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手指》公开课教学反思
应学校几个年轻老师之邀,上周在临时代课的班级上了一节语文研修课。搔首抓脑的备课,赤脸汗衣的上课。当下课铃响起时,竟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想起上次上公开课,还是12年前。记得那时我上的是《月光曲》,那时候我还在村小,当时我也用了算是比较先进的录放机和投影仪。但那节课,除了我费神找来的贝多芬的《月光曲》那美妙的音乐,其他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仿佛那时语文就是读读写写、听听讲讲。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教学大纲到新课标;从教学目的到三个维度;从手绘投影片到电脑多媒体的运用,一切变化和进步的让人不敢相信。而我,也从略显青涩的青年“才俊”变成了广普浓厚的中年教师。也许,这就是成长和老化。
这次,我上的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手指》。这组课文是用几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些生活和做人的哲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美文诵读中,大多数学生都能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对于《手指》这篇自读课文,我力求让学生在总结前几篇课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这也是我把课堂教学大多数时间交给孩子们自读和感悟的原因。
教学中,我三次把时间交给孩子们自读自悟,但每次都用课件出示不同的阅读要求,并且由浅入深。先让孩子们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句子;再让孩子们读出每个人的五根手指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描述的;最后让孩子读课文的中心句和升华主题的句子,让孩子们自己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上,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但由于在引入教学的环节,我在引导学生掌握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时候,多花了一点时间,造成了学生朗读和表述时间不够。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出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比如,学生在指出大拇指“构造简单却最能吃苦”这一特点,我应该引导学生去读读能表明这一特点的重点句子,其他四指也应该用这种方法。而学生在最后让学生总结道理的时候更是仓促,这时候教师应该结合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去慢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悟出的道理。所以整节课有点头重脚轻,虎头蛇尾。
在关注学情方面,我也做得不够。说实话是由于有点紧张,我的语速较快,孩子们可能听得不太清楚。而我也过于想表达我自己的一些思想,没有注意去倾听孩子们对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的感受。
或许,这就是经验,毕竟十几年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更没有认真研修课堂和实践课堂,导致这节课有些失败。
大概是因为我的年龄和职务的原因,听课老师们都没有说什么,我这节课也肯定还有其他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但通过这节课,我也明白了许多。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不能固步自封,只有随时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那样我们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和岗位,都不会落伍太多。
再次感谢学校年轻老师和六(1)班可爱的孩子们!
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教这篇课文,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因此在初读课文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2-5段重点体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五指的优缺点并制成表格。在学生初步理解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后,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学生在递进式的回答问题后,同时也领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团结就是力量”。拓展部分我引导学生仿照《五官争功》编排一个《五指争功》的小品,那绘声绘色的表演既调动了气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课后我布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团结就是力量”。
在教学中做得好的地方:
1.新颖的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略读课文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朗读、制表等形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不足之处:
1.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控不准,导致后面的时间略紧凑。
2.老师引导的太多学生表达的太少,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
教学是个不完美艺术,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并尝试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让自己的教学过程趋于完善。
六年级二班汪善凯
2016.3.5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及反思
《手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手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人生感悟”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组教材教学要求: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能够通过课文感受课文的内涵及情感,但学生在找到答题点事不知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更完整地表达出来。所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计理念:
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本设计又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按照“感知--感受--感悟”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扩大阅读面”。从而培养学生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师谈话:孩子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
出示《千手观音》图欣赏。这么优美的动作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学生:手)(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喜欢漫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依次说出每根手指的名称。(出示课件)
(四)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鹅》(出示课件)
(五)接着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丰子恺(出示课件)和他的漫画。(设计意图:;增加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2、交流。屏幕出示:齐读。(板书: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过渡:这句话概括指出了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姿态和性格呢?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优缺点呢?(出示课件)
1.在书中勾画(长处用√,短处用×)(同桌学习大拇指的优缺点,四人小组学习食指、中指的优缺点,自学无名指和小指。)
2.为了突出所写手指的特点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以描述的。(用虚线标注),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汇报交流(边汇报边出示课件)1.五个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性格。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过渡:作者从体型、头型、构造三方面,寥寥数笔,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身体最高,曲线优美。
堂皇什么意思?(本义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附庸什么意思?(本义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读中品,读中悟。师:作者把每根手指的特点都写得这样准确生动。那么作者是怎样把他们的特点写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屏幕呈现第二自然段。)
(1)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出示课件)这段话是对大拇指的描写。用排比句式表达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师:哪些关键词可以体现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呢? 生:相帮扶住 死力抵住 拼命按住 用劲扳住
师:无名指和小指是娇生惯养的小姐,那么大拇指是家中的什么人呢? 生:它就像家中吃苦耐劳的大哥一样勤勤恳恳。师:男孩子读出吃苦耐劳的大哥形象。
师:,大家注意,文中写大拇指时用了单人旁的他,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2)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出示课件)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3)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出示课件)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老师小结: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良好环境之中。即文中提到的有两个保镖,做事因为身体最高出工不出力,因此中指是幸福的,优越的,高傲的,这就叫养尊处优。这里又用了幽默诙谐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中指的特点。全班齐读,读出养尊处优的中指。
(4)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出示课件)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无名指和小指做出的兰花状的姿态是最优美的。(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法的指导,也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联系实际,了解五指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过渡:我们这边在讨论五根手指,瞧,那边的手指们早按捺不住了,请欣赏
四、课本剧表演悟道理。
1.课本剧:五个手指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长者听到五个手指在议论:
大拇指说:我最粗,干什么事都离不开我。别的四个手指都没用。食 指 说:大拇指太粗,中指太长,无名指太细,小拇指太短,他们都不行。
中 指 说:我的个子最高,只要我一个人就能做很多事。
无名指说:真讨厌,大家都不给我一个名字,我真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小指说:他们长得那么长、那么粗,有什么用?我是小而灵,我的作用最大。长者听了他们的对话,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都说自己最有用,那么我就请你们来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作用大。于是这位长者拿出两只碗,其中一只里面放了一些小豆子,要求五只手指分别把这些小豆子拿到另一只碗里。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只手指能完成这件事。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设计意图:赋予手指生命之情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争论中明白道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回归课文,揭示道理
(一)你认为这和文中哪段文字相符?(出示课件)女孩子齐读(出示课件)理解中心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 男孩子、女孩子轮流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总结人生启示,有助于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理解力的提升。)
(二)结合生活实际,举几个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如:拔河,共同努力战胜灾难。用名言警句小结本课
(设计意图:将文本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处处讲团结,时时想到团结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亲爱的孩子们:把书翻到16面,饱含深情地读读阅读连接。
(设计意图:利用课内的时间补充《手》的阅读,激发学生感受同是启示性的文章,但不同内容,不同写法的内涵与魅力。)
六、总结全文:课件展示
七、开放性作业:(任选一题)
1、改写课文,如《手指的自述》或部分改写《xx指的自述》。
2、这篇课文写出了五指的特点,强调了团结的意义。请你将它改写成一篇童话故事,让五指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如《五指争功》。
3、其实不光手指,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也是这样呢!也可以这样写一写呢!比如我们的五官——耳、眉、眼、鼻、口,他们也姿态各异,性格迥然,各有特点,各有作用,各有长短,说不定还各有喜忧呢!如果你也像丰子恺先生那样写一写,一定也非常好玩吧!请以《五官》为题,写一篇文章。
八、板书设计
手 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手指》的教学反思
《手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写作很有特色,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但是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告诉我们的道理也不太难理解,因此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是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的特点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同位合作朗读课文,为后面总结“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作铺垫;接着再次浏览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然后重点合作交流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这过程中,先分组分任务,然后汇报交流,在全班展示时,在汇报五指优缺点时,随机理解“堂皇、附庸”的意思,并让他们发挥想象把这些手指想象成我们,像什么样的人;在汇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描述五指的特点和体会时,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分析了写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学生归纳出大拇指特点的基础上,我让他们细读了这个自然段。找关键词,体会分号的用法,作者把大拇指当成人来形容,体会出作者的风趣幽默;汇报食指时让学生上台打标点符号,巩固分号的用法;在汇报中指时理解“养尊处优”的意思,更体会中指的优势。总之,我觉得虽然是略读课文,我们教师也应该抓住有效的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时,我先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找出作者是怎样理解五指之间的关系,接着我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显现道理,然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再总结“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最后总结全文时,利用填空的办法回顾全文,理解课文,感悟道理。
这篇课文教完,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作文,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五官”。
这节课的不足就是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完全可以再放开,让学生的语言再幽默些,这样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含义并且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而且对班级中不善表达的同学关注有些少,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下《手指》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手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手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
在本组课文中,《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体现本组课文共同的特点,借平凡的日常所见,揭示生活真谛。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抓住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体现了他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即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语言幽默风趣,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悟生活哲理:团结就是力量。
学情分析:
关于人文主题,学生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情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而这些情与理的内省要以学生的反复阅读为前提,以学生搜集的资料为辅助。立足文本,拓展延伸,使课外的信息与课内的文本互相补充,从而纳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系统。
关于知识能力培养主题,把从三年级开始的抓住重点句段继续熟练应用,六年级上册重点习得的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蕴含的深层意思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还要体现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以增强语感。另外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也是一个基本要求,同时要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随着语文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由有意的模仿到个性化的创新,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水平。
教法选择:
首先要充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在广泛的交流中矫正、完善、丰富个人对文章的品读。其次就是教师要在抓重点句段理解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上着力强化。再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为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时空,用“大语文”的思想引领学生搜集整理课外信息,为学习文本服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反复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过程中,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能自己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上下文感受其意思,积累与“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储备。
教学准备:
课文重点句段字幕片。
教学流程:
一、语言积累,常规训练。
1.手语游戏。
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禁不住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请用手语回答。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心灵手巧,谁是勇敢的孩子,为我们展示一下手影的神奇?(打出空白投影片,学生以此为背景做手影表演:兔子、狗、大雁……
2.成语竞赛。
男女生分组抢说含有“手”字的成语,不能重复。最后老师出示部分“手”字成语字幕。
手疾眼快爱不释手白手起家不择手段措手不及垂手可得触手可及赤手空拳
大打出手丹青妙手大手大脚额手称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拱手让人拱手听命
高抬贵手高下其手高下在手举手之劳毛手毛脚妙手偶得蹑脚蹑手拿手好戏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棋逢对手棋逢敌手棋高一着,亲如手足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十分快乐的事情,这快乐当然不排除语文学习与学生特别喜爱的游戏相结合,结合课文内容,课前二分钟大家一起玩玩手语和手影,兴奋点一下子被激活。为以下的学习做了积极的心理孕伏。
成语是汉语的一朵奇葩,在紧张的竞赛中积累一些成语,能够以趣促言,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互相检查读书情况,同时给出评价等级。
读书的要求是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流利:自然停顿,朗读流畅,不重复,不打奔儿。
【设计意图】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养成就是在每课书的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学生的语感也与良好的朗读习惯有直接关系。而就文本解读这个角度,反复朗读,可以其义自见。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基本形式,是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奠基的训练。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概括要求用“先……接着……最后……”等表示连接作用的词语概括找出分别对应文章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自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最基础的一项。有条理地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主要内容,可以兼顾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三、了解手指特点,感悟蕴含的道理。
1.自由读文,归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2.交流读书所得。喜欢哪根手指,就把自己当作这根手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汇报。尽量简要而有条理。
手指名称
他的样子
他的性格
大拇指
体型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肯吃苦
食指
直直落落的曲线
机敏
中指
相貌堂皇,曲线优美。
出工不出力
无名指和小指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第五篇: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反思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反思1《手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五个手指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把它们的特点画下来,加以熟悉。在小组汇报交流时,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特点并以做游戏 的方式让全体同学出示自己的手指逐一印证。随后提出问题:你觉得作者喜欢哪个手指?学生纷纷议论,一致得出结论:“无爱憎在其中”五个手指都喜欢,缺一不可。
我听到窃喜,随即引申本文的主旨: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团结就是力量”是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对这个道理的感悟。如:球赛、作战、团队合作等。他们都纷纷说出自身上发生的事例。这样本课的教育内涵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这是我觉得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事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反思2一、成功之处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二、不足之处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但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时,学生都显得娇羞。
三、改进措施
多设计些开放的话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道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反思3《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是以“把握阅读材料为大意”为主要的阅读目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读拼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并归纳总结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全班交流。此时,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分析了写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学生归纳出大拇指特点的基础上,我让他们细读了这个自然段。然后我让他们学习前面的方法,去学习其他段落,找出其他手指的特点,最后学习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谈谈得到了什么启示,得出“团结就是力量”。但是还有些同学读得不认真,找不出其他手指的特点,有待在作业时去补讲落实,还有读书读不出那种风趣幽默的情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反思4《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丰子恺先生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给我们的启示:“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难点。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团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大的胜利。
在教学本文前,我先组织学生交流认识这五根手指,并说说自己的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谈的络绎不绝,眉飞色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引出丰子恺笔下的手指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列表比较它们的长处和短处。再和同学们交流总结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然后让学生总结出“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一样”的道理。发现并体会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地合作学习,通过朗读、默读、划出重点词句等形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和“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两句。看看能发现什么?再齐读思考,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总分总,还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回想这节课的亮点是让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填写五个手指的特点,条理直观,易于理解比较。学生不仅可以在文本中找到有关语句,而且透过表格看到了每根手指的优缺点,从而总结出“各有所长,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深刻道理。再让学生继续深入理解,并指名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是不行的,还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扬长避短,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做到极致。
最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让同桌,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并赞一赞,鼓励大家的优点,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教学中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老师指导的有点多,而学生表达的相对有点少,以后我再教学这一课时,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理解文本,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阅读链接里的小诗《手》,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并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反思5《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很轻松地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定位为“指向习作的教学”。
第一步,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时,指导学生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关键句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出示表格。默读课文,完成“填写五根手指长处和短处”的表格。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学习运用关键词来概括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培养学习把一篇文章读薄的能力。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步,体会作者写法:
1、以第二自然段写大拇指的这一片段为例,指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等来写作的方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2、结尾段与第一自然段对比阅读,感悟两个总写的不同。同时也体会到文章详略分明的写作方法。
第四步,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学习作者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来具体生动地描写手指的方法,分小组来写五官。孩子们兴致很高,首先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其次一个小组写一种器官,学生感觉很简单,所以课堂上在展示时,很多孩子积极地举手发言,而且语言也非常优美。最后布置作业,仿照本文以《五官》为题写一篇文章。结果,交上来的作业,内容及其丰富,甚至有的学生洋洋洒洒千字文,没有不交作业的学生。
通过这次教学,我体会到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了解文本特点,预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其次,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短板,学生感觉作文难写,教师感觉作文难教,究其原因是教师不知从何讲起,空洞的讲解效果甚微。如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适当地根据文本特点渗透习作教学的指导,那么,在潜移默化与长期不断地练习中,学生的习作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对于习作的畏惧感也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