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懂你的孩子 读后感
一起寻找教育孩子的能量与方法
——《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读后感
大港职成教中心赵福玲
首先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我,怀着点私心,因为我不仅要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我更想挖潜自己儿子的潜在能力,于是选择了拜读这本书。
这本书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篇幅,你看到的是一件件趣味盎然的故事,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一位有爱心、有耐心、有经验的教师在给你娓娓道来。读这些故事,你感受的到老师的智慧,师生的真情。
我几乎是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老师拍下的那些照片,成了我印象中最深的事情。是啊,为什么不呢?我们跟学生经历的一切,如果有照片做为记录,将会多么富于诗意?只是奇怪,课堂上老师拿出相机的时候,学生们怎会如此淡然?或者说,课堂上的师生都已经把这当成课堂的一部分了!我也在想,如果我能够将相机用于课堂,用于跟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当有时间整理出来时,也会是蛮丰富的故事吧!
苏明进老师是以他最平实、却又最不平凡的用心,从“懂”孩子,从“深层沟通”开始!善用课堂游戏、同侪的正向力量,激发出孩子的“天才”!当孩子的“放大镜”,随时“机会教育”,让孩子走出自己的未来!苏明进老师这种“简单”的教育,使我懂得作为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像苏明进老师所说的那样:“每个孩子对我而言都是独一无二而珍贵的,每个孩子也都有他自己最优秀的地方,我们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看见他们自己的优秀,并且激励他们好好发挥,让他们走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未来!”相信只要用对方法,并持之以恒,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都是“希望教育”。
从毕旅的牺牲、“特别座”的乖乖椅(这就是五年前我的“首席学生”啊),到贯穿始终的联络薄、数学课的小蕃茄、桌上的脚踏车,再到辅导沟通的反省单、健康课的戏剧表演、笑话值日生„„活泼、新颖、可爱、爆笑,一想到“按摩达人”围着老师转圈的样子就忍不住笑;而棒球比赛,让孩子在失败中学习到“比成功更珍贵的道理”;还有和父母一起工作带来的辛劳与理解„„一页页翻过,无论哪一篇故事,都让人心里满溢着活泼泼的温暖!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能是这样的?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实他们要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教育应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即学校学习无“差生”。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只是他们在不同的学科或领域表现出的不同的特质。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对学生的评价观,激发学生的潜能,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对于普校,职校的课外活动可能会更丰富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每学期的体育各项目的比赛(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长跑等)、绘画展、歌咏比赛、学校或市里组织的各种专业技能比赛等。每一次比赛,既是学校老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检阅评判,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阶段性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另一方面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相关技能,有工作前的切身体会,面对实习成果还有几分成功的喜悦,这也许是以前学校中所没有的感受。通过活动,有助于因“智”施教、培养人才。一位哲学家说得好:“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欣赏,不要比较。”古人也讲:“枯松倚绝壁,莫学桃李直”。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朵玫瑰更鲜艳,让每一朵莲花更清香。
“懂你的孩子”,激发孩子向上、向善以及希望自己更好、更棒的力量,这就是唤醒潜能的秘密吧!无论是作为一位家长还是一名教师,我也会时刻提醒自己,蹲下身子做孩子的朋友,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多鼓励,使其树立强大的自信,就可以战胜人生路途中的各种困难。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参与,让孩子去体验!这样的历程与磨练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第二篇:懂你记叙文
懂你记叙文
懂你记叙文1
是谁,在我们奋斗中考的背后默默付出;是谁,在我们取得成功时欣然一笑;是谁在我们犯错时极力指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您告诉我在古代只是用来形容男女间的爱情,但我来告诉您,现在,只是用来形容像您这样的老师,
那天那节晚课,您正在讲台上聚精会神的讲课,而台下我们却因为天气闷热而无心与课堂,期盼老天痛痛快快的来场大雨。
一阵电闪雷鸣之后,山雨欲来风满楼,下起了突如其来的大雨。原本四处游荡的注意力全被这场大雨给吸走了。
“怎么办,没带伞,等会怎么回宿舍。”
“还说不会下雨来着,阿姨在宿舍贴的天气公告一点也不准。”
虽然我们讨论的声音极小,但还算是被您听见了。
“这么大的雨,可以用哪首诗句来形容。”你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令我们吓了一跳,不知道你是为了挽回课堂纪律,还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我们大家面面相觑,却又一语未发,沉默了许久。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句怎样?”您又开口道,似乎真的在鼓励我们说。
不知哪位“骚人”来了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那是形容小雨,再仔细想想。”
谁都听得出来,他是在故意搞怪,可您并没有因为他的“幽默”而生气。“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在您的带头下,终于有同学开口了。您脸上随之同来的,是一个满意的微笑。
也许您这节课的目的只是为了讲两张卷子,并没有想到会这样。但您为了拉回我们的注意力却如此努力,谁让你我都不至于陷入尴尬。
后来,我问你:“我们那次上课不听讲,您有没有生气。”
您的回答令我惊讶“并没有,这样不是跟好吗?学到了不少诗句,作文里可以用到。”
老师,您总是想引导我们走正确的道路,可我们却总是偏上小路。可您并没有再把我们拉回去,而是告诉我们:“小路上也有很美的风景。”
老师,我懂你。
懂你记叙文2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听着窗外秋蝉在歇斯底里地低鸣。心中猛地泛起一阵苦涩。回忆起那个儿时的下午,那个遥远又似乎刚刚经历的下午。夏日炎炎,和风阵阵,那时,也有蝉声。
我顶着炽热的阳光,来到一棵不知名的树下,蹲坐着,撑着小脑袋,四处搜寻着那发出如此奇妙乐音的生物,一个转身,看到一只灰黑色的大虫。它闭合着那扇透亮的翅膀,硕大可爱的圆眼睛若有所思地望着地上,一动不动,宛若刚脱下的壳儿。我顽皮地走过去,用脚碰了碰它,它还是不动,低头一看,噢,它死了。抬头看了看那茂繁的树冠,蝉声依旧响亮,“哈,活的蝉儿在上面唱,下面这只蝉却死了。”我饶有兴致地想到。
随着岁月流逝,我渐渐地,渐渐地了解到,原来,一只蝉的一生是如此短暂不易:要在地下蛰伏整整十七年,才能从土里出来,活很短的时间后,产下卵,就又归于土壤。这是多么凄凉悲壮的一幕啊!摇篮贮在墓地旁,儿时那种愉快心态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怜悯、心寒。
十七年,换几十天。
那曾被我似亵玩心态来对待的生物,瞬间变成了一个坚定、高大的形象。仔细思考它的一生,也只有鸣唱高歌是它生命的全部意义。兴许有人赞美,有人贬低,但是,那是它用十七年光阴换来的绝唱。它承载着的,是其对十七年蛰伏的不甘,是其对生命的热爱,是其对世界的留恋与不舍。生命总是生生不息的,死亡意味着新生,但是,它没有抱怨,哪怕自己渺小,哪怕有其它蝉可以取代它的歌声……不!没有东西能取代自己,即使在旁人眼中那声响千篇一律。但个中不同,自己心中永远明白。
懂蝉,即懂人。生命不如蝉一样吗?生死无人能掌控。但是那响亮的蝉声,就如生命般蓬勃不息。也许一生注定平凡渺小,像那千篇一律的蝉声一样,可以复制,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珍惜,珍惜这一生,像蝉一样,居高长鸣,演绎属于自己人生的绝唱。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窗外月白风轻,蝉声依旧,梦中,我化身为一只蝉,栖身树上,引吭高歌!
懂你记叙文3
每当听到满文军《懂你》的,就知道母爱是伟大的,是无法用词语形容的。
上个月,我和母亲吵架了,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母亲一句话:“你就知道玩!”
是啊,在母亲的眼里,我永远都是一个不用功的孩子。其实,我没有玩,我在网上找关于学习的资料,只要是我一上网,母亲认为我不好好学习,而且,我所有的努力在她眼睛中都是“零”。
记得有一次,我以前不带助听器,现在为了初二比初一学得更好,我主动带上,我相信一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没想到的是,我回到家里告诉母亲,却说:“本来就应该的!”为什么?为什么母亲让我比别人学的好?为什么带上助听器就是应该的?我为什么要打到最高的要求?在别人的母亲眼里,孩子都优秀的!我不努力,能得大到这样的结果吗?
然而,记着上政治课的时候,老师说了母亲是伟大的,我们应该爱母亲,老师说的话使我理解了很多,到现在才知道后悔,很对不起母亲。
母亲给予我了生命,如果没有她,我肯定不会有现在的,她给我了很多代价,实在太多了,是报答不完的,所以,我有什么资格要求他们做到什么呢?
我太不知道满足的,也太幼稚了,太不理解母亲了!
昨天晚上回来后,母亲没有回来,趁着赶时间给母亲做热菜。母亲回来后,笑着说,谢谢您,宝贝!
我真想对母亲说:“对不起!”
懂你记叙文4
这是一个萧瑟的秋季。秋叶落,秋花残,心中的愁绪也油然而生。
刚和母亲因一点小事而争吵的我,走出家门,走出年少的迷茫。总是抱怨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总想在父母的关怀下肆意妄为,却不能。
我无法理解母亲在我耳边琐碎的唠叨,无法理解母亲武断的指手画脚,无法理解为何她要让瘦弱的我心中生起一道道的伤痕。
懂你记叙文5
懂你,懂你用历史诉说生命绽放的刹那芳华,懂你用行动创造的风景独好。
——题记
雪,静静地下着,你一身火红,带着沉重的使命,你踏上了和亲之路。你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只因不肯贿赂毛延寿,就被他丑化,独居深宫。好不容易有了能够逃脱这华丽而又残酷的牢笼的机会——和亲,你毅然自请出塞,任凭天子怎样挽留,也改变不了你远走的心。“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就是你真实的写照。你用自己娇弱的身躯,维护了胡汉的和平。你就像一颗雪花,干净纯洁。
我懂你,懂你的正义与悲哀,懂你的善良与爱国。
黄昏后,你东篱把酒,烹一壶清香,俯视一地回忆,细细品味……一杯淡淡的琼浆,包容了你少女时期的天真无邪,婚后甜蜜悠闲的`生活。可如今,你已不是那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你,只能在镜中望着自己能看出颧骨的瘦削面庞和凌乱的发丝,在黄昏时分,静静地饮一杯浊酒,把几十年的乐与悲,忧与爱抛之脑后,在这沉重的液体中慰藉自己的灵魂。也许,只有你这样的才女,才能把这心酸的生活体现的淋漓尽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你把一腔幽怨,化进厚重的墨汁中,在微微泛黄的纸张上,向世人倾洒,向苍天倾诉。也只有你,才能把握住这悲凉,挥洒自己的一世才情。
我懂你,懂你的寂寞与悲愤,懂你的悲伤与凄惨。
你,一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态。你是脱俗的,在浑浊的封建社会中,你如同一朵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己的一腔美好幻想如同梦幻泡影,正陶醉于它的美丽,可它却已经碎了,一阵风飘来,连一丝痕迹也没留下。
可你在决绝中似乎又带着几分悲凉,轻轻的抛下前尘往事,淡淡地观望现实,正应了你葬花词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悲叹。要走也要走得干干净净,不留下自己的一丝痕迹,你便将正积极灵魂的印记——诗稿烧得干干净净,不给他们留一丝念想。你如同一片晶莹剔透的花瓣,在泪珠中诉说生命的刹那芳华。
我懂你,懂你的决绝与顽强,懂你的坚持与自洁。
多想告诉你们,我懂你们,历史会证明,无论岁月的尘埃掩埋多厚,有一些东西始终是会散放光彩的。你们的个性正如那傲雪独放的梅一般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美丽孤傲!
懂你记叙文6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知道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知道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知道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我们不能只埋头课本、困身教室,做沉默的教书匠。我们必须走近学生,并告诉他:我懂你!于是,在“千名教师进万家”大潮的引领下,我走出教室,放眼校外,积极家访。
家访——教师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所谓“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教育。但教师教育能否有效,与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及支持程度,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密切的联系。
本班总人数47人,我和英语老师共对30名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我们感受到家访带给我们的好处:
家访,可以切实地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班上有一名女生,性格孤僻,行动迟缓,衣着邋遢。我曾找她谈过几次话,对她进行批评教育,但效果并不佳。她成了我家访对象的第一人选。当我到了她家,我震撼了,一间房,一张床,真的是家徒四壁啊!我不想细谈那次令人心酸的家访,我只想质问我自己:她该为她的沉默寡言负责吗?她该为她的性格孤僻负责吗?她该为她的行动不自信、服装没朝气负责吗?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负担起更大的责任来呢?家访后,我对她少了批评,多了关怀;没了指责,只有爱护。她呢,则性情大变,干净多了,活泼多了。正是家访,让我了解了她的生活状况,更好地转变了她的思想。
家访,能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班上有个小男孩,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并偷别人的东西,屡教不改。家访时我说明来意,家长很吃惊。原来,这个孩子经常弄丢文具,所以妈妈故意没有给他配足学具。我告诉他家长,这种做法不仅没用,还会助长他的坏习惯。如果我们定期帮助孩子检查学习用品,再根据他的表现采用适当的奖励,就会转变他们。男孩的妈妈很是后悔。现在这个男孩课堂能遵守纪律,也没
再乱拿他人东西了。正是家访,男孩妈妈意识到自己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及时地帮助孩子改掉了坏毛病。
家访,能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提高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姐妹,经常性地不完成作业。家访中,家长对这个问题甚是头疼。他们反映两个女儿基础太差,课堂上很多知识掌握得不好,加之家长对作业的具体要求不太清楚,所以他们无从指导。家访后,我和其他两个主科老师都特别留意这两个孩子,课上要求她们认真听课,做好作业登记,一些具体的抄写,我还给她们在作业本上起了字头。课后,经常询问她们一些课上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一段时间后,她们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少,成绩也有了起色。她们的爸爸到办公室来跟我道谢,并希望以后能继续配合,共同提高孩子成绩。正是家访,让家长和老师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心交流,几许收获;真情碰撞,几许反思。家访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它让我走进了孩子们的故事,被故事中的人物感动着。也许一分辛劳不一定会换回一分收获;也许一份真情不一定会换回更多感动,但我依然要做一个坚定的麦田守望者,撑起一把爱的绿伞,跟孩子们牵手走过童年岁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们说:“孩子们,老师懂你!”
懂你记叙文7
应该不去想你,否则会一直不开心。才发现,回忆是伤感的。
当那天,你一声不响地走了,我们都不愿相信,直到看到你留下的空荡荡的课桌,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期待着,有一封信,是给留我们的。可事实。
对你,我只是怀着崇拜的心,欣赏着。我无意间地问,你学习怎么这么棒,透露点经验吧。你却说,我读书是为了爸爸。我能听出里面一定有段感人的故事,可我并没有追问下去,只是不想看到你无奈地说起那些不能说的秘密的尴尬。
在我们七八年级的时候,在同学们眼里,你只是一个会学习的“文弱书生”,从来没有和大家在一起。不过幸运的是,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啊。其实,跟你交谈中,发现你的内心很开朗。你说,我们都不了解你。我说,我了解你啊。还曾经写下这样的文字——一个简单的男孩,对未来没有太多奢望,因为越奢望,心越伤。只想为了爸爸,顺利地考上大学,过种宁静恬淡的生活,希望每一寸阳光都射进心里,照亮每一片阴霾。没有太多的优点,只是一手华丽又不失真实的文字,惹人忧伤,让我们情不自禁为你戴上“才子”的王冠,如此倾心。
看过已被同学收藏的你的日记本,圣诞前夕的那个安详的平安夜,你为那夜的神秘添上一笔温暖:我想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我明白你临走时的沉默,是为了不想看到离别时的伤感,对么。那一天,我们都哭了,只希望你,卸下多余的包袱,从容面对一切。
你要记住:你永远属于九二,我们仰望同一片蓝天。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名字:晓魏。
懂你记叙文8
忘不了妈妈不厌其烦的教导,忘不了妈妈轻柔贴心的叮嘱,更忘不了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您总是数落我不懂“父母心”。可您还不知道,我,其实是懂你的。
“哎呀!晚饭吃完了,赶紧收拾书包呀!还有,你的尺子怎么到处乱飞啊?复习复习功课,就躺下吧!别累着了!”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对我唠叨几句,开始我捂着耳朵装生气不听她的话,可后来,在那细碎的只言片语间,我分明体会到了妈妈对我的无限关怀。妈妈,我懂你啊!
每天早上,我慢吞吞地爬起来,一抬头便看见妈妈坐在身旁,她笑眯眯地对我说:“行了,别睡了!早饭做好了,快吃吧!再晚就迟到了!”我赶忙穿好衣服,冲向饭桌,开始吃起早饭来,可我突然发现:妈妈为我做早饭,至少2天不会重样的菜肴。今天的早饭很精致,豆沙包配着刚煎好的鸡蛋,再喝下几口小米粥,一股暖意从我心底升腾,一霎间漾满全身。吃完早饭,在我背书包时,将要迈出门槛时,妈妈又叮嘱道:“好好学呀!上课可别溜号,老师说什么要听清楚啊!”我“哦”的一应,快步走了出去,那饭菜的暖意与妈妈叮嘱混合起来对我的关怀,真令人感动。妈妈,我懂你啊!
夜深了,只有路灯还在劳作着,而我呢,正刻苦地钻研一道难题,妈妈似乎在厨房忙着什么。我心里疑窦顿生,过了
好一会儿,妈妈端着一杯柠檬汁,轻轻放在桌上,转过脸对我说:“行了,都快十一点了,喝口柠檬汁吧!我亲手做的!”我恍然大悟,原来妈妈刚才在为我做柠檬汁啊!我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柠檬汁。这杯果汁很漂亮,几粒柠檬果肉还掉了进去,却恰恰让我感到温馨——那是妈妈亲手为我调制的啊!妈妈用鼓励的眼光望着我,温柔地对我说:“快喝了它呀!尝尝!”我才缓过神儿来,抿了一小口果汁,那滋味酸酸甜甜,正如妈妈对我的爱一样。我抑制住眼中的泪水,回到了我的房间,那种被母爱包容的感觉令我终身难忘。妈妈,我懂你啊!
妈妈是非常爱我的,其实我比谁都懂她。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句句不厌其烦的教导,忘不了妈妈一声声轻柔贴心的叮嘱,更忘不了妈妈一缕缕无微不至的关心。今生要对她的爱作回报,这份爱却是还不完的。若真有来生,我愿还能作妈妈的乖女儿!永远孝顺她,让她也能感到我对她的爱!
懂你记叙文9
“爷爷,这是什么字啊?”“这个,这个好像是镇一镇吧!”二年级时,我问爷爷题目是什么时,爷爷抓耳挠腮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后来,我过了好久才知道那是“填一填”。爷爷现在又在同村的人面前吹嘘他当年的学习成绩有多好,真是可笑。可是,每当我表现出一样的神情时,爷爷总会说:“你不懂我。”懂你?我为什么需要懂你?
一个六十多岁又没什么文化的糟老头子有什么好懂的?你不就是个爱吹牛的老农民嘛,不懂硬装懂,甚至还有点儿铁石心肠。我想,我没这个必要去懂你。
今年初夏,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亲人离世的痛苦,也第一次懂得了你。
那天清晨,太奶奶就躺在爷爷的怀里,安详地走了。我哭了,奶奶也哭得痛彻心扉。唯独爷爷你,似是面无表情,步履却有些蹒跚,边走边说:“走了好,走了好……省得烦人。”那是你的亲娘啊,你难道就如此的冷血无情吗?我愤恨地朝你望去,你背对着我,还在不停地念叨着“走了好”,但你的声音却已经沙哑,我带着满腔疑惑走到你身边,惊奇地发现你拿着太奶奶衣物的手在不住地发抖,那布满细纹的眼眶红红的,湿湿的。这是我第一次见你流泪。原来,其实爷爷你也心如刀割啊,是啊,生你养你的母亲与世长辞了,你怎会不心痛?也许,我以前真的不懂你。
门前樱桃树开出了雪白的花,开得早的甚至都已经枯萎了,枯黄枯黄的,令人心生悲悯。离太奶奶去世已经有一个礼拜了,虽只是短短几天功夫,天气倒是热了不少,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许多人都换上了短袖。快到家门口时,一阵凉风袭来,树枝头上几朵残败的樱桃花瓣瑟瑟发抖。我挪动着脚,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太奶奶的小屋前,惊讶地发现小屋的门是开着的,屋里光线微弱,我走近了,才看见你双手插在那件破旧的西装口袋里,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坐在那张专门为太奶奶定做的小板凳上,双眼无神地看向前方,呆呆的。你是真的很想念你的母亲吧。爷爷,其实你并不是铁石心肠的人,只是你不擅表达。你在用你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爱,要趁早。的确,我以前真的不懂你,现在,我懂你了。
其实你是极脆弱的人,你是极淳朴的人,你也是极善良的人。爷爷,最初我不懂你,其实是不屑于懂你。但当我用心参透之后,我发现,我真的懂你。
懂你记叙文10
我总算懂得了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
曾经自己不知多少次被一些因为隐隐中的逞强而最终失去的故事而悲伤流泪,可是当一些现实中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仍然会举棋不定而把自己闷在一边――一间属于我自己小小的天地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看书、写小说、听音乐。
“咚咚咚”,好不耐烦的敲门声传来。我瘪了瘪嘴,谁这么烦啊。我抽掉耳机,关掉电脑,挤出一丝笑容去开了门。
懂你记叙文11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满文军用他那淳朴而又不加任何雕饰的嗓音诠释了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对儿女的深深的爱,我很喜欢这首歌,不止一次被感动过。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平平淡淡的劳作,平平淡淡地生活,同样也是平平淡淡地爱着我。
小时候,我很依恋母亲,总是在作文中一遍一遍地重复《我的妈妈》;总是“粘”着母亲,无论她去哪儿;总是在吃年饭的时候,滔滔不绝地讲述学校里发生的种种事情,而母亲总是静静地、微笑着听着我说??
然而时光悄悄地改变了一切,我慢慢地长大了,自认为成熟了,无形中所谓的“代沟”出现了。总觉得母亲和我对待同一事物的眼光越来越不一致了,总觉得母亲越来越“落伍”了,总觉得我该独立自主了。个头越来越高,办事能力每况愈下,我将这归咎于母亲,对她的不满与日俱增。在我的眼中,母亲也变了,变得有些唠叨,甚至不那么和蔼慈爱了。于是我把自己封闭起来:“我要独立,不要你管我!”“妈妈不爱我!”我曾经在心里下过这样的结论。啊,真可怕:我怎么会这样想,母亲会伤心吗?我怎么越来越不懂她了?
那次阑尾炎手术过后,我行动一直不方便,妈妈不分昼夜寸步不离地守着我,生怕我有什么闪失。**性刚刚过去,刀口还疼,但在疼痛中,我仍不忘自己的“独立宣言”,倔强地认为我一个人能管好自己,三番五次地叫妈妈放心回去??带着一丝留恋、一丝担心,妈妈在我坚决的目光下终于走出了病房。我很欣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昏昏沉沉之中,我感到浑身直冒虚汗,嘴唇、嗓子干涩难忍。“这时要是有人在旁边就好了??”可就在刚才,我那么固执地支走了妈妈??唉,听天由命吧!又过了一阵子,正当我浑身无力而又无助地昏睡着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一点湿润,凉凉的,甜甜的,在我的嘴唇上。“不是幻觉吧?”我慢慢睁开眼睛:妈妈!——她又回来了,正在用棉签浸着水滴湿我的嘴唇,给我补充水分。“你刚才有点发烧,幸亏我又回来了。来,用冷毛巾敷一敷吧!”“看看你,流这么多汗,给你擦擦!”“现在还不能喝水,忍一忍,过了这会儿就好了。”??她不停地说着,我看着她,任凭她摆布。在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真好!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妈妈对我常常的关怀,深深的爱。我真的离不开妈妈的关怀!
那几天,我一直都在反省,反省自己做过的错事,反省自己对妈妈不经意的伤害。有一天,朋友来看我,送了束康乃馨,很不好看,可是妈妈没有丢掉。妈妈告诉别人这是孩子送给她的“炕奶心”,还解释:孩子是因为在炕头吃了她那么多的奶水,送这个是表示孩子一片孝心啊——没忘根本。我的眼睛湿润了,眼眶中有股酸楚的热液在回旋奔突。那是我送给妈妈的第一朵花,我的一个不经意的小小举动,对妈妈是那么大的慰藉。
我开始试着理解妈妈。我明白,妈妈爱我爱得很平淡,但平淡是真。有人说,有幸守住平淡的人,甘于平淡的人,将能在生命中品出茶的味道。我的妈妈就是这样。我懂,妈妈需要我在身边,妈妈也希望我能理解她。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会亲口对妈妈说:“其实我到现在才真的懂你。”
懂你记叙文12
没有读懂你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不够幸福。吃完晚饭,别的同学都倚在柔软的沙发上悠然地看电视,而我,却在你的命令下干着洗碗的苦活;洗完澡,别的同学都在妈妈的温声细语中进入梦乡,而我,又在你的驱使下洗起衣服。于是,小小的日记本里记下了我的心情:妈妈不爱我,总是让我做这个做那个……
没有读懂你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不够快乐。别的同学只要一开口,零花钱就滚滚而来,而我,哀求你好久却只得到一点点;别的同学只要手指一动,MP4就会随即送到,而我,却只有羡慕的份――你无论如何不会答应买给我的。于是,小小的日记本里又出现新的字迹:妈妈不疼我,我要什么她都不会给……
开始读懂你的那一天,我却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幼稚与愚蠢。
第三篇:你读懂你的孩子了吗杂文随笔
“老师!蒋老师!”朋友带着一伙人站在我工作室门口。我看了一下如约而至的伙伴,人太多有些搞不清是谁要做个案。
“你能不能给我儿子女儿都做做啊?”衣着鲜亮、身材姣好脸容却焦躁不安的年轻妈妈开口。我笑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有意思的妈妈。
顺应是我的作风。“好,可以。宝贝们想在哪儿做呢?”他们在儿童画室、国画室挨个看了一遍,最后选定了国画室。我不由笑了,孩子们居然都喜欢国画室的能量,这就好办了。
我让他们三人各画一张“人树屋”,妈妈很难为情地告诉我:“不行不行,我不会画画,很丑……”“没关系,这个游戏只是投射游戏,是一种心理测试。你们画吧。”这下妈妈才提起笔来开画。两个孩子早画开了。儿子超级自信,但又下笔荒芜线条凌乱,浮躁不安、注意力缺失立即浮现出来。女儿安全感缺失但情感非常细腻,渴望家庭的喜乐和谐也在画面上一一浮现。再看妈妈的,内心烦躁,情感匮乏、自我价值感超低而又迷茫……
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妈妈一直挂在嘴上的问题儿子,而是那个被她称为性格内向、会偷东西的一年级女儿。
“宝贝,我觉得你好有画画天赋哦!你看你的太阳光与众不同还有前后遮挡关系。不过阿姨很好奇,你这怎么画了一颗心呢?好像又有一把箭穿心而过……”我发现她迅速地瞟了妈妈一眼:“这个是一张嘴啊,像不像一颗心?嘴巴里说出来的应该是爱,可是有人说出来的话都好伤人……”孩子的神色黯然起来。我看出了一些端倪,外界的人际关系尤其是评价语言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灵创伤。所以孩子选择了不说话来保护自己。
“她就是内向得不得了,你问她一句她才答一句……”妈妈出口都是否定。我感觉孩子再次退缩。
因为她的主要目标是儿子,我看女儿也是画画欲罢不能的样子,就柔声细语地抚着她的头跟她说:“宝贝你画完草图后上色好不好?”“好!”看得出来她是真喜欢这种情绪表达的方式,很专注雀跃地在一边继续。
和儿子、妈妈聊了一会,信息捕捉得差不多了,核对工作也完成,儿子表示很开心愿意继续来。我发现他一直在嚼糖,建议他以后不要吃了,他立即把口袋里剩下的两块大大泡泡糖扔了,不小心掉进了柜子与墙壁的隔缝。我正在跟他探讨以后怎么做的时候,女儿居然搬开柜子找到了那块糖,紧紧地攥在手心里。
“不许吃!吐出来!”儿子突然凶巴巴地对着她喊。女儿不肯,一场拉锯战开始了,我们一帮大人企图拉开,我迅速意识到我不该参与干涉,这是他们家矛盾起来时最真实的应对模式,原生态的呈现比妈妈的描述更到位。我退后一步继续观察。
“跟你说了多少次!你不能吃糖!你为什么就是不听话?!”儿子脸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女儿死命攥着不放,儿子就去她手心里抠,那种力道几乎可以扳出血来。我忽然就看懂了他们两个的问题根源所在:在儿子的抚养人身上一定是强势按自己的标准来,女儿在每一次的争夺中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虽然她那么努力地企图捍卫自己的权益……
她在最后一刻默默放开时的表情震撼了我:那样无奈、那样委屈,她得不到她要的东西……估计这样的模式已经很多次了,她由一开始的抗争变成了妥协……
我突然就明白了妈妈口中“偷东西”的心理需求……
童年创伤如果不好好疗愈,就会形成一种执念,无关道德,无法控制……
我忽然就难受起来:如果妈妈意识不到自己家的系统运作模式造成了这些偏差行为,这些行为会持续恶化。父母是孩子的环境,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儿子习得了强势的武力冲动解决问题,女儿习得了隐藏自己的需求来博取妈妈的肯定,却都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真实地爆发出自己的这种单一处理方式,从而形成人际关系障碍……
妈妈内心的匮乏,超多的负能量语言、那么频繁地要求孩子听话,这种不接纳、无意识的控制成为了一种错误的教养模式,加上多子女家庭的复杂环境,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偏差行为慢慢出现甚至导致人格扭曲……
与其在下游防洪救灾不如在上游植树造林。如果父母不愿意学习疗愈自己、成长子女,那生活中她要付的单就会很多很多,包括子女的学习生涯、情感维系、两性关系……
救救母亲!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这四个字。妈妈的内心其实也是一个急需帮助的孩子,那样的迷茫无助,这样的状态我怎能要求她读懂孩子的语言呢?连孩子的语言都读不懂又何来沟通呢?这样的家又有什么爱的流动可言呢?
爱孩子从读懂孩子的语言开始,从他们的每一个细节,从他们的举手投足、人事物的应对开始来解读成长密码……
但愿更多的父母能走进怎样学做专业父母的队伍,揭去“无法、无奈、无望”的“三无家长”帽子,拥有“自学、自救、自信”的“三自父母”基本能力与合格素养,如此,孩子才有望健康蓬勃成长……
第四篇:《牡丹的拒绝》读后感——当我开始懂你
当我开始懂你
高二·11何小华
初中的时候,只因周敦颐的两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而对你反感。当时我想,富贵之花,让人喜爱的原因仅因为一个“富”字,怎么想就怎么粗俗。所以,曾经我以为你是粗俗的。
直到有一天,有人送我家一幅牡丹画。从初中开始凭空在脑海中一次次丑化你的形象,那些轮廓却完全对不上——原来你是美的。视觉上的触动,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如果不慑于王威被贬于洛阳只是个传说,不至于让人信服你的高贵,傲气,不至于让你摆脱富贵的代言人这样带着铜臭味的形象,那么,在你的拒绝中人们肯定能领悟到真相。
人们从一开始那些自以为是的懂你,都出于你的美——“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德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一般的人只有见到黄金万两时才能产生类似一睹你的芳容一般的惊喜。是啊,万事万物中被人认可的,不惧怕争议和挑战的只有金钱,于是人们引起了共鸣:牡丹是富贵之花。
在某个阴雨霏霏,连月不开的四月里,人们那从天南海北聚拢而来的盼望之情,滚烫的连他们自己对失望的铺垫都燃尽。但是,你不开。只是你竟然不开!你坚持对寒冷的拒绝,你无意间对这些参拜和瞻仰的冷落,让信徒们只能在极大地失落中用想象安抚自己的伤。他们像穷人渴望挖到金矿一样,永远地相信金矿的存在。也许金矿会等待,等待它的价值被人们所争夺,他可以一直等,因为,人们有种富贵是永恒的这样的信仰。而牡丹,牡丹怎么会等你呢,“她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日子”。生如夏花,在火气中渲染浓重的色彩;死如秋叶,在西风中黯然神伤——牡丹绝不会这样,它不在夏,也不再初春,更不在秋,只在一个春未终而夏未至的日子里狂欢,“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展示给人最后一次的惊心动魄。”
春天,漫山遍野的小花;夏天,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秋天,隐忍朴素的菊花;冬天,迎风披雪的腊梅。只有你,牡丹,没有人敢轻言断定你的花期,然而他们却擅自把“富贵”这样的标签贴给你。诚然,有钱人可以用钱挥洒自己的个性,但他们剥掉耀眼的衣饰,也不过是“皇帝的新装”的主角;而你,洗去“富贵”这样的牛皮癣,让人看到一朵花的骄傲,像一个女子,即使着装世上最平实的衣服,在最不能预测的日子里,美不可方物。
也许,甚至不应把你比作女子,只因为你只是你,说牡丹,就应想起你最真实的美。
这样,我才算真动了你。
第五篇:《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
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内容却不尽然。但作者是个有文化的臭奸商,书名可能只是为了吸引你,但细看总能学点什么,即便他不太懂我的知识焦虑。
现在谈谈这本书。开篇三章,我最喜欢的是张泉灵写的一节,只有改变才能看见未来。个人认为奇葩说无法将她的个性尽情展现,看此节发现,这个女人真有魅力。魅力在于,她就像会自然的优秀。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改变对世界的认知,尝试全新的领域!质疑自我到改变自我以及丰富自我的立体人生。
罗胖说的经济学思维和创新工具对个人认知的升级,有一些观点不能苟同,但许多的故事提供新鲜的观点,解释原本误以为的东西,难能可贵。经济学思维是融合融化、细致坚持,以及运气。印象深刻的是认知升级和摆脱困境的创新工具。个人念念不忘的创业,这部分内容有了更多启发。互联网时代的产业生态使得事物的发展非常快,创新的金点子在融资后可以迅速成长,甚至避开大公司的并购。以前的创业,需要长期的发展和努力,自己做完整个产品线,还要把自己的专利藏成独门绝技。现代社会的发展,快速公开,一个创新的点子要快速告知世界,才能说明你是那只勇敢的螃蟹;且迅速占领市场,取得前期垄断利润。毕竟,谁知道下一秒钟,这点子会不会在别人的脑子里跑出来。
在这一节另一个点很启发我,关于协同创新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看法。在协同合作的美国,一家公司要搞一个特别厉害的产品,这里面可能需要的技术特别多,需要的专业板块也很多,那么就找人协同。可能十几家公司合作一起搞这样一个产品出来,一台飞行汽车,机翼都要专门让协同公司来专业负责。高度协同能够让创新产业化,把点子带上市场。中国的制造业,是协同的重要部分,大规模的高科技制造生产,中国是很强的。国外可能生产得比我们好,可实现大规模量产,中国的能力很唯一。把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学过来,不断学习汲取、进步开发,获取独特的大规模制作能力,也获得分蛋糕时的话语权----这点很重要。谈到研发,以及围绕研发,协作到生产的阶段,中国很弱小。高校技术出不来,企业无法把高校技术加风投搞几年搞成产品----这是大问题。随着中国高校的发展,逐步提高创新研发能力。那么有勇气有底气的公司,协同风投,就能够开始搞事情。虽然不一定会成功,但牛逼的大学教授和牛逼的企业家,以及足量的资金投入能够十足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当这种协同成为一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惯性模式时,中国的自主创新时代就不远了。
谈完了认知升级,再谈谈商业思维的升级。罗胖从物种进化的角度,讲述了细菌和病毒在人类进化史上发生的事情以及它的影响。以病毒来比喻商业新物种的病毒式入侵。就像小米的数量竞争,用低价攻占市场,提升数量后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甚至提高产品质量。在原用户基础上,培养稳定的用户习惯,获取利润空间。这里有个题外话,关于病毒,罗胖说是人类才有,我是不懂的。感冒是病毒导致,难道狗不会感冒?要求证。或者说动物和人为何不会进行病毒传递。其中有一节,是樊老师写的关于联盟的篇章,从结构上有点忽然断开,不要紧,臭奸商看重效果。
联盟谈的是员工心态以及老板对员工的不同选择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反思了一下工行,没有前员工联盟,也没有问过员工想在这里呆几年,以及几年后我如果跳槽,会想要去哪里。一些大企业招聘时用的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尤其是我一直困惑的思考,那就是入行五年后何去何从?下一个东家是谁?目标是什么?现在的工作如何才能够为实现下一个目标做准备?或者说现在的工作能够让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下一个目标?有一句鸡汤记了一下:你每天,把人生的八九个小时投资给了你的公司,你不是来领工资的,你是来投资的。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最大的收获一定是自己的成长,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多的经验和技能,价值观得到了提升。这一段提到两本书,干法和联盟,有空可以再研究下,文化人一篇文章写出来,像各本书读后感的整合,姑且用协同创新的说法夸一下这本书,提升了一个还懵懂在社会大学的青年对世界的认知。
最后一章说的是两种人类进化结果的观点,矛盾又融合的观点。一是物演通论,二是罗胖的理性乐观。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让我想起了悟空传。原本社会统一认可的一种观点,通过另外一种逻辑,结果会让人大吃一惊。物演通论,是关于人类衰亡的推理。我们认为社会在进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是进化进步的社会。但有一点逻辑上走不通----亿万年前的细菌,从古到今都一直适应着这个社会;而所谓进化后的生物,像恐龙,却灭绝了。这说明进化不一定是适应。
物演通论的观点是,递弱代偿。进化是变得更复杂,复杂要求我们对生存有更高的依赖性。依赖性实际上,是我们的存在感弱了。而且越进化,越复杂;依赖性越强,越弱。因为越弱,我们要让自己更强,学会更多东西,来代替我们变弱的存在感,这就是代偿。但代偿,不是一个肾坏了,换个新的。而是一个肾坏了,你不得不用仅剩的另一个肾来提供两个肾的作用。这个剩下的肾会变大来适应,但损坏也会更大。人类进化也是这样。所以代偿的结果是,人类终将成为最悲惨命运的承担者。
罗胖的理性乐观,看问题的纬度不同。物演通论从宇宙的视角,从粒子讲到了今天。但进化论也好,理性乐观也好。纬度在于人类进化史,从远古人类到现代人类的进步,有目共睹。即便这在王先生的眼里,叫做代偿。现代人的努力和奋斗,在王先生说法上是不得不。代偿是一种总趋势,也是一种宿命,因而罗胖说,这也是我们当下唯一的选择。罗胖作为一个会赚钱的文化人,讨论物演通论也好,理性乐观也好,都是想结合商业谈一谈。在七条推论中,社群经济不可避免,中间环节不可去掉,共享经济的某些结论是否成立最让人感觉需要多些思考。
以上。不觉写这么长,其实还想结合市场、企业谈一谈。下一个你,谈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