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幼儿安全教育现状的反思
对幼儿安全教育现状的反思
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的宁静世界开始展现出“危机四伏”的一面。厨房当然是宝宝的禁区,家里一切尖利的东西也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幼儿园有时也让人无法放心,因为老师无法盯住每个孩子……妈妈们的神经时刻紧绷,每日战战兢兢,而孩子却似乎永远防不胜防地出现新的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幼儿的安全一直是所有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关心的话题。从饮食的细节到服饰的舒适、安全;从室内有害气体的监控到交通安全的防范;从防拐卖到防火灾、水灾,教师和家长做足了功课,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然而,面对日益增多的幼儿受伤事件,我们虽然采取了几乎“武装到牙齿”的保护措施,却似乎永远无法给予孩子一个安全的世界。这不禁让笔者产生了这样的思考:“难道我们为孩子创造的环境还不够安全吗?”“幼儿的安全责任应由幼儿园和家长完全承担吗?”“安全感离我们的孩子有多远?”“我们对孩子的呵护是否出了问题?”
一、采取防患于教的保护措施,才能真正让孩子远离伤害。
“为什么两片薄薄的东西不断地一开一合,纸片或布料就会整整齐齐地分开呢?”明明对剪刀一直很好奇。遗憾的是家里所有的剪刀、针等尖利的东西都被放进盘子里,放在了他够不着的冰箱上。终于有一次,明明偷偷地开始了他的“探险之旅”。他搬来小板凳放在冰箱旁,然后站在板凳上够盘子。盘子好沉啊,明明猛地用力一拖,结果板凳一歪,明明摔倒了,而盘子也跟着滑落,锋利的剪刀就……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由于“隔代养育”成为较普遍的养育模式;由于父母过强的保护意识等等复杂的原因,家长往往倾向于给宝宝无微不至的照顾,宝宝遇到任何细微的危险都是家长不能容忍的。然而,孩子的好奇心和不断成长的欲望驱使着他们对周围世界不停地探索,因此绝对安全的温室是不存在的,即使有,相对于不断发展的孩子来说也只是暂时的。面对活泼好动的儿童,面对各种意料不到的情况,如果仅仅采取被动而消极的措施一味回避,只会让成人感到防不胜防,疲于奔命。因为,这种认为将孩子安放在人为营造的“保温箱”里即大功告成的呵护方案,本质上是暂时性的,它并未给孩子的发展预留空间。案例1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把危险物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就觉得安全了的想法,显然忽视了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孩子将能够利用外力达到目标(拿到剪刀)的可能性。
“要让一片田地不长野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同样,要做到让孩子真正远离伤害,最好的方法不是将可能导致伤害的因素像“野草”一样一一从孩子的世界中“剔除”出去,而是积极地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护能力。这样的呵护方式才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安全。正如案例1的情况,如果家长不是单纯地阻止,而是主动交给孩子一把儿童专用安全剪刀,并教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还可让孩子学会一项技能,避免上述一幕的发生。
二、成人的一味迁就,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和意识。
妈妈让荧荧去卧室拿剪刀。荧荧在拿了剪刀往回走的路上被床脚绊倒,被剪刀扎破小手。荧荧爬起来就责怪剪刀:“都是你不好,为什么把我扎伤?”接着又责怪床:“都是你不好,把我绊倒。”然后又责怪妈妈:“就是你,为什么让我去拿剪刀,害我受伤?”最后还怪到了爸爸:“都是你要换房子。如果是原来的房子,我就不会摔跤了。”荧荧如此的表现,让爸爸妈妈惊讶万分。
孩子是弱小的,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成人的细心呵护。然而,呵护并不仅仅是成人为孩子创设合适的环境而迁就孩子自我保护的低水平,也不是成人将孩子的一切安全问题全权代理,更不是让孩子成为自己安全的旁观者。既然保护的是孩子的安全,为什么“当事人”却置身事外,不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负一点责呢?
孩子也应该部分地承担起保护自己的责任,而不应该被依赖心理所俘虏。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仅能培养敢作敢当、不逃避和推卸责任的优良品质,更能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当孩子清楚所受的伤害是由自己不当的行为造成,“错在自己”的时候,孩子才可能明白自己才是自身安全最好的守护者,才会别无选择、义不容辞地承担责任,增强自护意识,而不是怨天尤人。
让我们比较一下家长在处理孩子被桌腿绊倒后的不同处理方式:有些家长会急急忙忙把孩子扶起,安慰一番,然后自责“都是妈妈不好,没有提醒宝宝”,更有甚者还会怪罪桌子,“都是桌子不好,害宝宝摔跤”,然后带着孩子把桌子打几下出出气。面对伤害,这些家长的呵护方式是消极的回避,是一时性的。家长的言行传递给孩子这样的错误信息:如果我受伤一定是别人的错,所以我有权责怪别人;因为是别人害我受伤,所以我的受伤是自己无法避免的。要想不受伤,只能靠别人的保护;没有了别人的保护,世界是危险和不可控的。这些讯息的可靠性,对孩子不断发展的一生而言,能持续多久呢?又具有多少积极意义呢?
相比之下,另一些家长的呵护方式对孩子的终生发展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家长会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然后跟孩子一起讨论摔倒的原因,总结注意事项,最后再让孩子走一遍。这种处理方式暗含着这样的讯息:受伤是你不小心,不怪别人,所以必须要学会保护自己;只要你小心,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周围的环境对你是安全可控的。这样的讯息无疑将让孩子受益终生。当然,成人应该为孩子的安全担负大部分的责任。但是,如果不尝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只是一味回避,孩子将难以获得积极地面对伤害的态度,也难以养成为自己负全责的独立人格。而独立人格的养成对孩子漫长的一生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三、父母的过度焦虑和孩子自护信心的缺乏,阻碍了孩子安全感的获得。
军军上小班,平时特别容易焦虑不安,很难放松,一点点的小事都会让他感到害怕。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捉西瓜虫。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他却死活不敢。老师再三保证西瓜虫不会咬他,军军还是不肯,最后竟委屈地哭了起来。在家里,睡觉不敢关灯,因为“怕有魔鬼”;也不敢一个人
在房间里玩耍,妈妈离开一会儿都会让军军哭闹不止。老师和家人都很头痛。
从案例的描述可以判断出,军军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造成他安全感的缺失有许多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和老师教育的方法和态度不当是主要原因。父母的处世态度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生命的一开始,孩子就会根据周围成人的态度来调节自己的言行,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这种适应能力使他们从出生开始就适应外界成为可能,同时也会使孩子在成人错误态度的影响下,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式,最终导致错误的行为方式。如果父母总是小心翼翼,因为害怕孩子受伤而时刻处于紧张状态,那么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处世态度。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充满危险,是不可靠的。在他的世界中充满这样的话语:除非妈妈在身边,否则我就不敢……因为我没法照顾好自己。或是:每当我面对新鲜事物、陌生人或陌生的环境,我就会焦虑不安,因为我怕受伤害……
儿童心理学关于叛逆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点:三岁左右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开始对父母说“不”,并开始独立探索周围的世界。在这一时期,如果父母采取包容、支持的态度,孩子长大后容易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乐于探索并更易获得安全感。相反,如果父母采取漠视、压制的态度,因为害怕受伤而抑制孩子的探索行为,孩子长大后容易对新鲜事物反应冷漠,有退缩行为,不易获得安全感。
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可以看到无数这样的现象:孩子一拿剪刀,大人就紧张地大喊“小心”;孩子明明已经减慢了速度小心地过马路,成人还是觉得拉着孩子的手过马路更放心。类似的过度焦虑会阻碍儿童安全感的获得,也会相应地阻碍儿童探索性的发展,导致儿童退缩行为的加重。成人这样的呵护方式,对孩子而言更像是一种束缚,对孩子长远的发展而言无疑是有害的。
同时,安全感的获得也来自于孩子对自我保护能力的肯定。如果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他就会觉得周围的世界是可控的,因此也是安全的。在孩子积累了一定的成功自护体验以后,孩子对自己的自护能力就有了一个积极的评价:我是有能力保护自己的。那么,安全感也更容易获得。佛洛伊德认为,早期安全感的获得将有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而生命与非生命的一个巨大区别就在于:生命是发展而不是停滞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呵护应该重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而不在于迁就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被动消极地应付。呵护生命,就要增强孩子的自护能力,就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自护的责任,更要给予孩子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心灵。
上学期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摸索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如下,本人就这个学期来,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1、求新思变,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怎样教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法无疑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这一历史潮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此道理,不能及时的转变思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很快将会被时代淘汰。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步伐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为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本学期以来,本人在完成工作之余,广阅资料、听专家讲座学习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明晰新目标。有效地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自己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摸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2、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本人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3、注重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探索新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每一课针对教学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思路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认真对待学生作业。学生作业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老师通过作业来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采取弥补措施。为此,在常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作业这沟通桥梁。首先,认真设计课堂作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布置有一定梯度的课堂作业,作业题目的选材以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为核心思想,以课改要求为准则,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对于课堂作业进行全批全改并及时帮助学生订正错误、弥补学生知识漏洞。认真开展培优辅差工作,提高全班的整体数学素质。当然,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教学语言有待更加精炼,课堂调控能力也有待提高,学科科研能力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奋力前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二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我们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剥夺幼儿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无所作为。因此,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幼儿安全知识,不仅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安全真真正正的有保障
幼儿的安全是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有幼儿园所,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关心幼儿安全的不应仅仅是成人,还有幼儿自己,要让幼儿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起较强的安全意识。
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呢?经过实践验证,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集中教育 正面引导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一点记性也没有,不让他爬高,会摔的,就是记不住,这不,摔了吧!其实这不能完全怪孩子。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他们仅仅进行说教不行,孩子听后很快就忘,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将安全知识作为活动主题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了。www.鉴于幼儿时期的认知具有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的特点,集中教育活动可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进行。如:向幼儿展示有关安全知识的图片、音像资料;请消防员给幼儿丰富火的危害及防火救火知识;开讨论会;教师综合讲解等等。让幼儿在多种感官作用下,吸取安全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益采取正面引导。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名小朋友要求上厕所,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跟着说:我也要上厕所!他们也许不是真想去厕所,也未必故意捣乱,而只是模仿别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这是老师对其中一位坐的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哪么其他小朋友就会向受表扬的小朋友学习,会坐得更好,而不再要求上厕所了。安全教育也如此。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强调危险的不良后果(如:有个孩子不听话玩火引起火灾;另一个孩子碰倒开水瓶烫伤手等),难免孩子去模仿。但如果我们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这些正面材料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模仿。
二、随机教育 及时提醒
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集中进行,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
曾经有一次与幼儿外出远足,发现幼儿对路边花坛中种植的月季花特别感兴趣,围在花的周围唧唧喳喳地讨论,有的幼儿还去摸摸花瓣和叶片。我忽然想起月季花茎和叶上都有刺,便随机对幼儿进行了有关预防植物有刺、有毒,应小心不要轻易接触的安全教育。在几天后的一次观察活动中,带幼儿观察冬青。我用手捏住一片叶子请幼儿观察,忽听一名幼儿说:不要乱动,它会不会有刺呀?瞧!孩子已经把上次随机教授的安全知识记于脑中了 安全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放假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儿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三、运用有效的危险后果教育法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旅游者租了一辆马车,行至盘山路时,旅游者对马车夫说:您让马向路里边走走,马车要跌到山谷里去了。马车夫说:马是很聪明的,它也知道跌下去的后果。我对马车夫的话感触很深。
作为成人,我们经常认为孩子年龄小,阅历浅,什么也不懂。在教育他们时避开一切反面事物,生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伤害。每次送孩子只是反复叮嘱,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恨不能将孩子装进一个铜墙铁壁的堡垒里,使之不受任何伤害。老师也是如此,孩子一有出格的行为就非常担心。但是,简单说教并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而且反复叮嘱还会引起孩子的厌恶。此外,孩子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旦放出他们就像久困的鸟儿出笼一般,什么都想去尝试,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不出危险呢?
以上这些都是很消极的做法,我们应适时适当地将危险后果告诉幼儿,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教育幼儿,让幼儿从不同侧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当然,让幼儿了解的危险后果应有选择,注意适可而止,更不能吓唬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面对这个大千世界。
四、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如今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看这一个宝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将孩子裹在层层爱的保护罩中。却不知这种爱是溺爱,这种保护要么使幼儿更加胆小,不敢探索;要么更加好奇,从而盲目模仿。父母和老师保护孩子,不能保护一生一世,所以按现代教育观念,应当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适当的磨砺
孩子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因为他们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突发的难以预料的事很多,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平常总是被锁在保险箱里的孩子就会束手无策。
去年冬天的早晨,刚刚下过雪,路上的雪水都冻成了冰。一家三口在路边走着,女儿要去滑冰,年轻的妈妈不同意,一个哭着非要去,一个呵斥着执意不让,在路边又哭又喊地拉扯起来。这是年轻的爸爸抱过孩子,把她放在冰上,女儿马上高兴地笑着跑,一下子摔了个四脚朝天,爬起来再跑又连着摔了好几个跟头。年轻的妈妈埋怨起来,可是再看那个小女孩,不但没有哭,还依旧爬起来,张开双臂慢慢地试探着滑,再也不跑了,也就再也没有摔倒。其实,这个小女孩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已经经受了一次磨砺,学会了保护自己。
在幼儿园里孩子因滑倒而摔伤的例子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孩子在摔倒时,只要用手撑一下地,受到的伤害就会小得多。因此,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小小的磨砺机会,让孩子在经受磨砺中长大,在经受磨砺中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这样在遇到必须去独自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合理引导
现代安全教育应该是集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全面教育。除了让幼儿了解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外,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实战训练。例如:幼儿在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后,可以开展一些自救演习。像学习拨打119,学习简单应急措施(用床单塞门缝,用湿毛巾捂嘴巴)等。
第三篇: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发表日期:2005年3月27日【编辑录入:jinbeibei】
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年轻的母亲这样说:“我不奢望孩子学到多少知识,只要求孩子的安全有保障!”或许这位母亲的话略有偏激,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内安全与否的关注。其实不仅仅是家长,幼儿的安全是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有幼儿园所,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关心幼儿安全的不应仅仅是成人,还有幼儿自己,要让幼儿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起较强的安全意识。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呢?经过实践验证,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集中教育 正面引导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一点记性也没有,不让他爬高,会摔的,就是记不住,这不,摔了吧!”其实这不能完全怪孩子。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他们仅仅进行说教不行,孩子听后很快就忘,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将安全知识作为活动主题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鉴于幼儿时期的认知具有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的特点,集中教育活动可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进行。如:向幼儿展示有关安全知识的图片、音像资料;请消防员给幼儿丰富火的危害及防火救火知识;开讨论会;教师综合讲解等等。让幼儿在多种感官作用下,吸取安全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益采取正面引导。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名小朋友要求上厕所,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跟着说:“我也要上厕所!”他们也许不是真想去厕所,也未必故意捣乱,而只是模仿别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这是老师对其中一位坐的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哪么其他小朋友就会向受表扬的小朋友学习,会坐得更好,而不再要求上厕所了。安全教育也如此。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强调危险的不良后果(如:有个孩子不听话玩火引起火灾;另一个孩子碰倒开水瓶烫伤手等),难免孩子去模仿。但如果我们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这些正面材料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模仿。
二、随机教育 及时提醒
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集中进行,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
曾经有一次与幼儿外出远足,发现幼儿对路边花坛中种植的月季花特别感兴趣,围在花的周围唧唧喳喳地讨论,有的幼儿还去摸摸花瓣和叶片。我忽然想起月季花茎和叶上都有刺,便随机对幼儿进行了有关预防植物有刺、有毒,应小心不要轻易接触的安全教育。在几天后的一次观察活动中,带幼儿观察冬青。我用手捏住一片叶子请幼儿观察,忽听一名幼儿说:“不要乱动,它会不会有刺呀?”瞧!孩子已经把上次随机教授的安全知识记于脑中了。
安全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放假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儿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三、运用有效的“危险后果”教育法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旅游者租了一辆马车,行至盘山路时,旅游者对马车夫说:“您让马向路里边走走,马车要跌到山谷里去了。”马车夫说:“马是很聪明的,它也知道跌下去的后果。”我对马车夫的话感触很深。
作为成人,我们经常认为孩子年龄小,阅历浅,什么也不懂。在教育他们时避开一切反面事物,生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伤害。每次送孩子只是反复叮嘱,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恨不能将孩子装进一个铜墙铁壁的堡垒里,使之不受任何伤害。老师也是如此,孩子一有出格的行为就非常担心。但是,简单说教并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而且反复叮嘱还会引起孩子的厌恶。此外,孩子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旦放出他们就像久困的鸟儿出笼一般,什么都想去尝试,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不出危险呢?
以上这些都是很消极的做法,我们应适时适当地将“危险后果”告诉幼儿,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教育幼儿,让幼儿从不同侧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当然,让幼儿了解的危险后果应有选择,注意适可而止,更不能吓唬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面对这个大千世界。
四、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如今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看这一个宝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将孩子裹在层层爱的保护罩中。却不知这种爱是溺爱,这种保护要么使幼儿更加胆小,不敢探索;要么更加好奇,从而盲目模仿。父母和老师保护孩子,不能保护一生一世,所以按现代教育观念,应当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适当的磨砺
孩子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因为他们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突发的难以预料的事很多,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平常总是被“锁”在“保险箱”里的孩子就会束手无策。
去年冬天的早晨,刚刚下过雪,路上的雪水都冻成了冰。一家三口在路边走着,女儿要去滑冰,年轻的妈妈不同意,一个哭着非要去,一个呵斥着执意不让,在路边又哭又喊地拉扯起来。这是年轻的爸爸抱过孩子,把她放在冰上,女儿马上高兴地笑着跑,一下子摔了个四脚朝天,爬起来再跑又连着摔了好几个跟头。年轻的妈妈埋怨起来,可是再看那个小女孩,不但没有哭,还依旧爬起来,张开双臂慢慢地试探着滑,再也不跑了,也就再也没有摔倒。其实,这个小女孩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已经经受了一次磨砺,学会了保护自
己。
在幼儿园里孩子因滑倒而摔伤的例子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孩子在摔倒时,只要用手撑一下地,受到的伤害就会小得多。因此,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小小的磨砺机会,让孩子在经受磨砺中长大,在经受磨砺中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这样在遇到必须去独自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合理引导
现代安全教育应该是集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全面教育。除了让幼儿了解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外,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实战训练”。例如:幼儿在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后,可以开展一些自救演习。像学习拨打119,学习简单应急措施(用床单塞门缝,用湿毛巾捂嘴巴)等。
总之,我们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剥夺幼儿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无所作为”。因此,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幼儿安全知识,不仅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安全真真正正的有保障
幼儿的安全教育要全方位进行
我国每年有40~50万儿童因意外受伤,大约有2万儿童非正常死亡,即每天约有50位儿童因意外事故夺去生命。更令人震惊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这提醒我们,关注儿童的安全问题,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幼儿尤其好动、好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加上生活中的安全隐患的存在,他们是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因此,安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必须全方位出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幼儿远离危险、远离意外、远离伤害。
一、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
幼儿园是孩子们共同学习、游戏和生活的地方,幼儿会因为有同伴一起玩耍而显得格外活跃,但也由于有时玩得忘乎所以,导致不慎受伤。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模拟演习活动、常规活动、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和技巧的传授。
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安全教育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通过学习,让孩子正面地认识危险事物,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如大班可围绕“火”这个主题活动,可开展“火的奥妙”、“着火了怎么办”、“认识防火标记”等等分阶段活动。通过主题活动进行的安全教育比禁止式的安全教育更具有积极性、正面性,能让孩子既掌握正确的科学常识,又学会了保护自己;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们易于明白其中的道理;既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又考虑到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
幼儿园可每月开展一次模拟演习活动,如防地震、防火灾、防雷电、防台风等。地震、洪水、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是人力所无法控制的,如果发生地震或大火、出现雷雨或台风天气时,如何把伤害减至最轻程度呢?通过组织模拟演习活动,教育幼儿在突发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逃生时避免混乱和人踩人等。如模拟演习活动:地震时听到警报声,告诉幼儿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下楼,逃生时不扭头向后看,要快速跑到平坦的广场,远离高楼等建筑物。模拟演习活动能使孩子掌握在突发情况下有序地逃生的方法,当灾害发生时,能冷静、正确地保护自己。
此外,在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中要渗透安全教育。如在幼儿喝水或行走、上下楼梯、进餐、睡觉时,可告诉他们上下楼梯要扶着栏杆,每走一步都要走稳;吃饭时不拿筷子、汤匙玩,嘴中不要含筷子、汤匙;喝汤或水前,要用手感觉一下杯子是否烫;睡觉时,要睡好,以防跌落床下,等等。
要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幼儿遵守规则,也能减少意外的发生。幼儿园应该通过各种生动的游戏,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规则。如组织开展“红绿灯”的游戏,让幼儿明白:汽车不能超速行使;红灯亮汽车停,绿灯亮汽车开。行人遇红灯或黄灯时,不要横穿马路,只有遇绿灯时,才可以过马路;行人要走在人行道上或斑马线上。另外,在户外玩大型玩具器械时,应该教给幼儿正确的玩法,如有的孩子喜欢在滑梯旁猛跑,教师可引导他(她)在操场或跑道上跑,因为在器械附近奔跑会不小心撞到他人或玩具上的尖角,容易发生意外。在课室或上下楼梯时不要打闹、推搡,防止跌倒。
在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时,还可以采用榜样、比较和示范等方法,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懂得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家庭的安全教育要具体而持久
随着科技的发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家庭设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煤气炉、电动榨汁器、电热水器、微波炉、音响、空调、洗衣机、消毒碗柜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给人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幼儿长期在家中玩耍、生活,父母应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地使用家庭设备和药物等,要防触电、防中毒、防火和防盗。如可告诉孩子怎样使用VCD,接触电器前双手勿湿水,手指不能伸进电插座孔里等等。有些用品是不能让幼儿使用的,应严加说明。要防止中毒,主要是防止药物、食物、煤气、清洁剂等中毒。药物和清洁剂应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要告诫孩子不玩煤气瓶、煤气炉、热水器、热水瓶、刀具等,不乱吞物品,包括蚕豆、花生、别针、纽扣、小玻璃球、药物和清洁剂等等。
家长还应教育幼儿不玩火,不随便开门让陌生人进来,预防歹徒入侵。让幼儿记住自己和父母的姓名,记住家中的电话、地址及父母的移动电话。教育孩子离开家外出玩耍时,要注意防跌、防车撞、防被拐骗,并让他们知道在危急时如何自救,并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拨打急救电话119、110。
三、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安全教育形式可多样
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因此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幼儿园可以邀请消防员给幼儿讲解有关用火的注意事项,请交通警察演示交通安全规则等。家长平常带孩子外出时,应指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让幼儿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在利用社会资源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资讯的影响。现代资讯发达,电视、电脑等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有些是不适宜幼儿接收的,应该防止幼儿接触。家长应给孩子挑选适合他们观看的电视节目或书刊,如不能让幼儿收看带有暴力、色情、恐怖等电视节目或阅读不良读物。因为孩子理解能力差、好模仿,特别喜欢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内容,一旦模仿不良行为时,不但会伤及自己,还可能伤害他人。另外,家长还要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遭他人侵犯和伤害。注重亲子沟通,禁止孩子出入不良场所和接触行为不检点的人。
我国政府对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据新华网报道:“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监制的全国中小学生及幼儿安全教育大型专题片《与安全同行》2003年1 3月1日在广东顺德开拍。有关专家表示,这将是我国覆盖面最广(涉及全国70万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受益人数最多(近3亿中小学生及幼儿)、到达率最为集中的一次中小学生、幼儿安全教育传播活动。”可利用社会资源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受益的将不仅是孩子,还有社会。
总之,只要社会、家庭和幼儿园三方面同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难相信,意外事故将会越来越少,危险和伤害将会离孩子越来越远,这将造福于儿童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第四篇:幼儿园保育反思——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幼儿园保育反思——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在一次放学和家长的交流中,一位母亲说:“我不奢望孩子学到多少知识,只要求孩子的安全。”关心幼儿安全的不应仅仅是成人,还有幼儿自己,要让幼儿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起较强的安全意识。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一点记性也没有,不让他爬高,会摔的,就是记不住,这不,摔了吧!”其实这不能完全怪孩子。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他们仅仅进行说教不行,孩子听后很快就忘,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将安全知识作为活动主题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而只是模仿别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这是老师对其中一位坐的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哪么其他小朋友就会向受表扬的小朋友学习,会坐得更好,而不再要求上厕所了。安全教育也如此。如果我们只是反复强调危险的不良后果,难免孩子去模仿。但如果我们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这些正面材料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模仿。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呢?经过实践验证,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随机教育
及时提醒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集体活动中集中进行,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曾经有一次与幼儿外出远足,发现幼儿对路边花坛中种植的月季花特别感兴趣,围在花的周围唧唧喳喳地讨论,有的幼儿还去摸摸花瓣和叶片。我忽然想起月季花茎和叶上都有刺,便随机对幼儿进行了有关预防植物有刺、有毒,应小心不要轻易接触的安全教育。在几天后的一次观察植物的活动中,我用手捏住一片叶子请幼儿观察,忽听一名幼儿说:“不要乱动,它会不会有刺呀?”瞧!孩子已经把上次随机教授的安全知识记于脑中了。安全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放假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儿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二、运用有效的“危险后果”教育法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旅游者租了一辆马车,行至盘山路时,旅游
者对马车夫说:“您让马向路里边走走,马车要跌到山谷里去了。”马车夫说:“马
是很聪明的,它也知道跌下的后果。”我对马车夫的话感触很深。我们经常认为
孩子年龄小,阅历浅,什么也不懂。在教育他们时避开一切反面事物,生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伤害。每次送孩子只是反复叮嘱,不能干
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恨不能将孩子装进一个铜墙铁壁的堡
垒里,使之不受任何伤害。老师也是如此,孩子一有出格的行为就非常担心。但
是,简单说教并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而且反复叮嘱还会引起孩子的厌恶。此外,孩子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旦放出他们就像久
困的鸟儿出笼一般,什么都想去尝试,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不出危险呢? 这些都
是消极的做法,我们应适时适当地将“危险后果”告诉幼儿,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
来教育幼儿,让幼儿从不同侧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当然,让幼儿了解的危险后果
应有选择,注意适可而止,更不能吓唬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
幼儿真正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面对这个大千世界。
三、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如今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
人看这一个宝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将孩子裹在层层爱的保护罩中。却不知这种爱是溺爱,这种保护要么使幼儿更加胆小,不敢探索;要
么更加好奇,从而盲目模仿。父母和老师保护孩子,不能保护一生一世,所以按
现代教育观念,应当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
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我们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剥夺幼儿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无所作为”。因此,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幼儿
安全知识,不仅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征服危险,在征
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安全真真正正的有保障。
杨兴丽
2011-8-3
第五篇:幼儿园里的安全教育反思
幼儿园里的安全教育反思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纵多幼儿集体生活的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本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等。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
同时,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这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利用听故事“思杰走丢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界,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每天喝牛奶时,请小朋友先试一试是否太烫。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厕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警示,并请小朋友们相互监督,定期评选出我们班的平安小卫士。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知道,每一年有多少可爱的小生命因为意外伤害事故而受到了多么无情的摧残。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对如何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一个支点也需要一个平衡点,我们也常常困惑于此。今天当我们的教育倡导着教育活动生活化、情景化时,我们力求把孩子带到真实的世界中,让他们真实的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意味着要放开成人的庇护,让他们自由的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保障幼儿的安全和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长,活动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呢?
例如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的中,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日本有教育学家指出:“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任何一个人,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