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解读】
宗法制和分封制:应该掌握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宗法体系的内容、宗法制的作用、维护宗法制的工具;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分封制的作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认识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古代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从而得出关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结论:家族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
【考试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
2.商朝:内外服制度
(1)内服:。
(2)外服:。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西周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分封制。
2.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以及等。内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
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较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诸侯国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国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作用: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5.弊端: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请思考1: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度有何不同?
(二)宗法制
1.目的:
①主要: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直接: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的矛盾。
2.概念: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亲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特点:是最突出的特点;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等级森严。
4.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影响深远,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其区别在于,分封制是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请思考2:什么是宗法制度?
(三)礼乐制度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家庭血缘关系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以宗法制为核心。
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4.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思维拓展】
1.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分析其实质以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②在宗法制度下,通过大宗对小宗的层层分封,形成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
③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祭祀、占卜)
②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宗法制)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内容:
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意义:
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第二篇:第1课 夏商制度和西周封建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导学案 编号:1
时间:2周一 2017-9-4 编制人:谢南山 备课组长审核: 包科领导审批 :
班级: 小组: 姓名: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时空坐标】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难点解读】
1、分封制——封邦建国:
分封的主体是 同姓亲族,还分封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分封制使西周形成了“周王——诸侯—— 卿大夫 ——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的继承制度:
周朝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权上的矛盾。核心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礼乐制度: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问题导学】
1、如果你是周王,你将如何分封呢?比如:分给哪些人?分哪些东西?你进行分封想达到什么目的?
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 土地和人民; 巩固统治
2、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甲乙丙丁中的哪个?是根据什么继承原则? 乙
嫡长子继承制
3、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反映的是哪一项政治制度? 礼乐制度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情境材料一(书本P3右上角的“西周分封形势图”回答):(1)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有王族建立的,有异姓诸侯(功臣、姻亲、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等)建立的,齐国、鲁国和宋国分别属于其中的哪一类?分封的同姓国多 还是异姓国多?
答案:齐国:功臣建立;鲁国:王族建立;宋国:先代贵族建立。
同姓国多。
(2)周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周王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周王朝的有效统治。
情境材料二: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下》 探究思考:根据材料,概括:诸侯有何义务? 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 定期朝觐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
情境材料三 下面是某同学模拟西周前期政治生活的一段独白:
我是家里的嫡长子,被父亲分封到东方。前几天,我出兵教训了前来“问鼎示威”的楚王。父亲因此免除了我的贡赋,并允许我在自己的封国内收取赋税,设置官员。过几天,我的孩子们将要来汇报他们治理自己封国的情况。他们之间整天勾心斗角,打个不停,我心里很恼火。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独白中存在哪些历史错误? “教训楚王”不正确,楚王问鼎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西周前期的要求;“免除贡赋”不正确,西周的主要财政来源就是诸侯的贡赋,这是诸侯必尽的义务,不可能免除;“治理自己封国”不正确,只有周天子分封的才叫封国,诸侯分封的卿大夫的领地只能叫封地;“打个不停”有错误,西周前期各个等级恪守本分,还没有出现互相攻打的局面。
探究二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商周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军国大事都要由神的意志来决定 材料二:“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三:西周的国家政权是由“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上述材料均选自张萌麟的《中国史纲》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高考真题演练】
1、(2008·上海单科A·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2009·北京文综·12)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1793年,英国使团的随行画师亚历山大,谈到在中国的见闻时说:“中国人每家都保留家谱……本家族每年至少一次在一起祭扫祖坟。”中国人的这种传统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禅让制
4、(2009·山东文综·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5、(2013•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6.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B.对异性功臣进行分封
C.无条件遵从周天子命令 D.带有血缘和部族色彩
7、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 …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人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反思】
第三篇: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解读】
宗法制和分封制:应该掌握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宗法体系的内容、宗法制的作用、维护宗法制的工具;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分封制的作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认识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古代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从而得出关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结论:家族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考试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 2.商朝:内外服制度
(1)内服:。(2)外服:。
二、西周政治制度(一)分封制
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西周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分封制。2.对象: 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以及 等。
内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
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较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诸侯国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国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4.作用: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 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5.弊端: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二)宗法制 1.目的:
①主要:巩固 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直接:解决贵族之间在、和 的矛盾。
2.概念: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亲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特点: 是最突出的特点;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等级森严。4.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②影响深远,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其区别在于,分封制是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三)礼乐制度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家庭血缘关系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2.以宗法制为核心。
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4.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思维拓展】
1.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分析其实质以及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②在宗法制度下,通过大宗对小宗的层层分封,形成庞大的宗族网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
③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祭祀、占卜)②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宗法制)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走进高考】 例1.(08北京卷,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
解析:D。夏朝都城几经变更,商朝都城曾经五次迁都,周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夏商周都城无论怎么变迁,但都位于今天的黄河流域。例2.(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A.“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例3.(2006广东,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 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周武王分封的同姓诸侯中,位于最北面的是
A .燕国 B .齐国 C .楚国 D .晋国 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C.“周王、诸侯---卿---士”的等级序列 D.“周王---诸侯---士---卿”等级序列
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5.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6.《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7.对西周宗法制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①有助于解决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 ②巩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⑤保障了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观察右上图片,可获得的信息是①西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②西周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严密的礼制与刑罚制度③反映了西周等级森严的礼制④周礼以宗法制为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宗法制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
10.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1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12.(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13.(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
14.近十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兴衰荣辱 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15.(2007上海历史)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二、非选择题 1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摘自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一切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作者对此有何看法?(10分)
(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ABBAC CDAAB 11—14.BBCBD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7.(1)历史现象:周初实行分封制,刚开始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来疏远,诸侯之间争战,周王权威受到挑战。(4分)主要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分封制崩溃,诸侯国后来成为独立的小王国,力量强大后与周王朝抗衡。(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2)变化: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2分)基本态度: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2分)(3)措施:中央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核,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掌握等。(8分)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了成功。但是导致地方财政军事力量削弱(或积贫积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2分)(4)腹里:河北、山西、山东。(2分)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颁发;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2分)
第四篇: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说课稿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型属于新授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一说,教材分析:
从两个角度说教材地位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占据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是新教材的开篇,是整个单元专题及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是走进历史殿堂的第一道门。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历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具体说来,从题型上来说,本课的高考命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只在福建、浙江、北京等高考题中出现过,而且主要是分封制与郡县制作比较。
从题量上来说,从07年至今全国各地共考了20道题目,其中上海和广东是常客,分别考了4年和3年,但是山东似乎不太感冒,只在09年考过一次。
从难度上来说,逐年在增加难度,以上海为例,在07年直接问“封邦建国,以藩屏周”是什么意思,而到了12年则是借助《左传》中关于鼎的描述文字考察礼乐制度,难度明显加大。而09年的山东题更是秒杀很多人,难度很大,容易出现误选。
从考察内容上来说,夏商制度只有上海考察过1次,因为上海使用的是通史教材,分封制10次、宗法制6次、礼乐制3次,以上数据很好的反映了本课的重难点。而内容的考察仍然是建立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的,比如浙江的12年高考题,是一道新情景题目,材料说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如果能够记住课本上的地图,这道题就完全能够迎刃而解。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接下来,根据刚才时空角度的教材分析,从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需要学生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历史古文材料,用历史学科语言归纳概括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扭转学生历史就是背背而已的错误学习观,克服学生畏难抵触情绪,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快乐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体验成就感,逐渐形成成熟的历史思维和感觉。接下来,说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本课最大考点;难点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理由是教材讲述的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未明确提及,依据内容归纳概括特点对高一新生现有认知水平而言难度很大。
二、教材分析完了,再分析一下学情
由于在中考中,历史为非考试科目,初中生对历史课普遍不重视,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科素养较低。而目前,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专题形式进行,内容比较抽象,这种体系只有在对总体历史有相当了解的前提下才具有合理性,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从课本基础知识入手,先帮助学生建立通史观,再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其把握专题史的内容。
三、针对教材和学情,说一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
1、在重点落实上采用:
①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史料的引导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②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把握,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难点突破上采用:
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学法上
课前:通读教材,了解夏商与西周的历史概况。
课上:剖析教材,结合问题,自主思考,构建。
课下:画出本课结构脉络,进行宏观把握;同时填充具体内容,进行微观处理。
四、下面,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男人最爱把祸乱国家的历史罪责往女人身上推,于是,“红颜祸水”这句话也就成了中国男人的口头禅。据说商朝是妲己祸乱灭亡的;明朝亡国,是由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唐明皇因宠爱杨贵妃而导致“安史之乱”。最有名的还是西周的褒姒,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结果,诸侯很生气,结果很严重,“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当然褒姒的“笑”确实跟西周的灭亡有关,但不是“笑”使西周灭亡,那么让西周灭亡的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设计理由:逸闻趣事,形象生动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问题引导,能够产生共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
接下来,铺陈背景
第一步是通过学案预习,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列表归纳三个朝代的建立时间、人物及政治制度,以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和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本节课也有了整体认识。
第二步处理夏商政治制度部分,考虑到如下两方面因素:其一,教材是把夏商政治制度作为西周政治制度的背景来设计的,语焉不详;其二,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者不可分割。综合两方面因素,该部分内容采用读书指导法、讲述法,与学生共同明确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补充必要史料(课件),通过这四则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展示内外服关系图(课件),在此基础上分析内外服关系特点,由内外服制度的弊端自然过渡到下一目西周分封制的学习。
然后,突出重点
西周分封制是本课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对比分析学习法学习分封制。其一,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倾听、交流、协作”实现“分享”与“共赢”。其二,明确对比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商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前后相继,内容相关,是适宜的对比分析题材,指导各学习小组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参与小组活动,了解学生学习进展。对于初次采用此学习方法的高一新生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难以确定对比点,教师要根据各小组讨论情况,及时适当提示,如:血缘、地域范围、义务、等级观念等,校正学生思维偏差,确保课堂流畅。在各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内外服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强化论从史出。
本部分完成后,通过问题:分封制产生的地位、土地、财产应如何继承呢?导入下一目宗法制的学习。宗法制是本课又一重点,这部分内容指导学生采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学习法来解决。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可见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因此,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出示问题(课件):西周时期,一个诸侯娶了一妻三妾,妻为他生了一个女儿,而后大妾为他生了大儿子,二妾为他生了二儿子,妻为他生了三儿子,最受宠爱的三妾为他生了小儿子。后来,这位诸侯不幸殉职,他的子女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怎么办?
小组自主探究提出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探究过程中,同学可看书、可讨论、也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咨询老师。通过探究,学生一般会得出本问题的正确答案,但可能会存在知识体系不完整的现象,教师要通过对宗法制的总结来弥补这一缺欠。在此基础上,结合图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析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接下来,突破难点
本课难点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整体问题具体化,因此,突破难点的准备工作蕴含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分化在具体知识点的讲述里。通过史料“益干启位,启杀之”和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的特点,;通过内外服制度和分封制的关系和史料“周之制,因于殷,可知也;殷之制,因于夏,可知也”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承前启后、继承发展的特点;通过夏保留氏族社会特点和宗法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带有浓厚部族色彩的特点;通过内外服制度和宗法分封制对全国的控制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的特点。最后,本课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老师加以指导。
当然还要布置一下课后巩固的作业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而全面的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课下动手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并将具体内容填充进去,从而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吸收和咀嚼。另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读一下柳宗元的《封建论》,题目中的封建就是指的西周的分封制,内容讲的是比较分封制与君主制,广东、安徽、辽宁、湖南、宁夏都曾以此文章出过高考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还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推荐)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教案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四、新课讲授
导言部分:
1、中国古代的朝代:
2、关于专题序言的处理:首先让学生阅读专题序言,让学生分析各段的大意,并相机诱导、指正。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西周雏形,秦朝形成,汉唐宋加强,元明清顶峰。
3、解释重要的概念:中央集权:权力的高度集中
导入新课:
导入1:在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是唯一五千年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但是对于远古的历史,我们只是从史书上得来,在以前,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是在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那么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的建立到前841年这一千多年是怎样更替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这对中国史学界是一个考验,甚至有外国史学家不承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开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领域的4名首席科学家,带领44个课题组的200多名专家,经过4年多的时间,使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同学们知道这项伟大工程使我国确切的历史年代往前推了多少年吗?从2800多年推到4000多年前。这项工程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解决了历史的悬疑问题。历史的发展也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例如在民国初年,我国考古学的严重落后,至使华夏文明的起源都有东来说,西进说等众说纷纭。你想了解夏商周的具体年代吗?你想知道四千多年年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吗?可以说,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那么夏商周的国家运作机制是什么呢?著名的史学家钱穆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我们不能一谈到封建制度就觉得不如西方的民主制度,其实中国的考试选官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到后来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最早学习这一制度(西方是政党选举制度);户口调查制度,中国自周代以下,直到清代初期,都有户口调查一项;文武分职,军人不干政的制度,在中国又是古已有之,亦属中国旧制中一项优良的传统;宗教信仰,政教分离,又是自古已然,并亦极少有因民间信仰冲突而酿成宗教战争的。
导入2:同学们,你们的回老家的时候有没有去过祠堂,清明节有没有在祠堂参加过祭祖活动,如果有同学参加过请你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同学介绍)那么皇帝祭祖则是在课本上见到的插图太庙。那从什么时候中国开始有这样的活动呢?(夏商周)那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有关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原始社会末期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2070——1600年,那时已经出现管理部落族人和其他部落的臣民的公共权力或者说已经形成了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政治制度。那么这一政治
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呢?——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带有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
商:商部落首领成汤于前1600年带领部落族人灭夏,又征服周围的小方国,这样以商部落方国为中心统治周围的小方国,建立了一个方国联盟(即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存在于前1600——1046年。
请考虑几个问题:
1、假设你是商朝国王,你对本族部落和对其它部落小方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王权?(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就是商内部区域的管理制度,外服就是其他方国的管理制度。)
2、商与其他方国是什么关系?(从殷卜辞反映的情况看,殷王国与其他方国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特征:一方面是相互平等关系“比”,另一方面殷王国又凌驾于其他方国之上“令”,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可以要其他方国交贡物,巡狩盟国,促裁争端,惩罚方国。控制力是有限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会发生战争。)
3、为什么商朝充满神权色彩?(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殷人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氏族,其他方国还在图腾信仰的时候,殷人就有了祖先的宗教,依靠这种信仰的主观因素,殷人全族出征,常战胜了方、土方、马方等部落,因此,祖先神显然比动植物图腾的旗帜是更有力的观念武器。殷王是占卜的主体,也是庙祭活动的主体。王既是人,也是神,是方国联盟的首领,又是群巫之长。以神支配人,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就是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4、现在让时间老人把我们带回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假如当时河水泛滥,良田被毁,饥民如潮,商王心急如焚,而你又是当时的一名官员,请你设计一句在早朝时的对白或一个动作。由学生各抒已见
5、二、封邦建国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周邦推翻殷邦的统治之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方国联盟——周王国。就大局而言,周王国与殷王国的不同主要在于“共主”的换替:周由小邦上升为“共主”,殷由“共主”沦落为普通的邦国。可初建的周朝出现了动荡,周公平定了三监叛乱,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才得以稳定局面。那么首先采取什么制度以克服商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呢?即分封制。不管哪一种制度,周王一个目的是巩固王权和本族势力。
大家首先清楚西周的基本情况,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在这部小说中,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那一个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如果让你来治理怎么进行?当时没有先进的联系和交通工具,你可以做什么?(分封制)把什么进行分封?(土地和人民)
提问讨论: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2、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受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周邦取得“共主”地位之后,迅即与既存的方国确立了联盟关系,后人将此一过程称为“褒封”。《史记·周本纪》说:“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当时,这样的方国极多,可见,所谓“褒封”不过是周王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与既存的异姓方国建立一种名分关系,组成新的方国联盟。分封异性功臣贵族是为了奖赏其功勋,并使其继续为巩固统治效力;分封先代帝王后裔是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社会稳定。如果周王只分封异姓邦国,那便与商代没有两样了,他们的区别在于,与此同时,周王还“封建”了一批同姓邦国。周人为什么分封同姓方国?传统的说法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也与部族人口的不断衍生相关。)(内容:周王授予一定的土地和人民;诸侯要要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要继续分封。)
3、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开疆拓土,开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4、(选择)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结果。)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新的生命诞生,自然就和他们的父母、长辈、兄姝、晚辈之间建立了同宗关系。“人一生下来,便有与他相关系之人(父母、兄弟等),人生且将始终在与人相关系中而生活(不能离社会),如此则知,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此种种关系,即是种种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遂生。家人父子,是其天然基本关系;故伦理首重家庭。父母总是最先有的,再则有兄弟姊妹。既长,则有夫妇,有子女;而宗族戚党亦即由此而生。„„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79~80页,学林出版社,1987。)
人类最初的权力是用强力取得的,是原始人群中的强者取得管理权,宗法制是人类告别动物时代的文明产物,是老幼有别、尊长有别、父子兄弟有别的产物。是血缘关系的自然取得方式。是血缘关系的自然取得方式。黄帝时代是华夏族人口大爆炸时代,也是政治制度--宗法制社会管理方式的延伸爆炸时代,但是,随着人口的迅速扩张,完全自然的大宗管理小宗的宗法制已不能有效地管理华夏族,因为大宗不一定发展得最好,不一定最有管理能力,血缘关系的自然权力取得形式发生了变化,禅让制产生了,这就是尧舜禹时代。禅让制是承认华夏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内成员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的产物,或者说,华夏族成员品德既好,又有管理能力的人都可以当领导。禅让制是领导提名的代议制公推公选制度,由于推选范围的局限性,领导提名的局限性,随着华夏族人口群的进一步扩大,用禅让制取得领导权的方式,已不能使许多枝族信服,由于通讯和交通的限制,又不能建立民主选举制度,同为华夏族的各枝族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开始了,夏启第一个夺得最高领导权,宗法制政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代,政治制度的宗法制主要是确定继承权力的一种制度,如嫡长子继承制度等。这种继承制度由于以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确定,划定等级地位,防止了同族对于权力、地位、财产的争夺。
正是因为有了分封制,才会有宗法制,在讲述宗法制之前,先请同学们当一回青天大人,判决一件遗产案件。此案是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学生阅读后进行分析,爵位应该归妻子生的儿子,家业主要也留给妻子生的儿子,大儿子也能有一定的家业。从而让学生理解嫡长子孙继承法则,并理解这是因为分封之下的产物。因最上层向下分封,下层为上层进行保障。你认为这种做法合不合理,如果是现在,刚才的遗产案又怎样判?(大小儿子和女儿平均分配,体现平等和赡养义务)。的确,在宗法制下,就是因为你是出生的不同决定你不同的命运,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也有人试图改变这样的现状,你知道有什么例子吗?(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二子,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兄而成为皇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手中抢到皇位)虽然宗法制有不足之处,但他还是有很大作用,请你分析一下其作用。(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所以宗法制一直以来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提问:
1、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嫡长子继承制)
3、结合课本11页的大宗小宗树状示意图解释大宗、小宗。
4、宗法制度的作用是什么?(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5、纳说明宗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什么关系?(在周代,周天子(周王)为天下共主(中央最高领导人),王位(最高权力)由嫡长子继承,世为天下大宗,是同姓族的最高家长。其庶子被封为诸侯,爵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以国名等为氏。诸侯之庶子被封为大夫,亦由嫡长子继承其位,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族内为大宗,以官名、辈份、采邑名为氏。大夫与士的宗法关系同上。各级嫡长子都称为本家族的宗子,掌管全族的财权和祭祀,管理本族成员,统治领地内人民。)(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6、宗法制怎样来维护?(贡赋与礼乐制度。)
7、讨论:西周的封国和商代的方国有何不同?
最后通过学习这些早期的政治制度,请同学们归纳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早期的政治制度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同时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