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局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强化宣传小处着手确保生产生活安全——科技局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2010年12月23日
年初以来,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2010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社会治安综合目标责任书》及平安建设等目标责任书,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坚持为人民服务,立足科技工作实际,积极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
专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一把手担任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责任范围,做到了责任到人,使各项安全治理工作常抓不懈,体现了“安全工作无小事”这一原则,从整体上做到了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真正做到了防范于未然。
二、落实责任,完善措施
建立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建立完善了值班制度,巡逻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一是做好各科室(尤其是财务室、档案室)防火防盗工作; 二是在“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冬”、“科技大巴扎”等大型科普活动中,加大对各类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力度,确保广大农
牧民群众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三是加强单位干部职工自身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好各项法律、法规和综合治理等基本知识,加强法制道德和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提高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为了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领导班子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两手抓”的战略思想,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各科室要切实做好“看好自已的门,管好自已的人,办好自已的事”,确保不发生被盗的治安刑事案件。下班后及时锁好门窗,切断电源,以保证不发生意外,安全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全年干部职工无安全事故发生。
2、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对科技项目实施单位的跟踪管理过程中,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加大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力度和深度,确保科技项目在实施前、中及实施后无安全事故发生。
3、节假日期间,认真履行好节假日值班制度,不得擅自离岗、酗酒,做好交接班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根据特殊情况,随时做好办公室安排的其它各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加强单位交通工具的管理,任何人不得违反《鄯善县科技局交通工具管理》相关规定,确保了本年无任何事故发生。
4、认真开展创建平安单位、平安家庭活动,制定落实平安建设实施方案,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与平安建设机密结合起来,实行“一票否决制”,与
各科室极度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与干部职工评优、评先相挂钩,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思。
5、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敢于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做斗争,坚决防范和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6、积极响应县统战部部署,认真落实联系清真寺制度。局科级以上干部领导积极了解联系点清真寺宗教活动开展情况及信教群众思想动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并向上级作出反映,确保宗教活动场所无安全隐患,宗教活动依法开展。
7、积极组织学习《保密法》,严守国家机密,严防各类泄密事发生,做到严格执法,依法办事。
四、放眼未来,长效管理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正确领导下,科技局从上至下狠抓安全生产,从每一个细微处着手,从每一个小处做起,做到防微杜渐。在做好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把抓好安全生产当作工作的重心,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今后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鄯善县科技局
2010年12月26日
第二篇:县科技局工作汇报材料
县科技局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XX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强化科技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大力实施科教XX县战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构建和谐成安、创新型成安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抓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登记备案,积极培育建设XX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加大帮扶力度,促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我局组织专门人员帮助企业整理材料申报企业研发机构,帮助具备一定研发基础条件但尚未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按照“五有”标准,制定研发机构建设规划,尽快建立企业科研开发部,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嫁接改造。
2、培育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推进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提升创新意识,指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制定研发计划,引进创新人才,增加研发设备,协助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对接,建立稳定点产学研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加快进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认定。通过整合企业现已具备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借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一平台,结合行业产品现状及市场需求,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模式,从解决行业在工艺技术方面遇到的关键共性问题入手,研发、生产及应用并重,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全市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目前我县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并备案48家,超额完成市局安排的任务目标,其中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今年新认定3家:XX市耐磨复合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市生物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XX市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另外我局还积极培育了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肉鸡营养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由我县万亩食业有限公司建设,中心紧紧依托河北工程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技术和人才优势,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建立了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合作机制,联合共建研发机构。
二、抓好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及申报工作,激励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申请认定河北省科技型企业82家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工作,近期又申请备案33家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额完成市局安排任务,有力促进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家。为促进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经我局争取县委、县政府制定了《XX县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对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激发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另外科技局主管同志积极深入企业搞好调研,协助整理申报材料,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审。
三、组织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为科技“双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申报XX市科技计划项目18个。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申报指导,帮助企业选择和凝炼科技项目,确立研发重点。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组织科技人员攻克生产及民生中的技术瓶颈,力争在较短时间里取得突破并将成果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企业申报XX市科技计划项目18个,为企业争取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目前隆海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低冻点生物柴油项目、正大制管承担的热镀锌长杆内吹同步冷却装置在管材生产过程中的实施与综合应用项目列入XX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争取资金60万元;列入一般计划项目4项,争取资金49万元。
2、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15项。自市科技局下发“关于申报2015年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后,我局针对此次项目申报通知的主要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以及申报组织方式等有关要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部署,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申报任务。一是组织企业参加市科技局召开的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动员部署及培训会。认真领会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解读省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的新政策、新思路、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项目申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正式开展申报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二是认真做好项目征集和前期调研工作。认真研究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和重点支持领域与方向,结合科技项目库中的储备项目,进行逐条对照和严格筛选,从中梳理出拟重点申报项目。同时项目申报人员积极深入银河轴承、正大制管、聚良环保、科汇重工、东之星等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和确定申报课题和项目,以确保今年申报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三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申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指导企业撰写和完善申报材料。根据省科技厅的有关申报要求和申报程序,对已确定的推荐项目,县科技局切实做到严格把关,对申报项目材料的规范性、完整性及真实性等进行具体指导和审核,以确保申报项目对路、材料符合规范。针对首次进行申报的企业和项目,由于企业缺乏申报经验,无法有效地组织和撰写申报材料,科技局项目申报负责人员主动服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协作,尽其所能帮助和指导企业完成申报材料的撰写和在线填报,绝不允许因为申报材料不过关而被淘汰,从而高效推进申报工作。通过努力,我县共申报河北省各类科技计划17项,其中:科技小巨人项目4项、创新基金项目6项、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2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项、1项平台建设项目、1项省级园区项目、2项现代农业攻关计划项目。为科技“双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大产学研合作,不断完善合作机制
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环境、院校为支撑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机制。支持企业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平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积极牵线搭桥,引进企业急需的高素质科技创新型人才,帮助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五、加强XX县科技局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XX县科技局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网络信息咨询服务,广泛开展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客户服务等各类培训,提高科技局服务企业的能力。通过有效地整合社会科技资源,打造优势服务品牌,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科技中介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立足成安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势,积极开展技术转移服务,搞好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等机械专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攻关关键技术、难题等,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提高装备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
六、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1、抓好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工作。组织、协助河北众信种业申报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发挥园区在促进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加速我县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共建园区,合作进行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园区建设的科技水平。经努力我县申报的棉花农业科技园区获批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2、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升级,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经营。促进农业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通过园区的产业优化布局、产业集聚效应与科技支撑,推动XX县及周边区域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现代化农业产业集群水平与竞争优势,建成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加速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XX县已经拥有众信、三信、四季农庄、金农庄园、春棵、绿帅、傻妞等农业科技园区13个,其中三信、四季农庄认定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众信种业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七、搞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为搞好防震减灾工作我局非常重视宣传教育,5月11日我局利用5.12防震减灾日活动,组织县相关16个单位参加在人民广场进行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采取现场讲解、图片展览、发放资料等形式进行。此次活动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5000余份。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呼救能力,强化了灾难来临有所准备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八、承担“政府工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1、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达到5家。科技局协助聚良环保已完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申报工作。我县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到5家,完成目标。
2、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80家。已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完成目标。
3、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慧桥、东之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审报国家科技部备案,完成目标。
4、谋划建设金属管业研发中心。成功建设XX市焊接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目标。
九、完成招商引资工作
引进XX市通力信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县落地,协助企业与同昶太阳能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转让协议,占用土地50亩。
十、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存在问题:
1、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思想观念不能适应跨越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要求,对全国科技工作的形势、全县科技工作的情况不清楚,对科技工作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认识不准确,站位提不高,眼界放不宽,考虑处理问题就事论事、思路不宽。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比较少,对企业技术需求和农民群众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了解得不多。
应对措施:1.深入基层,理论联系实际,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到企业现场指导,积极谋划新项目。深入基层调研,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有政策理论水平、能操作可行的专题调研报告。2.进一步推进工作创新。面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工作、完善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建设利用好XX县科学技术局网站,不定期发布技术需求信息、农业病虫害预防信息等,利用12396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解答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农技问题。
第三篇:县科技局工作汇报(定稿)
县科技局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高限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1、迎接20xx年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区)考核工作。我局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及时制定了迎接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对科技进步考核进行全面部署。组织召开了迎接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区)考核工作会议,通过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限。在各相关单位的全力配合下,我局获得了充分的材料和可靠的数据,圆满完成科技进步考核的资料填报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的专家考核评审验收。
2、继续实施科技部中棉60模式化栽培项目。该项目为国家科技部星火项目,重点以良种+良方+良肥综合技术示范为内容,把新品种推广、农民增收和硅谷水溶复合肥对比试验为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依托硅谷公司和乡音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与中棉所、河北棉花所合作,流转土地1500亩,建立了棉花种子繁种田。实施推广了超高产抗虫棉栽培技术,把新品种、新技术优质配套,并示范推广。
3、推进超吨粮田项目建设,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专家多次到永年进行测产和指导工作,进一步落实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冀中南小麦玉米两熟区超吨粮田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合同任务指标,完成亩产2500斤综合技术模式,两年累计示范20万亩,在XX县刘汉乡、讲武乡、刘营乡、西苏乡分别建成千亩示范方6个,万亩示范片2个。通过示范点的典型辐射作用,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了全县农村科技进步步伐。
4、今年以来,XX县科技局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狠抓科技项目跑办,共争取省、市级科技支撑项目16个,获科技支持资金530万元,取得了省、市级科技支撑项目数量及资金大丰收。
5、XX县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通过县科技局强力推进、积极争取,经市局推荐、省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XX县列入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下一步国家、省、市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将试点县列入优先支持的工作重点,集聚各类资源,为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实施提供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共同促进强县工程顺利实施,实现知识产权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按照省知识产权局专业市场保护工作任务要求,认真谋划,扎实推进,加强指导与咨询服务相结合,永年标准件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制定了工作方案,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逐步走向规范化,被授予国家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培育单位。
6、联合开展专利执法工作。XX县工商局、县技术监督局等有关单位,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集中时间,密切配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大检查与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对大型超市、药店、商品批发市场等重点环节进行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开展清查和打击假冒、冒充专利行为。特别是打击恶意、群体及反复专利侵权。
7、在5月份开展了“5.12”防震减灾日社会宣传和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共出动宣传车5辆、摆放展牌10块、发放“防灾减灾、建筑减灾、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卫生防疫”科普宣传资料十三种,共计15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营造了全民学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为构建和谐永年做出了积极贡献。在11月下旬,知识产权宣传周期活动间,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永年日报、永年电视台对我县专利周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同时在全县组织悬挂大幅标语10条,街头资料发放3000份,举办专利培训会2期,进驻企业服务,现场执法等多种形式,推动知识产权知识普及。此次活动大大营造了知识产权宣传氛围,扩大了知识产权的社会影响力,推进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展示、对接和交易,加快了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提高了我县专利技术的商用化、产业化水平。
8、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以市场为导向、质量效益为中心,改进关键工艺技术,提高装备水平,降低能耗,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
二、明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1、继续实施好几个农业科技重点项目。一是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后续支持项目“无害化蔬菜产业化开发与示范”;二是中棉60模式化栽培项目。推广超高产抗虫棉栽培技术,把新品种、新技术优质配套,并充分熟化捆绑式示范推广,争取召开棉花现场观摩会。三是结合省吨粮田项目,重点开展大田作物高产优质、节水抗逆新品种示范研究,开发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开发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零距离”科技指导和培训,增强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能力。
2、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科技资源,聚集创新人才,搭建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结构做优。
3、积极争取科技资金。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山区经济开发等新兴产业,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通过项目引导,加速科技进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服务县域经济。
4、继续深化县校合作,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面实施“科技XX县”发展战略,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依托高等院校的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对接洽谈活动,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培育县校合作优势企业,加快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广泛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建设一流的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引进一流的科学家和创新人才,从而建设一流的开放型创新体系,有效促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一、本部门业务工作:
1、加强价格监测,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价格环境。
完善了日常价格监测制度和应急制度,做到天天有监测、周周有上报,对市场价格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重点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肉、蛋、菜、石油、化肥等商品价格及相关服务价格进行严格检查,确保了我县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较好地完成了控价目标,为政府和上级物价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
2、强化价格管理和检查,保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
共查处价格和收费违法案件286起,违法金额184.53万元,经济制裁184.53万元,其中退还130.24万元,罚没54.29万元。
一是开展涉农价格收费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农村中小学收费、计生、民政、土管、电力、石油、农业生产资料等单位,共组织检查组20余个,共投入检查人员50多人,对涉农行业的30多个单位进行了检查,查处违法金额70余万元。
二是加大节日市场巡查,创造良好环境。我局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抽调28人次加强节日期间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主要检查了涉及民生的公路客运、家电下乡、宾馆酒店、药店以及县城各大超市,肉、禽、蛋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市场价格和明码标价执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不规范经营者都依法进行了现场教育、及时纠正处理。
三是认真受理“12358”价格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解答、受理群众的咨询及投诉。共接到价格举报13件,办结13件。其中咨询10件,查处3件,其中退还用户6200元,罚款2000元。
四是大力开展价格诚信示范单位推选活动。树立典型,创建文明,倡导自律,加强督查,并对价格诚信示范单位实行动态考核。把价格诚信建设作为物价部门的一项品牌工作,力求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3、价费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对凡在我县境内发生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及部分垄断经营性收费的项目、标准和依据等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整理,进一步规范了收费行为。一是对收费项目审批严格把关。所有需要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均由业务股室查阅上级文件规定,分管局长审核把关,最后由一把手签批。二是提高审验质量,严把审验关。做到审验与检查相结合,真正做到“依法收费、明白交费”,不断增加我县收费透明度。
4、加强认证工作,提供评估科学依据。
价格评估认证工作在搞好刑事、民事、经济、行政以及仲裁案件涉及的各种扣押、追缴、没收、纠纷财物以及车损物价格鉴定的基础上,不断拓宽价格认证领域,以准确、快速、高效的服务赢得委托机关的满意和信任。一是不断完善价格鉴定程序。组织机构逐步健全,评估员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服务。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外出办案执行二个人以上和集体讨论案件制度,对鉴定人员的鉴定行为起到了约束和廉政作用。三是按照市认证中心的要求,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有关制度。完成价格鉴证52起,评估价值达66.8万元。实现了无一错案的发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委托部门(人)提供了准确的价格依据,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二、开创性工作:
我局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各主管副局长牵头的招商小分队,出外到石家庄、北京、天津、郑州等地招商十几次,最终与河南伊赛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协议,该公司5月份来我县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年存栏2000头、出栏7000头肉牛育肥项目。该项目建在南辛店乡106国道西侧,目前第一批牛已进厂,各项工作进展良好。
三、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作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物价工作为民生”理念,严格政策、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本职工作相结合。立足本职工作,认真查摆不足,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工作能力,提升行政效能。二是与加强机关建设相结合。三是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围绕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摸清情况,找准症结,明确重点,提出真正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四、以作风建设为依托,努力加强内部建设
一是加大干部学习教育力度。以此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干部应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的能力。二是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坚持廉洁行政。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三是公布服务承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积极为基层单位和项目业主排忧解难,办理项目申报、批复、备案等手续,从法定的7-15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办结,不收取任何费用。四是整合人力资源,明确岗位职责。对全局局级领导和科股级干部岗位进行调整,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使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此外,5月分县委人事调整后,新一任领导多方筹措资金按时发放职工工资,稳定了同志们的情绪。同时,对单位大楼内外进行了整体粉刷修整,做到典雅、美观,为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也为我县南大门增色添彩。
五、高标准、高效率完XX县委、政府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任务 1、5月份和10月份两次完成XX区征地评估认证工作,9月份完成XX区征地评估工作和北干渠双侧延伸评估工作。
2、筹资5万元完成承办的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绿化工作。3、8月份经过多方沟通、齐心协力率先地完XX县委、政府交办的聂楼迁坟工作。4、10月份积极响XX县委、政府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克服困难进行了局院内车库和平房拆迁、花草树木移植、路面硬化,提质提速完成了局庭院升级改造。
5、在省市各种迎检工作中,严格按照县要求做好卫生打扫工作,多次荣获县通报表扬。
六、党风廉政建设和综合治理常抓不懈
党风廉政和综合治理,坚持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局机关与各科室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重点教育、着眼防范,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机关实现了无吃、拿、卡、要,无治安案件,无犯罪、无矛盾,促进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工作谋划
(一)开创性工作务求大突破
将招商引资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投入重要人力、财力,群策群力,务求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二)深化对“价格民心工程”的认识,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要继续以教育、医疗和涉农价格和收费为重点,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价格、收费问题的集中治理和监督检查。
2、加强房地产价格管理,继续清理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各项收费,完善商品房价格备案管理制度,对新建商品房全面落实价格备案、“一价清”明码标价等制度。
3、切实做好对电信行业的资费价格管理。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电信资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实行电信资费备案制度和市场巡查、情况报告等五项制度。
4、加大市场价格监测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加强对市场物价水平的分析预测,防止出现暴涨暴落,为政府调控市场价格总水平服务。
5、继续全面推行价格公示制,做到重要的商品价格和收费建立明白榜,收费单位都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公示板,并与财政局、收费管理部门和纠风办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提高价格、收费透明度,促进社会监督,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6、加强价格举报工作,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网络作用,认真接待群众举报和来访,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三)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着力做好创建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1、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采取联合办案和独立办案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对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的自立项目、超标准收费、扩大范围等乱收费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减轻群众负担。
2、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教育收费、药品价格、涉农、涉企收费开展专项检查,特别是药品价格偏高问题,一定要下大力气重点解决好。
3、把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新的突破口,要以反价格欺诈为重点,严厉查处虚假标价、价格误导、质价不符等欺骗、诱导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行为。
(四)高度重视农村物价工作,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1、继续全面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努力实现价格管理透明、收费行为规范、监督检查有力、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的目标。重点抓好粮食价格检查和农电价格、农网改造收费复查,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民建房、计划生育、婚姻登记等方面的价格和收费检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2、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试行一费制,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减轻学生负担。
3、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群众社会监督作用。
(五)加快价格法制建设,加速转变职能
进一步健全价格鉴证机构各项制度,规范价格认证、评估服务行为,做好涉案物品和旧机动车价格认证等事务性工作的同时,继续拓宽价格鉴证服务领域。
第四篇:区科技局工作汇报
区科技局工作汇报
20xx年以来,我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四化”方向为要求,树立危机意识,把握发展机遇,培育创新主体,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激活创新要素,充分发挥科技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xx年,本级财政科技投入12137万元,同比增长9.5%,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为4.5%,r&d支出占gdp比例达2.36%,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3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0家,省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区级12家,区专利示范企业7家,区专利产业化项目12项。获批国家项目20项,获得上级资金补助近2000万元。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5.8亿元,同比增长25.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4.39%,比去年增加0.89个百分点。全区专利授权2592件,同比增长3.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0件,同比增长29.6%,发明专利授权比例显著提高。依托平台大力推进科技招商工作,相关做法获毛光烈副省长、刘奇市长批示,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开展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创建工作,成功通过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验收,全区科技工作保持在全市第一梯队水平。
(一)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
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科技政策调整,结合区域发展现状完善科技政策,出台《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施办法》(北区政办发〔20xx〕33号)。修订完善区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引导区级项目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和创业投资的有关文件精神,制订完成《XX区产业引导基金操作管理方案》征求意见稿,形成了以产业引导资金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体系方案,加快推进XX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20xx街道(镇)科技推动奖评选办法,通过指标任务分解,进一步调动基层单位科技管理工作积极性,加强区域科技创新管理。
(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全面落实省技术创新工程,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指导,注重构建企业创新梯队,形成区域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力量。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的申报和管理工作,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力度,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应用的主体。开展科技政策培训,涉及企业100余家,培训人员近250名。2012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40家。获批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家、市工程技术中心4家,认定区工程中心12家。获批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2家、试点企业1家,XX市科技型企业1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积极优化发展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稳定外需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求内需市场等措施,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不良的持续压力下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41.35%。
(三)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国家科技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012年成功获得国家级项目资金补助近2000万元。获批市级项目32项,其中重大攻关项目6项,新产品54个,补助总额达1740万余元。全年两批共57项区级项目予以立项,补助金额达552.4万元,下达2011科技型企业创新扶持资金1773万元。评定2010-2011XX区科技创新特别奖1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青年科技创业奖10人。获评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公示2项,XX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获市级经费支持达240万元。申报市科技创新特别奖1人、科技创新推动奖2人、科技进步奖7项,3315创新创业团队2个。指导浙大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开展“浙大•江北研发人才园”品牌建设。
(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以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加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立了XX市首个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等服务。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制订《XX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实施方案》,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在全区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环境,提升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了全区专利结构良性转变。全区专利授权2592件,同比增长3.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0件,同比增长29.6%,发明专利授权比例显著提高。新增区专利示范企业7家,区专利产业化项目12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功通过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验收。
(五)加快推进国际合作,提升科技合作深度广度
2012年,我区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2012年全区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辖区信远工业与荷兰皇家科学院、九方和荣与俄罗斯铁道研究院、南车时代与瑞士卡巴格里根公司、东力机械和英国romax公司开展技术攻关或项目合作,企业投入经费达企业投入经费达1亿余元,其中1项获市科技局国际合作项目经费支持,2项申报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开展由区领导带队赴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开展合作交流活动,组织企业赴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大学等地考察,与市科技局联合举办“国内著名院校新兴产业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及“XX市引进共建创新平台科技成果专场推介及风险资本对接会”等活动,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带动形成我区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的良好氛围。宁波第九医院与浙医一院、宁波江北都市农业园区与浙大农学院就医疗卫生及智慧农业等社会发展领域开展合作,积极参与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全年登记技术交易合同295项,合同金额7330.9万元,均超去年同期。
(六)加强平台等资源建设,科技招商成效凸显
围绕全区“招商点资”活动,依托浙大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江北大学联合研究院、科创中心和宁大产业园等平台建设,鼓励外地高校和科研机构依托本地现有企业共建研究所,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并推动优质项目、企业落户江北,大力发展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促进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创新推进浙大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各项工作,2012年平台已引进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装备研发中心、机器人研发中心等研发中心13个,依托各研发中心完成注册公司12家,注册资金1800万元,成功立项4项。探索江北大学联合研究院建设新模式,引进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宁波分院,成立中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宁波大世界家具研发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理工学院共建“绿色环保家具研发中心”,3年内将投入500万以上研发新型绿色环保家具;引进万千科技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互联网即时通讯研发中心”,成立注册资金200万美元的合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计划投资25亿元打造“合茂未来城”。创新平台稳步推进贡献能力增强。134创意谷、宁波大学科技产业园实现产值1.23亿元、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34.2%,实现税收1160万元、2210万元,同比增长27.2%、26.3%,成为全区亩产高效的示范之一。其中,宁波宁大地基处理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纳税近1000万元。园区内企业多途径提升企业竞争力,威信软件有限公司通过收购技术团队,实现了传统软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跨越;天基隆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控阀已被镇海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采用;宁大建筑设计研究院将参与港中旅置业湖西路地块的整体方案设计工作。
(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全区农业产业层次,促进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政策,出台《关于发展都市农业建设美丽乡村若干政策》,将农业科技考核纳入区对街道(镇)面上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和城乡一体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任务,加大对基层农业部门的考核激励。加快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获批国家星火科技计划5项,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资金项目7项,共获上级科技经费资助270万元,现代农业示范点基地2个,区级科技项目12项。XX区现代园艺研发与推广中心启动了风味3号甜瓜、绿宝石樱桃番茄等十余种蔬菜水果的科研试验,组织开展精品瓜菜现场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招商与合作工作,引进农业科研机构1家、现代农业设施企业1家、花卉苗木企业1家。围绕保国寺千年大庆主题,计划引进一组高科技农业项目,包括现代农业智能大棚、智能机器人、体现保国寺文化的斗拱土屋和先进的农业新品种和新栽培技术,有望成为千年大庆的一大亮点。
(八)不断拓展科普服务领域,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认真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创新科普宣传模式,举办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大型广场文艺演出、“科技服务送下乡美丽乡村共描绘”科技三下乡等大型活动。积极搭建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发挥“科普月月行”宣传阵地作用。开展2012年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组织3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接受科技咨询1120人次,举办科普报告会5场次,开展专家义诊8次,发放科普资料10000余份,科普电影下乡20场。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XX市出口创汇盆景产业基地获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联合表彰,新增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1家。组织17家单位参加市科普示范单位创建申报,2家幼儿园参加XX市科普示范幼儿园申报。深入开展结对服务活动工作,区医学会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帮困结对活动,区老科协赴结对村、社区开展医卫服务活动8次,区科技局(科协)与洪塘街道安山村结对,安排干部驻村蹲点开展工作。完成市级金桥工程项目1项,推荐宁波威孚天力增压技术有限公司获评省“讲、比”活动优秀组织奖。将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作为柔性引进高端智力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项重要举措,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省市级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7月,区科技局上线“对话民生”访谈直播节目,畅谈“科技支撑发展,科技惠及民生”工作内容,拉近了科技部门与百姓之间的距离。第二部分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会议精神,以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为主要抓手,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创新驱动支撑引领发展为导向,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着力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引进培育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支撑,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江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总体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可持续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2013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15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家,区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1项,专利授权量力争突破24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40件。积极提升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继续推进科技招商工作,加快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力争早日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作重点:
(一)开展科技招商。以科技合作为抓手,加快推进科技招商工作,积极招引亩产效益好、人均产出高、环境与社会友好型的科技型企业落户江北,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力争促成15个以上企业(项目)落户。鼓励企业购买或控股投资研发团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各类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作用,加快推进浙大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江北大学联合研究院建设,力争早日申报成功国家级膜材料产业孵化器。
(二)推进科技金融。配合XX市股权式天使基金方案,出台XX区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成立债权式天使基金,组建专家和部门领导共同组成的企业(项目)评估小组,引导银行资金、风投基金等社会资金投入初创的高科技企业。通过政府直接投资、银行放大、担保公司倾斜、社会资金投资等形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逐步形成完善的区域科技融资体系。2013年计划由区财政投入3000万元作为首批产业创投引导资金并开始实质性运作。
(三)强化科技计划。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大力扶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以开展“两千”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性企业的培育和指导。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争取国家级和市级重大项目资金支持,做好国家创新基金、国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国家支撑计划等项目发掘、申报工作,着力提高项目质量和层次。完善区本级项目计划管理制度,强化国家级项目配套经费落实,适当推进评审标准改革,提高项目计划效率。2013年力争获评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1项,再次成功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
(四)培育科技人才。坚持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科技人才工作贯穿于科技发展的全过程。加强招才引智力度,重点引进优秀海内外人才,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科技招商中要注重考察企业人才结构,引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企业。继续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强化科技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研判能力,以适应新的科技形势发展需要。深入开展科技宣传工作,重点加强如第三次工业革命等先进前沿科技知识的普及,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氛围。
(五)加快科技产出。鼓励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2013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力争达到115亿。实施知识产权创造提升工程,抓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培育,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强化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目标要求,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快XX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运作,力争产生2-3个典型案例。2013年专利授权量力争突破24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40件。
(六)深化科技创建。以争创第一批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区为契机,全面提速各项工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江北科技创新体系。在成功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XX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工作方案,努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推进科普示范单位创建,拓展科技服务内涵。将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作为柔性引进高端智力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项重要举措,向企业宣传院士专家工作站相关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建站。加快推进XX区现代园艺中心筹建工作,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第五篇: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市委: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隐患治理年”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一、1-6月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1-6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79起,死亡159人,同比死亡人数下降5.4%,占省下达全年控制指标367人的43.3%。其中:
道路交通事故319起,死亡137人,同比少死亡6人,占省下达全年控制指标313人的43.8%;
火灾事故842起,死亡1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占省下达全年控制指标5人的20%;
工矿商贸事故发生7起,死亡9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占省下达全年控制指标18人的50%;
建设施工事故发生5起,死亡6人,比去年同期少死亡6人,占省下达全年控制指标20人的30%;
铁路交通发生路外死亡事故6起,死亡6人,同比多死亡1人,占省下达全年控制指标11人的54.5%。
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3起,同比少发生1起,占省下达全年控制指标9起的33.3%。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办法和控制指标体系,采取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将省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县区(开发区)和19个市直部门,并逐级落实到基层和企事业单位,对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实行超指标“一票否决”,对企业实行“零死亡”控制,促进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按照《合肥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建立了安委会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定期通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情况,分析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对年初下达的控制指标实施动态监控,及时跟踪分析。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三个再查”活动,1200余人次参加对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的再检查、对安全生产隐患和漏洞的再排查、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的再督查。
(二)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立了由魏晓明副市长任组长的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3月上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市安委办下发了《关于开展2008年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等8个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市安委会先后两次召开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形势分析会,市安委办先后三次召开重大隐患整改调度会,督促隐患整改。制订了《合肥市实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的办法》,建立了隐患排查月制度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定期通报、整改销号制度,定期向新闻媒体公布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第一时段全市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2118家,查出隐患6068条,落实整改5421条。各地上报重大隐患43条,市政府安委会对12处重大隐患进行挂牌督办。依法打击取缔各类非法生产29处、非法经营301处。
(三)抓好抗雪救灾安全生产工作。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成立了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安全生产指挥组,制定了抗雪防冻救灾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置各种信息。采取果断措施,在冰雪天气来临之前,开展了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对全市97家采石企业采取了停产措施,要求282家砖瓦企业停止开采和运输作业,督促28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落实管道、储罐等生产储存设施的防冻防凝措施。成立4个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机关全员出动,深入各县区、重点企业开展检查和督查活动,指导清除屋顶积雪,落实除险加固和隐患整改措施,并对全市56座加油站采取了临时停业措施。雪灾期间,全市安监系统共出动2003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262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67处。
(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按照国务院、盛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市安委会成立9个督查组,对各县区、50%乡镇以及市直相关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跟踪问效,抓好整改。各县区(开发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也分别成立督查组,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开展了督查活动。县级综合督查组对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市直各部门专项督查组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场所的督查达到了全覆盖。为推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一岗双责”的落实,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由市政府各位领导带队对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集中督查。
(五)强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安监部门建立了非煤矿山企业春季复产检查验收制度和复产日报制度,市、县、乡三级联动,组织了春季复产检查,检查覆盖面达100%,对66家企业采取停产整顿或关闭措施。开展了危化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共检查49家制药企业、8家危化生产企业,排查整改隐患21条。开展加油站安全专项检查,下达隐患整改和停业整顿指令书21份,对12座加油站实施了阻隔防爆技术改造、4座加油站采取了降低储量等级措施。坚持烟花爆竹“零报告”制度,依法取缔非法生产16起、非法销售152起。开展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仓储安全专项检查,共发现并整改隐患19处。公安交-警部门加大路面巡控力度,先后查处超速、超员、疲劳和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3890余起;开展了“三车”专项整治统一行动。交通部门督促308家运输企业开展了交通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整改隐患71处;组织对175条、3841公里的村村通班车道路进行了安全勘测评估。公安消防部门开展了“一条高压线”、“三条铁规”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整治火灾隐患121处。开展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疏散通道封堵、占用等问题统一清查专项行动,共检查企事业单位873家,发现隐患194处,工作汇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建设部门加大高坠、高支模、垂直运输等重大设备的治理力度,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重大设备使用运行安全。此外,市经委、农委、质监、教育、卫生等部门也按照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要求,加大对相关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力度,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六)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深入开展第七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当天,现场接待咨询人员10万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余万份。在《合肥晚报》刊登专版,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介绍典型经验。利用电台、电视台和广场大屏幕,采取播放公益广告、安全警示语等形式,加大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促进全民安全意识的提高。积极创新活动方式,采取有奖明信片答题形式,组织开展了首届“亚坤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在全市免费印发明信片答题卡和试题10万份,对由计算机随机抽取的560人予以奖励,进一步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
(七)不断加强安监队伍建设。3月下旬,组织了全市安监系统干部春训,邀请国家安监总局、省政府法制办、省安监局的领导和法制专家授课,重点学习依法行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参训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
5、6月份,组织部分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安监机构负责同志分赴浙江和东北三省等地,就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进行考察学习;对我市部分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监管机构建设、规章制度和基础台帐建立情况进行调研,拓宽视野,理清思路,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愿望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各类事故死亡人数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事故起数仍然居高不下,高出去年同期35个百分点。尤其是发生了3起死亡2人的工矿(建筑)事故,6月份连续发生3起死亡3人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再次给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是部分领域形势严峻。火灾事故起数明显上升,共发生火灾事故842起,同比增长69.8%,占今年各类安全事故总起数的70.4%,造成全市安全事故总起数同比上升34.9%。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137人死亡,占今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86.2%。工矿商贸和建设施工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发生事故较多,占该领域事故总数的80%。特种设备领域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人。
三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扎实。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案针对性不强,措施不具体;有的部门只对本系统直属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了布置,对监管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没有指导性意见,致使排查治理成果不大。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及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各项事故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之内,努力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为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创造安全的发展环境。
(一)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召开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专题汇报会,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动、部门指导力度,促进企业隐患排查整改主体责任落实。按照各个时段排查重点,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持续开展“地毯式”排查,确保隐患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为奥运会的顺利召开提供安全环境。
(二)扎实抓好安全生产百日督查。按照国务院和盛市政府的统一部署,7月底前,扎实抓好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开展以暗访为主要形式的督查与抽查,切实加大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大中型企业的督查力度,推动“隐患治理年”各项措施的落实。对督查走过尝发现重大问题或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督查人员的责任。
(三)进一步加大隐患整治力度。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建立排查、登记、评估、整改、销案制度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责令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要提出防范措施,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制订应急预案;严重危及安全的,要立即责令停产整改,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四)继续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管。深化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整治,严厉打击违法开采行为,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逐步淘汰18门以下轮窑、年产10万吨以下采石场,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加强高危行业的源头管理,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许可制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坚持烟花爆竹非法生产“零报告”制度,持续开展“地毯式”排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行为。扎实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认真排查和整治事故多发路段。开展工业园区消防设施专项检查和批发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开展建设施工用电、脚手架、塔吊、防高空坠落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进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促进市直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认真贯彻执行《合肥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进一步推动市直部门行业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加大行业安全监管力度,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考评。进一步明确市国资委对市属国有企业的安全监管职责,把安全生产作为实现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
(六)进一步打牢安全监管基矗组织到先发地区就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进行考察学习。选取部分乡镇、街道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机构建设、规章制度和基础台帐建立情况进行调研,理清思路,制定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实施意见,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邀请国家安监机构有关专家,就安全生产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找准症结,提升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