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实习总结
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实习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2009级园林专业实习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园林专业全体教师和2009级园林专业学生共同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实习计划规定的各项实习内容,现对实习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实习基本情况
本次实习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9月10日至9月17日安排学生赴大连、营口和沈阳优秀园林景观进行参观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第二阶段:9月18日至22日指导学生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创作,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增强实际创作和设计的动手能力。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
本次实习达到了专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园林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同时实习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本次实习收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园林专业知识得到了丰富
在对优秀园林景观进行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丰富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创作手法,增强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强化了对北方常用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种类和运用方式的理解,补充完善了园林建筑类型和建筑布局方式、园林植物造景方式、园林规
划设计和工程施工方法等专业知识。通过实习学生增长了很多实践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
2.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
本次实习历时较长,所到实习地点较多,并跨越多个城市进行实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团结一致,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集体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在其间表现的团队协作精神令人感动。通过此次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增强了社会竞争力,尤其是锻炼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今后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专业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本次专业实习是园林专业的第一次跨省到外地实习。从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指导和安排,以及后期的交流和总结,都体现着专业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此次专业实习,使专业组织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
4.指导教师的指导经验得到丰富
由于本专业成立时间短,教师队伍年轻,指导实习经验非常有限。因此通过本次专业实习和实习后的经验交流,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习指导经验,加深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实习后的讨论会中学生们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为今后的教学和实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虽然取得可喜的效果,学生觉得满意,教师也有所收获。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本次实习学生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规划设计理论到各种植物认知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支持。学生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园林知识涉及面的广泛,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感觉到还有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丰富。
2、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少部分学生不够认真,自由懒撒、方向不够明确。因此要求教师在以后实习前加强对学生的实习重要性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
2009级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是我们园林专业在专业建设上的一次进步,我们要总结积累已有的经验,继续改进和完善实习计划,争取在以后的园林2010级和2011级专业实习中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不断提高专业实习质量,为园林专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园林教研室
2012-10-26
第二篇:园林规划设计总结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
1.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到一个小范围之内。
2.天然山水园:包含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规模较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起来作为建园基址。
3.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等。
a.大内御苑: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b.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只用。c.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4.私家园林:属于民间贵族、官僚所私有,称为园、山庄、别业、草堂等。5.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
6.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如: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杭州西湖、拙政园、留园。
7.(汉代)苑: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
8.(南北朝)自然上水园:山水、植物、建筑相互结合组成的山水园。
9.(唐宋)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
10.(北宋)山水宫苑: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
11.(清)集锦式园林:朝廷集中大量物力财力,调集全国工匠施工,总结几千年造园经验,融汇南北各地主要的园林风格流派。
12.(明清)文人山水园:在唐宋写意山水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山水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13.筑山: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
14.叠山: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为石山的这种特殊技艺叫做“叠山”,江南称之为“掇山”。15.置石:选择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
16.理水:原指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处理,今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处理。第二章 外国园林概述
1.枯山水风格:利用夸张和缩写的手法创造出残山剩水的形式。
2.茶庭:自然式的宅园,截取自然美景的一个片断再现茶庭之中,以供人们举行茶道仪式时在茶室里边向外欣赏,更利于凝思默想以助雅兴。3.(西亚)空中花园: 4.(古希腊)柱廊园:
5.(意大利)埃斯特庄园:巴洛克式庄园 6.(法兰西)勒诺特风格: 7.凡尔赛宫苑:
8.(英国)斯托乌府邸园:自然风景式园林 9.(美国)中央公园:
10.极简主义:感官上简约整洁,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是一种设计风格。11.解构主义:
第四章 园林构成要素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是自然风景景观和园林景观的综合概念。2.自然景观:
3.人文景观:园林的社会、艺术与历史性要素。包括名胜古迹、文物与艺术品类等。
4.园林工程:广义指园林建筑设施与室外工程。包括山水、道路桥梁、假山置石、建筑设施工程等。
5.山水工程:园林中改造地形、模山范水、创造优美环境和园林意境的工程。6.地形:指园林的基底和骨架,又可分为陆地和水体二部分。7.陆地:分为平地、坡地、山地三类。
8.平地:按地面材料分为土草地面、砂石地面、铺装地面、绿地种植地面。为了排水要保持0.5%~2%的坡度。
9.坡地:即倾斜的地面。缓坡坡度约在8%~10%;中坡坡度10%~20%;陡坡坡度20%40%。10.山地:山地坡度一般≧50%。包括自然山地和人工堆山叠石。a.土山:可以利用园内挖湖的土方堆叠,其上植树种草。
b.石山:可分为天然石山(北方为主)和人工石山(南方为主)。
c.土石山:土石混合的山。如:颐和园万寿山,苏州沧浪亭、苏州环秀山庄。11.驳岸:在园林中开辟水面要有稳定的湖岸线,防止地面被淹和维持地面和水面的固定关系。12.闸坝:是控制水流出入某段水体的水工构筑物。
13.落水:是根据水势高差形成的一种动态水景观,有溪流、跌水、瀑布等。14.园路:是园林的脉络,是联系各景区、景点的纽带,是构成园景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园林艺术基本原理
1.园林美:是园林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2.多样统一法则: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3.整齐一律:指景物中多种相同或相似部分之间的重复出现,或是对等排列与延续。如:行道树与绿篱。
4.参差率:指各风景要素和要素中的各部分之间,有秩序的变化与组合关系,形成无秩序的秩序,不整齐的整齐。
5.均衡感:是人体平衡感的自然产物,是指景物群体的个部分之间对立统一的空间关系。6.对比: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
7.尺度:一般只反映景物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不设计具体尺寸。8.韵律:在音乐或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相近似的音韵即称为韵律。
第六章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1.园林植物种植:也称植物造景、景观种植或植物配植,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进行自然景观的营造,即按照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以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作用,尤其是生态效益,使人居自然环境得以改善。
2.生态设计:将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园林设计,园林空间的营造着重体现自然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景观。
3.生态公园or生态园:主要运用种植设计,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生境,创造一种以少有人工痕迹的自然生态景观为特色的园林空间。
4.“生态园林”的观点:强调园林环境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5.环境分析:植物生态学上是指从植物个体的角度去研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6.环境:专指有机体周围的生存空间。
7.环境因子:就是组成环境的各种因素,也称生态因子。8.种群: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9.种群分布:种群的个体都占据着特定的空间,并呈现出特定的个体分布形式或状态,这种种群个体在水平位置上的分布样式,就是种群分布或种群分布格局。10.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1.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
12.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或城市周围各种绿地空间所组成的一个大的自然生态系统。13.树木种植设计:指对各种园林树木(包括乔、灌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景观进行设计。14.草花种植设计:指对各种草本花卉进行造景设计,着重表现草花的群体色彩美、图案装饰美,并具有烘托园林气氛,创造花卉特色景观等作用。
15.蕨类与苔藓植物设计:利用蕨类植物和苔藓进行园林造景设计。16.陆地种植设计:指对山地、坡地、平地的环境进行植物造景设计。
17.水体种植设计:指对园林中湖泊、溪流、河、池塘等水体进行植物造景设计。18.树列:也称列植树,是指按一定间距,沿线纵向排列种植的园林树木景观。19.行道树:是按一定间距列植于道路两侧或分车绿带上的乔木景观。
20.绿带:指在道路规划时,在道路两侧,位于车行道与人行道、人行道或混合道路外侧设置带状绿地,种植行道树。
21.树池:指在人行道上设计排列几何形的种植池以种植行道树。22.安全视距:从发觉对方汽车即刹车而不致发生撞车的距离。
23.视距三角形: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转弯处绘制出一个三角形。24.孤景树:又称孤植树,是用一株树木单独种植设计成景的园林树木景观。
25.对植树:是指按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具有两株整体效果的两组树木景观。
26.树丛:是指由多株(两株到十几株不等)树木做不规则近距离组合种植,具有整体效果的园林树木群体景观。
27.树群:是指由几十株树木组合种植的树木群体景观。28.树林:是指成片、成块种植的大面积树木景观。
a.密林:郁闭度较高的树林景观,70%~80%。b.疏林:40%~60%。
①.疏林草地:是疏林与草坪相结合的园林景观。②.疏林花地:是疏林与花卉布置相结合的植物景观。③.疏林广场:是疏林与活动场地相结合的书籍形式。
29.植篱:有同一种树木(多为灌木)做近距离密集列植成篱状的树木景观。a.矮篱:设计高度在50cm以下的植篱称为矮篱。b.中篱:设计高度在50~120cm的植篱称为中篱。c.高篱:设计高度在120~150cm的植篱称为高篱。d.树墙: 设计高度在150cm以上的植篱称树墙。e.常绿篱:采用常绿树种设计的植篱,简称绿篱。f.花篱:设计树种为花灌木的植篱。
g.果篱:设计时采用观果树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篱又称果篱。h.刺篱:设计时选用具多刺植物配植而成的植篱。i.彩叶篱:以彩叶树种设计的植篱。
j.蔓篱:设计一定形式的篱架,并用藤蔓植物攀援其上所形成的绿色篱体景观。k.编篱:将绿篱植物枝条编织成网格状的植篱。
30.独立花坛:在园林绿地中作为局部空间构图的一个主景而独立设置与各种场地之中的花坛。
a.盛花花坛:又称花丛花坛,是以观花草本植物花朵盛开时的群体色彩美为表现主题的花坛。b.模纹花坛:是采用不同色彩的观叶或花叶兼美的草本植物以及常绿小灌木等种植组成,以精美图案纹样为表现主题的花坛。
c.混合花坛:是盛花花坛与模纹花坛相结合的设计形式。
31.组合花坛:又称花坛群,是指由多个花坛按一定的对称关系近距离组合而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花卉景观构图整体。
32.带状花坛:设计宽度在1m以上,长宽比大于3:1的长条形花坛。
33.连续花坛群:由独立花坛、带状花坛、组合花坛等不同形式多喝花坛沿某一方向布局排列,组成有节奏的不可分割的连续花卉景观构图整体。
34.沉床花坛:又称下沉式花坛,是设计于低凹处,植床低于周围地面的花坛。
35.浮水花坛:采用水生花卉或可进行水培的宿根花卉设计布置于水面之上的花坛景观。36.花台:是在较高的(40~10cm)空心台座式植床中填土或人工基质,主要种植园林草花所形成的景观。
a.规则形花台:花台种植台座外形轮廓为规则几何形体。b.自然形花台:花台台座外形轮廓为不规则的自然形状。
37.花境;是以多年生草花为主,结合观叶植物和一二年生草花,沿花园边界或路缘设计布置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第七章 城市规划与设计概论
1.绿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
2.居住用地:指居住区、居住小区、街坊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居住用地。第八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2.P202 公共绿地:主要是由市政府投资,经过艺术布局建成的具有一定设施内容的园林绿地,供全市人民游览休息、开展文体活动。包括:市级公园、区级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水边及路旁的游憩林阴带等。
3.居住区绿地:居住区用地的一部分。如小公园、小游园、宅旁绿地等。
4.道路河道绿地:道路绿地指由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居住区道路级别以上的街道绿化用地。如:道旁用地、交通岛绿地、湖水旁绿地。
5.单位附属绿地:指专属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使用的绿地。如:机关、部队、学校等,不对外开放。
6.生产用地: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苗木、花卉、种子和其他园林产品的苗圃、花圃、果园等,也可定期供游人观赏游览。7.防护绿地:市区、郊区用于隔离、卫生、安全防护等目的的林带和绿地。如:卫生防护林、防风林、水土保持林。
8.城市郊区风景林地:充分利用大面积的自然山水森林风景、名胜古迹,配备一定服务设施,供人们节假日游览休息之用的绿地。如:杭州西湖、安徽黄山等。
9.P204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城市中平均每个居民所占有的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等。
第九章 公园规划设计(重点章节,很多小概念及数据,须背)
1.P225公园:供人民群众游览、休息、观赏、娱乐、社交、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也是反映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在城市公共绿地中常居首要地位。
2.市、区级综合性公园:供本市或本区居民游览休息、文化娱乐的综合性大中型绿地。3.儿童公园:是城市中儿童游戏、娱乐、开展体育活动,并从中得到文化科学普及知识的专类公园。服务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和携带儿童的成年人。
4.动物园:是集中饲养、展览各种野生动物和家禽的可供人们游览休息的公园。
5.植物园:是植物科学研究机构,也是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栽培实验为中心,可供人们游览的公园。
6.体育公园:既有体育设施,又有绿化布置,可进行体育活动又可供群众游览休息。7.纪念性园林:以革命活动场地、烈士陵墓等为中心的园林绿地。8.古典园林: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古典园林名胜。9.带状公园(游憩林阴带):城市中具有相当宽度的(8m以上)有一定服务设施的带状公共绿地,特别设在湖滨、河流沿岸。
10.街旁游园:介于市级和区级公园之间的居住区小游园的一种,也称微型公园。11.竖向设计:
第十章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重点章节,很多小概念及数据,须背)1.道路绿化:以道路为主体的相关部分空地上的绿化和美化。
2.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在城市道路设计你的指导下,依据道路类型、性质、功能与地理、建筑、环境进行规划,安排布局道路绿地的类型、布置形式、种植设计等。3.城市道路: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各种道路。(注:有6种形式,须熟悉 P267)
4.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常以红色线条表示。(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专用语有13点,须熟悉 P268)
5.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建筑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用地范围。6.分车带:车行道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
7.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浓荫乔木而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基本的形式。(P272)
8.交叉路口绿地绿化设计(P281)
9.滨河流绿地:城市中临河流、湖沼等水体的道路绿地。
10.步行街道:在市中心地区的重要公共建筑、商业与文化生活服务设施集中的地段,设置专供人行而禁止一切车辆通行的道路。
11.公路:城市郊区的道路以及城乡之间的交通道路。
12.高速公路:有中央分隔带和四个以上车道立体交叉、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专供快速行驶的现代公路。
第十一章 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重点章 概念、设计原则多)1.城市广场发展概述(须熟悉 P297)2.现代城市广场类型(须熟悉 P304)3.广场空间形态(须熟悉 P330)4.城市广场种植设计(须熟悉 P342)第十二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1.居住区绿地:居住区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指在居住小区或居住区范围内,住宅建筑公建设施和道路用地外布置绿化、园林建 园林小品,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场地的用地。(注:须掌握 P352)2.居住区绿地组成:(须熟悉 P354)
组团绿地:直接联系住宅的公共绿地,结合居民建筑组团布置,服务对象时组团内居民,特别是就近为组团内老人和儿童提供户外活动的场所,服务半径小,使用效率高,形成居住建筑群组的共享空间。
第十三章 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
1.单位附属绿地:城市中分散附属于各单位公共建筑庭院,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环境为主要功能,不对公众开放的绿地。2.工厂防护林带:(P392)
卫生防护林带:也称防污染隔离林带。设在生产区与居住区或行政福利区之间,以阻隔来自生产区大气中的粉尘,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减弱噪音,改善区域小气候等。
防风林带:防止风沙灾害,保护工厂生产和职工生活环境的林带。
防火林带:在石油化工、易燃易爆产品的生产工厂及车间等地,为确保安全生产,减少事故损失而设置的。
第十四章 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
1.风景名胜区:径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的地域。
2.国家公园:面积较大的自然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的也包括一些历史遗迹。
3.自然保护区: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效益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稀有动物的自然栖息地,珍稀的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4.森林公园:在具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通常没有或极少受到社会开发的特殊地域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以森林为主体的,具有科学、教育、游憩作用和梅西价值的自然地区和风景区。
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用地多为自然的山峰、山谷、林地、水面,在一定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采用特殊的营林措施和园林艺术手法,突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和自然景观。第十五章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P436)1.观光农业:P436 2.景观美:P441 3.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
4.斑块: 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相对同质的地段或空间实体。5.廊道: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以交通线路构成的网络为主。
6.基质:各类建成区、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物。如:把街道和街区看做城市景观的本底。7.生态持续性:P443 8.旅游持续性:P444
第三篇: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范文模版)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淮安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景点的实地考察,结合背景资料的整合与分析,使我们对于书本中的现代园林设计进一步产生实体感。深化对于书本知识的了解,做到重视身边的知识,总结日常生活的细节。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我系园林4个班同学班于10月23日早晨8点在学校志学楼前集合前往钵池山公园 10月24日下午2点集合去东方母爱公园(爱心塔景区)
10月25日上午8点集合去古淮河景区
三实习内容
主题: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结合钵池山公园,母爱公园和古淮河生态公园综合分析
游览园林,早在上古时期就是陶冶情操的精神享受,也理所当然的被赋予了在自然景观之上多样的人文内涵。
这三个公园比较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本身的自然景观资源都比较丰富。古淮河生态公园最大(1900亩),也是植物覆盖面积最多的一个(不然就叫生态公园了么);钵池山公园中的植物相较于建筑的比例小于其他两者,地形很有些特色(钵~~池山么),是其中我最喜欢的;而母爱公园则比较鸡肋了(个人观点),面积最小,地势没多少起伏,要做出什么特色有点难,大概只有后期加工才能多添些看点吧(湖心亭边的小池畔有耙痕,池内有抽水机的管道,人工痕迹明显)。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它的先天不足导致设计者着急了(我要开始喷了),首先大门口放的雕塑就有问题,话说这个漂母和母爱有关系吗?难不成沾到个“母”字就世界大同母爱为先了?简直是离题千里。还有漂母有这么年轻嘛?真这么漂亮韩信能直接把千金当聘礼给送过去,还能让后代无聊的家伙借题发挥?别说我没艺术细胞,真正动人的艺术品不会依靠年轻的形象来博取人的眼球,相较来讲倒是园内一个写实少数民族母亲的雕塑更有张力,也更具代表性,她带着一道道岁月沟壑的脸上满足的笑容真是动人极了。看到那位亭亭玉立,二八年华的“漂母”,真是无言又无力。呼唤表达的张力,少些形式上的浮夸。
不是说不可以把一些主观的概念融合入景观中,但是天朝建国都那么多年了,9年义务教育也基本普及,大学生韭菜似的割一茬长一茬,现代人的头脑好歹要对得起十寒窗不是?这公园建在古黄河遗址周围,不是有个更贴切的主题吗。黄河,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亲,虽然它有些大,但是起码这搭得上号啊。现在天朝到处都这毛病,但凡有个历史名人据说在这里住过都得建个故居来收门票。我们都知道,故居,遗址这种东西,重建了简直就是扯淡(不铺开了,偏题)。我知道韩信是淮安人,真的,不是有韩公堤吗?够了,韩公累了,就让他安息吧。总的来说,我的观感就是此园先天不足,后天…..也不足,完毕。
关于钵池山公园,可能是因为园博会的关系,感觉它的层次(无论其主旨还是景观本身)更加符合现代园林的标准。难得的,还有些趣味性,真是让我这个受众欣慰莫名。这个05年建成的淮安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没有刻意地披上历史的外衣装深邃,而是…确有历史底蕴的,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记载,而李白在诗中也提到过。钵池山公园依托钵池山历史传说和钵池(大口子)水面自然条件,以“一山一水”、“一古一今”、“一静一动”为基本主题;风格上,名山以道教建筑为基调,水上以现代设施为基调。待建景观和娱乐设施有:人工堆积的钵池山和湖心岛、荷池、钵池山道教建筑群、小瀛洲钵塔、民俗一条街、钵池山购物娱乐综合中心、人造森林等。
实话说,这些个基调跟我这俗人没什么关系。我喜欢这个公园主要是因为它不会
只扯些有的没的,在园子里钻来钻去很好玩。钵池山公园在它大的主题之下分了很多独立的有自己主题的小园子,主要是在模仿江苏各地的特色园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同学们怕时间来不及都不爱走偏一点的地方真心失策,我记得有一个湖心小岛(非人工)里面的园路是用木栈道铺的,我踩着栈道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个视野开阔的所在,实在是妙极了。还有一次,我为了看清月季花坛多靠近了几步就发现了一个新的所在。那是模仿日本枯山水庭院的作品,虽然白沙粗了点(貌似是白色石子),也没什么耙纹,但是这组设计巧妙的微景观确让我感受到了枯山水的沉静。这就是我更喜欢它的原因,内涵多于说明的文字。我置身其中的悠然心境不是插在路边标牌是的概括性文字所能表达。
最后是古黄河生态公园,我有些遗憾,因为时间限制以及脚力不足,我没能走完。感觉就是,真是不负生态公园这个称号,树真多,人工的痕迹显得渺小。我想,在这里漫步一定是个自在又舒服的事(我几乎是跑过来的,怕时间来不及)。
四实习总结
景观本生的美感才是人们陶冶情操,放松心情所要注重的。自然的广阔,博大,使人开怀忘我,尽洗铅尘,无论是怎样形式的美,都孕育善的感受。作为一个学习园林,同时享受园林之美的求知者,现在的我深切感受到景观本身美感的重要,人文的理念应该表达在设计之中,而非把想法写在一个精美的大牌子上,插在入口。
第四篇: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园林规划实习总结报告
园林101 vvv 一. 实习时间:2013-7-14 至 2013-7-21 二. 实习地点: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北京陶然亭公园、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北京恭王府、北京北海公园、北京颐和园。三. 实习指导老师:王志泰、何嵩涛 四. 实习内容: 1.实习目的:
(1)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欣赏各个不同古典园林特色艺术价值,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从而进一步了解园林规划的实际应用以及设计理念。
(2)通过实习了解古典建筑设计和绿化与现代城市绿化设计的风格特点。
(3)认真欣赏各个实习地点的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园林小品、园林铺地、园路等与园林相关的设计。并与自己的设计相比较,找出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4)参观道路绿化及现代园林,学习其立意、空间划分、景点设计的方法。
(5)提高风景鉴赏力和艺术素养,增强审视和形成艺术思维的能力。
2.实习任务与要求:(1)熟悉大型生态湖滨公园规划布局手法及重要经典设计要领
(2)掌握主要园林植物种类名称与性状表现(3)掌握重要园林植物形态特征表现(4)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熟悉园林艺术表现(5)明确实习任务,遵守实习纪律 正文
第一部分 北京园博会
北京园博会以“园林城市 美丽家园”为口号,落实“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水岸特色、互动参与、永续利用、产业促进”为特色,实现“以园办会、以会兴业、以业富民”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国际化、精品化、高端化”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要求,坚持弘扬园林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全面服务群众的方针,充分发挥首都优势,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品质建设,秉承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首都特色的理念,依托永定河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撷取中外园林艺术精华,融汇古今园林文化智慧,将园博园打造成为展示当代园林建设最高科技水平和艺术成就的示范区,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低碳绿色生态试验区,成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上一颗璀璨明珠,成为“建设世界城市的园林精品,实践三个北京的魅力工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筹办园博会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上,体现“一轴、两区、三地标、五展园”:
“一轴”即银杏大道(园博轴),是一条由园林博物馆至功能性湿地的南北向景观轴线;
“两区”即园博湖景区和下沉式花园景区锦绣谷;
“三地标”即永定塔、中国园林博物馆和主展馆,为园博会的三大标志性建筑;
“五展园”即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国际展园和湿地展园。从园博大道去往北京园博园主门区,远远看到一个巨大的外观呈圆形结构的白色建筑,这就是北京园博会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主展馆。主展馆一层,通过9个展区的展示项目,诠释北京园博会“园林城市,美丽家园”的主题。
主展馆一层展陈区域,分为“序厅”和“在园中”、“在画中”、“在心中”、“在家中”、“在梦想”、“在展望”、“在感悟”、“在回味”九个展区。其中“在画中”展区内,以花卉墙布置多彩世界展厅,利用多媒体成像技术结合北京园博会标志性景观,打造万花筒走廊,在营造视觉冲击的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北京园博会主展馆的亮点是动态《卢沟运筏图》全景影像,它还原元代卢沟桥一带的日常景象,两岸的木材运输繁忙,卢沟桥上车水马龙的繁荣生活场景,还在穿插了马可波罗游卢沟桥的一段场景,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惟妙惟肖。
北京园
与园林博物馆、主展馆形成三角轴线关系,是北京园博会的中心和亮点。身居“要位”的北京园以“万园之园”为主要设计理念,建成后将为游客展现一座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于一体的新时代北京园林形象。为体现首都园林建设的最高水平,北京园将以皇家园林为表现形式,着重体现博大与悠久的北京园林文化与大气包容、胸怀天下的首都精神。
忆江南
整个江苏园山水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努力营造出不同意境的园林空间,展示江南古典园林步移景换、咫尺山林的造园技法,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精髓。
岭南园
全园布局为庭、园并列式的两进庭院,建筑与山水结合自然,画面围绕水景展开,景点相互照应,庭院空间平易,园林意境清远。室内室外,园内园外的空间相互渗透,体现岭南水乡特色。全园通过咏唱“岭南歌谣”,在北京园博会这一曲“绿色交响乐章”中突出地表现了“岭南谣,故乡情”主题,对作为观众的岭南人来说这是一份浓情蜜意的“故乡情”;同时也体现出了广东兼容、进取、务实、创新的广东精神。
第二部分 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亭北山下为常青轩 观音殿
观音殿是慈悲庵的主殿,观音殿殿内原来供奉的是西方三大士:大乘佛教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的藤胎泥像。在道光28年,殿额为“大自在”。康熙43年,殿额改为:“自在可观”。
准提殿
座南朝北,南北两向开门。北面有墙无窗,正中一间为门,与北面观音殿殿门相对。准提殿原供奉准提等3为菩萨,殿内有许多佛像和神像、祭器、供具。殿额提:“准提宝殿”;殿联题:“法雨慈云,众生受福;金轮宝盖,两戒长明”。这些旧有之物,现均已无存。准提殿现为“陶然亭奇石展室”
文昌阁
坐北朝南,面阔3间(8.1米),进深1间(4.4米)。高约10米,总建筑面积为83.28平方米。阁前有一小方亭。楼上朝南一面有廊,可凭栏眺望。文昌阁木质的梁檩栋枋外露部分,以及亭、廊的天花板,都饰有彩绘,颇为华美,加之此阁虽小却颇具特点,因而,它虽无飞檐斗拱的造型,但危楼高耸,也颇觉飘逸灵秀。
第三部分 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
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的旅游场所,也是集红学、古建、园林、清史、民俗、文博等各方面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整体格局到景观规划,从建筑尺度到景物设置,都立足于忠实原著的描述和时代的风貌。近万平方米的建筑,近2万平方米的水面及40余处景点,重新画就了一个红楼故地
以大观园、红楼为主题的博物馆,注重在红楼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方面下功夫:第一部分“元妃省亲馆”,展出了“省亲”活动时的红木宝座、屏风及红楼人物服饰,满汉全壁的“贵妃册封”、“秀女名册”等。第二部分“红楼文物精品展”,展出《红楼梦》所处年代的家具、古玩、器皿,其中有一紫檀镶银对联为曹家文物。第三部分“红楼艺术馆”,展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以《红楼梦》为题材所演出的各种影视戏剧。第四部分“大观园馆”,展示了大观园十几年来的发展变化,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沙盘模型演示着大观园从梦幻到现实的仙境。第五部分“曹雪芹家世与生平”,展示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坎坷的一生。第六部分 “红学学术研究馆”,介绍红学研究领域的几大流派。
仿清式建筑,环境典雅优美。这里有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萧湘馆、薛宝钗的蘅芜院„„或富丽堂皇,或清幽淡雅。
怡红院
萧湘馆
第四部分 恭王府
恭王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
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银安殿
俗呼银銮殿,嘉乐堂
第五部分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犹如仙境。琼岛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及假山、邃洞等。东北岸有画舫斋、濠濮涧、镜清斋、天王殿、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北海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北海公园属于皇上的娱乐地方。其九龙壁最有名。
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琼华岛
简称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岛高32.3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岛上建筑精美,高低错落有致,依山势分布,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南面以永安寺为主体,有法轮殿、正党殿、普安殿及配殿廊庑、钟鼓楼等,黄瓦红墙,色彩绚丽。西面为悦心殿、庆霄楼、琳光殿及存放乾隆时摹刻珍品《三希堂法帖》的问古楼。
永安寺
永安寺位于大同浑源县城内东北鼓楼北巷,俗称大寺,是浑源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建筑。寺内院落平坦,布局严整,殿宇巍峨,古朴壮观。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 80 多米,东西宽 50 米,总面积 4000 多平方米。
法轮殿
为永安寺内第一座殿堂,“法轮”意为佛法辗转流传不息,犹如车轮滚滚,此殿阔五楹,单檐庑殿顶,殿脊正中置琉璃宝塔,塔两边殿脊上嵌有琉璃彩龙戏珠浮图,造型独特,为一般寺庙所罕见。
第六部分 颐和园
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集历代皇家园林及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处处蕴涵着造园造景之精华。
全园运用了多种造景手法,仁寿殿前,运用置石与门的对景手法优化了实现效果,扩大了活动空间。园中的漏窗所运用的便是漏景的手法,使得景色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夹景手法的运用更是巧妙,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画中游”,经过造园艺术匠精心裁剪处理的框景,一幅幅妙趣横生、大异其趣的画面,置身其间,简直有镜中游的感受。
谐趣园
谐趣园中“一亭一径足谐其趣”。园中之湖并非天作,乃是人工开凿而成,是人力征服自然的见证,浩淼湖波,蕴涵着挖掘者的力量。园中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临湖垂柳枝条柔长,抚临水面,婀娜多姿;远处松柏,层峦叠翠,掩映山间,玉立峰上,与柳树的婀娜全然不同,尽显北方气概。湖中莲荷,铺于水面,既有大叶荷叶,又有小叶睡莲,更难得秋冬之际,一湖荷叶尽枯,却得“留得残荷听雨声”之诗意,却是自然之美尽显。然而,花草树木之间却不尽是自然之美;园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全是人力所植,有着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是造园者智慧的结晶;花草树木的层峦叠翠,错落有致,也正体现了形式美的多样统一、调和对比的法则。
乐寿堂
在颐和园东北面对昆明湖,是慈禧来此地避暑游玩居住之地,门厅称“水木自亲”。“乐寿堂”三字为光绪手书,金字黑底,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西内间为慈禧寝室。堂外两侧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六合太平”之意。庭中植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 之意。
长廊
长廊彩画题材十分广泛,有花鸟、树石、山水、人物等。据说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西湖景546幅,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273间画廊的梁枋上。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展现古代文人的点滴,例如长廊中还有八幅彩画,描绘了八位古代文人的风雅之爱,简称为“长廊八爱”。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成为名副其实的的画廊。
四大部洲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仿西藏桑鸢等成形式而筑。由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和八小部洲。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共十八座建筑组成。中心为象征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建筑平面分别为正方,三角,圆,半圆形,以对应地,水,风,火。该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建筑特点,依
山而筑。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气势。
六:实习总结
园林是一门艺术,园林是一门美学,园林更是自然的再现。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园林,园林的灵感大多来自于自然和文化。好的设计离不开平时的细心观察和体会。认识实习,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不同魅力,领略到古今园林艺术迥异的美感。同时也唤起我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思考与重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设计的不足与幼稚!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植物的配置及配置得体,可收相互因借,扬长避短之效,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使景点变得更为完美。在用材上采用就地取舍,巧妙的利用借景、框景,造景等多种造园方法。因地制宜,强调建筑与所在环境的融合。带着这些深切体会我更能感觉到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园林、高层建筑到博物馆设计的游览流程。每一处都在召示环境很重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是设计者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环境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可以说这次实习是含金量很高的,因为我们的实习安排很紧,时间又短,地方又多,目的性很强,所以自由性比较差。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不失的做到了小中见大。从我们看到的、想到的和体会到的,我们能对设计有个更加全面的细致的认识,身临其境的感受设计带给我们的便利和效益。从而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出发点。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第五篇: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园 林 规 划 设 计 实习
报
告
摘要:通过参观常州西瀛里滨河绿地、红梅公园景观,常州武进新天地、青枫公园,上海辰山植物园,苏州拙政园、博物馆、金鸡湖,对红梅公园,辰山植物园等进行各类型绿地的综合分析,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分析园林,根据看到的景象对园林设计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归纳。
关键词:园林 滨水绿地景观分析 综合公园 景观构造
正文: 此次参观的各类绿地公园可以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是西瀛里滨河绿地,金鸡湖滨水绿地为主的滨水绿地,第二类是武进新天地,青枫公园,红梅公园为主的综合公园,第三类是苏州拙政园的古典园林,最后是辰山植物园的专类绿地。在此我就四大类型选取其中一个有代表有特色的公园进行详细分析。
综合公园是指在市、区范围内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休憩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多功能、自然化的大型绿地,其用地范围一般较大,园内设施活动丰富完备,适合各阶层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之内的游赏活动。综合公园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景观环境塑造、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居民社会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红梅公园属于全市性公园,它为全市居民服务,居民步行约30~50分钟即可到达,乘公交通工具约10~20分钟可达。它是全市公园绿地中,用地面积最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的绿地。位于常州市东北面,是市内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37公顷,其中水面积7公顷。公园的名称为什么起“红梅”二字呢?这是因为园内的著名古建筑-红梅阁而得名的。红梅公园的布局分三区八景,“三区”即文物古迹区(在公园南部的红梅阁和 文笔塔)、娱乐活动区(在公园的西北部,有运动场、春晖茶室、青少年活动场所、游艇、听松楼和舞厅)和科普教育区(在公园的东部,有动物园、盆景园、月季园和屠一道根艺藏珍馆);“八景”:是红梅春晓、古刹钟声、曲池风荷、青峦倒影、凤桥花径、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笔夕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的背景使得红梅公园成为了众多游人游览和娱乐的场所。正因为是各种游人来往于此,所以红梅公园是集齐各种功能为一体的面向全市人民的历史休闲游览公园。
文物古迹区是位于南部的红梅阁和文笔塔,红梅阁外采用中轴对称的图形结构,以红梅阁中心轴向东西排布开行程一个广场,其中红梅阁外采用植物障景的手法,起到缓冲视线,增加景物的虚实感,使得从南2门进入公园的人们的视线经过宽阔悠长的广场后在此得到停留,也增加了红梅阁的神秘感。与红梅阁的古典相对应的是前方石桥和入口广场的现代感,采用玻璃,金属,石等材料,将历史和现代有机的结合,八景
之一的红梅春晓在现代的节奏中弥漫着古朴的气
息。赋予其新的生命。
娱乐活动区是在公园的西北部,有运动场、春晖茶室、青少年活动场所、游艇、听松楼和舞厅,娱乐区内的设施繁多,可以供人们在游览观赏的同时参与进来,游艇等方式可以和水更加亲近,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公园的景致。茶室的设置可以让方便景区对游客的服务,提供游客喝茶购物的空间,可以在喝茶休息的同时观赏园内的美景。园内茶室的位置在公园的西北部,周围有天宁寺,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天宁寺的高塔还能听到天宁寺传来的钟声,可谓色香味声四样俱全。青少年是公园必不可少的游客,他们的加入使得公园增加了活力,红梅公园因此也为他们设置了活动场所,各种活动器械,斑斓的植物和动物的结合,既丰富了色彩又给公园乐趣。此外还有各项活动场所,可为功能丰富,涉及到各类人群需求。
科普教育区在公园的东部,有动物园、盆景园、月季园和屠一道根艺藏珍馆,各类鸟类动物为公园增加了乐趣,热带植物的绚丽颜色和各类鸟叫声成为动物园区独特的风景线。盆景园月季园等做的不如前几个区精致,但对那些对这些有研究兴趣的游客是个很好的游览点。
以上是红梅公园的具体功能分区的情况,下面就入口铺装等进行分析。
入口:红梅公园在东南北三个方向进行了入口的设置,南面的1,2,北3路口为主要路口,是公园主游览路线的出口处,因此对其进行了重点设计。但总体上都是以宽阔的入口广场为主要手法,配以公园历史主题图案的方柱,石柱或者玻璃柱,起到吸引眼球和直接传达公园主旨文化的目的。次入口设计相对简单,在两侧丛植的植物引导下进入园内。
铺装:铺地材料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整体铺装、块状铺装、简易路面和花街铺地,园路铺装的花样是非常丰富的。红梅公园包括了以上四类的铺装,其中最大特色的是塑胶盒木板。穿插在公园各处,体现着公园的现代感。铺装设计,使园路更坚固、平整、耐磨,从而能更好的承受人流、车辆的践踏和碾压,并对自然气候的变化如暴晒、严寒、风霜雨雪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强的抗性。同时园路作为园景的构成要素之一,需要以不同形式的铺装来达到美观和修饰的要求,于是园路表层常被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形式的铺装,以使园路得到美化和变化,从而取得“园路得景”的效果。
植物:红梅公园名曰红梅,当然梅花的种植不在少数,且品种也多样,红梅公园这个如此大规模的综合公园,其植物也是不计其数,不仅有热带植物也有松杉竹类耐旱的植物,悬铃木,香樟,垂柳,水杉等重复出现在公园各个角落,还有各类色彩各异的灌木丰富了植物造景且形成的景观四时不同。节点处的花镜既起到障景的作用又起到观赏的左右。红梅公园的植物覆盖率极高。
红梅公园的诸多设计手法,景观设置值得我们学习,真可谓是处处有景,步移景异,有国外公园的简约大气,也有公国古典园林的曲径通幽,各类风格有机恰到的相融合,为我们日后的综合公园设计提供了典范。
素有 “东方水城 ”之称的苏州,拥有品相具佳的 “四角山 水”,在古城东部的工业园区则拥有一泓碧波的金鸡湖。金鸡湖 位于“园区”中部,西距苏州古城约4km,水域面积7.38Km2,比著名的杭州西湖还大 1.8 8 Km 2,是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市景观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市总体规划中最大的市内景观区,金鸡湖环湖景观由美国一家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与苏州本土 设计院联合规划设计。该设计整体性突出,景观特色鲜明,在环 湖设置了城市广场(世纪广场)、滨湖大道、水巷邻里、望湖角、金姬墩、文化水廊、玲珑湾、波心岛等8个各具特色的区域,规划总面积为11.38km2,2003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优秀设计奖。金鸡湖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是:一是表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力挺一个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建设目标。景观设计在尊重苏州传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将旧城与新城、商业与娱乐,生活与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在苏州的新城与旧城之间建立连接过去与未来、艺术与建筑、山体与水体、城与乡,本土与世界的象征性链接。
金鸡湖的8个景观区虽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 岸线全部开放,呈现 “岸线共有,还于大众”的国际人文主义特 色。在滨湖大道的景观设计中,十分注意人们在区域内游览休憩 时的舒适、便捷与安全性,沿湖步道系统分为上、下两个层次,其间的高差为90cm,起到了隔而不断、步移景异的效果。区域内 背景音乐系统的设计,配置自然石头造型的音乐灯箱分布在所有 沿途步道园林路侧,声、色、形、势自然浑成,畅游其中,隐约 的“丝竹之声”萦绕耳侧,亲切感人。区域内几乎所有的硬质花岗岩大道均考虑了残疾人坡道和盲道的无障碍设计,自成体系,使弱势群体成员也能轻松的到达湖边的任何地方,欣赏美丽的湖 光景色,感受自然气息;而区域内的公厕系统设计,一色精致的 小品建筑,充分考虑了和不同环境的融合和总体的协调,位置隐 蔽、材料随机,体现出浓浓的人文主义特色。设计手法与形式
金鸡湖的景观设计,注重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在互动融合中赋予了景观设计丰富的内涵以及清晰的文脉。同时,工程设计坚持与时俱进,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原则,体现出景观设计的时代特征。如前面提到的,在保持了整体设计简洁大气的基础上,一些细部的处理,如湖滨大道铺地的材 料、工艺和图案,均采用苏州所特有元素;滨水的一些拟自然驳 岸的设计,也与苏式园林中的一些塘池驳岸设计有神似之妙。受人文主义及亲水思想影响,采用垂直、多层次设计手法,使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将水体与人的 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沿湖滨水区域标高作了四段划分,从城市往湖滨靠近,依次为“望湖区——远水区——见水区——亲水 区”。在最低一级“亲水区”又采用了多种不同处理手法,如亲 水木平台、亲水花岗岩大台阶、挑入湖中的木舞台等,使得整个区域在三维空间中变得丰富多彩。
金鸡湖景观设计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至今仍是国内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与景观教学的参考范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景观学经风雨而茁壮成长。此时,回眸观赏金鸡湖的景观设计,在感叹之余,也不可避免的反思有再斟酌之处。
(1)超大尺度与直白的景观设计。整个环湖临水地带直白开敞,道路几乎完全硬铺,高大的树木和草坪则在较远的地方。大尺度的临湖景观大道,平日里给游人开敞舒适的视觉心理享受,但是一遇天气不佳和冬夏寒暑变化,美丽的湖滨大道就因风雨袭人、寒暑逼人而令游人却步、逃避。临湖景观因游人萧条而变得冷寂,条条景观道成了“无人道”,游人只能龟缩在山丘上的亭子里嗟叹。
(2)抽象简洁、开敞大气的设计。滨水开敞景观,的确给人良好的视觉心理感受,但在得“此”的时候,“彼”——自然绿色及亲水之感就失去了。试想,假如能够在设计时有张弛节律地设计一部分原生态的亲土、亲水、亲绿的滨水设计,让绿色植被、乔木直接亲近湖面,就能够更好的解决审美无节律、少气韵的意境问题。(3)在一些重要的节点环境,多有高档的湖景精装公寓耸立,住户在遍览金鸡湖美景的同时,也“享受”着周末、假日时蜂拥而来的大量人流、车流和庆典的音乐、礼炮声等的影响。如果能在设计的时候,将住宅和景观节点再作梳理,拟或在其中种植一些有较强吸声、隔声作用的植物,则能更好地实现人性化的设计。
相对于常州的红梅公园,苏州的金鸡湖滨水绿地更为大气以湖为景,水,建筑,景观共同营造出现代商业新城的蓬勃朝气和力不从输的霸气。凸显的是现代白领人士的高级生活享受。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列于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园址在唐代是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建有大宏寺。明正德四年(1509),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购下大宏寺遗址和附近的低洼地营建园林,并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文意,取名为‘黜政园”。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相比增添的是更多的柔情,文人的诗情雅趣,还有古典的幽转柔长。拙政园就是这样一个多重结合于一身的文化标志。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宜以视觉为主。从视觉观赏出发,研究视线与景物组合规律,是利用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重要环节。拙政园的景物与视线的巧妙组合,通常是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及借景等处理方式来实现的。
对景: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木之中,又如自西部扇面亭望门洞外的倒影楼等景物,都是这类手法。除了正面对景之外,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窗洞门作为取景框,行经其间,就有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出现,如留园鹤所一带就是这类例子。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景。
敞景: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象,称为敞景。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采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方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分景:景色的层次变换和视象的流动感受是形成构景艺术魅力的必要条件。如果要使景物具有吸引和诱导观赏的作用,那么空间景物的视觉效果与意境构设,就宜含蓄有致,切忌一览无余,所谓“景愈藏,意境愈深;景愈露,意境愈浅”。分景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按一定方式划分与界定,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手法。分景的作用在于增加景色的量和质,使园景虚实变换,丰富多彩,引人人胜。以手法是设计过用建筑来营造境,无只需身来感受着四时间的变美感,上的这些景观设计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程中去实践的,利植物还有山石水体出诗情画意般的意需用语言来道破,临其境的你来感受这非凡的意境,随的不同,景物随时换,来实现动态的与静态的水行程强烈对比。园林的最高境界是贴近自然又高于自然,苏州园林就擅长用各种手法来实现这种境界,人工的山石,植物无法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需要一些自然之物来点缀。
风,雨,影就巧妙得被运用了进来,它们是种那么虚幻的东西,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就是这些交织融汇处一番别样风情。
拙政园听雨轩,为典型的“夜雨芭蕉”景观。轩前一泓清水,边植芭蕉翠竹,轩后数丛蕉叶。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种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真是声色兼备。退思园有轩名“菰雨生凉”,南院芭蕉葱绿,棕榈苍翠,轩北贴水,几丛芦苇,几枝菰草。绵雨朦朦,展示出“凉风生蓖叶,细雨落平波”的意境,又是一番景象。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小轩筑于拙政园西园水中小岛的东南角,东南朝向,面对“别有洞天”月洞门,背衬葱翠小山,前临碧波清池,环境十分幽美。建筑平面采用折扇形,背墙窗景和室内石桌,亦用折扇形状,给人一种小扇自生风的感觉,带着一丝丝凉意。小亭的题名“与谁同坐轩”颇有新意和特色,很容易引起猜测和遐想。
拙政园倒影楼,紧邻水际。水底楼台,波光荡漾,似实似虚,亦真亦幻,给园林景观带来一种虚灵之美。调动天象自然景观,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色,使园林更有自然情趣。比如塔影亭和倒影楼。
不得不感叹古人造园的技术之高超,设计思想的完整超前。如今园林人士们试图从古典园林从得到启发,运用到现在的园林设计中来,只有读懂它才能做出符合中国国情园林设计。我们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吸取传统建筑园林的精华,做出符合现代审美观的有文化内涵的设计。
不管是滨水绿地,综合绿地还是古典园林,它们都给我们一个园林设计实例的典范,让我们在日后的设计学习中进行借鉴,吸取消化其中的好处进行然后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园林设计素养,我们既要吸收古典园林的委婉也要体现现代园林的简约大气,结合当地实情,因地制宜,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http://
卢齐齐,浅谈滨水景观生态规划——以苏州金鸡湖景观为例 《中国历史水电市场》,2008 综合性公园分析——以红梅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