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特殊儿童学校
2010年4月18日走进泉山特殊教育学校活动
人间之可爱,就在于它的有情、有爱、有牵绊.那天,对我们每一位走进泉山特殊教育学校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个非常特别和难忘的日子。那天阳光明媚,怀着特别的期待和特别的牵挂,我们走进了这个特别的地方。.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第一次来到这里,却都带着同样的真诚和热情。从未接触过聋哑人的我们,在踏进这所学校的大门之前,甚是好奇。而在见到这些孩子之后,大家心中满满的,全是感动。
走进学校后,热情美丽的老师为我们一一介绍学校的设备,还有各个层次孩子所接受训练的方案。整个上午的时间,我们坐在一个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认认真真的听他们上课。老师教授的是《春夏秋冬》。虽然孩子们身体某种程度上存在缺陷,但是他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的争先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的可爱,让人欣慰。老师以语言上的鼓励还有奖励小红花的方法来增强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像普通孩子一样懂得认真思考,在互相比赛中进步。
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在分组后,我们部的9个成员每三人一组,协助那儿的老师给孩子们进行特殊训练。这些孩子有的属于智障,有的是身体上的缺陷,还有的是自闭症等等。
我们部有一个学心理的,她说音乐会对有的孩子起到促进作用。于是我们播放手机里的音乐,果然他们都很兴奋。一个叫郭成的小男孩,他平日里很少笑,很少说话。记得那天,他对着我们笑的是那么开心。有好多孩子如他一样,充满热情的和我们一起玩一起
训练。
有这么几项各方面的评估及训练活动:
模仿部分:有的孩子模仿别人行为的意识特别差,所以要从最基本的动作技能及使用物件方面入手,来训练他学习模仿别人的行为。训练活动
一.动作模仿
1)拿放物件,如:看这老师拿积木放入桶里面,然后辅助孩子照着做。从老师手把手辅助完成这个动作过度到他独立完成这个动作。
2)常见动作的模仿,如:搓手,亲一亲。
2.使用物件模仿
1)模仿使用敲击,并且能在两个物件之间转换敲击,或敲击统一物件的不同位置。例如:敲击鼓转换到杯子。要注意鼓与杯子的距离要由近到远。在如敲桌子,随老师敲击桌子面——桌子边缘——桌子腿。
2)模仿常见的生活自理活动。例如:用梳子——梳头发;用牙刷——刷牙;用毛巾——擦脸。
二、感觉部分
有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反映非常迟钝,例如,给他抓痒时,他的身体和表情都没有任何反应,眼睛不能追视物件,听觉方面,只对感兴趣的声音有反应。
训练活动
1.触觉:全身触摸,从用手——软毛巾——各种粗布——硬毛刷子,来擦或刷全身。
2.身体各关节积压,从肩——肘——手腕——髋——膝盖——脚踝。
3.口腔按摩。
4.视觉追踪。例如:拿小孩喜欢的物件在她面前慢慢移来移去,过渡到追视被扔出去的物件,并把它捡回来。
5.听觉、留意声音。拿各种发声玩具来刺激她,以促进她听觉的发展。
三、运动部分
训练活动
1.放松性运动,如爬、倒滚翻,滚大花球,荡秋千,被动或协调步。
2.弹跳训练,如跳床,后地跳,从高处往下跳。
手部肌肉的训练,如弯腰取物,运送重的物件,拉滑板车。
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1.反复训练;2.合理使用强化;3.掌握好各环节之间的过渡。
还有很多训练的方法。老师们采用多表扬多鼓励的态度,让孩子们一点点进步。
下午,我们与孩子们联谊,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联欢会。让我们为之惊讶的是这些孩子虽然身体上有缺憾,却十分的热爱生活,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才艺。舞蹈,唱歌,而且都是时下很流行的歌舞。跳的有模有样,唱得也悦耳动听。空气中洋溢着快乐的气氛。我们也表演了特意准备一周的节目。一个是诗朗诵【相信未来】,我们想通过这首小诗让他们对自己对未来有信心,好好的生活。还有一个节目是手语【感恩的心】,这个节目是与孩子们一起表演的。“感恩的心,感
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首歌曲很好的诠释了我们想表达的。未来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表演结束后,我们为可爱的孩子送上我们的礼物。文具盒,削笔刀,铅笔,水彩笔,橡皮,鲜贝,礼物不大,不多,却是我们最真挚的情谊和最衷心的祝福。最后,我们合影留念,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孩子们,离开了这个特殊的地方。
这一天孩子们的异常的的兴奋和热情让我们觉得格外亲近,他们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的笑脸深深地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和这些孩子交谈,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喜悦,从一开始的生涩,到渐渐熟识后的“健谈”,我们都能感觉到他们的友善,想借用曾经看到过的一个网友写的句子:上帝的天使,伤了翅膀``````
在我们走进孩子们教室时;
在我们在阳光下与他们一起做操时;
在为孩子们分发捐赠文具时;
在和他们一起表演节目时;
在和他们一起打球时;
我们无处不感到这些身处社会特殊环境下孩子们求知的渴望,他们无法拥有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的生存、生活条件,却坚持着比很多正常人更积极的心态和信念.虽然,我们能做的并不多,但我们却在深深感受孩子们的感激和喜悦,或许是一句问候,或许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个拥抱……我们一点点的关怀却可能给他们
很大的鼓励,让他们享受到应该属于童年时代的温暖.这一次的活动我感觉特别的有意义。希望更多的人献出一份爱心去关爱世间需要我们爱的人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篇:走进儿童
• 让观察带我们走进
——儿童的内心世界
昌平区学前教研室李莉
2011年4月1日
你从左图中看到了什么?
结论
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分析观察事物,以不同的原因解释观察到的行为。因此运用正确的观察程序与方式对于确保幼儿的健康和幸福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 思考:请写下您对如下问题的回答
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幼儿?
2.我们能看到什么?
3.通过观察幼儿,我们能了解什么?
4.通过观察幼儿.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 第一部分
为什么要观察?
• 教师的无奈
• “观察太枯燥了。”
• “我会做观察,但是我不会作分析评论,总是一句话也说不出。”
• “我觉得要弄明白该写些什么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 “要在同一时间一边观察幼儿一边写下观察到的东西,实在难以做到。”• “为什么我们非要观察呢?”
• 家长的想法
• “我很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
•“为什么她不明白我想要她做的是什么呢?”
•“他很淘气,他不乐意和别人分享玩具。”
•“大人走开几分钟,让她一个人呆一小会儿都不行,真是令人头疼!”
•“他想自己吃饭,结果弄得一塌糊涂,让我实在无法容忍,所以我不让他自己动
手。”
• 结论
• 通过学习更多幼儿发展的知识和观察幼儿做些什么,教师和父母都会对幼儿为什么
做某些事情,什么时候可能会做些什么事情有更多的了解。
• 观察是在实践中检验你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工具。
二、观察具有的四个关键特征
• 行为可以在自然的情境中观察到。
• 行为发生的时候,可以被记录下来或编码。
• 记录行为的观察者是客观的、无偏向的。
• 行为用清晰、明确的术语来描述,无须或几乎不需要观察者的介入。
三、观察中需要注意的两个要点
1.不能根据单一的一次观察来评判一个幼儿。
2.选取最适当的观察手段。
• 第二部分观察准备
一、确定目的和目标
目的:是观察的全部意图• • • • •
• 目的范例
• 观察两名分别为3岁4个月和3岁5个月的幼儿在玩小型玩具时的语言发展情况。•
一、确定目的和目标
目标:是对你要观察或评价的具体技能或能力的陈述。
• 目的:观察两名分别为3岁4个月和3岁5个月的幼儿在玩小型玩具时的语言发展
情况。
• 目标:评价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主要关注词汇方面。
虽然目的和目标可能会聚焦于观察的某个特定方面,但评价却可以考虑到全部的观察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这样就可以将所有领域的发展联系起来,让观察者形成关于幼儿的整体印象,从而避免给幼儿“贴标签”或出现“人为划分”现象。
二、制订观察计划
必须考虑的3点问题
1、观察的时间
2、观察的活动类型
3、观察者在场景中的位置
三、观察记录撰写格式
◇观察的日期
◇观察者的名字、被观察幼儿的名字(或代称)、幼儿的准确年龄和性别
◇观察的起止时间
◇采用的观察方法
◇观察的目的◇目标
◇涉及的成人和幼儿数
◇对场景的简单描述
◇关于实际观察的记录或描述
◇结论
◇评价
◇建议
观察者姓名:冯伟幼儿姓名:莉莉
观察日期:2011年4月1日
幼儿的准确年龄:3岁5个月
幼儿的性别:女
观察开始的时间:上午10:00
观察结束的时间:上午10:10
使用的方法:描述(或叙述)
幼儿人数:3
成人人数:1
观察目的:观察一名3岁5个月大的幼儿在水盘中游戏的情况,重点关注其身体发育情况。观察目标:评价莉莉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她是否已经形成优势手。
简要描述观察背景:莉莉正和两名幼儿在水盘中玩。水盘位于日托幼儿园学前班的杂乱游戏区内。有一名成人和幼儿在一起。
观察记录:
观察评价:
建议:
• 第三部分 观察方法
• 四种主要的观察方法
一、描述/叙事
描述/叙事方法主要用于收集开放性数据,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情境中都可以使用。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在短时问内收集信息,其写作应该采用现在时态,从而将幼儿正在做的事情如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描述叙事包括
1、结构性观察
依据某一具体的技能或发展常模展开评价,并设计一个具体的活动
• 结构式观察
• 优点
• 能将关注点集中于一个具体活动。
• 能够获得有关幼儿以及某一具体技能的大量数据。
• 缺点
• 因观察情境是人为设计的,幼儿的行为可能与他们平日的表现不一致,由此提供的有关幼儿能力和技能的数据可能是不准确的。
• 可能会限制数据的收集。
2、幼儿研究
是在一段时间(如6个月)内进行的一系列观察。这种方法能够描绘出某个幼儿的整体形象,同时可以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如叙事法。如果适合的话,在家长、看护者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拍照、幼儿作品取样等形式。
• 幼儿研究
• 优点
• 能详细、完整地描绘幼儿的发展与成绩。
• 将来可用于比较。
• 可以作为幼儿一生中某个具体时段的正面记录。
• 缺点
• 必须持续一段时问,因而有时会因人员问题以及环境中的其他变化而使观察难以进
行。
3、日记或幼儿个体发展日志
许多幼儿园利用日记的形式建立家园之间的联系。这种方式能让家长感到自己可以参与孩子的评价,同时也向家长表明幼教工作者尊重并重视与家长的合作以及他们的贡献。
• 日记或幼儿个体发展日志
• 优点
• 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起必要的、有价值的联系。
• 允许家长和看护者参与自己孩子的评价过程。
• 形成对幼儿的完整印象,因为幼儿在家庭和在学校或日托中心中的行为及反应会有
很大的不同。
• 缺点
• 必须定期由家长/看护者和学校/幼儿园共同来维持联系。
• 有时会迷失在两个不同场景之间。
• 家长/看护者可能不接受你对他们的孩子的评价,因此,你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措
辞——在没有掌握全部事实之前不要作出判断,也不要给出固定的评语。
4、快照式观察
• 指在某一具体时间获得的“即时性印象”
• 快照式观察
• 优点
• 只需要可以用来书写的地方和工具。
• 可以是自发的,不需要经常做计划。
• 提供了可以随后再进行评价的开放性数据。
• 既可以用于个体观察,也可以用于群体观察。
• 既可以用于结构性观察,也可以用于非结构性(自然主义的)观察。
• 缺点
• 只能实际地记录很短一段时间内的数据。
• 很难集中注意力,因为幼儿可能会问你在干什么。但如果幼儿习惯了你的观察,这
一问题就不存在了。
• 当你书写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时,可能会漏掉一些情况。
• 观察结束后要立即写下观察记录,不然可能会忘掉许多信息。
二、表格
• 表格法是幼儿园在记录幼儿的进步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种表格应用起来快捷、方
便,并且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使用。
• 范例1
• 优点
• 运用起来快捷、方便。
• 可以用来比较幼儿群体或个体的发展水平。
• 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重复使用,以检验幼儿的进步。
• 可以在一段时期内完成• 缺点
• 仅仅能记录幼儿做了什么,而不能记录他们是怎么做的,因此,所收集的是封闭性的数据。
• 往往局限于发展的某一方面
• 记录的数据和信息有限——幼儿实际能做的可能比观察记录所描述的更多。• 必须事先准备表格,因此,需要计划和设计
• 范例2
• 比较性观察表格
• 优点
• 能够在一次观察中记录很多数据。
• 使用起来简单、容易。
• 可用来比较不同群体的发展水平,或者检验一名幼儿的后续发展情况。
• 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完成• 缺点
• 只记录封闭性数据,并不能指出幼儿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需要事先做计划,所以不能自发完成。
• 同时带来了一个疑问,即把一名幼儿的进步和其他幼儿的进步进行比较是否有价值。
应该提倡关注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而不是比较不同幼儿之间的进步。
• 作业:
为每项观察任务确定一个观察目的和一个观察目标,并从中选一项作观察记录。
1.在科学活动中,对一名6岁的幼儿进行观察。
2.观察六名4岁幼儿的户外游戏情况。
3.在午饭时间对一名2.5岁的幼儿进行观察。
4.观察一名3岁幼儿的绘画情况。
5.观察一名5岁幼儿的读书情况。
第三篇:特殊儿童总结
凯里市炉山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2)班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总结
唐燕琼
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9人,单亲家庭孩子5人,留守儿童1人,学习较困难有3人,调皮学生3人。
工作回顾
利用课余时间,对特殊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汪玉婷、潘仕桥、龙大顺三位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开学初的前两个星期,每天中午都拿着他们的手叫他们写名字,但潘仕桥不管什么教,直到现在都还不会写“潘”字,每天我都利用休息时间叫他们数数、计算,同时叫他们家长每天到校接孩子,并叫家长回家怎样辅导孩子的学习,尽管如此,潘仕桥、汪玉婷到现在颁手指头数数都不会,10以内的加减法跟不用说,龙大顺会一点计算。
潘琴、袁玉松、潘家庆、潘和华、杨靖都是单亲家庭,我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课堂多给他们回答问题机会,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天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指导他们完成当天的作业,每天出几道计算题让他们练习,有进步的给他们加分,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好家长的联系工作,经常和特殊儿童的家长会,向他们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与他们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发现学生有进步,即时向家长汇报,让家长在家也多鼓励孩子。
组织一帮一小组活动,鼓励优等生主动找一位需要辅导的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辅导,同时,还要与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经常向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或者不认真完成的,统一思想,该怎样处罚就怎样处罚,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并且要持之以恒,一点也不能放松。教师说话要算数,说到就要做到,不能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辅导,在这次期末检测中,汪玉婷、龙大顺两位同学从原来的十多分上升到四十多分,潘和华、杨靖两位同学刚入学时,不想动脑筋做作业,总是想抄袭同桌的作业,通过辅导、教育,这次期末考试潘和华同学数学的90.5分,杨靖同学数学成绩81.5分,特别是杨靖同学,因为妈妈离异,爷爷奶奶很溺爱,钱不学期动不动就哭,通过教育,现在比原来坚强多了。
2014年1月6日
第四篇:特殊艺术走进社区
特殊艺术走进社区
本报讯(记者 田艳实习记者 班寿煌)展现艺术魅力,7月15日,广西南宁市第二届残疾人文化活动在青秀区大板二社区举行,此次活动把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文艺演出带到社区,与社区居民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特殊艺术,走进社区” 残疾人文化活动是今年广西南宁市第二届残疾人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开展为社区送图书仪式、‘歌唱祖国’、群众艺术团齐唱‘感恩的心’以及残疾明星独唱‘走天涯’等文艺演出节目、关爱残疾人文化知识宣传、关爱残疾人知识文化趣味有奖竞答等。
本次活动由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南宁市青秀区残联、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南宁市青秀区大板二区联合举办,参加此次演出的人员有来自南国之光残疾人艺术团、警营南湾艺术团、朗西社区艺术团共计105人,另外有社区居民近300名、辖区残疾人近80人,首府各新闻记者,共计500人参加此次活动。
(田姐,你看一下,这样写行吗?有要修改的地方请多多指教。麻烦你喽~~~谢谢!)
第五篇:走进留守儿童
走进留守儿童
毕业第一年,我在温暖的九月进入了长中附小,经过报名的各个程序之后,我满怀期待的步入教室,教室里稀稀落落的坐着一些学生。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发呆,似乎在想些什么?此时一个学生让我眼前一亮,他全神贯注的看着作文书,我走到他旁边轻轻的问道:“在看什么呀?”他笑呵呵的答道:“看作文书”!不知为何,这笑容让我有些心疼。
日复一日,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对于这群孩子,我大概有了些了解,每天和他们一起上课、吃饭、午休、就寝。我们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天气冷了,只有年迈的奶奶一步步走着送来衣被,最让人心疼的是个别单亲孩子。平时,他们没有哭,没有伤心,甚至还有些调皮,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但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一个孩子每天午休不睡,那天我拉着他的手哄他睡觉,晚上也是如此,可他一句话让我眼眶潮湿。我问他:“你怎么不睡呢?”“我睡觉每天都会做噩梦的,每次都梦到我爸爸死了”他说。你根本想不到一个笑容不断的孩子心理会如此害怕睡觉。
留守儿童,没有父母过多的关爱;没有父母在身边嘘寒问暖;更不能感受到父母手中的体温。所以我呼吁关注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心与心的交流。让留守儿童在校园里得到同学的互助、老师们的关怀。也许我们解决不了留守儿童这个社会问题,但我们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在学校也有一个温暖的家。
教师:余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