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由来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由来
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教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11年3月28日-4月1日是安全教育周。其中3月28日(星期一)为第1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2011(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主题
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都会有每一节的主题,今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没有校园的安全,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今天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就是要进一步使全校师生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强化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安全工作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不断增强自我防范,自我保护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在此提出几点要求。
第一、全校教职员工要真正提高认识,牢记“隐患就是事故”、树立“安全教育重于泰山,师生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要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安全保障。外出集体活动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有关老师做好组织与管理工作,确保外出活动的安全,班主任老师应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站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高度,始终将学生的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做到经常教育、及时教育、教育到位、教育全面,对安全工作不能存有丝毫麻痹侥幸的心理。
第二:全体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规定,遇到突发事件要服从学校工作人员管理,听从指挥,发现有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给班主任或在场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安全,课间安全,交通安全,用电、用火安全,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安全等。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道路交通安全,禁止学生骑摩托车;禁止在校园内吸烟、酗酒、追逐打闹,禁止在校道楼间停留、聚集、打闹,禁止起哄、或搞恶作剧。要注意活动安全。严禁带沿各楼层护拦,不得在各楼层的楼梯或走梯追逐,奔跑、打闹,以防跌倒,摔伤;课间操,放学下楼梯,升旗集合解散时不要拥挤,推操严防以生踩踏事故。上体育课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注意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操
作体育器材时要规范小心,要避免自伤和误伤;课余活动严禁追赶打闹或进入危险区域;劳动时不要用劳动工具玩打,注意劳动安全;在问学间遇到矛盾时、不动手打架,一定要冷静理智处理,要及时上报给班主任、以免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后果。
第三:各班要利用班会课,自习课时间,向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真正能够进入课堂。要进一步加强“平安班级”创建工作,要求各班在本周末出版安全教育专刊1期,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第四:各班要认真落实有关《班级安全日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安全处置;要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班级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我把安全带回家”的活动,让学生守纪律、讲安全、懂安全。
老师们,同学们,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确保广大学生的安全健康,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保护中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把安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做到警钟长鸣,长抓不懈,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学校安全和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由来
团洲中学安全教育系列讲座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由来
时间:周星期
地点:
主讲:
1996年,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
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1996年初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当年3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生第一个安全教育日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中小学安全工作。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自1996年起,“安全教育日”主题分别是:
1996年:“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关心中小学校安全工作”1997年:“交通安全教育”
1998年:“注重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
1999年:“消防安全教育”
2000年:“保证中小学生集体饮食安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2001年:“校园安全”
2002年:“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
2003年:“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及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004年:“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2005年:“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06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2007年:“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2008年:“迎人文奥运,建和谐校园”
第三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心系安全,珍爱生命
----在第1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国旗下讲话
简阳市阳安中学
2011年3月28日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心系安全,珍爱生命》。有人说,生命是宝藏;有人说,生命是黄金。我说,生命是花,就像春天绚丽多彩的花。世界因如花的生命而精彩,可是,有的人却轻易地让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了。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历程没有返程票。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它承载着人类的理想,承载着人类所有的感情。然而,安全在生命的最好保障,注意安全绝不是一句口号。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治安事故、暴力犯罪、火灾等,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失去他们如花的生命!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楼房拥挤造成学生受伤,课间追逐打闹造成骨折,课堂上被铅笔头扎伤、实验过程中被烫伤、溺水身亡、学生打架斗殴以及车祸等意外事故令人防不胜防。枯燥冰冷的数字,这些令人心颤的事实背后我们看见了什么呢?逝者以他们的鲜活而短暂的生命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警示呢?望老师、同学深思!
尽管生活中有不可避免的突发灾难,未知遭遇常让我们胆战心惊,手足无措,但研究表明,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若能在灾难和伤害降临的初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80%的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要认真学习安全知识,积极开展逃生演练,熟练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主动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使自己远离危险,平平安安,健康成长。
今年安全教育日活动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要求做到“三个一”,即组织开展一次疏散演练、进行一次专门安全教育、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作业。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的是应急疏散演练,下午还将对各年级、处室、班的安全委员进行消防培训,以后还要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系列安全教育活动,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积极参与。
在这里,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1、校内课间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慢步轻声,靠右行,严格按照保卫科制定的疏散路线行走,严禁在楼梯的扶梯上滑下来。
2、集体活动一定要排队。如:做操、到电教室上课、进餐、回寝室等活动每个人都要学会文明走路,不要抢跑、互相推挤或打冲锋。
3、放学按时离校,不在校园内逗留。
4、做好春季防病。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同学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教室勤通风,勤锻炼,各班要做好每周的个人卫生检查。不到小摊小贩购买食物,不吃不洁食物,喝水要讲究卫生,注意身体健康。
5、保证用电安全,不乱动电源插座。
6、入校后不得随便出校门。上体育课及课外活动时要注意与他人合作,防止器械伤人,保证安全。
7、上学、放学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未满十二周岁不允许骑自行车上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8、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路上逗留,不与陌生人交往,不能接受陌生人馈赠礼物,受到不法侵害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9、不玩火、爱护消防设施。要懂得一些防火、防病、防煤气和食物中毒、防盗、防溺水、紧急情况疏散知识,遇到险情时,能避险,能进行自救自护。
10、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同学、老师保持和谐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11、不看不健康的书、报;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12、爱护校园,保持环境卫生
同学们,安全常系心中,人生一路顺风!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平平安安到校,高高兴兴回家,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安全之花。
第四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宣传资料
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安全保护,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1996年初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当年3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生第一个安全教育日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中小学安全工作。
1996年3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生第一个安全教育日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中小学安全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工作,通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观看交通事故案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组织交通安全训练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坚持和完善小学生放学路队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保障学生交通安全的各种制度。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教育广大师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中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自1996年起,“安全教育日”主题分别是:
1996年:“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关心中小学校安全工作”
1997年:“交通安全教育”
1998年:“注重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
1999年:“消防安全教育”
2000年:“保证中小学生集体饮食安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2001年:“校园安全”
2002年:“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
2003年:“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及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004年:“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2005年:“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06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2007年:“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2008年:“迎人文奥运,建和谐校园”
2009年:“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和谐校园”。
2010年:“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2011年:“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2012年3月26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第五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是有关部门在1996年确定的。
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1996年初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
当年3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生第一个安全教育日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中小学安全工作。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都要年确定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