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及意义
安全学原理论文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年5月20日201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及意义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极大地促进、进了我国安全科学事业的发展。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们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安全就是生命。安全生产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前提与保障。[Abstract]:Sixteen party5 in plenary meeting establish “safe development” guiding principle, promote greatly, into our country safety science career development.Safety,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s the basic security of life and health;all lives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life, if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they lost everything, so safety is life.Safe production is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of all social production.据有关资料证明,在我国的各种安全事故中,煤炭生产伤亡人数占的比重远远大于其它行业。随着我国煤炭需要的日益紧张,我国煤炭企业所受压力也越来越大,煤矿安全工作人命关天,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而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生产、效益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了重中之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各级领导和各级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关系群众生命,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各级领导都对安全生产工作有明确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明确“安全为了发展,安全就是发展”的安全理念,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无危为安、无缺为全,煤矿安全生产就是在生产中做到没有危险,所有系统设置齐全,确保职工及设备设施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众所周知,煤矿企业是典型的职工劳动强度高、从业危险性高、事故 发生率高的“三高行业”,在煤矿企业里安全自然就成了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国家和各级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召开了多次会议。实践表明,安全生产管理 光靠领导重视、开会议、发文件是不够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 企业,每一个职工,注重企业内部具体日常化细节管理,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减 少伤亡事故的发生。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大局。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
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要求。
对于这方面浅谈几点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看法。
一、把安全预防落到实处 安全预防“补牢”未必为“亡羊”,只有使得预防工作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安全工 作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一)、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生产过程中,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是 造成诸多事故的祸首。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搞好,才 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避免企业因预防工作没做到位而造成事故,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二)、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预防就是防患于未然。在事故发生前或刚 有事故征兆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在行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造成事故隐患。避免有对工作不尽职,事不关己高 高挂起,对一些小的隐患、缺陷心存侥幸心理,往往会把一些小事搞大、大事搞 砸。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三)、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可 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煤矿生产地质环境复杂,包容面广。对技术环节薄弱的要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安全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设备 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改造。从设备质量、人员技术力量上做到预防。
二、安全管理必须务实 抓安全管理必须务实、任何的不务实、不作为和乱作为都有危害、都不可取。安全上一时的疏忽、侥幸,虽然可以在突击、蒙骗、辩解下脱逃责任,但却会留 下一个潜伏的隐患,极易让人养成懒情的惯性心理。这种作风,拿来抓安全,轻 则懒惰了自己,重则成了一种惯性,就会危及安全工作效率,影响个人的发展和 企业的发展。安全事大,关乎生命,人人有责。“临时抱佛脚”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却经不起明眼人的审查、经不起时间的 考验。问题与隐患能隐藏一时,却也能在不经意时爆发,它若爆发,随之而来的,会是可怕的事故。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对安全生产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安全工作治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理到位就是要理出头序,理顺关系;就是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考核奖惩办法。管到底,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人心,要严抓细管,刚性考核,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
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责任制为基础,以落实反事故措施、反违章、推行标准化工作为原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使安全生产治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安全治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是安全生产治理的基本要求。在“安全治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方面做了扎实工作。一方面,积极认真开展“三无”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细化安全治理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完善安全治规章制度。
三、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安全治理工作应以人为
本,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治理措施,采取“多层次、低重心”的治理手段,将工作的中心下移,放在生产一线的班组,开展从治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治理,才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治理水平。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而且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人员素质。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激励职工钻研专业技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结合各阶段安全生产特点,加强了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安全生产工作重在治理监督到位。安全工作重在治理监督到位,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要根据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的转变。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但所占比例差别较大,地理分布也不平衡。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开采煤炭最早的国家,中国采煤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煤炭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平均每年递增8.34%,成为世界第一采煤大国,结束了长达40多年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从1998年起中国煤炭工业实施总量调控、结构调整,主动进行关井压产,2001年原煤产量为11.1亿吨。
煤矿已成为我国主体能源。安全生产已是一种必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巩固社会的安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稳定政治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于保护劳动生产力,均衡发展各部门、各行业的经济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加社会财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实在的经济意义;对于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2、《抓好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4、《安全学原理》
第二篇: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论文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前言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稳定,众所周知,煤矿企业是典型的职工劳动强度高、从业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三高行业”,在煤矿企业安全自然就成了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国家和各级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召开了多次会议。实践证明,安全生产管理光靠领导重视、开会议、发文件是不够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企业,每一个职工,注重企业内部具体日常化细节管理,真正做到“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零”目标。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安全工作不仅需要坚持不懈的安全第一方针,而且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必须处理好其内在的各种关系。根据自己的现场工作经验、结合企业特点,谈几点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和看法。
一、树立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安全第一方针,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继续构建“02345”安全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向管理要安全”活动,严格干部履职,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和“主体责任”,强化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建设,狠抓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严格现场安全管控,狠反“三违”和事故,实现安全零目标。
二、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有人将它们对立起来,视为一对矛盾,这种错误的认识是片面和错误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的双方,安全生产相互依存的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拿
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在认识安全和生产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和现象,既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者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反对形而上学,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观点。
三、深化完善安全两个机制
(一)落实安全责任机制,向管理要安全
1.统一思想认识,巩固六位一体抓安全和严管重罚重教的安全高压态势氛围。
2.完善安全目标激励、防重风险抵押、季度安全累进激励、安全结构工资制度、安全主题活动竞赛和联保互保等办法,调动各级员工安全工作积极性。
3.完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和纵横向监督与考核机制,并按照“催办、督办、查办”的原则履行监督职责,做到“事前有提醒、事中有督促、事后有考核”;建立科队级管理人员安全履职预警考核机制,增强各级人员责任心,促进作风转变和履职到位。
4.落实“双七条”规定。严格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安排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确保全员、全过程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5.落实业务保安和一岗双责。坚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二)完善严管严控机制,向安全要生产权
1.严格各级带跟班制度,严防现场失控。要严格领导带班、队干跟班、管理人员下井检查、抓“三违”和查隐患的督查考核,促进履职到位。
2.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三违”。扶正压邪,坚持严管重罚重教不
动摇,严厉打击触犯禁令等严重违章和弄虚作假行为,强力规范员工行为。
3.严格隐患倒查买断制度。做到考核安全隐患责任到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四、安全工作靠大家
在现实工作中,一提到安全工作,一些人总不以为然,认为那是领导和安全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或是关系不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形成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没有搞清楚,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存在这种认识的职工主观上产生麻痹,思想上警惕性放松,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对安全心不在焉,能应付则应付、能走“捷径”则走“捷径”,这就为事故发生埋下了祸根。抓安全工作仅仅依靠领导和安全员是远远不够的,领导和安全员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检查,了解生产现场,班组安全状况,发现安全隐患,获取安全信息,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安全生产。但是生产单位,员工多、生产面广、危险源点多,不可能派专人一直“关照”每位员工,更何况8小时以外呢?因此说,抓好安全工作更应该靠大家,靠我们每一个员工自己。只有依靠自己,安全学习的积极性、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才会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才会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才能及时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防范。其实依靠自己抓安全说到底就是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实现这一转变就能使广大员工自觉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讲标准、讲规程、查隐患、反违章,时时事事保安全”的思想,从而真正做到工作上“三不伤害”。“三不伤害”的精神实质,主要体现了一个“我”字,企业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我”组成,假如我们每一个职工都能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那么企业安全生产的大好局面就会形成。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一项需要长期
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到实践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到首位,坚持先安全后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我们煤矿企业才能达到少出事故和不出事故的目标。
通瓦科:胡赟
第三篇: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浅谈如何抓好安全
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安全生产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如何才能搞好安全生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抓安全管理。
一、时刻绷紧安全弦
常听一些职工讲,也不知咋搞地,过断层、过联巷和煤顶那么难干都安安全全地过来了,可是一旦条件变好,往往就容易出工伤。这些话说明了职工们在“困境”中重视了安全,而在顺境中忽视了安全。由此可见,煤矿生产必须时刻绷紧安全弦。
手头上有一本由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办公室出版的《安全培训教学案例选编》,书中所写都是矿区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不论是该书上所写,还是这两年矿区发生的零星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忽视了安全。煤矿生产必须时刻绷紧安全弦,时刻有如履薄冰之感,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骄、防躁、防松。如果抱着侥幸心理,撞大运,早晚得出事。井下作业环境特殊,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事故存在“88:10:2”规律,即100起事故有88起纯属人为,10起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造成的,只有2起是难以预防的。所以,矿区每一位员工,头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必须意识到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努力做到“困境”中小心谨慎,顺境中也不掉以轻心,时刻绷紧安全弦。任何一
1个工种,一个岗位,都马虎不得,大意不得,安全与危险只是一线之隔,一念之差,就有可能酿成事故。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绷紧安全弦,确保安全生产。
二、安全生产切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词,是说一个人头痛后就去医院医治治头痛,脚疼了再去医治脚痛。
笔者认为,人生病后,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头痛后不仅让医生给医治头,还非得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健康,甚至坚持做一下全身CT,这也未尝不可,但纯属多此一举。然而,安全生产却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众所周知,煤矿是高危行业,不少煤矿水、火、顶板、瓦斯、粉尘五毒俱全。井下作业环境特殊,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事故。所以,抓安全生产必须考虑周到,做到超前防范,假设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出现差错或事故,这样就会时刻绷紧安全弦,时刻有如履薄冰之感,也才能把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地“天衣无缝”,让事故无立足之地。如果某一单位出了顶板事故,全矿立即“大张旗鼓”地去防顶板;出了运输事故,又要求全矿上下加强运输管理。这样就有点“手忙脚乱”,容易形成一阵风,难免顾此失彼。抓安全生产如同下象棋,如果“车”有危险便去保“车”,“马”有危险又去保“马”,很可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在抓安全生产时,如果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想,早晚得出事。矿区每一位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时刻“胸怀全局”,必须意识到安全生产“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考虑不到就可能出事,一点防范不力也许就能酿成大祸。笔者希望每一位煤矿管理人员,无论井下条件是好是坏,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千万不能急来抱佛脚,更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确保安全生产。
三、安全管理切莫心存侥幸
从新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听到全国各地有安全事故发生。而对于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后,几乎都是这样的结论:这起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既然事故可以避免,为什么还会发生呢?从每一起事故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责任单位事先都已经排查出了隐患,但却抱着侥幸心理不去整改,认为“小河沟里翻不了船”,最后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何以失荆州?何以败走麦城?结论是:大意、骄傲。人常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然而,为什么一次次事故的发生,不能让人引以为戒呢?条条规程血染成,不能再用血验证。可以说每一次事故,都是一次血的教训。对于每一次事故,事故单位都“大张旗鼓”地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开追查会、反思会,以求从中吸取教训,但话又说回来,能否真正从中吸取教训,那就难说了,也许是走走过场。就像现在各矿采掘工作面(头)的现场安全确认牌板,当班队长是不是真正对现场隐患进行了认真排
查,确认后才填写的,还是不排查就“瞎子放驴般”的胡乱填写上,这恐怕只有班队长自己心里清楚。如果不排查或排查不认真就填上“良好”、“无隐患”之类的话,那问题就严重了,那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换句话说就是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开玩笑。
眼下,集团公司正在推行安全自主管理,这表明集团公司领导相信基层单位有能力抓好安全,才放心地把安全管理的“权力”下放到了区队、班组,此举有利于区队班组灵活抓安全。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因为掌握了安全自主管理的“权力”,就各自为政,想咋办就咋办。别忘了,在安全自主管理“权力”的背后,还悬着一把“尚方宝剑”:谁在安全管理上不负责任,谁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要想安全不出事,就要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自己的安全自己管”的理念,养成现场排查隐患的良好习惯,坚决摒弃“排查隐患走过场”的思想,只要有隐患,就要坚决先排除掉再去干活,真正做到安全自主管理,避免悲剧发生。
四、安全生产要“瞻前顾后”。
成语“瞻前顾后”比喻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一》说:瞻前顾后,便做不成。
笔者却认为,在安全生产上,既要“瞻前”,更要“顾后”。否则,就容易出事。笔者曾听说某采煤工作面收作时,迎头人员不仅“埋头苦干”,而且做到了认真观察眼前的支架状况及顶板变化,可谓小心翼翼。虽然他们做到了“瞻前”,却忘记了“顾后”,导致后来距他们身后十米远的地方突然冒顶,堵住了他们的退路,使他们险遭不测。井下作业环境特殊,无论是采煤面还是掘进头,职工们时时刻刻处于“险境”中,如果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都可能吃亏。话又说回来,煤矿工人毕竟是在工作,而不是“破釜沉舟”地去跟“河”对岸的“敌人”拼命,一旦“后路”被堵,工人们将有可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更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笔者希望在煤矿工作的每一位员工,尤其是在井下作业的职工,一定要做到“瞻前顾后”,以免悲剧发生。
第四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文档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简 介:煤炭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又是高危行业。煤矿的安全生产成为重中之重。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煤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关键字:煤矿宣传工作 安全生产关系
煤炭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又是高危行业。煤矿的安全生产成为重中之重。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煤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2006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0.9%,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192人、同比下降20.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经降到2左右。但不能否认的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一个时期内事故仍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差异造成的: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绝大多数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但是,仍有一些同志尤其是少数领导同志,在安全生产的认识上,特别是触及一些具体问题时,这个差异就反映出来了。有的企业领导片面追求“大发展”、“跨越式发展”,从而造成生产矿井“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基建矿井“三抢”(抢时间、抢进度、抢工期),由此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是装备水平上的差异。目前我国煤矿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装备,也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制造的装备。如淮南矿业集团的顾桥、张集煤矿,国投新集公司的刘庄煤矿,皖北煤电集团的祁东煤矿等,其装备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实现了机械化,而且走向了信息化。而皖南地区不少小煤矿,仍然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业、运输工具,甚至连安全监控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三是职工素质上的差异。目前,安徽省淮南、淮北、皖北、新集四大矿业集团公司的普通工人,拥有高工以上、中专文化程度的比较多,本科毕业生到井下当测气员的也有。而在一些小煤矿,想找一个懂煤矿的负责人都很难,至于井下熟练工、技术人员就更难找到了。这样的人员素质和技术状况,如何能保证安全生产呢。
四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预防瓦斯、水、火等重特大事故,无一不与技术相关。在安徽,这种差异是相当明显、相当突出的。
五是安全投入上的差异。2005年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出台的瓦斯治理12项治本之策,允许加大瓦斯治理投入。安徽规定吨煤提取安全费用30元,目前,国有大矿吨煤提取超过了30元,小煤矿吨煤投入仅2.5元。
六是事故“四不放过”落实上的差异。有的煤矿主要负责人,不仅对事故,而且对事故隐患都相当重视,对国家财产和职工群众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而有的煤矿企业负责人,出了事故以后能瞒则瞒,或拖延不报。
所有这些差异,都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同影响,而这些差异,除了极个别是包含了客观因素外,其余都是可以改变的。缩小并最终克服这些差异,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宣传工作应首当其冲,为煤矿安全生产鼓与呼
第一,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安全发展观,推动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促进煤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使命。第二,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历史重任。第三,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安全生产基本制度、基本知识,确立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完成安全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第四,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动员全社会关注安全、支持安全、促进安全的现实任务。第五,就现在而言,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还担负着推动两个主体、两个责任的落实,进而打好两个攻坚战的紧迫任务。
二、宣传工作重点是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煤矿安全工作极为重视。200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提出了“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两个阶段性目标,这两个目标后.来变成了党中央的号召、国务院的决定,必须按期实现。2005年12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研究并提出了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2006年初,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作报告,指出,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提出了做好安全工作的十项任务。2006年3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2006年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把安全生产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直接相关的10个突出问题之一,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诸多的具体政策,其中与煤矿相关的、对煤矿有实惠的、包括瓦斯治理的政策有10项;出台了小煤矿整顿关闭82号文,明确了16种关闭对象,等等。
所有这些,既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思想和生命至上的态度,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宣传“十一五”规划,宣传瓦斯治理、整顿管理的决策和部署。
煤矿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部署,增强全社会方方面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通过宣传,使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重大
决策部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宣传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要下降25%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下降2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煤矿安全生产宣传任务非常艰巨。
3.宣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依法行事,依法规范办矿行为。
4.今年是安全生产的“攻坚年”、“落实年”,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大家打好两个攻坚战、推进隐患治理专项行动的自觉性。
5.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信心。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的宣传方针,弘扬煤炭行业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弘扬新一代煤矿工人的道德风尚和情操。
6.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基本制度、基本技能、先进技术。宣传加强安全生产监察监管的作用,进一步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引导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并加强对两个主体、两个责任落实的监督。
三、创新形式。把握大局,提升宣传工作水平
1.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宣传的方向。煤矿安全宣传报道的事儿很多,如何宣传报道、宣传报道什么,都有一个取舍和选择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安全生产宣传的第一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宣传、教育、引导、普及、激励、监督上。要从正面宣传事故抢险救灾、事故单位怎样吸取教训、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引发了哪些思考等。这样更有利于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有利于凝聚人心,加强团结,稳定大局。
2.要把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实。在这方面,各地、各企业都有些好的经验,创造了许多好的形式,尤其是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及时推广交流这些好经验、好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要以能够收到实效为目的,千万不要图虚名。
3.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年来,国家主流新闻媒体,各煤矿企业内部的宣传机构,不仅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合和帮助。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利用新闻媒体反应迅速、覆盖面广、形象直观的优势,正确地反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揭露和批评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宣传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得到新闻媒体更多的支持,求得他们对煤矿企业的理解、配合,就应当主动介绍企业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在发生事故后更不能回避,应主动客观地向新闻媒体介绍事故情况,企业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包括事故处理中的程序,尤其是事故抢险救灾的一些措施、办法等,这样媒体才能客观报道。闭门不见,媒体只能采用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反而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4.要加强信息沟通和联系。现在是信息时代,安全宣传工作本身就是信息的重要渠道。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及时把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上级对安全工作的重要部署等传达下去,使各地、各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
同时,各企业、各单位要把贯彻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的一些经验、安全生产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信息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利于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全面了解安全生产动态,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乌海市天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天誉煤矿张旭东
2014年6月
第五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单位:工掘二队姓名:孙达
煤矿安全生产作为煤矿生产的主题,要求我们全面构筑起“人人都是通风员”为核心的安全工作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在开展该项工作时不仅需要始终不懈地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而且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还必须处理好其内在的各种关系,做到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工作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有些人将它们对立起来,视为一对矛盾,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的,它们相互依存,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在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必须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全过程中。
二、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企业全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能生产。煤矿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的效益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的效益主要来自于煤炭生产,如果没有安全保证,生产煤炭就是一句空话。安全生产的情况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发生事故总要或多或少造成经济损失和伤亡,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工亡事故的影响,职工人心不稳,出勤难以保证,生产难以进行,这也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安全也不完全等于经济效益,安全上去了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能提高。效益与安全是煤矿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
三、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在生产中,常有人以偶然两字来分析和解释各种事故。比如,若发生死亡事故,便以事出偶然来开脱,这种偶然显然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搞好安全生产是十分有害的。认真分析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结论。看似偶然的事故,其背后都可以找到隐藏着的必须规律。每一起事故的发生,尽
管有各种偶然因素,但终究是“三违+隐患=事故”的结果。无论分析追查哪起死亡事故,都能找到发生事故的根源。安全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它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粗心大意。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狠抓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把关,从严考核,从严奖惩。
四、突击与持久的关系。
安全生产涉及到井上、井下,方方面面,有些工作需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完成。还要注意日常巩固,避免一阵风,走过场行为,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做扎实细致的工作。抓巩固,求提高,达到以周促月,以月促年的目的。我们要处理好突击与持久的关系,用突击来巩固持久,以持久来检查突击,把突击与持久恰当地运用到安全生产活动。
五、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安全生产中的硬件与软件是指装备与管理两个方面,搞好安全生产没有先进的装备不行,这是安全生产中的硬件。随着井下采掘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综采综掘机械化已经在安全生产中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硬件水平的提高,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要狠抓软件建设、职工培训,促进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整体提高,把硬件与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装备、培训、管理”并重的原则。
六、爱护与袒护的关系。
有些领导对爱护的认识有偏差,往往错把袒护当爱护,这样,必须给安全生产带来负面效应。在安全产中,各级领导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领导干部爱护下属既是领导工作的需要,也是安全生产的需要。对下属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如果袒护,表面看来是关心爱护,实际上是害了下属,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
七、情治与严治的关系。
情治,使管理失去严肃性和权威性,甚至放任自流,弄得松松垮垮,无章可循,不可收拾;严治,使管理变成一堆冷冰冰的条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没有思想和感情的沟通,管理自然达不到目的。因此要做到适而有度,恰到好处,情中有严,严中有情,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八、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各类事故往往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以小为大,就会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不排除小隐患就可能变成大隐患;不解放小问题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不处理小事故就可能变成大事故,安全生产无小事,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践中,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安全后生产,坚持“安全第、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着眼实际,进一步唱响“珍爱生命,关爱员工”的主旋律。创造零事故现场,打造零事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