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防范的概念和意义
安全防范的概念和意义
(一)安全防范的概念
安全防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防范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维护社会安全,对可能影响社会安全的各种因素、原因和条件进行的预防和控制活动的总称。狭义的安全防范是指治安基层组织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依靠社会力量,对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依法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活动。
(二)安全防范的原理
(三)安全防范的特征
本教程研究的是狭义概念上的安全防范工作。理解狭义概念上的安全防范工作因应把握以下几个特点:
1、是由治安基层组织组织实施的安全防范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同层级的公安机关在安全防范中居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基层的安全防范工作,是由公安机关的治安基层组织特别是公安派出所来具体组织实施的。
2、安全防范的主体是多种社会力量
社会治安问题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多变性、随机性等特点,从理论上讲,可以发生在人们能够进行社会活动的各种时间和空间,必须依靠社会的各种力量,才能实现有效的防控。
3、安全防范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保障社会安全
治安问题是指受刑法和治安管理法规所保护,而被违法犯罪行为所侵害,通过治安管理客体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治安的非正常状态,包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群体性违法事件、犯罪行为、治安灾害事故四个方面。治安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安全的基本因素。治安基层组织,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手段和方法,加强安全防范,努力减少、控制、消除可除导致治安问题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保障社会安全。
(四)安全防范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各种违法犯罪大幅度增长,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严重的危害。尽管近几年来公安机关狠抓了“严打”整治,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为有效地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 1
把严厉打击与积极防范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贯彻“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从根本上去明确公安机关进行安全防范工作的意义,从而提高安全防范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安全防范是预防、制止违法犯罪的重要前提
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充分认识打防之间的辨证关系。要看到打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法,两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好,既能减少发案,又能使公安机关把精力集中在有限的案件上。
首先,通过治安防范,可针对犯罪分子犯罪活动的规律,发动、组织、指导辖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的群众,努力做好人防、物防、技防工作,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从而减少犯罪发生。其次,通过对安全防范教育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既增强人民群众敢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使公安机关及时和有效地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同时又增强人民群众辨别是非、抵制不良风气的能力和安全意识,从而更利于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及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第三,通过加强安全防范教育与管理,既可以帮助有不良倾向的人群,使其不良行为尽早得到纠正,改变其向犯罪发展的方向;又可以掌握重点人口,防止其重新犯罪;同时还可以掌控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的情况,防止犯罪分子利用这些场所进行犯罪活动。总之,在打防之间“防”是治本,“打”是治标;“防”是目的,“打”是手段,“防”是主动出击,“打”是被动反应。通过“防”能避免问题,通过“打”能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不如避免问题。因此,搞好安全防范是预防、制止违法犯罪的重要前提。
2、安全防范是治安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谓“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公共秩序、物种行业、危险物品、实有人口、交通、消防、出入境等进行的治安行政管理活动。公安机关通过强化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安全防范工作则是指公安机关预防各种违法犯罪案件,治安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而履行职责的活动。是治安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防范存在于治安管理的各项主要业务工作环节中。譬如,经济文化保卫、警卫、治安秩序管理、户政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等业务工作,主要都是安全防范方面的工作。而在派出所、巡警、治安联防、内部单位保卫组织的日常工作中,也主要是体现于安全防范。治安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既直接参与社会管理,为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又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注意发现不安全征兆,依靠群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思想疏导、调解和转化工作,使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得到解决,约束和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教育挽救违法犯罪人员,从而清除不安定因素,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防范的目的。这些工作又都是安全防范工作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
3、安全防范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治国理想,又是治国实践;既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又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政治稳定。稳定是和谐的条件。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涌现,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利益矛盾突出、深层矛盾凸显、矛盾性质复杂,虽然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是国家、集体、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往往容易使矛盾激化,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高度重视,抓实抓好。稳定从来都是相对的,衡量稳定的标准也是变化和发展的。影响稳定的老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会产生。因此,公安机关要树立科学的稳定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把维护稳定的着力点,从集中处置群体性事件向推动预防、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转移,努力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水平,减少社会对立,增加社会对话,加强社会沟通,密切社会联系,寻求理解支持,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要求治安秩序良好。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很难顺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遏制犯罪的高发态势;和谐社会要求健全的治安防控体系。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必须依靠有效的社会控制,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离不开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是社会和谐的内容和前提,社会和谐是社会治安的目标和方向。社会治安保障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治安。而有效的防范可以减少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减少对社会的危害,因而预防是对人民群众更有效的保护。通过
卓有成效的工作减少犯罪、减少社会损失是公安机关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预防为主,就要在工作中将“预防”摆在为主、为重、为先的位置,抓实抓好。通过整合警力资源,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强化治安防范,遏制案件发生,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安定有序。力争使处于违法犯罪边缘的人不敢想、不敢做;使进入违法犯罪实施过程的人难做成;使作案既遂的人逃不掉;使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抓得快,进而实现对社会治安局面的有效控制。
第二篇:安全防范的概念 Microsoft Word 文档(精选)
安全防范的基本概念
一、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预防和制止盗窃、抢劫、爆zha等治安事件的活动。它可以说是安全防范的定义,也可以说是安全防范的业务范围。
第一节介绍了我们面对的危险(威胁),分为三个大类:自然灾害、系统失效和人的非主观故意造成的事故、人的主观故意(恶意)造成的事件。事件又可分为恐怖活动和治安事件,传统的安全防范就是针对治安事件的,或者说是为局部的、微观的生命财产的保护。可以安防系统的基本特点就是产生于此。同时、我们强调安全技术的共性,其实、安全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许多基本的、相同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就构成了各种行业的安全体系,因此我们在进行技术研究和学习时,应该跳出上述范围的界限。
安全防范主要是针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根据具体的安全需求,有不同的形式,可以由人力来完成,也可以采用各种物理设施、技术设备和系统来实现,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共同来实现防范的目的。安全防范可以是单次的、临时的行动,它需要一定技术支持和保障,也可能是长期运行的体系,这就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技术系统作为基础。
通常、根据实现防范的基本手段,安全防范分为“人防”、“物防”和“技防”三种形式。
1、人防是一个最古老、最基本的防范手段
我国治安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创造和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如治安联防、群防群治、社区的综合管理及安全教育等。在当前强调技术防范、加强技防系统建设的形势下,坚持这些有益的经验仍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保安业向社会提供各种有偿的服务主要还是人防方面的,但它也不是单纯的提供人力的服务,也要借助和依靠必要的技术装备和系统。比如运钞业务除提供人员外,还需要专用车辆、人员防护和武器等,运钞的过程要有定位、通信及监控系统作保障。单纯人力的防范已不能适应当前治安形势的要求,没有人防的系统也不会是一个完善的安全系统。
2、物防是安防体系的基础
采用适当的物理设施来提高系统整体的防范水平,是安全防范系统必须考虑的。所谓物防是指相对永久的固定设施和提高系统抗冲击能力的设置和设备。物防可以说是技术防范系统的基础条件和有机的组成部分。目前、小区的封闭化管理、加强建筑本身和周界设施的防冲击能力都是物防的新的形式。其实、物防设施很多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包括它的设
计(墙体结构与抗冲击的关系等)。许多物防设施与技防设施结合在在一起(保险柜),或成为技防的一部份(出入系统的锁定机构)。
物防是安全防范系统中有效、经济的加固措施,对于可以相对准确预测的危险(防范目标),通过稳定(相对固定)的设施和手段是最合理的防范。如门、墙、锁、柜等,都有预先切断入侵信道,或增加系统抗冲击(机械
力破坏)的能力。
3、技防成为安防系统核心是科技强警的必然
利用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系统来构筑安全防范系统是当前安全防范的一个主要趋势。是科技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也是不断上升的安全需求和治安形势的要求(高技术犯罪、发案率上升)。安防系统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是与当时的科技条件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安防系统坚持技防为主的原则是当前形势的要求(防范高科技犯罪、提高系统的功能和效率、也可以降低成本),也是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
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三种防范手段(方式)不是孤立的,不是可以完全划分开来的。它们是互为基础、相互补充、融为一体地发挥着综合的功能和效益。技术系统的设计是以物理防范为基础环境的,技术系统的设计目标又受到人的反应能力的限定。事实上、一个好的安全防范体系(可以得到好的防范效果),一定是人、物、技防相结合,技术系统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系统建设和系统的运行并重的体系。
安全是个大目标,安全防范所能实现的只是一个小目标。安全防范是公安业务的一部份、安防技术也是公安科技中的一个专业。它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因为:
社会治安与人民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治安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生产。安全防范的作用已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的安全感(稳定感),而是建立和增强公众对社会、经济秩序的信念和信心,不仅仅是对国家和个人财产(生命)的保护,而是对我们现行制度和价值观维护。
各种各样的治安事件每日每时都有可能发生,是高几率事件、涉及的面大、面广。尽管个别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是很大(比之灾害、恐怖事件),但对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极大。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各类事件的发案率和由此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社会治安环境的稳定改善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安全防范技术已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发展历程,许多经验可以为公共安全所借鉴,许多技术和系统是相通、相同的。在开展公共安全技术研究时,借鉴安防技术的经验,利用已有的资源,形成合力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第三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和意义
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
一,公司员工安全生产通则
(1)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及本部门(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员工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由公司及部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罚,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3)员工必须接受公司及本部门(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员工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4)员工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必须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部门(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必须及时予以处理。
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通则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标准,模范遵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指挥。
(2)认真履行领导干部岗位安全职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落实安全生产“五同时”和“三同时”。
(3)组织及参与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管理,落实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考核和安全隐患整改等工作。
(4)配合及支持技安部门工作,及时处理技安人员反映的安全隐患 1 及问题。
(5)加强及改善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和劳动保护措施,做好防尘防毒,女工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等工作。
(6)参与及配合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规定上报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生产事故,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和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生产经营单位分析安全生产的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等规定,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控制生产安全风险,这样可以克服因随意性而导致的事故。
一、安全生产作业标准化的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2、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企业应当对管理人员、操作岗位人员和其他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达到能胜任各自岗位的能力。
4、生产经营单位的各层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应不间断组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确保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6、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行为存在的风险进行分 3 析和控制管理。
7、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并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8、生产经营单位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9、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生产过程的安全需求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对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向所在单位进行反馈,落实整改责任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10、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的绩效评审。
认识违章
一、什么是违章
违章就是违反安全法规、标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其他安全规程。
违章包括: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三违” 违章指挥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令员工违章作业或违犯劳动纪律的指挥行为。
违章操作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违反劳动纪律是指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违反企业制定的劳动纪律的行为。
二、违章的严重性
根据对每年全国事故的原因的统计分析证明,95%以上事故是由违章造成的。
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不仅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伤痛,而且对企业、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要保障个人的身心安全健康和家庭幸福,要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要杜绝违章。
案例:
我们天天说制作罐体内要防止燃烧、爆炸、高处坠落等事故,在随州改装汽车的生产中有的企业,他只追求多赚钱、多获利,就像有位老板在会上说四条腿吃肉的难找,两条腿下力的手一挥立马有人。不培训、不组织学习、不制定规章制度、无操作规程,反正就是你做一台罐子,我给你多少钱,利用了员工的无知心理进行非法生产。有的企业材料随意堆放、无标识、无数量、无型号、任意混放,超高超标堆放,在某公司在材料转运中,双腿被砸断,医疗费开支近百万。有一家企业作业无通道(安全),工件、材料、生产混乱,造成钢丝绳断离,砸死员工;进入罐体内不遵守操作规程,冒险蛮干,发生爆炸,死亡多人。最后老板花钱交了学费,死者用不上,活者心难受,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这些都是违章造成的恶果。
如广水风机厂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刚上班,家中来电话说有客人,但公司要他去验收风机,同行有二人,那位员工身穿工作服,走过了风机,这位技术人员身穿风衣,未扣钮扣,被风机的旋转气流吸进风机,最后清理现场只找到两块巴掌大的皮。
我们安全员做工作就是穿衣戴帽,现场治理超重作业,集中精力发现隐患,排除干净。
违章的心理根源
违章的出现常常伴随以下几种心理,我们要杜绝违章,必须对下列 6 心理进行校正、治理。
侥幸心理:
人们在几次发生事故后,逐渐很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混淆几次违章没有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是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有人说不发生事故是菩萨供得高,我的看法是不是菩萨供得高,是自己的工作做的好,现场做的好,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只有事前做好工作,预防及时,时刻提高警惕,才能不出事故。
省能心理:
人们嫌麻烦,图省事,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效果,甚至压缩到极限,降低安全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尤其在生产任务紧迫和眼前利益的引诱下极易产生省能心理。
从众心理:
看别人不戴帽子,做了没有事,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没有事,尤其一个安全秩序不好,管理混乱的场所,这种心理像瘟疫一样,严重威胁企业的生产安全。
逆反心理: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产生这种心理,把同事的善意提醒不当一回事,对领导的严格要求口是心非,气大于理,置安全规章不顾,以致酿成事故。
自我表理心理(逆能心理):
有的老工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常满不在乎,虽然能预见有 7 危险,但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表现自己的技能高超。还有的新工人技术差、经验少,却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以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来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和生命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违章的预防
一、勤于学习遵守规章制度
积极参加各种安全培训,熟悉自己的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识什么是违章,并坚决抵制。
二、多做交流,学习安全经验
班组间、员工之间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了解身边曾经发生的事故案例,提高安全意识,深刻理解违章的危害,将安全时刻挂在心上。
三、善于思考,理解安全规程
对操作规程进行积极的思考,不仅要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知道怎么做才能杜绝违章。
四、提高安全责任心,工友之间互相帮助
大家相聚不容易,发现违章要制止,保证安全才是硬道理,大家携手同心反违章。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每一次事故的背后都伴随一系例的“三违”,发生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每一次事故都是违章的恶果。我们大家只有从小事抓起,从细微做起,防微杜渐,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和思想意识,自觉严格进行标准化作业,这样才能让事故这只人见人烦的苍蝇无处下口。
反违章禁令十二条:
1、严禁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整齐就进入生产作业现场。
2、严禁脱岗、睡岗、酒后上岗。
3、严禁不对工作场地(所)、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就开始作业。
4、严禁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
5、严禁随意拆卸设备(施)的安全装置、仪表、仪器、警示装置。
6、严禁戴手套操作旋转作业设备。
7、严禁对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等违规进行储运、收发、处理。
8、严禁使用安全性能不合格或工作条件不匹配的工具进行操作。
9、严禁高空作业不系挂安全带。
10、严禁设备(施)超重、超温、超载荷运行。
11、严禁在禁火区域内吸烟,进行明火作业(洛阳东都商厦案例)。
12、严禁在安全设施不齐全的情况下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三违之害
各种隐患凶如狼
三违引狼到身旁 有朝一日狼开口
哭爹喊娘泪断肠
保证安全生产的三项制度: 安全生产各级各类岗位责任制 职业安全卫生规章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规程 减少安全事故的三个转变: 从事后查处转为事前预防
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式 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
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提高我们收入,让我们从我要安全出发,我要学习安全知识,我要遵守操作规程,我要掌握声安全技能,我要提高安全意识,我要承担安全责任。
努力做到: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第四篇:财务预测的概念和意义
财务预测的概念和意义
预测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它是根据所研究现象的过去信息,结合该现象的一些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现象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谓财务预测,就是财务工作者根据企业过去一段时期财务活动的资料,结合企业现在面临和即将面临的各种变化因素,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结合主观判断,来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
进行预测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财务管理的事先性,即帮助财务人员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对未来的无知降到最低限度,使财务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周围环境和经济条件保持一致,并对财务计划的实施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第五篇:意义概念的理论基础论文
论文关键词:意义 指称论 观念论 功用论 行为论
论文摘要: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西方语言学家的主要研究课题。针对意义概念的理论基础,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和行为论先后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但都有其合理性及片面性。
意义理论主要涉及词或词组所表达的意思,也包括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它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西方语言学家的主要研究课题。意义理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既与指称理论紧密联系,又与真理理论紧密相连,还与人的观念、心理、信念以及行为等等有关。在西方语言哲学论著中,几乎没有一本论著不涉及到意义问题,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论著专门探讨意义问题,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分歧较大,争论激烈。针对“什么是意义”,“语言表达式因为什么而具有意义,或者根据什么而有意义?”等这些问题,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行为论等等先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意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各自含有或多或少的合理因素,但也有或大或小的片面性。
一、指称论
在意义理论中,指称论是一种历史悠久而且影响较大的理论。它的基本思想应该理解为,名称是通过指示或指称外部世界中的事物或事实而有意义,词义与词指称的对象直接联系而不是对等。
指称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词代表词所指的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观点,可以说是指称论的先声。密尔则是第一个系统发展指称论的哲学家。他认为,一个名称所代表的事物就是这个名称的意义,也就是这个词的意义;为了解释两个摹状词可能指同一个对象但具有不同意义这种现象,他提出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理论,内涵就是这个词或摹状词短语的意义。
罗素是指称论的集大成者,明确坚持词义的指称论观点。他认为,词通过指称外界事物而具有意义,词的意义就是它指称的对象。他强调词义与语言外对象的相关性,认为词有意义是因为它是代表自身以外的某种东西的符号。罗素后期的指称论稍有变化,认为词的意义等于词与其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但对词义本质的认识仍以指称对象为基本出发点。
指称论认为名称和对象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一个名称代表或者指称它的对象,这样不仅对“什么是意义”有了个明确的交代,而且建立了语言事物和非语言事物、语言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有其合理进步的一面。但同时,它只是孤立地、静止地分析词义,没有考察语词和对象之间的诸多中间环节,也具有其明显的缺陷:1)指称论不能全面解释一切词语的意义。并非所有词语都有指称对象,连接词“并且”“然后”“如果”,语气词“哎呀”“哦”等等,都无指称对象。另外,有些词在现实世界里无指称对象,但却并不是没有意义,如“麒麟”“龙”等等。2)不同的词语可以指称同一对象,但意义不同,如“美国总统”和“布什”。因而,指称论会造成意义混乱。
二、观念论(意念论)
一般认为,观念论这种意义理论首先是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并倡导的。他认为,词语的意义在于与词语联系的意念,词语作为意念的标记出现在人们的思想交流当中,词语所代表的意念就是词固有的、直接的意义。胡塞尔的意义观点也属于意念论。他认为,意义是一种观念性存在,是说话者和听话者所意向的同一对象或同一类对象所共有的性质。
观念论从心理的角度来探讨意义问题,突出了词或词组的意义与代表观念的密切联系,有其可取之处。但仅仅从心理角度很难解决意义这个复杂的问题,它并没有对词义或句子意义作出实质性的明确阐释。观念论受到了来自功用论、行为论等各方面的批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观念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其含义模糊不清,因而对“意义是什么”的回答也是不明确的。2)观念是个人内在的、不可观察的,很难确定或证明一个词或词组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形成的观念是一致的,尤其是抽象的词语。正是由于观念论在理论上陷入诸如此类的困境,它在语义及哲学上均未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功用论
功用论强调语境的作用,认为只有在语境中才能找到语词的意义;词或词组的意义在于它们的使用或功用。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认为,仅仅从词本身不能了解词的意义,只有在使用中,在词的语境当中,才能了解词的意义,即“意义即用法”。他认为,意义理论研究中的诸如指称论、观念论等,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即首先都把词义看作是某种实体。
功用论重视语言的应用和语言的功能,重视交际语境和语言的关系,将语言活动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意义理论研究的重大进展,标志着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但意义的功用论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片面强调语词的意义在于其用法,而忽视了语词自身的字面意义。维特根斯坦认为词只有运用方法、使用规则而无固定的意义,而认识论告诉我们,词如果没有意义没有内容,也就不可能有用法和功能。2)词的意义和功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两者混同就会造成词义理解的混乱。实践证明,用这种极端的意义理论来分析词义这种复杂的现象,必然会带来种种矛盾。
四、行为论
意义的行为论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之上的。行为论者反对用意识中的观念来说明词的意义,而力求用公共地可观察的行为来加以说明,强调从语言产生的效果,从语言对听话者产生的影响这一角度来研究语言的意义。这与强调用内在意识、观念等来说明意义的观念论是相对的。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的意义就是,说话人发出语言形式所处的情景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那儿所引起的反应。
行为论者重视语言行为和语言效果的联系,注意研究“刺激-反应”在人们语言行为中的作用,有其独到之处,部分地解决了观念论者所面临的困难。但它夸大了“刺激-反应”这个公式在社会领域中的作用,忽视了人的社会性。人的思想意识以及表达思想意识的语言行为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对于同一句话,人们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反映;而对于不同的话,人们可能会作出相同的反映。有些词语甚至并不能引起人们的什么反映。
五、结论
以上所介绍的四种意义理论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体现着自身独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这是因为意义理论一般都是服从于某种哲学思想、从某种学科的需要出发而提出的,或者是作为某学科的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加以研究。例如,欧洲早期的哲学以本体论为中心,对语言意义的认识主要是从语言表示的客观现实出发,指称论对它来说就是合乎逻辑的认识。因而,在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问题上,也应有一个新的意义理论与之相对应,而不是单纯从语句与其代表的指示或指称的对象关系方面来分析语词的字面意义,或是从心理的角度、从语词或语句的功用或效果方面来研究。在此分析之上,笔者得出结论,文本意义的理解应该是读者和文本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要包括对文本字面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要考虑读者的意向、信念、目的等多方面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郭聿楷何英玉.语义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涂纪亮.英美语言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