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水一方--《红楼梦》读后感
在水一方
--读《红楼梦》有感
对《红楼梦》最早的记忆停留在1978年播出的同名电视剧,诗书满腹的大家闺秀公侯小姐,应该是所有女生小时候都曾有过的一个梦。一梦到红楼,韶华悄然过。在正正豆蔻年华的日子里,厚重的纸质版《红楼梦》栖在我的膝头,油墨香气兀自熏染出那个繁华盛世下的断壁残垣。少女时期,我曾为宝黛之间的凄美爱情而垂泪,曾为那些心思剔透的薄命红颜而嗟叹惋惜。我一遍遍地感叹封建制度对女子的荼毒和压迫。然而,如今,得闲重温旧梦,在我拥有了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之后,我才意识到《红楼梦》之于女子的借鉴意义并不囿于我曾悲叹的一切。
梦是现实的映射。我们在静谧的夜里沉沉睡去,天上盈缺变换的月却照耀着我们踏入的另一个世界,梦。在虚实交错的梦里,我们得以实现我们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对残酷现实的改造,那是我们对人生的另一种领悟。但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我们在梦里的悲欢喜乐都将烟消云散。我热爱做梦,因为从夜至日,轮回,仿佛经历了另一段生命后重新开始,带着热望也怀着遗憾。怡红公子贾宝玉的人生轨迹和荣宁两府的兴衰荣辱就恰恰在他梦游太虚之后才拉开了虚掩已久的面纱。
若论荣国府,宁国府的兴衰缘由,约莫大家都会将矛头指向封建主义的剥削与压迫。如书中所写,泼辣厉害的凤姐调度荣国府的大小事项,收了好儿,存作梯己却拿去放高利贷,恰是概括了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的剥削欲望。但是从贾府日常的各种金银器具绫罗绸缎乃至筵席的各种采办来看,当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然在那个自尊为天朝上国的清朝悄然萌芽,顺应历史的潮流,而贾府却没有在意单靠土地剥削和朝廷俸禄已不能再让这座富丽堂皇的大观园焕发往日的光彩。他们贪恋着金钱堆砌出的温暖,不自觉陷入衰败腐朽的泥沼。
《红楼梦》领着《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领着一个名叫“自由”的国度。“反抗”是这四大名著共享的王冠。不像另三位兄弟有着揭竿而起,分割天下的壮志雄心,《红楼梦》是腹有诗书却挂冠而去的公子。他没有以一当十的英武,但他却有舌战群儒的魄力。而与他为难的是统治中国千年的封建礼教。在豆瓣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用冯唐的“春风十里,不如你。”来形容宝玉。在许多女生的眼里,宝玉或是天下间独一无二的好儿郎,真心尊重每一位女子,无论其家世亦或是谈吐。但在其父贾政的眼里,宝玉却是“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作为一家嫡长子,在贾政,王夫人,凤姐甚至是袭人看来,宝玉必须勤勉于学堂和政事,研习程朱理学,考八股走上仕途,光耀门楣,而
非终日“在内帏厮混”。这是封建礼教对男子的期望。宝玉的离今叛道却是对它最大的挑战。而它更大的残酷是对女子的束缚,这在《红楼梦》中不断地被敲打。
都赞“女子无才便是德”,宝钗黛玉的才情却使得怡红公子在诗社中屡屡押尾。王熙凤的雷厉风行也让贾琏都不得不让她三分。即便是晴雯,面对抄检大观园时,“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著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都倒尽”,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那水一样的女子如香菱,本是富贵小姐却被卖为薛蟠侍妾,却也不再于闺阁之内只计较女红,而是请教黛玉学诗,在书卷上有了自己的一番见解。但当我们细细看宝钗,却会陡然揪心起来。她生活在那些条条框框里,虽满腹诗书却觉得这些并不打紧,甚至觉得女儿家在人前谈及诗书是不守本分的。她从没有像黛玉那样对着宝玉摆脸子,从没有主动争取过爱情抑或是其他的任何。她受着最传统的大家闺秀的教育,时时庄重,即便是在知道了宝玉出家后,她却还是心里苦着先去安慰了王夫人。金玉良缘于她来说,是嫁娶不由己,年轻竟守寡。但只有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们才会有所警醒。都说赏红楼,古人能察礼教之罪,而我们今人又能看出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生从《红楼梦》中读出女权主义的苏醒。依鄙人之见,《红楼梦》也的确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
最大限度地赞扬了女子的小说。虽然曹雪芹先生并没有如《简爱》中一样明确而大胆的弘扬女性平等独立的精神,但他并不象原有的一些古典文学作家那样彻底贬弃女性,而是做了一种解构,对女性有所提高。在我看来,它以黛玉这个角色,告诉中国女权主义的最初意义,黛玉从不要求宝玉去走传统官宦子弟该走也是贾母等人极力推崇的那条路,她对宝玉,要求的只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精神上的平等对待,是黛玉对宝玉所有眼泪的根源。而女权主义,我更愿意称其为女性主义,显得没有那么急不可耐的咄咄逼人,在今天来说,从根源讲,就是要求两性平等,两性平权,两性同格(要求女性自尊自省自爱自觉自理自治,要求男性辅助女性摆脱蒙昧和压制,走向等位同格)。
将这个观点与时下流行的两种类型的女生—女汉子和女神--联系起来说,似乎女汉子才是男人眼中女人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用2010年流行的女性新标准来说,这类女子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好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男人们却对她们望而却步,转而对女神们的微博空间人人微信上的实时动态频频点赞。年轻的女生们如凤姐一般叉着小腰痛骂负心男,但夜深人静时却又如黛玉悲春伤秋,偷偷抹泪,直叹男人心才是海底针,不可捉摸。这些表现既是时下女性内化了女性主义后的进步也是受传统礼教拖累的心结。我们期待看
到的属于21世纪的女人是不将自己视为能挥斥方遒的领导人却又自食其力自信大方的,也不把自己局限为男人的附属品却又认清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她们有薛宝钗的庄重也有林黛玉的柔弱,有史湘云的豪爽也有王熙凤的泼辣。她们身上应该是带着我们这个年代的气息,尽管仍处于男权社会,却有了不一样的心境和不一样的角色。放眼未来,用美国作家阿琳·卡多佐的《铁三角中的现代女性》书中的话来说,“这些更换角色的女性们不仅为自己,也将为自己的女儿闯出了一条全新的生活之路。这些先驱者一方面吸取了传统思想的精华,始终没有忘记母亲这一无可代替的角色,另一方面又吸取了女权主义思想的长处,在事业的天地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因而,我们说,她们为未来的女性开辟了崭新的生活方式谱写了人生铁三角中‘事业——一家庭——把事业重新纳入生活’的全新的三部曲。”这是女子在当今社会可以撑起的那一片天地,不大不小,不重不轻,刚刚好。
但女人们从不希望男人因为她们的独立而对她们退避三舍,因为她们想要通过自己的表现来消除的是性别歧视,而不是抹去性别本身。无论男女都不应该戴着放大镜观察两性之间本存在的不可忽视的差异。这不仅要求女性自我意识提高,也要求男性摘去有色眼镜。如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职场上,越来越多的男性感觉到来自杰出女性的威胁,但在心底却对此不以为意,认为女性的最终归宿不是工作而是家
庭。也许在大多数男性的眼中,再事业有成的女性,终有一日,也不得不洗手作羹汤,回归家庭,忙于做好一个贤妻良母。其实不然。也许同样是作为妻子和母亲,不同的女性对家庭的作用却会大有不同。与在旧社会底层挣扎的女性相比,在社会中经历过工作最后回归家庭的当代女性对丈夫的职业规划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的贡献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女子经历的不同决定了其见识的不同,见识的不同决定了其修养的不同,修养的不同决定了其家庭氛围的不同。再者,作为身兼妻子,母亲,儿媳与女儿四种身份,因为工作或者所受教育的影响,女人们如今能更好地在不同的场合转换这四种不同的角色。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今的女子,依旧温温婉婉地站在水边,望着心中的有情郎,但是她们更清晰地从水里看见了自己的姿态与情操。
第二篇:在水一方经典诗歌
得知你在水一方
我就赶紧租来弯弯的月亮
划着它的明亮向你起航
思念是舵,期盼是桨
我流浪在你浩淼的太平洋
渴望与你的暗礁相撞
撞个满怀,不怕受伤
沉没在你深深的珍珠港
生命,有挫折才不会平常
请跟我去逃学
扔掉橡皮,请跟我去逃学
墙外有美丽的野花和漂亮的蝴蝶
扔掉作业,请跟我去逃学
狡猾的泥鳅就藏在田边的稀泥里
扔掉烦恼,请跟我去逃学
别让传统的教育歪曲生命的本意
带上画笔,请跟我去逃学
外面的世界光怪陆离、充满神奇
带上风筝,请跟我去逃学
把目光放远就能牵到天上的云霓
带上快乐,请跟我去逃学
偷来一个假日,让我和你在一起
小村之恋
踩着蓝色的寂寞
我走进了小村的月色
我要去寻找一个
荒芜了很久的传说
老槐树像一首诗歌
风都读不懂它的平仄
谁把思念挽成疙瘩
挂在树上风干成鸟窝
小路就像一个过错
委屈地从村中央走过
一行忧郁的脚步
踩疼一个女人的生活
童年的那个茅草垛
是我和爱幽会的宿舍
后来被妈妈燃成了火
蒸熟七个玉米饽饽
童年的那条小河
日夜流淌着我的快乐
光着屁股的日子不多
衣服很快就虚伪了我像一只扑火的飞蛾
我离开了古朴的村落
去追寻繁华的生活
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梦被现实个个击破
灵魂做了命运的俘虏
当我无家可归,故乡
你是否还会收留我
第三篇:红楼梦 读后感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小时候看的《红楼梦》电视剧,但是总觉得云里雾里,看不明白,对里边涉及到的人物以及人物关系更是“剪不断,理还乱”,便逐渐没了兴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每看到电视里红学家对《红楼梦》的种种细致推敲,揣摩,我又对《红楼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读完了整本《红楼梦》。读过之后,宝玉的与众不同,黛玉的可爱“尖酸”,晴雯的泼辣正直,凤姐的干练狠毒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似乎很多人都因为宝玉的那句“女人都是水做的”而认为宝玉具有冲破封建礼教的精神而赞美他,因为黛玉的“出淤泥而不染”而喜欢她,我也不例外。但是除了宝玉,黛玉,还有两个书中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就是尤二姐和尤三姐。
作为贾珍妻子的异母妹妹,尤氏姐妹出落的非常标致,尤二姐温柔顺从,尤三姐活泼大胆。尤氏的母亲在前夫去世以后,生活难以为继,借着贾敬去世的借口,来到了女婿贾珍家,靠着女婿的接济过活。但是试想,贾珍是个连自己儿媳都会调戏勾引的人,没有好处,他会平白的接济与妻子并无血缘关系的尤氏母女吗?显然不会,但是尤氏已老,没有色相可以出卖,尤氏姐妹却让人垂涎,所以自然地,尤氏姐妹成了其母女三人“不愁吃穿”的筹码,尤其是尤二姐。至于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贾珍的正室妻子,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对于丈夫的这种行为也就默许了。
但是贾珍对于尤二姐的新鲜感很快也就消失殆尽了,这个时候贾琏出现,正好可以“转手”。贾琏垂涎于尤二姐的美色,而尤二姐又没有主见,“人也水性”,所以贾琏很快就纳其为妾了。在新婚当天,尤老娘看见二姐“身上头上焕然一新,不似在家模样,十分得意”,并且此前尤二姐许的张华家已经落没了,早就想给尤二姐寻一个好人家,如今即使做了贾琏的妾室,她还是满心欢喜,由此可见尤老娘如果在当今,肯定是“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代表了。但是这些都能怪尤老娘吗?不能。
在尤二姐与贾琏的新婚不久,贾琏拿出了积攒多年的体己奉与尤二姐,并且告诉尤二姐,等凤姐一命呜呼,便把他接进府中做正室,尤二姐“自是愿意”。尤二姐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便是为了“好生活”,甘愿做地位不如妾室的外室;第二个错误,就是她不仅想要得到物质上的,还想得到“名分”。这一点不仅在贾琏哄骗她时,她的态度已经有所体现,在她赏饭给兴儿的时候也有所体现:她兴儿关于凤姐以及贾府其他姑娘婆子的事情,并且说,“我只以礼待她,她敢怎样?”,可见因为尤二姐已经有想要进府的想法。此时的尤二姐肯定不会想到正是这一想法,最后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尤二姐本身不是嫌贫爱富的人,坚持选择嫁给之前许配的人家张华,也许她的结局又是另一个样子。如果尤二姐嫁给了张华,可能生活上艰难一些,但是起码是正室,不用偷偷摸摸,更不用名声扫地,嫁人生子,平安终老,所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许当她失去了孩子,吞金自杀的时候,她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相比于尤二姐,尤三姐比较泼辣一些,这一点在她与贾珍,贾琏喝酒那一晚展现的淋漓尽致。当贾珍,贾琏想要在酒桌上调戏尤三姐的时候,没想到尤三姐反而自己扯开衣服,与他们豪放的喝酒,这一来,让贾珍,贾琏“一句响亮话也没有了”,此后贾珍,贾琏都不敢招惹尤三姐。
尤三姐说,“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也算无能·······我如今不拿他们取乐,到那时白落臭名,后悔不及”,可见尤三姐从骨子里憎恶他们,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已经名声扫地了。有人说,尤三姐已经“失足”,想洗白没有那么容易。其实曹雪芹先生在原著中并未说明尤氏姐妹是否真的被贾珍玷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能陪吃饭喝酒,就已经是很“道德败坏”的事情了,并且书中也有一句,“贾珍何曾遂了一日,反倒白花了许多昧心钱”,可见尤三姐并不一定遂了贾珍的愿,但是人言可畏,一传十,十传百,自然而然的尤三姐就被传成了“失了脚”的人。也正因为这样的传闻,柳湘莲才退了婚,他认为“你们东府只有两尊石狮子是干净的”,却不曾想尤三姐说过,她不在乎心上人的钱财多少,不在乎容貌如何,只要是自己喜欢,等上一辈都可以。但因为柳湘莲的退婚,尤三姐自然想到与自己名声有关,羞愤,绝望,拔剑自刎。也正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实尤三姐与尤二姐有着质上的不同。
尤二姐的惨死,尤三姐的绝望自刎,虽然去处都是一样,但是两个人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选择其实隐含的是不同的人生态度。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尤三姐,她就像一朵玫瑰花,开得妖艳,满身是刺,自顾自的美丽,但是却是真正的在追求爱情,追求自己的人生。
第四篇: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它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在这本书里,有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贪玩厌学的贾宝玉,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的薛宝钗,豁达开朗、豪放的史湘云,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在这些人物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不仅因为她聪明、天真,更因为她敢于反对封建社会,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她写的诗独具一格,用词更是恰到好处。她的诗不仅让贾宝玉赞不绝口,也让我觉得妙不可言。虽然她最后因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死去,可这更显出她那坚贞不移的情感和单纯的性格,让我更加喜欢她,惋惜她。
我觉得《红楼梦》里最有趣的要数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刘姥姥。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为了取悦贾母,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鼓着腮帮子幽默地说:“刘姥姥,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哄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也跟着捧腹大笑。《红楼梦》最后的结局非常悲惨!黛玉遗恨而亡,贾母归天,王熙凤魂归金陵,宝玉出家,一个风光显赫的贾氏家族就这样分崩离析了,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我的心情也随着书中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不愧是中华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第五篇: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其妙处所在。
曾经对于《红楼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愕腕叹息。如今取下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忽觉爱情不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爱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至于石头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贾宝玉,我们不得而知,只觉得颇有些神化色彩。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这并非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鸡肚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她是不谙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断秋风狠”,不要过份指责她的“多心”,那实则不为她之过,周遭使她不得不多多考虑。
众钗中可与黛玉之才相比的非宝钗莫属,她家私雄厚,善于处世,这两点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黛玉。她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她没有木石前盟,却相信金玉良缘。
初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赵姨娘也称她厚道。生日会上,她知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使“依着意思”去说。蘅芜院她布置得素净简单,给人以恬静的淑女之感,让人觉得节俭。金钏投斗,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然,只是她维持了大家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认为“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觉得“小惠全大体”。对黛玉的讥讽听若惘闻,让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又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出与黛玉捉迷藏之谎。她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宝钗被认为“大家闺秀,温顺,识大体”,选上了“宝二奶奶”,终成了“山中高士晶莹雪”。
对于宝钗,我一直无法喜欢,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她与宝玉的婚姻。她的处世圆滑,她的性格温顺,在我看来皆是虚伪之举。借由一些小事拉近与黛玉的关系,让黛玉认为与她“情同姐妹”。对待宝玉,更是好之又好,顺之又顺,全然不同与黛玉的猜忌。
黛玉死时,只说了半句“宝玉,你好„„”,便命丧黄泉。如果要我填满这句,我想必当是“宝玉,你好狠。”为何狠心抛弃黛玉,另娶宝钗,这令黛玉情何以堪,一个空有痴心的女子,如果连痴心也化为灰烬,又如何撑得下去。殊不知,这只是王夫人的掉包计,宝玉并非无情,只是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玉。再说那宝钗,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又情何以堪。原本“任是无情也动人”,竟落得个独守空闺的下场。忽觉宝钗也是受害者,真正害人的则是吃人的封建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