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餐饮业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关于餐饮业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组
(2009年6月29日)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在“5.28”西康高速通车及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前夕,我们对安康城区(主要是指汉滨区新城办事处、老城办事处、江北办事处三办辖区内)餐饮业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情况如下:
一、视察调研情况
视察调研的重点在安康城市中心区,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4月21日到22日对安康城区的西坝餐具消毒配送中心、市国税局职工食堂、市政府幼儿园、培新街金州少儿之家、香溪洞紫阳山寨、红灯笼农家乐、安康学院食堂、育才路示范街、面皮王、65号羊肉泡、精武鸭勃、瑞雪冷饮公司、中渡市场小吃城、黄岗学校等餐饮生产和经营单位进行了集中视察。同时把相关内容分解为早夜市饮食摊点,机关、单位、学校食堂,农家乐,清真食品,食品加工小作坊,餐饮设施器具的消毒及保洁和小餐饮店集中整治七个方面,由视察调研组成员分头进行调研。5月22日召开了视察调研情况座谈会,听取了市卫生局的汇报,视察调研组成员结合调研分别作了发言。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有关领导在会上分别作了讲话。
二、安康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底,安康城区登记在册的餐饮经营生产单位 993家,其中领取卫生许可证的796家;有固定经营场所的796家;经营面积在50平米以上的731家;从业人员在5人以上的632家;另有大量的早点夜市摊点,由于流动性大,经营随意性强,尚无法作准确统计。有饮品生产单位3家,沪康酒厂、自来水公司及民营企业瑞雪冷饮公司。
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餐饮业食品安全工作目前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安康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工作由汉滨区卫生局主管,汉滨区卫生监督所具体承办。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承担相应管理职能。
近年来,安康城区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卫生监督、技术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管理等部门在确保餐饮业食品安全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一)规范办事程序。一是按照《行政许可法》、《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汉滨区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坚持推进政务公开,通过修订完善行政许可、简易执法、行政处罚等工作规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二是通过按区域、按类别等方式对城区餐饮业进行分类划块,把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使城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在制度层面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三是改进工作方法,由以前只注重管转向了管、促并重,由以前的只提要求转变为既提要求又出主意,在行政处理上由罚款为主转为说服教育为主。
(二)加强宣传培训。市区卫生、质督、食品药品管理、工商等执法部门通过新闻媒体,走上街头,用展板、图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了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大了对从业人员的基础知识培训,为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奠定了基础。
(三)抓好防范。一是开展经常性检查,仅去年5月到今年3月,就下发整改通知书280余份,处理违法案件60余起,捣毁地下加工黑窝点1处。二是抓好重大节假日、全市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的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三是定期组织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不断修正和完善应急预案。四是针对“苏丹红”、“大头奶粉”及“三鹿奶粉”事件,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出击,开展专项检查,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突出重点整治。一是对餐饮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评定A级27家,B级52家,C级180家。二是组织开展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肉及其制品、餐具消毒、农家乐和学校食品卫生等重点环节的专项整治。三是结合“双创”开展 “六小行业”整治,狠抓了明锅亮灶、占道经营等,城区南环路、育才路、大桥路等几条主要街道的小餐馆、小饭店和香溪洞附近农家乐的经营环境明显改观。培育了面皮王、65号羊肉泡等示范店、示范街道。经营就餐环境改善,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五)制度落实较好。通过行政执法人员帮助指导,餐饮食品经营单位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如腾旺面包食品、西坝餐饮清洁公司、兴安路西安张记馒头店、瑞雪冷饮食品有限公司,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制定了生产经营卫生安全管理办法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政府幼儿园、培新街金州少儿之家等实行了大宗原材料如面粉、大米和肉类的定点采购,落实了索证索票及建立台帐等制度。自坤豆制品有限公司还设立了产品自检岗位,招聘两名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专门从事此项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底,安康城区“三办”辖区内共有餐饮生产经营单位1700多家,安置就业人员6800多人,上交地方税收1220多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是食品安全的法律知识和基础知识宣传普及不够。虽然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所增强,但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预防技能,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往往容易以讹传讹,直接影响发展稳定。
二是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环节存在一些“空白”和漏洞。主要是部分从事早点、夜市和食品加工的人员,在无健康证、卫生许可证情况下从事餐饮和食品加工经营活动,而监管很薄弱,甚至处于“失控”状态,由于从业人员良萎不齐,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基础设施不配套,现有条件差。在城区缺少专门的早点夜市市场,党校路口市场是群众自发形成的,江北中渡餐饮市场是在商贸集市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两个地方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四溅,早上烟熏火燎路人睁不开眼,中午污水横流行人无处下脚,一盆水洗碗洗得发黑还舍不得倒掉,根本不具备餐饮经营条件。
四是人员不足、经费短缺影响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汉滨区卫生监督所包括工勤人员在内只有25人,真正能在履职的只有16人,按照简易行政执法程序至少两人一组的要求,仅日常管理他们在安康城区就难以到位,如果夆重大活动、节庆或食品安全突击检查,他们只能疲于应付,更无暇顾及整个面上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业务经费不足也是影响行政执法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几点建议
安康有许多地方特色食品,如蒸面、汉阴炕炕馍、紫阳富硒茶、镇坪腊肉等都。随着安康交通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在宣传安康、推介安康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从加快突破发展的高度重视做好安康餐饮业食品安全工作。视察调研组建议:
(一)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宣传普及工作。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逐步普及《食品安全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全社会知法、守法和公民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水平。要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围绕安全性,突出基础性,增加趣味性,增强针对性,重在操作性,不断向群众宣传新知识、介绍新情况,以此提高群众的防范能力。加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使之按照规范要求,向社会提供安全食品。
(二)进一步端正执法理念,正确处理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的关系。注意矫枉不能过正,放宽不能放任。按照改革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局面的要求,以发展绿
色食品为主题,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规定,对各类饭店、酒店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对下岗再就业和自谋职业创办的小店搞好支持引导。
(三)进一步明确责任,夯实任务。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基础设施投入方面予以倾斜。法律对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做了重大调整,在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之前,各部门要一如既往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依法落实工作责任,完善管理措施,加大考核力度。加强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和沟通,及时交流信息,做到资源共享,防止食品安全监管中出现“真空”和“盲点”。
(四)做好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实施旧城改造、江北新区建设等项目中,完善城市功能,做好包括餐饮市场在内的配套工程规划和建设。同时,要多措并举,充分利用背街小巷,通过划时段经营等方法,搞好网点布局,满足群众需要。
(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绿色餐饮食品健康发展。尽快制定我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监管指导意见,制定地方产品标准,完善市场准入程序,为地方食品进入市场奠定基础。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重视和加强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二篇:餐饮业食品安全服务环节政协视察报告
餐饮业食品安全服务环节政协视察
报告
餐饮业食品安全服务环节政协视察报告 按照区政协工作部署,10月22日,区政协副主席带领科教文卫专委会及部分政协委员就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到我区部分酒店、学校食堂、区检验检测中心,实地查看了各单位操作流程、原料采购贮存、环境卫生条件等情况,听取了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情况汇报,委员们对我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秦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区餐饮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已成为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中发展速度快,增长幅度较大的行业。据统计,目前全区共有餐饮服务单位1130家,其中:大型38家,中型140家、小型838家、学校及幼托机构集体食堂85家、建筑工地食堂17家、职工食堂12家。
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作为,坚持以科学发展、食品安全为主线,以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为重点,围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中心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和“大干六十天、食品保安全”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对重点品种、重点时段的整治和检查,对重点区域规范和重点场所治理。同时,强化联合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266人次,检
查企业、学校食堂、饭店等1280家。查处违法案件250起,受理群众举报投诉10起,办理上级交办整改意见38件,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403份,立案232起,结案228起,结案率98%。联合公安、质监等部门端掉造假黑窝点3个。通过不断加大整治力度、逐年规范,大多数餐饮经营单位的硬件设施、卫生安全措施等得到改善,餐饮业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使我区餐饮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二、存在问题
1、对《食品安全法》的广泛宣传还不够。餐饮从业部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还较淡薄,特别是流动摊贩问题较突出。
2、监管体制不顺畅。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涉及到食品药品、卫生、质监、农业等10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监管信息不能共享,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
3、餐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队伍参差不
齐。餐饮服务市场点多面广,从业人员多为进城务工人员、下岗人员、城区无业人员,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
4、监管力量明显不足。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配备难以适应当前餐饮业发展的需求。监督力量不足,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后存在反弹现象,监管难度大。
5、小餐饮店、夜市和流动餐点多数卫生状况堪忧,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他们大多卫生设施比较简陋,防蝇防鼠和卫生消毒设施配备不齐备,有的设备形同虚设;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卫生意识较差,存在无证经营现象。
三、对策和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头等大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势必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针对这次视察中发现的问题,经委员们讨论,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强化宣传和教育。加强对人民群众和从
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借助广播电视,宣传册,宣传车深入社区、农村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宣传,使人们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与其他监管部门平行的机关,在当前的行政体制下很难实际起到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的作用,建议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用,协调好各监督部门工作,对内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对外实现一个部门面对社会,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切实提供组织保障。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难点。切实抓好学校、机关、企业食堂等重点区域监管工作,确保饮食安全;对于存在安全和质量隐患的餐饮行业及小餐饮店、夜市和流动餐点等监管难点,建议形成政府引导、项目支撑、多方参与的投资机制,建成封闭式的特色小吃区。制定务
实有效的管理规范,强化安全经营意识,按照标准,核发许可证,实行亮证经营。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培训上岗等手段,建立起高水平、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同时逐步完善监管人员资质标准,完善食品安全监督员和评审员考试、上岗资格证制度,切实将食品监督职能落到实处。
建立针对餐饮从业人员监管的长效机制。强化餐饮从业人员管理和职业道德、守法经营的培训和教育,夯实经营者第一责任人制度,增强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守法自律意识,诚信经商,不断促进我区餐饮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市人大财经委、农业环保委和教科文卫民侨委人,就当前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了调研和督查,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一、情况
近年来,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把产品质量和食品
安全工作摆在位置,自主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结构和发展转变,质量新,产业素质提升;食品安全新提升,生产加工持续;食品监管新,保障体系;品牌建设新进展,“**制造”声誉;监管体系健全,质量基础夯实;全民质量安全意识新,社会环境。是去年8月份开始,我市国务院、省的部署,**,组织了为期四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各级各的努力,专项整治行动了、、的,了预期。
二、问题
(一)产品质量总体仍然不高。全市总体质量在粗放型增长和低端产业结构上,总体滞后于全市经济发展,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长期徘徊在80%左右。,各县区发展状况也平衡;传统产业质量不容乐观,小企业质量技术基础薄弱,产品档次不高、性不强、标准偏低,制售假冒伪劣完全根除,质量违规案件时有。
(二)企业、农户的主体意识强。生产企业、农户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认识,质量意识淡薄,加上大宗农产品市场准入尚未实施,农产品难以优质优价等原因,企业对实施的质量管理动力,在标准化应用、质量控制、生产记录、标识使用等各个环节上,工作报告《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小型企业、小规模基地必要的自查、自检。企业和在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过程中,只注意申报材料编制,不注重管理,敷衍应付。
(三)和深化专项整治任重道远。在专项整治过程中了一整套规范和制度,但受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要长期绝非易事,企业对为要索证索票、台帐的认识还模糊,这是“要我做的”,认识到这是产品质量责任、便于追溯质量责任的需要,容易专项整治反复。
(四)“三无”企业的彻底取缔难度。“三无”生产加工点量大面广、有的流动性和隐藏性,还难以应对;主观上看,“分段”模糊再加上间职能衔接、信息交流不畅问题短期内难以消除,监管机制尚未真正,况且食品生产许可工商登记的前置条件,新办证照情况无法获取,常常被动监管的状态,难免会监管脱节。而且“三无”生产加工也极易反复,彻底解决确有大的难度。
(五)基层网络建设有待和。市属两区了综合性的公共管理机构,但人员、综合素质和都产品质量、食品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需要。三个县尚未基层监管网络。而产品质量、食品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难点、又在基层,在农村。
(六)法律法规还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处罚条款不,不法分子或诚信的生产者、经营者有可乘之机,使执法应严肃性。食品无照经营整治仍是专项整治工作的难点,是流动摊点,固定的经营场所,卫生许可证,法律的交叉问题如何解决值得。
三、建议意见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既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建议及监管要本着对、健康安全的宗旨,当前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和薄弱环节,的措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一)牢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着力转变发展观念,包括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的发展质量。要认识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利益,形象;容忍假冒伪劣,容忍对利益的侵犯和对形象的损害。各级各能牢固科学发展观,是强烈的质量安全意识,是长效机制的首要因素。
(二)宣传教育,培养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习惯。要与荣辱观的教育起来,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第四篇: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苏丹红”、“多宝鱼”、“三鹿奶粉”等恶性事件的频频发生,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常抓不懈、不可有丝毫放松的重大民生问题。
一、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
(一)我区食品产业现状。我区现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68个,其中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99个,纳入质监部门日常监管的106个,其余的都是证照不齐的家庭作坊。现有食品经营企业1339个(已取得许可证)。纳入监管的饭店、食堂553个。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3个,畜产品10个,水产品6个,林牧产品1个,绿色产品6个,通过省以上认定的粮油、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42.95万亩。现有生猪顶点屠宰厂点30个。
(二)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目前,我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体制上与全国一样,即以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区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种植环节和农贸批发市场监管,从源头上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区林牧渔业局负责养殖业监管,从动物疫病防治、饲料、兽药投入品环节保证食品安全;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监督企业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区工商局负责市场流通环节监管,依法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区卫生局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监管,主要从食品卫生角度保证饭店、食堂食品安全;区服务业发展局负责生猪屠宰监管,严禁私屠乱宰和销售病死肉。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对全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各监管环节、各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自2006年起,我区就全面落实了食品安全责任制,每年区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都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逐级传递压力,落实工作责任。我区还强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检查考核,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评分标准,2008年开始,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乡镇“三个文明”建设目标中一同考核,有力保障了食品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为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的基层基础工作,2006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市食安委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现代流通网)建设,着力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区、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建设。明确各乡镇和行政村的食品安全责任人,形成了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食品安全工作。聘请了22名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247名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并定期对“两员”进行培训,年底考核奖励。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农家店建设,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截至08年底,全区已建成乡镇标准化农家店22个,村级标准化农家店367个,乡镇、行政村覆盖率均达100%,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有效提升。
近两年来,区各监管部门在做好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要节日和重点时段开展了乳制品、校园食品、夏季食品等多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
1.认识有差距,工作难到位。在抓发展、抓招商、抓项目、抓稳定的大环境下,区、乡两级党委政府部分领导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不强,认为食品安全工作是职能部门的事,有一种与己无关的思想,政府投入严重不足。部分乡镇、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对食品安全形势认识不足,协作配合开展工作意识不强,缺乏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不出事就行,部门利益至上,扯皮推诿,致使监管资源分散,监管力度不够,影响了全区食品安全工作。
2.监管体制不健全,形不成合力。以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各监管部门的监管权限和职责,但由于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备,给监管部门的工作衔接带来许多困惑,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受部门利益驱动,监管部门见利益就上、就争,见困难就让、甚至躲的现象。如遍布城乡的食品小作坊监管,按环节,属于质监部门,但质监部门认为,他们只监管取得工商部门核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这个问题,不仅我区的工商、质监在推,全国都在推。还有小熟食店的监管,工商认为是餐饮环节,应该卫生管;而卫生又认为是流通环节,应由工商管。农贸市场,工商认为应由农业管,而农业部门则认为应该谁主办谁监管。
3.市场准入低,法制意识差。区内相当部分食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条件差,设施设备落后、陈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法制意识淡薄,生产销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禁而不绝。有的受利益驱动,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2008年10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我区丁集镇农贸市场销售的部分食品进行快速检测,5批卤猪、牛肉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每公斤93.33毫克,最低34.23毫克,全部超过国家限量的30毫克。7批豆腐、百叶、豆干、面筋都含有国家禁止食用的吊白块。今年3月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中,我们从营北农贸市场现场抽取部分食品委托市疾控中心检测,豆制品、面条等9个批次产品100%含吊白块,75%卤肉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农产品安全生产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食品源头难以控制。目前,供应我区各个市场的农产品相当大部分来自小规模生产的农户,真正来源于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基地,特别是无公害基地的不多。这些小规模种植和养殖户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法律常识,过量使用农药或违法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违法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情况长期存在。由于源头一般在农村,且非常分散,在监控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
4.经济发展水平低,安全隐患多。我区经济相对落后,低消费群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市民卫生意识较低,消费能力较弱,只能购买价格较低的食品,多在卫生条件差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消费,饮食安全难以保障,成为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危人群。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我区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排放废水、废渣、废气对城乡水质污染严重,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和城乡生活垃圾与污水的聚集,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土壤破坏、重金属超标等安全隐患。
5.监管不到位,保障能力差。一是监管手段单一,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撑。全区没有一个综合性的、权威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集贸市场快检设备简单。执法人员往往凭感观、靠经验判断食品的真伪优劣,有时明知某食品有问题或可能有问题,但苦于无法定量检测,而找不到执法依据。二是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如区卫生监督所承担餐饮业监管,全所在职在编不
足20人,“五小行业”整治、公共卫生执法、医疗市场监管,都以他们为主力,真正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已是屈指可数。而仅仅在城区,就有超过500家大小饭店食堂,监管难度可想而知。乡镇以下没有专职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全区60万农民的食品安全基本没有保障。三是经费投入不足,执法装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区乡两级财政都没有把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预算,有的监管部门连职工工资都无法按时足额发放,如动物检验检疫部门(区、乡兽医站)。有的没有执法车辆,如农业执法大队。区农业部门2007年查扣了6吨多的假农药,由于无法交付5万元的无害化处理经费,至今仍存放在无人看管的仓库里,次生安全隐患很大。四是食品安全监管面临形势复杂,执法取缔工作难度大,许多违法生产经营食品的企业往往不具备生产条件要求,卫生状况差,达不到食品卫生要求的“三小”(小饮食店、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小摊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些业主普遍是下岗工人或者城市里面的弱势群体,全部强制取缔将会导致诸多的社会问题。再者,按规定,非法从业的取缔职能涉及卫生、工商、城管,而这几个部门均无彻底强制取缔的手段。
三、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1.切实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我区是农业大区,苏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蔬菜产业化基地、生猪、水产品规模养殖基地,我们的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事关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也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事关淮阴区的形象,如果产自我区的农产品发生影响全省全国的安全事件,将很大程度上葬送我们农业产业化成果。所以,区委区政府一定要更加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不仅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更要把它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它作为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听取汇报,督促检查。各乡镇、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或部门的工作目标,一起安排、实施、检查、考核,经常过问食品安全工作进展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和方法,狠抓落实,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要加大政府投入,将食品安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要的监管经费、执法装备。要建立健全并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会议制度、安全事故处理程序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将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工作有序、协调、高效运作。
2.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明确监管责任。针对现行监管体制存在的职责不清问题,依据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条第2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的规定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规定,合理、准确地界定各部门的监管范围,消除监管盲区。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市场食品准入制度,推进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在餐饮业、食堂逐步推广蔬菜农残的快速检测技术。加大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信息收集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食品安全信息在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有效传递。及时发布食品检测结果、安全预警等食品安全信息,引导市民正确消费,接受市民和舆论的监督。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乡镇设立食品安全工作站,定编定岗,在不增加财政整体供养人口的前提下,人员可从原有的职能逐渐萎缩的事业单位中调剂。
4.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将各个部门的检测机构分离出来,以区疾控中心实验室为基础,组建区食品检测中心。政府财政保障必需的检测设备和检验经费。推动大中型食品生产加工
企业、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生鲜食品超市和大型餐饮食堂建立健全内部检测制度,督促企业开展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等环节的检测工作,保证所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自律意识。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食品业主、食品从业人员和社会群众的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方面通过开办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班、媒体、现场指导等,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让食品生产经营者了解各项食品安全规定,强化法律意识,使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运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其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市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
6.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疏堵并举。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的指导教育。另一方面对非法、违法行为也必须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毕竟惩戒仍然是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要加大对“三小”的整治力度,通过关门取缔一批、停业整顿一批、舆论曝光一批的举措,切实提高“三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的食品安全状况,同时,对经营困难的经营者也要因地制宜、创新思路,采取措施让他们既有机会就业,又能达到食品安全基本要求。
7.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建议对农业用地的土壤和水质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对不符合农业安全生产条件的土地要调整用途,采取优化土壤措施。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管工作,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淘汰进程,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
8.加强农业和食品生产经营产业化工作。全面提升食品产业水平,要通过实施产业化逐步使市场供应的农产品、副食品等主要来源于生产基地,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垄断市场,现代流通组织占领食品市场供应和流通的主渠道,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食品产业散而小的状况。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质量认证。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逐步实现初级农产品上市标准化、包装化、有标识、可追溯。
第五篇:市餐饮业调研报告
敦化市餐饮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饮食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乃人类的天性,生则为食,活亦为食,食乃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敦化长德物流开发有限公司领导的安排下,我小组工作人员对敦化市餐饮业展开市场调研工作,对此次调研结果作出以下汇报:
一.敦化市餐饮业发展现状:
当地饮食文化以吉菜、朝族菜、地方特色小吃为主,川菜比较
迎合当地人口味,其他菜系与西餐类比较少见,餐饮业目前就餐环境与服务方式差别较大。真正满足大众需求的干净优雅、实惠、服务规范的大众便民餐饮较少,而高档餐饮服务大多规范化,装修豪华,但由于价格偏高,普通民众消费有限,而低档餐饮中脏、乱、差的个体小吃店较多,服务不规范,服务意识较差,难以满足费者基本的就餐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敦化市餐饮单位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存
在小、散、乱等特点,一般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内,或在住宅楼下经营,油烟、噪声等污染直接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规划设计相对滞后,环境基础设施部到位,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缺乏对餐饮服务性配套设施的指导性规划,在建设中没有规划处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餐饮服务型配套设施的场所,从而造成餐饮业的选址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出现了餐饮业选址不当的为题。开发商在设计和建设商住楼时未充分考虑底层商业房与上层居住房间隔的问题,更没有预留专用的餐饮排烟通道,没有预留治理污水、噪声等设施的位置,业主只好将水、气、声等污染物直接对外排放,直接影响了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敦化市餐饮美食分布。
当地餐饮商户分布不太集中,比较分散,已经形成的美食市场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地段。比如由当地政府打造的“美食一条街”地处学府街,位于市中心西面。全程500-600米之间经营餐饮的店铺120家左右。周边小区住家户较多,有9家中小型生活小区如新源花园、旭达城市花园等。
“小吃一条街”地处商贸街北街,主要以流动商贩、小吃摊聚集形成,旺季出摊经营户数量达200家左右,淡季出摊经营户为30-50户之间,主要消费群体为周边办公人员及各卖场工作人员。
三.项目地周边情况调查总结:
本次工作重点主要围绕项目地周边开展主要调查人口居住密度、商业交易繁华程度、项目地周边餐饮经营户基本情况及群众的消费水平。
由沿江路至华康大街南面。该区域机关单位、大型生活小区分布集中。敖东大桥东西侧沿江路一条有公安大厦、综合办证大楼、国家电网、检查院及一些在建大型办公。沿路至项目地有大小机关单位、大中小型企业、住宅区40余家。公务员及企业员工具备相对的饮食消费能力。
江东片区丹江街为政府规划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大面积返迁房,总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部分社区仍然在建。由林峰社区、林泉社区、凤凰城等多个社区构成。整体入住率35%,居住人口5万人。
城市与农村人口比重为3∶7。城市人口长年居住,消费能力较大,而农村人口大多应天气变化迁移,天暖回乡务农,天冷返城过冬,相对消费能力较弱。
该区域餐饮经营商户较少,江东商贸街是距项目地最近的小型商业交易区,经营商户为35户左右,基本以小型餐馆小吃店为主约20家,其他以经营日用品杂货为主。
从沿江路(公安大厦)至项目地沿路餐饮经营户较少,大型酒家酒楼5家,中小型餐馆46家(含江东商贸街)。
四、报告总结:
特色美食商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备受当地政府的重视和百姓的关注。特色美食商街的形成,不仅可以拉动消费,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更能充分展示我国饮食文化的内涵,美化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地位的提升,规范餐饮环境,美化城市形象,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美食商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是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律的。
通过我集团公司打造符合当地地理文化气质的地方“美食天街”,支撑敦化“优秀旅游城市”重要旅游目的地。让敦化人吃的安心、喝的开心,开发与建设特色餐饮街相结合。开发的规划设计中定位于发展特色餐饮街区,其临街商铺的建筑布局、风格、层高和室内设计都适宜于发展餐饮业,保证商家入驻积极性高,餐饮消费上档次、有特色,消费者人气剧增,特色餐饮街迅速形成。强化规范管理。在特色餐饮街的管理过程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推广,统一管理”。一是统一规划。
为保障特色餐饮街业态结构的合理性、经营方向的统一性,对特色餐饮街的业态进行统一规划,做到与已有项目优势互补,错位经营。二是统一招商。依照开业设计和商业经营方向,有序引进商家,以特色店为主体、品牌店为驱动的总体策略,保持品质形象。三是统一推广。从外在形象起步,层层精心定位,通过全方向、多层次包装与推广,强化品牌价值,引导消费走向。四是统一管理。在现有物业管理的基础上,成立专业的管理队伍,保障美食街经营繁忙而有序。
调研小组成员:杨晓军、岳洪芳、刘梦鸿
附页
下图为敦化美食街小区图:
下图为林泉小区:
小组工作人员对其中部分商户进行上门调查;
商户1:“枫桦林灶台鱼”,地址六鼎山路(综合办证楼后街),经营面积280㎡,年租金10万,月营业额12万左右。
商户2:“大块烤肉店”,地址丹峰街,经营面积80㎡,年租金
2.5万,店面售价约50万,月营业额旺季3万/月、淡季1万/月。
商户3:“鸿源剁馅饺子馆”,地址丹峰街,经营面积80㎡,年租金1.5万,月营业额1万——3.5万元。
商户4:“小东北原味菜”,地址六鼎山路,经营面积280㎡,年租金13万,月营业额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