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应台女士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有感

时间:2019-05-12 03:3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龙应台女士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龙应台女士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有感》。

第一篇:读龙应台女士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有感

母亲的大爱

——读龙应台女士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有感

康乐小学 吴洁雄

在四月份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中,令我们在忙录工作中挤出时间去享受读书的乐趣,阅读了几本书,但印象较深的一本是龙应台女士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书中讲了许多鲜明的案例,使我感触颇多。

整本书写的是龙应台女士生命的实景写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在我脑海里时常浮现龙应台女士对儿子安安和飞飞童年生活的记录,不得不佩服,这是一位多么睿智,多么慈爱的母亲。读完龙应台女士写的《孩子你慢慢来》记忆最深刻的就有两个场景:一是龙应台坐在台阶上看着华安,让他从容地把蝴蝶结扎好;

但我的母亲不是龙应台,不会看着我去扎蝴蝶结,但她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的爱。我记得童年时,有一次我贪玩,光着脚到处乱跑,结果把自己的脚给搞伤,走不了路。每天妈妈背着我上放学,时常关心我的生活与学习。简单的家常菜飘着令人馋涎欲滴的香味,每当我吃饭时,母亲总坐在一旁为我夹菜,劝我多吃一些饭;写作业时,母亲总坐在我旁边一边绣花一边看我是不是在认真学习;写完作业后,就算工作再忙母亲也会抽时间为我检查,如果她觉得有错误,就会叫我一起研究并纠正。母亲的爱在我童年时的确有一些“烦人”,却充满了对我的关心;母亲的爱的确有一些“多管闲事”,却都是对我的帮助;母亲的爱的确有一些“啰嗦”,却句句都说在了我的弱点上„„,这“烦人”、“多管闲事”且“啰嗦”的爱就是母亲对一个孩子的大爱。

一是龙应台接到某一超市的电话,说邻居的孩子偷超市的糖被抓住了,因邻居联系不上,超市负责人让她来接走孩子。她来到超市,才知道,这孩子不

是第一次偷超市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这些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面对这样的孩子,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也在分享别人偷出来的东西,你又会怎么做?作为超市老板,你会怎样做?

我们听听书中是怎么做的:

超市主人小声对妈妈说:“他真怕了,不要吓到他。”

妈妈蹲下来,把弗瑞第拥进怀里,等他稍稍平静下来,才说:“别害怕,弗瑞第,他们不会叫警察的,我们照顾你。我先要知道你做了什么。真真实实地告诉我。”

看完了上面的的对话,我一遍遍问自己,如果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能这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吗?我们周围的超市老板能这样对待偷了自己超市东西的孩子吗?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的呢?

可能是别样的教育恰恰换来了我所希望的教育结果,所以反反复复看着《触电的小牛》,心中久久回荡着柔软的感动。我曾经见过很多面对孩子犯错误时只是对孩子严厉地指责和破口大骂的母亲;当然也有苦口婆心说教的老师。但我们严厉的指责和破口大骂的说教到底孩子能听进去多少呢?能让孩子听进去多少这种事也很少有人会去考虑!但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换来孩子的反感、抵触,自身的伤心!这种方式摧残了自己,也硬化了孩子!得到的是两败俱伤啊。记得上次我们班出现了与此类似的案例,有一位学生他爸爸是做生意的没时间管教他,也不太懂得管教的方法,孩子在社会现状的影响下每天都在家里偷钱,开始偷少,后来越偷越多,当家长发现后迎来的就是一场痛打,导致学生连上学都不愿意来,此乃物及必反也。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管孩子在外面、在家里、在学校范下什么错误,母亲都应该正确引导,慢慢讲道理,让孩子慢慢成长。

在今天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及个性,尽可能地为他们设计一套属于自身特点及个性成长的计划。让我们的孩子或是学生都能享受这份爱。作为教师给学生的爱要像龙应台这样的母爱,这样的大爱,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成长。

孩子尤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理应拿出真心与爱心去栽培,去灌溉;在此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别为眼前的小小挫折而失去理智,工作上、教育上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这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正确的教育大道。

作为教育工作请您记住:教育孩子,请慢慢来。教育你要将他讲懂、讲明,急不来的;

读完这本书后,像股股春风吹进了我的心里。这就是母爱,简单却最动情的大爱。

第二篇:孩子,你慢慢来——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算是一个沉重的开头。婆婆对孩子的呵斥,也许只是一种对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对孩子的耐心等待,让我看到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作者对孩子打蝴蝶结时细腻的描写,我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绳编蝴蝶结,由于还是个五岁的孩子,手眼并不是特别的协调,因此,总是穿不进洞里,但是他没有着急,仍然不紧不慢的做着,仿佛这个杰作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这种属于孩子的内心的平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可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对母亲而言,对作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作为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长辈之一,作为对孩子们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们,更应该对这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有深深的思考和认识。这本书中,第二个故事提到了一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老师责骂,最后,带着三个弟妹,在爱河边跳了下去。看到这里,我的心狠狠的纠了一下。其实,我一直没有看懂这段文字被放在这里的目的,也许是想说,若是这位教师能给孩子一个“慢慢来”的机会,孩子就不会因为压力与鄙视而自杀;也许,是想让教师也能和作为母亲的一样,关心孩子,耐心地对待孩子。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孩子低着头,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满枯黄树叶的路上。他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看似一个在落叶中寻找宝藏的考古学家。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研究着身边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路边的风景,又比如,枯树叶中的奥秘。《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夹杂着许多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照片,那是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它记载着一个个母亲用爱浇灌着孩子,用耐心哺育着孩子的感人故事。边上那些美丽的文字“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穹苍和茫茫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让我深有感触。作为教师,正如孩子们的母亲一般,熏陶着他们的审美,丰富着他们的学识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但是,他们带给我们的却是孩童般的心灵,他们为我们展示着这个社会各种的美好面。这难道不是一种天赐的恩惠吗?

孩子们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就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次,小孩子与生俱来,对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我们惊奇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这种质疑能力。再者,孩子们的观察力又有着他们独到的一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观察结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观察这个世界。所以教师要做好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

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尝试着去完成一件事,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它能极好地锻炼孩子的能力。事实上,只有孩子自己做过或主动尝试的事情,才能让他们即喜欢,又印象深刻。往往教师、家长逼着做的事情会让孩子很反感,效率也低下。孩子还小,能力毕竟还很有限,对于一些事情,他们不能很快的,很利索的完成,这时,作为教师,我们万万不可着急,我们要耐着性子,让孩子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现代如此快节奏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显得越来越急躁,不知是谁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万家长整装待发摩拳擦掌,教育机构调整课程加速发展,千万早教中心拔地而起日进斗金,在这千千万万的希望与期待下,孩子们收拾起童心,规范地坐在课桌前,从“你我他”到“123”而后又是“ABC”“ あいう”,从钢琴到小提琴而后又是琵琶古筝,从画画到书法而后又是围棋象棋„„林林总总,家长用自己曾经想学的,认为孩子要学的种种课程填满了孩子的童年。当听着家长们交流“成功经验”,逢人就要求孩子表演一个,为自己孩子的多才多艺自豪不已时,敢问孩子们是快乐的吗?那些被逼着学来的东西真的全都会被坚持吗?而填鸭式的教育到底是帮助孩子提早了解了更多,还是毁了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在今后会少了解更多呢?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真的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快,还是反而毁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天生的创造力呢?成人们,我们何不让孩子慢慢来,让孩子慢慢的地学会识字,让孩子慢慢地与人交往,让孩子慢慢地观察世界。而作为一名老师,要去改变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长时间沟通的,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中为孩子寻找乐趣,引发他们的兴趣却是一定要坚持实施的,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与耐心,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来给予教育与指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更值得推广。

“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请让我自己观察。我的年纪还小,请拿出时间和耐心向我解释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还很脆弱,请照顾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责我。”孩子是一个人,所以我们要用待人的方式去待他们;孩子是一个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的人,因此,我们又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他们需要的是我们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那是不是更多的是对我们成人说的呢?

书的最后,龙应台说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所以,回过头去看第一个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动作太慢,但她却又能放手让孩子帮助她,去做这些为客人服务的事情,看得出来,婆婆已经将这个最难的“放手”做到了,这种信任,又是对孩子怎样的一种尊重啊!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学校的学生时,时常会有困惑: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级要读二年级的学业,二年级要读三年级的学业„„纷繁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无孔不入,婴儿出生后就面对了一个竞争如此残酷的社会,父母时刻被提醒着要为孩子的教育早作准备,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难免会浮躁、会困惑——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快餐消费呢?吃快餐的确能管快管饱,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恶性循环。

孩子不是我们实现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会竞争激烈的牺牲品,如果他们长大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能感到快乐,就足够了。

当宝宝跌倒时,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从地上爬起;当宝宝搭的积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帮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厌其烦地重新搭建;当宝宝不原意和别人分享玩具时,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递给别人,看着他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学会与人共处„„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同他一同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这样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其实,孩子在不经意间,已经长大。

第三篇: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Bamboo

2017年春节早上,我起床放鞭炮开门后,泡了杯茶开始“鸡年”的第一次读书。尽管鞭炮声此起彼伏,我还是用2个多小时的将年前没看完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看完。

《孩子,你慢慢来》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三书”指《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之一。该书是龙应台对大儿子安德烈从出生到上小学这期间,以教育为主线、以生活琐事为内容的教育日誌类文集。

龙应台的家庭生活环境有点特殊,龙应台是中国人讲国语,其丈夫是德国人讲德语,所以母子交流用国语,父子交流讲德语,夫妻交流用英语;安德烈起初在瑞士上幼稚园,瑞士人讲德语,所以安德烈在上幼稚园时讲德语。特殊的语言环境为安德烈学习语言提供了有利条件,国语(汉语)、德语、英语安德烈都会。

安德烈的童年大部分是与母亲龙应台相处的,在安德烈的记忆中,龙应台是集责任于一身的严格教育者,但又充满温暖。“她对我一方面极其严格,督促我努力学习,认真做事;一方面却又极讲究自由尊重的理性思考”。

龙应台很在意什么是安德烈将来需要的才能或品格,“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对安德烈的教育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没有禁区;带安德烈进庙宇、上教堂,与各类人接触,了解各种社会习俗。

对于生理、人体知识采取适时普及引导的方式。龙应台到医院作孕检时也让安德烈在场看着医生对自己生殖部位的检查,并不时回答安德烈的问题。当安德烈在与小白菜玩耍时发现自己有“鸡鸡”而小白菜没有“鸡鸡”时,不是堵而是疏,适时给安德烈讲解男女身体的差异,讲解精子、卵子、月经的相关知识。“男人有精子,你不是看过书了吗?精子碰到卵就有了你和底迪。”

在小儿子华飞出生后,安德烈有抵制思想时,龙应台适时引导安德烈正确看待“底迪”的存在。“你小时候,家里只有你一个小孩,你以为你是国王,天不怕地不怕的,现在弟弟什么都得和你分,可是你小时候,爸妈和全部的世界就属于你一个人,所以你那时候比现在弟弟还坏,你穿的都是新衣服,弟弟却常穿你的旧衣服”。

当安德烈与弗瑞共同犯偷东西时,适时普及法律知识。“共犯就是和人家一起做坏事的人,一起享受偷来的东西,都要受到处罚”,并对安德烈做出罚写日记,不准看电视,罚扫花园的惩罚。

龙应台在教育儿子的同时始终坚持自己的事业。世人对于女性坚持事业有异声时,龙应台就发声“为什么一个男人忙于事业,就没有人想到要问他,你怎么照顾家庭?为什么一个女人忙于事业,人们就认为她背弃了家庭?这是什么自痴和双重标准?为什么你公务繁忙是成功的表现,我公务繁忙就是野心太大,抛弃母职?”

《孩子你慢慢来》始终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温柔纤细,深情动人,阅读该书即可分享到龙应台亲子的快乐,又能在阅读中学到教子方法。

第四篇:读龙应台《孩子,请慢慢来》有感

面对孩子,慢半拍好些

――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小悟作为育才的教师,已经习惯了,每半年至少要看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写一篇读书笔记。今年学校又会推荐怎样的书目呢?带着这样的企盼,《孩子你慢慢来》走进了我的世界。

能选择这本书,主要原因在于“孩子你慢慢来”这句话的简明、朴实又温暖人心。我觉得很荣幸,能够早早地就身兼母亲和教师二职,两个极其伟大的身份,生养教育的职责相融,才真正理解了“养育”一词的涵义――无私地生养,一生的教育。

这本书不太厚,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读了两遍。虽说读得挺快,但随即思考的并不少,有时会不自觉地因书中那中西合璧,又定居于彼此异乡家庭的孩子――安德烈,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四种语言而惊叹环境在孩子成长中作用之大,有时又会因作者的家庭生活中语言大杂烩而生发的乐子而陶醉。妈妈与孩子的交流用的是汉语,爸爸与孩子的交流用的是德语,幼儿园小朋友之间交流用的是瑞语(瑞士话,是方言德语,和德语差别较大),父母间交流用的是英语。正是缘于耳濡目染,四岁的小孩子就能依交流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语言,而每一次,孩子掌握了一个新的词语后,对于细心的母亲来说,都是莫大的惊喜与欣慰。

“孩子,你慢慢来”,正如书名所要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样,相信作者正是想通过自己身为两个儿子的母亲这十几年来,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性片断,与众多的母亲以及即将做母亲的朋友彼此交流。真的,我觉得自己真的从中有所感悟,正如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格在《管一辈子的教育》一书中所说,作为家长,攻读经典教育,目的不是为了立即拿来用,而是读了不用,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教育素养。通过两次品味这本书,自认为在教育思想上,有所受益,也想与大家分享。

感受一:身为母亲的老师,身为老师的母亲

身为母亲的老师,对待孩子会更多些耐心,教育孩子会更关注思想的引导;身为老师的母亲,对待子女会更多些细心,教育孩子会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前面我说过,很荣幸我能身兼二职,而且是两个极伟大的身份。很喜欢作者这样的母亲,生活中的多数时间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写作)留到孩子入睡之后。注重倾听,与孩子成为交流的朋友;解决事情放慢半拍,去寻找孩子做事的出发点,从孩子的角度再思考,会更理解孩子;陪孩子共同学习,不论是自然界的知识,还是故事中的情节。其实想想,孩子能绑着我们,几乎如影随形的,也就是上幼儿园之前的三年时间,而恰恰就是这三年,是我们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最好时机。孩子天生好动,爱探究,极单纯,我们引导孩子怎样,孩子就会朝着我们给他指定的方向去发展。三岁的小孩,能犯多大的错误,如果我们能多对孩子笑笑,多为他解决些他的小问号,该多好。

作者定居在美国乡村,在儿子去幼儿园仅一千多米的途中,妈妈骑着脚踏车,像个导游一样,不停地给孩子介绍途中所见到的一切一切,从太阳、白云、乌云、蓝天、喷气机、风,到苹果树、葡萄藤、兔子、鸭子、蘑菇、青蛙,还有路上不停奔跑的各种车。妈妈总是很珍惜这路上的时间,又总觉得时间太短了,要给宝宝介绍的东西太多了。

是呀,想想生活中的我们,似乎总想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幼儿园、推给学校,可我们却忽略了,我们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全心地对待孩子,又怎能企盼老师比自己多用心思呢?

感受二:幽默风趣的语言,轻松快乐的生活之前对作者不太了解,读了这本书后,不自觉地查找了关于她的资料。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

她常常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着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下面摘录几处我非常喜欢的句子。

鸬鹚被描述成 “这鸟的嘴巴极大,像把剪树枝用的大剪刀。奇怪的是,嘴巴下面还吊着个大口袋”。

蟾蜍被描述成“一身鸡皮疙瘩的小青蛙”。

“小提琴的声音真像森林里的小河。”

在描述下课时,她这样写道,“突然一声铃响,像爆炸一样,空气被点燃了。”

“在窗外聒噪的是数不清的鸟,是春天那忍不住的声音。”

“窗外木兰树的叶子金黄了,落了一地,好像有人用黄色的毯子将草地盖了起来。”

想想,真如鲁迅的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待时势,她的语言如鲁迅般犀利,然而面对生活,对待孩子,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偶遇的,她都会以无限的耐心去等待,以不尽的智慧来回答,以巧克力般的诱惑来引导。正如她在书中说过的:

世上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喜欢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欢孩子的都是坏人。

感受三:学习依孩子的兴趣,惩罚是一生的心结

正如前面所说的,书中,作者的语言多处都充满着童趣,读起来,真的是让我很开心的。但,当她回忆自己在台湾读小学的经历时,那种记忆的片断,真的是很冰冷。倒是自始至终,作者从未贬低过中国的教育,可是,当时大家都接受的老师的种种做法,在今天被回忆起来,的确让人颇感不适。

“当‘督学’出现的时候,大家会眼明手快地把参考书放在腿下,老师也换上轻松的表情说:‘今天讲一个音乐家的故事’。等督学走了,又把厚厚的参考书从裙下捞出来,做‘鸡兔同笼’”。

“张小云没交作业,老师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对着男生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来。”

“李明华上课看窗外,老师要他在教室后面罚站,两腿弯曲,两手顶着一盆水,站半个小时。”

“张炳煌得了个‘丙下’,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大木牌挂在他胸前,要他在下课时跑步绕操场一周。”

其实想想,老师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孩子们羞愧自己的行为,以后不敢再那样做了。可是,面对今天这些独生子女的第二代,这样的惩治方法,能奏效的凤毛麟角。今天,从大人到小孩,都在强调人权,“南风有时要比北风更有力”,作为老师,我们能做到的也就是多鼓励他们,多引导他们,让那些在学习、行为上后进,自己还浑然不知傻打傻闹的孩子能自己顿悟;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企盼别人去改变孩子们的不如意,自己要多用心,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作者的大儿子――安德烈,为本书作了跋。书中有一小段话,我觉得特别熟悉:我承认自己是个顽皮的孩子。琴弹得不好,泳游得不精,我也没法倒过来“指控”她说:“当年我小,你应该强迫我啊。”因为我记得那么清楚,当年她就说:“好,现在我不强迫你了,但是你长大以后不要倒过来埋怨我没强迫你喔。”多么熟悉的对话,这些话我总会对我的学生、我的女儿说,真的。想想,我们小时候,母亲常常会用所谓的粗暴的“打骂”来教育我们,甚至强迫我们,所以今天,听话的我们多数因踏实、认真而能够自立于自己的生活。可是,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学生的时候,通常是“哄”“引导”,能教育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吧,将来是不是后悔,只有孩子们自己知道了。大人的想法是:

我们真的尽力了。小孩子的想法是:当初听话点就好了。反正,谁都别怨谁,方向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走的。

感受四:面对孩子的选择,放慢自己的节奏

小孩子的思维必定是不成熟的,有时候,他会突然冒出让大人难以接受的话,会做出让大人难以面对的事,但,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放慢自己的节奏,哪怕只是半拍的停顿,我们就会做出不同的判断、采取不用的方法。

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情节,安安随作者回到台湾老家,在好奇的驱使下,妈妈告诉他,柱子上缠绕的,张牙舞爪的那是龙。回到欧洲,安安在电车上,突然就对着窗外大声呼唤着“龙!”,妈妈的眼睛不断地搜索,并未见到龙,可是她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开始寻找,终于明白过来,那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彩饰,对于安安来说就是龙,龙就是长条的东西。未及纠正,一阵秋风吹过,那鲜红的彩带在风里波浪似的翻滚,此起彼落,妈妈呆住了,连她自己也认定了,这是“龙”。后来,安安在地毯上排自己的车队,竟也冒出来个“龙”,有了经验的妈妈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开始迅速地思考,笑着告诉安安 “车水马龙”。我喜欢这样的妈妈,她总是能放慢自己的节奏,让自己充分的思考。试想一下,如果在大街上看到彩带时,妈妈厉声厉色地告诉孩子,“别瞎说,那是彩带”,也许孩子在玩小汽车的时候,也就不敢去想象,去试用语言了,更不会知道“车水马龙”。

洞悉孩子的世界,今天物资富庶环境中的妈妈与昨天为衣食而忙碌的妈妈是不同的,我们更应用心地教育孩子,不能总是托辞――没时间。

面对孩子的错误,我觉得,更多的时候,也要慢半拍来处理。就像静候在最后的黄雀一样,要看清楚孩子到底想做什么,要想清楚他为什么要那么做。真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在孩子面前厉声强压,势必会让他在家长面前拘束,而到家长的背后去放纵,那样,会更危险。书中曾有一段,安安陪母亲去妇产科做检查,老医生和小孩子之间有一段让我们听着会脸红的关于生理的对话,然而孩子在与医生的交流中,运用了自己看过的《人体的奥秘》中隐约的记忆,让自己的很多懵懂结合生活变成了知识,潜移默化地上了一节实习课。其实,目前我们身边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科学化了,多数家长都会告诉孩子,你是妈妈生的,而不再是老一辈的“捡来的”。很巧,前几天陪女儿看《大耳朵图图》,里面也涉及到了小孩子性别的知识,通过动画片,告诉孩子男女、爸妈、生孩子等等知识,真的挺好的。再反过来想想,那么多十六七岁花季少女,做出后悔的事情,甚至遗憾终生的,真的是生理知识匮乏,相应的引导不够造成的。

啊,合了书,收了笔,神却还在游荡。我感觉这本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准备作母亲的人看,适合教育工作者看。最后把自己曾经在迷途中的几点顿悟与大家分享:

作父母很辛苦,但决不痛苦。我们常常会抱怨养孩子有多累、有多气,但在内心深处,洋溢着的却是幸福。

作父母多好,正是我们用自己的辛苦,完成着延续生命的使命。“能够见证宇宙的蕴吐,是多厚的恩泽啊!”

凡有爱的事情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即使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即使我们的声音很严厉,但,只要是出于爱,就会被理解,就会被接受。“让我们的孩子在爱中出世,在爱中成长。”

作者说,孩子是天使,是特别赐给妈妈的礼物。我想说,学生也是天使,是特别赐给老师的礼物。

第五篇: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一)读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细腻如水的女子。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带有异域特点,短句较多,段落简洁,读来别有一番感受。书的封面是作者和儿子的照片,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洁净。书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间夹杂一些彩页,很是浪漫。如第一个彩页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书中是‘的’)走”。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只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

《孩子你慢慢来》这篇文章,是本书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在花店买花时看到的一个情景:一个5岁的孩子,非要自己动手给花束系上蝴蝶结,而作者就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静静地等。在等待的过程中,作者追叙了一个昔日冰冷的事实:一个追不上别的孩子功课的女学生,带着自己的弟妹,跳进了冰冷的河里。由那凄惨的一幕,作者想到了,孩子,你慢慢来。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

作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看看的一个人,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而已。她写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亲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朴,孩子的真实,孩子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在她的眼里,孩子是我们成人的老师。我们走在岁月的路上,遗忘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颗纯真的心,用一双稚嫩的手,帮我们一一拾回。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在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做母亲的龙应台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事情:在母亲的眼里,“龙”就是古人视作图腾的那个四不像的东西,那个很神圣却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而在孩子的眼里,一条彩带,许多玩具汽车排列起来,也是龙。在做母亲以前,她喜欢的歌曲可能是忧伤的,比如“滴不尽相思血泪……”而有了孩子以后,她却会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鸭带小鸭”。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许是被孩子带动了,也许是被孩子唤醒了。

母亲总是希望为孩子遮挡住那些利剑、阴云、污秽之类的东西。《白雪公主》、《小红帽》的故事,想必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了吧?但是我们中间有多少个母亲考虑过它们的负面因子?如装扮成老妇人的皇后勒住白雪公主的脖子,继而想用毒药去药死白雪公主。可是龙应台考虑到了。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纯净的世界,她把书藏到书柜中,藏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因为爱孩子,所以她不想让孩子读《水浒》,因为怕那些绿林好汉的性格影响到孩子们,怕这样的书破坏了自己的生活教育。难得她如此用心地做母亲!

因为做母亲,所以失去了青春时的“野心”,所以任孩子把自己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因为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一边悉心照顾小的孩子,一边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她发现:那做过父母的,而且养育过两个孩子以上的,来看婴儿时,不会忘记多带一份给老大的礼,那不曾做过父母或只有独生儿女的,只带来一份礼。她知道,该怎样帮助那个大的孩子摆脱掉心里暂时的阴影。也许在她的心里,自己只是那个最先来到世间的,而大孩子是来得稍微早点的,小孩子是来得最晚的,大家同样需要爱,而孩子就是上帝送给那个做母亲的女人的最好礼物。

这本书的字数不多,我用了两天的业余时间,就翻阅了两遍。但是书中所蕴含的爱的气息,仿佛在这炎炎夏日里吹来的春天的气息,就那样慢慢飘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变得静谧美好,不再那样焦虑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别人那样奔跑,我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优秀,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们。我想对他们说:孩子,你慢慢来到这个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爱你的人,都会耐心等你!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二)暑假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著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台湾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学习上不优秀的儿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阳光,他自信,他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只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三)看完《孩子你慢慢来》是一个内心纠结的过程。一边,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更多的安安的成长趣事;一边,我又担心太快把它看完了,怕那美丽就如昙花一现。后来真的就看完了,平平淡淡地过渡到最后,毫无察觉。因为,这并不是故事的最后,安安还在继续着他的生活。所以小说的结束也就不需要一个形式上的结局。而我也不再惧怕美丽就这样被画上句点,因为我知道,更多的好作品在等着我。我想要在大学还剩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看更多自己喜欢的作品。毕竟毕业后,无论是直接工作还是继续学习都好,我可能都不再有这样好的机会和心境来品味这些简单朴实的文字。或许那时,我会整天埋在学生的作业里忙着批改;又或许,我会没日没夜地忙于搜集各种数据信息,然后废寝忘食地写学术论文和分析报告。这样的心情有点趁年轻赶紧游戏人生的感觉,可是谁也没法说这有什么不好。我知道,没有哪个应聘者会把自己看过几部童话、几部亲情故事写进工作简历,也没有哪位学者会把童话里的故事当作论证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样看起来,即使是莎士比亚的剧作也是无用的。可是,什么才是有用的呢?很多时候很多人连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谁又能看清真谛在世界哪个角落呢?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朴实。你看,一个憨厚淳朴的果农和一个雍容华贵的国王种的果树结出的果子,谁的会更芳香更甜美呢?

下载读龙应台女士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龙应台女士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 最近再次通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发现读这类文字,不适合一口气读完,需要自己静下心来,泡一杯清茶,慢慢品味这样一份......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做好教师这个职业,开始留意教育相关的资讯。前段时间无意中看了龙应台的著作《孩子你慢慢来》,虽然我还没步入“妈妈”这个阶段,但是我......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703班 马思菁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龙应台是台湾著名作家,最初关注她是因为她写了很多个性鲜明的社会性评论,后来逐渐关 注她的作品。她的著作很多《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孩子你慢慢来》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作品,书中描写的是作者与两个混血儿子华安、 华飞之间的动人故事,作者偏重于表达孩子能否在精神上和思想上顺其自......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孩子你慢慢来》,作者龙应台。想不起当时买下它的原因,也许就因为它的封面,黑的底色上稚童仰望着母亲,无限孺慕,无比信赖,和书的名字相呼应,给人温暖的感觉。向很多人推荐这本书,因......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 虽然我是第一次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但从心底升起的却是一种深深的感动。龙应台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这是一本以母亲角度来讲述如何自己是培养......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不要急,慢慢来——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文|樱桃班 许凌玲老师一切是从孩子们的脸上开始的。早上薇薇老师带着我第一次去接南湖的校车,牵着宝宝们往回走的路上,呼啸的西北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