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宋庆龄
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麼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著那动听的旋律。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著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著急地说。
“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著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裏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麼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著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著庆龄笑了笑,接著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
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麼急事吧!”“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
“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宋庆龄辩解道。
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
庆龄奶奶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有一天,父亲想带她去朋友家玩耍。可是她答应了她的伙伴小珍要教她叠花篮。虽然做客和美食是那么诱人,但小宋庆龄却认为自己绝对不能失信,等待小珍的过程是那么孤单,那么漫长,最后小珍却没有来。
尽管食言爽约的是小珍,小庆龄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和后悔。“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这个准则很平常,但要做到其实也很难。小庆龄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所有少年儿童注释了什么是诚信。我想,宋庆龄奶奶生前回忆起她这件童年往事的时候,也应该为之自豪不已吧。
小庆龄是贵族家庭长大的女孩子,却没有当时中国上流社会小姐的骄娇二气。她在少年时代就远渡重洋,到外国读书,并承担了照顾妹妹的责任,长大后还要背负着重大的使命,伴随着孙中山一起革命,到了晚年还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关爱少年儿童的成长上,成立了“宋庆龄基金会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宋庆龄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
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能等待的。—— 宋庆龄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宋庆龄
我的一生是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 宋庆龄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宋庆龄
对儿童要恪守我们的天职是我们的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 宋庆龄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文中几个“之”的意思(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1、背诵课文。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1、背诵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回顾.拓展一》
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背诵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 除夕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正月十五,元宵节
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像这样又想又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顾.拓展二》
1、日积月累(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3、《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1、背诵第5、7、17、19、22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议论文)
1、背诵全文。
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完全的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3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回顾.拓展三
1、《囚歌》,作者: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红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 革命题材的小说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红日》,作者吴强;《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小游击队员》,作者王愿坚;《赤色小子》,作者张品成。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背诵1、2、3、5、6、7、9、10、11、12自然段。
2、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4、理解句子: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痛苦了。(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的含义?)
前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
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第十五课《凡卡》
1、背诵第6、8、21自然段。
2、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回顾.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2、知识点: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题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恒。
2、背诵2、4、5、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背诵1、2、6、7、8自然段。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举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样写的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打破沙锅问到底”形象表达 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回顾.拓展五
1、《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2、“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字词、课文复习资料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青岛新世纪市北学校二年级二班的王瀚霖。我今年七岁半了。我性格开朗,对待朋友非常热情。我的兴趣也非常广泛。比如拼装,打羽毛球,踢足球,弹琴等,都是我喜爱的。不仅如此,我还特别喜欢写作。从一年级的时候,我便开始写作文,到现在为止已经写了上百篇文章。所以,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入选小记者团。希望通过小记者团,我能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谢谢大家!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总复习资料(终极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诗人以轻快地笔触,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桂林山水》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的山的特点是:奇、秀、险。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写,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描写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过程。外洞的特点是宽敞,内洞的特点是大、奇特,孔隙特点是窄小。
第二单元:
《中彩那天》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母亲的话是: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万年牢》中出现了三次“万年牢”,第一个是指父亲所做的糠葫芦工艺高质量好,第二个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生意会越来越兴旺,第三个是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表现了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
《尊严》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坚持先劳动再吃食物,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使我们懂得了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第三单元:
《自然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要遵循自然规律。《蝙蝠和雷达》,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第四单元
《夜莺的歌声》一文写了“诱敌带路、林中传信、密林歼敌、继续战斗”几个部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份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①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②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
第五单元:
《触摸春天》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八岁的盲童安静奇迹般地捉住了一只蝴蝶,并且在细细地感受到春光后,安静又把这只蝴蝶给放飞了。这给故事所给予孩子们的真切的感受是: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从而懂得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
①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悄然”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神奇”是非常奇妙;“灵性”是指智慧、聪明才智。这神奇的灵性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张望”是向四周或远处看。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
③“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使我们懂得了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得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生命 生命》用飞蛾求生、瓜苗砖缝生长、倾听心跳三个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六单元:
《乡下人家》通过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六个画面,描绘了一幅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村活,表现作者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乡村四月》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也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朝的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诗人、画家,通过这首词借表现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第七单元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使我们懂得了对权威要尊重,但不要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全神贯注》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第八单元
《纪昌学射》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基本功入手。学习要有恒心和毅力。
《扁鹊治病》使我们懂得了要防微杜渐,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普罗米修斯》赞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风景特点篇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平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
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
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甲:第一)
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人物特点篇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
资料袋与宽带网
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东岳泰山为首。
2、五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3、仿生学: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
4、战争中涌现出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①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②英勇献身:方志敏、董存瑞„„③保家卫国:黄继光、邱少云„„
我还知道其它的英雄:刘胡兰、李大钊、王二小
5、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郁金香是荷兰国花,品种达二百多种,荷兰是鲜花之国,它因此获得了“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6、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代表作有《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7、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在古希腊神话中,还有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冥王神哈德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和他们有关的故事也很多:金羊毛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忒修斯为民除害的故事。
8、《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这本书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著名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辛伯达航海旅行飞故事》、《三个苹果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 日积月累
一、描写大自然风光的古诗诗句(摘自园地一)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2、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4、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二、关于诚信的名言(摘自园地二)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译: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交朋友要言而有信。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译: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译:比喻以至诚的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三、农业谚语(摘自园地三)
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事方面,其余五句为天气方面)。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4、鸡迟宿,鸭欢叫,不久风雨到。
5、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6、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四、战争类成语(摘自园地四)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五、感悟生命的名人名言(摘自园地五)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六、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摘自园地六)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 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飞半掩扉王驾
6、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七、形容人精神和意志的成语(摘自园地七)煲义: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贬义:半途而废 碌碌无为 一曝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八、歇后语(摘自园地八)
1、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
2、早开的红梅—— 一枝独秀
3、砌墙的砖头 — 后来居上
4、关羽失荆州 —
骄兵必败
5、王羲之写字 — 入木三分
6、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九、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鹏程万里 ——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1)字、词:
弈: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援:引,拉。俱:一起。弗:不。矣:了。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去:离。日中:正午。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决:判断。孰:谁。汝:你。★文中几个“之”的意思(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回顾.拓展一》
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背诵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腊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 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正月十五,元宵节 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像这样详略得当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顾.拓展二》
1、日积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
3、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
2、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议论文)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2、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完全的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3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2、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
3、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4、理解句子: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的含义?)
前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第十五课《凡卡》
2、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回顾.拓展四 《日积月累》。
1、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2、知识点: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题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恒。
3、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背诵1、2、6、7、8自然段。
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课文举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样写的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形象表达 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回顾.拓展五 《日积月累》
1、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2、“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