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占课 培养师生和谐关系
不要占课 培养师生和谐关系
一五班班风好,学风正,孩子们聪明伶俐,我和孩子们在小小的集体里一起快乐地成长。临近期末,虚荣心驱使我连连犯错。
两周前的一个星期一的下午,第一节课刚下课,就到了一年级放学时间,我心想,学生回家到处疯狂打闹,还不如组织复习一节课了再放。我把语文书夹在腋下,悠然地来到教室。门口坐着赵小松同学,他本来大字不识几个,上学期语文仅考了17分。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课表。每次下课铃一响,我还没离开讲台,他就会冲到课表前看,一边看一边念,如果念到体音美,他会窃喜,如果念到语数,他会把小脑袋一摇晃,喃喃地说:“又是语文”。此时的他一眼就看出我是来上课的。他的脸上有微容、更充满抗拒,圆圆的小嘴儿不停地抽动,好听的童声发出我特别不想听到的言词:“老师,没课了,老师,没课了,老师,课表上没课了……”那声音一句比一句高亢。面对如此抗拒,我选择了无赖和离开。我特别理解孩子好玩的天性,吃学生的闭门羹之事儿很快忘记。
转眼到了那个周五最后一节音乐课,我不由自主地拿起语文书进教室上语文。复习第一单元,要求学生从识字一通读课文和生字,一直读到语文园地一。也许是周末了学生太兴奋,也许是抗拒我占课,认真复习的学生不足一半,个个心不甘情不愿。我自责着、反思着,心里跟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很不是滋味,感受那节课特别漫长。
为这两件事,我的心里一直在痛苦和矛盾中挣扎。真想给孩子们讲一堆大道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要求你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道理老师懂。可是高考唯分数论,我们怎么敢轻“语数外”呢。高考填报志愿时,一本线差一分能填报一本学校吗?不能。我们不得不为你们“挣分”打实基础,付出汗水。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我们难免搞应该教育,向你们要成绩。你们考试成绩差时,我们脑海里时不时会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于是,在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上,时刻想到要改进。改进绝非易事,在改进的漫漫路途中不免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不正常的教育现象------占课。希望你们能理解。
今天,结束了最后一课。我饱含深情地对孩子们说一声:占用休息时间和占课是我的错,对不起。只要我不占课,我们的关系会更和谐,相处会更快乐,笑容会更灿烂!
第二篇:师生和谐关系 - 副本
“师生和谐关系”讨论记录
资环地信2011010班
“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校园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不仅表现在社会与学校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还表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和谐,以及同学之间的和谐。其中,老师与学生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教与学进行的,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初步探讨如下: 第一,遵守现行的教育法规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有一句广告词是“万物皆有法,有法天下和”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论是谁,都要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办。在一个全社会都认可的法律法规面前,只有大家的权利和义务都得到了保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是不一样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其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有权对学生教育、管理和监督,学生要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与帮助。但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现行的教育法律与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教育权力和承担教育义务。只有这样学生的权利,诸如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人格尊严权,独立自由权,受教育权等才能得以保障。我们的很多传统做法,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没有充分保障学生应有的权利,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侵犯学生的诸多权益的。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深入理解各项法规的意义,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做好教育学生的各项工作。
第二,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新型的师生观是相对于旧的师生观而言的,传统的师生观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至高的“主宰”, 教师的话句句是“真理”,学生对教师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这种师生关系,使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消磨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压抑了学生的兴趣、激情,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拉大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和平等交流。新型的师生观认为在学校的组织体系中,教师是教育者、领导者,又是服务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被领导者,又是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人格上和老师是平等的,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高度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个性、学生的选择、学生的建议以及学生的内心感受;老师也有必要向学生学习,征求学生的意见,认真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教师容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否认或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扶持与帮助,因此学生又必须尊重教师,信赖教师,依靠教师。
第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往才能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发展变化等特点,教师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工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亲密情感的建立是一个过程,要经历“接触、亲近、共鸣、信赖”四个步骤,随着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增多,学生会减少对教师的陌生感、敬畏感,增加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赖感,学生的表现是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反应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
第四,教师树立自身的威信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有利的条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一个在学生中没有威信的教师,有可能失去对学生的号召力和感召力;相反,有威信的老师他发出的信息很容易被学生接收,他的建议很容易被学生采纳,他的批评和指责学生很容易接受,即使教师批评地不正确,学生也能谅解。教师树立自身的威信,对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真正教师威信的建立不能单靠行政手段来建立,也不能仅靠自己在师生关系的天然优势压服学生,那样会增加学生的反抗心理和抵触情绪。真正教师威信的建立首先依靠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建立教师威信还需要教师职业所要求的特殊性格,既具有公正感、自制力以及仁慈。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威信,特别要坚持公正。教师公正就是要求教师对于不同相貌、性别、个性、智力、对于不同家庭社会背景、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公正是学生信赖老师的基础。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威信还要具有自制力。自制就是要求教师懂得,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无论学生犯有多么严重的错误,也无论学生如何顶撞或冒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不允许也没有权利对学生发脾气,以致做出失去理智的情感发作。教师对学生仁慈不仅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冷静,诲人不倦;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要无条件的关爱。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
第三篇:中小学师生和谐关系之我见
中小学师生和谐关系之我见
内容摘要:
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特别是山东教育,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教育界的一大问题,这里既有传统思想的垢病,也有新时代思想带来的冲击,师生关系已经不复简单,它掺杂了很多东西,有教育思想,教育现状,社会大环境,师生的心理健康等等,那么,目前,中小学的师生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又有哪些不足,原因如何,又如何建立一种美好的和谐关系呢?实在值得人们,尤其是像我这样身在教育前线的人们深入思考。
本论文从调查总结当前的师生关系出发,深入探讨了各种不良师生关系出现的原因,最后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终真心希望像我这样的前线教师们能共同思考,共同进步,共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原因;建议;
前言:
“和谐”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小而言之,“家和万事兴”,大而言之,共创和谐社会。在教育上,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进行教学,师生间彼此真诚地接纳对方从而达到心理相容,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热情高涨。每一个人都会喜欢有亲和力的同伴,更不用说学生们,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所教的课程学生当然也乐意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乐意学,那么他一定会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及课外的学习中。师生之间就会形成心理相融,心灵相通的和谐关系,从而使教育教学目标稳步﹑高效地推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成效等至关重要。
一、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但目前的中小学中师生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借由教师的身份做了一番调查。
(一)师生关系平和无亲密感
虽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把时间归还给学生,但是,教育的现实依然严峻,因为不得不要面种种考试、选拔,所以,如今的中小学课程的安排还是非常紧张的,除了班主任,一般的任课教师跟学生的接触的时间也无非就是课堂上,再就是课下针对个别的学生的接触,所以,教师跟学生之间比陌生人好一点,但又无法建立起亲密关系,既然没有亲密关系,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为想要和谐必须多有交流,而如今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完全没有给出这种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管理好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再拿出时间来与学生交流沟通似乎有点困难,而学生们即使是有了心事,也没有时间跟空间甚至没有勇气跟自己的老师交流。而班主任,虽说跟学生接触的比较多,比起一般老师能跟学生走得更近一些,但往往因为班主任肩负着班级的管理,班级的荣誉,所以,沟通也是非常之有限的。
(二)师生关系剑拔弩张
有人的地方,自然会有矛盾,在学校里也是如此。虽然师生关系一般被认作是最单纯最可依赖的关系,但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远非如此,有的师生甚至可以闹到剑拔弩张的地步。有的学生纪律太差,行为不合规则。导致老师对这样的学生非常有针对性的批评,甚至形成固定思维,认定他们更容易做错事,而学生也因为老师的针对而变得特别敏感易怒,甚至催化出一种我就犯错我还全然不在乎的状态,因此,师生关系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不能够回到正常的沟通渠道,基本上是教师训斥学生顶撞一直到师生关系结束。而有的关系到剑拔弩张则是因为老师或者学生个性太强,谁也不肯低头,最后导致师生关系的全面恶化,直至无法挽回。
(三)师生关系非常淡漠
这个主要体现在一些所谓的教副科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些科目,本来课时就少,再加上老师任课的班级又多,可能到了分别的时候,老师连这个班的学生都不能够认全,更别提交流了,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师生关系可以说只能比陌生人强一点,如果说学生再内向一点,平日里见了老师也不爱打招呼,而老师又记不住这种陌陌无闻的学生,那也真的是看不出有什么的师生联系,跟陌生人也差不多了。
(四)师生关系和谐温暖
不得不承认,师生关系并不是没有和谐的,这种和谐温暖让师生双方都体会到一种美好。现实中达到这种和谐师生关系时,教师非常负有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给予全身心的关爱,而且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以及方式方法与学生进行正面顺遂的交流沟通,通过这种交流沟通,教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即时调整自己的态度,调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在这种关系中也体会了和谐带来的安全感与信任感,他们愿意为此也付出自己的努力,他们依赖自己的老师,也开始慢慢主动与自己的老师交流,打开心扉,信赖他们。最终他们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和谐关系。
二、导致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前不久,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学生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教师说。而在教师问卷调中,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学生交朋友。缘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同样在问卷中发现,有85.6%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们的课余活动;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有50.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了解不多”或“很少了解”;同学有了缺点和错误,48.8%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有讽刺挖苦行为。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不满意的主要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师生关系中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师生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地扩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呢?也只有找到原因,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我认为可以将原因归为以下几点。
(一)社会原因
我们的国家曾经经历过把教师当作臭老九的阶段,现如今,虽然已经摒弃历史,提倡尊师重教,但,尊师重教的程度显然还不够,这种思想由社会传达给家庭,由家庭传达给学生,学生又渗透于言行,间接影响了师生关系。这种情况在私立学校表现得尤为严重。一位朋友的儿子,在大伯创建的私立学校上一年级,在老师对他提出批评时,他居然对老师说:你知道这家学校是谁开得吗?无法想像,这样的被社会思想影响的师生关系还能走到和谐吗?这并不是个例,因为,读私立学校的孩子总会有意无意地接触到社会人员对他们之间师生关系的评价,即是我付了钱,你要好好服务于我,而尊师重教只是一个口号,一种说法而已。
(二)教育现状的原因
像我们这种终日忙碌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生啊,如果不谈成绩,真的是个个机灵,个个招人爱,但一上课,一跟成绩沾边,有些学生就真的让人觉得恨铁不成钢!让人觉得恨铁不成钢怎么办?家长学校还都纷纷给老师们要成绩,老师们迫不得已,只有逼,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但不得不说有些学生的确不适合这种中国式的学习,于是矛盾产生了,师生关系变得特别紧张。所以,有时候老师们也说,如果家长、学校不逼我们,我们也不至于逼迫孩子们,也不至于跟孩子们的关系闹到跟仇敌一样。虽然学生们并不能明白这一层,但他们也是不喜欢被逼着学习吧。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今天,应试教育的弊端已十分明显的暴露出来。师生关系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目前在学校中,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以单纯追求教师的教学成绩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中考、会考、高考,成了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平时教师不钻研教学大纲而钻研考试大纲,怎么考就怎么教。去年的教学围绕着前年的试题转,今年的教学围绕着去年的试题转,教学老是盲目地跟在考题后面转。特别是毕业班更是以考试为中心组织讲解教材,“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训练系列化、系列讲解重点化、答案要点规范化”,成了普遍推广的经验。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试成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教学的程式:“读书--考试--升学”。学生读书是为了升学,一旦被教师认定为升学无望的学生,教师便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他们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于是就自暴自弃。教师为升学考试付出了许多,学生却是厌学、缀学,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如果我们有更完善的教育系统,真正把好的教育思念贯彻执行下去,师生关系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改善,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教师和学生,以升学率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学校,因而教师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考试上,造成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这样一来,学生一出问题,教师就要严管,一严管就容易失当,就会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从而造成师关系的紧张。其实,教育现状造成的这种师生关系紧张最为可悲,因为关系的双方都是被逼无奈,而且无可奈何。
(三)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偏差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学生和教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教师从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师道尊严”比法律赋予学生的平等权利还重要。因而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很少从两个平等的人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话题的角度去对待学生,人与人之间在交流中所应遵循的平等、民主的原则,在“师道尊严”的面孔下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教育任务为中心的“人与人”的 关系。但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似乎更倾向于被异化为“人与物”的关系。学生在班级中,缺少的是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利,与其说学生在班级中履行的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毋宁说学生更多的是实践着角色行为的另一个方面,即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注入式”、“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考,你背;教师主宰了课堂。“教”的责任是向学生大量注入课本知识,将书本中的一些概念、定义、结论等知识装入学生头脑。“学”的任务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被教师“加工”过的课本知识,记忆和强化那些结论性的知识。二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讲得过细,讲得过烂,面面俱到,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我学习、自我消化的时间。知识讲解、例题选用、过程分析、结论得出、问题设计、答案构建等都是由教师一人承担,学生坐在那里除了听,最多是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附庸,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遏制。为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教育气氛多呈紧张、沉闷、压抑状,学生的思想行为大都纳入了严格的管束,时间、空间大部分被强制性的“苦学”所占领,学生成了“我们都是木头人,不准说话不准动”的“听客”。
(四)家庭的原因
家庭的教育也决定的孩子的素质,一个缺乏家教的学生,自然无法在集体生活中立足,这种学生一般自动形成一种紧张的师生关系,而且连同学关系也是紧张的。比如,有的家长太过溺爱孩子,为了所谓的对孩子好,他们过多地参与到了孩子的学生生活,本来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学生自己就能解决,家长偏偏要介入,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同学关系瞬间恶化,且无法挽回。而且,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学生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或遇到挫折,造成性格执拗、感情脆弱、承受力低、合作意识差,加之家长对孩子言行中暴露出的问题教育不力,甚至明明是孩子错了,也要为他们争个理。造成学生对教师理解度降低。有的家长自自己觉得有权有势,言谈举止凌驾于教师之上,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态度。曾经见过这样一个案例,学生家长财大气粗,对孩子的老师颐指气使,学生也瞧不起老师,造成师生互不理睬的地步,到最后家长找关系了调了班,原师生关系已俨然仇敌,而新老师因为了解到事情的缘由,也对此有点忌惮,因此师生关系小心翼翼,无法和谐自然。
(五)教师的原因
教师方面的原因比较复杂多样。一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入影响,有的老师还停留在,只要在课堂上,老师对知识有绝对的主控权,所谓尊师爱生,在多数场合表现为师道尊严,教师凛然不可侵犯,从而养成了一种专制的工作作风。因此,学生稍有差错便是罚站、写检讨、请家长。如果经常处于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厌学、逃学,甚至故意在课堂上与教师捣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闻道有先后”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老师如果不放下身架,很容易很有了现代思想的学生们产生冲突,这一点在高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再者就是教育理念的落后,还掌握不了学生的心理,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还是粗暴简单的沟通方式,甚至有的老师还是会体罚,会言辞攻击,会当众羞辱,重的抓耳朵、谩骂、殴打„„这也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一个重大原因。凡此种种,可谓屡屡发生、普遍存在,相关的资料显示:校园内,教师因“暴力语言”和过激行为而侵犯学生权利的案例占的比例最高。如 一些批评的气话、曝光学生的私人日记、随意开除等。从许多案例中发现,不少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教师本身在侵犯的时是没有意识到的。这就说明,教师队伍中不少人的法制意识仍十分淡薄,同时也说明教育制度伦理建设在校园内还没有得到加强,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自然也无法明晰,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便成了一句空话。
再就是教师的个人素质问题,他们无法掌握好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没有保持好合适的距离,把师生关系搞到一团糟。我从教的第一年,一位同一年执教的同事,她在班级大搞亲情教育,有了一种和谐的其乐融融的假象,只因她没办法保持好合适的距离,终于导致她在班内引起各种矛盾,教育失败,最后,甚至一个学生跟她在办公室内执棍相向,大打出手,可悲可叹。还有一位年长的同事,唯分数论,每天早上课,晚下课,见终插针,只知道逼逼逼,结果,“官逼民反”,到了学生集体要求学校换老师的地步,这都是典型个例,非常有代表性,所以说,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他需要全方面的能力。
学生反映最多的还有师德问题。有的教师把教育视为一种“交易”,要求学生有所“回报”。有的教师向学生索取财物,为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有的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完不成任务怪学生,学得不好怨学生。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心自己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有的拿着参考书,念着教科书,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的答案,学生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有的教师对学生采取专横式领导方式,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凌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有的教师采取放任领导方式,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撒手不管,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集体的统一意志。由此学生对教师不满和怨恨的情绪与日俱增,师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
(六)学生的原因。
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性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商的高低、兴趣爱好的不同、认知水平的差异、体质的强弱等方面。因而,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必然有所不同。特别是有一些非常有特质的学生,当在普通的学校里遭遇到普通老师时,真的是无法不产生矛盾,记得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非常聪明,但个性太强,跟家长交流后得知,因为他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稍有不正常,一位年长的教师只是抚摸了他的头部,开玩笑地说他得需要继续努力啊,结果他竟然跑到教务处告诉人家这位老师体罚了他,这位年长的老师也因此产生了极强的挫败感,自请调离。同样还是这位学生在上英语课时,因为授课老师严厉了些,在讲试卷的时候他拿出来慢了点,老师顺带说他一句,他居然把试卷揉成一团,从窗户扔到楼下,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咋舌,所以,出现师生矛盾也就不足为奇。
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不守课堂纪律,上课讲话,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课等等,对课堂教学秩序产生有限度的干扰,因而时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有的学生经常完不成教师布置的教育教学任务,而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他们便对教师产生了怨恨,造成了教师和这部分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三、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和谐、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起点。古人云:“系其师,信其道。”它深刻而精辟地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重要作用。而缺少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必将大打折扣。叶圣陶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动,无不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一)教师要改变思想,坚持民主、平等
民主师生关系是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是平等意义上的“人”教师要目中有“人传统教育“师道”视为治学之纲、立教之本,这种从“教”的角度来归述知识的传承过程,忽视了教育的主体定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起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民主精神,创造民主平等的条件和气氛,改单向的传授知识为双向的平等交流。具体表现在: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话敢说。教师要淡化权威意识,允许学生敢于质疑,反驳师说,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对学生的奇思异想,不能冷嘲热讽。教师对学生仁爱之心的底线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经常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察学生的需要,并从学生的反映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采取民主的教育方法,从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特征。民主平等的教育允许说服,但不允许强制,与学生谈话先请学生坐下,对于施教的方法、班级管理,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都是该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老师不仅是传道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经常跟学生交换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多的和学生呆在一起,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感知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愿意和教师做朋友,有事愿意来找教师商量。这必将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得到融洽。相反,教师不是这样去做,总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听不得学生的一意见,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缺少民主作风,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大,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紧张。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有必要消除一切偏爱的因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给不同学生以表现机会,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运用教学策略,并且能够以身作则
合格的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科有系统性、完整性的掌握,再创造性地传授知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总结并将经验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教学方法,使其日臻完善,特别是现代 教学仪器的使用,标志着课标时代的教育是改变教学方法的手段的重要途径,正确、合理、客观、科学地运用现代教学仪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迎合学生的心理,教学仪器的使用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相连接,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学习成绩的稳步,是体验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教育既有言传、也有身教。身教是指教师以实际行动做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确,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教师上班是否准时、做事是否尽职尽责等,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教育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成为学生的表率。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扎实自己教书育人的基本功,博学多才,让学生认可你,觉得你行,这样学生就会服你、敬你,进而听你的。这对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切实加强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社会关系要求教师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明辨是非,用现代师德标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自觉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师德修养和业务学习有必然联系,但又没有业务学习的“硬性指标”,它从师德角度讲,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子。师德因易受社会风气、人际环境的影响,其修炼就需要“经常性”和非同一般的自控力。保持师德纯洁性,是现代师德修养的首要任务。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思想,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环境,这是教师个人也是学校集体的共同责任。
(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给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
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教育是一项需要爱的事业,爱学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富有爱心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对学生的爱要明确爱的目的,讲究爱的方式,把握爱的尺度,爱要恰到好处,宽严结合,科学的施爱。只有学生体会到教师心中对他们的爱,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老师不仅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学生,他们可能性格、行为怪异,对学习不敢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格外注意,多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用爱和关怀感染他们。老师还要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行为,承认他们的兴趣、爱好,支持他们的想法,看到他们的进步,多一份理解才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才会让他们感到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生活。教师更要有宽容之心,要与学生心与心交融,情与情共鸣。宽容学生是给学生一个台阶,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宽容有时就是一种冷处理的方法,它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级。给学生一个台阶,不是教师对学生犯错误不闻不问,消极退让,而是用更机智的措施,方法,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引发自悟。给学生一个台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化解矛盾,走出尴尬的境地,也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提升精神境界。
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身上的向师性因素可 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激这种向师性可以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为师生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础。而且,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必须的目标,我们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作为教师,学生的成长进步使我们高兴,和谐的师生关系更使我们惬意,让我们用心去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论交往的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0,(2).[2]彭坤明.知识经济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3]周宏,高长梅.教育新概念全书[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12).[4]吴积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0,(4).[5]於进华.班级管理也需创新.[J].师道,2005(1)
第四篇:如何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维持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矛盾,如果师生双方没有采取交流、对话等化解矛盾的方法去化小
矛盾,而是采取了比较不当的言行将会使小矛盾也会变成冲突。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师生发生冲突亦是难免的。教师只有正确处理好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建立起好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是: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从平时的教育和案例分析中,我体会到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在班级采用班干部轮流制,教师让全部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班级,这样的班级在后面的学习、活动中都会名列前茅。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只有建立平等,关爱,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才能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第五篇:增进师生感情 建立和谐关系
增进师生感情 建立和谐关系
总的说来,我认为我们班的师生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很有礼貌的,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有点害羞的学生,我也是采取先和他们打招呼的方式,久而久之,他们就反过来先和我打招呼了。从“打招呼”案例和我当班主任的亲身感受中,我认识到:师生打招呼,不仅仅是礼貌的问题,还关系到我们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问题。学生渴望着被老师关注,渴望着亲近老师。班主任了解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就应该积极努力地想办法处理这个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关系到我们班主任工作,而且是建立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的尝试:
一、师生平等,相互尊重
师生平等,相互尊重是一个班级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孩子只有受到尊重,才能学会尊重;学生只有受到老师的尊重,才会尊重老师,而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则是一个班级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因为尊重,老师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因为尊重,学生会从老师的角度来配合做好每一件事情,师生互动,关系融洽,各项工作的完成才能事半功倍。
二、以身作则,言出必行
教师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另一方面,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处于相当突出的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学生在一般情况下,虽然不会公开发表不满言辞,但在心里,在同学之间,他们会反问甚至斥责:你们老师又做得怎么样呢?总之,如果我们不能事必躬亲为学生作出表率,再精彩的“言教”也不会收到多少效果。师生见面,教师主动问好,对学生来说,一切紧张情绪和疑虑都会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对老师更为热情、更为真诚地回敬。
三、主动沟通,换位思考
主动沟通,最大限度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做换位思考。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所做的,所想的。这样我们就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永远无法做到真正的沟通理解。如果我们经常为他们着想,时间长了,他们也必定能学会换位思考,为我们着想,这样很多工作就迎刃而解了。
我始终坚信一点: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真心一定会换来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