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高一暑假红楼梦简述题50
2012高一暑假红楼梦简述题501、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曾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之得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携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答其灌溉之恩随之下凡,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偿还。
2、冷子兴是如何介绍贾宝玉的:
次年又生得一位公子,因为是衔玉而生,就取名宝玉。宝玉周岁时,摆出各种物件,让他抓取,他却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认为宝玉将来必是酒色之徒。宝玉长到七八岁,虽然淘气,但却聪明乖觉,说起话来也奇怪。
3、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
黛玉的母亲死后,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先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然后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4、宝黛初见的情景:
宝黛初见,心有灵犀,恍若旧识重逢。黛玉初见宝玉,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见过黛玉之后也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他见黛玉眉尖如蹙便送她“颦蹙:二字,闻知黛玉没玉,便要摔玉,后由贾母哄骗方才作罢。
5、贾雨村如何处理该案:
贾雨村复职后,一上任就遇到一起人命案:薛蟠为争夺一个女婢而打死了冯渊。贾雨村本欲秉公办案,正准备缉拿要犯时,门子拿出“护官符”,讲述了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为了攀附权势,不思甄士隐之恩,胡乱结案。
6、宝玉在秦可卿卧室发生了什么事情:
宝玉随贾母等人到宁府赏梅。宝玉在秦可卿房里午睡时,梦中随警幻仙姑进入太虚幻境,先翻看了记载金陵优秀女子命运的“金陵十二钗”图册,又看了“红楼梦”原稿,聆听了“红楼梦”曲。宝玉在梦中与可卿成亲,初尝云雨情。
7、刘姥姥一进大观园:
京官后代王狗儿.因祖上曾与王夫人、凤姐的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求助。刘姥姥在周瑞家的引荐下见到了王熙凤,并见识了凤姐的威严.凤姐说起家中难处,刘姥姥以为无望,可风姐还是给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满意而归。
8、宁国府因派焦大送秦钟发生了什么事情:
焦大不满派他送秦钟回家,便仗着酒醉,当着凤姐和宁府诸人的面把贾府上下痛骂一遍,说贾珍等人“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结果焦大被捆起来塞了一嘴的土和马粪。王熙凤则让宁府的人把焦大远远打发掉。
9、薛宝钗“比通灵”情节:
宝钗生病,宝玉去探望。宝钗便借通灵宝玉来看。看完后,心神领会,催丫环莺儿离开,莺儿便说通灵宝玉上的字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也把金锁要来看了看。原来,癞头和尚送给宝钗的金锁上刻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宝玉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对。
10、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熙凤假装会意,约贾瑞晚上到西边穿堂,再把东边门锁上,让贾瑞喝了一夜的穿堂风,回家又遭祖父贾代儒责罚。但邪心未改,凤姐又约他到房后小过道里头的空屋子,让贾蓉、贾蔷去捉他,并写下字据,又浇了他一身一头的尿粪。回来就病了。因照风月鉴,不治而亡。
11、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12、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第十五回)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13、太监传来圣旨: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全家喜气洋洋,贾母派人去宫里谢恩。贾府上下开始忙于建造省亲别院。一切准备停当,贾政便择日题本,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元宵节,元春回家省亲,亲人团聚。
14、元春省亲(第十八回):
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
15、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述宝玉和袭人之间发生了什么。
正不自在,又听袭人叹道:“只从我来这几年,姊妹们都不得一处。如今我要回去了,她们又都去了。”
袭人哄骗宝玉说其母、兄要赎她回家,宝玉泪痕满面,十分着急地挽留。袭人趁机向宝玉提了三点要求:少发怪论;真爱读书也罢,假爱也罢,在老爷面前要做出个爱读书的样子;不许吃人嘴上的胭脂。宝玉说“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的”,满口答应了袭人的要求。(十九回)
16、阅读下面文字,简述黛玉和宝玉之间紧接着发生了什么事
且说宝玉整合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起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起来这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
宝玉听说史湘云来了,忙从薛家赶回贾母处。正值黛玉在旁,因得知宝玉从宝钗家来,便十分不高兴,二人又拌了嘴。宝玉理解黛玉的心情,遂拿“亲不间疏,先不后”的道理劝慰她,让黛玉明白了他们青梅竹马的感情与众不同,黛玉转怒为喜,并拿湘云说话咬舌的毛病逗乐取笑。(二十回)
17、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凤姐说“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凤姐说的小戏子长相像谁,紧接着发生什么事:
小戏子长相像黛玉,众人都明白,只是不肯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这不禁使黛玉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宝玉对湘云使了个眼色,更令黛玉和湘云气愤。宝玉原是好心调停,却落了个两头不是,宝玉甚感无趣。(二十二回)
18、共读西厢记:
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二十三回)
19、贾环故意推翻烛台,烫伤了宝玉,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这种恶行,自然使贾环和赵姨娘遭到王夫人的唾骂。赵姨娘更加嫉恨宝玉和凤姐,妄图害死二人,为贾环谋夺家私。凤姐、宝玉果然中邪,几乎死去。幸好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跛足道
人来到贾府表示能治此邪症。那和尚拿过宝玉的玉,擎在手上摩弄了一阵,并说了“青埂峰一别十三载”之类的疯话,凤姐、宝玉二人渐渐清醒。(二十五回)
20、黛玉葬花: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二十六回)
21、宝钗扑蝶:
芒种节,不见黛玉。宝钗往潇湘馆寻去,忽见宝玉进了潇湘馆,便抽身 离开。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宝钗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无意中还听到小红和坠儿的闺秘。为了避免尴尬,宝钗装出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二十七回)
22、元春的赏赐,只有宝钗和宝玉的相同,因此发生了什么事:
宝玉将自己的赠品送去给黛玉挑选,让她把喜欢的留下。黛玉拒绝,宝玉只好发誓,说心里除了贾母和贾政夫妇,就是黛玉了。而宝钗因为母亲对王夫人等提过金锁是和尚给的,以后要与有玉的才可结为婚姻。这次自己的赠品和宝玉的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就疏远宝玉。(二十八回)
23、且说宝玉因见林黛玉又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去吃,不时来问。林黛玉又怕她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做什么?”简述宝玉和黛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由于张道士提亲,宝、黛心中俱不受用。而黛玉更是拿提亲之事奚落宝玉,令宝玉十分伤心。宝玉气得口里说不出话,赌气从颈上抓下通灵宝玉摔在地上,见没摔碎又拿别的东西来砸。黛玉伤心大哭,把吃的药都吐出来了。直到贾母、王夫人将宝玉带走方才平息。(二十九回)
24、、金钏之死 :
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拿起荷包里的香雪润津丹往金钏嘴里送,还同金钏儿开起了玩笑,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并叫人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三十回)
25、宝玉丢了什么东西:金麒麟。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湘云劝宝玉会会为官做宰的,宝玉却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黛玉心有所感。二人见面后,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黛玉听了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还恳切。不觉滚下泪来。(三十二回)
26“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问林黛玉所喜、所惊、所悲、所叹的分别是什么:
所喜者,果然自己好眼力,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颂扬她,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所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而且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恐自命薄,不能持久。(三十二回)
27、宝玉挨打:
宝玉与忠顺亲王府戏子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王爷派人向宝玉索要琪官。贾政气得目瞪口呆。贾环趁机向贾政诬告金川之死由宝玉逼奸不遂引起。贾政气极,拿了宝玉往死里打。王夫人及时赶到,救下宝玉。贾母训斥贾政,贾政下跪赔罪。(三十三回)
28、“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作简要叙述:
①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规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低下头来,还堂皇地为薛蟠辩护。②黛玉泪光满面,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万句言语无法倾诉,仅抽噎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回)
29、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因为宝玉算是间接害死了玉钏的姐姐。玉钏就不大搭理宝玉。宝玉喝了一口莲叶羹之后,故意逗玉钏,让玉钏喝下莲叶羹。后半会说宝玉跟宝钗求让莺儿过来打几个络子。(三十五回)
30、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旁边,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犀熝。宝钗走近前来,悄悄地笑道:“你也过于小心了。”简述宝玉午睡时发生的故事:
宝玉正午睡,宝钗又去探望,见袭人正在给宝玉绣鸳鸯戏莲花样的肚兜。宝钗赞叹花样好看,待袭人去休息了,不由得拿过来帮忙刺绣。这时,听见宝玉在梦中嚷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见,不觉怔了。正好袭人过来,便同她说笑了两句,一同出了怡红院。(三十六回)
31、刘姥姥二进贾府:
大家按席位坐定后,贾母又提议行酒令助兴。黛玉行令是无意说“牡丹亭”、“西厢记”中两句词曲。刘姥姥也没犯难,什么“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着实有些野趣。(四十四回)
32、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妙玉给宝钗和黛玉各一杯茶,给宝玉的却是自己常用的绿玉斗,可见深意。(四十一回)
33、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问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请问宝钗要问黛玉什么话: 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说得黛玉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四十二回)
34、宝玉去水仙庵干什么?紧接下来发生的事。
宝玉在凤姐生日时以给北静王死妾探丧为名给金钏儿烧纸,茗烟跟着。借素日厌恶的水仙庵一用。回家后贾母用“叫你老子打你”相威吓。(四十三回)
35、贾政看上鸳鸯,命邢夫人向贾母讨她做妾。(四十六回)
贾赦想收鸳鸯为小妾,叫刑夫人来求凤姐,凤姐推脱。刑夫人去探鸳鸯的心,并拉她去回贾母,鸳鸯只是低着头不动身。贾赦为此叫来了鸳鸯家人相逼,鸳鸯便到贾母那儿剪发明誓,死也不从。贾赦的企图因此无法实现。
36、贾琏挨打的原因:
贾赦看上了石呆子家传的几把古扇,命贾琏去弄来,但石呆子死活不肯卖。贾雨村知道后,讹诈石呆子拖欠官银,才把扇子弄来。贾赦因此埋怨贾琏无能,贾琏嘟囔了几句,便挨了父亲一顿打。(四十八回)
37、晴雯补雀金裘:
宝玉穿着贾母赏赐的极珍贵的雀金裘去给舅父贺寿,不料雀金裘后襟烧了个指顶大的洞。袭人因母病回家,晴雯受了风寒,这急坏了宝玉。麝月送去找工匠补,可没人敢接这活。重病的睛雯忙硬撑着坐起来,挣命连夜为宝玉补雀金裘。心灵手巧的晴雯用孔雀金线将雀金裘界得不露痕迹。(五十二回)
38、贾探春处理赵国基的丧葬赏银:
李纨本想让探春赏银四十两,但探春却让吴新登家的去查旧账,探春按旧例给赏银二十两。赵姨娘抱怨,说探春对舅舅刻薄,伤了探春的自尊心。探春不承认赵姨娘是她的母亲,不承认赵国基是她舅舅。平儿传达凤姐意见,说允许添些赵国基的赏银,探春反对拿太太的钱做人情,不同意。(五十五回)
39、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紫鹃为宝、黛的爱情操心、担心。一次宝玉去找黛玉,黛玉正睡午觉,黛玉的丫鬟紫鹃谎说
黛玉明年春天或秋天要回苏州,以此来试探宝玉是否真心。宝玉听后如打了焦雷一般,两眼发直,没了知觉。吓坏了众人。而后听紫鹃说只是玩笑话,又有贾母的安慰,宝玉方回过气来。(五十七回)
40、材料题(六十二回)
香菱、芳官等斗草,两人玩到地上,香菱裙子弄脏了水湿,其裙为宝琴所赠;宝玉教袭人给她换一件,香菱临走不叫把裙子事说与薛蟠。
41、贾琏偷娶尤二姐:
贾琏向贾蓉夸二姐比凤姐好。贾蓉要说二姐给贾琏做二房。贾蓉向尤老娘说二姨给贾琏,二姐未语,三姐先骂。尤氏劝阻,贾珍同意。尤老娘因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也答应了。贾珍包办尤姐与张华退了婚。(六十四回)
42、王熙凤设计害死尤二姐:
凤姐将尤二姐接入府中,在尤二姐对其感恩戴德之后,任凭她换掉自己的心腹仆人,又主动将贾琏给自己的财产交凤姐管理。任凭丫头秋桐和下人对其的欺凌,并克扣尤二姐的用度。最后利用庸医误诊导致尤二姐流产,使其丧失最后的希望,绝望地吞金自尽。(六十五回)
43、尤三姐怒斥贾琏:
贾琏见二姐貌美,要作二房,偷居府外。二姐和贾珍原有不清白,贾珍还想搅浑水,贾琏又想把三姐给贾珍玩弄。尤三姐却正气凛然,将珍、琏大骂,她已有意中人,即毒打薛蟠的柳湘莲。(六十五回)
44、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悲剧:
尤三姐向二姐、贾琏表示要嫁柳湘莲;贾琏去平安州出差,路遇结为生死兄弟的薛蟠和柳湘莲,柳湘莲以祖传鸳鸯剑给三姐作为定礼。宝玉向湘莲赞三姐,湘莲说宁府只有两个石头狮子干净,负贾琏索要宝剑。三姐用剑自刎。湘莲后悔不迭,出家为道。(六十六回)
45、抄检大观园:
迎春的丫头司棋丢失潘又安送她的秀春囊。秀春囊被傻丫头拾走,送到王夫人手里。王夫人决定抄检大观园。抄到探春时,探春挺身护丫头,怒打王妈妈。抄到晴雯时,晴雯倒箧反抗。抄到司棋,发现潘又安的情书。于是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七十四回)
46、宝玉看望被逐出贾府的晴雯。在晴雯家发生了什么事:
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见到晴雯骨瘦如柴,病情沉重也只有哽咽之分。晴雯既感动又安慰,且不平自己如何担了个虚名,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交给宝玉,脱去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七十七回)
47、晴雯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的性格特征: 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来搜查。晴雯却出任意料,倒箱子,顶撞领头抄检者,以示反抗,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
48、黛玉之死的原因及过程:
得知宝玉要娶宝钗的话,黛玉一时急怒,迷惑了本性,吐了一口血,焚稿断了痴情。黛玉白天已昏晕,却留着一丝微气不断,到了晚间,又缓过气来,微微睁开眼,嘱咐了紫鹃后事便闭了眼不言语了,手凉了,连目光也散了。最后浑身冷汗,气绝身亡,当时正是宝玉娶宝钗的时辰。(九十八回)
49、宝玉死而复生的过程:
贾宝玉与甄宝玉貌象而异,宝玉呆病发作。和尚送来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和尚要一万银子。
50、薛宝钗和袭人“谏痴人”的过程: 贾宝玉在和赖头和尚交谈后 似乎有悟道出家的想法 急坏了宝钗。一天宝玉拿着一本《秋水》
在读,宝钗阶级用古圣贤之道劝宝玉,又有袭人从旁劝导,宝玉被说服了 打算和贾兰一起赶考,并进入密室安心读书备考。(一百十八回)
第二篇:红楼梦简述题
红楼梦简述题
1.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答案】薛宝钗深隐心机,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她城府很深,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林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2.简述“木石前盟”的故事。
【答案】“木石前盟”交代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浇灌一棵绛珠仙草,在顽石下世之前,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眼泪还他。表示贾宝玉与林黛玉前生有缘,林是木,宝玉为石,黛玉(绛珠草)与宝玉(神瑛)为木石前盟。
3.《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并说明它的作用。
【答案】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这两件事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
4.请简述《红楼梦》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
【答案】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5.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请依次指出这三个女子是谁,并分别简述其身世与命运。
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答案一】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因为是庶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抄检大观园时尽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严。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面对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又身逢末世,“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答案二】贾惜春:因母亲早逝,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诸事不管,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答案三】贾迎春: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丈夫孙绍祖忘恩负义、险恶狠毒,迎春出嫁后不久就被虐待而死。
6.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
【答案】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
7.《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答案】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于是刘姥姥高兴地对凤姐说了上述这番话,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
8.简述“凤姐弄权”故事。
【答案】凤姐受馒头庵老尼静虚之托,通过长安节度使的关系,拆散了张金哥与赵公子的婚姻,受贿三千两银子。因此害得张金哥、赵公子双双殉情而死。贾赦看中石呆子祖传的二十把古扇,石呆子千金不卖,贾赦为此而病。凤姐又通过调任保定府的贾雨村,将石呆子下牢,把古扇弄到手。
9.简述元妃省亲故事。
【答案】贾政的大女儿元春入宫多年,被封为贤德妃。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大肆铺张,建造豪华的大观园。元宵节元妃省亲归来,骨肉相见,千言万语,化作辛酸泪。宝玉见了阔别七年的大姐,洒泪痛诉思念情,牵衣顿足不让走。
10.《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答案】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11.“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和“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断,请你分别对这两个片断做简要叙述。
【答案一】宝钗扑蝶: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来要寻别的姊妹去。这时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宝钗遂取出扇子来扑蝶。只见那一双蝴蝶穿花度柳,引的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答案二】黛玉葬花:黛玉访宝玉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产生误会,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黛玉曾因为怜桃花落瓣,手把花锄,收抬残红,葬于花冢。如今时值暮春时节,又来到花冢,她从落花中联想到自己的悲剧的宿命,于是以落花自况,十分伤感地哭吟了这首《葬花吟》。
12.《红楼梦》曾在第23回和第27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答案】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13.“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案】吟诗是林黛玉。《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14.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
【答案】宝玉与忠顺亲王府戏子琪官结交,琪官出逃,宝玉送别于破庙中。忠顺亲王府来向宝玉索要出逃的琪官;贾环进谗说宝玉强奸金钏,并说宝玉不仅与戏子为伍,还自当戏子串过戏。贾政积忿迸发,毒打宝玉。宝玉挨打,引起大家关切,众人态度不一。
15.“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作简要叙述。
【答案】①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规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低下头来,还堂皇地为薛蟠辩护。②黛玉泪光满面,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万句言语无法倾诉,仅抽噎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16.简述“海棠诗社”创建情景。
【答案】初秋季节,贾探春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于是他们以此成立了海棠诗社,李纨“自举掌坛”任社长,菱洲(迎春)、藕榭(惜春)为副社长,首次活动便是《咏白海棠》。咏白海棠,以薛宝钗的诗为魁。
17.简述宴席上凤姐作弄刘姥姥时众人的不同笑态。
【答案】刘姥姥在宴会上曾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湘云把含在嘴里来不及咽下的“一口饭都喷出来”;林黛玉连气都笑岔了,伏着桌子只叫‘嗳唷’;年幼的惜春,跑过去拉着奶母的手叫“揉揉肠子”;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
18.贾府大老爷贾赦想收丫鬟为小妾,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第四十六回)这丫鬟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答案】这丫鬟是鸳鸯。贾赦想收鸳鸯为小妾,叫刑夫人来求凤姐,凤姐推脱。刑夫人去探鸳鸯的心,并拉她去回贾母,鸳鸯只是低着头不动身。贾赦为此叫来了鸳鸯家人相逼,鸳鸯便到贾母那儿剪发明誓,死也不从。贾赦的企图因此无法实现。
19.简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第三首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香菱学诗终于成功。
20.《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晴雯这种精神唯“勇”可形容,请简述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情节。
袭人因母病回家,晴雯夜里受寒伤风,身上烧得烫人。宝玉为舅舅庆寿,贾母给了宝玉一件俄罗斯的孔雀毛做的氅衣,宝玉穿时不小心烧了个洞,麝月忙悄悄拿出来叫人织补,谁知道东西太名贵,没有裁缝敢揽活。睛雯心灵手巧,重病中连夜补好。
21.简叙“探春理家”的情景。
【答案】凤姐生病,探春协助理家,亲娘舅死了,探春按制度行事,依例“赏银”。母女大闹一场。探春着手改革的第二步,是废除不必要的开支,精简节约,取消宝玉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的费用和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并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各项事物。“探春理家”得到许多人的肯定与支持。
22.《红楼梦》中,宝玉与宝琴、平儿、岫烟恰巧同一天生日,大家在红香圃小敞厅内摆下宴席,给宝玉等人祝寿。于是引出了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妙文:“憨湘云醉卧芍药茵”。请你简述“湘云醉卧”的情景,并分析湘云的性格。
【答案】宴席上史湘云喝醉酒,便在园中山后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扇子落在地下,半被花埋,身边蜂围蝶绕,口中还唧唧嘟嘟说着酒令。湘云乐观豁达,不拘小节,无小女儿扭捏之态,而有须眉开朗豪爽的气质,从“湘云醉卧”中也可看出她的这种性格。
23.简述《红楼梦》尤三姐的凛然正气。
【答案】正当宝玉生日欢宴时,贾敬吞丹丧命。尤氏因丧事繁忙。请母亲和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来帮忙。贾琏见二姐貌美,要作二房,偷居府外。二姐和贾珍原有不清白,贾珍还想搅浑水,贾琏又想把三姐给贾珍玩弄。龙三姐却正气凛然,将珍、琏大骂,她已有意中人,即毒打薛蟠的柳湘莲。
24.简述“抄检大观园”的**。
【答案】迎春的丫头司棋与宁国府家奴潘又安在园中偷会,丢失潘送她的秀春囊。秀春囊被傻丫头拾走,又被送到王夫人手里。王夫人决定抄检大观园,园中各房担惊受怕。抄到探春时,探春挺身护丫头,怒打王妈妈,流着泪痛斥了“抄家”。抄到晴雯时,晴雯倒箧反抗。抄到司棋,发现潘又安的情书。于是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
25.简析晴雯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的性格特征。
【答案】晴雯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来搜查。晴雯却出任意料,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以示反抗,这些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
26.简述“紫鹃试玉”的故事。
【答案】紫鹃为宝、黛的爱情操心、担心,谎说“林妹妹要回自己家里去了”,以此来试探宝玉是否真心,结果宝玉信以为真,急得几乎疯狂。宝黛之恋公开暴露,贾母、王夫人等大为吃惊。深夜,黛玉、紫鹃都睡不着,好心的紫鹃劝黛玉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要早拿主意。
27.简叙“钗黛掉包”的情节。
【答案】黛玉为怕失去宝玉而烦恼,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却已合议决定以金配玉,要娶宝钗为媳妇。袭人进言,失去黛玉恐宝玉会闯出天大的祸来!贾母为难,凤姐献了一个用宝钗暗代黛玉的掉包之计。宝玉揭开新娘盖头红,见是宝钗,大惊、大闹、大哭,跪求贾母成全他和黛玉的好事,贾母不允,宝玉当场昏倒!掉包计被傻丫头泄密,黛玉听到,如雷击顶,气急吐血。
28.简述黛玉之死的情景。
【答案】黛玉听说宝玉结婚的消息后,病情日重。她自料万无生理,就将作为自己和宝玉爱情见证的旧帕与诗稿付之一炬。贾府上下忙于娶亲,无暇顾及黛玉,还把她的丫环叫走使唤。黛玉在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后便去世了。而此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娶亲的音乐之声,潇湘馆外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29.简述查抄贾府的经过。
【答案】元春死后,贾府种种行为触怒皇上,贾府被奉旨查抄。在贾琏房中,抄出两箱房契、地契和高利贷借票。贾赦、贾珍、贾琏被押走。贾母、凤姐惊吓病倒,后来贾琏放回,贾赦、贾珍被割去世袭官职,发配边疆。
30.简述凤姐托孤的故事。
【答案】贾府被抄后,贾母去世,刘姥姥三进贾府,没想到贾府已败落不堪,内忧外患,凤姐见姥姥,往事难回首。凤姐病重,临终含泪把女儿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并从手腕上褪下一只金镯子交给她,村妇刘姥姥却拒收了,但她爽快地答应了日后照顾巧姐。
31.简述宝玉出家的故事。
【答案】贾政从任上写信回家,要宝玉和贾兰(李纨之子)在今年秋闺赴考。赴考前,宝玉向王夫人磕头,与宝钗话别,并夜访潇湘,告别含恨而死的黛玉。宝玉就趁赴考的机会,独自出走了。多少天后,大雪封江,贾政官
船停于毗陵驿渡口岸边,忽遇见宝玉,宝玉已做了和尚。
32.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用“爱博而心劳”来概括贾宝玉这个典型的独特性,你同意鲁迅的观点吗?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举例加以阐述。
【答案】同意。宝玉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更有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包括亲近,爱惜、尊重、同情等。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委曲,不仅“劳形’,为之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这样的对不幸者的关切相知之情是难能可贵的。(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3.“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个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请陈述理由。
【答案一】我更喜欢林黛玉。虽然薛宝钗恬淡、宽厚,具有大家闺秀的卓越气质,但林黛玉清秀灵幻的外在美、善良坦诚的内涵美、天才才女化身的艺术美的形象更深深地征服了我,赢得了我的由衷地喜爱。
【答案二】我更喜欢薛宝钗。虽然林黛玉清秀美丽,善良坦诚,很有才华,但薛宝钗的恬淡、宽厚,温柔豁达的性格,美丽端庄的面容,更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大家闺秀的卓越气质,深深地赢得了我的喜爱。(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4.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用“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来评论王熙凤,请问你如何看待这句话?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举例加以阐述。
【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王熙凤阴险恶毒,铁槛寺弄权,逼死尤二姐,为人所不齿。但她又那样聪明能干,富有情趣。如钗黛正斗口时“大热天的你们都吃了辣椒”,几分细致入微和体贴;取笑贾母额上的包是“盛福寿盛满了”,几分急中生智。所以这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人物。
35.《红楼梦》中有一位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小人物——村妪刘姥姥,书中写到她三进荣国府。作者曹雪芹为什么在描写“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宁二府和花团锦簇、美女如云的大观园中,不惜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呢?请简述你的看法。
【答案】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鼎盛和衰落,是贯穿《红楼梦》的重要线索。作者安排这一人物的用意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贾府的变化,并且借助这样一个穷苦人的切身感受,显示出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拓宽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6.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将美丽的景物与人物的精神相互融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意境,如黛玉葬花时的飞燕飘絮,衬着落花流水;宝黛在沁芳闸同读《西厢》时的落红阵阵,衬着白瀑银练;还有湘云醉卧石凳的红香散乱,衬着蜂蝶飞舞;宝琴折梅时的红梅衬白雪等等。试举其中一例加以分析,并说明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示例)“湘云醉卧”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有花香,有动有静,有梦境和诗意的少女春睡图。山石僻处,青板石凳上,蜂蝶闹攘,芍药花飞,湘云醉卧其间,梦中“唧唧嘟嘟”地说酒令。如此优美的意境衬出湘云的浪漫不羁,憨态可掬。美丽的景物使人物更添神采,而人物的精神使景物更具气韵。
37.请简要分析《红楼梦》第五回在小说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十二钗统统归入薄命司中,说明作者对女子的同情和对时代的深思, 并用太虚幻境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荣国府加以对照。《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38.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
【答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2分)可以从世俗的金玉良姻之说入手,为下文黛玉猜疑多心和最终宝玉宝钗联姻作铺垫。也可以从薛家处心积虑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姻缘入手,因为通灵玉是天成,金锁却多人为痕迹,令人生疑。(3分)
39.“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的性命”,这是王熙凤判词中的一句。请简述能体现这句判词的一则故事。
【答案】王熙凤在宁国府主持秦可卿丧事时,为贪人钱财,显示自已的权势本事,买通官府,通过长安节度使的关系,拆散了张金哥与赵公子的婚姻,受贿三千两银子。因此害得张金哥、赵公子双双殉情而死。贾府被抄之时,这件事也东窗事发,成了王熙凤的一大罪状。
40.《红楼梦》第五回中有这样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是谁的判词?其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概括了她的什么命运?请简述。
这段判词写的是王熙凤。(1分)其中的“一从”是指王熙凤在贾府顺从最高统治者贾母;“二令”是她在贾府可以发号施令;“三人木”的“人木”合成一个“休”字,是指她最终要被休弃的。(3分)王熙风的娘家在金陵(即现在的南京).被休后的她只有哭着回去,下场更悲哀。(2分)
问题: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林黛玉哭的指什么事?后来怎么样?
答:黛玉听贾政叫宝玉,心中替他忧虑。晚饭后,往怡红院扣门。晴雯正抱怨宝钗来了没听出来黛玉声音不开门。林黛玉怔在门外,自思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滚下泪珠来。后来听里面宝玉、宝钗笑语之声,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第二十六回)
问题:“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得好不伤感。宝玉心中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哭的是什么人?后来怎么样?
答:黛玉。访宝玉吃了闭门羹,看宝玉送宝钗而生误会,又触动了寄人篱下凄凉心境。暮春,在纷纷的花瓣雨中,黛玉感到了悲剧宿命,遂在沁芳桥畔手把花锄,携着锦囊,含泪葬收抬着片片残红葬花,边哭边唱“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第二十七回)
问题: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心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写的是什么事?答:宝黛诉衷肠。黛玉不放心湘云到来,悄察二人,听宝玉在湘云面前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心有所感;后来宝玉出来向黛玉倾吐了“你放心”、“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的肺腑之言,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
问题:“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正裁疑间,忽有宝钗从那边走来,笑道:“大毒日头地下,出什么神呢?”袭人见问,忙笑道:“那边两个雀儿打架,倒也好玩,我就看住了。” 袭人为什么事出神?
答:黛玉不放心湘云到来,悄察二人,听宝玉在湘云面前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心有所感;后来宝玉向黛玉倾吐了“你放心”、“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的肺腑之言,黛玉走了,宝玉出神拉住来送扇的袭人说:“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出神。
问题:《红楼梦》中“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是谁说的?指的事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答:林黛玉。宝玉挨打。贾政让宝玉会见贾雨村,宝玉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宝玉同忠顺王府一个戏子琪官“相与甚厚”,让贾政“又惊又气”,又有贾环告状,说是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金钏跳井,贾政往死里打宝玉,在贾母的训戒呵斥下停下,后来宝钗、黛玉等人来探视,黛玉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问题:“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红楼梦》第十五回)以上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答案】长安府府太爷的小男子李衙内想娶张金哥。(1分)可金哥已与长安守备公子订了亲,张财主想与守备退亲,守备不答应,两家打起官司。(2分)净虚老尼请王熙风帮忙让守备退亲。(1分)王熙凤派手下(旺儿)假托贾链名义。叫人写了一封信请长安节度使摆平此事。(1分)
问题:《红楼梦》中描写的宝黛钗爱情,阅后确实令人回肠荡气。请简要分析贾宝玉对她们二人不同的情感态度。
【答案】宝钗“鲜艳妩媚”的容貌体态曾使宝玉为之而迷恋、心动,但宝玉并不喜欢她的说教和处事过于冷静理智的态度;(2分)黛玉也是极美的,故以“风流袅娜”形容她,但那是另一种柔弱美的类型,带点仙气、灵气。她为人率真,情怀炽烈,更偏重于感性,能与宝玉相投合,彼此有精神上的默契,因而双双坠入了情网。(3分)问题:简述《红楼梦》中贾雨村判案的事。
【答案】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英莲伤了人命,被告至应天府。刚到任的贾雨村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张“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人。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胡乱判了此案。最后薛蟠夺走英莲,又逍遥法外。
问题:《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提到薛家为薛蟠一案行贿枉法,请简要叙述这件事。
【答案】薛蟠在外饮酒时,打死店小二,被捉进监狱,要判重罪。(2分)薛姨妈托王夫人转求贾政,又求凤姐与贾琏说了,花了几千两银子,把知县买通。复审时仵作和证人做了伪证,知县徇情,定了误伤,只将薛蟠监禁等候处理。(3分)
问题:“抄检大观园”时,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到探春的秋爽斋时,探春是如何反应的?请你就此作简要叙述,并指出探春为什么有如此反应?
【答案】①探春率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她挺身护着丫头,不许搜她们的东西,并痛斥抄家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
起来”。她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乘势作脸”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②为维护自身尊严,也为贾府的未来担忧。试简述《红楼梦》与《家》两部小说情节内容的相似性。
【答案】两部作品都展示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表现了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爱情自由的禁锢,以及封建家长对青年一代非正统思想的忧虑、恐惧与压抑,同时表现了对下层青年女性的同情,甚至都是以男主人公的最后出走为结局。
第三篇:《红楼梦》情节简述题(第1-60回)
51《红楼梦》情节简述题(第1-60回)《红楼梦》情节简述题(第1-60回);
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答案】木石前盟;(赤瑕宫神瑛侍者曾以甘露浇灌三生石畔绛珠仙草,使;
2、简述贾宝玉取名和抓周的故事:贾宝玉一出世,嘴;(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
3、请简述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贾雨村中进士,;
4、简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黛玉的母亲死后,贾母;
5、《红楼梦》情节简述题(第1-60回)
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眼泪还债)
【答案】木石前盟。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其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赤瑕宫神瑛侍者曾以甘露浇灌三生石畔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一起下凡,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第一回)
2、简述贾宝玉取名和抓周的故事: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因此便大不喜悦。(第二回)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3、请简述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因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荣国府帮助。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第三回)
4、简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黛玉的母亲死后,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先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然后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第三回)
5、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见到了贾宝玉。二人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宝玉一见黛玉便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他见黛玉眉尖如蹙便送她“颦颦”二字,闻知黛玉没有玉,便摔玉、痛哭,后由贾母哄骗方才罢休。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第三回)
6、简述王熙凤初次出场的过程: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又转悲为喜。(第三回)
7、简述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过程:贾雨村“夤缘复职”后,一上任就遇到一起人命案:“呆霸王”薛蟠为争夺一个已被出卖的女婢而打死了小乡绅之子冯渊。贾雨村本欲秉公办案,正准备缉拿要犯时,门子拿出“护官符”,讲述了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为了攀附权势,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胡乱结案。(第四回)
8、简述宝玉游太虚幻境的见闻:宝玉随贾母等人到宁府赏梅,在秦可卿房里午睡时,梦中随警幻仙姑进入太虚幻境,先翻看了 “金陵十二钗”图册,又看了“红楼梦”原稿,聆听
了“红楼梦”曲。警幻仙姑见宝玉还未醒悟,把他带到其妹可卿处。一次,两人携手游玩时忽遇迷津,宝玉受到惊吓,失声喊叫:“可卿救我!”方从梦中醒来。(第五回)
9、简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过程:京官后代王狗儿.因祖上曾与王夫人、凤姐的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求助。刘姥姥在周瑞家的引荐下见到了王熙凤,凤姐说起家事的难处,刘姥姥以为告助无望,可风姐还是给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千恩万谢地归去。(第六回)
10、《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答案】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于是刘姥姥高兴地对凤姐说了上述这番话, 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
11、简述薛宝钗比“通灵玉”的情节:宝钗生病,宝玉去探望。宝钗便借通灵宝玉来看。看完后,心神领会,催丫环莺儿离开,莺儿便说通灵宝玉上的字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也把金锁要来看了看。原来,癞头和尚送给宝钗的金锁上刻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宝玉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对。(第八回)
12、金玉良缘:金是指薛宝钗所佩戴的癞头和尚送的金锁,玉则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宝玉从娘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永昌”,与宝钗金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刚好组成一幅对联,象征他们的婚姻。
13、简述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的情节:宝钗生病,宝玉来看望。黛玉也来看望,看见宝玉独自一人来到,黛玉吃醋了,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后来宝玉要喝冷酒,却被宝钗劝住,黛玉看着更不是滋味,刚巧雪雁来送热炉,黛玉就借机调侃宝玉,说宝玉只听宝钗的劝。这些情不自禁地表露出微微的妒忌。(8)
14、简述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情节:凤姐见贾瑞钻入穿堂白冻一晚后仍情迷心窍,又约他晚上到房后小过道里那间空屋等候,并派贾蓉贾蔷在他等候时捉弄他。贾瑞不知是计,羞得无地自容,给贾蓉贾蔷各写了一张五十两欠契,还被泼里一身尿粪,回家后一病不起。
(王熙凤看出贾瑞意欲对她图谋不轨。贾瑞来找凤姐。按约定晚上钻入穿堂。腊月天寒,白冻一晚而归。代儒惩罚贾瑞跪在院内读文章,打了三四十大板,不许吃饭。第二次又在凤姐房后小过道里那座空房子,被贾蓉、贾蔷捉弄。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正照风月宝鉴,一命鸣呼。)(十二回)
15、简述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十三回)
儿媳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务。这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
(注意这一题与下面一题问的角度不同,答题的角度也不同。)
16、简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情节: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凤姐协理。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召集训话,分班负责,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十三回)
17、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凤姐为秦可卿送葬夜宿铁槛寺旁的馒头庵,庵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
相争,打起了官司。老尼求凤姐摆平此事,凤姐借机索要三千两银子。凤姐得了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结果金哥自缢,守备之子也随之殉情。(十五回)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18、“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十五回)
以上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答案】(1)长安府府太爷的小男子李衙内想娶张金哥。(1分)可金哥已与长安守备公子订了亲,张财主想与守备退亲,守备不答应,两家打起官司。(2分)净虚老尼请王熙风帮忙让守备退亲。(1分)王熙凤派手下(旺儿)假托贾链名义。叫人写了一封信请长安节度使摆平此事。(1分)
19、贾政生辰,宁荣二处齐庆贺,忽然六宫太监传来圣职,问:什么圣旨?接着发生什么事?
【答案】太监传旨说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全家喜气洋洋,贾母派人去宫里谢恩。贾府上下开始忙于建造省亲别院。一切准备停当,贾政便择日题本,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元宵节,元春回家省亲,亲人团聚。(十六回)
20、简述元妃省亲故事: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妃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第十八回)
(皇帝恩准元妃回贾府省亲。元宵节之日, 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 前呼后拥来到省亲别院。贾妃见到祖母、母亲及诸姐妹不禁泪珠滚滚。随即元春赐园名“大观园”,给园中所喜之处题名,命宝玉和诸姐妹各题一匾一诗,以示庆贺。太监启奏时辰已到,元妃与亲人洒泪而别。)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述宝玉和袭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十九回)
正不自在,又听袭人叹道:“只从我来这几年,姊妹们都不得一处。如今我要回去了,她们又都去了。”
【答案】袭人哄骗宝玉说其母、兄要赎她回家,宝玉泪痕满面,十分着急地挽留。袭人趁机向宝玉提了三点要求:少发怪论;真爱读书也罢,假爱也罢,在老爷面前要做出个爱读书的样子;不许吃人嘴上的胭脂。宝玉说“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的”,满口答应了袭人的要求。
(良宵花解语:袭人见宝玉恣情而为,不务正业,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试探宝玉,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话,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宝玉一一答应。)
22、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身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请问紧接着发生了什么事?(二十回)
【答案】宝玉听说史湘云来了,忙从薛家赶回贾母处。正值黛玉在旁,因得知宝玉从宝钗家来,便十分不高兴,二人又拌了嘴。宝玉理解黛玉的心情,遂拿“亲不间疏,先不僭后” 的道理劝慰她,让黛玉明白了他们青梅竹马的感情与众不同,黛玉转怒为喜,并拿湘云说话咬舌的毛病逗乐取笑。
23、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凤姐说“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凤姐说的小戏子长相像谁,紧接着发生什么事?
【答案】小戏子长相像黛玉,众人都明白,只是不肯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这不禁使黛玉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宝玉对湘云使了个眼色,更令黛玉和湘云气愤。宝玉原是好心调停,却落了个两头不是,宝玉甚感无趣。(二十二回)
24、“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①泣残红黛玉葬花: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还蒙在鼓里。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时,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二十七回、二十八回)
②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第三十二回)
③共读西厢花纷纷: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第二十三回)
25、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请问林黛玉哭指的是什么事?后来怎么样?
【答案】黛玉听贾政叫宝玉,心中替他忧虑。晚饭后,往怡红院扣门。正遇上晴雯生气,没听出黛玉的声音,不肯开门。林黛玉怔在门外,自思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滚下泪珠来。后来听里面宝玉、宝钗笑语之声,越想越伤感,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第二十六回)
26、简述黛玉吃“闭门羹”的经过,及此事发生后她的心境和行为。(黛玉葬花的情景)(26、27回)
【答案】黛玉夜访怡红院,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见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次日大观园内饯花神,又勾起伤春愁思,于是在沁芳桥畔手把花锄,携着锦囊,含泪葬花,写下《葬花词》,借落花慨叹自己的命运。
27、“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和“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断,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第二十七回)
①宝钗扑蝶: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来要寻别的姊妹去。这时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宝钗遂取出扇子来扑蝶。只见那一双蝴蝶穿花度柳,引得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芒种节,众姐妹在大观园饯花神,独不见黛玉。宝钗往潇湘馆寻去,见宝玉进了潇湘
馆,便抽身离开。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便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的闺秘。为避免尴尬,宝钗装出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②黛玉葬花:黛玉访宝玉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产生误会,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黛玉曾因为怜桃花落瓣,手把花锄,收抬残红,葬于花冢。如今时值暮春时节,又来到花冢,她从落花中联想到自己的悲剧的宿命,于是以落花自况,十分伤感地哭吟了这首《葬花吟》。
28、《红楼梦》曾在第23回和第27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答案】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29、且说宝玉因见林黛玉又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去吃,不时来问。林黛玉又怕她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做什么?”简述宝玉和黛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二十九回)
【答案】由于张道士提亲,宝、黛心中俱不受用。黛玉更是拿提亲之事奚落宝玉,令宝玉十分伤心,还拿金玉之类的话相激,宝玉气得口里说不出话,赌气把通灵宝玉摔在地上,见没摔碎又要来砸。黛玉伤心大哭,把吃的药都吐出来了。袭人、紫鹃劝阻不了,直到贾母、王夫人将宝玉带走方才平息。
30、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这一回的回目是“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说说宝钗是如何“机带双敲”的?
【答案】宝玉说宝钗如杨妃体丰怯热,宝钗羞红了脸,待要发作,又不好怎么样。(1分)刚好小丫头靛儿不见了扇子问宝钗,(1分)宝钗就借找扇子的事发作,说她该找素日和她嬉皮笑脸的姑娘问,表明自己并不和宝玉嬉皮笑脸,(2分)随后又讽刺宝玉经常向黛玉负荆请罪。(1分)(三十回)
31、金钏之死 :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拿起荷包里的香雪润津丹往金钏嘴里送,还同金钏儿开起了玩笑,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并叫人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三十回)
32、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气得宝玉威胁要打发她回去,闹出不快。(2分)晚上宝玉喝酒回来,婉言向晴雯赔不是51《红楼梦》情节简述题(第1-60回)《红楼梦》情节简述题(第1-60回);
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答案】木石前盟;(赤瑕宫神瑛侍者曾以甘露浇灌三生石畔绛珠仙草,使;
2、简述贾宝玉取名和抓周的故事:贾宝玉一出世,嘴;(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
3、请简述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贾雨村中进士,;
4、简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黛玉的母亲死后,贾母;
5、《红楼梦》情节简述题(第1-60回)
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眼泪还债)
【答案】木石前盟。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其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赤瑕宫神瑛侍者曾以甘露浇灌三生石畔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一起下凡,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第一回)
2、简述贾宝玉取名和抓周的故事: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因此便大不喜悦。(第二回)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3、请简述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因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荣国府帮助。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第三回)
4、简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黛玉的母亲死后,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先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然后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第三回)
5、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见到了贾宝玉。二人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宝玉一见黛玉便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他见黛玉眉尖如蹙便送她“颦颦”二字,闻知黛玉没有玉,便摔玉、痛哭,后由贾母哄骗方才罢休。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第三回)
6、简述王熙凤初次出场的过程: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又转悲为喜。(第三回)
7、简述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过程:贾雨村“夤缘复职”后,一上任就遇到一起人命案:“呆霸王”薛蟠为争夺一个已被出卖的女婢而打死了小乡绅之子冯渊。贾雨村本欲秉公办案,正准备缉拿要犯时,门子拿出“护官符”,讲述了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为了攀附权势,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胡乱结案。(第四回)
8、简述宝玉游太虚幻境的见闻:宝玉随贾母等人到宁府赏梅,在秦可卿房里午睡时,梦中随警幻仙姑进入太虚幻境,先翻看了 “金陵十二钗”图册,又看了“红楼梦”原稿,聆听
了“红楼梦”曲。警幻仙姑见宝玉还未醒悟,把他带到其妹可卿处。一次,两人携手游玩时忽遇迷津,宝玉受到惊吓,失声喊叫:“可卿救我!”方从梦中醒来。(第五回)
9、简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过程:京官后代王狗儿.因祖上曾与王夫人、凤姐的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求助。刘姥姥在周瑞家的引荐下见到了王熙凤,凤姐说起家事的难处,刘姥姥以为告助无望,可风姐还是给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千恩万谢地归去。(第六回)
10、《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答案】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于是刘姥姥高兴地对凤姐说了上述这番话, 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
11、简述薛宝钗比“通灵玉”的情节:宝钗生病,宝玉去探望。宝钗便借通灵宝玉来看。看完后,心神领会,催丫环莺儿离开,莺儿便说通灵宝玉上的字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也把金锁要来看了看。原来,癞头和尚送给宝钗的金锁上刻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宝玉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对。(第八回)
12、金玉良缘:金是指薛宝钗所佩戴的癞头和尚送的金锁,玉则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宝玉从娘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永昌”,与宝钗金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刚好组成一幅对联,象征他们的婚姻。
13、简述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的情节:宝钗生病,宝玉来看望。黛玉也来看望,看见宝玉独自一人来到,黛玉吃醋了,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后来宝玉要喝冷酒,却被宝钗劝住,黛玉看着更不是滋味,刚巧雪雁来送热炉,黛玉就借机调侃宝玉,说宝玉只听宝钗的劝。这些情不自禁地表露出微微的妒忌。(8)
14、简述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情节:凤姐见贾瑞钻入穿堂白冻一晚后仍情迷心窍,又约他晚上到房后小过道里那间空屋等候,并派贾蓉贾蔷在他等候时捉弄他。贾瑞不知是计,羞得无地自容,给贾蓉贾蔷各写了一张五十两欠契,还被泼里一身尿粪,回家后一病不起。
(王熙凤看出贾瑞意欲对她图谋不轨。贾瑞来找凤姐。按约定晚上钻入穿堂。腊月天寒,白冻一晚而归。代儒惩罚贾瑞跪在院内读文章,打了三四十大板,不许吃饭。第二次又在凤姐房后小过道里那座空房子,被贾蓉、贾蔷捉弄。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正照风月宝鉴,一命鸣呼。)(十二回)
15、简述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十三回)
儿媳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务。这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
(注意这一题与下面一题问的角度不同,答题的角度也不同。)
16、简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情节: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凤姐协理。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召集训话,分班负责,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十三回)
17、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凤姐为秦可卿送葬夜宿铁槛寺旁的馒头庵,庵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
相争,打起了官司。老尼求凤姐摆平此事,凤姐借机索要三千两银子。凤姐得了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结果金哥自缢,守备之子也随之殉情。(十五回)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18、“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十五回)
以上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答案】(1)长安府府太爷的小男子李衙内想娶张金哥。(1分)可金哥已与长安守备公子订了亲,张财主想与守备退亲,守备不答应,两家打起官司。(2分)净虚老尼请王熙风帮忙让守备退亲。(1分)王熙凤派手下(旺儿)假托贾链名义。叫人写了一封信请长安节度使摆平此事。(1分)
19、贾政生辰,宁荣二处齐庆贺,忽然六宫太监传来圣职,问:什么圣旨?接着发生什么事?
【答案】太监传旨说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全家喜气洋洋,贾母派人去宫里谢恩。贾府上下开始忙于建造省亲别院。一切准备停当,贾政便择日题本,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元宵节,元春回家省亲,亲人团聚。(十六回)
20、简述元妃省亲故事: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妃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第十八回)
(皇帝恩准元妃回贾府省亲。元宵节之日, 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 前呼后拥来到省亲别院。贾妃见到祖母、母亲及诸姐妹不禁泪珠滚滚。随即元春赐园名“大观园”,给园中所喜之处题名,命宝玉和诸姐妹各题一匾一诗,以示庆贺。太监启奏时辰已到,元妃与亲人洒泪而别。)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述宝玉和袭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十九回)
正不自在,又听袭人叹道:“只从我来这几年,姊妹们都不得一处。如今我要回去了,她们又都去了。”
【答案】袭人哄骗宝玉说其母、兄要赎她回家,宝玉泪痕满面,十分着急地挽留。袭人趁机向宝玉提了三点要求:少发怪论;真爱读书也罢,假爱也罢,在老爷面前要做出个爱读书的样子;不许吃人嘴上的胭脂。宝玉说“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的”,满口答应了袭人的要求。
(良宵花解语:袭人见宝玉恣情而为,不务正业,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试探宝玉,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话,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宝玉一一答应。)
22、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身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请问紧接着发生了什么事?(二十回)
【答案】宝玉听说史湘云来了,忙从薛家赶回贾母处。正值黛玉在旁,因得知宝玉从宝钗家来,便十分不高兴,二人又拌了嘴。宝玉理解黛玉的心情,遂拿“亲不间疏,先不僭后” 的道理劝慰她,让黛玉明白了他们青梅竹马的感情与众不同,黛玉转怒为喜,并拿湘云说话咬舌的毛病逗乐取笑。
23、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凤姐说“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凤姐说的小戏子长相像谁,紧接着发生什么事?
【答案】小戏子长相像黛玉,众人都明白,只是不肯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这不禁使黛玉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宝玉对湘云使了个眼色,更令黛玉和湘云气愤。宝玉原是好心调停,却落了个两头不是,宝玉甚感无趣。(二十二回)
24、“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①泣残红黛玉葬花: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还蒙在鼓里。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时,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二十七回、二十八回)
②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第三十二回)
③共读西厢花纷纷: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第二十三回)
25、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请问林黛玉哭指的是什么事?后来怎么样?
【答案】黛玉听贾政叫宝玉,心中替他忧虑。晚饭后,往怡红院扣门。正遇上晴雯生气,没听出黛玉的声音,不肯开门。林黛玉怔在门外,自思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滚下泪珠来。后来听里面宝玉、宝钗笑语之声,越想越伤感,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第二十六回)
26、简述黛玉吃“闭门羹”的经过,及此事发生后她的心境和行为。(黛玉葬花的情景)(26、27回)
【答案】黛玉夜访怡红院,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见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次日大观园内饯花神,又勾起伤春愁思,于是在沁芳桥畔手把花锄,携着锦囊,含泪葬花,写下《葬花词》,借落花慨叹自己的命运。
27、“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和“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断,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第二十七回)
①宝钗扑蝶: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来要寻别的姊妹去。这时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宝钗遂取出扇子来扑蝶。只见那一双蝴蝶穿花度柳,引得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芒种节,众姐妹在大观园饯花神,独不见黛玉。宝钗往潇湘馆寻去,见宝玉进了潇湘
馆,便抽身离开。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便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的闺秘。为避免尴尬,宝钗装出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②黛玉葬花:黛玉访宝玉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产生误会,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黛玉曾因为怜桃花落瓣,手把花锄,收抬残红,葬于花冢。如今时值暮春时节,又来到花冢,她从落花中联想到自己的悲剧的宿命,于是以落花自况,十分伤感地哭吟了这首《葬花吟》。
28、《红楼梦》曾在第23回和第27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答案】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29、且说宝玉因见林黛玉又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去吃,不时来问。林黛玉又怕她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做什么?”简述宝玉和黛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二十九回)
【答案】由于张道士提亲,宝、黛心中俱不受用。黛玉更是拿提亲之事奚落宝玉,令宝玉十分伤心,还拿金玉之类的话相激,宝玉气得口里说不出话,赌气把通灵宝玉摔在地上,见没摔碎又要来砸。黛玉伤心大哭,把吃的药都吐出来了。袭人、紫鹃劝阻不了,直到贾母、王夫人将宝玉带走方才平息。
30、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这一回的回目是“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说说宝钗是如何“机带双敲”的?
【答案】宝玉说宝钗如杨妃体丰怯热,宝钗羞红了脸,待要发作,又不好怎么样。(1分)刚好小丫头靛儿不见了扇子问宝钗,(1分)宝钗就借找扇子的事发作,说她该找素日和她嬉皮笑脸的姑娘问,表明自己并不和宝玉嬉皮笑脸,(2分)随后又讽刺宝玉经常向黛玉负荆请罪。(1分)(三十回)
31、金钏之死 :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拿起荷包里的香雪润津丹往金钏嘴里送,还同金钏儿开起了玩笑,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并叫人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三十回)
32、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气得宝玉威胁要打发她回去,闹出不快。(2分)晚上宝玉喝酒回来,婉言向晴雯赔不是,为博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晴雯一撕两半,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主仆冰释前嫌。(2分)(三十一回)
33、宝黛诉衷肠: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便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却当众颂扬黛玉从不说这些混账话,黛玉听了心有所感。二人见面后,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黛玉听了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还恳切,不觉滚下泪来。(三十二回),为博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晴雯一撕两半,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主仆冰释前嫌。(2分)(三十一回)
33、宝黛诉衷肠: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便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却当众颂扬黛玉从不说这些混账话,黛玉听了心有所感。二人见面后,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黛玉听了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还恳切,不觉滚下泪来。(三十二回)
34、“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答案】所喜者,果然自己好眼力,素日认他是个知己;
35、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请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事?;【答案】宝黛诉衷肠;
36、“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答案】黛玉不放心湘云到来,悄察二人,听宝玉在湘;
37、简述宝玉挨打的情节: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
38、“严父责打不肖子”
34、“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问林黛玉所喜、所惊、所悲、所叹的分别是什么?(黛玉听了这话后的心理活动?)
【答案】所喜者,果然自己好眼力,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颂扬她,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所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而且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恐自命薄,不能持久。(三十二回)
35、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心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三十二回)
请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事?
【答案】宝黛诉衷肠。黛玉不放心湘云到来,悄察二人,听宝玉在湘云面前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心有所感;后来宝玉出来向黛玉倾吐了“你放心”“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的肺腑之言,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
36、“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正裁疑间,忽有宝钗从那边走来,笑道:“大毒日头地下,出什么神呢?”袭人见问,忙笑道:“那边两个雀儿打架,倒也好玩,我就看住了。” 请问袭人为什么事出神?
【答案】黛玉不放心湘云到来,悄察二人,听宝玉在湘云面前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心有所感;后来宝玉向黛玉倾吐了“你放心”之类的肺腑之言。黛玉走后,宝玉出神误把前来送扇的袭人认作黛玉,拉住袭人说:“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出神。(三十二回)
37、简述宝玉挨打的情节: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宝玉与忠顺亲王府戏子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王爷派人向宝玉索要琪官,贾政气得目瞪口呆。贾环趁机向贾政诬告金钏之死由宝玉逼奸不遂引起。贾政气极,拿了宝玉往死里打。王夫人与贾母赶到,救下宝玉。(三十三回)
38、“严父责打不肖子”,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三十二回、三十三回)
【答案】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39、“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作简要叙述。
【答案】①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规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低下头来,还堂皇地为薛蟠辩护。②黛玉泪光满面,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万句言语无法倾诉,仅抽噎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回)
40、简述“海棠社”或“菊花社”的主要情节。(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
⑴海棠社:初秋季节,贾探春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于是他们以此成立了海棠诗社,李纨“自举掌坛”任社长,迎春、惜春为副社长,首次活动便是《咏白海棠》。咏白海棠,以薛宝钗的诗为魁。(或:简述“海
棠诗社”创建情景。)
⑵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
41、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刘姥姥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荣国府。贾母得知后设宴款待,并邀刘姥姥同游大观园,刘姥姥有意哄着老太太开心。姥姥最后迷了路,竟醉卧在宝玉床上,幸亏袭人发现,才没被宝玉知道。第二天便带着贾府众人所赠财物回乡下去了。(第39、40、41回)
(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
42、钗黛互吐剖心语(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黛玉感激不已,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她没有当着众人说自己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第四十五回)
43、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推脱。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第四十六回)
44、贾府大老爷贾赦想收丫鬟为小妾,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第四十六回)这丫鬟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答案】这丫鬟是鸳鸯。贾赦想收鸳鸯为小妾,叫刑夫人来求凤姐,凤姐推脱。刑夫人去探鸳鸯的心,并拉她去回贾母,鸳鸯只是低着头不动身。贾赦为此叫来了鸳鸯家人相逼,鸳鸯便到贾母那儿剪发明誓,死也不从。贾赦的企图因此无法实现。
45、香菱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学气质的女子,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第四十八回)
【答案】黛玉让其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于是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香菱学诗:薛蟠遭柳湘莲痛打后外出躲羞,侍妾香菱被宝钗带进大官园。香菱羡慕黛玉、宝钗等人会作诗,便拜黛玉为师,苦学作诗,并为此茶饭不思。先是作了两首都不好,后来在梦中得了一首,众人齐赞新巧有意趣。)
46、叙述晴雯与宝玉之间的一次感人情景。(第五十二回)(请简述“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情节。)
【答案】贾母赏给宝玉一件俄罗斯进口的孔雀毛披风不小心被火星烧了一个洞,里外无人会补,晴雯连夜带病用孔雀金线界密修补了烧眼。她只觉头重脚轻,满眼金星却咬牙捱着,补两三针歇一会又补,直到凌晨四点才补好,不留心还真看不出来,为此宝玉感激不已。
(宝玉为舅舅庆寿,贾母给了他一件俄罗斯的孔雀毛做的氅衣,宝玉穿时不小心烧了个洞,麝月忙悄悄拿出去叫人织补,谁知没有裁缝敢揽活。睛雯心灵手巧,重病中连夜用孔雀金线界密修补了烧眼,不留心还真看不出来,为此宝玉感激不已。)
47、探春勇斗赵姨娘:凤姐小产,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平儿说“如今请姑娘裁夺,添加些也是可以的”,遭探春拒绝,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也一概免了。(第五十五回)
48、简叙“探春理家”的情景:凤姐小产,探春协助理家,亲娘舅死了,探春按制度行事,依例“赏银”,母女大闹一场。探春着手改革的第二步,是废除不必要的开支,精简节约,取消宝玉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的费用和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并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各项事物。(“探春理家”得到许多人的肯定与支持。)(第五十六回)
49、紫鹃试玉:紫鹃为宝、黛的爱情操心、担心,谎说“林妹妹要回自己家里去了”,以此来试探宝玉是否真心,结果宝玉信以为真,急得几乎疯狂。宝黛之恋公开暴露,贾母、王夫人等大为吃惊。深夜,黛玉、紫鹃都睡不着,好心的紫鹃劝黛玉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要早拿主意。(五十七回)
第四篇:简述题
简述题
& 1
应用写作
关于实际应用的写作,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公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为解决具体问题和传递实用信息所进行的一种写作活动。
应用写作的作用
组织与管理作用、联系与沟通作用、宣传与传播作用、规范与约束作用、记录与凭证作用、认知与教育作用
应用写作的特点
作用的实用性(最根本)应用的广泛性 内容的真实性 格式的规范性
时间的限定性 作者的特定性 语言的简约性
我国古代应用写作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注重实用性 程序固定化 一文一事(即一个文忠只司一职,不能随意将两个文种混为一谈)
直言其事 事信言文(事信:事实真实无误 言文:指在事实可靠的基础上讲究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
&2 材料工作有哪几个环节?各个环节有哪些具体要求?
分为四个环节,即占有材料、鉴别材料、选择材料、使用材料。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占有材料 强调一个“多”字(1)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2)既要收集国内的材料,又要重视国外的材料(3)既要重视正面材料又要重视反面材料(4)既要收集点上的材料,又要收集面上的材料 点指重点具体的材料 面指全面概况的材料
鉴别材料
鉴别是否真实 鉴别是否正确
选择材料
选择主题需要的材料 选择真实的材料 选择典型的材料 选择新颖的材料
使用材料
(1)根据文件下达的目的和写作要求决定材料的先后顺序(2)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确定材料的详略(3)根据不同的文种表达要求,显示不同的语体特色。
为什么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文章修改的意义:它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重要手段 是应用文性质和特点的必然要求 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要修改,是因为一篇文章难得落笔即佳,古今中外虽不乏一挥而就得佳作,但就一般情况看,文章是要经过修改才能使其表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修改是文章写作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个环节,不仅能使文章上档次,也是文字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的重要体现。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相互的作用和关系
主题是作者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它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也是衡量一篇文章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志(不全)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是说明和表现主题的依据。材料和主题的关系:主题是材料的灵魂和统帅,材料是形成主题的物质依托。在一篇文章中?要做到主题和材料的和谐统一,应注意以下几点:要在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确立主题 要确立主题在全文中的统帅地位 要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充分说明和论证主题
结构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容构造,材料使文章“言之有物”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确立主题,使文章“言之有理”,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写的问题;结构使文章“言之有序”,解决的怎样写的问题。有了好的结构,各种材料才能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有效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 求职信有哪几个主要特点?写作要求如何?
特点:目的性 求职信最突出的特点是内容单一,有很强的目的性
自荐性 求职者必须自我推荐,把自己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某一方面的能力特长和优势介绍给对方,以使对方了解并录用自己。
针对性
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能力专长,阐明求职的理由和依据。同时,还必须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岗位特点。
简明性
把握尺度,力争用最短的篇幅表达出主要内容,1500以内为宜
写作要求:1.扬长避短,突出优势
2..谦恭礼貌,不卑不亢
3.立意新颖,避免流俗
演讲稿有哪些作用? 是演讲者在集会、仪式以及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思想观点、见解和主张时使用的讲话文稿,是在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应用文体。作用:1.梳理演讲思路 2.消除紧张心理3.控制演讲时间 述职报告有哪些作用及特点?
定义:按组织人事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述职报告指的是各级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向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如实陈述本人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自我评述性文体,是干部管理考核的专用文体。
作用:1.是有关部门管理、考核干部的重要手段2.是基层群众监督、评议干部的主要依据3.是干部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特点: 自我评述性 评价的标准性 行文的庄重性 竞聘演说辞的特点?
竞聘岗位的特定性
竞聘者发表演说都是针对特定的工作岗位或职务进行的
演说对象的特殊性
竞聘演说的对象主要是由招聘单位的领导、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属于极具特殊性的一类听众群体
竞聘对手的可比性
参与竞聘演说的人都是同一岗位的竞争者,大家的目标等很多方面相似,使得演讲者之间具有了一种可比性
&4 计划与总结的联系是什么?
1.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计划是在总结基础上制定的工作安排,总结是对计划的回顾、检查、研究和评价。一方面,没有系统全面深刻的总结,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 切实可行的计划;另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总之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密不可分。2.相互促进、不断提高
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螺旋式的不断提高 不断地发展。
总结和述职报告的区别是什么?
内容侧重点不同
前者重在整个工作的具体做法,重在全面陈述工作成绩、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后者重在根据某一职位的履职标准汇报。
具体写法不同
二者的开头和结语不同 前者的开头主要是交代背景或基本情况概述,结尾写作根据内容而定,相对灵活 后者的开头是作者在报告期间的任职基本情况介绍,然后用过渡句如“按照xxx的要求,现将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结束语一般是习惯用语,如“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参照标准或依据不同 前者按照相应的计划或工作目标进行检查、评价,后者按照个人的岗位职责和要求进行对自我的对照与评价
用途与效果不同
前者是常规性的工作回顾,对作者的职称职务不一定造成直接影响,后者是有关领导和评审组织对述职人考核的依据之一,对自己的工作成绩有鉴定意义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哪些写法?
一类是规范法的公文式标题,即“发文单位”+“事由”+文种,基本格式为“xx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
另一类是自由标题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式三种 为什么说调查研究是写作报告的基础?
1、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占有资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前提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掌握必要的第一手资材料,即使写作能力很强,也无法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人们常说,写调查报告,首先不是如何去“写”的问题,而是如何去“调查“的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2、科学分析,揭示客观规律
掌握了大量材料后,应对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复杂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调查来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只有认真分析研究,才能从偶然中见必然,从现象中抓本质,确保调查内容规律性
3、材料典型,与观点统一
作者应善于抓住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材料,并根据主题需要合理安排材料,做到材料与观点有机统一
4、讲究结构形式,突出语言特色 大致的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文章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
&5 如何理解行政公文的特征?什么是公文?
行政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法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规范体式和一定程序制作并使用的具有现实执行效用的书面文字材料。特征: 鲜明的政治性
公文是确保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之一。公
文基于特定政治目的的需要形成并使用,其根本宗旨体现着人民的意愿和诉求
法定的权威性
它是制发者依其法定职权制作和使用的,体现了制
发者的意志和力,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
价值的实用性
行政公文为处理实际事务而制发,价值的实用性是公文的本质特征
体式的规范性
公文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公文的制发必须符合这些规定
作者的法定性
公文是作者在其法定范围内行使法定职权的产物。
所谓法定性,是指公文作者不是具体从事文稿撰写的文秘人员,而是公文的制发者。
通知的特点和类型有哪些?写作要求是什么? 特点:
1、执行性
2、知照性 类型:(1)正式公文类通知:指示型通知、批转型通知、转发型通知、印发型通知、事项通知、会议通知和任免通知
(2)非正式类通知:启事型通知、凭证型通知
通知的写作要求:
1、内容的针对性。针对性可以从对象、问题、思想三个方面考虑。
2、事项要具体明确。事项部分要交代清楚开展什么工作,完成什么任务,采用什么办法,注意什么问题等内容。
3、注意不同标题的拟制。不同种类的通知,其标题的要求也不同。
报告与请示有何区别? 性质不同
前者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属于陈述性公文,后者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或批准,属于期请性公文
目的要求不同 请示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或批准,要求上级机关及时答复 报告为了使上级机关及时了解下情,不需要答复
行文时限不同
请示必须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 报告可在事后行文,也可在工作中行文
内容的容量不同
请示内容单一,必须一文一事 报告则多 如何区别通告与公告? 使用权限不同
前者可由行政领导机关 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后者一般由国家权力机关或政府高级机构使用
内容不同
前者除个别属于全局性大事项外,一般都属于局部业务性质问题 后者用于宣布重大事件,具有特定的用途
范围不同
前者大都只涉及社会的某些方面,后者范围广,不仅面向国内还有国外
&10 学术论文具有哪些特点?
独创性:学术论文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课题新、方法新、资料新,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并非强求论文所提出的看法都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而是在专业研究的领域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科学性 :1指作者能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论述2论文所阐述的知识、理论要准确、系统、完整,立论、分析、论断要恰如其分,不夸大也不缩小,不溢美也不隐恶 3论文的结构要严谨,推理要得当。学术性 学术性是学术论文与其他各类一轮文章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本质特征和主要观点,是评价论文的价值标准,(1)专业性:要求选题应该是自己所攻读专业范围或与本专业关系较密切的课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具有可行性,语言表达要求既精炼又具有理论色彩(2)理论性:学术论文要求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本学科或技术领域中的问题,现象等,进行严密的论证和分析,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
1需要性原则:需要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需要;二是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每个学科领域都有一些急需解决的课题,这样的课题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若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到国计民生;有些则是该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选取这类课题进行研究,往往能在理论上有新的建树,在应用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益
2、价值型原则选择前人没有做过的研究课题 选择前人虽有研究,但有待发挥、补充的问题 选择虽有人探讨过,但说法不一,有待深入的课题
3、约束性原则 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对课题加以限定,尽可能把范围框定在适当的范围,同时应选择那些自己基础较好、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课题
4、可行性原则:学术课题的选择仅仅根据需要来考虑是不全面的,还需考虑研究者的主客观可能性条件。主观条件包括研究者的学识水平、能力结构,治学品格、科研经验、兴趣爱好、事业心和对课题的理解等;客观条件包括科学原理、文献资料、实验条件、检测手段、科研经费、指导力量以及咨询、协作条件等。
第五篇:高一红楼梦读书笔记(共8篇)(精选)
篇一:红楼梦读后感(高一版)红楼梦读后感
寒假,我读了学校里发的《红楼梦》选段,颇有点感受,于是就看了完整版的红楼梦,虽然限于寒假时间十分紧迫,根本无法看完,但我也有一点体会。
《红楼梦》的确伟大,有那么多关于穿着打扮的描写,有那么多关于饮食花样的描写,有那么多关于装饰陈列的描写,有那么多关于亭台楼榭的描写??所有这些描写都随手拈来,刻画人物性格细致入微,不愧为作者增删十载、呕心沥血的结晶。
不仅如此,封建社会的那种等级关系也表达得十分清晰,入木三分。妻妾、嫡庶、主仆、男女等,其家庭地位、可支配收入、佣人数量等有着天壤之别,在贾府那个封建大家庭中,熙熙攘攘而又整齐有序,既说明凤姐治理有方,又表明那种封建等级制度的观念深入人心,管理者用这个去制度去管理,被管理着也服从那个制度。而恰恰就是这个制度,害死了书中的大部分女人,好在前四十回还没有死几个人。
关于宝玉的教育问题,在今天看来仍很有意思。奶奶疼爱自己的小孙子,本来无可厚非,但书中的贾母有点过于溺爱了。古时候有个说法叫“子以母贵”,在这里确切来说叫做“孙子以祖母贵”,贾母在贾府的地位当然是最高的,贾母疼爱宝玉,所以宝玉在家的地位也就很高,大家或者出于奉承或者出于自保,难免都要看贾母的脸色,于是宝玉在家几乎人人都哄着他,他高兴也好、任性也好,都没有人反驳他。
这个现象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也很普遍,好在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自主性大了许多,古时候就不那么自由了。书中的贾政有一次也偷偷地狠狠的打了宝玉一顿,结果被贾母骂了个狗血淋头,以后再也不敢造次了。况且这次狠打宝玉,本来就有点不分青红皂白,仅凭贾环的片面之辞,歪曲了事实,宝玉本来心里就不服,再加上之后贾母给他的优厚待遇,更是一点作用都没起到了。由此看来,在家庭教育中,一人扮黑脸另一人扮红脸的作用不是很好哦。
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虽然女人的地位较同时代的家庭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内的事情主要靠女人来操持,以贾母为首、王夫人为辅、凤姐为主要执行人,大到元春省亲、小到每餐饭吃什么在那里吃等问题,都由她们做主。尽管她们的地位很高,锦衣玉食,供使唤的丫头、嬷嬷、小厮们成群,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有女性的活动范围都不外乎荣国府、宁国府这两个大院之内,日常娱乐活动也不过听戏、打牌、串门、会餐等,几十年如一日,也没有多少意思。
是啊,现在的我们何尝也不是这样呢。虽然时代变了,女人走出家门了,交通便利了,语言相对统一了,通讯和传媒发达了,网络进入家庭了,然而又有多少改变呢,我们仍然生活在相对以前大一点的小圈子之内,家人几个,朋友几个,常去购物、餐饮、运动的场所几个,常浏览的网站或玩的游戏几个,实质上跟过去没有什么区别,生活一样的单调乏味,一样忙忙碌碌或悠哉悠哉的过活,什么时候才真正变得丰富多彩呢?
篇二: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打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也影响过千千万万的人。《红楼梦》在中国可谓地道的名著。它以凄婉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兴亡史。其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其实也是他们(她们)的性格悲剧,当然也更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在文学是史上,《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它高度的思想性,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活动舞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贾、王、史、薛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至衰的发展过程及豪华奢侈生活的生动叙述与描写,客观而真实地揭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并明白无误地预示了其无可挽回的覆亡趋势。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
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
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
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林黛玉
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
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 “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妙玉
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但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的字帖。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
后记
红楼里每个人都是那时受伤害的人,所谓: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雪芹先生不会只是想写写“ 往年人事伤心外”,空做感怀旧人旧事而已。管他人事如梦,世事如梦,说到底,按照《红楼梦》的说法,凡人在人世间走一遭,只不过是做了一场梦罢了。人生的悲剧性早已注定,只剩下各种鲜活的人性在那个社会里扭曲挣扎而已。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红楼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体,悲剧的结尾更有艺术的高度,尽管太悲剧了中国人是受不了的。以黛玉为例:这世上每个人都有他的来龙去脉,每个人都有他的酸甜苦辣。为什么黛玉却那样牵人衷肠,甚至有人心甘情愿为她而死呢?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原因很多,但黛玉具有一种悲剧
美无疑是最首要的原因。她寄人篱下,处处要看人眼色,为了保护自己,她不得处处小心。她不允许自己的爱情里掺杂着一丝杂质,勇敢地追求“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诀”的境界,所以她的爱情之路从一开始就坎坷跌撞,直到后来含愤死去,用生命去祭爱情之魂。套用一句俗话: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悲剧就因为它的悲情,才能愈发的打动人。
大观园女儿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悲至极,于繁华过尽之处,只剩下一片焦土。我在这里也给他们默默唱着挽歌。和现代社会相比较,不管在何时何地生活的人都有其不幸,有其大幸,所谓俗世沉浮,而结果大异,“亦有幸有不幸尔”,用在这里也许不大恰当,只求取其意。平心而论,我对红楼的体会感悟是很浅薄的,这里把有感而发的一些体会随意撷取一些,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期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篇三: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贯穿始终。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由多情公子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然而红楼梦又不仅仅是一本只写爱情的书,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母亲死后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含玉出生的多情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四大家族的相互扶持相互牵制,使得贾宝玉娶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而就是宝玉成亲之时黛玉香消玉殒,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出家了。
我认为《红楼梦》不愧为四大名著,每次读红楼梦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以及感悟,也时常因情节而落泪。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含玉出生的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黛玉对宝玉的第一印象便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宝玉和黛玉无疑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两个叛逆者,的作风我倒是喜欢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爱哭,但很却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人是青梅竹马,十分要好。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钢琴、办小报„„我也有些爱哭,有时家人说说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咕噜噜地滚了一地。不过,这些应该改正,作为现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
自垂泪。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说话似的。我要向他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红楼梦》里写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照的:一个是心胸窄狭,多疑多忌;一个是宽大为怀,深沉狡猾。但是它的高明之处,不是停留于此,而是在着力写宝钗黛玉的同时,也着力写袭人晴雯。《红楼梦》的作者懂得红花与绿叶之间的关系,他着力写袭人晴雯,正是要通过对次要人物的精彩描写来突出、烘托主要人物宝钗和黛玉。读者从袭人的言行看到了宝钗,从晴雯的身上看到黛玉。这是因为晴雯和黛玉在本质上是一个。这一个要强、真情、任性、直率、朴素、倾心的性格,套上了丫头身份,便是晴雯,套上了小姐身份,便是黛玉。写一个共同的本质,在不同的阶级教养之下呈露出各种姿态。反之,袭人和宝钗亦如此。这一切是从人的本质方面而不是从外部的形态来考察和认识的。端木先生说:这种写法,我以为是写人物最好的方法。其次,《红楼梦》中描写人物另一种
成功的手法是打岔。如宝玉未出场之前,先从黛玉母亲的嘴里和贾母的嘴里,说出一个顽劣异常、疯疯傻傻的惫懒人物。但是,等到宝玉真个出场,却是一个转盼多情、情思万种的青年公子。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又如,小说中先写平儿的为人是温柔平和、对人敦厚,不因地位而苛待他人。读者看到平儿,想凤姐为人也可能如此,但实际上,二人相反,凤姐是伶牙利齿、心辣手狠、两面三刀的雌老虎。这种出人意料的打岔,给人以深刻的对比印象。端木先生认为,曹雪芹的过人之处,全在这里。第三,我认为《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最高明、最重要的手法是全在他体会到了那人物心里的最深处,而在最适当的场合把这点儿揪出来给人看。如小说第6回写贾蓉奉父命到凤姐那里去借屏风这件事,当贾蓉办好后要离开凤姐住处时,书中写道:这凤姐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儿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请蓉大爷回来呢。贾蓉忙回来,满脸笑容的瞅着凤姐,听凭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吃茶,出了半日神,忽然把脸一红,笑道:罢了,你先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答应个是,抿着嘴儿一笑,方慢慢退去。这是运用春秋笔法来描写人物,文字不多,其意含蓄而深刻。小说作者用心良苦,精心地把这段情节安排在初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这个久经风霜的生人面前,把凤姐与贾蓉婶侄之间的这点儿嗳昧关系,生生揪出来给人看。作者巧妙而自然地通过这一描写,暴露出贾府这个诗礼之家中的丑恶内幕。
在20世纪初,“《红楼梦》原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但大多数学者取得了共识——《红楼梦》是由
曹雪芹撰写的前八十回,高鹗与程伟元续全的,但也有观点认为八十回后是由无名氏所续,高鹗与程伟元不过是编纂者。
曹雪芹
曹雪芹,中国画《曹雪芹像》
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名沾(读作“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是为旗人。大约1715年(也有说法为1724年)出生于清朝江宁府(今南京),卒于1763或1764年。祖籍河北唐山丰润(一说辽宁辽阳、江西武阳,尚无确切定论。)
曹雪芹的高祖因随清兵入关有功得受官职,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等祖辈多代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家也因此成为当时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曹雪芹自幼便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
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但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极度的忧伤和悲痛之中,到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注:也有说法是死于次年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曹雪芹逝于1763年的说法见甲戌本脂砚斋甲午泪笔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现存最早手抄本是乾隆甲戌年(1754年)的,但只有不连续的16回。
篇四: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贯穿始终。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由多情公子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然而红楼梦又不仅仅是一本只写爱情的书,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母亲死后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含玉出生的多情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四大家族的相互扶持相互牵制,使得贾宝玉娶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而就是宝玉成亲之时黛玉香消玉殒,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出家了。
我认为《红楼梦》不愧为四大名著,每次读红楼梦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以及感悟,也时常因情节而落泪。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含玉出生的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黛玉对宝玉的第一印象便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宝玉和黛玉无疑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两个叛逆者,的作风我倒是喜欢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爱哭,但很却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人是青梅竹马,十分要好。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钢琴、办小报„„我也有些爱哭,有时家人说说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咕噜噜地滚了一地。不过,这些应该改正,作为现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
自垂泪。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说话似的。我要向他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红楼梦》里写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照的:一个是心胸窄狭,多疑多忌;一个是宽大为怀,深沉狡猾。但是它的高明之处,不是停留于此,而是在着力写宝钗黛玉的同时,也着力写袭人晴雯。《红楼梦》的作者懂得红花与绿叶之间的关系,他着力写袭人晴雯,正是要通过对次要人物的精彩描写来突出、烘托主要人物宝钗和黛玉。读者从袭人的言行看到了宝钗,从晴雯的身上看到黛玉。这是因为晴雯和黛玉在本质上是一个。这一个要强、真情、任性、直率、朴素、倾心的性格,套上了丫头身份,便是晴雯,套上了小姐身份,便是黛玉。写一个共同的本质,在不同的阶级教养之下呈露出各种姿态。反之,袭人和宝钗亦如此。这一切是从人的本质方面而不是从外部的形态来考察和认识的。端木先生说:这种写法,我以为是写人物最好的方法。其次,《红楼梦》中描写人物另一种
成功的手法是打岔。如宝玉未出场之前,先从黛玉母亲的嘴里和贾母的嘴里,说出一个顽劣异常、疯疯傻傻的惫懒人物。但是,等到宝玉真个出场,却是一个转盼多情、情思万种的青年公子。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又如,小说中先写平儿的为人是温柔平和、对人敦厚,不因地位而苛待他人。读者看到平儿,想凤姐为人也可能如此,但实际上,二人相反,凤姐是伶牙利齿、心辣手狠、两面三刀的雌老虎。这种出人意料的打岔,给人以深刻的对比印象。端木先生认为,曹雪芹的过人之处,全在这里。第三,我认为《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最高明、最重要的手法是全在他体会到了那人物心里的最深处,而在最适当的场合把这点儿揪出来给人看。如小说第6回写贾蓉奉父命到凤姐那里去借屏风这件事,当贾蓉办好后要离开凤姐住处时,书中写道:这凤姐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儿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请蓉大爷回来呢。贾蓉忙回来,满脸笑容的瞅着凤姐,听凭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吃茶,出了半日神,忽然把脸一红,笑道:罢了,你先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答应个是,抿着嘴儿一笑,方慢慢退去。这是运用春秋笔法来描写人物,文字不多,其意含蓄而深刻。小说作者用心良苦,精心地把这段情节安排在初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这个久经风霜的生人面前,把凤姐与贾蓉婶侄之间的这点儿嗳昧关系,生生揪出来给人看。作者巧妙而自然地通过这一描写,暴露出贾府这个诗礼之家中的丑恶内幕。
篇五: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这一故事——石头记。又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醒来后就忘了此梦。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说甄士隐在一次做梦时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即贾宝玉生时从嘴里吐出来的那块玉。这是书上讲到的。这回目还有深一层的意思。“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作者在本回开头就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这“曾历过一番梦幻之 后,故将真事隐去”,是不好解释的。意思是说,作者所经历过的人生,是痛苦的、曲折的,怀才不遇,理想未能实现,幸而有闺中识他爱他,得以安慰,便来写这样的一部书。(也可能是这样:作者出身在一个大贵族家庭,接触了一大群闺中女子,熟悉她们的性格,所友者有几十个之多,其中有一人是他刻骨铭心爱的,是独一无二的,即书中的黛妙,——按:近日看了电视剧《曹雪芹》,即筠妹妹。这个灵的化身的筠妹妹!这些爱,最终都成了梦,悲痛之后,要将它写成书,但又不能写真人真事,只好借题发挥,用艺术笔法写了红楼梦。通灵,有英译本作“精神之爱”,妙。
回目“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贾雨村在落魄之际(风尘),竟然有闺中小姐(虽然是丫头)爱上他。他很感激,写了诗,做了官后第一件事便是接他的爱。贾雨村虽坏,这一点又能引起读者的欣赏。(这可能也是作者的体验,在倒霉之时,或在心灵失衡之际,有女性真正爱他)这“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谐音。是说这部《红楼梦》是用虚构的文学语言写成的。风尘怀闺秀,也暗喻作者自己在风尘碌碌之时怀念曾爱过自己的闺秀,要用文学语言为她们作传。
这“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意思是说,在那个腐败专制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义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隐居起来。而能够生存下来只能是像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
本回甄士隐的生活道路,即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是全书之纲。3 回复:【红楼梦分回赏析】第一至第五回(转)
重点:林黛玉的眉毛是诗
此回写黛玉的眉毛是“罥烟眉”: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的这副相,一看就知道她是多愁善感的人。但多愁善感,只是林黛玉性格的表面。她性格的本质并不在这里。
某红学家在欣赏林黛玉这个人物时,对书中描写林黛玉的眉毛,“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引起浓厚兴致,要到人群中去寻找这种眉毛。这似蹙非蹙好找。这罥烟眉——两弯青烟挂在眼顶,这样的眉毛就难寻了。在女孩子的人群中,天南地北,找了几年,都找不到这罥烟眉。后来,有人提醒说,这种眉毛是诗,你到哪儿去找?这位红学家才恍然大悟。是的,林黛玉的眉毛是诗,林黛玉的全身都是诗。诗,这才是林黛玉性格的本质。这一本质,只有贾宝玉这样的看相师,才能一眼看出。也只有贾宝玉才会爱她。只有在真正的爱人的眼里,人的美,那怕最微细的美,才会被发现,才会被欣赏。
罥烟眉,似飘渺的青烟挂在眉际。这样的眉毛在现实中的确少有,但还是有的。前些年,笔者在旅行途中的火车上,对面坐着一位苗条美丽女孩,一对清纯的眼睛上方,长的正是像林黛玉那样的罥烟眉。其眉略细,青攸攸的,又像刚出土不久的兰叶。她是一位高中学生。我跟她随便交谈了几句话,她就下了车。从她的相貌和神态来看,这位女学生的智慧,很有可能像林黛玉的卓越不凡。
罥烟眉,只有美女(注意:是美女,而不是漂亮女)才有,是眉毛中的上品。要辨别是否罥烟眉,得把其人的眉毛和人的整个形貌风格联系起来考察。就像林黛玉的眉毛和她的倾城之美是一个整体一样,在不具备美人体态的女人脸上,是找不到这种眉毛的。不知你读的本子上有无此眉。通行本上是“笼烟眉”,无味。
注:*罥,音juan,阴平,挂的意思。有的本子是“笼烟眉”,错。第四回 薄命女遍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重点:护官符
薄命女,指第一回失踪的甄英莲。她是被拐子拐走了。后来有个叫冯渊的公子爱上她,赎了她,正要过门,却又被恶霸少爷薛蟠抢走了,并打死了冯渊(薄命郎)。这薛蟠就是薛宝钗的弟弟。他和姐姐跟了母亲到他的姨妈王夫人(宝玉妈)家即荣国府投亲,途中惹了此祸。冯渊的家人到应天府告状。审理此案的法官是贾雨村。他由贾政的帮忙,又做了应天府的知府。他的秘书——门子告诉他,此案的杀人犯薛蟠是贾府的亲戚,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结成一党,惹不得。门子还帮贾雨村出点子,胡乱审了此案,让薛蟠逍遥法外。贾雨村为讨 好贾政,将此事通报于他;又恐门子泄此机密,借口法配了他。葫芦僧,即秘书门子。他当年曾在葫芦庙当过和尚。贾雨村当年穷困时曾在葫芦庙寄居过,和葫芦僧是故交。葫芦案,即糊涂案。此案是由葫芦僧出点子所判,故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此回重点是“护官符”。
护官符,这个在封建官场中做官、升官、买官卖官、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大法宝,是每一个做官的和想要做官的人,都应当知道、精通和熟练运用的秘诀,知府贾雨村当然是知道的。只是他在这样一桩明摆着的人命案面前,不敢放肆大胆地运用这个秘诀而已。被精通此道的葫芦僧一经点破,他也就大胆运用了。
毛泽东曾把这一回当作全书的纲。原因就在于这个“护官符”。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期,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毛泽东认为他们一伙人是在搞“护官符”;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要人们起来打破这张“护官符”。作家王蒙说得好,毛泽东是用红楼梦来解释他的阶级斗争理论。今天的一切贪赃枉法腐败分子,也利用这种“护官符”来干坏事。看来,红楼梦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也不无作用啊。
篇六:红楼梦读书笔记
对于红楼梦前四十回中的人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熙凤。凤姐出场,用黛玉的心理纳罕来导出,也就是说,连小孩子都觉得她“放诞无礼”,接着才写凤姐的衣着打扮: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凤姐进来,黛玉连忙起身,这是礼节,同时还听出贾母说“凤辣子”是玩笑话,若是一般小孩子,就顺势接口称之了,黛玉略加迟疑才以“嫂”呼之,足见谨慎。
王熙凤的性格是红楼梦中最复杂的几个人之一,评为之最也是可以的。因为有很多大家都研究过她,我认为这个评论是相对中肯的。可以概括为十个字:辣、强、狠、识、贪、泼、妒、淫、溜、辩。
具体点说:凤姐的性格是极为复杂的。除上述十点之外,她也还有另外一些特点。凤姐性格是多种因素的融合体。不光是“二重组合”,而是“多重组合”,她的性格尽管复杂,但是还是有性格核心的,她的性格核心就是“辣”“强”与“贪”三个字。这三种情绪,在《红楼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辣”,就是泼辣。《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与贾母、邢王二夫人,几个姐妹等见面后,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说:“我来迟了,不曾迎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样的大大咧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房间里的气氛来说,都是极为不和的。等黛玉看见这位由众仆妇丫头簇拥着的花枝招展的丽人时,不知如何称呼,贾母向她介绍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贾母这里用趣话向黛玉介绍凤姐,“泼皮”,再曰“辣子”,三曰“凤辣子”,这虽是戏语,但却是凤姐性格中的主导方面。
凤姐虽系女性、性格却如同男人一样,因她“自幼充男儿教养”。有一次凤姐让丫头小红办一件事,小红办得很周全,特别是讲话干净利落一毫不爽,深受凤姐称赞,凤姐当着李纨的面夸小红:“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别象他们扭扭捏捏蚊子似的。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咬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他们那里知道!先时我们平儿也是这么着,我就问着她:难道必定装蚊子的哼哼就是美人了?”从这段话里面可以看出,王熙凤是十分反对女子扭扭捏捏的。“辣”是一种先天性格。“辣”的性格我以为经过后天的发展,可发展成积极与消极的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讲,可发展成热情、进取、勇敢与有胆识??。从消极方面讲,可发展成凶狠、歹毒??。她对待黛玉的热情,大家都十分印象深刻,然而她对待下人的粗暴,也是有目共睹。但是,总的讲,她积极方面多些。
“强”,凤姐平生要强,唯恐落人褒贬。己明明有了重病,却硬撑着工作,别人说她有病,关心地问问她,她就老大的不高兴。多么“要强”。“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安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二则本技?要强,不肯落人褒贬,只扎挣着与无事的人一样。”中多次描写凤姐带病“扎挣着”办事工作,以致使得病情加重,即使起不了床,也要通过平儿去问贾母王夫人。我认为“要强”、“逞强”是凤姐性格的另一重要方面。
“贪”,平儿是凤姐最亲信最贴身的丫头,凤姐一举一动,平儿无不知悉,放例钱一事连平儿也看不过去,这种为填满自己贪欲,不惜连别人赖以生活的月钱也要拿来放高利贷的行径,充分显现她的喜好敛财、自私自利的性格。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以正当手段去获取金钱,即使好利也算无可厚非,然而若因爱财而害人性命,那可就罪孽深重,凤姐就曾为了三千银子做出这种伤德败行之事。话说铁槛寺的尼姑告诉凤姐: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
内看上了张财主之女张金哥,然而金哥已许配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因张家不愿退亲,并要打官司告状,希望能应用贾府的影响力,向守备疏通。凤姐原本对此事并无太大的意愿,然而经不起老尼的撺掇,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结果弄得张金哥与守备的儿子双双自杀身亡,凤姐从中平白获得三千银子,却无丝毫愧疚之感,可以看出其贪财好利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王熙凤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喜欢摆弄权势。可以说,王熙凤这个人是非常聪明,但却也是绝顶毒辣,最后也就只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惨下场。对于这个人,反正我是又爱又恨的,但她的结局或许也是理所应当。
篇七: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说家。他是汉军满洲旗人,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境衰落而饱尝人世间的辛酸。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多年之久。曹雪芹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研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中国传统文学主张“发于情性,由乎自然。”(李贽语)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更是明明白白地阐述了这一美学观点:“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可以说整部《红楼梦》体现了这种美学品格,人物、细节、情节从作者胸中汩汩流出,真切自然,浑然天成,没有半点矫情,作品呈现了生活本色之美。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见到贾母及众人的情景,脂评赞曰:“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逼真。”“此一段文字,是天性中流出,我读时不觉泪盈双袖。”“天生地设章法,不见一丝勉强。”这方面说来平常,做起来却难。因为它不是靠技巧,而是凭功夫;技巧好学,功夫难工。再说本书主题,注目《红楼梦》的“小人物”,就借此发端,先在曹雪芹“写人”艺术方面标新领异,构建“体系”。这不仅是让钟情于“理论体系”的读者得到满足,对更清晰地理解曹雪芹,把握《红 楼梦》,也的确还有一些实际作用。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人”,曰二纲八目,曰痴、常二谛,曰三象合一。
先说“二纲八目”。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和第二回,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段,揭示了全书写人的两个纲领。而我们通过研究归纳,又可以分出八个细目。
第一个纲领是写真人写活人。这是第一回通过补天顽石和空空道人的问答对话而宣布的:“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到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拉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亲睹亲闻”、“追踪蹑迹”、“真传”的人,当然是真人,是活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灵魂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不是按照“野史”的“熟套”胡编乱造也就是“穿凿”出来的“形象”。
《红楼梦》的历史价值远远不止这些,同样的文章每个人读都会读出不同的内涵,但《红楼梦》被列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实属名副其实。
篇八: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
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 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