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孩子共成长
我和孩子共成长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宝。哪一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呢?正可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只有美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美丽的图画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共同描绘。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心中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所以,要培养一个好孩子,做父母的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把正直善良、隐忍坚毅的中华美德传给孩子,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熏陶,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我们做父母的,切不可越俎代庖,自作主张的替孩子安排一切。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孩子当成大人,当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朋友和伙伴,跟孩子平等的谈一谈关于他(她)们自己的事情,帮他(她)分析利弊,引导他(她)做出选择。只有这样,孩子的心才能和我们贴的更近,才会诚心地接受和尊重我们的安排和选择。
三、父母要遵守自己的承诺,言必行,信必果。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做父母的,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摆出家长的臭架子,高兴的时候,对孩子随口许诺,不高兴的时候,就对孩子喝斥责骂,把自己对孩子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久而久之,就给孩子留下了家长不守诺言的坏形象,既然做家长的都不遵守诺言,孩子就更有不遵守诺言的理由了。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非常不利,所以做父母的要慎重许诺,一旦许诺,就一定要兑现自己的诺言。
四、父母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一起活动。孩子具有多重性格,有时候想着早点独立,像大人一样决定自己的生活,而更多的时候是对大人的依赖。做父母的,切不可以工作忙、没时间等为借口,冷落了孩子。当孩子依赖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做做运动,甚至一起做做游戏。当和孩子打成一片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进行引导教育,这时候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愉乐了身心,又教育了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记的有一首歌的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但我一直在努力,我愿意和孩子一起,共同画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
第二篇:我和孩子共成长
我和孩子共成长
殷殷育儿情,漫漫育儿路。要抚养一个孩子成长,真是件浩大的工程。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脚印,每一段成长历程,都是父母长辈及老师用心血和汗水铺就的。如何培养孩子,使之成为一个有用之材,十位家长有十种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我觉得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之人,就要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育儿修养,多鼓励,学会放手,多与老师沟通、家园携手,注重情感教育。使之具有优良的品性,善良的心灵,较高的综合素养。
一、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育儿修养。为了孩子成长我们要多留意身边的家教资源,如央视《少儿频道》、幼儿栏目、杂志《家长会》、网络《育儿网》《子女教育网》等;树立新的育儿理念,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科学地教育孩子。从怀孩子买第一本《育儿宝典》开始,我们每次外出都要给孩子买一些书籍、玩具(如积木、拼图)等,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智力、思维等方面的锻炼、开掘。记得一岁八个月的时候,孩子在洗脚,突然自己说了一句“红掌拨清波”,我非常惊喜,她居然这么会联想。
二、多鼓励,带上“赞美眼镜”赏识孩子。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顺势加以利用。比如我的孩子一岁多时,能用简单的词句与人交流起,我就发现她的记忆力特别好。有时大人说过的话已经忘了,过了很长时间他却还记得,会忽然说出,让你惊讶不已。我们就有意识的教她背一些简单的古诗,孩子很快就会背好多古诗,如《鹅》、《春晓》、《静夜思》、《锄禾》、《登鹳雀楼》等。每次听她哇哇背诗,看着她快乐骄傲的神情,我都暗自欣喜。你若能及时表扬她,而且表现得很具体:“晨晨(小名)真棒,会背这么多诗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礼物,她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动人的光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记得杜欣诺两岁时,用积木摆了一个小房子我们及时的表扬了她“小手真巧,摆的小房子真漂亮”她很兴奋,现在她用剪子、用筷子很灵活,动手能力较强。
三、学会放手,培养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收拾玩具,把房间里的垃圾捡干净,给家长拿东西,拖地板。这样孩子才会更懂事,更体贴,更懂得关心长辈。在学校,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的小孩,大家就越喜欢他,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又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有危险,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要去代劳。我女儿的自理能力也不太好,遇到不太会做的事就叫:“我不会,就是不会。”等着我来帮她做。比如穿鞋子,其实会穿,就是对她来说有点费劲,她就不想动手,就叫我来穿。有时, 我一着急,就帮她穿好了。下次又懒着不动,又要叫我了。我们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要去代劳,要多教他方法,让他多尝试.。记得看了一个专家关于教育方面的讲座,其中有一段给我印象很深,他说中国许多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有问题,举了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孩子跪在椅子上摇呀摇,不小心摔倒了,哇哇大哭起来,大人为了哄孩子,就一边抱起孩子一边拍打椅子,嘴里说着“椅子不好,让宝宝摔疼了。”他说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出现问题时,只知埋怨,不知从自身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是很不好的思维习惯。
四、多与老师沟通、家园携手,注重情感教育。我发现在幼儿园老师的培养下孩子变得独立了、有礼貌了,而且在她眼里扬扬老师和芳芳老师已俨然成为她的偶像,非常感谢幼儿园的老师们,特别是扬扬老师和芳芳老师,工作非常细心、负责,而且非常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很多时候,女儿会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歌谣唱给我听,一边唱,一边按照自己的节拍摇头晃脑,还会讲讲认识了那些朋友,见到长辈主动问好,把自己好吃的分一半给小伙伴。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她学会了认真听讲,学会了与人交往,是终身受益的。我们不必去强求让孩子学很多知识,比如会认、写多少个字啊,会多少数学啊,这些都会导致以后上小学一年级不认真听讲的后果。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注意力。现在我们辛苦一点,多花点精力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习惯好了,以后家长就会很省力,孩子学起来也特别轻松。
五、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给孩子一种幸福感。利用现有的资源记录孩子难忘的瞬间。我们有个习惯,闲暇时喜欢用手机拍下孩子的一些生活片段,然后存入计算机,一有空就给孩子放,我们一起看她快乐玩耍的情境,一起分享快乐,让孩子充分感受家庭的幸福和温暖。前几天咱们幼儿园搞了一个画展,看到老师辅导孩子杜欣诺的作品也在其中时,就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当存入计算机全家分享时,孩子很自豪。
像我这样的体验也许各位家长都能说出一大箩,是啊,不知不觉我们在和孩子一同成长。昨天,他们还是一群小不点儿,泪眼汪汪的牵着我们的衣襟,不肯松手;今天,他们快乐、自信的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幼儿园生活、学习;而明天,他们即将背上小书包,跨入小学的门坎,象小雏鹰一样翱翔在空中!培养一个孩子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我们家长要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为了孩子,不断学习育儿经验,积极与学校老师配合,共创美好未来。
回顾这几个月踏进小学的时光,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是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的精心培育,加上孩子自己的努力取得的。作为家长,我们只是注意在生活中为孩子树立优秀的品质潜移默化地灌输一些知识,并尽量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辅助教育。这里,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
进入小学是学生生涯真正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此,作为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我们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仿佛是和孩子一起迈进了小学校门!一入学就犯了难:社会上铺天盖地的兴趣班招生广告纷至沓来,该报或不报?该报多少?……孩子在5岁时开始学习钢琴,效果还不错,他也想继续学下去。那这些兴趣班呢?报吧,怕孩子太辛苦;不报吧,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于是我们请教各路亲朋好友,他们也说法不一。好在很快我们夫妻俩就达成共识:钢琴本来就已经比较“磨人”了,咱实施“少而精”战略吧!只要孩子把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好就行,一年级主要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这个基础,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道路,肯定是事半功倍的!所以最后只报了个乒乓球班。
一学期下来,我觉得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不多,但要孩子按时完成、书写工整、不拖沓就费了一番功夫。为此,我一般是放学回家后先让他吃点东西就写作业,一开始几乎都是我在一旁“陪做”,提醒他坐姿、写字工整、认真计算等等。慢慢我就让他独立写作业,我自己干我的家务活,不时提醒他注意坐姿、注意检查什么的,培养他独立学习的习惯。遇到语文有写生字的作业,我一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儿,让孩子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是怎样板书的,再给孩子写一下示范,告诉他怎样写“好看”,让他模仿着写。因为任何一种学习都从模仿开始,写汉字除需告诉他一些“横平竖直”、“间距匀称”的基本的写字规范外,还得给他做做示范,很快,我都很惊奇他的小手能写出那么有模有样的字来!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写作业时难免会不专心、磨蹭,看他很“不在状态”的时候,我也不逼他非要写作业,干脆就让他玩玩或是看会电视,知道他有时就是因为惦记《喜羊羊和灰太狼》这类动画片,于是我就规定他可以看6点档的动画片,但要保证认真完成作业才能看。这个效果相当不错,孩子居然为达到“目的”,利用起了午管时间写作业,这样回到家时的作业大多数就只是扫尾或是“不合格”让其返工的“残次品”了。
到本学期的后半段,不用我说什么,他自己就会主动较好地完成好作业,自觉按要求放录音机听英语磁带,自然也就可以按时看我们约定时间的电视节目啦!看完电视也往往可以有个好心情练上半个多小时的钢琴,这样家长和孩子双方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关键是让孩子养成较快较好地完成作业的习惯能挤出干别的事的时间呀!
其实,学校更是下大力气抓了新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坐姿、站队到“良好习惯早养成”的每日一评等,还辅以“小贴画”等一些“幼小结合”的好方式鼓励孩子,让这些小豆包们很快就懂得了当学生应该有的规矩,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我们家长在家再继续灌输相关的内容,双管齐下的效果的确显著!
二、责任心的培养不容忽视
生活中,有责任心的人能收获更多的爱和快乐;工作中,有责任心的人能收获更多的机会和回报。当下的社会,责任感有些缺失!我们觉得,其实可以从小就教会孩子要有责任心。比如,我们给孩子说:每个人都应该承担些责任,咱家里,爸爸的主要责任是经营好公司,妈妈的主要责任是下班回家当好“管家婆”,你的主要责任就是好好学习,谁的责任谁就应该好好地努力完成它。孩子有了“责任”这个概念,先从学习入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份内的事,是他必须努力做好的事,增强他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后就可以再让他懂得更多的责任,拥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三、集体荣誉感的拥有令人欣喜
放学接孩子的路上一般是他给我说学校和班里事情的时间。大概是开学的第二个月的某天,孩子的口中蹦出了“我们14班”的字眼!慢慢的这个主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妈妈,我今天又得了一个文明卡,现在我们14班……。”“妈妈,今天我们14班接力跑……”“妈妈,看军训表演我们班的队站的特好,我也站得倍儿直!”……每次孩子都用明亮的眼睛看着我,用稚嫩的声音大声告诉我他们集体发生的事,我也跟他一起激动,除了为孩子们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高兴,更为他进小学后拥有的集体荣誉感而欣喜,我想这是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都很期待的!进而,路过二小宣传栏时,我会刻意领他在“音乐无国界”、“欢迎神七英雄凯旋”前驻足,“看,你们二小……”。会给他说说“咱北京”、“咱中国”。在他洗手有点哗啦啦地浪费时,除了让他要学会节约,也告诉他“咱地球上的水资源……”正是孩子有了集体荣誉感让家长有了借题发挥的引申,而孩子也开始知道自己是生活在集体中的,只有每个人的努力才能换来集体的成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四、我们就可以是孩子的榜样
“妈妈,柏老师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妈妈,李老师上课把嗓子都喊哑了!”孩子给我讲自己的老师,语气中听得出对老师的崇敬和疼惜。“是呀,说明你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她们工作很努力,那你认为自己应该怎么做呢?“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不让老师操心!”我欣慰孩子懂事了,也知道老师的敬业无私其实也是对孩子们一种更好的教育,高于课堂!
家里,爸爸常会为一份技术方案的设计工作到凌晨,第二天,我会让孩子知道;有时,一个手机会叫走爸爸去解决一个软件上的疑难问题,孩子看到,我们就有了对话。他说:“爸爸真棒!总能解决那些别人不会的难题。”“是呀,爸爸要认真钻研努力工作才可以解决呀。”“嗯,我也要好好学习知识,以后要像爸爸一样当高手。”
我想现在虽觉得孩子说的是些孩子气的豪言壮语,但我坚信,老师们和父母们的一次次的行为举止会不断在他们脑海刻下痕迹,由滋养心田进而成为他们自己的财富,受用终身的。让我们都成为孩子的榜样!
学海无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呀!仅仅是开始,在分享了孩子学习进步,跟孩子一起“教学相长”的同时,更体会了“和孩子一起上学”的不易,幼儿期那套津津乐道的“寓教于乐”“软硬兼施”之方法即将失效,现阶段更多的应是“晓之以理”“娓娓道来”。很多时候要跟孩子来段正式对话,相信孩子的领悟力和理解力。做家长的要言行一致,奖惩分明,才能威信长树,但不要想着去“掌控”自己的孩子,孩子更需要理解,只有理解他才能做出判断,帮他安排好学习和生活。
以上是自己一些杂乱的心得,希望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愿我们的孩子在二小茁壮成长!
第三篇:我和孩子共成长
我和孩子共成长
班级:三
(五)班 学生:邓湘文 家长姓名:黎琴
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散步,需要父母的细心和耐心,呵护和理解,付出和期待。孩子永远是父母心中最好的“潜力股”。
光阴似箭,女儿已上小学三年级。回想这三年的点点滴滴,刚踏入校园独自进人学校,认识老师和同学,学习知识和交朋友,有收获、有喜悦、有烦恼,都印着孩子成长的足迹。而我们父母需要做的是鼓励,倾听、沟通、引导、分享……
女儿是一个有上进心,乐观开朗、体贴、谦让的小女孩,我和她爸爸都敢到很欣慰。
女儿在学习方面应该算比较自觉的孩子,不管她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准确率是否百分之百,但是她一定会认真完成。女儿唯一需要我们批阅和检查。检查作业是家长份内的事,反应的是女儿需要我们的肯定。“肯定”在孩子成长路上是一种正能量。
女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也越来越强。有一个晚上,我坐在沙发上折衣服。突然,发现女儿流眼泪了,特别伤心。我问她怎么了,她摇摇头,我还是不停的追问,女儿终于吐出了心中的苦水。事情原由是今天女儿在绘画班下课,我去接她,有同学讲我个儿不高,女儿听见了不高兴。我听后,笑着对女儿说:“妈妈的高矮不重要,重要是妈妈对你的爱和好。”女儿的心情平静了很多。“自尊心”在孩子成长路上需要父母保驾护航。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守护,一路上有风雨、阳光,最大的收获是孩子灿烂的笑容。
第四篇:我和孩子共成长
我和孩子共成长
——记个案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
很有幸,在孩子六个月时我俩共同参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的研究》个案组的研究。在叶令仪老师与个案组组员的帮助下,我以母亲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开始了对孩子个案的观察记录与研究。从那时起,我成了一位幸运的研究者,孩子的个案将为我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而其中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又可为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同时我成了一位幸福的母亲,我将深切体验孩子的成长,见到孩子成长的轨迹。现在,孩子已二十七个月了,回顾近两年所经历的一切,“共同成长”这四个字最能概括我的感受,在此先感谢叶老师及课题组给我这次参与研究的机会,我想“我会将它进行到底。” 在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得到以下体会:
体会一:对观察记录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
在起初的观察记录中往往关注孩子新的发展,如新动作的发生与习得,随意性比较强。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缺乏全面的观察与分析,如事件发生环境、背景等。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之后,在个案组活动的不断学习与研究中,对观察记录的认识逐步清晰:
其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记录可作为观察与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家长可以通过记录看到孩子成长的轨迹;作为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分析婴幼儿在动作、语言、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不同发展特点以及采取何种有助于婴幼儿发展的教育行为。观察记录的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婴幼儿的发展。然而,当观察记录后不进行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的启示,那么,先前的观察记录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是无任何意义的。
其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1.观察记录以书面或摄像等形式保留下来,比大脑记忆更具客观性与真实性,不容易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2.在记录的过程中,记录者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重新整理,有一个思考与重整的过程;
3.观察记录中能引起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引发有价值的思考与研究;
4.长期的观察记录不仅能促进记录者的专业化水平,还能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与不同特点等;
5.有一定目的的长期观察记录能检验某些研究的问题;
6.观察记录的资料能作为个案研究的档案资料,对研究者与家长都有较高的价值。
体会二:对观察记录的做法由零散到规范。
在初期的观察记录中采用过众多方法,书面记录、照片记录、摄像记录 等,方法虽多但零散,缺乏规范性。通过与个案组专家的交流,大家的指导,逐步规范了做法,有重点地采用书面记录为主,声像记录为辅的方法,突现目的性、过程性、递近性、客观性、有效性。
其一,现场式的自然观察记录与情景观察记录。
1.现场式的自然观察记录。在现场速记的过程中,对孩子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发生的语言、动作等进行记录与分析。由于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受干扰与控制,所以得到的信息不仅真实,而且丰富。这样的原始记录应当是客观的、具体的,重细节与过程,抓住孩子的神态、心情、语言、动作等,保留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与真实面貌,同时也为分析与研究提供线索与切入口。
2.现场式的情景观察记录。在现场速记的过程中,注重生活情景性,观察记录孩子在特定情景中的行为表现等,对某方面特定的领域研究最为有效。情景观察记录中,在控制与改变某些条件时要保持情景的自然与真实性,记录中切忌对孩子的动机、心理等做主观的猜测。
其二,回忆式的开放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采用往往有特殊的因素,如当与孩子在共同参与式的活动中,现场不允许即使记录;有时孩子突发的事件现场没有条件即使记录;有的在观察过程中现场没有意识到,事后却可能因为某种触动回忆起来,认为特别有价值的。这样由于一些特殊的因素,事后回忆性地进行开放的记录与分析,也可大大丰富记录的内容。
但无论是何种观察记录都应考虑其背景与过程,并不是孤立的,可能有一
定的背景、影响因素、它是连续的等等。
体会三:观察记录中遇到的问题日渐突现。
问题一,观察记录的持久性与个人精力、体力无法保证之间的矛盾。
问题二,观察记录的情感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这对于既处
于母亲又处于研究者双重角色的我来讲很难把握与处理);
问题三,观察记录的质与量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难以既保质又保量)。
以上只是我在对孩子观察记录中的点滴体会。至于那些遇到的问题,我想,在以后个案研究组的活动中定会得到解决,正如童话故事《青蛙王子》中所讲的那样:公主在找到真正的王子之前定会吻许多的青蛙,让我们也真诚地去关心孩子们,定会得到他们的回报!
后附观察记录案例:
2005.7.29(十五个月零十七天)
糖糖手里拿着爸爸的手机摆弄。爸爸走进房间,发现手机正被孩子乱按,立即生气了,说:“是谁给她的?!!”“她自己拿的,”我说。“不要给她玩!说过多少次了,不能让她玩手机!”爸爸说话的声音又响,又凶。在一旁的糖糖瞪着眼睛朝爸爸看。爸爸走过去,一下子夺走了糖糖手中的手机。糖糖“哇哇” 叫了起来,但没有哭。然后,她伸出双手,冲着爸爸大叫:“拿、拿、拿!!”爸爸生气地说:“不许玩!再乱拿爸爸的手机打屁股!”糖糖立即由坐站了起来,跺着双脚(带跳),双手使劲乱甩,随后大声而生气地说了一串自己的语言:“#¥*****—„„%¥·¥%„„*¥*”那大声叫喊的神情与刚才爸爸训她的一模一样。
大叫了一会儿,她走到我身边,张开双手要我抱,并说:“街街去。”
分析:
糖糖的行为:近阶段,糖糖的情感和行为发展进入了一个暂时的不平衡期,变得很不听话。而且,近期突然间各方面获得了许多新能力,随着动作的发展活动的范围也日渐广泛,对新鲜的事物都要尝试。她坚持自己要去做许多事情,但又表达不清或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与支持而常发脾气。这次与爸爸间的冲突就是由于玩手机得不到爸爸的支持并受到爸爸的训斥而引起的。不过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只要稍转移注意与引导,还是比较容易平息的。可能这种现象正是情感与行为循环性的表现。
爸爸的行为:在处理糖糖玩手机的问题上,爸爸的态度过于粗暴、简单,因为他毕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只知一味阻止与训斥。但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介入,因为当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矛盾时,当着孩子面的争执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而且在气头上的爸爸是根本不会听我的关于孩子发展特点问题上的解释的,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夫妻冲突。事后慢慢沟通才是最有效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让孩子在这种自然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也是有必要的。可能在父女的冲突中,糖糖也会得到某种发展的。
——摘自
育儿网
第五篇:我和孩子共成长
我和孩子共成长
每当我走进一五班教室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语文时,学生的发言都会带给启发和快乐。记得今年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我满脸微笑地走上讲台,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识字一。请打开书第一页,仔细看图,想一想,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我话音刚落,一位同学举起胖乎乎的小手。我问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说:老师,“景物”是什么意思?“特点”是什么意思?我连忙大声回答“景物就是图上有些什么,如动物、植物、房子、大地、小河…… 特点就是他们是什么样儿的形状啊,什么样儿的颜色啦。”我解释的声音很大,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听见,尽管这样的回答不够严密,我可是把学生踢过来的球给反踢回去了。
我的学生就喜欢这样子跟我“作对”,经常让我措手不及。而我,反而更爱他们,更爱我们共有的课堂了。由此我也反思了一下:老师的设问一定要难易适度。我们提倡“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如果老师提的问题太难了,学生怎么跳都摘不到果实,那么老师的设问就是无效的。
真开心
今天,我们上《识字2》,课文内容跟《三字经》差不多。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我范读给学生听,再让学生圈生字,再让学生反复读。读完之后,我通过课件出示第一句“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让同学们读一遍,思考有不有不理解的地方,如果不理解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同学们都说理解了。我说“老师有一句不理解,那就是正年少三个字,谁能帮帮老师呢?”有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来帮你,正年少的意思就是正月初一大过年的要少吃一点”。我的天啊,居然这样子解释,同学们都笑了,我笑没露齿,连连说:“谁有不同的理解,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好吗?”
我的学生个个都是快乐小天使。
最后一课
看到电视里“打工仔返乡”的节目,内心有点痛。我们一年级五班就有很多家长在外省打工。不过也为孩子们高兴:终于可以与父母团聚了。
明天是一最后一天课,我仅一节语文课,无论如何都不上复习课了。我要陪孩子们做一张贺卡,教他们在贺卡上写“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祝你们新年快乐!”,再写上“您的儿子(女儿)某某某”。要求孩子们把字写工整,把自己的名字写漂亮,配上想画的图画。贺卡做好后,让孩子们放进语文书里藏着,等远方的爸爸妈妈回到家,亲手送给离别已久的父母亲,以表达自己的心意。我想,从千里迢迢、一路劳顿归来的父母亲看到自己的宝贝亲手做的贺卡,亲笔写的祝福语,一定会幸福得不得了,所有的疲惫都会消失殆尽。
育好人比教好书更重要。我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爱父母,亲近父母,做孝顺的孩子。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按照我的吩咐开始做贺卡。半小时后,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合影中左前第一位男同学名叫马宇翱鑫,他走到我面前,轻声地说:“老师,我把贺卡送给你,谢谢你给我们温暖给我们知识。”他说完后深深地向我鞠躬。我说:“这是你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怎么能送给老师呢?”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难过地对我说:“我爸妈过年也不回来。”我被孩子的举动感动得稀里哗啦,想到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亲又心疼得一沓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