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阜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管理若干工作意见
阜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管理若干
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6‟16号)以及《安徽省地税局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皖地税„2006‟155号)等规定,现就我市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和引导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起征点调整的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通过开展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的税法宣传,详尽告知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个体税收征管的程序和调整起征点惠民政策,积极推进办税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高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定额管理工作参与、配合、支持力度,促进征纳和谐,营造良好的个体税收定额管理的外部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规范定期定额核定程序
确保核定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实现程序正当,促进税负公平。在税款核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自行申报、典型调查、定额拟定、民主评议、定额公示、上级审批、下达定额、公布定额的程序执行。规范征管软件核定 1
权限,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定额程序执行情况、定额管理资料的检查和下户实地核查,提高定额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对违反操作程序等执法过错行为,严格过错责任追究。
为规避执法风险,管理人员要辅导定期定额户按照实际经营情况填报《定期定额户生产经营情况自行申报表》。科学选取典型调查户,扩大典型调查范围。典型调查要结合行业经营范围、经营地段、经营规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通过实地调查业户生产经营收入、生产经营成本、燃料(动力)消耗、设备生产能力、相关费用、毛利率、利润率、盈利额等情况,科学核定相关计税依据。
三、实行个体税收“管理、评估”专业管理
推进个体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提高个体税收征管质效。在定期定额管理过程中实行“管理、评估”分离,实现个体税收管理由“管户”向“管事”转变。
(一)构建个体税收管理新模式
各县(市)、区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管理。根据税源专业管理的需要和发展趋势,积极构建个体税收管理新模式,建立个体税收专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1、有效整合个体税收征管资源
各县(市)、区局在税源摸排基础上,根据个体税源结构及分布情况,整合征管资源,强化风险管理职能的配置,充分发挥管理的规模效应,实现个体税收管理事项分环节管理,逐步实现个体税源集约化管理和服务。
2、合理设置管理、评估岗位
各单位要全面整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突出重点事项和重点环节管理,根据个体税收征管业务流程,按照“管理、评估”二分离原则设置岗位、划分职责、细化责任,加强相互监督制约。个体税收管理岗主要负责户籍管理、涉税信息的采集录入、纳税辅导、催报催缴、行政处罚、发票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个体税收的评估岗主要负责典型调查,检查和实地核实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定额核定,涉税数据的监控分析,案头评估等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单独设立检查岗,负责典型调查、检查和实地核实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工作。各岗位之间要加强信息传递和工作协作,规范操作,避免内部管理脱节,化解执法风险。
3、加大机关实体化运作力度
县(市)区局负责个体税收征管的重大事项和综合性、全局性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典型调查,定额指标设定和核准,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信息交换,分行业纳税指导等工作。
(二)实行个体税收分类管理
1、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当地个体税源结构,将税源按行业、区域等进行合理划分,实施分类管理。在深入调查和剖析行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分行业、分区域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实现公平税负,创造良好税收环境。
2、加强个体大户分级管理
落实风险管理理念,结合定期定额户的不同特点,根据生产经营规模、税源结构、经营方式等实施分级管理,合理
安排工作重点和管理力量,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地根据实际对规模影响较大的个体大户,实行县(市)、区局和基层分局二级税源管理监控,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趋势、税源变动及税收政策执行等情况,实行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
四、创新服务方式,扩大评税的社会参与度
(一)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公正服务
定额拟定应充分听取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意见,参与评税的纳税人代表应分行业(区域)随机产生,在评议时采取业户自报和在行业内互评等方式扩大核定过程社会参与度,将互评结果作为核定定额的依据之
一。通过纳税人对定额管理工作参与、配合和支持,提高核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定额核定结果的社会认可度,促进征纳之间的和谐互动,全力营造个体经济公平竞争的良好税收发展
积极倡导引入人大、政协、工商、国税、个私协会、行业协会及协税护税组织等第三方广泛参与税款核定工作,完善协税护税机制。
(二)提供便捷服务,畅通监督反馈渠道
税款核定的全过程要通过地税网站、公开栏、触摸屏、集中张榜公布等渠道和方式公开,并公布地税机关监督电话,畅通反馈渠道,充分保障纳税人知情权。建立定额异议受理、处理、反馈工作流程,对纳税人的异议和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应及时实地调查并作出处理。积极推行个体工商户网上申报和批量扣税等申报方式,方便纳税人。
五、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个体定额核定通报制度
(一)建立信息交换和国地税联合征管机制
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支持,建立与国税、工商等部门信息交换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减少漏征漏管,促进税负公平,节约征管资源。地税部门要主动协调国税部门,定期采集涉税信息,探索开展国地税联合评税,统一定额,提高核定工作的准确性、合理性,拓展国、地联合协作的范围、领域和方式,建立灵活的国地税联合征管工作机制。
(二)建立个体定额核定通报制度
县(市)区局至少每半年要组织一次对个体税收定额情况的检查,检查定额的合理性、准确性。县(市)区局定期通报本地区各行业小类的平均税额、各主管地税机关个体平均税额、未达起征点户占个体户的比重情况,为公平税负、均衡各行业、各区域税负提供参考依据。向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和个体纳税户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建议并进行通报。
六、加强未达起征点户管理
(一)严格未达起征点户的认定
按照核定和内部审批程序认定未达起征点户,对认定为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应通过各种渠道公告,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根据纳税人反映的信息,进行调查取证,与认定情况不符的应重新予以认定,并将认定过程和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在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
展检查和评估,发现实际经营额超过起征点的,及时调整定额,恢复征收。
(二)强化临界点户的动态管理
建立“临界点”户分类管理台账,实行跟踪管理,开展不定期核查,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准确测算数据指标,把握调整标准,对已达到起征点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及时转入起征点以上户管理。
七、加强发票管理
(一)确保对未达起征点户发票的正常供应
对符合发票领购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特别是未达营业税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不得违反规定设置条件限制发票的供应或不予提供发票。加大巡查频次,关注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变化情况,满足纳税人正常使用发票需求。
(二)监控未达起征点户发票开具情况
及时监控发票查验及代开发票金额的相关数据,发现领用或开具的发票超过核定营业额且超过起征点的,要补征其税款。对开具的发票金额连续三个月超过核定营业额的纳税人,要及时调整其核定营业额。
(三)加强发票监管,避免发票违章
不定期进行发票使用情况检查,辅导纳税人依法使用和保管发票,防止未达起征点户领用发票后转借或代开,避免税收流失。在发售定额发票时要监督纳税人当场加盖发票专用章,对发现发票专用章与领票人不符的,追究发售人的责任。
第二篇:阜阳市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阜阳市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管理,公平税负,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维护定期定额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16号令《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安徽省地方税务局税款核定管理试行办法》(皖地税[2008]66号)等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个体工商户在一定经营地点、一定经营时期、一定经营范围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包括经营数量)或所得额(以下简称定额)进行核定,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定额执行期是指税务机关核定后执行的第一个纳税期至最后一个纳税期。
定额执行期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或12个月。具体适用期限由县级以上地税机关确定。
第四条 定期定额征收适用于经税务机关认定和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国家税务总局第17号令规定设置账簿标准或虽达到设置账簿标准,但具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
第一款第二项至第六项和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个体工商户。
第五条 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效率原则。
第二章 定额核定方法
第六条 我市定期定额户核定的方式包括直接核定和电脑定税两种。目前以直接核定为主,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应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开发电子定税软件,及早推行电脑定税。
第七条 直接核定就是根据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的经营情况,结合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等因素,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程序核定其定额的一种方式。核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能源消耗法,即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二)成本费用法,即按照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三)盘点库存法,即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四)发票测算法,即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
(五)资金往来测算法,即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
(六)行业参照法,即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
(七)实地测算法,即税务机关深入定期定额户生产经营场所,实地测算调查,查验核实纳税人的营业收入。
(八)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第八条 我市把成本费用法确定为定期定额核定的主要方法。在实际核定工作中,如果采取成本费用法不足以准确核定其定额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同时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核定。
使用成本费用法,纳税人的销售(营业)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销售(营业)收入=各项费用总和÷(1-行业应税所得率)。市局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每个行业的最低应税所得率,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在市局确定的应税所得率的基础上,调整本地的行业应税所得率。
第九条 电脑定税就是指综合分析影响纳税人经营的因素,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科学选定定额系数,分户采集有关信息,逐户输入计算机,自动生成应纳税额的一种核定方法。
第三章 定额核定程序 第一节
自行申报
第十条
被确定为定期定额户的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之日起15日内或在定额执行期到期前30日内,填写《定期定额
户生产经营情况自行申报表》,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按预估数进行申报。
第十一条 主管地税机关在定额核定之前,要通过张贴公告、网络发布等形式及时通知定期定额户办理《定期定额户生产经营情况自行申报表》事项,明确告知纳税人申报的内容、截止时限以及相应后果。
第十二条 定期定额户要按主管地税机关公告的时限主动到办税服务厅领取或从地税网站上下载《定期定额户生产经营情况自行申报表》,按照主管地税机关规定的期限和内容自行如实申报。定期定额户未按照规定期限自行申报的,主管地税机关可以不经过自行申报程序,直接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节 典型调查
第十三条 典型调查是定期定额户税款核定的基础,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将定期定额户进行分类,在内按行业、区域选择一定数量并具有代表性的定期定额户,对其经营、所得情况进行典型调查,填制《定期定额户典型调查表》,做出调查分析。
对国地税共同管理的定期定额户,其典型调查户数应不少于该行业、区域总户数的5%;对地税机关单独管理的定期定额户,其典型调查户数应不少于该行业、区域总户数的10%;同时,每个行业的典型调查户不少于10户。
典型调查期为一年,经营期不足一年的,典型调查期为实际经营期。
第三节 定额核定
第十四条 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定期定额户生产经营情况自行申报表》、《定期定额典型调查表》等有关内容,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或第九条规定的定额核定方法进行核定,并制作《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审批表》,集体研究,并经分局审批后,确定拟定定额。
第四节 集体评议
第十五条 集体评议是对定期定额户纳税人拟定定额进行集体民主评议,听取各方意见的必经程序。集体评议应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纳税人代表、工商联代表、个私协会代表或行业协会代表、协税护税人员等有关人员参加。
第十六条 上级地税机关应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参与分局的集体评议。并监督基层分局做好集体评议的会议召集、评议记录、会议签到等工作。
第十七条 集体评议程序:
(一)基层分局在评议会上通报对纳税人经营规模、经营状况的调查情况和拟定定额。
(二)各评议代表对拟定定额发表意见和理由。
(三)对集体评议的核定结果,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表决。
第五节 定额公示
第十八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根据评议结果,将初步核定的定额在集体评议后2个工作日内进行公示,公示的期限为5个工作日。
第十九条 定期定额户的核定情况可以选择在网站,办税服务厅的电子显示屏、税法公告栏,以及在定期定额户生产经营主要街道通过电子信息或张贴公告等方式进行公示。
第二十条 定额公示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定期定额户姓名、经营地址、行业类别、地税机关初步核定定额、应纳税额、核定日期、定额执行期、税收管理员、地税机关监督电话等。
第二十一条 定额公示采取按行业类别进行分类公示,以便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进行监督。行业类别按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修理修配业、餐饮业、娱乐业、洗浴业、照相业、美容美发业、其它服务业等类别进行归集分类。
第六节 上级审批
第二十二条 定额公示期满后2个工作日内,主管地税机关
根据公示结果及时修改定额,制作《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汇总审批表》报经县以上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第二十三条 县市区级以上地税机关应在收到《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汇总审批表》的5个工作日内审批,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最长不得超过15日。
第七节 下达定额
第二十四条 上级地税机关核准定额后,主管地税机关应在3个工作日内制作《核定定额通知书》,并在7日内送达纳税人,签收送达回证。
第二十五条 对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的核定情况,可以采取公告送达方式,进行告知。公告送达应在政府机构所在地或纳税人经营集中地公告30日,并拍照归档。
第八节 公布定额
第二十六条 主管地税机关将最终确定的定额和应纳税额在原公示场所进行公布。
第二十七条 公布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定期定额户姓名、经营地址、行业类别、地税机关最终确定的定额、应纳税额、核定日期、定额执行期、税收管理员、地税机关监督电话等。
第二十八条 在办税服务厅公布时间为一个定额执行期,在政府机构所在地或定期定额户生产经营的主要街道公布时间不少于5工作日。
第四章 定额调整
第二十九条 定期定额户对地税机关核定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核定定额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主动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并填报《定期定额户纳税定额变更(复核)申请审批表》,要求主管地税机关重新核定。
第三十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自接到《定期定额户纳税定额变更(复核)申请审批表》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重新调查,书面做出调整或不予调整应纳税额的决定。对做出调整应纳税额的决定的,应当重新下发《核定定额通知书》。定期定额户在未接到地税机关的复核意见之前,应按主管地税机关原核定定额纳税,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
第三十一条 主管地税机关发现纳税人定额偏低或偏高的,应及时调整。上一级地税机关发现纳税人定额偏低或偏高的,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调整定额的建议,主管地税机关应在10日内进行实地调查,及时调整,并上报调整结果。
第三十二条 定期定额户对主管地税机关下达的定额有争议的,也可以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直接向上一级地税机关
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三十三条 定期定额户当月发生的销售(营业)额超过核定定额20%(含)的,应当在法定的申报期限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清超过核定定额部分的税款。
定期定额户当月发生的销售(营业)额超过核定定额20%(含),未在法定的申报期限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当责令其申报、缴纳税款。逾期仍未申报缴纳的,根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如果连续三个月或连续一个纳税内有六个月实际销售(营业)额都超过定额的,主管地税机关应适当调整其定额。
第三十四条 定期定额户发生停业的,应在停业前7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填报《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并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收存其税务登记证件及副本、发票领购簿、未使用完的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定期定额户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按照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税款。
第三十五条 定期定额户停业期满或提前恢复生产经营前,必须向主管地税机关填报《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
定期定额户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内,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
第三十六条
定期定额户在定额执行期结束后30日内,应当填写《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纳税分月汇总申报表》,如实将前一定额执行期内的经营额、所得额向地税机关申报。申报额超过定额的,按申报额缴纳税款;申报额低于定额的,按定额缴纳税款。
第三十七条 定期定额户经营地点偏远、缴纳税款数额较小,或者主管地税机关征收税款有困难的,可以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简并征期。但简并征期最长不得超过1个定额执行期。
简并征期的税款征收时间为最后一个纳税期。
第三十八条 定期定额户可以委托地税机关认定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税款划缴。
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划缴税款的,其完税凭证可以到地税机关领取,或到地税机关委托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领取;地税机关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邮寄送达,或委托有关单位送达。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篇:宣城市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
宣城市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 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管理,公平税负,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6号)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个体工商户在一定经营地点、一定经营时期、一定经营范围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包括经营数量)或所得额(以下简称定额)进行核定,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和县以上税务机关(含县级,下同)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置账簿标准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定期定额户)的税收征收管理。
第四条 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效率原则。
第二章 定额核定方法
第五条 加强与国税部门的合作,对国地税共管的定期定额纳税人(以下简称共管户),建立协作制度,推进联合核定工作;确定共管户定额时,可以参照国税部门核定的定额信息直接进行核定。
对新设立的共管户,在规定时间内国税部门尚未核定定额的,主管地税机关可以先核定个人所得税的定额并执行。
第六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根据定期定额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和管理水平等因素,采用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定额:
(一)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二)按照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三)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四)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
(五)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
(六)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
(七)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第七条 积极推行计算机核定法,对税收定期定额实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即采集纳税人从业人数、房屋使用情况、经营面积、经营项目和发票领用、交验情况等基本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实现对定额核定、定额调整、定额监控及查询统计等的信息化管理。定税系数的选定和每一种系数的具体等级标准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统一组织测算,经集体讨论决定。
第八条 典型调查是税务机关将定期定额户进行分类,在内按行业、区域选择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定期定额户,对其经营、所得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并测算营业额,将其作为核定定额的参考依据。
税务机关可以结合实际管理需要,适时开展管辖范围内的全行业或特定行业定期定额户典型调查工作。
各县(市、区)局可自行确定典型调查的户数比例,但不得低于5%。
税务机关在进行典型调查时,应当规范填写《纳税人经营情况典型调查表》,根据典型调查时间顺序填列典型调查情况登记簿,做出调查分析。
第九条 下列工作可视为典型调查工作:
(一)采用计算机核定法,所采集的信息及定税系数确定工作;
(二)税务机关及其他部门行业调研。
第三章 定额核定程序
第十条 自行申报。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在进行基础信息核实工作的同时,向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定期定额征收适用范围的纳税人,发放《 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申请变更)纳税定额表》,通知纳税人按照规定期限如实申报。定期定额户未按照规定期限自行申报的,主管地税机关可以不经过自行申报程序,直接进行调查核定。
第十一条 核定定额。主管地税机关根据纳税人的自行申报情况或实地调查情况,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核定方法确定初拟定额。
第十二条 集体评议。主管地税机关应通过召开局务会、局长办公会等形式对初拟定额进行评定。对初拟定额进行集体评议时,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代表、个私协会或行业协会代表参与。
第十三条 定额公示。主管地税机关根据集体审议结果进行定额公示,公示可以采用地税外网、电子触摸屏等多种形式。公示期限为5个工作日。
第十四条 定额核准。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公示意见结果修改定额,并将核定情况报经县以上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填制《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
第十五条 下达定额。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将《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送达定期定额户执行。对未达起征点纳税人,可以采取公告送达方式。
第十六条 公布定额。主管税务机关将最终确定的定额和应纳税额情况在原公示范围内进行公布。
第四章 定额执行期
第十七条
主管地税机关可以按月、季、半年、年进行定额,定额执行期最长为一年,具体期限由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十八条 定额执行期届满后,定期定额户未接到重新核定的定额通知之前,仍按原定额预缴税款;主管地税机关对定期定额户进行重新核定但未改变原定额的,可对定期定额户直接下达《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
第五章 定额调整
第十九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当重新核定其定额:
(一)实际经营额、所得额连续3个月超过或低于税务机关核定定额20%的;
(二)未达到起征点的营业税定期定额户连续3个月达到起征点的;
(三)定额执行期内,纳税人对核定的定额有异议,申请重新调整定额且税务机关认为确需调整的;
(四)出现生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核定定额难以执行等特殊情形的;
(五)其他因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需调整定额的。
第二十条 纳税人对地税机关核定的定额有争议的,可以在接到《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重新核定定额申请,并提供足以说明其生产、经营情况的证据。
主管地税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对是否调整定额进行集体评议决定维持原定额的,下达《不予变更纳税定额通知书》,决定调整定额的,重新下发《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
纳税人在未接到地税机关的复核意见之前,应按主管地税机关原核定定额纳税。
第二十一条 由于税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纳税人的原核定定额不变,但应纳税额应作出统一调整的,主管地税机关可依据原核定的定额,直接调整应纳税额,重新送达《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并以适当形式进行公布。
第二十二条 主管地税机关发现纳税人定额偏低或偏高的,应及时调整。上一级地税机关发现纳税人定额偏低或偏高的,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调整定额的建议,主管地税机关应在10日内进行实地调查,及时调整,并上报调整结果。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日内”、“百分比”均含本数;“当期”是指定额执行期内各纳税期限。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税款定期定额管理,其他采取定期定额管理的纳税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宣城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本办法印发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甘肃省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甘肃省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发布日期:2010-09-07 浏览次数:101 字号:[ 大 中 小 ]
【税种类别】 税收征管
【发布文号】 甘地税发2007年第67号 【发文日期】 2010-09-07 【是否有效】 全文有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以下简称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公平税负,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促进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16号令)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3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个体工商户在一定经营地点、一定经营时期、一定经营范围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和经营数量(指从量计征的货物数量)或所得额(以下简称定额)进行核定,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主管地税机关认定和县以上地税机关(含县级,下同)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置账簿标准的个体工商户和虽设置帐簿,但帐目混乱或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帐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定期定额户)的税收征收管理。
第四条 经县以上地税机关认定为定期定额管理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其他需进行定期定额征收管理的纳税人或税种,比照本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章
组织管理与实施
第五条 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应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征管范围,核定所管辖税种的定额,同时应当加强与国税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制定联系协作制度,定期交换定额核定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堵塞征管漏洞,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第六条 定额核定由县以上地税机关负责组织。县地方期定额审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基本定额的测算;定期召开会议评估、审定、批准定额;检查定额执行情况等。
第七条
地税机关核定定额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定额的审批权和征收管理权要相互分离。
第八条 县以上地税征收管理机关中的定期定额审批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人员于每年一季度内将本辖区内定期定额纳税人按行业、地段、规模等标准分类划等,选择各等级中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纳税人,进行典型调查分析,典型调查比例不得低于5%,科学选取核定定额的参数,合理确定定额的调整系数,测算出每个等级的平均和最低应纳税营业额或收益额,做出调查分析,填制有关表格,作为税务机关评价、确定定额的基本依据和最低标准。
第九条 各级地税机关在核定定额工作中,要积极按照省局计算机定额核定管理办法进行核定,不断扩大计算机定额面,提高计算机定额的质量。
第三章
定额的核定方式和程序
第十条 地税机关进行典型调查、实地调查应采集以下信息:
1、纳税人基本经营情况,包括经营项目、投资规模、经营面积、从业人员、所处路段、服务群体类型、价格档次或标准、客流量大小、平均日或月营业额。
2、纳税人的主要支出项目,包括固定费用如房租、工资、各种管理费、折旧;变动费用如材料、物料耗用、动力、燃料耗用、水电耗用等。
3、同类行业、同等规模或类似规模纳税人的平均利润率(可以是营业利润率、费用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
4、税务发票使用量等其他信息。
第十一条 定额执行期最长期限为一年。
定额执行期是指税务机关核定后执行的第一个纳税期至最后一个纳税期。
第十二条 新认定的定期定额纳税人,地税机关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其定额核定工作。
新认定的定期定额纳税人,在未接到地税机关送达的《核定定额通知书》前,应当按月向主管地税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同时主管地税机关应在完成定额核定、送达《核定定额通知书》前暂定应纳税额,按照孰高原则征收税款。
第十三条 地税机关应当根据定期定额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核定定额,可以采用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一)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二)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三)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四)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
(五)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
(六)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
(七)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地税机关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核定定额,增强核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第十四条 地税机关核定定额程序:
(一)自行申报。定期定额户要在生产经营开始一个月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填写有关申报文书。申报内容应包括经营行业、营业面积、雇佣人数和每月经营额、所得额以及地税机关需要的其他申报项目。
本项所称经营额、所得额为预估数。
对未按照规定期限自行申报的,地税机关可以不经过自行申报程序,按照《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方法核定其定定额。
(二)核定定额。主管地税机关要根据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同时参考典型调查结果,采取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核定方法核定定额,并计算应纳税额。在实地核查,采集数据过程中应由两名以上税务人员参加。
(三)定额公示。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将核定定额的初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五个工作日。
公示地点、范围、形式应当按照便于定期定额户及社会各界了解、监督的原则,由主管地税机关确定。
(四)上级核准。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公示意见结果修改定额,并将核定情况报经县以上地税机关审核批准后,填制《核定定额通知书》。
(五)下达定额。将《核定定额通知书》送达定期定额户执行。
(六)公布定额。主管地税机关将最终确定的定额和应纳税额情况在原公示范围内进行公布。
第十五条 地税机关不得委托其他单位核定定额。
第四章
定期定额户的申报征收
第十六条 定期定额户应当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销货登记簿,完整保存有关纳税资料,并接受地税机关的检查。
第十七条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定额户负有纳税申报义务。
实行简易申报的定期定额户,应当在主管地税机关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缴清应纳税款,当期(指纳税期,下同)可以不办理申报手续。
第十八条 采用数据电文申报、邮寄申报、简易申报等方式的,经地税征收管理机关认可后方可执行。经确定的纳税申报方式在定额执行期内不予更改。
第十九条 定期定额户可以委托经地税机关认定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税款划缴。
凡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税款划缴的定期定额户,应当向地税机关书面报告开户银行及账号。其账户内存款应当足以按期缴纳当期税款。为保证税款及时入库,其存款入账的时间不得影响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纳税期限内将其税款划缴入库。其存款余额低于当期应纳税款,致使当期税款不能按期入库的,地税机关按逾期缴纳税款处理;对实行简易申报的,按逾期办理纳税申报和逾期缴纳税款处理。
第二十条 定期定额户发生下列情形,应当向地税征收管理机关办理相关纳税事宜:
(一)定额与发票领用、开具金额或税控收款机记录数据比对后,超过定额的经营额、所得额所应缴纳的税款;
(二)在税务机关核定定额的经营地点以外从事经营活动所应缴纳的税款。
第二十一条 各级地税征收机关可以根据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方便纳税人、降低税收成本的原则,采用巡回征收、报缴合一或其他各种简化的税款征收方式。
第二十二条 县以上地税机关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法委托有关单位代征税款。地税机关与代征单位必须签订委托代征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向代征单位颁发委托代征证书。
第二十三条 定期定额户经营地点偏远、缴纳税款数额较小,或者地税征收管理机关征收税款有困难的,地税征收管理机关可以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简并征期。但简并征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定额执行期。
简并征期的税款征收时间为最后一个纳税期。
第二十四条 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划缴税款的,其完税凭证可以到税务机关领取,或到税务机关委托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领取;地税机关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邮寄送达,或委托有关单位送达。
第二十五条 定期定额户当期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定额20%的,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地税机关进行申报并缴清税款。
第二十六条 定期定额户在定额执行期结束后15日内,应以该期每月实际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向税务机关申报(以下简称分月汇总申报),申报额超过定额的,税务机关按照申报额所应缴纳的税款减去已缴纳税款的差额补缴税款,月申报额高于核定定额不足20%的应纳税款,在15日内申报纳税不加收滞纳金;申报额低于定额的,按定额缴纳税款。
实行简并征期的定期定额户,在简并征期结束后15日内应当办理分月汇总申报,其按照定额所应缴纳的税款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纳税不加收滞纳金。
定期定额户注销税务登记,应当向地税机关进行分月汇总申报并缴清税款。其停业是否分月汇总申报由主管地税机关确定。
第二十七条 定期定额户的经营额、所得额连续三个月纳税期超过或低于地税机关核定定额20%的,应当提请地税机关重新核定定额,地税机关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的核定方法和程序重新核定定额。
第二十八条 经地税机关检查发现定期定额户在以前定额执行期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定额,或者现定额执行期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定额20%而未向地税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及结清应纳税款的,地税机关应当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处理。其经营额、所得额连续三个月纳税期超过定额,地税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重新核定其定额。
第二十九条 定期定额户个人所得税征收实行附征率征收办法,个人所得税附征率的确定按照《甘肃省地方税务局关于统一定期定额户个人所得税征收率的通知》(甘地税征[2001]19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经地税机关检查,发现定期定额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使用假发票、回笼票、借用票等发票违章行为的,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处理。同时每发现一次,主管地税务机关可在当期定额基础上上调15%以上作为新定额执行。
第五章
定期定额户的税收管理
第三十一条
定期定额纳税人停业时,应在停业前1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手续,并结清税款;主管税务机关要及时审批,收存其有关证簿和未使用完发票,并报上一级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停业期满或提前恢复经营,应在恢复经营前1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手续,领回有关证簿。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停业的,应在停业期满前10内,到主管税务机关重新办理审核批准手续。
在定期定额纳税人停业期间,主管税务机关必须进行实地检查,防止发生虚假停业。
第三十二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落实划片分段责任,将辖区内定期定额纳税人的停歇业、户籍管理责任、跟踪调查、纳税评估、催报催缴、税款缴纳、发票使用情况等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税收管理员和征收管理单位。
第三十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搞好纳税服务,减轻纳税人的负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法宣传,注意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调动纳税人的积极性,征纳双方共同搞好定期定额管理。
第三十四条 地税机关停止定期定额户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应当书面通知定期定额户。
第三十五条 定期定额纳税人的其他管理,如税务登记、变更、验、换证、外出开展经营活动、安装使用税控装置、领购使用发票等,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对未达起征点定期定额户的管理
(一)地税机关应当按照核定程序核定其定额。对未达起征点的定期定额户,税务机关应当送达《未达起征点通知书》。
(二)未达到起征点的定期定额户月实际经营额达到起征点,应当在纳税期限内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并缴纳税款。
(三)未达到起征点的定期定额户连续三个月达到起征点,应当向地税机关申报,提请重新核定定额。税务机关应当按照《实施办法》有关规定重新核定定额,并下达《核定定额通知书》。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定期定额户对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有争议的,可以在接到《核定定额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重新核定定额申请,并提供足以说明其生产、经营真实情况的证据,主管地税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答复。
定期定额户也可以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直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定期定额户在未接到重新核定定额通知、行政复议决定书或人民法院判决书前,仍按原定额缴纳税款。
第三十八条 地税机关应当严格执行核定定额程序,遵守回避制度。地税人员个人不得擅自确定或更改定额。
地税人员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实施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实施办法所涉及表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文书的通知》(国税函〈2006〉第1199号)文件要求执行,各地自行印刷。
第四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由甘肃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贵州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有关税收事项规定的公告
贵州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有关税收事项规定的公告
2011第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未达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5‟123号)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我省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收管理,现就有关税收事项规定如下:
一、对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实行简并征期的规定
(一)对未达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以下简称“未达起征点”)的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申报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限“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下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实行一年一次汇总申报,即每年的1月份征收期内汇总申报上一1至12月营业收入情况,并填报《个体工商户(未达起征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纳税分月汇总申报表》,以该期每月实际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申报额超过起征点的,按申报额缴清税款。
按未达起征点管理的定期定额户个体工商户实际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应及时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恢复征税。
(二)对因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申报以上税费实行半年汇总申报一次,即每年的1月份征收期内汇总申报上一7至12月营业收入情况,7月份征收期内汇总申报当年1至6月营业收入情况,并填报《个体工商户(未达起征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纳税分月汇总申报表》。
对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需缴纳税款的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应及时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依法纳税。
二、对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征免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经对我省未达起征点的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进行调查核实,其实际利润低于国家规定的个体户业主费用减除标准,因此,对其生产、经营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申报缴纳除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以外的其他地方税费仍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本公告自2011年9月1日起执行。
特此公告。附件: 《个体工商户(未达起征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纳税分月汇总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