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度陈港镇政府工作计划
2012年度工作计划
2012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工作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实现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35%以上,规模工业销售收入59.5亿元,增长35%以上;引进内资5亿元,引进外资4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13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3%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把重点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强力推进,狠抓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围绕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确保完成亿元项目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重点确保总投资3亿元的东莞市华技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LED芯片封装项目落户江西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确保总投资10亿元的安源锦绣城后山风景区项目及投资5亿元的安源古城、影视大酒店项目建成投产。要依托总投资8000万元的凤翔经贸大厦和总投资5000万元的国鑫经贸大厦引进流通性公司8家以上,力争实现税收4000万以上。要摸清底数,加强培训,通过现有劳动力和熟练技术工人的储备,为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或其它企业提供劳动力和技术保障,要对接央企、民企、外企、科企,多与中信集团接洽,尽可能引进中信集团的附属产业链。
二、重基础,确保农民收入增长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在争取上级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基础上,镇财政列预算70万元,全面完成7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建设。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重点抓好安源村鸽子养殖、张家湾野猪养殖、石板锦鲤养殖等农业项目扩规经营。发展科技示范户150户,扩大“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范围。进一步完善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农村土地在有偿自愿的前提下向规模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促进农业规模化、市场化,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助、家电下乡等政策及时执行到位。搭建企业招工、培训平台,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500人,实现就业4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3%以上。
三、调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以城市转型为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工业经济支撑力、城市经济推动力。一是继续做大做强安钢配套产业、化工填料产业、传统煤炭加工贸易业使之成为能够支撑安源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柱产业群。二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重点扶持中天化工填料有限公司的年产1万立方米锆铬刚玉蜂窝陶瓷蓄热体生产线尽快投产,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三是整合资源,盘活土地,加强资本运作,做旺城市经济,构建以三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重点以新区房地产为链接点,加快融入新城区,全力确保恒宇花园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带动全镇地块的增值。四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推进安源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确保安源影视大酒店、安源锦绣城后山风景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多看点的精品旅游线路。
四、提品味,力促城镇功能完善
利用列入全省示范镇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一是全力打造绿色美镇。继续加大对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以“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为主抓手,大量植树、种花、养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建设好公共绿化项目,提高我镇绿化覆盖率。二是努力拓展城镇空间。利用修中环路的机会,配合抓好中环路沿线建设,进一步推动我镇城镇化建设步伐。三是突出旅游主题。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增强旅游吸引力,突出“中国近代江南煤炭工业重镇”和“中国工人运动与工农革命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两大主题。努力推动安源矿山公园、红领巾主题公园及后山公园建设等一批景区项目。
五、保民生,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结合点,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是扩大城乡就业覆盖面。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150人,确保安置“4050”人员就业60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伤保险扩覆520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25万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三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2800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使用户数20户。四是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继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镇、村、组三级稳控网络;社会管理“阶梯式”综合治理工作在全镇铺开;继续抓好610工作,确保全镇无一邪教组织,无一邪教人员,实现无邪教乡镇的目标。“家庭拒绝邪教承诺单”在2012年9月份之前签订率100%;着力解决好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及时排查和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环境平安和谐;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抓党建,提供镇域经济腾飞保障
全面落实党建“三大工程”,巩固全省先进基层党委基础,总结并完善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实现“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作风、创一流业绩”的目标。重点抓好镇党委及中天化工填料有限公司党支部、花冲社区党支部、跃进村党支部等党建示范点的打造,分类总结出创建经验,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实施。挖掘特色亮点,形成相应经验材料加以宣传推广,使之成为市、区乃至全省的典型。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
第二篇:2007港西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5日在港西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港西镇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全镇人民在中共崇明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积极实施科教兴县主战略,以崇明三岛功能定位和加快建设崇明生态岛区为先导,以生态镇、生态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克服困难,扎实工作,推进港西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本完成了港西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1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74%,年均增长11.6%;镇级财政收入实现1900万元,比2001年增长245%,年均增长28.1%;全镇人均收入预计达到4973元,比2001年增长75.4%,年均增长11.9%。
(一)坚持以发展为主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农业为主,特色农业并举,促进现代农业新的发展。2006年实现农业产值2.335亿元,比2001年增长11.62 %。全镇农业通过调优结构,建设片林,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为主,特色农业并举发展的新型农业格局。
1、抓生态片林建设,形成生态农业特色。共新增生态林、水源涵养林、景观通道林等22775亩。建成以港东公路绿色景观通道为轴线的港东片林,全镇森林覆盖率接近50%。
2、抓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根据农产品市场化的要求,加大引导力度,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林果花、鱼蟹塘、大棚蔬菜(绿芦笋)、优质大米等“四大”特色项目,培育裕丰浴保厂、冠军食品厂、申鹰罐头食品加工厂等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3、抓粮田设施改造,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共投资3084万元,实施2.57万亩的基本粮田设施建设,全镇的水利灌溉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4、抓为农服务,促进农业丰收。通过农技讲座、病虫情报、指导农户科学运用农肥农药,加大“四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的栽培技术,2006年水稻亩产达550公斤,比2001年增长3%。开展禽流感防控为重点的动物防疫工作,家禽防疫达到了全覆盖。开展稻飞虱防治和“一枝黄花”铲除工作,确保水稻丰收和遏止“一枝黄花”在我镇
区域内的蔓延。有效地促进了我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势头,招商效应逐步显现。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津桥经济小区共引进注册企业272家,注册资金 61697万元,累计引税12677万元。一是招商实现“粗放型招商”向“集约型招商”、“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的转变。注重引进了地方税收分成较高的优势产业和优良企业,纳税大户的比例逐年扩大,其中超百万元的企业有7家。二是招商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对注册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提供政策、传递信息,对纳税大户、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服务。村级招商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已有8个村引进注册企业16家,实现税收182万元。招商引资工作为镇村两级财力夯实了基础,提供了支撑。
工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民营经济得到全面发展。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3.6亿元,年递增7.8%;工业利税实现1890万元,年递增2.7%。一是进一步加大企业转改制工作力度。全镇有24 家镇、村集体企业实行经营机制的转换,盘活集体资产,扩大企业市场发展空间。二是加大企业的技改扩规,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全镇各类企业先后投入技改资金7200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三是不断改进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力度。在民营企业的收购、受让、承租镇村集体企业的过程中,积极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积极协助和指导企业办理技改、专利申请、新产品申报手续,先后为10家企业成功办妥征地的相关手续。设立企业科技奖励基金。
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监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坚持以生态为主题,落实长效机制,推进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村创建显现成效。以实施第一、第二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切实加强环境建设;以生态文明村创建为重点,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机制。切实开展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全镇12个村全部列入生态村创建行列,其中双津、北双村列为县级生态示范村。通过示范路、示范区、示范点的建设,使道路绿化、路容路貌得以改观,实施北双村的沼气试点工程,有效加强了畜禽的粪便管理,改善了周边的环境质量。通过星级制的评比活动,提升群众的生态意识,改变群众的生态行为。加强全镇生态环境治理,落实泯沟、河道、道路保洁,农村生活垃圾处臵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臵、河道、道路、村级泯沟保洁员队伍242人,成立镇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配备垃圾专运车,开展全镇共801条段村级泯沟的全面整治,实行保洁员联合考核,坚持每月检查、评分、通报制度,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基本达到沟清、河洁、路畅的要求,全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观。
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一是有序地推进静南村宅基地臵换试点工作。静南村宅基地的臵换工作,通过镇村两级共同努力,目前宅基地臵换共拆迁农户548户,占应拆户数的 4 90%。建设一期的11.3万平方米臵换房已竣工交付,安臵农户已完成选房,节余土地开发已进入土地收储转性阶段。二是加快道路建设。共筹资1000多万元,建设各类白色路面60多公里,扎实推进“村村通”公路建设,方便了群众出行。三是全面实施农村改水工程。共投资1700万元,分4年时间相继实施原港西、港东水厂撤并联网和农村自来水管网的改造等工程,全镇12个村的农村水网全面得以改造,实现24小时全天候供水,群众生活饮水质量明显提高。四是加快政府实事工程建设。根据每年人代会的工作目标,相继实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筹建中双港菜市场和11个村的社区服务中心,改造和迁建港西中学、港西小学及港东小学和港东中心幼儿园,实施港西、港东派出所的合署迁建,完成望江建材市场的整体搬迁,实施有线电视的“村村通”工程,对盘西、双津、北双三个村实施有线电视“家家通”,安装有线电视终端用户1100多户,全面完成农村有线广播的线路整改,提高了节目的传输质量。
(三)坚持以群众利益为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百姓利益无小事,政府从群众实际利益出发,克服资金困难,积极发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项社会事业。
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共发放各类困难补助金575万
元,为83户困难家庭翻建危房172间。建立助残帮困志愿者队伍,配备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措施,增加农村年老村民的生活补贴。投资130多万元改善敬老院的居住环境,改造镇老年活动中心,全镇12个村全部建立村老年活动室。
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参加率保持全县领先地位,做到了应保尽保。镇财政合作医疗扶助资金从2001年的每人每年2元提高到2006年的40元,全镇农民合作医疗补偿总额从2001年的62.13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 391.19万元,较好地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的困难。
非农就业得到全面推进。通过加大非农就业培训和发挥劳动服务所的中介职能作用,继续实施 “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102个。
文教科技等公益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学校的特色教育、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港西中学初中一次合格率在全县公办学校系统中获得了第一名。北双小学和港东小学的乒乓队、电子测向等系列特色教育项目在全县乃至市、国家级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以开展科技、科普示范村为抓手,提高村民的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先后有4个村和1个企业成功创建科技、科普示范村和科技示范企业。建立镇村计划生育工作咨询站、工作室为主的服务网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全镇计划生育率保持在100%;加大对献血工作的宣传和引导,积极组织各村、企事业单位
和机关干部参加义务献血,完成了每年一次的献血任务。“双拥”工作、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成效显著,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集体。
(四)坚持和谐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维稳机制,创建平安乡镇。
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提高全镇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海岛文明程度。一是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县级文明村、文明单位的规划与创建,有10个村被评为县级文明村,23个单位评为县级文明单位。二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相继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未成人法制道德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公民法律和道德水准。三是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新风的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推进了“崇高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宣传整治活动,开展对迷信执业人员的帮教结对,收缴迷信用品,有效地遏止迷信活动。在全县率先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四是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送戏下乡等“三下乡”活动,举办乒乓、象棋等系列小型多样的群众性娱乐活动,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
平安乡镇创建成效显著。积极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机制,努力确保一方平安,营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健全了维稳机构和网络。完成了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的机构设臵,落实了维稳基金和办公用房,提高了应急处臵能力。
建立了村级综合治理站,组建了村级夜间治安巡逻队、镇社区保安队伍,形成了镇村两级较为严密、规范的治安队伍网络。开展了安全小区创建活动,12个村全部达到了县级安全小区的标准,遏制了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二是开展了各类集中严打活动。我们汇同公安等部门集中开展了对强买强卖、夏季夜间盗窃等专项严打活动,有效打击了一批扰乱社会秩序,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分子。涌现了一批市县级见义勇为积极分子,五年来,共有20名群众荣获县级见义勇为奖,9名群众荣获市级见义勇为奖。三是坚持和深化了信访接待制度。通过建立和坚持定期排摸制、每月社情通报制、信访接待制,使群众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还坚持同“法轮功”邪教组织作斗争,做好了“法轮功”反宣分子的思想转化工作,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一方平安。
各位代表:回顾前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有机统一,明确了崇明三岛功能定位和加快生态岛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并把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举措,作为港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聚焦突破的工作方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提高全镇人民的生活水平。过去五年积累和形成的一些符合港西实际的经验和做法,也为今后五年港西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过去的五年,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这是全镇人民在中共崇明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镇党委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的结果,也是镇村两级基层广大干部和群众奋发有为、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港西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关心支持港西经济和事业发展的各届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符合港西发展方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村级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农民增收的渠道狭窄,失地后农民的就业出路艰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的期望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由土地流转、房屋动拆、土地使用等引起的矛盾相对增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办事效率还不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破解难题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困难与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予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港西镇打好基础,加快发展的五年,是全面推进生态岛区建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放眼今后五年,港西正面临着历史发展的良
好机遇,港西人民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形势和机遇,提出符合港西实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努力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谋求发展,奋力开创符合港西经济和事业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根据镇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区建设总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镇主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住机遇,奋力拼搏,推进港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后五年主要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经济发展较快,事业建设协调,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治安稳定,农民收入提高。
2、主要发展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2)镇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5%。(3)全镇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5%。
3、主要保障目标:
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巩固在95%,基本建成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应保尽保。
4、主要实事工程目标:
村级主要骨干道路全部建成白色路面;实施村村通道路危桥改造;确保有线电视实现“家家通”;完成港西镇中心幼儿园达标建设;完成村卫生室市级达标建设;实施南盘效集镇改造;实施“万河整治行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建立新型产业体系。
优化特色农业,推进农民增收工作。要围绕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生态林业,发展蔬菜种植的思路,进一步推进传统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确保全镇12000亩的单季稻生产。实行科技兴农,建立4个农业示范点,探索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农户作栽水平。力争优质稻覆盖率达95%以上。二是稳定生态林面积。推进葡萄、柑桔和桃园等三个果品基地建设,并以此为典型引路,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果品生产。充分利用片林优势,积极发展林地禽养殖。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确保法定防疫的全覆盖。进一步做好生态林的养护和管理工作。三是发展以蔬菜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以北双村千亩蔬菜基地为重点,加强对河西区域农户的服务和引导,大力推广和带动农户种植特色农产
品,扩大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提升附加值。扶持好营销专业户,缓解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农田水利环境。以实施 “万河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对镇级横河、村级引水河、村级河道全面进行整治,进一步改善镇村两级灌溉条件。五是建设好三支农业服务队伍。要加快农副产品的市场化进程,解决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扶持建立好农产品营销队伍;要加大生态片林的养护管理力度,增强养护队员的护林管林责任,确保本区域林地的安全健康发展。要加强农村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安全农业的保障能力。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的增收目标。
提升招商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行镇村联动,拓展招商渠道,优化招商服务,凸现招商成效。镇村两级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力争实现招商工作新突破。一要推进“两个转变”,提高招商质量。逐步实现“粗放招商”向“集约招商”的转变,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企业效益与生产效益好的项目,继续做大运输、建筑、房地产等龙头企业,增加小区实得部份。逐步实现“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的转变,增强招商服务效能,针对本镇运输企业多的特点,实行专人服务,对纳税大户、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服务。二要实现“两个突破”,形成多元化招商格局。加强镇级招商工作,通过增设沪上招商网点和拓展招商队伍,发挥信息员的优势,实现由单一的沪上招商向外
省市拓展渗透的招商新格局,取得招商内延拓展的突破。加大对村级招商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实现村级招商“一年打基础,二年起好步,三年求突破”的目标。力争五年内全镇的招商引税额突破亿元大关。三要达到“二个提高”,增强招商队伍的工作效率。要应对招商新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提高镇、村两级招商人员队伍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规范招商行为,既要掌握招商政策的原则性,又要掌握招商工作的灵活性,规范招商工作,规避市场风险;要进一步提高招商内部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和完善招商考核机制,分解落实招商目标和增强招商职责,实行优胜劣汰,增强招商队伍的工作效能。
服务企业,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按照稳定发展传统工业,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服务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实现我镇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发挥“两个优势”,形成工业发展新格局。发挥“轻纺之乡”的传统工业优势,通过技改扩规,引进先进设备流水线,提升轻纺产品附加值,实现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发挥重点企业的规模优势,做大做强企业。通过企业自主创新,增加科技投入,重点拓展汽配零件、五金旋具、电子按钮等一批在岛内外已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不断扩展这些企业的规模和总量。二要坚持“两个增强”,营造企业发展环境,增强对企业的服务效能,要为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政策导向、财税变革、金融放贷、资源调配等政策和市场信息,积极协助企业办理技改扩规、专利产品申报、生产用地批租等手续,帮助解决
生产经营中碰到的各类矛盾与困难;增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要切实加强企业的“三废”治理,做好对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消防等方面的监管,培育清洁型、环保型、节约型、安全型、循环型、集约型的现代企业格局,不断壮大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总量和质量。
(二)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着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强环境治理。继续巩固提高全镇沟、河、路、农村生活垃圾的长效综合管理机制,深化生态示范路、示范区、示范点创建,继续开展星级制生态文明户评比活动,实施农户厕所改造计划,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质量,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推进新农村建设。一要切实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三个集中”的要求,完成静南村宅基地臵换工作,推进节余土地的开发,让臵换的农户享受更多的实惠。把静南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生活安定、村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亮点。二是根据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重点实施农村五棚整治、厕所改造、环境整治、道路建设、万河整治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工程”,在加强双津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局面。
加快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以关注民生、贴近群众为出发
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全面实施南盘效集镇市容环境达标工程,通过对集镇道路、集贸市场、店招店牌、外墙立面的改造,实现镇区“道路平畅、店面美观、环境美化、卫生整洁”的市容环境达标要求。二要全力推进镇幼儿园达标建设工程,扩大园区范围,增加办园设施,改善园区环境,提高办园质量。三要继续加强道路建设,全面实施村村通公路建设及其危桥改造。四要实施村卫生室市级达标建设,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五要实施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一门式”的服务窗口,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三)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继续加强农村低保工作,切实落实好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扶助救助措施,改善困难家庭的生活条件。要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继续巩固提高居家养老、帮困助残、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慈善助学等社会救助活动。要继续高度重视非农就业工作,加大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以千百人就业项目为基础,以向岛外劳务输出为主体,以鼓励自主就业、自行创业为补充,确保五年内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要继续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推行小城镇保险,加大企业职工参保、投保力度,确保全镇养老保险投保率稳定在95%以上。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五年内,力争有50%的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点,努力为
农民提供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要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家家通”工程,按照政府扶助、村队自筹、用户集资的办法,力争在五年内实施有线电视“家家通”。要继续深化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的一体化管理措施,确保传输通畅、信号清晰。
加快卫生医疗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和保障水平。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参与率保持应保尽保,通过增加政府、农民的筹资缴费水平,不断提高医药费用结报比例,逐步缓解就医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的突出矛盾。
加强教育、科技、计划生育等事业发展。要继续加强教育工作,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优秀师资人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办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力争使教育质量保持全县先进水平。要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要大力开展科学知识教育,积极推进科普示范村建设,加大科普“三下乡”活动,提高群众的科技知识水平,为科技兴镇夯实基础。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完善现居住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切实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确保计划生育率保持在100%。要继续加强“双拥”工作,积极开展军地结对共建活动,认真落实拥军优属的各项措施,认真做好征兵和
民兵预备役工作,创建上海市双拥模范镇。要切实关心移民的生产生活,逐步实现融通、融合、融化。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要进一步弘扬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要切实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要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抓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主线,以推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全面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今后五年,要通过完善创建措施,创新创建载体,加强指导督查,落实创建责任等办法,力争创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各1—2个,县级文明单位8—10个,县级生态文明村6—7个。镇力争创县级生态文明镇。
进一步做好社会维稳工作。今后五年维稳工作的目标是:创市级平安乡镇、创市级司法信访综合窗口先进单位、创市级“
五、五”普法先进乡镇。要积极推进村级综治工作站和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建设,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成体系
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运转灵活的工作体制,不断提高村级综合工作水平,牢固构筑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积极开展“
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的积极作用,形成社区保安队、村级巡逻队、治安信息员三位一体的防控网络。要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建立居住证登记制度。要继续加强和重视信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提高信访矛盾的化解力度,切实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要继续加大“严打”力度,坚持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社会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遏制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滋长。要继续加强基层政治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和“三公开”、“三测评”等制度,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民兵等群团组织的独特作用,不断促进基层政治民主建设。
(四)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今后五年,要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全心全意、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8 做好事。
科学决策、注重实效,不断提高推进发展的能力。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立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和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制度,健全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和集体决策程序,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抓好政府督查,加强调查研究,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
严格程序,找准定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学习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切实加强机关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实实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机关形象。
严格要求,强化监督,不断提高廉洁勤政能力。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执行中央和市县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按照“坚持、恢复、完善、创建”的原则,加强机关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公开招投标、经济责任审计等措施,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部门制度,切实纠正部门、行业的不正之风。
三、积极做好2007年的各项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镇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
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生态岛区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旺盛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保持港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2007年港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一)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实现3.45亿元,比2006年增长10.5%;
(二)镇级财政收入计划实现2100万元,比2006年增长10.5%;
(三)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95%;
(四)农村合作医疗应保尽保;
(五)新增就业岗位300个;
(六)全镇农户人均收入增长9%。
为实现全年目标,要重点围绕抓提升、抓服务、抓优化、抓整合、抓促进,推进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着力抓提升招商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行镇村联动,拓展招商渠道,优化招商服务,凸现招商成效。镇村两级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力争实现招商工作新突破。二是着力抓服务企业,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发挥“轻纺之乡”的传统工业优势,支持企业技改扩规,做好老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工作;积极扶持重点优势企业发展,走外向型发展道路,利用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企业,拓展重点企业的规模和总量。三是着力抓优化特色农业,推进农民增收工作。要利用港东片林优势,整合生态资源,探索农家乐项目,发展林地禽养殖,探索农林结合的发展道路;建设北双村千亩蔬菜基地,加快河西地区的品牌
农业开发,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四是着力抓生态优势整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静南村宅基地臵换工作,加紧对宅基地臵换后节余土地的开发,让臵换农户享受更多的实惠。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好新一轮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和新农村示范区的建设规划。逐步实施农户厕所改造计划,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质量。根据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规划和开展双津村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五是着力抓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利用好“千百人”和“万人”就业项目,进一步拓展非农就业岗位,关心弱势群众,缓解困难群众的就业矛盾。要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的相关利益问题,推进危桥改造、村村通公路建设、南盘滧集镇改造和港西中心幼儿园、4个村卫生室市级达标建设等五大实事工程项目的建设。要加大体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推进有线电视“家家通”工程,巩固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加强“千百人”、“万人”就业队伍管理,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工作考核,提高工作质量。要加强社区保安和夜间巡逻工作,进一步巩固维稳机制,做好信访接待,确保社区的稳定。
各位代表:港西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已经确定,港西的前景灿烂辉煌,港西的建设任重道远。现在,镇村两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港西的宏伟蓝图
已经绘就。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中共崇明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目标、把握机遇、齐心协力、乘势而上,为建设文明和谐、富强民主的港西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年西港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 年西港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2019 年工作回顾 ?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是镇抢抓机遇谋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县脱贫攻坚的摘帽之年。全镇上下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代表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攻坚克难,爬坡越坎,全力推动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年来,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同步小康”理念,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脱贫攻坚为首要任务,切实更新发展理念,改进工作作风,奋勇争先作为,着力“做优产业,做美乡村,做活集镇”,确保高质量脱贫,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全镇上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攻扶贫,脱贫攻坚取得阶段胜利 ?
自“十三五”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镇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主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聚焦“两不愁四保障”和“贫困村退出”,狠抓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取得阶段性胜利。全镇已完成 2 个贫困村退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 629 户 2485 人中,已脱贫 576 户2363 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低至 0.48%。产业扶贫促增收。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企业参与、百姓致富”的党建加产业助推精准脱贫的工作机制,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蚕桑、茶叶、菊花等优势特色产业,有效地促进了贫困群众持
续稳定增收。2019 年发放产业直补资金 118.2198 万元。镇6 个村光伏电站 2017 年以来共分配资金 69.227 万元,其中贫困户受益 34.3425 万元。全镇小额信贷受益户 400 户,贷款金额 506.21 万元。就业扶贫增收入。全镇贫困人口劳动力就业 1010 余人,占贫困人口的 41.2%,今年受疫情影响,全镇县外务工人数 632 人,县内就业 225 人。全镇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 81 人。教育扶贫除贫根。继续实施“五个全覆盖”精准帮扶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实现全镇辍学率为 0%,2019 年秋季,县内就读贫困学生 512 人,享受教育补助 33.9875 元,县外就读学生 126 人,享受教育补助 3.1025 万元。健康扶贫保治疗。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全镇办理慢性病贫困人员共 316 人,全面落实住院报销达到 90%的适度标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住得起院、看得起病,2019年,住院报销 1966 人次,报销金额 537.7 余万元。危房改造保居所。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2019 年实施危房改造102户(非贫困户57户),补助金额171.5万元(非贫困户70.2万元),全部完工完成入住。基础建设惠民生。2019 年村庄整治项目共投入资金 237 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 94 个,投入资金 2020 万元。社会保障兜底线。对家庭确实困难,无业可扶、无力可扶、无经济来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兜底保障措施保障到位,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达标,全镇共有建档立卡低保户 382 户 599人,特困供养对象 71 人,贫困残疾人 368 人,做到应保尽
保。
二、培税源,财政税收保持稳步增长 ?
2019 年,完成了对镇村两级财务的全面清查,履清债务债权,并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进行公开,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同时规范并完善财税、资金拨付、账目报销手续和程序,进一步加强镇村财务监管。通过搭建平台,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以及全民创业等工作,积极培植税源,强化财政监管,促进了镇财税建设稳步发展。2019 年完成财政税收收入1708.18 万元。积极盘活集镇土地资源,出让国有土地 3 宗,土地出让收益 800 余万元,有效地保证政府正常运转和集镇基础建设的投入。
三、强产业,产业发展取得连年突破 ?
镇是产业大镇,一直以来,们不断推动全镇产业发展,通过引导返乡创业、自主经营等模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坚持注重培育壮大蚕桑、茶菊、化红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注重中长期与短平快产业相结合,注重庭院经济增收、绿化、美化多重效应,构建多元化扶贫产业发展格局。二是着力引导贫困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基地建设投入,把产业基地培育成增收脱贫的重要渠道。高标准建设佛坳村300亩茶园基地,完成了周家庄村2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 年新栽早稻 2000 余亩。全镇“一领办三参与”基地有西港村蚕桑基地、马祖湖东维水果基地、堰上村油茶基地,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入股参与,带动贫困户就业 35 户。三是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蚕桑、化红等 1 亩
以上中长期产业,确保户户有致富产业,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十三五”以来,全镇贫困家庭 559 户发展了产业,产业覆盖率达 88.7%,其中蚕桑、畜牧业为主要增收产业。全镇 141户贫困户有桑园面积 476 亩,户均增收达 2000 元。
四、惠民生,民生工程建设明显提速 ?
2019 年,们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投入作为改善民生、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持续不断地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一是投资 1480 万的西港防洪堤项目顺利完工,解决镇多年饱受洪灾肆虐之苦,正在启动防洪工程二期建设,完成了虎坝冲山塘、江家山塘、王家塘山塘维修加固工程。二是投资 2000余万元的 220KW 变电站项目顺利落户西港并实施完成交付使用。争资 1200 余万元对马祖湖、修口、堰上等村进行了电网改造。三是加大了集镇投入,投资 500 万元对集镇路网、下水道等基础工程进行了新建改造,新修道路 800 余米。实施污水联合处理,杜绝污水直排,争资 500 万元对集镇及周边连片村的污水集中处置工程进行了立项并启动开工建设。四是完善交通设施,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解决了贫困村和非贫困村 25 户所有的组级公路,同马坳镇共建新联大桥,加快建设堰上桥,启动湾台危桥建设,完成了全镇所有桥梁普查和村组公路摸排工作,新建改造农村公路 7.5 公里。五是完成新造土地整理项目 5 个,新增耕地 170 亩,投资 1500万元完成了佛坳、周家庄两村 3500 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五、兴乡村,生态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
活富裕”的总要求,镇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全力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1)垃圾治理效果显著。一是完善设施配备。购买垃圾转运桶 400 个,配齐配强垃圾收集转运车两辆,洒水车一辆,为垃圾处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二是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与农户签订“三包”责任状,大力开展卫生评比和保洁员履职评比活动。三是扎实开展陈年垃圾清理。共组织发动 2000 余人次对全镇范围内的陈年垃圾进行拉网式清理,存量垃圾为之一清。(2)水域环境全面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由镇村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对全镇水域环境进行全天候检测,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取缔固定采砂场 1 个,打击流动采砂场 4 个,拆除影响环境的养猪场 4 个,查封屠宰场一个,清退控养区内不达标排放的企业,整治病险山塘 5 座,全力肃清水域环境。(3)坟墓乱葬整治持续推进。强化宣传引导,全面破袭传统丧葬观念。推进殡葬改革初期,深入群众,以座谈会、动员会、推进会、综合宣传等各种形式,把殡葬改革的政策和决心释放到每位群众心中。强化公墓科学选址,着力提高火化率。全镇共投入 500 多万元,经科学选址,新建公益性公墓6 处,墓穴 400 个。对出现对火化、入公墓有抵触情绪的逝者家属,殡葬改革工作组将全员上阵,寻找一切有利因素,尽全力做好户上思想工作。自 2019 年 5 月至今,已有 102位人员死亡,除受“712”事件影响,13 位未火化外,余者全部火化,火化率 100%。强化殡葬秩序整治。对全镇西马公
路、集镇规划区内、溪河、修河两岸沿线及村级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坟墓、生茔进行了摸底造册登记,并购买了4000 余株柏树苗对公路沿线 236 座坟墓进行遮绿处理。集镇规划区内迁移坟墓生茔 13 棺,西港高标准良田区内迁移坟墓生茔 9 棺,制止乱挖生茔 15 起,乱葬坟墓 8 起。(4)路域环境不断改善。对黄沙坑到塔嘴上 2200 米进镇公路进行升级改造,两侧 60 亩荒山进行造林绿化,房屋涂白,修建排水沟,平整两侧路基,清除路边所有广告牌、杂物等。对马祖湖两侧 5000 米道路、河段进行绿化。(5)林业保护卓有成效。一是林长制建设有升级,镇村两级林长办规范化建设基本完成,“一长两员”森林源头管理网格化模式初步建。落实村级林长 11 人、监管员 2 人、生态管护员 30 人。二是造林任务超额完成。新增油茶 80000 株,面积 700 亩。对所有有条件的村级公路约 40 公里路段栽种了桤木、桂花树等绿化树种。对 60 亩荒山栽种湿地松进行绿化。三是森林防火工作有措施。自 2016 年分管森林防火工作以来,全镇森林火灾得到了有效管控,保障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森林防火工作连续三年得到县先进表彰。(6)农民建房规范有序。严格按照村民申请、土管现场勘查、公告、挂牌、验收程序程序,办理农民建房手续 203 套。自 2018 年 5 月工作开展以来,拆除危旧房空心房 540 栋,面积 78572平方米,乱搭乱建棚剁 30 个,900平方米,拆除污染环境猪厂 2个,1456平方米,拆除豪华生莹 2 座,212平方米。重点组织拆除佛坳村红页岩砖厂 1 个,2000平方米,拆除湾台村菊
花棚 1 个,面积 600 余平方米。全镇“两房”拆除率达到 95%以上。实施增减挂、造地项目 30 个。全面第三次土地调查举证 500 个。处理农民建房纠纷 50 起。办理养殖场农业用地手续 11 次。(7)集镇管理不断提升。对集镇范围内 21 处违章建筑进行了全面拆除。对全镇范围内张贴悬挂广告进行全面的清理。安装了自动抓拍监控点,对集镇车辆停放规范有序管理,有效改善了集镇范围内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绿化路段 2000 余米,打造了官塅大道绿化带。新修道路 1000 余米,完善了集镇交通路网。新修水渠 300 余米,完善了集镇排水排污功能。墙体刷白 20000 余平方米,新装路灯 50 余盏,对开发区进行了升级改造,集镇老区功能得到完善,新区建设如火如荼。
六、抓统筹,社会事业工作协调发展 ?
在全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始终统筹兼顾好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1)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镇紧紧围绕全年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全镇家家户户张贴扫黑除恶公开信,制作永久性宣传喷绘共计 30 条,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西港镇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势良好,社会稳定和谐,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2)应急管理得到安全保障。一年来,通过对中小学校、加油站、餐饮、KTV、工厂共计 48 家单位,300 余户店铺,200 余处新建房屋进行广泛宣传,认真排查,积极整
改,全镇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对全镇 53 个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四级监测,结合“两房”拆除、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消除隐患点 28 个,在县政府和应急管理局的指导和关心下,2019 年镇应急管理工作位列全县先进。(3)科教文卫稳步提升。一是广泛宣传“全面二孩”政策、孕前优生检测、妇女“两癌”免费体检和计生奖扶等惠民政策,对全镇 5219 户卫生厕所全面摸排,对全镇 14 个饮水工程、12 个分散集中点进行了安全饮水检测。二是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完成了中学综合楼改扩建,中小校门改造,佛坳村小的新建。三是突出抓好医疗服务质量、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等重点工作,全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98%以上,做到了应保尽保。(4)武装工作全力争先。2019 年,全镇体检、政审“双合格”预征对象 9 人,最后为部队输送了高素质兵员 9 名,其中大学生 4 名,高中生 5 名,无一人退兵,高标准完成了上级交予的征兵目标任务。严格党管武装各项制度,规范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模 30 人的应急保障队伍。完善了 11 个村居退役军人事务站建设,发放“光荣之家”牌 238 块,通过定期召开退役军人座谈会,积极开展双拥双创活动,走访慰问退役军人 200 余人次,发放慰问资金 10 万余元,军人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离不开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谨代表党委政府向所有支持、关心西港建设与发展的各
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西港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镇域经济总量仍偏小,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大好高项目还不够多,产业发展面临扩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集镇功能还不够完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有一些“美丽亮点”,但仍存在亮点不够靓,串点不成线的问题。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少数干部的作风还不够严实,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各位代表!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下一步,们一定直面困难和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盼和组织重托!?
二、2020 年工作目标 ?
2020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们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落实,切实做到防输入、防输出、防扩散,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做到细之又细,管控严之又严,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营造“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科学防治”的浓厚氛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全镇出动宣传车 100 余辆次,发放宣传资料 5000 多份,合理设置 20 余个疫情防控服务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奋战在抗“疫”一线,想方设法调度防疫物资,做到保基本民生、保
社会大局稳定。全镇未发生一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们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到正常轨道,有力有效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逆行一线,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广大群众齐心协力,织密防控网络,共同抗击疫情。在此,向全镇所有战“疫”人员、爱心人士和广大群众表示深深的感谢。
各位代表,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更是西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镇上下务必领会新精神、把握新战略、迈步新时代,因此,们务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决策部署,切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抢抓机遇、砥砺前行,奋力夺取西港建设新胜利,争当镇域治理现代化的排头兵。
围绕以上工作总体思路,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在脱贫攻坚上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前提,2020 年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确保巩固镇 2020 年脱贫成效。一是聚焦脱贫任务。2020 年,镇依然存在 53 户 120 人的脱贫目标任务,们将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因户因人施策,按照既定思路,提升脱贫质量,加快脱贫步伐,确保全镇贫困户如期脱贫。二是突出扶贫重点。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项目,以蚕桑、茶叶等特色产业为首选,大力推进“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力争每个村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通过设立扶贫车间、开发公益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劳务对接、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率,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三是主攻脱贫项目。对全镇 2020 年 15 个扶贫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力度,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好马祖湖、佛坳村饮水安全项目,彻底消除贫困户“两不愁四保障”问题,抓好光伏项目、“一领办三参与”项目、阳光雨露政策的落地,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受益。
2、在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产业发展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内容。2020 年,们要力争产业发展上有新的突破。一是要大力整合产业资源,充分发挥西港产业特色和优势,做优做强西港品牌,把西港化红、油豆腐等具有西港特色的产业推出去,扩大销路,从而促进产业规模。二是要积极推动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佛坳茶叶基地,东山和楼前蔬菜基地,占坊、西港和修口的蚕桑基
地,湾台、马祖湖等村的化红产业基地的建设。三是要积极探索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行“一领办三参与”的发展模式,鼓励多元化种植,引进新型产业,从而推动西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3、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精准发力。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意识”,推动全镇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完善服务机制。围绕提升服务企业质量这一重点,集中精力、主动作为,一是要大力搞好财源建设,主动出击,引进良好优质税源,为政府财政增收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要积极鼓励返乡创业,为西港人民提供就业岗位,从而促进百姓增收和社会稳定。三是要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等服务现代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经济,从而促进西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在提升集镇功能上精准发力。作为西港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集镇的环境面貌代表着西港的形象,搞好集镇环境建设,是西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集镇线路整治工作,确保安全美观;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实现车辆有序停放;整治菜市场周边环境,做到整洁卫生;推进中小学拓展提升项目,改善教学环境;完善下水管网、排水设施、绿化及亮化等配套工程,提升集镇品位。二是加大集镇新区开发力度。主攻集镇新区建设,切合实际调整规划,提升品位。进一步拓展集镇新区路网建设,启动高标准综合商住小区建设,打造高标准宜居城镇。三是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加强集镇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建设,全面改善集镇村容村貌,集中精力抓好集镇“六
乱”整治与管理,开展禁燃烟花鞭炮活动,建立环境卫生及集镇管理长效机制,创新模式,培养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打造一个集商贸、休闲、宜居于一体的集镇。
5、在生态建设上精准发力。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着力搞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彻底解决西港“脏、乱、污、散、堵、差”等问题,着力打赢“净水、净土、净空”攻坚战,强化宣传引导,帮助群众树立爱护环境讲卫生的良好意识,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卫生评比制度,掀起环境卫生“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力打造“天蓝、水美、地净”秀美西港。二是全面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禁燃烟花爆竹,简办喜事丧事等乡风习俗,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环保和节俭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创建文明乡风。三是强化路域水域环境保护。全面整治路域水域环境,加强路域水域生活垃圾清理,让公路沿线变得干净整洁,河流清澈透明;加强公路沿线“两房两乱”拆除,让群众居所规范整齐,井然有序;加强河长制管理,全面打造良好的路域水域生态环境,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生产生活条件。
6、在加快民生改善上精准发力。持续加大民生事业工作力度,更高质量满足全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力争在2020 年,们将重点推进实施好八大民生项目。(1)在 2020 年底之前全面完成投资 500 万元的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实现集镇污水净化。(2)启动并完成西港河堤 400 万工程项目建设,为群众提供生命安全保障。(3)完成投资 140 余万元的堰上桥建设,改善交通条件。(4)全面完成全镇 500 余户厕所改造工程,全面实现“厕所革命”。(5)完成 500 余米秀美河道建设,打造西港河堤示范带。(6)实施好马祖湖、佛坳村安全饮水的 15 个村级扶贫项目,全面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7)启动并完成湾台村大石口桥新建工程,改善交通条件。(8)完善 5 个公募点建设,启动 1-2 个公募点新建项目,力争实现火化率和进公墓率双 100%。
7、在推进社会治理上精准发力。以“无信访村”创建、微法庭全覆盖为载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联动工作体系,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扎实做好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提升治安防控能力。深化维稳安保,聚焦重点事、重点人稳控化解,健全涉稳处置机制,深化“四个平台”建设,做实全科网格,完善运行机制,整合网格力量,提升队伍专业化能力。深化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应急预案修编,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开展生产、河道采砂、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排查整治,做好森林消防工作,严防发生重特大事故。坚持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努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各位代表,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让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以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
苦干、攻坚克难,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为谱写新时代西港镇的华美乐章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2012大陈镇政府工作报告
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材料()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大陈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何 光 明
二○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发展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突破、大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五区”建设总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四岛四基地”战略任务,带领和依靠全镇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克难攻坚、扎实工作,顺利完成镇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荣获了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文明乡镇、浙江省旅游强镇、浙江省科普示范乡镇、浙江省优势特色产业强镇、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中国国际旅游摄影创作基地、台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 示范乡镇等荣誉,同时,在2007和2010的椒江区两个社会考核中,荣获优秀单位。
一、过去的五年,我们合力改革开放,坚持发展为先,总体目标全面超额完成
渔民收入持续提高。通过五年的扎实工作,产业结构得到逐步调整,村居环境不断完善,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1年,全镇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0810元,较2006年增长83.1%。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财政总收入1455万元,较2006年增长了5.6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18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239万元,增长6.9倍。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加大。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建成投用海岛基础设施176项。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投资环境,有力拉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步伐的加快。
二、过去的五年,我们致力保稳提速,坚持结构调整,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坚持优化结构,海洋经济提质增效。稳定捕捞、提升养殖。通过优化整合海洋资源,筑强海水养殖特色产业平台,大陈生态渔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功能集成多样、资源要素集聚的现代化渔业产业,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全镇实现渔工业生产总值10.8亿元。捕捞产业稳定发展,全镇实现渔业捕捞总产量20.2万吨,产值8.99亿元。实施养殖大陈黄鱼等拳头产品,带动海带、扇贝、海鲜鸡等养殖,不断推进养殖资源开发利用。大陈深水港开发和上大陈滩涂立体养殖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力地推进中。修 补资源、增殖放流。设立面积为21.6平方公里的洋旗—竹屿省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积极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成立特别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发展规划。通过投放废弃渔船和钢架礁体,构建人工鱼礁,累计投放3.7万空立方。被确定为省级水生生物放流区,共放流曼氏无针乌贼、黑鲷、厚壳贻贝等苗种2亿多颗,有效地修复了海洋资源。开展浙江省岛礁贝类增养殖试验区建设,增强岛礁性资源保护,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改善生态、抚育造林。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海岛、美化海岛,发展生态产业”的工作思路,以申报“国家级生态镇”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海岛防护林和山体绿化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对甲午岩、望夫礁山顶、元宝山周围的260亩山地进行了植树造林。在大陈山庄、垦荒纪念区种植了30亩的草坪,建设大陈岛“青春路”,美化岛上环境。组建快速应急扑火队伍,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保护海岛森林资源。五年来共造林 1093 亩,封山育林8120 亩,建成并投用5亩苗圃。
坚持强化服务,海岛旅游展现活力。海岛旅游蓬勃兴起,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进一步巩固壮大,已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旅游兴镇”发展战略凸显成效。累计上岛人数突破35万人次,年平均增长在23%以上,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依托我镇独特的地域优势,深入挖掘海岛人文、历史、政治等旅游文化内涵,大力实施景观开发、软硬件设施建设及对外宣传工作。五年来,完善大陈青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打造蒋经国旧居、胡宗南指挥所、硬笔书法碑林、垦荒主题公园、104高地等一批人文景观,塑造了 大陈岛标志石、迎宾大门等标志性建筑。修建大陈土特产中心、景区停车场、厕所、候车亭,增设旅游指示牌、旅游服务指南等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注重开发旅游新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以开展“大陈岛海钓节”活动为契机,完善海上垂钓、拖拉网捕鱼等参与性旅游项目,拉动餐饮、住宿、商业等产业长足发展,经济效益增长明显。不断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在台湾公交车和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手册上开展大陈岛旅游宣传活动,设立巨幅广告牌,制作风光明信片,编印《新大陈》、《东海明珠—大陈岛》书刊和摄影风光画册。开通大陈岛旅游网,纪录片《在水一方》、数字电影《大陈岛之恋—美女如云》的上映,大陈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提升。2010年,我镇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强镇”。卫星村获得台州市“五十佳”农(渔)家乐特色村称号,名弘宾馆、海城酒家被评为农(渔)家乐特色点。2011年大陈海钓节推介评选出“陈山烤鸭”、“大陈第一汤”等22个大陈特色招牌菜。
坚持创新思路,招商引资再创佳绩。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坚持“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的招商思路,依托市、区两级的优惠政策和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引资方式,不断强化措施,营造全民招商氛围。通过积极争取,累计招商引资项目9项,落户大陈岛海运企业8家,运力达50万载重吨,企业共贡献税收4000万元。
三、过去的五年,我们借力领导关怀,坚持规划引领,海岛发展绘制蓝图 各级领导关怀重视。2010年,习副主席在给老垦荒队员的复信中提到“一直惦记着大陈岛的发展和岛上的干部群众”,我们按照习副主席关于“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的指示精神,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省委书记赵洪祝上岛视察,给我们提出了建设“青春岛”的要求。2010年8月,椒江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大陈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大陈开发建设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要求,以及26条扶持政策。我们以此为动力,大力弘扬垦荒精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全镇上下努力朝着建设“四岛四基地”的目标大步迈进。
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大陈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大陈岛(镇)总体规划》(2008-2025)、《大陈岛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大陈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大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五大规划体系实现了较好的衔接,共同绘制了大陈未来发展的新蓝图。
四、过去的五年,我们聚力高效实施,坚持项目建设,岛容岛貌日新月异
强势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过去五年,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项目投资总额达9000万。建成总投资超过3500多万元、总里程达28.7公里的省级标准的环岛公路,形成了上下大陈所有自然村村村通路的路网格局。完成庆达2号、庆达12号交通船的打造,庆达10号客货两用船即将投运。完成下大陈候船厅改造、码头标志性建筑改造和下大陈交通码头入口改造。更换上下大陈趸船。上大陈南岙500吨级客货码头 5 工程已完成招投标,预计2012年年底前建成投用。投资2.87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工程34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可达6500多度。完成投资1.2亿元的35万伏海底电缆项目,实现成功并网,及时有效地缓解了岛上居民“用电贵、用电难”的困境。总投资3500多万元的中咀避风港项目建成,可容纳400艘渔船进港避风,基本解决了小型船只避风问题,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以产业积聚为先导,打造上大陈综合物流岛,总投资约40亿元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成品油码头、90万立方米的原油中转罐区项目即将正式落户大陈,目前,已配合完成台州炼化一体化码头项目环境评估调查和拆迁前期调查摸底,前期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积极规划新农村建设。我们致力于统筹城乡建设,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完善上、下大陈供水网络,完成南岙村、北岙村、浪通门、大小浦饮用水管网建设,改善饮用水水质。完成上大陈老人协会前道路、下大陈卫生院入口道路、工人之家经气象站至天后宫段道路和天后宫至鱼师庙道路,三角街至自来水厂路面改造工程及上下大陈非等级路面等的改造。完成交通标志设臵、特色路标设臵和环岛公路防撞墙安保工程,上下大陈226盏路灯的安装和5座候车亭的建设,迁建菜市场,拆除92间危房和完成民房的修建重建工作。建设10万方库容的垃圾填埋场及进场道路。增设了13处可容纳1000多人的避灾点。
五、过去的五年,我们借力统筹兼顾,坚持民生优先,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五年来共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教育资源的优化,大陈实验学校与椒江实验小学结成教育共同体,校舍改建工程正在实施,2007年被评为市级教育明星乡镇。体育事业成绩显著,积极申报“国家级帆船板训练基地”,大陈帆船帆板队在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获第16届广州亚运会帆船420项目铜牌、在省青少年OP帆船锦标赛中斩获2金3银1铜,先后被评为市级体育强镇、省级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继续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海岛医疗服务水平取得较大提升。注重加强科技创新,我镇继2009年被评为市级科普示范乡镇后,2010年又荣获省级科普示范乡镇。竹屿国家级无居民海岛“典型海岛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示范项目运转良好。大陈岛省级地震监测站已建成投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破,荣获浙江省文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新增文化长廊、健身路径8处。
计划生育工作长足进步。做好婚检孕检“两免”工作,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我镇被评为全市首批“双基工程”示范乡镇,凤尾村被列为台州市、椒江区第一批计划生育工作示范村。大力查处“两非”案件,完善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大违法生育及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五年来查处违法生育事件共计8例。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积极推进覆盖全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搞好困难群众的补助发放工作,累计支出324万元,用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全面实施基础养老金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得到普及,2011参保人数达2948人,参保率达到98.1%。普及农民健康活动,累计为农民免费体检达4788多人次。积极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活动,参加渔民转产转业技能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
六、过去的五年,我们努力创建平安大陈,坚持稳定为基,和谐社会加快构建
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我镇五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以维护海上作业安全、行业生产安全为己任,以健全组织网络、完善监管体系为基础,以落实安全责任、强化法规宣传为中心,以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整治隐患为重点,狠抓重点宣传与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扎实开展行业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努力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系,狠抓渔业生产安全,加大了海上渔场秩序监管力度,严禁海上非法作业行为,突出防台防汛工作,明确驻村干部预防地质灾害责任区域。加强“十小行业”安全督查,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300余起。五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法制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搞好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三下乡”活动。镇村两级行政调解组织建立健全,大陈镇司法所、椒江法院大陈巡回审判点、大陈劳动监察所分别挂牌成立,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公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七、过去的五年,我们全力勤政为民,坚持服务群众,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认真执行镇人大作出的各项决议决定,及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定期听取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和落实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意见,民主建设扎实推进。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顺利完成第八届和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
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等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工作人员的为民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开展现场办公,在上下大陈分别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党员180服务中心,及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扩大电子政务应用范围,广泛应用农民信箱。加强政务督查,深化政务公开制度,政府行政效率和透明度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龄委、关工委、对台侨务等开展工作,人民武装工作取得新成绩,双拥模范岛建设扎实推进。
过去五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只要我们大力弘扬大陈垦荒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以深化结构调整突破体制束缚,以坚持推进项目建设增创发展优势,就一定能够保持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促进保增长与调结构的结合,花更大的精力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只要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就一定能够让人民群众更加普遍、更加充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四是坚持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只要我们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作为不懈追求,保持艰苦创业、真抓实干的作风,看准的事情咬住不放、一抓到底,每年办成几件大事、实事,就一定能够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镇上下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是富民强镇和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实现小康的大陈、现代化大陈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五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的经验尤为可贵。这是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负重自强、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全镇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镇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岛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直关心和支持大陈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大陈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新型支柱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培育。二是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落地较难。三是资源环境亟待改善优化,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新农村建 设任重道远。四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仍需夯实,社会管理水平仍需提高,改善民生和统筹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优化服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今后的五年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大陈的关键时期,也是大陈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综观全局,我国有效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为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处在重要调整阶段,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矛盾。因此,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大陈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岛四基地”的战略部署,以浙江海洋经济战略推进为契机,以生态保护、旅游开发为抓手,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省级旅游强镇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11 目标是: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在提升发展质量的同时加快经济增长步伐。力争在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00万元,年均增长率在12%以上。上岛旅游人数超过18万人次。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做大三产、做好二产、做精一产,形成港口物流、生态旅游和现代渔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区。
——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左右,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5年低收入家庭比例低于2%。确保全镇渔民收入稳定增加。
——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提速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项公用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实现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法制逐步健全,社会和谐稳定。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保稳促调与转型升级相结合。保稳促调是大陈发展的当前任务,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促调整与促转型的结合点,构筑平台、狠抓项目、做强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是坚持立足大陈与开放发展相结合。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战略资源,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大陈,走开放发展的路子。要适应海洋经济发展新形势,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和视野,拉高标杆,向先进海滨城市看齐,拓展空间,做深做好海洋经 济文章,在更大舞台上构建发展新格局,以开放、合作促进发展。
三是坚持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改革创新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紧紧围绕人才科技和体制支撑,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在海洋经济、城镇综合发展等方面大胆改革,全力争取,先行先试,力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创新突破,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民生改善与和谐稳定相结合。民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加对民生的投入,努力使民生改善得到制度化安排、长效化推进、项目化落实。善于协调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我们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空间布局,打造经济发展平台
打造“四区两极两带一中心”推进上下大陈开发。“四区两极两带一中心”是指生态产业区、旅游休闲区、环境协调区、石化园区,梅花湾旅游服务增长极、南岙—中咀海洋产业增长极,东部生态旅游发展带、西部现代渔业发展带,青春教育与培训中心。通过规划合理的空间布局,提速上、下大陈发展步伐。
建设“大陈岛综合开发试验区”优化发展格局。坚持因地制宜、岛海联动、集约利用、保护生态,构建形成“一核两带多岛”的总体发展格局。集聚“一核”:以上、下大陈岛为核心,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利用,打造特色鲜明 的海洋经济功能区。串联“两带”:形成东部生态和西部渔业发展带。保护和利用“多岛”:加强对规划范围内岛屿的科学合理分类与开发利用,为海岛开发与保护做出示范。建设“彩虹岛”,按照“四岛四基地”战略框架,统筹推进红色旅游岛、绿色生态岛和蓝色产业岛要求。积极打造浙江海洋经济文化旅游基地、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国际航运后勤补给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经贸合作先行区。
二、加强海洋保护,加快渔业经济进程
规划海域开发,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在洋旗和竹屿海域建成人工鱼礁区10座共2万空立方,增殖放流鱼类、栽培藻类和增殖贝类苗种。保护岛礁生物的多样性及生态环境。恢复石斑鱼等珍贵鱼、贝类资源。合理采捕岛礁贝藻资源,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保护管理机制。发展生态养殖业,以抗风浪网箱养殖大黄鱼为重点,重视贝藻类养殖,完成藻类、贝类增养殖场建设1500亩。开展捕捞品种的中间暂养和养殖品种的驯养,提高养殖品质。
重视科技创新,构建品牌渔业体系。做强品牌,加快渔工业发展,推进“渔业稳镇”战略。做大做强海产品养殖业,加快发展高新养殖技术,推进“校企合作战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渔业商务、农渔产品流通和渔业科技引进三大平台建设。鼓励规模化养殖,提高大陈黄鱼、海鲜鸡等品牌知名度。强化政策扶渔,拓展融资扶持覆盖面,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加强休闲观光渔家乐、农渔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组织农渔产品推介活动。
三、实施项目引领,挖掘旅游发展空间
开发项目,增强旅游吸引能力。挖掘军事文化题材,丰富甲午岩景区内涵,修建亲水游步栈道,整修军事战壕,利用战壕碉堡、坑道与丛林开发旅游项目。整合开发渔家民俗、渔家菜谱等民俗文化。积极推进大小浦渔村保护性修复项目,设计海鲜大排档、开发专题渔俗风情游。建设大陈岛旅游海滨度假区,完善文化休闲旅游功能。以浪通门景区为核心,建设海滨浴场。弘扬垦荒文化精神实质,拓展垦荒纪念景区项目,完善垦荒主题公园。
创新融资,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探索旅游投融资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多渠道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建设。充分挖掘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高端旅游产品,鼓励大胆探索合作形式,招商建设旅游度假区、游艇码头和游艇俱乐部等。探索实施家庭旅馆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开展导游、讲解员、专职导购员等实用人才的培训,进一步理顺客运车辆关系,建立健全大陈旅游服务中心,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区域发展网络
组建高效水电网运营格局。提速水利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大陈渔港修复工程建设,修建浪通门大坝,新增渔业码头3座,护岸2000米。改造加固南磊坑水库、改善大小浦水库水质,开通排洪隧道。推进污水设施建设,实施排水分区,布臵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形成完善的管网体系。加大饮用水管网改造,实施全镇范围饮用水管网改造项目,改造南磊坑水库至水咀头泵站一级管网,进行二、三级管网改造,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组建高效电网运营体系。合理推进风电二期项目,积极探索潮汐能、海水淡化等海洋能源项目。加大城乡电力网建设改造力度,完成10千伏中压配电网供电体系建设。
优化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对外交通新增客运船只,开通大陈—金清航线,新建500吨级南岙客货两用码头。在象头岙、梅花湾、竹屿及北一江山岛等处设臵旅游专用码头,在大小浦、望夫礁、土地堂、浪通门、南一江山岛等地设臵游船停靠点。对内交通完善环岛公路建设,下大陈岛形成以镇区为中心的“三环”公路主干路结构,建立连接主要景区、景点的次干路和步行空间系统。加快水咀头至鸡笼头至土地堂公路路段和环岛公路屏风山路段建设。上大陈岛以中咀中心村和现代渔业基地的规划建设为中心,建立“一主一辅”的“双环”公路主干路结构。加强小街小巷、村居便道等非等级公路改造,完善交通道路安保工程。
加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小浦、望夫礁、土地堂、浪通门、帽羽沙等地新建旅游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甲午岩景区新建游步道及配套设施,浪通门海滨浴场新建人工沙滩及配套设施,推动帽羽沙海滨浴场建设。海钓基地新建海钓船若干艘、附属设施、停靠码头,游艇基地新建游艇泊位10个及相关设施。改造大陈实验学校危房,重建教学楼3360.9平方米。新建大沙头片区公寓式酒店及其配套设施。推进避灾场所、老年公寓建设。完善救灾应急设施,完善中咀避风港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防台避灾能力。加强海上搜救能 力建设,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高速信息网络体系。加大信息网络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落实大陈智慧岛建设项目,加快电信、电视、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三大工程。
五、促进民生和谐,推进社会全面发展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进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与椒江实验小学的教育共同体建设,建立海岛阳光教育中心和暑期学生培训中心。发挥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引领作用,加快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努力创建浙江省体育先进乡镇,到2015年,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青少年宫为依托,建设海岛3D数码影院和基层文化俱乐部,推进基层文化站建设,开展“下海岛送大戏”、数字电影放映等活动。加快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成立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历史遗存、历史建筑的保护,注重民俗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对疾病的监测与防控,构筑医疗卫生网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机制。以大陈卫生院建设为重点,加大医疗设备特别是急救设备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生活垃圾逐步推进分类收集,袋装化封闭运输,集中化填埋处理。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努力达到98%的覆盖率。开展计划生育“双基工程”,深化“优生两免”政策,加强镇村两级计划生育队伍建设。
提高社会保障救济水平。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 程”。到2015年低收入家庭比例低于2%。深入实施渔民创业工程。抓好技能培训和成人文化教育,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强对失海渔民、转产渔民的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落实支持渔民创业的优惠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五费合征”,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完善农村低保、城市低保、民政优抚、临时救助救济等保障措施为重点,形成覆盖全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长潭水库移民困难救助、特困救济、低保、复退军人伤残、垦荒队员及在岛遗属的定补发放、慰问帮扶工作,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提升社会管理综合能力。深化“平安大陈”建设,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夯实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强化社会治安,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抓好打击、整治、防控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严重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整治。督查海陆交通、渔船作业、旅游景点、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开展“百乡和讯”创建工程,做好防台防汛防旱,民居防火和森林消防等工作,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和“零死亡”。
六、切实改善生态,优化经济社会环境
完善生态保护规划。按照陆岛联动发展的要求,对旅游景点布局、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海洋经济开发等做出科学规划,严格确定城镇生活区域、生态保护区域、海洋开发区域,明确开发时序和强度,防止过度开发建 设。积极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加紧完善污水处理管网、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卫生城镇建设。加快实施村庄整治、农房改造。继续实施海岛绿化和防护林项目建设,补植造林2000亩,抚育改造8000亩。建发展低污染的生态产业。按照“生态岛、休闲岛、能源岛、青春岛”的要求,提高产业准入门槛,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建立生态建设投入机制。积极向省、市争取项目、政策、资金支持,投资建设生态基础设施。
落实“四个重在”,做好2012年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我们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把“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工作要领贯穿与各项事业中,大力推进“四岛四基地”战略,确保起好步、开好局。
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大陈的实际,2012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方财政收入1390万元,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11890元,增长1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落实“四个重在”的工作要领,推动持续,促进提升,用心运作,增进实效,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产业支撑,持续良好发展势头
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夯实持续发展基础。本着“渔业稳 镇”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发展现代渔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促进渔民持续增收。发展海岛休闲渔业,大力开展渔家乐项目,积极推进大小浦休闲渔村、象头岙休闲渔业等项目,构筑现代渔业产业体系。重点扶持“名、特、优”渔业产品,打响“大陈黄鱼”、“海鲜鸡”等拳头品牌,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实施实用人才、渔民职业技能等培训计划,加快培育新型渔民,帮助其转产转业,发挥渔村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推进海洋经济建设,开辟持续发展新空间。优化海洋渔业结构,加快中心渔港建设,集中资源优势,发展海水生态养殖,鼓励在近海海域养殖海带、厚壳贻贝等水产品,同时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海洋能源开发等新型产业。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二、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夯实持续发展基石。继续开展增值放流,持续修补海洋资源环境。继续发挥省级生态保护区的地理优势,继续在竹屿岛和洋旗岛附近投放人工鱼礁。加强海上安全执法,严禁违法捕捞行为。
着力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整体发展活力。打响“大陈海钓”品牌,推进大陈海钓项目的开发,带动相关海岛旅游活动。提高渔民旅游服务意识,改善旅游环境,打造大陈旅游特色品牌。重点建设青少年宫二期、垦荒教育中心,完善岛上旅游标识系统和旅游集散中心。创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育本地导游队伍,规范旅游行业 经营管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档次。
三、集聚资源要素,更加注重具体运作
深化项目带动,务实运作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十二五”规划布局,引进和实施一批符合政策导向、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2012年安排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35项,总投资约1.5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建成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大陈安全饮水工程、“庆达10号”客货两用船、大陈实验学校校舍改造、海岛防护林等项目。加快水咀头至鸡笼头至土地堂公路工程、明珠街(海新路)特色一条街改造、修复大陈中心渔港、象头岙滩涂立体休闲养殖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大陈岛环岛公路屏风山路段、大小浦特色渔村修复保护、甲午岩景区综合开发、马道头减压生态园、阳光教育中心、国家一级气象站等前期工作。全面落实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征地拆迁工作。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化“清洁家园、和谐乡村”行动,继续推进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工作,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和长效管理,并不断加大整改力度。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继续实施强塘固防工作,防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增强防汛防台抗旱能力。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继续推进“十百工程”,推动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强集镇管理,规范汽油零售、路边设摊行为,整治公交车、出租车、拖拉机等车辆的行车秩序。
四、着力改善民生,增强和谐社会建设实效 集中新增财力,增进惠民利民实效。继续实施重点优抚对象、困难家庭社会保障补助,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台风灾害保险、农村住房、社保、渔船等农业保险。积极落实区政府保障房政策,改善岛上居民居住条件。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增进统筹发展实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实验学校校舍重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农村公共医疗体系,不断扩大救助和医疗救助范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重视老龄事业,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切实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管理,增进平安创建实效。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渔业生产、“十小行业”、旅游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发挥对台、侨务、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提高双拥共建水平,继续深化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岛”。
各位代表,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新的更大跨越发展,是大陈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今后五年将是大陈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的五年,也是我们大显身手、大干事业、大有作为的五年,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团结一心,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实干兴镇,切实承担起新的使命,努力 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为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而不懈奋斗!
第五篇:镇政府工作计划
2007年,我们要在市委、xiexiebang.com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增强我镇经济发展后劲。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统揽,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构筑“三区三带一市场”的框架,以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为突破口,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使全镇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7年工作重点:
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筑经济跨越式发展平台,充实、壮大“三区三带一市场”发展框架,加快形成以“*小区”为经济增长亮点,以106国道为主轴,带动胜利路、廊霸路的“双陶小区”、“双坨小区”纵深开发的“品”状发展格局。我镇南部以益津路改造为契机,着力谋划一个市场,以现有的数家汽车销售公司为依托,组建汽车销售市场或汽车配件市场,做到布局合理,环境优雅,产品齐全,结构适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实施“115工程”,即力争引进1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投资五百万元以上的项目和5个一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以“*小区”建设为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引进1个亿元项目,彻底扭转我镇无大项目的被动局面,同时逐步吸引一些高科技含量、精细化工等产业到区内落户。镇西以“双陶小区”为核心,在现有基本框架基础上,依靠长城工业园区的龙头作用,引进企业5家以上,以环保生态、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不断提升层次,带动全镇产业结构升级。镇东以“双坨小区”为核心,在原有几家塑料包装厂带动下,继续招纳、吸引新的投资商,扩建增势,努力形成我镇东部塑料包装基地。
实施“放、扶、优”三字诀,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放”即在指导思想上,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放手、放胆、放开、放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着力实现“两个转变”。“扶”即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扶优势行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把镇内骨干龙头企业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载体,引导民营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加强iso9000、iso14000等标准体系建设,促其上档升级,引导和支持企业引进、开发新产品,培育名牌名企,靠名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帮助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充分发挥“三区三带一市场”的集聚效应和裂变效应,加快产业“集群”化进程。围绕产品研制、生产、销售三个环节,采取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不断加强与外界联系,紧紧盯住京、津地区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大力引进和吸收高科技产业与先进技术,把*建设成京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即在发展环境上坚持“以软件促硬环境建设,软硬环境一起抓”,优化氛围,优化政策,优化服务,优化条件,努力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坚持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发展方xiexiebang.com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向,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把现代工业理念和管理方式引入农业生产,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加快农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按照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凝聚全镇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事业的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于锻造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镇党组织要切实按照“五个好”的标准严格要求,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按照“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的要求,继续高举团结的旗帜,讲党性,讲大局,互相尊重,密切配合,进一步解放广大群众的思想,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凝聚到干事业、求发展上来。
实现2007年工作目标的保证措施: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加大“三区三带一市场”建设力度,运作一批新项目。今年重点抓*、双坨、双陶小区,不断加快其建设速度,特别是*小区与市区衔接,区位优势突出,力争引进一个亿元以上的项目。要紧紧抓住北京筹备奥运会一些项目外迁的机遇,推动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抓住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机遇,主动融入京、津经济发展格局之中,充分借助我镇企业发展较早的优势,撬动民间资本,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
加大重点及在建项目的建设力度。强化项目的跟踪落实,对已签约但尚未开工的项目,实行分类排队,分别施策,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对一些新项目,实施重点督导,促其尽快竣工投产。
实施亲商、惠商工程,创新招商方式。建立专门组织,专门负责外商接待和处理有关事宜。强化土地、城建、项目办公室等职能部门“有限政府,无限服务”的观念,针对投资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要做到及时了解,及时解决。强化第一责任人作用,对推、拖、踢的工作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依靠真挚感情,优质的服务热情,拉近与外商关系,使其来的了,留得住,发展快。同时,大力开展网上招商、中介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效益,定期邀请外商到*洽谈项目,为客商创造良好的投资条件,争取上一批强镇立村的大项目。
&nb
sp;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和引导大户企业追加投资,扩大规模。筛选10家大户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力争到年底培植纳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进行商标注册,鼓励企业开发专利产品,加强标准化建设,为企业申报各类体系认证提供优质服务,完成各类体系认证企业10家。
加强对村街工作考核督查力度,把稳定与发展放在首位。切实做到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目标,项目是重点核心,把稳定和项目建设作为村街考核重点,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同时对机关干部实行双包目标考核责任制,即一包村街稳定,二包村街发展,真正做到人人有目标,有责任,以此加快全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产业化进程
按照“东菜、西果、北苗木”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把抓项目,抓特色,抓服务贯穿于农业工作始终,年终争取有一个新突破。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强化对全镇果品蔬菜种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农产品的质量监控,以绿色无公害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为重点,充分拓宽我镇农产品在京、津市场的销售空间,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
加强旅游、观光农业建设。依据我镇现有的资源优势和较好的生态环境,积极运作,内引外联,寻求一切合作机遇,全面启动旅游、观光农业,以此实现农业发展新突破。
加快农业项目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我镇传统农业优势,通过积极跑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把更多的农业项目引到*来,加快*农业建设步伐。一是农业部高科技园区的运作,力争年底初见成效。二是保证马坊村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如期竣工,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三是做好田各庄现代化新农村的试点工作。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发展无公害蔬菜产品。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把镇内农产品进行优化组合,分类包装,做大、做强、做优“丽仙”这一农业品牌,抢占首都市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推行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做到“规模经营强镇,特色生产富民。”在马坊设施蔬菜种植区引进食用菌新品种,搞好“白色农业”的种植示范,在二00三年20余个大棚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使菌类生产在二00三年千万元产值基础上提高30%。在原有养殖小区的基础上,抓好宋村肉牛养殖小区、和平大雁养殖小区、圈子优质种猪繁殖小区、东陶特种猪养殖小区的建设和普及工作。
加大服务力度,走科技兴农之路。充分利用我镇人缘优势、地缘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引进、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15个,使科技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年内实现农业产值比去年同期提高5%。
三、夯实财税工作基础,确保收支平衡
加强税源调查,摸清税源底数,强化财税征管,做到应收尽收,确保2007年财税任务足额完成。加大税收稽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漏、骗税行为,努力提高税收质量。加强政府管税力度,各村街协税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落实好镇政府下达的税收任务。
严格执行非税财政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增加政府可控财力,合理控制财政支出总量,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确保重点支出和财政收支平衡。
四、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确保全镇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牢记“稳定压倒一切”的宗旨,采取有效措施,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创造更优良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继续开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行为,净化全镇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民间纠纷排查活动,把矛盾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矛盾激化;强化“四五”普法,不断提高每一位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镇工作进程;继续采取“高压态势”,加强对“×××”、“门徒会”等邪教组织打击力度,做到发现一个,打击、转化一个,切实维护整个社会稳定。同时,要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重视力度,消除广大干部、群众忽视安全生产的麻痹思想,把安全生产抓好、抓实、抓牢,确保每一位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切实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7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五个好”的标准,全面加强村街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和壮大党的基础建设,加强后进班子的转化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和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以“两讲一建”活动为契机,以打击“×××”和“门徒会”等邪教组织为切入点,以宣传当代文明成果为实例,不断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当代优秀文化、先进科学技术。与此同时,我们要紧密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加大外宣力度,向外界广泛推介*,宣传*,不断提高*在外界的知名度,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经济氛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保证全镇教育、教学管理再上一个新水平;进一步改善全镇中、小学办学条件,为广大师生提供优雅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如期完成披甲营小学合点并校工作,确保教育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继续保持霸州市、廊坊市先进乡镇的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网络,不断
加强镇卫生院规划建设,推动“爱国卫生活动”,强化防病、治病工作。与此同时,努力做好科技、文化、民政、武装、审计、环保等项工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学政治、学理论、增长法律知识、科技知识作为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一个学习型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形成人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转变职能,规范行为。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立足本镇实际,充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从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新的机制,采取新的措施,进一步规范机关干部的政府行为,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制定政策、优化环境、抓好服务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