录 一、申请筹设民办幼儿园 (一)申请筹设民办幼儿园申请报告(原件) 1.内容应当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园规模、办园形式、办园条件、内部管理体......

    幼儿教育

    幼儿园师资培训计划 一、 基本情况分析: 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园三年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如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使先进的教育......

    幼儿教育(★)

    《理县农村幼教事业的实践和成效》观后感 今天晚上在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理县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实践和成效的专题片,观看了以后觉得获益匪浅。在影片中主要讲到了以下......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复习题~~ 作者: 梁筱烨名词: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答: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学前教育现象和建构学前教育理论的过程 2. 文献综述 答:是对某个时期......

    幼儿教育

    大学生网络生活道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生活道德调查 邵奕清(制药111 0202111112)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