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宇航员的故事告诉我们心理训练能战胜抑郁症
从航天员的故事到心理训练能战胜抑郁症
神十上天了,宇航员在太空表现良好!
神州十号上天后,除却宇航员必须有强硬的身体素质不说,宇航员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在一个封闭有限的空间当中工作,需要很高的耐受力;与地球分离也会带来很大的孤独感,美国心理学家称:“看不见地球是宇航员不能承受之重,思乡、自杀的念头会与日俱增。” 要顺利完成任务,这些都是宇航员必须面对的困难,这些是心理训练能解决的。
耐受孤独训练可以增强宇航员对孤独的忍受力。
情绪自我调节训练增强了情绪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承受压力训练增强了宇航员的心理耐受力。
......通过种种心理训练,宇航员的心理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压力承受力、孤独耐受能力、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了。保证了外太空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抑郁者来说,抑郁本身也是一种心理特点,就像孤独的人,孤独也是一种心理特点。就像宇航员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改变一样,抑郁这类心理特点也是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来改变的。
认知疗法认为抑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导致的。比如,因失恋而抑郁的人可能会认为“世上没有好男女人”
通过心理训练抑郁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也是可以改变的。
抑郁的心理训练首先就是要让抑郁者觉察到自己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其次是发现并修正不合理之处,最后通过训练建立起合理的思维方式。
通过心理训练更使得抑郁者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客观、积极的方式看待世界以更平和的心态来生活。
第二篇: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案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一、提问导入 你们喜欢音乐吗? 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
二、新课教学
1)听赏三段音乐,谈一谈这三段音乐分别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1段欢快的 2段悲伤的 三段恐怖的
讨论:什么是音乐?
音乐由旋律,节奏,和声构成。
旋律是灵魂 节奏是骨架 和声是肉体
2)进入欣赏主题《少女的祈祷》
简单介绍:书本第8页《少女的祈祷》波兰人巴达捷斯卡创造的这首钢琴小曲,是她1856年年仅18岁时在华沙写成的。巴达捷斯卡并未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只是一位业余作曲家。这是巴达捷夫斯卡短暂的一生中唯一流传于世的作品。一百多年以来在世界各地广泛演奏,深受人们喜爱。
3)边听边思考
1、这段音乐可以分为几部分?
2、音乐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3、听完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
A、音乐的结构:
引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
B、音乐的情绪:
《少女的祈祷》这首钢琴小曲是基于一个美丽的主题用变奏曲式写成的,乐曲三连音以及颤音出现,它能使你从音乐中感受到美好幻想的期盼以及心灵的颤动,它不仅曲调优美动人,还带有一种虔诚和质朴的情感,正因为如此,乐曲给了欣赏者一个单纯、清新、洁白和明亮的感觉。C、感受:
自由谈论,言之有理即可。
4)回到课题思考:
1、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2、如果音乐不能告诉我们什么,那音乐的魅力是什么?
教师总结:
如果说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作曲者的心情,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感染我们的情绪……
如果说音乐不能告诉我们什么: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 法所以每个人听到同样的音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
见解。音乐是朦胧的,能让我们随着音乐去思考我们所 想的事情,能够引起我们的无限想象。
第三篇:第一课《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单元 音乐的欣赏——《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安静、用心的聆听音乐,体验欣赏音乐的乐趣
2、在听赏音乐得过程中能说出《少女的祈祷》的基本结构;能在互动交流中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不能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少女的祈祷》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板书设计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1、绘
画——具象性
语言文学——语义性
音
乐——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
2、听赏《少女的祈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音乐吗?什么是音乐?
1、聆听三段音乐
提问:每段音乐带给了你怎样的情绪?(1-2个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A《第一钢琴协奏曲》 B《江河水》
C《变幻之风》(呈現出清新的自然氣息。在曲子中,你可以聽到呼嘯的風聲和排笛交錯出現,感覺非常縹緲浪漫)
2、活动:
5— 56| 5— 3| 4 ·5 43 |2 — —| 57 2 4|5·4 32|3 — —|3 — —‖ 你觉得这段乐谱的情绪是怎样的?(欢乐
悲伤
激昂
抒情)
3、小结:
A、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是各不相同的。
B、同样的作品由于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就能演绎出不同的情绪和韵味。
提问:音乐与绘画、语言文学三者的艺术特征相比较有何不同? 绘
画——具象性 语言文学——语义性
音
乐——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
二、欣赏《少女的祈祷》
下面我们来听赏从一位年轻女音乐家心中流淌出来的音乐。
1、作者介绍:
苔克拉.芭达捷夫斯卡,波兰女音乐家,1838——1861,短暂的一生。她未上过音乐学院,自学成材。她创作《少女的祈祷》时,年仅18岁。
2、全曲听赏
思考:你听到了什么?几个不同的部分?
3、主题聆听
4、分段赏析:引子+A+A1+A2+A3+A4 了解变奏曲式结构
5、复听全曲
思考:A、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优美、抒情、明朗、华丽、激动„„)
B、优美的琴声、波涛般涌动的音调,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少女的祈祷、沉思?回忆、思念?幸福的憧憬?热切的倾诉?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三、交流讨论:
1、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2、如果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它究竟表现的是什么,那音乐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四、课堂小结:
1、音乐作品以五彩斑斓的音响,给我们带来某种情绪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能引发我们在听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多元的,并且因人而异。所以,乐曲本身不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现的是什么。
2、正是基于音乐的这种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的特征,它能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也正是基于这些特征,它展现了音乐作为音响的艺术和时间的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3、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唱或演奏这个表演的中间环节,才能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达到审美的目的。所以,人们常常称音乐为表演的艺术。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聆听欣赏与提问总结形式展开,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要素和特征。
第四篇:高一音乐_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湘教版:高一第一单元(45分钟)
教学目标: 1.静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
2.听赏《少女的祈祷》中能说出其基本结构,知道音乐不能告诉
“我们什么”
3.浅探变奏曲的变奏手法
教学构想: 高中生的第一节音乐课很重要,教师要使用浑身解数尽量让每位
学生喜爱上音乐课,那么第一节课的开始部分就要让学生不由自
主且愉悦的走进音乐殿堂,然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语、教师弹奏引出本课相关知识
教师弹奏两段大家熟悉的音乐片段《致爱丽丝》、《梦中的婚》(也可请
演奏水平好的学生演奏,事实证明演奏者被同学们羡慕很荣耀,同时他们有的对音乐产生一种学习冲动,有的产生一种美好向往,为后面的教学环
节有了一个好的铺垫)。
带问题听:音乐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以下基本要素)
(教师所举例子须学生较熟悉的乐曲)1.音乐的基本要素:
(1)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骨架)
(有节奏型、节拍、强弱等举例)
(2)旋律:也称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
序地横向组织起来(灵魂)
(举有三例)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弦进行”,和弦的横向
组织就是和声进行(烘托渲染)1
(横向、纵向各举一例)
(4)曲式:音乐材料的排列形式也就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布局
二.新课教学
优美的琴声,波涛般涌动的音调、在一位年轻的女音乐家——芭达捷芙斯卡心
中流淌出来。(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诗一般的语言讲授以下内容)1.钢琴曲《少女的祈祷》(做为以下几点背景音乐播放,让学生有初步的感知)1)作者简介:
2)曲式:变奏曲——主题(可有两主题)及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
组成的乐曲
3)作品结构:引子 + A + A1 + A2 + A3 + A4
1页
在第一遍正式听赏中
a.播放引子和主题时,教师提示引子和主题乐音结束处
b.播放A1 + A2前,教师提示A1有两乐句,不同的就在结尾乐音处,音乐
播放至两处时请学生举手或点击抢答器进行抢答,这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
集中
c.播放A3 +
A4之前,教师提问——A3与A4是否类似,聆听完再回答
(提示学生运用上“基本要素”听赏钢琴曲《少女的祈祷》)
在复听中要求学生在每段结尾处举手,力求使每位学生全身心沉浸在音乐中
教师诱导启发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2.复听完后请大家谈谈对音乐有何不同的感受?,这首乐曲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
想与想象?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重点:
1)音乐具有“非语义性、非具向性”特征 2)每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有差异性 3)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什么,具有不确定性
(过渡语言:在刚才的听赏变奏中除了节奏的缩减、旋律的增加删除
及和声左右手的变化等外,还可在哪些方面变?)三.探讨、研究(本课容量有限可延伸至课外查找学习)
1.变奏曲主题除了节奏、旋律、和声等变奏外还有哪些变奏手法? 1)主题旋律被装饰时,可改变其织体 2)主题旋律不变时,可改变其和声与织体 3)可改变主题的速度、节拍、调性、调式 4)从主调体变为复调体(卡农、赋格)等
四.结束语
我们这节课听了三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它们能告诉我们什么吗?
不能!但它们让我们知道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具向性、不确定性”等特征。
第五篇:高一音乐_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高一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静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
2.听赏《少女的祈祷》中能说出其基本结构,知道音乐不能告诉“我们什么” 3.浅探变奏曲的变奏手法
教学构想: 高中生的第一节音乐课很重要,教师要使用浑身解数尽量让每位学生喜爱上音乐课,那么第一节课的开始部分就要让学生不由自主且愉悦的走进音乐殿堂,然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出本课相关知识
可请演奏水平好的学生演奏两段大家熟悉的音乐片段《致爱丽丝》、《梦中的婚礼》等,事实证明演奏者被同学们羡慕很荣耀,同时他们有的对音乐产生一种学习冲动,有的产生一种美好向往,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有了一个好的铺垫。
带问题听:音乐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以下基本要素)
(教师所举例子须学生较熟悉的乐曲)1.音乐的基本要素:
(1)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骨架)
(有节奏型、节拍、强弱等举例)
(2)旋律:也称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
序地横向组织起来(灵魂)
(举有三例)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弦进行”,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烘托渲染)(横向、纵向各举一例)
(4)曲式:音乐材料的排列形式也就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布局
二.新课教学
优美的琴声,波涛般涌动的音调、在一位年轻的女音乐家——芭达捷芙斯卡心中流淌出来。(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诗一般的语言讲授以下内容)1.钢琴曲《少女的祈祷》(做为以下几点背景音乐播放,让学生有初步的感知)1)作者简介:
2)曲式:变奏曲——主题(可有两主题)及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
组成的乐曲
3)作品结构:引子 + A + A1 + A2 + A3 + A4 在第一遍正式听赏中 a.播放引子和主题时,教师提示引子和主题乐音结束处
b.播放A1 + A2前,教师提示A1有两乐句,不同的就在结尾乐音处,音乐
播放至两处时请学生举手或抢答,这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c.播放A3 +
A4之前,教师提问——A3与A4是否类似,聆听完再回答
(提示学生运用上“基本要素”听赏钢琴曲《少女的祈祷》)
在复听中要求学生在每段结尾处举手,力求使每位学生全身心沉浸在音乐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2.复听完后请大家谈谈对音乐有何不同的感受?,这首乐曲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
想与想象?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重点:
1)音乐具有“非语义性、非具向性”特征 2)每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有差异性 3)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什么,具有不确定性
(过渡语言:在刚才的听赏变奏中除了节奏的缩减、旋律的增加删除
及和声左右手的变化等外,还可在哪些方面变?)三.探讨、研究(本课容量有限可延伸至课外查找学习)
1.变奏曲主题除了节奏、旋律、和声等变奏外还有哪些变奏手法? 1)主题旋律被装饰时,可改变其织体 2)主题旋律不变时,可改变其和声与织体 3)可改变主题的速度、节拍、调性、调式 4)从主调体变为复调体(卡农、赋格)等
四.结束语
我们这节课听了三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它们能告诉我们什么吗?
不能!但它们让我们知道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具向性、不确定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