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4: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丘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丘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

第一篇:安丘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

安丘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

姓名:

专业:

学号:

内容提要

安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潍坊市南部,地处东经118°44′至119°27′,北纬36°05′至36°38′之间。东与高密、昌邑市以潍河为界,西接临朐县,南隔渠河与沂水县、诸城市毗邻,北连坊子区、昌乐县,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安丘市市政府紧跟党的政策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在此,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情况、各县级市全面小康建设发展情况和未来全面小康建设要求与建议三个方面来论述安丘市小康建设的卓越成果。

关键词:小康发展要求建议

近几年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力争全面小康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潍坊市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的家乡安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也取得的很大的成就。全市上下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的信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负重拼博、积极奋进的姿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富民强民惠民步伐,不断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应文明进步趋势的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初步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接下来浅谈我市建设小康社会的几大战略措施。

第一,产业先进。经济是基础,经济是关键,经济也是一个核心,我的家乡安丘应该是有先进的制造业,就像近年来发展的迅速的工艺品业,拥有悠久历史的景芝酒业,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名扬海内外,位于安丘市景芝镇,带动了景芝这一方土地,也带动了安丘的发展;有现代的旅游业,像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和酒之城等;还有,高效的农业,辉渠的小米,柘山花生等;安丘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蜜桃之乡”、“中国姜蒜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和“中国淡水养殖

之乡”。安丘蜜桃、大姜、大蒜、大葱、芦笋、牛蒡、樱桃、草莓、肉食鸡、布列塔尼亚兔等优新品种,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名牌产品,是“全国园艺产品(蔬菜)出口示范区”、山东省四个省级“无农药残留放心菜基地县”之一。这也符合产业结构整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布局。我感觉到,未来的安丘,应该是现代服务业快速上升,提高服务业的比例。我们的制造业应该是由新兴产业、现代产业作为主要支撑的制造业,传统产业应该是通过改造升级以后的充满生机的传统产业。

第二,人文方面。我们在经济发达的同时,还应该提升安丘的先进的文化理念。其实安丘本身是个文化底蕴浑厚、历史悠久的城市,比如城顶山前坡的公冶长书院、老子庙、玉皇殿、太平阁、雹泉庙、庵上石坊、安丘汉画像石墓等都是上得厅堂的历史古迹。一个城市需要不尽生生不息新鲜的血液作为动力,更需要悠久的历史来作为积淀。

第三,环境优美。省环保厅命名的2010年度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安丘市有3处乡镇榜上有名,分别是辉渠镇、吾山镇、大盛镇。我们整个人居环境已成为适宜居住的环境,大家生活在这个美丽舒适的家园里,应该感到很幸福。

第四,社会和谐,我们安丘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大家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而且社会应该是稳定的,治安应该是良好的。我想,作为安丘应该至少有这几个内涵。

一、全面小康建设情况

始终以“建成一个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作为衡量标准,努力在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让每一个市民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1.从经济发展来看:近年来,据了解,安丘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富民强区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真抓实干,着力夯实全面小康建设的物质基础。全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继续稳步提升,实现程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20∶50.6∶29.4调整为18.5∶49∶32.5。2011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43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51倍、2.03倍和2.1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70元,分别是2007年的1.73倍和1.66倍。(以上各项数据都是据网络了解)。

2.从生活水平方面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丘围绕富民优先战略,启动和实施了多项惠农、富民工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124元,增长12.7%。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300人,比上年净增6050人; 征缴企

业基本养老保险费7296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0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8000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3800人。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742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00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4.80万人,增长1.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770元,增长5.2%。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5496人,增长11%。2011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92元,比5年前高出1万多元;农民人均非农纯收入达到2508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68·7%,脱离种植一线的非农就业劳动力达2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1·4%,超出小康标准值说明了近年来建设小康社会的显著成效。

3.从生态环境来看:坚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有效。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刚性任务目标。加强环境执法监察,市环境监控中心建成使用,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了在线监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累计植树5950万株,建成生态林场14个、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5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6%,我市被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连续十年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现在我们正在以开发区为依托建设安丘新城区,在新城区内沿汶河开挖一个6000亩水面的人工湖,并与青云山相连,实现“山、水、湖”,“树、草、花”,“区、路、街”,“工、商、游”的完美结合,形成“两岸新城三面路,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特色。全面的生态保护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从社会发展来看:围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促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2006年以来,我市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扩面工作推进有力,社会保险费足额征缴,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充分保障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及各项保险待遇的足额支付。截至今年11月25日,全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净增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260人、10310人、15356人。企业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8.6%、97.14%和97%;为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近日,安丘市教育局制定了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面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三方面进行规划。

二、各县级市全面小康建设发展情况

在全市加快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同时,各个乡镇也加快推进各自县级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如期实现了与全市共同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也不断加快接近最终目标。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收入、社会保障等未达标指标的分析研究和分解落实,着力推进增收

工程、保障工程、康居工程和惠民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在创业富民、就业安民、保障惠民、救助济民上下真功夫,从各条渠道把增收措施落到实处。要抓好环境建设等达标指标的巩固提高,力争使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成为我们市达小康的亮点和特色,使我们的全面小康达标率更严、惠及面更广、认可度更高。

三、未来全面小康建设要求与建议

虽然我市已初步实现了以市为总体的小康,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基本达成,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只是进程中的起步目标,可以说是一个发展并不均衡的小康,它并不意味着每个居民家庭的生活都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我市部分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能够达到小康的要求。因此,仍应以总体实现小康为契机和动力,进一步加大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力度,扎扎实实推进“两个率先”进程。

1.巩固成果,不断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水平。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并没有结束,仍需要继续加以努力,特别是针对一些薄弱环节和可能出现反复的指标,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提升实现质量。同时,我市还应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各个方面夯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使小康建设真正惠及每个安丘市民。

2.针对难点,加快推进市级小康建设步伐。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仍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农民收入、城镇劳动保险等指标与目标值差距较大。因此,各地各部门应从大局出发,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联动,强化各项措施,多管齐下,共同推动市级小康建设步伐。要继续开展帮扶活动,切实帮助全市人民发展致富,提高贫困农民的收入水平;继续加大社保扩面工作力度。

3.抓住机遇,争取早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总体实现,不仅激发和鼓舞全市人民的干劲,而且也增强了人民的发展信心。应抓住这一良好机遇,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生态城市和文明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全市的综合竞争力,着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以上是以我个人的见解分析我的家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调研报告。使命光荣神圣,岁月催人奋进。我相信,只要人民迅速行动、奋发同心,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全面完成“两个率先”的宏伟大业一定能有更加喜人的跨越,我的家乡,安丘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第二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摘要:“小康”首先意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摆脱贫穷与困苦,并走向富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不能动摇。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进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全球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提出来的。

关键字:小康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文化建设意义

一、小康社会的含义和特质

(一)小康社会的含义

小康,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古老的社会思想,所谓小康就是衣食丰足、生活平安的意思。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的新特点,赋予了“小康”,“小康社会”新的内涵。他所说的“小康”,“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指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安定生活,而是把小康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起来。他也明确的指出,小康社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他所说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它是低水平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经过30年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了,水准也越来越高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阶段。[1]

(二)小康社会的主要特质

第一,小康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社会。经济是基础,发展生产力是小康社会的经济特质。为了使小康社会具有强固的经济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措施。

第二,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社会。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这是小康社会的政治特质。小康社会要想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达的资本民主,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更真实、更广泛、更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小康社会是精神文明和文化繁荣高度发展的社会。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精神文明缺乏的社会,而是一个文化生活丰富、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内涵,是小康社会的精神和文化特质。[2]

第四,小康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小康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小康社会发展的特质。

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转变发展方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型,正是因为我们对传统发展模式 1的缺陷认识的日益清楚,推动发展转型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

首先,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病最终表现为效率低下,产出的比率不高,通常都是以很高的代价获得相对较少的收获,甚至有的时候得不偿失。转变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发展道路的升级,是一种更高明的“经济”手段。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再生资源不断萎缩,而可再生资源的发展能力也受到了限制。这时就需要转变资源观念,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然而提高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优化结构,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质量。调整结构既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也是不断提高经济质量的路径和方法。从政府的层面上说,应该通过政策和法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引导市场自觉走上更有效率的方向。

其次,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准则就是资源消耗的降低和对环境的保护。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就是利用资源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改变是必然的代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巨大的资源环境瓶颈,这时就需要政府从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立场去重新认识和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一般被理解为经济上的进步或者直接落实到物质生活的改善,所以经济发展是其主要内容。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仅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同样重要。发展不单单是GDP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未来中国社会变革依然推进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中更应该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科技与人文并重。

(二)转变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一,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求,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条件。从源头上来说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然而造成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有多个,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优化产业的关键是在发展新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再造。大三产业不仅是服务,也是价值的创造者。随着当代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创造财富的宽阔道路。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点是科技技术进步,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一条可行之路。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只是个别机构的事情,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事情。从全局和长远考虑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让创新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这意味着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这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第三,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差不断拉大的差距。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凸显了一个全局性的问题。近几年来,中西部也有所发展,但是发展特别缓慢,这就要求创新发展思想,走出以往的简单扶持和产业转移的思路,让中西部落后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3]

三、在文化繁荣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健全完善的公共的文化体系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首先,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由国家和社会兴办、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文化事业及场所。政府是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个大主体,它的目的是通过有力的财政支撑,建立一个普及全社会的服务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推动企业和个人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其次,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公益性文化单位是国家建设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最后,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要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把社区的文化建设纳入城市的规划当中。[4]

(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社会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支撑。要用科学的态度啦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续保护和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动力。

(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号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前进。”

树立文化自觉我们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要清醒的认识到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软实力。二是要对我国现有文化成就和问题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三是要求党员承担起戒护额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的任务,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要求的提出和我国的国内状况是分不开的。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所达到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的。所谓低水平是指: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是很低的,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所谓不全面是指: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有较大的差距,经济、政治、文化 发展长短不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因为我国的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的问题。提高政治发展水平是因为我们党的干部清廉和亲政问题。不少地区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比较紧张,他们的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5]

建立小康社会,过小康的生活,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向往。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化,让美好的小康社会真正的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来,实

现千百年人们的梦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将是光辉夺目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李士坤.小康中国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

[2]牛先锋.小康文化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10

[3]张冠梓.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科学发展实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

[4]李世坤.小康中国新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

[5]高立志.小康社会的政治文明及其建设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711961480015 代士杰

摘要:本文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进一步阐述小康社会对我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现实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康社会

目标

经济

发展

富强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结合20实际中后期世界的发展状态及其趋势,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子的基础上,根据“三步走”战略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等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并且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前进方向。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国特色,并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易而举,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家而言就更加困难,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上、体制方面的特色主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等基本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全民共享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些特殊存在于小康社会的全过程,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这些制度和体制也随之日臻完善,达到成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思想新世纪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第四篇: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亿万人民为之无比自豪和骄傲。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邓小平同志在继承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了小康社会概念新的内涵。他指出小康社会思想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相联系的,并用“小康水平、小康状态、小康生活、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小康的中国”等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在21世纪前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它的表现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基本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小康社会的高级阶段,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它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更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是人的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 1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其目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年,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个小康是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较高标准的小康是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共同富裕的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在消除城乡差距方面,农村劳动力比重将从2002年的50%下降到30%。精神文明的小康特别注重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说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指标。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个方面。

党的十七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党和政府更重视民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沛县位于江苏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127万,是刘邦故里、煤电之都、肉鸭之乡、园林县城、文

明城市,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以大汉之源著称四海。因此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社会是沛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全县120多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史赋予全县人民的光荣使命。近几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结合沛县的实际描绘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带领全县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创新,努力拼搏,使得我县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2010年成功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

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1.6亿元、增长14.8%;实现财政总收入43.7亿元、增长43.8%,全面进入小康进社会进程加快,江苏省定25项指标22项提前达标,2010年首次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列第84位。2011年1~6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5亿元,增长14.3%;实现财政总收入31.25亿元、增长3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89亿元,增长4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7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075元,增长19.6%。围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3个转化50%”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突出“壮大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着力实施支柱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倍增、创新型经济突破、特色园区成长“四大推进计划”,全力打造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一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生态肉鸭、特色蔬菜、优质稻米三大农业特色产业日益壮大,高效农业面积达到89.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9%;特色蔬菜面积突破1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6万亩;生态肉鸭年孵化、饲养、加工量

均超过2亿羽,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集规模养殖、精深加工、饲料禽药于一体、10万人从业的百亿元产业。建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江苏省首家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被授予中国生态肉鸭之乡称号。二是特色文化旅游业快速突破。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一区两带”开发工程,微山湖开发实现重大突破。投资15亿元的千岛湿地景区及旅游配套项目启动建设;投资25亿元的“中华汉城”及生态园项目与夏岩集团成功签约。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被批准为江苏微山湖湖滨省级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四是特色园区快速提升。县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被评为中国十大诚信开发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完成汉之源公园、滨湖路、沿河生态整治等绿化工程建设,城区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1%。实施沿湖开发战略,打造沿湖文化旅游产业带。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一区两带”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程,为旅游注入文化内涵,为文化插上旅游翅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加快建设千万吨级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加大千岛湿地开发和微山湖度假区建设力度,拓展大旅游,发展大物流,集聚大产业,带动大商贸,着力打造沿微山湖文化旅游产业带。沛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打造

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面小康徐州当先、综合实力苏北领先、文化旅游业江北创先、农业现代化江苏率先、基本竞争力全国争先“五先”奋斗目标。只要全县上下同心协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全县人民共谋发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篇:20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的战略机遇期作出判断的基本依据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发展的持续性与阶段性

新世纪的发展前景

2.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

尽管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还在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所面临的国家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主要体现在:

第一,大国关系相对和缓,“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国际经济结构重组加速进行。

第三,当今世界日趋复杂,矛盾交织,我们具有比较广阔的战略回旋余地。• 改革开放以来的良好发展基础主要表现在:

第一,我国经济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第二,经济发展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四,具备了支持经济发展的广泛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

第五,已经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一整套被实践证明的富民强国的正确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目标 1.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依据是:

第一,至20世纪末,人民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第二,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第三,根据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主要任务。

2.提出全面建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是:

•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基本视角

• 之所以称为全面,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范围”的全面,即不仅有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有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仅有沿海地区的发展,而且有内陆地区的发展;不仅有城市地区的发展,而且有农村地区的发展。

4.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基本视角

二是“内涵”的全面,即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体为:

1.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2.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3.第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4.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下载安丘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丘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论断用八个字概括“举世瞩目,意义深远”。 首先,这一论断直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为我们国家未来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Bocker20号 内容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使 中国 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而也会对人的思想、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新的 历史 时期社会 发展 给我们高校学生思想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