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监总局青岛爆炸事故是一起十分严重责任事故
安监总局:青岛爆炸事故是一起十分严重责任事故
2013年11月25日13:23新华社 我有话说(16,270人参与)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
新华社青岛11月25日电(记者李柯勇、苏万明)25日上午,国务院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在青岛召开。调查组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指出,这次事故损失惨重,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
会上,杨栋梁传达了总书记现场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坚持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和落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硬措施。要深刻汲取事故血的教训,严格执行《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油气管道、城市管网等为重点的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专项整治。
记者从会上获悉,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36人受伤。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国务院成立了事故调查组,由安监总局、监察部、公安部、环保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山东省政府及其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并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调查。
杨栋梁要求,调查组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现场勘察、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各项具体工作,加快事故调查处理,彻底查清事故直接原因和管理问题,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及时公开事故调查报告,给社会、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一个真诚负责的交待。
杨栋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把安全准入关,加大安全生产考核权重,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改革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属地监管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中央等大型企业要带头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控制体系。要狠反“四风”、转变作风,继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暗访暗查力度,挂牌跟踪督办隐蔽致灾因素。要严格落实冬季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完)
第二篇:油气管道事故六条禁令-安监总局
严防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六条规定
(初稿)
一、必须严格城乡建设规划审查和管道建设规划审查,严控管道周边建(构)筑与管道安全间距,严防管道与地下市政管网、涵洞交叉穿越油气窜漏风险,严禁违法占压油气输送管道。
二、必须强化管道沿线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管道巡护与检测,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严防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管道事故发生。
三、必须严格执行管道附近第三方施工审批程序,落实施工过程监管,严禁施工中出现危及管道安全的行为。
四、必须加强油气输送管道运行状态监控,强化液体管道在线泄漏监测措施,严防管道泄漏状态下持续运行。
五、必须制定管道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企业与地方政府事故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强化联合应急演练,严防事故处置程序不清、责任不明、处置不当。
六、必须加强管道抢维修动火作业管理,严格执行作业现场可燃气体检测程序,严防作业过程发生闪燃、闪爆事故。
第三篇:安监总局谈青岛燃爆事故:市政部门责任不可推卸
安监总局谈青岛燃爆事故:市政部门责任不可推卸
各地新闻央视2014-01-09 10:06 我要分享
845
央视新闻【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原因已查明 将于近日公布】记者今天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已结束。事故原因已全部查明,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决定已经作出,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将于近日公布事故调查报告。(央视记者刘建辉)今日上午,国新办就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和2014年重点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会上答记者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刚才我听您介绍去年工作情况的时候提到了青岛“11.22”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情况,说目前调查工作已经结束。我的问题是,目前这起事故的原因有哪些结论?责任追究的情况是怎样的?调查报告是否已经形成了,何时能够向社会公布?谢谢。
黄毅:
对于这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国务院及时组成了事故调查组,历时一个半月,已经提交了事故调查报告。等国务院正式批复之后,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并全文公布事故调查报告,届时杨栋梁局长在现场所提出的一连串问题都会在调查报告中找到答案。这起事故被认定为责任事故,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输油管路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变薄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所挥发的油气与暗渠当中的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集聚,现场处置人员使用不防爆的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进行钻孔粉碎,产生撞击火花,引爆了暗渠的油气。由于
原油泄漏之后到爆炸七个多小时期间,泄漏的原油已经形成的混合气体受排水倒灌的影响,在排水暗渠当中急剧蔓延、扩散,从而导致在大范围内连续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这次事故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隐患的排查治理不认真、不负责,尤其是对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存在的重大隐患没有进行彻底的排查和整改,在这方面,企业有责任,政府监管部门也有责任。二是应急处置不力。原油泄漏到爆炸八个多小时,期间从企业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没有及时采取封路警戒的措施,也没有及时通知疏散周边的群众。三是违规违章作业,现场处置人员没有对暗渠内的油气进行检测就冒险作业,而且采用非防爆的工具进行施工,从而导致油气爆炸。四是规划设计不合理,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非常混乱,油气管道与周边的建筑物距离太近,特别是输油管道与暗渠交叉工程设计不合理,存在重大隐患。所以说设计部门、市政部门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上这四个问题应该深刻吸取教训,血的教训决不能再用血的代价去验证,一定要深刻地总结、吸取这次事故的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谢谢。
香港电台记者:
想跟进有关青岛特别重大的事故,安监局说在那个事故之后,在对沿海11个省份石油化工企业和一些管道管线也有检查,我想请教这个检查现在有没有什么结果?比如在沿海地区还发现多少个类似青岛的那样输油管道比较接近建筑,可能存在哪些隐患。我们特别关注在广东珠三角附近有没有发现一些类似的情况?谢谢。
黄毅:
总结吸取“11.22”特大事故的教训,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在全国开展了沿海沿江石化企业、石油库以及输油码头安全生产的专项检查,而且王浩水司长也参加了这次专项检查。通过检查,确实发现了类似于“11.22”特大事故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有些确实触目惊心,有些隐患随处可见,使人警醒。特别是我们看到我国随着这些年油气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655条油气长输管线,总里程
达到10.2万公里,一些已运行了20多年,有的甚至达到40多年,所以有些管道已经锈蚀、变薄。另外使我们担忧的,就是有些输油管线与城市的管网交叉重叠,里面存在很多隐患。针对检查当中的问题,我们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单,并且进行督促检查,包括最近我们组织的这次专项督查,也包含着对上次专项检查中查出的问题如何进行整改,没有整改的要追究责任。
返回腾讯网首页>>
第四篇: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安监总局)
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七年五月
目 录 总则
1.1 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协调指挥机构与职责
2.2 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2.3 尾矿库应急救援专家组及职责
预防与预警
3.1 尾矿库管理
3.2 信息监控与报告
3.3 预警预防行动
应急响应
4.1 事故报告与处理
4.2 分级响应
4.3 响应程序
4.4 指挥与协调
4.5 现场紧急处置
4.6 信息发布
4.7 应急结束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5.2 保险
5.3 工作总结与评估
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应急支援与保障
6.3 技术储备与保障
6.4 宣传、培训和演练
6.5 监督检查
附则
7.1 响应分级标准
7.2 名词解释
7.3 预案管理与更新
7.4 预案解释部门
7.5 预案实施时间
附件
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总则
1.1 目的
为预防和减少尾矿库事故,规范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环境,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下列尾矿库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
(1)启动Ⅰ级响应的事故(响应分级标准见7.1);
(2)跨省级行政区、跨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事故;
(3)国务院领导同志有重要批示,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
(4)需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处置的重大事故。
1.4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尾矿库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国务院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领导下,安全监管总局负责指导、协调特别重大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尾矿库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尾矿库事故灾难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发生事故的单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信息报告,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协助做好救援工作,协调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救援。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提高应急处置技术和水平。依据有关规章规范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增强应急处置方案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工作准备。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将日常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做到常备不懈。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协调指挥机构与职责
安全监管总局成立尾矿库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在国务院及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特别重大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具体承办有关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及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组长:安全监管总局局长
副组长:安全监管总局分管调度、应急管理和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副局长
成员单位:办公厅、政策法规司、安全生产协调司、调度统计司、监督管理一司、应急指挥中心、机关服务中心、通信信息中心。
(1)办公厅:负责应急值守,及时向安全监管总局领导报告事故信息,传达安全监管总局领导关于事故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报送《值班信息》,同时抄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下简称环保总局);接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迅速呈报安全监管总局领导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需派工作组前往现场协助救援和开展事故调查时,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等通报情况,并协调有关事宜。
(2)政策法规司:负责事故信息发布工作,与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联系,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3)安全生产协调司:根据安全监管总局领导指示和有关规定,组织协调安全监察专员赶赴事故现场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4)调度统计司: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各地、各部门报送的事故信息,按照《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和重大未遂伤亡事故信息处置办法》,及时调度事故基本情况,传送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监督管理一司和应急指挥中心,并跟踪调度事故发展和救援情况。
(5)监督管理一司:提供尾矿库事故单位相关信息,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安全监管总局领导指示和有关规定下达有关指令,协调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出应急救援建议方案,协调有关救援力量参加救援工作;协调组织专家咨询,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跟踪事故救援情况,及时向安全监管总局领导报告。
(7)机关服务中心:负责安全监管总局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8)通信信息中心:负责保障安全监管总局外网、内网畅通运行,及时通过网站发布事故信息及救援进展情况。
2.2 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特别重大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成立,总指挥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担任。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调动装备资源,统一指挥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安全监管总局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需要本行政区域以外力量增援的或波及到本行政区域外的事故,报请安全监管总局协调,并说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波及范围等情况。现场救援指挥由熟悉事故现场情况的有关领导干部具体负责。
2.3 尾矿库应急救援专家组及职责
安全监管总局设立尾矿库应急救援专家组,为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名单及联系方式见附件2。
尾矿库应急救援专家组的职责是:
(1)参与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的研究;
(2)研究分析事故信息、灾害情况的演变和救援技术措施,为应急救援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3)提出事故防范措施的建议;
(4)为恢复生产和事故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预防与预警
3.1 尾矿库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定期对尾矿库进行安全评价,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尾矿库档案,并将有关材料根据尾矿库的等别,报送省或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备案;针对尾矿库事故与洪涝灾害密切相关的特点,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加强对汛期尾矿库的管理,加大对尾矿坝的监测监控与预警,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对确定为危库、险库和病库的,按照《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进行处理。
3.2 信息监控与报告
(1)安全监管总局统一负责全国尾矿库重大事故的接收、报告和信息处理工作,制定相关工作制度。
(2)安全监管总局建立全国尾矿库基本情况和重大灾害事故数据库。
(3)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辖区内重点尾矿库进行跟踪管理,掌握重点尾矿库变化情况,及时分析监控信息。
(4)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掌握辖区内的尾矿库分布、等别等基本状况,建立辖区内尾矿库基本情况和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同时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备案。
(5)生产经营单位应经常对尾矿库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需当地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
3.3 预警预防行动
生产经营单位应同当地人民政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对尾矿库可能存在的危害性、预防知识和紧急情况下避险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告知尾矿库事故可能危及区域的群众;雨季前,应对尾矿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雨季期间,加强对尾矿库的日常检查,同时与气象部门保持经常联系,及时掌握气象信息;事故可能发生时,通过预先确定的报警方法第一时间告知事故可能涉及的群众。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应定期分析、研究辖区内可能导致尾矿库事故的信息,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尾矿库坝体出现管涌、流土等现象,威胁坝体安全时;尾矿库坝体出现严重裂缝、坍塌和滑动迹象,有垮坝危险时;尾矿库库内水位超过限制最高洪水水位,有洪水漫顶危险时;在用排水井倒塌或者排水管坍塌堵塞,丧失或者降低排洪能力时,生产经营单位要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人民政府,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救援,防止险情扩大,避免人员伤亡。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尾矿库事故险情,进行事故预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组织群众疏散转移,实施救援。
应急响应
4.1 事故报告与处理
(1)尾矿库发生事故时,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单位负责人,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立即开展现场自救、互救。
(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尽快确定事故影响(或波及)范围、人员伤亡和失踪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迅速组织抢救,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中央企业在向当地人民政府上报事故信息的同时,应当上报安全监管总局、环保总局和企业总部。
(3)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逐级上报,并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至省(区、市)人民政府,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事故灾难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特别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后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抄送安全监管总局和环保总局。
(4)安全监管总局调度统计司接到重大(Ⅱ级)尾矿库事故灾难报告后,要立即传送办公厅值班室、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协调司和监督管理一司。接到特别重大(Ⅰ级)尾矿库事故灾难报告后,要立即报告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通报应急指挥中心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办公厅通过值班信息系统及时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报送事故信息,并抄送环保总局等相关部门。
4.2 分级响应
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所在地人民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
发生Ⅰ级事故,启动本预案及以下各级预案。Ⅱ级及以下应急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应急指挥机构。
4.3 响应程序
发生II级尾矿库事故时,省级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安全监管总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入预备状态,并做好如下应急准备:
(1)调度统计司接到重大事故信息后要立即转送办公厅值班室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跟踪调度事故救援进展情况,重要情况及时报告领导小组组长,按照领导指示,向事故发生地传达领导小组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意见。
(2)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
(3)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类别、事故地点和救援工作的需要,通知尾矿库应急救援专家组、有关救援基地等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4)根据需要派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发生I级尾矿库事故时,安全监管总局启动本预案,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调度统计司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到调度统计司值班室研究处置意见。
(2)调度统计司、应急指挥中心和监督管理一司要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信息等,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3)领导小组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委派现场工作组和救援专家组人选,组成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4)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协调调动有关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
(5)办公厅及时通过值班信息系统向中办、国办报送有关事故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政策法规司适时向媒体公布。
4.4 指挥与协调
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当地人民政府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按照应急预案统一组织指挥事故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协作配合。
省级人民政府实施Ⅱ级以上应急响应行动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向安全监管总局报告事故和抢救工作进展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信息,及时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提供援助的报告。
安全监管总局根据现场救援工作需要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的布局,协调调集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物资,协助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通知环保总局。同时调集有关专家、尾矿库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方案论证,提出应对方案;必要时,协调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救援。
4.5 现场紧急处置
尾矿库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事故抢救,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并通知有关专业救援机构;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协助救援。
针对尾矿库事故的特点,在对事故实施抢险救援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或险情威胁区域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社会治安,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周边重要生产、生活设施,防止引发次生的安全或环境事故;
(3)事故现场如有人员伤亡,立即动员调集当地医疗卫生力量开展医疗卫生救援;
(4)按照事故应急救援装备保障方案紧急调集相关应急救援设备;
(5)掌握事故发生地气象信息,及时制定科学的事故抢救方案并组织实施;
(6)做好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二次伤亡;
(7)保护国家重要设施和目标,防止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等造成影响。
4.6 信息发布
安全监管总局负责事故灾难和应急救援的信息发布工作。必要时,政策法规司参加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工作,及时通报事故救援情况,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4.7 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或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保护公众免受危害,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写出救灾报告。
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完成事故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安全监管总局,由省(区、市)人民政府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省(区、市)人民政府组织当地有关部门负责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伤亡救援人员、遇难人员亲属的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和事故累及人员医疗救治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现场清理与处理等事项;负责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确保社会稳定。
5.2 保险
事故灾难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派员开展应急救援人员和受灾单位及人员保险受理、赔付工作。
5.3 工作总结与评估
应急响应结束后,地方人民政府及事故单位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制定事故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安全监管总局。
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有关单位的调度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有人值守,有关人员的联系方式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通过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等通信手段,保证各有关方面的通信联系畅通。
安全监管总局及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建立与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各有关部门、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和专家组的通信联系;建立尾矿库及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库,并负责管理和维护;组织制定有关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事故灾难信息管理办法,统一信息分析、处理和传输技术标准。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和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并向安全监管总局报送重要信息。
6.2 应急支援与保障
6.2.1应急救援装备保障
尾矿库所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装备。有关单位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单位、本地区尾矿库事故救援的需要与特点,储备必要的装备,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补充完善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指挥中心统一登记、建档可供应急响应使用的特种应急救援装备和存放单位,建立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
6.2.2 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以尾矿库所属单位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练,做到反应快捷,常备不懈,并与有关施工单位签定协议,必要时,调动其参加救援。
公安消防、武警部队是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重要的支援力量。
6.2.3 交通运输保障
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和调集足够的交通运输工具,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交通运输保障。公安机关依法对事故现场进行交通管制,确保应急救援车辆优先通行。
6.2.4 医疗卫生保障
事故发生地省、市(地)、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要求,分级响应,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组织指挥卫生应急队伍和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进入事故现场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并根据事故造成人员健康受伤害的特点,组织落实医疗卫生救援物资,安排医疗机构负责后续治疗。
必要时,安全监管总局协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疗卫生力量实施救援。
6.2.5 治安保障
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组织公安部门做好治安保卫工作。
6.2.6 环境保护保障
事故发生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环境保护保障工作,组织协调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6.2.7 气象保障
在应急响应状态下,当地气象部门应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气象保障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所需气象资料和技术支持。必要时,组织协调相关气象部门开展现场监测,提供现场观测资料和气象服务信息,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6.2.8 物资保障
尾矿库所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单位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尾矿库实际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常备应急救援物资。应急响应时所需物资的调用遵循“服从调动、服务大局”的原则,保证应急救援的需求。
必要时,地方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6.3 技术储备与保障
依托中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技术中心尾矿库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电话:010-63936859),随时掌握全国在役尾矿库的运行情况和闭库尾矿库的现状。利用现有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资源,开发尾矿库事故或险情救援新技术、新设备,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6.4 宣传、培训和演练
6.4.1公众信息交流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尾矿库所属单位要按规定向公众和职工说明尾矿库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6.4.2 培训
尾矿库所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有关应急救援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应急救援队员进行培训教育,负责组织相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培训工作。
6.4.3 演练
尾矿库所属单位按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应急指挥机构根据本地实际定期组织尾矿库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并在演练结束后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6.5 监督检查
安全监管总局对本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附则
7.1 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尾矿库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Ⅳ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尾矿库发生垮坝事故,已经严重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需要疏散转移100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影响重要河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或社会影响特别重大;或事故事态发展严重,且亟待外部力量应急救援。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尾矿库发生垮坝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10~29人死亡;或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或需要疏散转移500~1000人;或造成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或影响河流、城镇主要水源地取水;或社会影响重大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尾矿库发生垮坝事故,已经危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9人死亡;或危及3~9人生命安全;或需要疏散转移100~50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社会影响较大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Ⅳ级响应:尾矿库发生垮坝事故,已经危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等。
7.2 名词解释
尾矿: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排放的“废渣”。这些尾矿由于数量大,有些还含有暂时不能处理的有用或有害成分,如随意排放,就会造成资源的流失,大面积覆没农田或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尾矿库: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除尾矿或其它工业废渣的场所,是维持矿山正常生产的必要设施。由于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的危险源,存在溃坝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冶炼废渣形成的赤泥库,发电废渣形成的废渣库,也按尾矿库进行管理。
7.3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或在执行中发现重大缺陷时,应及时进行修订。应急指挥中心定期对本预案组织评审,并及时根据评审结论意见进行修订,报安全监管总局审定。
7.4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安全监管总局负责解释。
7.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略)
第五篇:安监总局五项原则严防安全事故: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
安监总局五项原则严防安全事故:培训不到位是
重大安全隐患
坚持五项原则 建成五个体系 完善五项制度 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日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了专题视频会议,对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
坚持五项原则 建成五个体系 完善五项制度
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日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了专题视频会议,对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做出安排部署。提出要坚持五项原则,建成五个体系,完善五项制度。
坚持和遵循五项基本原则
“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要以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为核心,坚持依法培训、科学施教、从严考试、严厉追责的原则,深入加强安全培训责任体系、教学体系、考试体系、执法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安全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努力减少“三违”行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第一,必须坚持为安全生产大局服务、为干部职工成长成才服务的工作方向。大力弘扬“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弘扬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提高各类人员安全素质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确定培训目标、安排培训任务、设置培训内容。
第二,必须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理念。抓好安全培训既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定责任,也是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要把加强安全培训作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手段,作为减少事故的源头性、根本性对策,作为最具潜力、最可依靠、最有效益的安全投入,切实做到员工培训不到位企业不能生产。
第三,必须坚持依法治训、重典治乱。依法从严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政府安全培训监管责任、培训考试机构保障培训质量责任,依法从重查处不培训、假培训、低标准培训的行为,切实使安全培训非法违法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受到震动、付出代价,使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成为安全生产工作中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
第四,必须使市场在安全培训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推动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由办培训向管培训方向、管培训制度、管培训考核和管培训监督转变,将市场作为优化安全培训资源配置的最好方式,引导培训项目向优质培训机构流动,切实以竞争盘活安全培训资源,以择优提升安全培训质量。
第五,必须做到安全培训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安全培训要面向全体从业人员,做到企业每发展一步,安全培训就跟进一步;把培训质量作为安全培训的生命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统一标准、分级分类、教考分离原则,把提高从业人员安全能力贯穿安全培训考试全过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培训考试方式方法的革命,不断推动安全培训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进一步开创安全培训工作新局面。
建成安全培训五个体系
(一)建成安全培训责任体系。
推动安全培训工作到位,必须依法把安全培训工作的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培训考试机构保障培训质量责任完善好、落实好。
⒈认真落实安全培训法律制度。一是全员培训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各地区应当采取措施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推进安全知识进课堂、进党校、进社区。二是持证上岗制度。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煤矿实行井下人员全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必须持有行政执法证后才能从事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三是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具有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工作经验,高危行业要实行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四是教考分离制度。安全培训机构从业行为要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安全考试机构不得组织相关的培训。五是经费保障制度。安全费用可用于安全培训支出;企业必须按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新上项目必须安排员工技术培训经费;工伤保险基金可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六是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培训违法违规行为,可以给予责令限期整改、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关闭等处罚;对有关责任人员可以罚款、剥夺终身从事相关职业的权利、依法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⒉认真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一是组织领导责任。把安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整体规划,明确责任机构和人员,将安全培训与生产经营活动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持续培训责任。制定并落实本单位安全培训制度和计划,坚持“三项岗位人员”先持证后上岗,新员工经岗前三级教育和至少2个月的师傅带徒弟训练方可独立作业,每年轮训一遍班组长,定期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培训,并确保劳务派遣工与本企业职工接受同等安全培训。三是经费保障责任。一般企业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的企业及高危行业企业应按工资总额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企业新上项目都要专门安排培训经费;要足额提取并使用安全培训专项经费;足额支付员工参加培训期间的工资和必要的费用。四是督促检查责任。健全安全培训考试档案,加强安全培训检查和考核,自觉接受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
⒊认真落实部门安全培训监管职责。一是宏观指导职责。制定落实中长期安全培训规划;定期研究解决安全培训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修订安全培训相关法规标准;按全国统一培训大纲编印安全培训教材。二是协调服务职责。协调有关部门,将安全知识纳入国民教育范畴、纳入各级党校教育范畴、纳入就业技能和阳光培训范畴;及时发现和帮助企业解决安全培训问题,通过组织讲师团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三是考核发证职责。建立考试机构,开发“三项岗位”人员考试题库,严格从业资格准入审查,做好考核、发证和证件复审工作。四是市场规范职责。确保各类培训机构平等竞争培训项目;要加强培训办班行为的监管,防止和打击以牟利为目的的速成班以及乱发文、乱办班、乱收费行为。五是监督检查职责。将安全培训纳入日常检查重点内容,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细化安全培训检查内容、方法和程序;对安全培训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对安全培训不到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六是培训相关干部职责。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各地区要加强对县乡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市县两级安全监管局长的专题培训,加强安监干部执法资格和业务培训。七是经费筹措职责。推动地方政府把应当承担的安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统筹,推动提取部分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建筑意外伤害险等资金用于安全培训。
⒋认真落实安全培训机构责任。安全培训机构要健全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按照全国统一的培训大纲进行培训。认真落实中组部和安监总局关于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建立培训档案,严格收费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培训条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⒌认真落实安全资格考试机构责任。坚持教考分离,严格落实安全资格考试制度,确保考试公开、公正、公平;管理、维护考试题库,确保题库安全;规范考生报名,审查考试资格;健全考务工作制度,加强考务人员培训和管理,严格监考,建立考试档案,确保考试不合格不发证。
(二)建成安全培训教学体系。
一是加强安全培训大纲和教材建设。应按照“看得懂、用得上、记得住”原则,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需求,组织编写安全培训教材。加强教材编写、出版、发行、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教材建设工作效能。建立教材推广信息网络,定期推荐优秀教材。
二是加强安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分行业和工种遴选优秀教师,建立国家和省级师资库,建立师资联聘、共享、动态管理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安全管理人员、先进模范人物上讲台制度,探索设立安全培训师职业。
三是加强安全培训机构建设。把实际操作和体验培训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仿真、体感、实操特色的示范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综合实训基地。坚持开放办学,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开展安全培训。积极构建竞争充分、规范有序的安全培训市场,进一步整合资源、激发活力。
四是加强网络培训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安全监管干部、煤矿安全监察干部和高危行业“三项岗位人员”第三个网络学院。建立培训视频课程征集、遴选、审核制度,及时把好的培训课程、培训课件、培训教材、培训案例等上网入库,建成课程“超市”和安全生产数字图书馆。大力推行自主选学,建立累计学时学分制,逐步实行网络学习成绩和脱产培训成绩合并计算制度,将网络学习考核结果与继续教育、再培训挂钩,与安监干部考核、提拔使用、评先评优挂钩,并定期进行通报。拓展电视、手机、微博、微信、微视等远程安全培训形式。鼓励有条件的安全培训机构、企业、学校等面向社会提供远程安全培训,形成有序良性竞争工作格局。
五是加强培训模式建设。全面推广师傅带徒弟、班前安全培训、“一日一题、一周一练、一月一考”、岗位明白卡、手指口述、日常培训考试成绩与工资挂钩等相关制度;推行“变招工为招生”工作,支持小微企业与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三)建成安全培训考试体系。
加快构建“统一标准、统一题库、统一证书、教考分离、分级负责”的考试体系,使安全资格证书成为政府、企业保护从业人员生命的有效证书。
一是严格落实考试持证制度。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才能取得安全资格证书,每3年要进行一次延期换证考试;特种作业人员须经安全知识和实操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每3年进行一次复审考试;安全监管监察人员上岗1年内必须参加执法资格培训考试,取得执法证后方可执法,每3年进行一次延期换证考试。
二是统一考试标准和题库。从2015年开始,各地区必须使用全国统一题库考试,从根本上解决各地区命题标准不
一、难易程度不同、水平参差不齐、证件互不承认的状况。组建命题专家库,建立社会征题、专家评审、模拟测试、反馈修正、及时更新的题库建设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安全资格考试80分合格标准,将安全资格类考试一次通过率由目前的90%以上逐步回归到合理水平。
三是加快推进考试点建设。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委托总局培训中心,承担全国安全资格考试管理工作;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也要成立或指定有关单位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资格考试管理工作,并在各市(地)和重点县(区)规范设置一批考试点。
四是大力推行计算机考试。全国每年500万人左右参加安全资格考试,实行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是必然趋势。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现统一计算机考试。
五是把考风考纪作为考试体系建设的生命线来抓。建立严格的考务制度,推动安全资格考试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大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全程录像,并保存3年以上。对纵容作弊、篡改考分特别是为考试不合格人员核发证书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建成安全培训执法体系。
一是加大安全培训执法力度。把安全培训列入日常执法检查重要内容和执法计划,每年至少开展2次安全培训专项执法。建立安全培训执法统计制度,定期统计并通报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安全培训执法情况。
二是严格落实安全培训执法内容。对下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重点检查安全培训安排部署情况,安全知识进学校、进党校和进职业学校等情况,建立安全培训考试体系情况,依法查处安全培训违法违规行为等情况,培训地方政府分管领导和安全监管监察干部等5个方面情况。对企业应重点检查安全培训责任体系、制度、计划建立和落实,培训经费提取、使用和落实从业人员培训期间工资待遇,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落实知识更新和转岗培训制度,建立档案并如实记录安全培训考核工作等5个方面的情况。对培训机构应重点检查按大纲组织教学、考试通过率、强化学员管理、建立培训档案等4个方面的内容。对考试机构应重点检查严格执行考务制度情况。
三是加大安全培训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应持证未持证或者未经培训就上岗的人员,要一律先离岗、培训持证后再上岗,并依法对企业进行上限处罚,直至停产整顿和关闭;对存在不按大纲教学、不按题库考试、教考不分、乱办班等行为的安全培训和考试机构,要一律依法严肃处罚,限制相关从业行为。对因未培训、假培训或者未持证上岗人员的直接责任引发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所在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矿长(厂长、经理)。建立安全培训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和问题人员黑名单制度,通过网络等媒体公开曝光,形成震慑。
(五)建成安全培训信息管理体系。
第一,开发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到2015年底,在全国实现培训计划网上备案、培训报名网上办理、发证材料网上审核、培训档案网上生成,推动实现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制度化、流程化和标准化。
第二,完善安全培训数据库。统一数据标准,按照谁发证、谁采集、谁上报的原则,建立起安全监管监察干部、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机构和考试中心、考试点数据库,请各地区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强化数据统计、分析、运用,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加快实现安全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安全资格证书的式样和编号由总局统一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安监总局2014年底前将建成安全资格证书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和使用。从2015年起,不能网上查询的证书将视为假证。逐步实现手机、专用终端等多方式查询,为安全培训执法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假证书的打击力度。
建立和实施五项安全培训工作制度
(一)建立和实施安全培训目标管理制度。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每年都要制定安全培训具体工作目标,制定安全培训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每季度要检查小结,每半年进行专项检查,年底进行认真的考核总结。考核结果纳入安全生产综合考核内容,在全国通报。
(二)建立和实施暗查抽考制度。把“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暗查暗访作为安全培训执法的主要方式,坚持通过现场随机抽查考试检验安全培训考试工作落实情况和效果,并将其作为执法处罚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和实施安全培训挂牌督办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培训重大问题要实行挂牌督办,明确整改要求,并责成专人跟踪督办;被挂牌单位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按期解决问题,经挂牌单位验收合格后予以摘牌;对未按规定整改到位的,依法严肃处理。
(四)建立和实施通报公告制度。建立安全培训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安全培训的权力种类与数量、权力使用的对象、条件与方式、权力使用的约束与责任承担等,并向社会公示。定期公开并按照培训合格率对培训机构进行排名,引导培训资源向优质培训机构流动。强化企业安全培训信息公开,督促企业在明显位置公告本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姓名、岗位、持证、证件有效期等情况。
(五)建立和实施责任倒查制度。现场执法发现有关人员安全培训明显流于形式的,倒查施教机构、考试机构的责任。对于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主要责任人,组织倒查培训和考试、发证机构的责任。各地区应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和党政纪责任,并向社会公布倒查结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评论 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和技术防线
近几年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深入推进安全培训改革,推动出台《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文件),组建宣传教育办公室,促进了全国安全培训工作有力开展。
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预防工作的第一项工作,是守住总书记提出的生命“红线”的第一道防线——思想防线、技术防线。抓安全生产工作,就要严格做到“四个到位”,即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其中安全培训到位尤其重要。大力推动安全培训工作,就是要使总书记对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真正变成全党的共识、变成全民的共识,尤其是变成所有从业人员的共识。
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目前还有6年时间。在此期间,安全培训非常重要,必须常抓不懈。着力落实企业的安全培训责任。企业是安全培训的主体,要像神华集团那样重视现场培训、实物教学,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煤矿班组长、区队长、矿长,以及各类企业与安全生产关系密切的岗位和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农民工、新工人必须先培训后上岗。
一是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培训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最近国家安监总局开展“千名干部与万名矿长谈心对话”活动,这也是一种培训。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应急指挥中心的“三定”方案都包含安全(应急)培训职责,而且有对这方面的综合监管职责。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把安全培训工作真正当作大事,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二是健全安全培训的责任体系。安全生产的关键是责任落实。责任不落实,责任不到位,百分之百要出问题。安全培训责任必须做到三个细化,即细化企业主体责任、细化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监察职责、细化培训和考试机构质量保障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是注重理论培训和实训、初训和复训、长训和短训相结合,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统筹预防性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管理培训,强化应急演练,切实提高职工的早期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是讲两个效益,首先是社会效益,然后才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是全体人员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得到提高。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维护规范的安全生产培训秩序。推动依法培训、科学培训、规范培训,按照“三个一律”的要求(即对应持证未持证或者未培训就上岗的人员,一律先离岗、培训持证后再上岗;对存在不按大纲教学、不按题库考试等行为的安全培训和考试机构,一律依法严肃处罚;对各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一律倒查培训、考试、发证不到位的责任),坚决查处那些唯利是图、罔顾质量、误人子弟的非法违法培训行为,全方位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筑牢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防线和技术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