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小精灵们活起来(教育叙事)
让小精灵们活起来(教育叙事)
其实,接这个五年级的班也还不满两学期。起初,和他们的缘分也可能只有半学期而已,后来,随着学校安排的变化,我成了他们真正的班主任。从那一天起,孩子从将信将疑我会成为他们的班主任到现在把我当做他们的依靠。
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休产假,我临时接替了他的工作。在这之前我曾经因为其他原因也给他们班带过一星期的替代课,彼此有了一些了解。因此孩子们也比较容易接受我,我也能叫出几个孩子的名字。这个班的孩子很“乖”,很安静。我却不喜欢这样的班级,气氛沉闷的让我喘不过气。孩子们总是冷静的对待一切,成功,不喜;失败,不悲。得到表扬,表面喜悦,心里却觉得无所谓;批评也只觉得是几句话,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不喜不悲当然也就没有进步的动力。于是,成绩平平,不求进步。
孩子,应该是最有朝气和活力的,他们怎么这样?不行,我倒要看看,我这个“老”班主任能不能让他们“年轻”起来!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影响计划。
每当语文课,我总是讲一个新鲜的笑话或一个有趣、新奇的话题让他们“乐一乐”。在他们的作业后面,写上幽默的批语,上课时不时叫出某个同学的小名,把他吓一跳,总之追求“标新立异”,用一切办法吸引他们的眼球。他们也渐渐的习惯了这种方式,上课不再那么端正的坐着,但思维却活跃了起来。下课不再在教室里“闷”着,而是也学着隔壁班的同学飞向操场。
记得刚接班时,这个班的干部,上“计算机”“体育”等,课前总要来问我“上不上?”开始我觉得奇怪,后来了解到他们以前总是不上综合科的情况后,我便释然了。再有人来问,我便毫不犹豫的反问“那些课上不上要问上课的老师有没有请假的情况,为什么问我?”孩子们渐渐不问了,上课时便兴高采烈的到功能教室去了。孩子们当然不能只学语文数学啊!
到了学校要求做手抄报的时候,头天布置下去,第二天的“成果”却让我大吃一惊。不是他们做的好,而是他们做的水平连一年级的学生都不如。当时我很生气,认为他们是不买我的账,故意应付我。可课后,我向班干部了解情况,却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老师,这次我们都尽力了,以前做的还不如这个呢!以前,遇到这样的作业我们都是随便应付一下,反正是学校的任务,和学习无关,所以家长也不管我们”。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们把这项综合性很强的、考验个人综合能力的作业当做一个可以应付的差事了。于是,我大概讲了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又建立了奖励机制,做的好的同学不但可以得到在外展出,张贴的机会,还会得到一支棒棒糖。孩子们对这样的奖励很满意,于是,第二天收上来的作品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再做手抄报时,好作品贴满了教室门口的墙壁。得到奖励的同学拿着棒棒糖在教室里津津有味的吃着,我也不阻止他们,适当的炫耀正是治疗他们的“冷静病”的好药。
运动会到了,我想这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活动。可是我们班却死气沉沉,没有报名的热烈场面。原因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没有
拿过一个一等奖。于是,我又出动了,许诺他们如果比赛集体项目能胜利我就请他们吃饭。于是,大家拼命的练习。最后,我们在比赛中“稳中求胜”,拿下了全部的四个集体项目的第一名。孩子们沸腾了,有的直接冲过来问我请他们吃什么?看到他们活泼、喜悦的表情,我多开心。次周的班会课,我们集体会餐。大家同吃,同乐。从此,我们的心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上课了,同学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看到他们那么鲜活的存在,我的心里也有了许多的甜蜜。我这个老班主任真的让小精灵们“活”起来了。
第二篇:小精灵们毕业了
幼儿园自制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体现了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质基础。而废旧材料来源于生活,是很好的自制玩具材料。如何有效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来美化幼儿园的环境;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玩具,开展区域活动、体育游戏;同时如何让家长通过再用废旧物品,改变自己的育儿观念等。以下是我园在开展自制教玩具活动中的点滴体会。【关键词】幼儿园 废旧物品 自制教玩具 美化环境 区域活动 体育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 学习的适宜方式。为幼儿提供充分适宜的玩教具(包括自制玩教具),是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重要物质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自制玩教具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利用与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一、自制教玩具的意义 自制玩教具既经济又环保,特别是我园是较偏远山区的幼儿园,经费很有限。让幼儿亲身制做,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更能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幼儿活动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合作,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还对园本课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幼儿身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自制教玩具的方法
幼儿园教师根据本园、本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制教玩具,可以为幼儿创造更适宜的游戏和学习条件,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1.自然类材料
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沙土、水、树叶、果蔬皮、壳、树叶、花瓣、菜根等,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稍加制作,可以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如:幼儿可以制作树叶书签;贝壳和石子上可以作画,也可以做粘贴的壁画等。2.纸制品、印刷类材料
在生活中收集纸盒、礼品包装盒、报纸、纸箱、纸质手提袋等。制成拼图、头饰、交通工具、花瓶、家具等。
3.布、线类材料
用毛线等编织小动物、包、头套、花等。布类,可制作小布书、多用袋、娃娃、服饰、沙袋等。如:在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布、线制作成玩偶类的教玩具,使乏味的道理充满趣味性。
4.塑料类材料
塑料制品比较容易搜集,塑料杯、塑料瓶、筐篓、塑料袋等也很常见。根据塑料的防水和可塑等特性,制作为具有特色的教玩具。
三、巧用废旧物品,美化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园请各位教师以及幼儿和家长、收集各种废旧物品,教师经过加工装饰,都成了一副副美丽的图画和作品,如“巧手比一比”,是教师指导幼儿用树叶、旧毛线、布头和种子等粘贴的作品,形象逼真,颜色自然。旧光盘制作的毛毛虫、废旧布作的萝卜,纸杯作的花朵,教室还有我们用装鸡蛋的壳用涂料染色当成鱼身做成的小鱼吊在空中等,孩子们感受制作过程中的快乐.我们以最大的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使每一块墙面、每一个区域、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使孩子们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四、改造废旧物品,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各种兴趣、能力及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设置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区域环境。在材料的投放及创设过程中,需要老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合作,才能做得更好。
1.教师的精心准备
在材料投放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及能力提供足够并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区材料。比如在“小小建筑师”里我们用各种纸箱,堆搭城堡,把雪碧瓶制作树叶,用牙膏盒建城墙等。“动手区”里,我们用大可乐瓶做成“娃娃”让幼儿喂食,利用旧毛线和丝带让幼儿学编织等。2.幼儿的主动参与
在区域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周围的一些感兴趣的物品入手,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共同讨论:这些东西可做成什么?怎么玩?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如:幼儿带来的可乐罐、酸奶瓶、泡沫塑料、纸杯、糖果盒、衬衫盒等,经过集体讨论,小朋友们经过分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装饰如:在“操作区”里,我们将果冻盒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孩子按颜色和大小进行排序;中班的“数学区”里,投放塑料瓶盖子、扣子等,让幼儿练习数数和学习分类,搜集塑料瓶子,让幼儿进行颜色、大小、高矮、粗细分类,训练幼儿的感知;在“美工区”里,我们引导幼儿用瓜子壳、碎布、旧报纸装饰成漂亮的画和手工作品等;在“音乐区”我们用油漆桶做成小鼓、果冻盒做成碰铃、方便面桶做成铃鼓等;在区域活动中,将废旧物品进行改造,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游戏。无论哪个区,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投放废旧物品,并及时更换。使幼儿在学学、找找、玩玩中学到知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五、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玩具,丰富幼儿体育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我园非常注重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户外活动一天在1-2小时,其中包括早操、户外游戏、户外散步、体育活动等等。我园克服了活动空间小的问题,充分利用户外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本期园上开展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玩具进行大型的户外游戏观摩,孩子们在快乐中得到了锻炼。
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使户外活动器械得到优化,我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型体育玩具。如:酸奶瓶用松紧带连接成拉力器,增强幼儿的臂力;易拉罐做成了梅花桩,让幼儿练习近平衡;旧布和棉花做成飞镖,让幼儿进行投掷活动;奶粉桶做成推小车,锻炼幼儿走、跑能力;饮料瓶、竹竿做成跨栏,锻炼幼儿的跨、跳能力、旧布做成彩虹伞等。废旧的轮胎冲洗干净,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幼儿对它特别感兴趣,将轮胎立起,双手交替滚动向前走、跑;孩子们还将若干轮胎立起排成一行,用来钻山洞等等。多样化的活动器械,多样化的玩法,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探索和发展的需要。
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玩具,改变家长观念,丰富幼儿的教玩具
家长重视买来的玩具,忽视自制的玩具,重视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有一篇文章《孩子的权利》里面讲述了孩子的权利就是玩,学会玩,在玩中学,10岁前的孩子要学会玩32种游戏。家长在一次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时,发现了废旧物品对孩子的教育价值,把一件件废旧物品变成了宝贝,倍加珍惜。在我们开展活动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家长的配合,通过家长帮助收集材料增强了家园的密切联系。
总之,我们坚持“变废为宝”“贴近生活”的原则,多渠道的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自制成教玩具充分运用到幼儿园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生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立足现状,继续探索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第三篇:化学教学叙事让课堂活起来
九年级化学教学叙事让课堂活起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建构主义还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并且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初三化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
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砌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初三化学“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Cl-
和CO 3 2-的鉴别。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
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
[问题]谁是纵火犯?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草料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么达到草料的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 1:有人放火;
学生 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 3: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 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五、拓展探究渠道,创设实践情境
欲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后”探究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网上点击,家庭小实验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例如,在学完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后,引导学生在家里运用厨房物品去探究
鸡蛋壳和水垢的成分,并在课堂中汇报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从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乐中学”。
六、结合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
兴趣是有意注意的开始,唯有兴趣,才会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以化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一接触就有妙趣横生之感,从而开阔思路。这种课堂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初三化学元素符号的教学中,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可把重点的元素符号都制成卡片,一面是名称,另一面是符号,然后组织学生做接龙游戏。当教师高举卡片时,被叫的学生要马上说出卡片背面的内容,回答不上来的同学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样来组织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七、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教育家荀况曰: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
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当学生心潮澎湃、兴奋不易时,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提出几个思考题:1.神六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3.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诸多旧知识点在一个新鲜的情境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四篇:亲爱的小精灵们新年好!
亲爱的小精灵,许久不见,你们好吗?
今天时2011年的第一天,老师给所有的小精灵拜年了。相信你们今天特别开心吧!今天你们收到了最喜欢的礼物了吗?别看平时爸爸妈妈对你要求很严格,但是过年时会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你们要懂事、讲道理呀,因为过年代表每个人又长大一岁——算一算自己几岁了?
祝愿每一位小精灵好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全家每个人 新年快乐!开心每一天!
新春到祝福到,再这里我给所有的幼教工作者和您的家人拜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兔年大吉,祝每天带给我们快乐的孩子们健康成长,活泼可爱。
第五篇: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云安县前锋镇中学
瞿飞雄
近几年来,我县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尤其是我们乡村中学。在某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甚至可以说对语文学习是处于一种讨厌的状态。这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不可逃避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必须得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学习积极性主要指一种学习态度,是一种对待语文学习的认真、紧张、主动而持久的学习态度,语文知识要靠长期积累,语文能力要长期训练。所以要使与我儿女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联系生活,满足现实需要
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现实问题,这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我们必须得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实际感受得知识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因此在教学上,应当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
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我采用的是先分析课文,再联系生活的方式教学的。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背影》一文里面父亲买橘子的情景的视频展示在教室的VCR平台上,然后让学生边根据课文的泛读,边看视频。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自己父亲的背影的。特别提醒学生,尤其是那个马褂棉袍蹒跚地爬月台的胖胖的老父亲的片段。视频播放完后,我深情的说:这个背影不知道 打动了多少读者,不知道让多少人看到了无言的深情,同学们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学生开始沸沸扬扬的讨论。
正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我就说:是因为父亲当时爬月台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接着我就开始问学生:你父母多大年纪,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有没有留意过他们工作时的情景。因为我班95%以上的学生的父母都是靠种田或在工地上做水泥工的,因此对他们的工作情形历历在目。但问他们有没有认真去观察和了解父亲时,他们的回答是除了严厉和陌生外,几乎没有其他印象,根本就没有认真留意过父亲工作时的背影,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过父亲的辛劳。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叫学生马上闭上眼睛。自己静下心来,慢慢想,收割稻谷父亲背谷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情形。这时,我偷偷的留意学生,有的眼角开始湿润了。
过了几分钟,我开始说话了:父爱是很少被赞颂的,那么今天希望同学们静下心来,用自己朴实的言语,好好的赞颂一下自己那伟大的父爱。我还是提示了学生,可以通过收稻谷、摘沙糖桔等。这样让他们也了解生活并不是那么轻松,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满足成就感需要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靠磨嘴皮子(老师讲,学生听)是提不高教学效率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和学生探讨完课文后,我就布置了一篇小作文,以“我的于勒叔叔发财后„„”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发挥自己所有的想象力,200—300字左右。第二天收回来后,发现有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班上相对来讲认为是学困生的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于勒叔叔发了财回来后,知道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度假旅游,于是到船上扮成卖牡蛎的,来试探菲利普一家的态度。他“巧遇”菲利普一家,菲利普夫妇不肯相认这个“穷鬼”弟弟。顿时,于勒卸下自己 2 的“武装”,当场决定,说把自己的财产捐给慈善机构和穷人家的孩子,此时此刻,菲利普太太大吃一惊,当即晕倒了。这一篇小作文,我把他当做是范文,输进电脑,在班上的VCR平台上展示了出来。学生大胆的创意,赢得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活” 了起来。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满足对爱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重视自己、关心自己、爱护自己。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聊生活、聊学习、聊家常„„形成融洽的老师爱学生、学生喜欢老师的师生关系。从而满足学生被重视、被爱护、照顾等需要。学生因为爱老师,慢慢的,就爱上这一门学科了,也就开始对这一学科产生了兴趣。相反,没有对爱的需要的满足,就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慢慢的厌恶这一门学科,教学要求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大打折扣。即使再有趣的课文的课堂,也会慢慢的沉闷了。
在教学中,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观念,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让枯燥无味的课堂“活”起来。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教育观念,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潜能,让他们走进课堂,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慢慢的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