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局势谈谈我对中华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范文)
我对中华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
2011级国贸夏君
摘要: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热点问题都与民族宗教有关,民族和宗教有区别但又有密不可分关系。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已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明显具有中国化特色。通过学习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加深对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同时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民族中国化 民族宗教政策 政策认识启示
民族宗教问题是当前我国乃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极其重要敏感的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热点问题都与民族宗教有关,在很多问题上,宗教往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内情况来看,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与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宗教无小事”。
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特点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分不开的。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对意识形态的宗教有决定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宗教,宗教又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宗教社会学开创者杜尔凯姆早就指出:一种宗教就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它把与神圣事物相关的信念与实践统一起来了。宗教社会学家英格尔强调:宗教可以定义为一种信念与实践的体系,是某个群体用来与人类生活中的那些终极问题相拼搏的。大于致来说,世界上有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尚未发现哪个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宗教现象的。宗教因素是弥漫于并影响着所有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特别是在那么多数人口信教的民族、国家,其宗教氛围十分浓厚。宗教因素的社会影响或文化功能尤为不可忽视,如“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
在世界上人们比较关注的巴以冲突久经不息的主要症结在于领土问题,特别是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但更为复杂的是,这是一场在宗教背景下发生并持续的领土之战,绝大数巴勒斯坦是穆斯林,以色列几乎全是犹太教徒,而耶路撒冷双方心中都不可丧失的圣地。如亨廷顿所言:冲突一旦聚焦于宗教问题,就往往造成一方之所得必为另一方之所失;耶路撒冷的圣殿山要么由犹太人控制,要么由穆斯林控制。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其中伊斯兰文明和东正教文明就是根据宗教来命名的,可见宗教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是民族、宗教工作的一部分,为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进程所制约。其间既有工作的辉煌,也经历
过困难和曲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最重要的标志和最成功的创新。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生长于中国的土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蓬勃的生机。
我们党以马克思宗教观为指导,围绕权利和义务、思想观念与社会实体、宗教与国家等,创造性的制定了一系列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下面就基于我国的民族宗教基本政策谈谈我对中华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是一项长期政策,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一些活动,比如磕长头,可以从甘肃磕到拉萨。汽车司机在路上因做礼拜时间到了,在公路上,路旁停下来念一些经文或面向麦加做礼拜,都不是问题。外国对中国批评较多的是传教自由,主要涉及一些具体情况,如在大学课堂里,在共产党的党校里,在公众的文化场所,这些地点不允许传教。但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场所如教堂、清真寺则是传教自由的。西方一些人对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持有怀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自己宣传和开放力度不够,他们没有见到真实情况;二是我们自己确实在工作中没有很好理解和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总体来说好的和积极方面是主要的。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依法管理宗教的中国模式。在管理原则上,确定宗教事务必须纳入依法管理,不能放任自流;在管理范围上,只管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不是什么都管;在管理对象上,管理宗教事务而不是宗教,避免了“管理宗教”这个敏感话题;在管理的程度上,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程度越深越广,管理程度越高;在管理方式上,以政府依法管理为主,宗教界内部管理和自我管理为辅;在管理的机构设置上,设立宗教事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主体,相关事务又由有关部门管理,既有主体,又有协调、配合部门。以上模式区别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列宁时代、苏东模式,也有别于一些国家把宗教事务作为社会事务统一管理的模式,具有中国特色。这种中国模式有利于宗教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抵御渗透。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首先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党的执政地位,其次关系到独立自主自办。当代西方势力千方百计的利用宗教人权问题破坏我们国家的主权,干涉我们国家的内部事务,唆使我国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宗教反华势力,以宗教人权为借口,企图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发展局面,干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致使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相交织,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如新疆境内连续多年来发生的恐怖活动,西藏和新疆的宗教问题与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斗争联系密切。但同时从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角度,鼓励和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友好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
4、加强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力度,努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加强宗教团体建设,使之成为政府管理的助手、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宗教文化的研究的渐渐发展相当重要,从其特征而言,正好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互为表里。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宗教学研究,使宗教由宗教鸦片论往宗教文化论转变,其中宗教教职人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代各大宗教,已经能够适时的进入社会,以其独特的意义系统、服务方式和组织行事,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发挥出它们应有的社会功能。宗教团体在公益慈善事业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数宗教团体已经转变为“宗教公益服务”,已经明确了如何发展“宗教福利和宗教社会工作”的方向,宗教资源成为社会资本。
5、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宗教世界观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因此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不信仰宗教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起码条件。要防止宗教对共产党员的腐蚀,不允许有“二元信仰”。因为要正确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信仰宗教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基层党员,既要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又要在生活中适当尊重和顺应民族的风俗习惯。即使已经摆脱宗教信仰,但是如果拒绝参加任何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传统的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则会脱离群众,把自己孤立起来,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6、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宗教工作事关大局,必须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以牢牢掌握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权,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权,爱国宗教界人士对宗教事务的主导权。在其间有一个衡量标准:党的宗教政策是否得到落实,宗教事务管理是否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相关的矛盾纠纷是否得到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是否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衡量各级党委和政府宗教工作的标准。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由党委统战部负责的宗教工作协调机制。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和执法主体,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在职责范围内支持宗教工作的开展,形成互相配合,团结合作的良好局面。
通过上面对中华民族宗教政策的介绍和我自己对其的一点认识,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几点启示:
一、对待宗教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问题,做宗教工作就是做群众工作。在利益关系调整变化的转型期,宗教往往成为民族利益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利益诉求的主要号召工具。我们制定和执行宗教政策,需要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的关系,适当照顾信教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政策
制定和完善宗教政策要立足于更好的团结广大信教群众,而不能机械的照搬经典理论,更不能超越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曾对进藏部队强调:到西藏去,就是靠政策走路,考政策吃饭,政策就是生命。宗教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不能大起大落、忽左忽右,同时也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三、以法治保持和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
处理好宗教关系,必然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必须纳入法治范围。一方面要把宗教政策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另一方面需要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以法律为行为准则,在法律的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四、按照宗教自身的规律开展工作
宗教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规律,往往不易改变。当外力强行介入时,反而会强化规律,而不是随外力改变。做宗教工作时要认识和把握宗教自身的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五、以统一战线的方法处理宗教方面的矛盾
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不和谐因素增多,我们一定要客观。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宗教方面矛盾冲突的性质,对于人们内部矛盾,要始终坚持广泛团结、增进共识的原则,善于运用统一战线的方法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六、宗教工作要以争取人心为首要任务
我们开展宗教工作,就是要最广泛地争取人心、凝聚人心,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力量。特别是面对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信教群众、争夺人心、争夺阵地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千方百计的做好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夯实抵御渗透,反对分裂的群众基础。
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但我们的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宗教观为理论,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突破了这一重大课题,开辟了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政策的新境界,谱写了国际共运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解决宗教问题的光辉篇章。
参考文献:
1、牟钟鉴:《回首新中国成立60年的风雨历程—宗教问题的理论开拓与经验总结》[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版
2、刘立军 马虎成 苟天宏:《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成功探索与实践》[C],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9年版
3、龚学增:《新中国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C],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4、李向平:《内部事务·精神鸦片·社会资本—60年中国宗教的变迁历程》[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第二篇:谈谈我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谈谈我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hriyang
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是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该内容作了初步的了解,有了一定的体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5年的不断改革,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温饱问题解决了,生活富裕起来了,知识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朝着小康社会发展了。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主体的多样,使得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彼此制约。要解决这些难题,唯有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
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再者,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
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历史验证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第三篇: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在平常生活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接触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当然在未学习到这么课程的时候,我们或许不知道这叫做知识产权,但是你确实有在和它在打交道。这个学期,学校安排了一门《知识产权概论知识》,经过老师的系统讲解,使我对知识产权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下是结合我个人的专业工作,谈谈我对知识产权的一点认识。
本人是从事机械设计方面的工作,坦白说现在大部分的设计工作都是90%的copy+10%的创新,当然不同领域,不同公司,他们所占比例有所不同,但终归一点copy部分是占主头。因为有copy所以肯定会涉及到专利,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往往都会去了解下我们所copy的对象有哪些是申请了专利的,哪些又是已经过期的,这里其实所说的专利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类。
知识产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权(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和制造商标)。工业产权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工商业本身而且还包括农业、采掘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另一类是著作权,亦称版权,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有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主要是国内立法(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也有国际条约。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要认识知识产权除了要了解他的含义,当然也必须了解他的特点,从法律的角度看,知识产权具有以三个特点:
1、专有性,专有性亦称独占性或垄断性。
2、时间性,它是指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一定的保护期,过了有效保护期,这种专有权就终止了,这种智力成果就变成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3、地域性,它是指依某一国法律而取得的某一专有权,只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无效,其他国家没有保护的义务,除非有条约规定。
以上三个特点,从字面意义上也极其容易理解。比如时间性,我在做设计前查询他人产品的专利时,很关键一点就得看其专利到期时间,如果专利已经过期,自然可以直接copy他的产品结构,如果还在专利期间内自然需要自己再做重新设计。
伴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同时,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研究生,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学会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既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避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谈谈我对党的性质的认识
思想汇报
——谈谈我对党的性质的认识
敬爱的党组织:
近日,通过一段时间自己对党的性质的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许多关于党的理论知识。同时,自己也有了一些想法和体会,现特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党的性质就是一个政党本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和与其它阶级的政党、社会组织、群众团体质的区别性。这种质的规定性和区别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政党的阶级性。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建立的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以上这段话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论述,是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两个“先锋队”,准确的定义了党的阶级性和进步性。中国共产党以广大工人阶级和广大中国人民为基础,代表其根本利益。而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南,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组织构建起来的组织,便是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中的每一个都有其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涵。这三者之间密切联系,构成了辨证的整体。其中先进生产力是历史的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先进文化的基础,先进文化对经济会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先进生产力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文化。人民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推动者,而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又从根本上体现和满足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三个代表”也始终要求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同人民联系的问题是关乎党的存亡的重点。我们的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工人阶级的最高理想,就是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既是自我解放,也是解放一切劳动人民。
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忠实代表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论是其纲领还是行动,都鲜明的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本质。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时期保卫祖国、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都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这充分显示了共产党员忠诚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本色。
正确认识党的性质,对于坚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坚持和发展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我深深感觉到我们敬爱的党,是处处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的,每一个中国党员都将人民利益深深扎根在自己心中。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学习知识,加强自己对党的性质的认识,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有活力的、有远见的政党,它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无愧于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XX年XX月XX日
第五篇:谈谈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谈谈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我叫赵兴华,来自2009级物理学三班,今年十一月份有幸进入了物理学院第四十四期党校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大大加深,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认识吧!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7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然而经济生活却极度匮乏。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清二白的情况下,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显示了新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1971年重回联合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英明决策之下,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国两制的政策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的最终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满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所以党把执政兴国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党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得到路上,不断地解放、发展和完善自己,始终为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不断地的努力,我们党是一个先进的、成熟的、充满活力的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保障和依靠。
总之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绝对不是在敷衍,我说的都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人民利益大于一切”为服务宗旨的政党;是一个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党;是一个从内心想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我是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我可以从我身边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来证明我今天所说的这些话!我认为只有加入中共产党,成为该优秀组织中光荣的一员,才能实现我的人生理想,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多为家乡做贡献,为我国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也许我现在还达不到党对我的要求,但我会为之而不懈努力的,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受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建设实践证明,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走向繁荣富强。建国后,我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过曲折,但党用她自身的力量纠正了失误,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更加伟大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向强国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