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05:2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清相国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清相国观后感》。

第一篇:大清相国观后感

《大清相国》观后感

近些日子都在看《大清相国》,惊叹与敬佩,受益匪浅!

这本书基于清朝为背景,主要叙述了官场臣子之间的各种争斗与行事。喜欢看社科史实类书籍的同学会很喜欢看这本书,不太关注史实的也可以从人物睿智的对话中学到不少的为人处事的方式。

书的主角是“陈廷敬”,也就是“陈敬”(皇上赐“廷”子),主要内容便是他从翰林做到相位,最后全身而退的为官过程。陈廷敬十四岁应童子试取得第一,后来会考第一,殿考本是第一(有某些因素改了)三场考试让陈廷敬名先众人于山西。学而优则仕,陈廷敬便入朝为官,引来了全书的中心——官场风云,而在官场明争暗斗上作者王跃文更注重任务的对话与行为,结合整本书的逻辑发展,令人拍手叫好,在官场上身居要位而最终能全身而退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因为我觉得不管在哪里,官场还是生活中,人其实都分为三种,一种可称为小人,这种人好财贪色,关键是手段猥琐卑鄙;第二种便是好人,他们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专与小人为敌;第三种便是处于二者之中的,这种人其实相当难活,如果这种人成为墙头草的话,弄不好就两面为敌了,被前两种人一起针对,而像陈廷敬就好比一根处于两者之间的一根钢针,两边的人都不敢也不想弄断他,因为这根钢针不仅扎手而且时不时可以用来扎对面的人,所以这根钢针活得好好的。在生活上陈廷敬也算得上幸福美满,早期有童媳淑贤,后因为奇缘而结识了另两位妻子,好不喜人!

对于《大清相国》这本书,令我佩服得并不是情节与结构,要知道能用一本书,一个人物将大清概括详细的作家多得是!可王跃文对人物的刻画与对话的斟酌让我感同得紧啊!正如陈廷敬说所:“行走官场,得学会迂回啊!”人物之间的对话可谓是句句弦外有音,词词另藏玄机,不可谓不神啊!在人面前夸他却不一定是帮他,在人面前挑明他的蹩脚处也不一定是害他。无论是有权没权都要给与照顾,有时看着比自己职位低的还得叫主人,恭迎顺从,点头哈腰。凡事不能太分明立场以防自己那方倒台,事事迂旋,时时谨慎。却也不能像索尼那样胆小怕事,迟早受人欺压。就连陈廷敬这种急性子都学会了缓和,知道富伦是参不倒的便不能再去参,否则就是嫌自己的脖子太硬了。而那种张郃鹏死活硬求刚硬,结果发到伊犁去了!·对话上更是妙笔添花,举个例子吧:

(皇上知道了大臣赂铜之事,便召来了陈廷敬,陈廷敬把情况汇报之后)皇上拍着宫柱,大骂:“真是荒唐!可恶!陈廷敬。你明知铜料不是在许达的手上亏空的,如何还要参他?”

陈廷敬回道:“许达孩子是办事有欠干练,人品还算方正。臣估计铜料亏空,个任郎中监督都有份。但要查清谁亏多少,已经没有办法了。”

皇上问道:“你说该怎么办?”

陈廷敬道:“参许达只是个由头,为的是把事抖出来。臣以为,治罪不是目的,要紧的是把铜料补回去。”

皇上又问:“怎么补?”

·

皇上叹息半天,连连摇头道:“不,朕宁愿冤死一个许达,也不能放弃朝廷的体面。”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便能体会出皇帝老儿的心思,明明心中已经想定了处理这件事的方式,还是要假借与陈廷敬的商量。

正是在这种风云不测的官场之中,陈廷敬渐渐总结出了五子决“等,稳,忍,狠,隐”。在他人遭遇打压或是弹劾之时,他却能全身而退,可谓智哉!

我们都是快进入社会的人了,可以说我们是一只脚站在校园里,一只脚站在社会里,一些非常文艺的书我们固然要看,能提升思想觉悟,但光看这类书我觉的还不够,因为社会不仅仅只有这些,当你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时,你将面对竞争,当你进入某企业或某单位时,你将面对挑战与考验,不是说具有单方面的能力与知识就能够“存活”下去,就能够独当一面,因为社会构建究其本质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只有懂得如何为人处事才能获得更加轻松,活得更加出彩。

最后想说,对于《大清相国》这本书,我确实很喜欢,希望大家有空读下。

第二篇:大清相国读后感

读《大清相国》有感

长篇历史官场小说《大清相国》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名臣辈出的康熙王朝官场风云,并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书中不但对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观细致刻画,且活灵活现的描绘出不同代表人物所遇所感,以及其性格、行为随之的转变的轨迹——或堕落至万劫不复,或坚持操守至功成名就„„ 读此书感触颇深,清代官场文化让人心惊,对陈的智慧和操守又不得不服。初入官场的陈敬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为许多人赏识,但其正直,倔强的性格也为其惹下诸多麻烦,多次险遭杀身之祸。他通过父亲告诫、岳父劝诫和自身感悟得出了“等、忍、稳”的行为准则,逐渐在官场站稳了脚跟,后又被逼出了“狠”字诀,得以参倒政敌,一展抱负,最后借助夫人点醒的“隐”字诀得以全身而退。“等、稳、忍、狠、隐”的心机与韬略让人赞叹之余却又唏嘘不已。作为立于康熙王朝五十年的政坛不倒翁,陈廷敬曾说过:“我只能做我做得到的事,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都做不了!”可见,做个好人难,做个有作为的好官更难。好人正直善良,注重名节,不愿被非议,可很多的时候,人不做些违心的事,很难做成大事造福百姓;往往做大事时所遇到的对手都是精明绝顶阴险狡猾之极,所以需要同时具备高绝的政治智慧,辽阔的城府,强硬的手腕,可忍受常人之不能忍,处理问题又要恰到好处,作好官能官可谓难上加难!回顾全书,惊觉古今社会的若干现象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耐人寻味。年过古稀的陈廷敬对康熙的一段话于今日仍颇有可借鉴之处:“天下奢靡之风日升,官员衣食不厌其精,民间喜丧不厌其繁。世上的财货总是有限度的,而人的欲壑深不可测。臣以为,应重新制定天下礼仪制度,对官民衣食住行,都立一定之规,以提倡节俭风尚。” 他认为应从本源上根治官场风气,而按律查办、狠办属治标之法。他主张要么厉行简朴之风,禁止官员奢靡,要么增加官员俸禄,不使官员再起贪心。但康熙认为,喜丧大肆操办是国家兴旺,财货富足的表现;宫廷用度以及各地账目所示清苦节俭已成君臣的功德,故而陈的主张难以推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工作呈现出新得气象,除了“老虎”、“苍蝇”一起打之外,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纠正“四风”等一系列措施,说明中央正在进行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全面部署。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辨别社会上的呼声,公务员降低待遇所体现的公平公正无可厚非,但保证公务员队伍内部真正的“按劳分配”、“论功行奖”是必须的。不可否认某些机关部门人浮于事,但绝不能对众多一线工作人员付出视而不见,将公务员、事业单位待遇一降到底,不仅会打消工作热情,引起人才流失,甚至埋下贪腐的隐患。个人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倡导简朴节约,严禁官员奢靡,同时制定严谨详实的考核制度,提高政府机关,尤其是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待遇。在制度上对贪腐零容忍,加大打击力度,在宣传、教育上加强引导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风气,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攀比,弘扬正气,激发工作队伍的创新力、高效、廉洁的为构筑和谐社会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第三篇:《大清相国》—读后感

《大清相国》—读后感 十几年前,王跃文一部《国画》红遍中国,那时候喜欢读书的人们闲聊时,大多会提到《国画》。不过,这么好的书却一直获不了奖,为什么呢?因为不够主旋律吧,抨击“彼时”官场现状,堪称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后来就追着看他的《梅次故事》》、《西州月》、《漫天芦花》等等。十年沉寂,突然出了部《大清相国》,只看到书店的宣传,一直没有买。某个周六的下午,偶得此书,一口气读下来,直叹王作家用笔之深不减当年。

《大清相国》从还原清朝时期官场的内质上来说很成功,陈廷敬遭逢所谓的满清盛世时代,顺治时的进士、康熙时的臣子。顺治入关后奠定了清朝的基本国策,完成了从“马上得天下”到“马下治天下”的转型,康熙平三藩、稳西藏、收台湾、平定准噶尔。但纵然如此,他仍然无法在“官场”里随心所欲,前明遗老们,四处搞串联要“反清复明”,皇亲国戚,王宫大臣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势力圈子,一遇风吹草动,都想伺机而起。

一个帝王尚不能在自己的治下随心所欲,一个臣子该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陈廷敬的岳父告诉他一个字:“忍”。同乡卫向书送他一个字:“等”。他自己则悟出办事要“稳”。等和忍显然不是消极地求生存求自保,而是说在这种官场秩序下,忠于皇帝,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小说通过一系列细节描述了陈廷敬利用自己的“忍等稳”,和明珠、高士奇、索额图、徐乾学等一批贪官污吏,官场不倒翁们的周旋争斗中,始终得以自保。更重要的是,他在日常的工作中,极大地影响了康熙皇帝的决策。所以康熙皇帝曾赞他:“办事极稳”,而在康熙故意治他罪的时候,一大批官员跪地求情,“办事极稳”是实,大批官员跪地求情可能是虚笔,这就是作者的艺术手法了。

内容基本围绕皇帝身边官员间的斗争展开,阅读中始终绕不开“弄权”两字,在一个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清官贪官,都在同一个秩序中通过各自的手段生存、自保,升迁,或者做千秋功名事。陈廷敬也可以说是个最终的胜利者,他自二十一岁中进士始,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生,曾主笔编撰《康熙词典》。求退之后,又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

书中山东巡抚福伦枉法徇私,坑害百姓,讨好皇上。但陈却不能参他,反而要保他?因为福伦的妈,是康熙的奶妈,这层关系是其一,其二,参了,只会更加剧山东的灾荒,此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官员间的倾轧常常会累及百姓,而陈的高明之处在于权衡利弊,取起利,最后只是拿一个幕僚做替罪羊了事。

对于富有批判精神的作家王跃文来说,他写《大清相国》,一如在写《国画》。都是官场,同样是中国,只不过,中间隔了三百年的时光飞转。

第四篇:《大清相国》读后感

《大清相国》读后感

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历史官场小说《大清相国》是2014年的畅销书,有幸读来,感触颇多。

小说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小说着重刻画了清代名相陈廷敬这个历史人物。陈廷敬从晋身官场之日起,就同后来权倾天下的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遭遇徐乾学、高士奇等康熙心腹的明争暗斗。君王如虎,同僚似狼。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入仕五十三年,历任康熙帝师,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最后老死相位。清、慎、勤是康熙对陈廷敬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陈廷敬做人做事做官的真实写照。不仅陈廷敬为官清廉,陈氏家族在明清两朝先后有38人做官,遍及全国14个省、历时260多年,没有一个贪官。

看《大清相国》,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真抓实干、敢于担当

陈廷敬的主要功绩之一就是整顿吏治,他个人刚正清廉、处理案件铁面无私,而且注重策略。他提出,“上官廉,则吏自不敢为贪;上官不廉,则吏虽欲为廉而不可得”,吏治的关键是加强对地方总督、巡抚等高官的监督和问责。这和中央“打老虎”的方针是一致的。

山东巡抚上奏,山东全省丰收,百姓自愿捐粮。康熙很高兴,但陈廷敬觉得这事很蹊跷:康熙派他到山东调查实际情况。一入山东境内,陈廷敬就遇到一批官差假冒“百姓”为山东巡抚歌功颂德。陈廷敬故作相信,暗中调查,几次遇险,最终发现山东巡抚瞒报灾荒,甚至扣押不愿配合做假的地方官员。最终山东巡抚得到查处。

前任主管铸币的官员科尔昆在任期间贪污严重,导致库存铜料亏空。科尔昆还拉上自己的前任、已升为户部尚书的萨穆哈干扰陈廷敬的调查。陈廷敬不畏强权,吃住在铸币工厂,最终查出了科尔昆的贪污案,并迫使萨穆哈提前退休。

打铁还需自身硬,陈廷敬个人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对待腐败分子毫不手软,狠抓到底。正是陈廷敬的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使他得到了康熙的信任,开创了一生的丰功伟绩。

二、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陈廷敬考中进士,准备大展理想抱负,可因为官场黑暗,他被冤枉入狱,险些丧命。在逆境中他摈弃浮躁,束缚心性,韬光养晦,静待雄起,最终抓住表现时机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官场人生。明珠、索额图、高士奇和徐乾学等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对陈廷敬实施打击,利用计谋陷害他,又打击他的好朋友、亲家,让陈廷敬很是为难。后来则直接在一些陈廷敬所处理的公务上挑毛病来排挤他。正赶巧父亲去世,陈廷敬遂请辞回家守孝,一晃三年。在此期间,躲避锋芒,积蓄能量,为日后的反击提供了机会。正是陈廷敬在逆境中的隐忍和耐心成就了他日后的伟业。忍耐是成功人士所不可或缺的品质,在凡事中的那一些低调忍耐是日后成功牢固的基石。

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进入朝廷,虽然陈廷敬深得康熙帝的宠幸,但毕竟初来乍到,官职也不大,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汉臣。在朝廷中,满臣和汉臣是面和心离,对于刚刚进入官场的陈廷敬来说,他深知这期间的厉害。而随着索额图和明珠权力的加大,更是出现了结党营私的现象,即闻名天下的“索”党和“明”党,面对着皇上一手提拔的陈廷敬,他们两党都想把他拉入,而陈廷敬是相当理智和聪明的,他知道,自己唯有清清白白,两不相帮,认认真真做自己的事情才是正道。他采取了中立的态度,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朋党之争只会耗损国家的元气,给百姓带来灾难。近期的反腐打掉三大帮派“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可见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推进,“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的帮派主义必定没有生存的空间。

四、贤臣还需有明君

有明君,名臣自然出世,无明君,再怎样有能力的臣子也是尸位素餐。屈原有能力,而楚怀王偏听偏信,致使一代贤人只得与江水为伴。再看贞观一朝,名臣迭出,不是因为人才多,而是因为有能识才爱才的明君在位。陈廷敬驰骋官场五十载,除了他的清正廉洁勤政务实,还因为康熙的贤明。如果没有康熙的任人唯贤、从谏如流,只怕陈廷敬早早死在朋党之争的诬陷排挤之下,抑或落得空怀抱负无处施展的郁郁寡欢。

《大清相国》在2007年已经出版,2014年能够畅销也得益于王岐山书记的推荐。陈廷敬与王岐山是山西老乡。王岐山是山西天镇人,隶属大同;陈廷敬是山西阳城人,隶属晋城。2012年,王岐山担任中纪委书记后,加大反腐力度。山西不断有官员落马,深陷“塌方式腐败”。山西历史上廉政名人层出不穷,出了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著名清官陈廷敬,为什么现在却发生了系统性、塌方式的腐败问题?因为这些搞腐败的人把党的理想信念、党性原则丢得干干净净,把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丢得干干净净。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是本书作者王跃文对陈廷敬的书面评价。这和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好干部标准有一定重合。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大清相国》是本好书,是面明镜。

人事处尹励侃

第五篇:大清相国读后感

大清相国读后感

大清相国>读后感

(一)看完了妻子给我借回来的王跃文先生写于2007年的《大清相国》,因为书中的主人翁是山西300年前非常著名的入仕53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的陈廷敬,我又于2004年去参观过他家的私宅皇城相府,所以看完一半时就迫不及待地写了一篇《大清相国读中感》,上周全部读完后,顿时觉得醍醐灌顶,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对人生也突然有了好多新的认知和看法。看看当今官场,一个个落马的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者比比皆是,但能做到像陈廷敬那样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很好地把握'等、忍、稳、狠、隐'的几乎少之又少。全书的内容其实就是围着'等、忍、稳、狠、隐'五个字展开的。

' 等'——即厚积薄发,相机而动。陈廷敬的老师、山西老乡卫向东大人告老还乡之时送给陈廷敬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等'.结合当时的形势和陈廷敬所处的社会环境,其实我们不难理解。陈廷敬作为当时的青年才俊,可谓少年得志,在学业上一路高歌猛进,深受皇帝欣赏。但是,当时的制度环境下,就是中了进士,也得在翰林院继续学习几年。此时,如果陈廷敬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过于急功近利的话,那估计也不会有后期的发展。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得意之时千万不能忘形,在机会不好时也千万不要强求,而要充分利用等待的这段时间,加强学习,从而做到厚积薄发、相机而动,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我们早已做好准备。

' 忍'——即心胸豁达,顾全大局。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陈廷敬的老丈人李祖望老先生送他一个'忍'字大概就是要告诉他这个道理。事实上,陈廷敬在日后的为人处事过程中也是这么做的。官做得越大,他理解得越深。高士奇屡次拿假的古玩、字画哄骗皇上,他虽心知肚明,但考虑到对国家、对君王不会有什么大害,就一直没有揭穿。像这样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身在官场,特别是身处陈廷敬这样的高位,天天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活动,如果不能做到一个'忍'字,今天参这个,明天参那个,四面树敌,那最终等待他的恐怕也只能是杀头或流放。就算你再忠,皇上恐怕也爱莫能助。因为,'一把手'得顾全大局,很多时候他得综合考虑、综合权衡。泱泱大国,稳定与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以大局为重,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稳'——即遇事沉着,处事严谨。'稳'并不是说该说的话不说,该做的事不做,而是在说话与做事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处事原则,不能毫无主见、人云亦云。山西乡试,当学子们因考场腐败而怒砸孔子像的时候,陈廷敬就感觉到了其中的不妥而未盲目参与;了解到老友张汧想带暗藏机关的砚台上考场,他极力劝阻,劝阻不成,就暗中拿走了机关中所藏之物,不但维护了张汧的面子,也暗中救了老友一命;山东奏报全省粮食丰收,群众为感激皇恩,自愿捐建龙亭,正当康熙皇帝欲全国推广的时候,陈廷敬却提出了'大凡提群众自愿者未必真实'的观点,后经查核果然发现问题,避免了一次全国性的决策失误。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包括身在官场中的他从不轻易站队等,无不体现了他的老成、智慧与稳重。当然,稳重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丰富的实践中加以历练,经历多了自然也就成熟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当前用干部要注重干部基层工作经历、多岗位锻炼的重要原因吧!

'狠'——即意志坚定,行为果断。一旦看准了,就得坚持不懈。遇山开路,遇河架桥。这才是英雄当有的气魄与担当。陈廷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后期康熙南巡期间,在幕后组织的那场连环参,皇上身边的大臣彼此间几乎被参了个遍,包括太子也未能幸免,但谁能想到幕后的指使者和组织者却是这个老谋深算的陈相国。对于'狠',可能我们理解起来会有所偏差,总认为这样做似乎不太地道,有点背后捅刀子的味道。但实际上,我理解这恰恰体现了一个官员的执行力,有了前期的'稳',必须要有后期的'狠',它体现的恰恰是一种敢于担当、勇于碰硬的胆量和一往无前、一抓到底的气魄。

'隐'——即审时度势,急流勇退。能够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不断追求、积极向上,成就一番事业,固然令人欣喜;人到暮年,能够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愉快地将接力棒交给后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其实说实话,书中的明珠大人同样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他的智、他的谋丝毫不逊于陈廷敬,但他在'隐'字上的功力却显然比陈廷敬差了很多,位高权重却不能正确定位,终于落得一个老来深陷囵圄的下场。反而,陈廷敬70高龄时的装聋卖傻让他得到了一个完美的收场。身在官场,善始者未必能善终,如何把握好一个度,挂好前进挡,踩好急刹车,确实是当前很多官员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大清相国读后感

(二)一个十一长假又拖上两天,终于把《大清相国》看完了,看的很是过瘾,不禁就想说点什么。

说起买《大清相国》这本书,还是有一段机缘。下午下班往家赶的漫长的一个多小时很是熬人,没有早上的昏昏欲睡,就想找点乐子来打发时间。这还要感谢智能手机的多种功能,打开收音机漫无目的的搜索,无意中就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频道,每天下午有一个小时的讲书时间。断断续续的听了《侯卫东官场笔记》、《大清相国》、《步步惊心之年羹尧》,每天只讲两集,有时候忘了听,有时候别的事耽误了,觉得《大清相国》的>故事还算吸引人,于是就淘了一本。后来,一百度,知道这还是一本挺出名的书,是王岐山多次推荐的。作者王跃文也是个写故事的高手,只是以前从来没看过他的作品。

最初看《大清相国》是带着看故事的心态去看的,就跟看《隋唐英雄传》、《七侠五义》、《神探狄仁杰》、《宰相刘罗锅》没什么区别,看完之后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首先,《大清相国》的故事能够引人入胜。虽然一部书从头至尾写了陈廷敬的一生,却没有叙述生平事迹的感觉,故事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同时把该介绍的人物和主要事件都交代的比较清楚,更深刻的刻画了陈廷敬这个人物形象。整体感觉不是在写历史,而是在演绎故事。把陈廷敬写成了一个完人,无论事业还是家庭虽然经过一些波折,却是>幸福美满。出身富贾,连中三元,父慈子孝,妻贤妾美,位居相位,难怪连皇帝都要羡慕嫉妒恨。同时,他身边的人物,大清皇帝顺治、康熙,名臣明珠、索额图、高士奇、徐乾学,个个特点鲜明、栩栩如生,险恶的官场争斗、权力与良心的较量、利益的取舍、情义的交织,让人一读起来就欲罢不能。只是这种人物只有小说中才能出现,陈廷敬作为历史人物,他的整个官场生涯最终完美收场,只不过各种细节去靠各种猜测了。

其次,很多人可能是冲着陈廷敬的为官之道去看的,那就来说说陈廷敬做人和做官的原则。陈廷敬之所以能够屹立官场几十年,虽然也有起起落落,但是结局是圆满的。他的总结的那些围观之道也有一定的道理,不管为官还是为民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等、忍、稳、狠、隐',前三个字都比较赞赏。'等'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积少成多、积土成山,终究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对我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尤其适用,多少人思想踏上了快车道,抱着等不及的想法,什么都求新求快,反而限制了长远的发展。只有耐得住寂寞,扑下身子,专心做事。'忍'对任何人都适用,不是指一味退缩避让,而是坚持低调做人,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该做的事。不说别的,就说我们所谓的'易怒'一族,开车的'路怒族',一旦有车超过自己,就要想方设法超回来,甚至还送对方几个白眼。更有甚者,车停在你的前面,人走到你的车窗前'哥们儿,想找事是吧,不行下来练练',这种意气用事的'怒'只能害人害己。'稳'字自不必说,记得驾校考试前大家都很紧张,教练说了一句话'心慌者无知',通俗却在理,虽然大家知道遇事越紧张越对处理事情无益,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性,要练得'稳'很不容易。对于'狠',大概是官场一种自我保护或者是为了良心正义必须做出的选择,却不想提倡做人如此。'隐'已经谈不上,到了年龄该退休退休,不用再把自己当回事。五个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不是简单看一部小说,谈点体会就能懂得,需要的是在人生中细细体会,不断实践。

再次,小说的语言也值得好好去欣赏。文笔带着一种古朴的文风,读小说仿佛人也跟着回到那个年代,读快餐读多了,猛然换回来有一种愉悦的感受。就像一个年少贪玩的孩子,喜欢缠着老人听故事,除了故事,还有说故事人的那丰富多彩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每每让人流连忘返。那些诗、那些句、那些词,读来朗朗上口,想来内蕴丰厚。另外,看书加上最近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像个半文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作为一个学习者,有必要多读多思。

读者笔拙,自以为洋洋洒洒几千言要写,落诸笔端,却觉得词穷,只有以此聊以自慰。但望勤学勤思,耐得住寂寞。

大清相国读后感

(三)最近读完了王跃文著的《大清相国》,按惯例这本书应归入官场小说一类,而我平日极少读此类的书。知道这本书还是因为去年曾经在新闻上看到,王岐山曾向下属推荐过,加之小说的主人公陈廷敬曾经是《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在《清史稿》中对他的为官、做人也有极高的评价,最近才抽空找来读了读。

读完这本书,整体感觉小说很好读,语言明快、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也不故意装成历史腔,显得自然和朴实。但是读后的感受却有些复杂,用两句话来简单概括,一句是:这是一本官场的教科书;另一句就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说这是一本官场的教科书其实很好理解。古往今来,其实官场的形态都差不多。作者所写的清代的官场,其实细想想于当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官场多有相通之处。在书中,作者借主人公的口总结近50年的为官之道,说:'当年卫大人告诉他一个等字,岳父告诉他一个忍字,自己悟出一个稳字,最后又被逼出一个狠字,亏得月媛又点醒他一个隐字。若不是这一隐字,他哪能全身而退?'这'五字真言'其实就是为官的精髓,当然,对此我不了解,不过据多位读过本书的,位居高位的领导读后都很是认同。当然这样的信息也是来源于媒体或网络,真假无从考证。

有人说,官场如战场,其诡谲多变,瞬息之间决定一个人的沉浮和生死。当然,现今还好些,还有个叫'制度'的东西摆在那里,至少面子上还是要执行的。而古时可真是伴君如伴虎,而官场上的那些同僚更像那些紧紧盯着你,随时准备下口吃掉你的狼,主人公如履薄冰为官数十年,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主人公在为官数十年后,感慨到:为官'说到底实在无趣。'其实何止无趣,在官场上混得久了,人性很容易被扭曲,或者说,异化了。

至于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更好理解。在书中,作者主要选取了几个事件来刻画主人公,一是科举舞弊案;二是到山东、山西、云南查验;三是督理京省铸钱;四是晚年陪伴康熙南巡。这里别的不谈,就拿科举舞弊案和山东、山西、云南查验案来说,就很容易找到'现实版'的例子。

作者的切入点是科举舞弊案。通过科举选仕,源自隋代。总体上说,科举制度是利大于弊。而有考试就有作弊,越到后来,舞弊也就越来越严重。书中描写的无论是山西的乡试,还是北京的会试,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舞弊。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日的高考和其他各种各样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封建社会对科举舞弊的处罚是很严厉的,动辄就是杀头。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以身家性命一搏。相比之下,我们对高考和其他各种各样考试中的作弊的处理好像有些太轻松了。

作者描写的山东、山西和云南所谓的'政绩工程'、'民心工程',也很容易使人想到今日一些官员的胡作非为。山东本来连年灾荒,山东的巡抚富伦却不准往朝廷报灾荒,反而说今年丰收,并说老百姓自愿把收成的十分之一捐赠给朝廷,请求朝廷批准。而山西阳曲县的官员向朝廷谎奏老百姓自愿捐建为皇帝歌功颂德的龙亭,大臣明珠借机建议皇上嘉许,并推广全国。云南省的巡抚王继文好大喜功,沽名钓誉,一方面隐瞒吴三桂留下的库银,充作'小金库',供己挥霍;另外一方面不惜挪用国库抵财政上交,以搏取任务完成得很好的美名。这些人的动机一致,都是为了升官发财。这些人的手段一样,都是借'政绩工程'、'民心工程'盘剥老百姓,从中渔利。

由此我也想到前几年从媒体上读到的,某年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某地视察的情况。为了'迎接'朱镕基的到来,县、乡两级政府临时为农户增添家具,摆设一新。由县妇联主任扮作村妇,由乡长扮作村民,合演一出'夫妻观灯',接受朱镕基考察时的询问。以致朱镕基认为,农民的觉悟就是高,生活水平就是好。至于云南的王继文为了企图蒙混过关,借商家的银子充抵库银和私设'小金库',现实中的例子就太多了,举不胜举。

更有甚者,其实康熙时期的'反腐'与现在某些地方上的反腐,无论是方式还是结果,都有相似之处。>十八大之后,中央的反腐力度加大了,才看到一些位高权重的领导干活被查处,在之前,多数案件的处理以我这种外行人看来也不过就是拿职位低的人当替罪羊而已。真正位高权重的责任人往往逃避处罚,被罢免或者降职的都算处罚严重的。当然,这样的结果古往今来都如此,这也算历史传承下来的'潜规则'吧!

读完这本书,还让我遇到一个对主人公的道德评价问题。陈廷敬这个人,说他是个好官,我想多数人还是能够认同的。书中有一段评价,说:'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其实是为康熙皇帝所说'几近完人'做的一个注脚,算是溢美之词吧。但你说他真是好官吗?其实也难讲,举个例子,主人公为什么明明知道山东巡抚枉法徇私,但仍然不去参他,反而保他。当然,这里有利弊的权衡,参,不但是不能救济山东灾荒,反而会把自己赔进去;保,虽然不能逞快于一时,却可以达到自己想要救民水火的目的。但这也是拿原则来做交易,就像十八大以后正在深入开展的反腐败工作,如果我们在查处某位领导干部时,也考虑到他曾经为党和国家做过贡献,考虑到他能力强水平高,正在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可以不予追究他的法律责任,这样可以吗?生活是复杂的,书中的人物也是复杂的,历史人物如此,现实中的人物又何尝不是呢!

仅记于2014年05月19日22时45分。

下载大清相国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清相国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清相国》读书心得

    《大清相国》读书心得5篇《大清相国》是一部长篇历史官场小说,作者王跃文,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

    《大清相国》读书心得

    《大清相国》读书心得1看完了妻子给我借回来的王跃文先生写于20xx年的《大清相国》,因为书中的主人翁是山西300年前非常著名的入仕53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

    参观《大清相国》感想

    观看《大清相国》感想 《大清相国》小说的作者王跃文原是湖南省政府机关干部,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他擅长写官场小说,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大清相国》也是我喜欢的小说之一。以话......

    大清相国读后感1000字

    以史为镜,以正修身——读《大清相国》有感工作后重新拜读了王跃文的《大清相国》,又产生了新的感受。我第一次接触该书的到时候是研一时候,过的还是象牙塔"三点一线"的生活,且当......

    大清相国读后感1500字(模版)

    守正出奇——读《大清相国》有感源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推荐,最近,我又重新读完了《大清相国》这本书,收获颇丰。这本书的主人公陈廷敬青年得志,风光无限,从此跻身官场,在波澜诡谲......

    读《大清相国》有感[5篇范文]

    坚守的力量——读《大清相国》有感张诗逸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双周读书会”......

    《大清相国》读后感(样例5)

    《大清相国》读后感姜朝奎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人类正义的化身,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读《大清相国》有感:富有弹性的坚定

    富有弹性的坚定——读《大清相国》有感安Z先生如果有谁问我评价一个人的最高的赞词是什么,那么我一定会回答"做什么事都拎得清".这几天拜读了王跃文老师的《大清相国》,在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