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京杭大运河的调查与思考
淮阴工学院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京杭大运河宝应段的调查与思考
姓名:丁凯学院:江淮学院班级:电气3081 学号:3082110103指导教师:许玲
承诺书
我是淮阴工学院 江淮 学院 电气3081 班学生丁 凯。我承诺:2010年暑假,我认真仔细地开展了“思政课”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所写实践报告《京杭大运河宝应段的调查与思考》,内容真实,绝无抄袭现象。
承诺人:丁凯 日期:2010年8月3日
京杭大运河宝应段的调查与思考
我的家乡是扬州市宝应,一个古老的小县城。家乡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穿城而过的“大运河”,我自小生活在运河边,京杭大运河宝应段。她像是一位母亲,抚育了这个小县城千百年,小时候对她的了解并不太多,今年便借着这个暑期实践的机会对开始对大运河进行一些了解并产生了一段思考。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有人说,大运河和长城,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所刻画的两条有形的线,长城是一撇,运河是一捺,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她们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还有人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人们还常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把运河比作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智能之河。那是因为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它经历了上千年的沧桑风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积淀了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记录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的丰富信息。它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缩影,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纽带。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京杭运河
在江苏省经过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9个地级市。而京杭运河宝应段长约42公里。
宝应在苏中平原的腹部。也许是历史上曾得过“八宝”因而祥瑞,也许是世代受运河水的哺育而更显人杰地灵。沐浴着运河的恩泽,宝应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荷藕之乡、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等美誉。也可以说,宝应因运河而扬名,运河因宝应而增辉。
在面临的问题方面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如今航运、灌溉、防洪等方面依旧是运河宝应段如今所面临的老问题,除此以外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
面对这样的问题,京杭运河宝应段实施中埂切除拓宽改造工程,运河的河口宽度由原来的70米增加至120米以上,堤防的高度、宽度都普遍加宽,防洪能力由原来的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运河航运、灌溉和输水功能大大提升。运河人利用两岸7000多亩水土资源,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工作,通过引进意杨等速生树种,使绿化面积由3000多亩提高到7000多亩。为打造人水和谐的生态文化,从10年前开始,宝应运河人每年分步实施河道整治工程,通过增加护岸高度,美化护岸工程,重点地段增设绿化小品,清理占用河道的违章建筑,实施绿化美化工程等,力争把运河宝应段建成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输水能力强、防洪标准高、航运条件优、水清岸绿的运河风光带。如今的运河宝应段绿树成阴,花草葱郁,生机一片,运河两岸有各类林木7000多亩近160万株,木材总蓄积量4万多立方米,不仅对防风固土、改善气候和生态与环境,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使运河两岸真正成为集绿化、美化、生态改善于一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的绿色长廊。晨曦中,有宝应人奔向工作岗位的足迹;夜幕下,有宝应人马不停蹄的身影;酷暑里,有宝应人守护圩堤的汗水;严寒时,有宝应人顶风冒雪的脚印。正是因为宝应运河
人默默无私的奉献,使得古老的运河在宝应段焕发了青春,并在航运、供水、灌溉、防洪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运河两岸那些烟雨中的楼台、幽深的宅院、在大运河上周而复始的一队队驳船„„一切都恍如隔世,渺如云烟。站在古运河的堤岸上,恰如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约见,古大运河风华依旧。
以上所述都是运河宝应段这一代工作人员所发现的问题和为运河所作出的贡献,而作为一个实践报告的调查者我所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将这些工作人员所做出的贡献让更多的人去知晓,然后倡导和呼吁更多运河沿岸的居住者来保护这条母亲河。所以,虽然运河宝应段已加强保护,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仍需我们来保护它。
京杭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我们的呼吁希望能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
时间辅助单位意见:
第二篇:环境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环境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及出发点
为了贯彻党中央“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约型社会,党中央下达了关于怎样加强环境保护的诸多建议,也为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在这股改革之风的吹动下,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对各级学生作动员和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地实践活动,参加环境保护的行动。暑期在家期间我也对家乡县城的环境做了简单的调查。
时间:2011年8月7日
地点:射阳县各主干道
二.调查的内容及方法:通过对路人以及对环卫工人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路段的环境的看法。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发给他们填写,为接下来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铺垫。
三.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路人及环卫工人的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环境表示不满,只有在极个别地段人们表示差强人意,针对这些方面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下面,我将针对这些情况做一些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由于环卫工人负责干道区域较广,人员较少,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市的环境卫生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
2.发现问题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谈论有关环境现状的问题,对有些方面的活动也相对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当然参加的也很少啦。
b.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c.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费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了。
d.人们反映政府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结束了。这就反映在政府的交流机制上。
e.政府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宽)方面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并为对这些税收大户进行整治,只要其交纳一定的处理费就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城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
f.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应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b.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政府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c.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d.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e.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f.父母监督力度弱。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
a.个人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环保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做到有所凭证。
b.各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
c.环保部门应该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和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
d.实行环保奖惩制度,大力奖励对环保有力的个人。
e.加强对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实行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f.政府在举行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基层的通知力度,做到各基层都能及时参加,可以贯彻执行环保制度。
g.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个人素质,使居民们不光自觉加强环境保护,从小做起,从个人做起。
h.最重要的是把一切措施付诸实践,实践第一。
五.个人心得
虽然说并不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但是这次却是真正的融入到社会,去发现我们自己身边的问题,所以这次社会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了群众的呼声了。我的实践活动在射阳县里进行,虽然在有些人的眼里县城的环境可以说是比较好了,但在我这个自己人眼里我得县城的环境并不是很好,比较差啊。其中有一位被调查者的话令我很是动容。
这位被调查者是一位老人,他对我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环境不断的恶化,尽管不停的加以改造,但是正如加1与加2的区别,这虽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但这可以充分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环境在这样污染下去,人类将无力锥之地。但他也表示,射阳几年的环境确实有所提高,空气清新了很多,但他强调这远远不够,要想永远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必须保护环境,不要在破坏了。说的最后老人的语气都有点沙哑了。由此可见老人的品德是多么的高尚啊,令我也为之动容。
调查中虽然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被调查的人都是畅所欲言,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都说了出来,毫无保留,他们是如此的希望把射阳建设成美丽的家啊。由此可以看出射阳的未来有希望了,人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建设我们的家乡,这是每一个射阳人的梦想。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识到了如何进行人际交流,如何将自己定位到社会中,我对环保了解了很多,我知道了环保只有发动全社会才能起效。我受益匪浅。
2011年8月7日
第三篇:大学生暑期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走访留守儿童——关于农民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的调查
摘要: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作为子女的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即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16岁以下(包括16岁)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父母亲其中一方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正文: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留守儿童群体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频频引起社会各界侧目,让人们觉得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据资料显示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获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教育,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应学校号召,为了正确认识国情、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借暑假机会进行社会实践,由于家住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较多,本着学校要求的“就近原则”,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自然而然地成为我此次社会实践的对象。经过几天时间的构思、收集整理资料、制定调查问卷等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带着一份好奇和几许期待踏上了漫长的家访之路,在有关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村民们的热情帮助和极力配合下,我走访了我村共28个组(据村委介绍我村除去统征人口目前总共28个组)的社员,对符合条件的目前未外出的留守儿童(因为有几位家长已带着孩子外出,家中空无一人)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50份有效调查问卷(附后),并获得了一系列数据和一些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调查日期,有8位孩子的父亲外出务工、4位孩子的母亲外出务工、39位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其中包括父母离异者)。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并且大多数都是在婴幼儿期或者还属学龄前儿童时都已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跟随年迈的老人一起生活。另外虽然有部分幸运的孩子是由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亲自照顾,但是由于不能同时拥有父母双重的爱,心中难免不舒坦,再加上外出的家长在外打工所持续的时间不等,短的至少已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最长的已有长达16年之久。家访过程中,我还了解到部分家长由于心系赚钱,已持续有好几年不曾回家探望家中的儿女。让原本就渴望他们关爱的孩子们一次次的化希望与盼望为失望,一次次的由兴奋与激动变为深感无助,一次次的觉得他们的父母已然不再爱他们、已然将他们深深遗忘。让那幼小的心灵倍受打击,留下无言的伤痛,并且伤痛在无形中扩散,扩散得肆无忌惮!再看到同龄伙伴可以无忧无虑地同时拥有父母亲双重的关爱,可以时刻承欢父母膝下,那早就伤痕累累的小小心灵难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通常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日常行为粗暴蛮横、脏话连篇、易于发怒、脾气多而暴躁、易冲动、怒则打人摔东西;有的孩子故意与家长逆反或者经常沉默寡言、不合群、胆小,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有的孩子由于渴望更多的关爱,喜欢借故向别人撒娇,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 ;有的孩子由于年龄太小就离开父母或不得不与其中一方分离,误以为是他们不爱自己,于是在家中就一味的对家长撒谎,借故索要更多的物质和金钱、铺张浪费,或者贪玩厌学、学习成绩一度较差以此来报复那离他们而去的父母……孩子们的表现千奇百怪、不胜枚举,无不以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向父母控诉着自己孤独无助和对父母双重呵护的渴望!
也许你会认为他们的表现很令人心寒,辜负了父母殷切的希望,但换个角度试想:他们有这些表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何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叛逆呢?是缺失了父母的双重的爱,是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不够,是命运对他们不公,导致他们沦为受人“歧视”的农村留守儿童,导致他们从小就远离父母的教育和怜爱。
据此次家访了解,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家庭,留守在农村家里的不是年老体弱的老者,就是文化水平很低无法担负起管理教育孩子责任妇孺。不少老人溺爱孩子,亲友疏于管理,妇孺不懂言传身教,身心正值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却缺乏良好的受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上述那些表现也是必然的,他们不合群的孤僻性格正是缺乏关爱、自尊受损的最有力的表现,他们的“小皇帝”、“小公主”脾气是老人一味溺爱的最好见证。这一切不都是因为缺少了适当的教育以及监护人对孩子适时管理所造成的吗?
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业、人格等方面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问题显示了他们的基本权利和要求得不到满足。这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更严重的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制约着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尤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公正、和谐社会的实现,亟需社会共同的关注才能全面控制、逐步解决。
由于我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对于他们的心情我相当理解。记得当时迫于生计,在我五岁那年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把我留给年迈的爷爷照顾。爸爸妈妈在家时,我写作业遇到了难题,可以问他们,然而他们离开后,作业上遇到问题问爷爷,他根本不懂,我只好空着,等到第二天到校问老师,虽然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虽然老师很关心我,但是在生活上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衣服经常是分不出颜色———脏兮兮的,不是我太调皮不爱干净,而是爷爷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我的生活,而自己又太小,没有能力自己洗;感情上,也是无所依靠,时常因为别人的几句嘲笑而在夜里暗自抽泣。那时的我多么希望父母能在身边啊,就算没有肉吃、没有新衣,我也很满足很快乐……如今走访过这么多孩子,经过和他们聊天发觉他们此时的心情和我当初的相差无几,而他们的父母为了“钱途”毅然选择背井离乡、毅然选择将他们“抛弃”在家乡,给予他们的就只有每月按时寄回的零用钱和偶尔的一次回家探视。试问如果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如此,那我们的下一代还有希望吗?我国的明天将如何呢?社会的稳定、公正、和谐还真的指日可待么?
面对“祖国花朵”的上述一系列情况,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走访他们的监护人,带给他们适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走访他们就读的学校,给予他们一定的关怀,带给他们一些书本、文具等物品,也带给他们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带给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努力奋斗,同时也把他们的坚强与微笑带回我们的校园;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社会责任感,对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儿童的成长多一份关心,努力保护好中国的“脉搏”以促进华夏民族的不断发展!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走访了这些留守儿童及其“代理家长”,感觉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让自己的子代成为留守儿童,同时也为回报社会对我们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村的相关领导人的支持与指导,感谢全村广大社员的热情帮助与积极配合,祝愿您们生活愉悦、合家欢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96836c0100exz0.html
第四篇:暑期旱情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关于暑期开展本地旱情调查的报告
铭记“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长”的实践宗旨,我的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短短的实践活动周,不仅增长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与交际能力,也是自己在对活动的策划与安排能力上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暑期关于旱情实践调查的活动加强了自己对周边生活环境的了解,让出身农家的自己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父母的艰辛与自己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时间内容
在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与支持下,暑期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地旱情调查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1)对本度部分地区干旱对农业所带来的影响作了抽样调查,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相关知识;(2)进行了实地的干旱受灾地考查活动;(3)对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做了调查;(4)了解了丹迪相关政府为缓解旱情和补助农业损失的工作作了部分调查;(5)记录实践内容,完成实践报告。
二,时间内容及报告 云南省今年遇见了罕见而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因遭遇干旱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后期的降雨只是含情得到了少量的缓解。调查所在地处省内重灾区,地处偏远,居民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旱情为本地的居民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调查所在地绝大部分农户从事烟草、水稻、玉米种植及简单的养殖业务,部分农户还经营蚕桑养殖业务。对于本地居民来说,作物的长势直接影响家庭一年的收成情况,而作物的收成有直接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据我了解,对于烟草种植户而言,农户从三月份开始播种,经四月份育苗,五月份种植,而六七月份则是最重要的生长区,今年的干旱不得不迫使大多户农户引用自来水进行灌溉,而该地区七月后期因旱灾造成的生活用水中断更使得农业生产陷入困境。而每亩烟草的种植从育苗到最后出售,农户在肥料、薄膜、农药、燃料以及劳动力投入方面达到了1300左右。据当地居民反映的数据表明,干旱至少造成烟草经营减产30%。水稻种植从三月份播种到十月份收获,投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达到500每亩,经济损失达到了60%左右。玉米种植从月播种到9月收获,期间投入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力达到
400元每亩,经济损失达到40%左右。养殖业与往年相比同样受到巨大影响,生猪售价相比往年下降50%左右。面对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调查地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把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到首先保障人畜饮水、抗旱保苗、保春耕等工作中,政府提出来几个方案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农业生产。一是合理实施水改旱作;二是采用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使用率;三是采用“立体间套技术”发展见效快的作物;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五是加强水利基础建设,扩大水利保障涵盖面积。未解决地方喝水问题,当地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4月6日上午9时本地第一口地下深水井在河南抗旱救灾队的帮助下流出第一涌清泉。
三、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通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更加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活动中人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不少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得到客观的评价,增强了自己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是自己提早走入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在整个暑期中,当自己亲身走到烈日下时,自己对农民产生了崇高的敬意,他们也是强者,战胜自己的强者,脑海中又闪过那一句自己一直很喜欢的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爬完。看到农田中那一株株被烤的枯黄的作物,我被生命坚强的意志震惊了,其实生命可以很脆弱,生命也可以很坚强。但我看到大家众志成城的走上抗旱救灾前线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民族的气息,那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再度响起,那是一直号角,一直希望的号角,在它吹响的地方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民族团结的气息。
与我联系:
文:飞飞YX
2010年8月1日
邮箱: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查
关于农村河流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导言: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希望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期望着一个优美和谐的生存环境,但现今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并且随着十八大中对于“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提上日程,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现今,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中,河流污染问题显得尤为严重,除了引起广泛的关注的大河流治理问题,还有一直以来被忽视的农村河流污染问题,但对于更好的开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关于农村河流污染问题的治理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此次暑期调查是围绕着农村河流污染问题进行的,希望通过对河流水质和污染原因的调查来找到最为合理的治理方法,同时引起人们对于农村河流问题治理的重视,每个人都能为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而做一份努力。
2013年8月1日—8月5日,通过为期五日的实地考察附近几个农村地区河流状况,以及通过当地居民了解更多的详细情况,最终归纳总结出农村河流污染的原因及分析调查材料来得出治理方法,希望使得这次暑期实践调查具备实际意义。
主体部分:首先,实地考察附近的几个农村地区,包括赵河村、李台村、以及幸福村,这几个农村地区的河流数量并不是很多,大都是一些小河流流经当地,河流水量一直不大。其中,在李台村和幸福村看到的河流水质情况相比较而言并不是很好,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甚至
有些河流已经逐渐成为了臭水坑,而在赵河村所看到的河流水质情况还比较好。经过实地的观察发现,这些污染比较严重的河流地理位置具有相同特征:
1、流经居住地区,大致位于屋前或屋后,现在河流旁边都堆砌着很多农村生活垃圾
2、流经农田集中区的河流都已经接近干涸,由活水慢慢变为了死水。经询问得知,这些河流在几十年以前,水质都很好,位于居住区前后的河流里的水,经常被拿来洗衣服或洗菜,曾也是农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而流经农田区的水也是被拿来灌溉农田,但现在这些河流都被严重污染或是已经接近干涸,所以现在村民们已经不会再用这些河流里面的水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经考察与分析,可以得到几个原因: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在以前,农村生活水平比较低,人们的生活都比较简单,而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同时也产生的更多的垃圾,特别是增加了不少白色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而这些垃圾在农村一直以来没有引起重视,并未得到恰当的处理,甚至就我们考察的这三个农村来看,每个农村都没有统一的垃圾桶。
2、滥用农药对河流造成了严重的化学污染。随着农业技术发展,人们不再使用传统的方式施肥,而是大规模的开始使用各种各种化学肥料,虽说这些化学肥料的确增加了农业产量,但却对农村里靠近农田的河流造成了严重的化学污染。
3、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为对系统的破坏,河流水量减少,渐渐由活水变为死水,河流中长满了杂草,使得水质变得更差了。
4、当地政府部门对河流污染未引起重视。一直以来,国家对于农村的环境治理都没有足够的关注,而只是把重心放在城市或一些大型河流的治理上。
但根据考察,赵河村的河流水质远远好过另外两个村庄,对比分析主要原因有:
1、赵河村的河流并未直接靠近居民区和农田
2、河流水量相对较大
3、当地居住居民相对另外两个村庄人口较少。
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提出,规律具有客观性,自然规律是无法改变的,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而不应当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在当今社会,政府应当重视环境生态问题,协调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此外,必须要认清事物间的联系,统筹好城乡之间的发展关系,不仅要重视城市里的环境保护,也必须要认清农村环境的保护对于我国实现保护环境整体目标的重要性,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必须要拿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和指定相关政策。而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和分析原因,可针对农村河流污染问题提出以下几项解决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村居民的保护河流的意识,使他们每个人都首先能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例如,分类处理垃圾,不要将垃圾扔入河中,首先减轻垃圾对河流造成的污染;其次,不要滥将残留农药随意乱丢,使水质受到污染,配合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措施。
2、当地政府要重视起来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首先必须在每个农村设立适当数量的垃圾桶,保证当地人们能够方便的处理垃圾;其次,要对垃圾进行科学的有效分类处理。
3、政府要加大对河流治理的投入力度。例如,对河道进行整治,清楚过多的淤泥和现有垃圾,采用先进技术净化水质。
4、政府要出台相关规定来规范当地居民的行为,对于不按照规定随意往河流内丢弃垃圾的人进行教育,屡教不改者要进行相应处罚。
5、传播更多先进和环保的施肥或是种植技术,防止人们盲目施肥用药,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认识论中提到,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个暑假,通过一星期的实地调查,才真正了解了这个原理。通过实践,我才发现了农村河流污染的严重性,又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调查,才知道了这些河流被污染的原因,也正因为分析了实际原因和看到了真实状况,然后经过分析与总结,而得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但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这些措施付诸于行动,才能知道它们是否能真正的对河流的保护起到实际的作用。
而在这个经济高速发达、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只有我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才能活得更加美好。水是生命之源,不论它来自哪里,流向哪里,我们都必须要加强对它的保护,而其中农村水污染问题正是我们一直忽视的点,但这个问题对于整个社会和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却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都应当切实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