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清相国》有感:富有弹性的坚定

时间:2019-05-15 16:1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大清相国》有感:富有弹性的坚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大清相国》有感:富有弹性的坚定》。

第一篇:读《大清相国》有感:富有弹性的坚定

富有弹性的坚定

——读《大清相国》有感

安Z先生

如果有谁问我评价一个人的最高的赞词是什么,那么我一定会回答“做什么事都拎得清”.这几天拜读了王跃文老师的《大清相国》,在读之前便从《东吴相对论》中听说了中央领导人推荐了这本书,后来在一次“得到”直播上宁向东教授也做了推荐。如此多位牛人都推荐了这本书,想来自是不错,于是便赶紧买来,细细读了一遍,发现确实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大清相国》讲的是清朝一位叫陈廷敬的人,从21岁中进士到72岁做到文渊阁大学士并功成身退这51年间的故事。在豆瓣看了一下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在个人看来,单从人物的说话技巧来说,便值得读者好好学习,细细品味。

所谓官海如沧海,无风三尺浪。与陈廷敬同朝为官的如明珠、索额图、高士奇之类曾经一个个的也都是如日中天、烈火烹油,最后一个个的要么是被罢官削权、要么是身陷囹圄、要么是被斥退回籍,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陈廷敬却能在官在位五十余载,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做到文渊阁大学士,国家一品大员,最后还能功成身退。就小说而言,很多人会将陈廷敬的成功归因于他那“等、忍、稳、狠、隐”的心机与韬略(当然这五字箴言,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值得大书特书),但在我看来,这五字的为官心法只是陈廷敬成功的原因之一,陈廷敬的成功还需要加上自己的实力、贵人的助力和身边人的体恤,除却这些因素陈廷敬怕也很难成功。

先说自己的实力。这无需多说,从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陈廷敬是有能力连中三元成为金科状元的,这可是古来少有。只是最后的殿试卫向书怕陈廷敬少年得志,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才向皇上谏言使其列成二甲。成绩只是实力的一部分,陈廷敬的能力和为人更是被人誉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在山东捐粮案、阳曲龙亭案、宝泉局铸币案、云南库银案中他的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陈廷敬为人不露声色,做事很折中,因为家里做生意,自己是个富二代,对钱不很渴求,有着一股富有弹性的坚定。与高士奇相比,他没有那股机会主义、见风使舵;与明珠相比,他没有那一股玩弄权术、贪得无厌;与索额图相比陈廷敬更是没有那种蛮横霸道、专权跋扈。陈廷敬是很懂得在选择性和灵活性上做平衡的人,没有原则性,一直依靠机会主义,是很容易失败的;没有灵活性,一味守着教条主义,路只会越走越窄。

再说贵人的助力。卫向书在陈廷敬牵连科场舞弊案、身陷囹圄时不惜冒着欺君的罪名救了陈廷敬,并教会了陈廷敬“等”字决,让他要耐得住性子、沉住气。同样的在陈廷敬被冤枉时李望祖老爷子告诉他“忍”字决,让他要硬着头皮忍,要经受住磨炼,最后还将女儿月媛托付给他。还有早期明珠的爱才惜才。这些贵人都在陈廷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了他一把,没有这些贵人的助力,也就没有了陈廷敬后来的繁华。

最后说说身边人的体恤。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陈廷敬身边人的体恤主要体现在作为妻室的淑贤、月媛和珍儿以及作为下属的大顺、刘景和马明。先说妻室这边,淑贤在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做为妻子,淑贤一直在山西老家照顾着陈廷敬的爹娘,几十年如一日,可谓是任劳任怨;月媛对陈廷敬有救命之恩,更是在最后陈廷敬得势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陈相国”时点醒了他,让他能够急流勇退;珍儿女扮男装,在云南库银案中更是使出妙计帮陈廷敬破了案。再来看看下属这边,大顺从小伺候着陈廷敬,是陈廷敬内务外交的好下手,刘景、马明二人功夫了得不但帮陈廷敬躲过了几次杀身之祸,更实在山东捐粮案、京城侵地案等书中记载的大案中私访调查,为破案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上,正因为陈廷敬的“等、忍、稳、狠、隐”的五子官场心法,加上自己的实力、贵人的助力和身边人的体恤,最终促成了陈廷敬的成功。

说回陈廷敬本身,王跃文曾这样评价陈廷敬: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

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

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玩政治是一定要保持一种正气、原则、理想,同时要有非常精纯的政治技能。在那君王如虎,同僚如狼的封建体制官场里当官,要有一种富有弹性的坚定才行,要做到如《易经》谦卦所言的空谷藏峰,切不可锐气太重。陈廷敬正是能把握住这种平衡,并且将其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陈廷敬在最后,终于在对手的逼迫下,悟出了一个“狠”字,在自己的一手操纵下,利用好各个政治对头的长短痛处优缺点,策划了精妙绝伦的“连环参”将索额图、徐乾学、高士奇等人一锅端了。

说到书本身,这本书在个人看来首先是一本好书,但个人感觉结构一般,对陈廷敬的人物塑造得不够好,性格太跳跃了,对陈廷敬是如何从一开始的愤世青年成长为持重老成的人交代的不很清楚。文字写得很有画面感,非常像是一本剧本,似乎拿来就可以直接当电视剧剧本了,这点我不知道该算是优点呢?还是应该算缺点。好处就在于很具体、很形象;坏处就在于过于具有画面感容易使人感觉人物刻画的很片面不丰满。

好的方面在于,这是一本可以细细品味的书,没记错的话宁向东教授在直播中说,他每天读五页,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其中的一些关于说话办事方式,人物关系,这样从中能收获到很多心得。对于未入社会,少经世事的年轻人来说,里面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说话应答的技巧、看人识人的眼光、皇帝的难为、臣子的不易以及制度或者说意识形态是如何限制人、令人身不由己的等等都是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挖掘的。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书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心得体会。在此本人也仅是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主要感想仅针对于小说的内容,对于历史上真实的陈廷敬是否经历了如此丰富的人生故事之类的问题并没有好好去考察,如有纰漏,忘读者见谅。

第二篇:读《大清相国》有感

坚守的力量

——读《大清相国》有感

张诗逸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编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双周读书会”特遴选若干本单位同志撰写的读书心得,于本周陆续在公众号刊发,与大家共享阅读之乐,品味诗意人生。

在康熙朝名臣辈出,“宦海”沉浮的年代,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藉。为何唯陈廷敬独善其身?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大清相国》,陈廷敬贯穿始终的德行坚守力透纸背,我被深深震撼。虽然从科举入仕就屡遭劫难,但始终忠贞不渝,正气凛然;满朝同僚贪腐成风,他却偏偏出淤泥而不染,始终严于律己;经历五十三年宦海浮沉,自始至终不变的是一毫不取的清廉、一分不占的气节。纵观其清廉如水的一生,启示颇多。

清正廉洁,守住底线。孟子曾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对于陈廷敬而言,自己的浩然之气就是矢志不渝的清正廉洁。在他的宦海生涯中,曾经无数次遭遇权力和金钱的诱惑,这其中既有当朝权贵的封官许愿,也有贪官污吏的纳贿钻营,而他的选择永远都是一概回绝,绝不苟且。中国古语云:“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因为陈廷敬做到了两袖清风、洁身自好,他在治理腐败方面才能如此有底气、有权威。为了从根本上制止腐败,他向朝廷奏呈《劝廉贵先以俭祛弊务绝其源》的奏章,主张立法以正朝廷之风。陈廷敬以身作则、从严治吏而名重当时,备受康熙皇帝的赏识,为官员树立了一个刚正清廉的榜样。

精明强干,注重策略。在科考腐败案、山东百姓自愿捐粮案、阳曲百姓捐建龙亭案、铜钱短缺钱法重理案、云南库银亏空案、皇上微服私访杭州连环事等系列案件中,陈廷敬始终坚持公心,在屡次涉险、多次犯上的情况下仍能保全自己,与其自身经世致用的才干和智慧是分不开的。从21岁初入官场的锋芒耿直,到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后的隐忍理智,为官50载,如履薄冰半辈子,参透官场五字秘诀:等、忍、稳、狠、隐。他的前辈卫向书大人告诉他一个“等”字,他耐住了寂寞,沉住了气;他的岳父大人告诉他一个“忍”字,他静观派系斗争,历经磨练;他自己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悟出一个“稳”字,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低调务实,忠君爱民;面对政敌贪官污吏,他又被逼出一个“狠”字,谋略深府,出击果敢,有的放矢;最后贤妻月媛点醒他一个“隐”字,凭借这一“隐”字,他在72岁相国任上,全身而退,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官场真经秘诀。陈廷敬成就了其官场的理想形象,成就了康熙这一明君,也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康熙评价陈廷敬“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能得到如此高的赞许、名垂青史,只因终其官场生涯都未忘初衷,坚守一个好官的德行,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拥有振奋人心的力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者王跃文表示,“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在那个人治的时代,陈廷敬尚能清正廉明当好官;在现今法治时代,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勤政为民谋发展,廉洁奉公作表率,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这才是我们应始终坚守的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第三篇:大清相国读后感

大清相国读后感

大清相国>读后感

(一)看完了妻子给我借回来的王跃文先生写于2007年的《大清相国》,因为书中的主人翁是山西300年前非常著名的入仕53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的陈廷敬,我又于2004年去参观过他家的私宅皇城相府,所以看完一半时就迫不及待地写了一篇《大清相国读中感》,上周全部读完后,顿时觉得醍醐灌顶,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对人生也突然有了好多新的认知和看法。看看当今官场,一个个落马的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者比比皆是,但能做到像陈廷敬那样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很好地把握'等、忍、稳、狠、隐'的几乎少之又少。全书的内容其实就是围着'等、忍、稳、狠、隐'五个字展开的。

' 等'——即厚积薄发,相机而动。陈廷敬的老师、山西老乡卫向东大人告老还乡之时送给陈廷敬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等'.结合当时的形势和陈廷敬所处的社会环境,其实我们不难理解。陈廷敬作为当时的青年才俊,可谓少年得志,在学业上一路高歌猛进,深受皇帝欣赏。但是,当时的制度环境下,就是中了进士,也得在翰林院继续学习几年。此时,如果陈廷敬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过于急功近利的话,那估计也不会有后期的发展。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得意之时千万不能忘形,在机会不好时也千万不要强求,而要充分利用等待的这段时间,加强学习,从而做到厚积薄发、相机而动,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我们早已做好准备。

' 忍'——即心胸豁达,顾全大局。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陈廷敬的老丈人李祖望老先生送他一个'忍'字大概就是要告诉他这个道理。事实上,陈廷敬在日后的为人处事过程中也是这么做的。官做得越大,他理解得越深。高士奇屡次拿假的古玩、字画哄骗皇上,他虽心知肚明,但考虑到对国家、对君王不会有什么大害,就一直没有揭穿。像这样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身在官场,特别是身处陈廷敬这样的高位,天天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活动,如果不能做到一个'忍'字,今天参这个,明天参那个,四面树敌,那最终等待他的恐怕也只能是杀头或流放。就算你再忠,皇上恐怕也爱莫能助。因为,'一把手'得顾全大局,很多时候他得综合考虑、综合权衡。泱泱大国,稳定与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以大局为重,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稳'——即遇事沉着,处事严谨。'稳'并不是说该说的话不说,该做的事不做,而是在说话与做事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处事原则,不能毫无主见、人云亦云。山西乡试,当学子们因考场腐败而怒砸孔子像的时候,陈廷敬就感觉到了其中的不妥而未盲目参与;了解到老友张汧想带暗藏机关的砚台上考场,他极力劝阻,劝阻不成,就暗中拿走了机关中所藏之物,不但维护了张汧的面子,也暗中救了老友一命;山东奏报全省粮食丰收,群众为感激皇恩,自愿捐建龙亭,正当康熙皇帝欲全国推广的时候,陈廷敬却提出了'大凡提群众自愿者未必真实'的观点,后经查核果然发现问题,避免了一次全国性的决策失误。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包括身在官场中的他从不轻易站队等,无不体现了他的老成、智慧与稳重。当然,稳重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丰富的实践中加以历练,经历多了自然也就成熟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当前用干部要注重干部基层工作经历、多岗位锻炼的重要原因吧!

'狠'——即意志坚定,行为果断。一旦看准了,就得坚持不懈。遇山开路,遇河架桥。这才是英雄当有的气魄与担当。陈廷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后期康熙南巡期间,在幕后组织的那场连环参,皇上身边的大臣彼此间几乎被参了个遍,包括太子也未能幸免,但谁能想到幕后的指使者和组织者却是这个老谋深算的陈相国。对于'狠',可能我们理解起来会有所偏差,总认为这样做似乎不太地道,有点背后捅刀子的味道。但实际上,我理解这恰恰体现了一个官员的执行力,有了前期的'稳',必须要有后期的'狠',它体现的恰恰是一种敢于担当、勇于碰硬的胆量和一往无前、一抓到底的气魄。

'隐'——即审时度势,急流勇退。能够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不断追求、积极向上,成就一番事业,固然令人欣喜;人到暮年,能够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愉快地将接力棒交给后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其实说实话,书中的明珠大人同样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他的智、他的谋丝毫不逊于陈廷敬,但他在'隐'字上的功力却显然比陈廷敬差了很多,位高权重却不能正确定位,终于落得一个老来深陷囵圄的下场。反而,陈廷敬70高龄时的装聋卖傻让他得到了一个完美的收场。身在官场,善始者未必能善终,如何把握好一个度,挂好前进挡,踩好急刹车,确实是当前很多官员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大清相国读后感

(二)一个十一长假又拖上两天,终于把《大清相国》看完了,看的很是过瘾,不禁就想说点什么。

说起买《大清相国》这本书,还是有一段机缘。下午下班往家赶的漫长的一个多小时很是熬人,没有早上的昏昏欲睡,就想找点乐子来打发时间。这还要感谢智能手机的多种功能,打开收音机漫无目的的搜索,无意中就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频道,每天下午有一个小时的讲书时间。断断续续的听了《侯卫东官场笔记》、《大清相国》、《步步惊心之年羹尧》,每天只讲两集,有时候忘了听,有时候别的事耽误了,觉得《大清相国》的>故事还算吸引人,于是就淘了一本。后来,一百度,知道这还是一本挺出名的书,是王岐山多次推荐的。作者王跃文也是个写故事的高手,只是以前从来没看过他的作品。

最初看《大清相国》是带着看故事的心态去看的,就跟看《隋唐英雄传》、《七侠五义》、《神探狄仁杰》、《宰相刘罗锅》没什么区别,看完之后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首先,《大清相国》的故事能够引人入胜。虽然一部书从头至尾写了陈廷敬的一生,却没有叙述生平事迹的感觉,故事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同时把该介绍的人物和主要事件都交代的比较清楚,更深刻的刻画了陈廷敬这个人物形象。整体感觉不是在写历史,而是在演绎故事。把陈廷敬写成了一个完人,无论事业还是家庭虽然经过一些波折,却是>幸福美满。出身富贾,连中三元,父慈子孝,妻贤妾美,位居相位,难怪连皇帝都要羡慕嫉妒恨。同时,他身边的人物,大清皇帝顺治、康熙,名臣明珠、索额图、高士奇、徐乾学,个个特点鲜明、栩栩如生,险恶的官场争斗、权力与良心的较量、利益的取舍、情义的交织,让人一读起来就欲罢不能。只是这种人物只有小说中才能出现,陈廷敬作为历史人物,他的整个官场生涯最终完美收场,只不过各种细节去靠各种猜测了。

其次,很多人可能是冲着陈廷敬的为官之道去看的,那就来说说陈廷敬做人和做官的原则。陈廷敬之所以能够屹立官场几十年,虽然也有起起落落,但是结局是圆满的。他的总结的那些围观之道也有一定的道理,不管为官还是为民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等、忍、稳、狠、隐',前三个字都比较赞赏。'等'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积少成多、积土成山,终究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对我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尤其适用,多少人思想踏上了快车道,抱着等不及的想法,什么都求新求快,反而限制了长远的发展。只有耐得住寂寞,扑下身子,专心做事。'忍'对任何人都适用,不是指一味退缩避让,而是坚持低调做人,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该做的事。不说别的,就说我们所谓的'易怒'一族,开车的'路怒族',一旦有车超过自己,就要想方设法超回来,甚至还送对方几个白眼。更有甚者,车停在你的前面,人走到你的车窗前'哥们儿,想找事是吧,不行下来练练',这种意气用事的'怒'只能害人害己。'稳'字自不必说,记得驾校考试前大家都很紧张,教练说了一句话'心慌者无知',通俗却在理,虽然大家知道遇事越紧张越对处理事情无益,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性,要练得'稳'很不容易。对于'狠',大概是官场一种自我保护或者是为了良心正义必须做出的选择,却不想提倡做人如此。'隐'已经谈不上,到了年龄该退休退休,不用再把自己当回事。五个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不是简单看一部小说,谈点体会就能懂得,需要的是在人生中细细体会,不断实践。

再次,小说的语言也值得好好去欣赏。文笔带着一种古朴的文风,读小说仿佛人也跟着回到那个年代,读快餐读多了,猛然换回来有一种愉悦的感受。就像一个年少贪玩的孩子,喜欢缠着老人听故事,除了故事,还有说故事人的那丰富多彩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每每让人流连忘返。那些诗、那些句、那些词,读来朗朗上口,想来内蕴丰厚。另外,看书加上最近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像个半文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作为一个学习者,有必要多读多思。

读者笔拙,自以为洋洋洒洒几千言要写,落诸笔端,却觉得词穷,只有以此聊以自慰。但望勤学勤思,耐得住寂寞。

大清相国读后感

(三)最近读完了王跃文著的《大清相国》,按惯例这本书应归入官场小说一类,而我平日极少读此类的书。知道这本书还是因为去年曾经在新闻上看到,王岐山曾向下属推荐过,加之小说的主人公陈廷敬曾经是《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在《清史稿》中对他的为官、做人也有极高的评价,最近才抽空找来读了读。

读完这本书,整体感觉小说很好读,语言明快、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也不故意装成历史腔,显得自然和朴实。但是读后的感受却有些复杂,用两句话来简单概括,一句是:这是一本官场的教科书;另一句就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说这是一本官场的教科书其实很好理解。古往今来,其实官场的形态都差不多。作者所写的清代的官场,其实细想想于当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官场多有相通之处。在书中,作者借主人公的口总结近50年的为官之道,说:'当年卫大人告诉他一个等字,岳父告诉他一个忍字,自己悟出一个稳字,最后又被逼出一个狠字,亏得月媛又点醒他一个隐字。若不是这一隐字,他哪能全身而退?'这'五字真言'其实就是为官的精髓,当然,对此我不了解,不过据多位读过本书的,位居高位的领导读后都很是认同。当然这样的信息也是来源于媒体或网络,真假无从考证。

有人说,官场如战场,其诡谲多变,瞬息之间决定一个人的沉浮和生死。当然,现今还好些,还有个叫'制度'的东西摆在那里,至少面子上还是要执行的。而古时可真是伴君如伴虎,而官场上的那些同僚更像那些紧紧盯着你,随时准备下口吃掉你的狼,主人公如履薄冰为官数十年,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主人公在为官数十年后,感慨到:为官'说到底实在无趣。'其实何止无趣,在官场上混得久了,人性很容易被扭曲,或者说,异化了。

至于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更好理解。在书中,作者主要选取了几个事件来刻画主人公,一是科举舞弊案;二是到山东、山西、云南查验;三是督理京省铸钱;四是晚年陪伴康熙南巡。这里别的不谈,就拿科举舞弊案和山东、山西、云南查验案来说,就很容易找到'现实版'的例子。

作者的切入点是科举舞弊案。通过科举选仕,源自隋代。总体上说,科举制度是利大于弊。而有考试就有作弊,越到后来,舞弊也就越来越严重。书中描写的无论是山西的乡试,还是北京的会试,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舞弊。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日的高考和其他各种各样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封建社会对科举舞弊的处罚是很严厉的,动辄就是杀头。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以身家性命一搏。相比之下,我们对高考和其他各种各样考试中的作弊的处理好像有些太轻松了。

作者描写的山东、山西和云南所谓的'政绩工程'、'民心工程',也很容易使人想到今日一些官员的胡作非为。山东本来连年灾荒,山东的巡抚富伦却不准往朝廷报灾荒,反而说今年丰收,并说老百姓自愿把收成的十分之一捐赠给朝廷,请求朝廷批准。而山西阳曲县的官员向朝廷谎奏老百姓自愿捐建为皇帝歌功颂德的龙亭,大臣明珠借机建议皇上嘉许,并推广全国。云南省的巡抚王继文好大喜功,沽名钓誉,一方面隐瞒吴三桂留下的库银,充作'小金库',供己挥霍;另外一方面不惜挪用国库抵财政上交,以搏取任务完成得很好的美名。这些人的动机一致,都是为了升官发财。这些人的手段一样,都是借'政绩工程'、'民心工程'盘剥老百姓,从中渔利。

由此我也想到前几年从媒体上读到的,某年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某地视察的情况。为了'迎接'朱镕基的到来,县、乡两级政府临时为农户增添家具,摆设一新。由县妇联主任扮作村妇,由乡长扮作村民,合演一出'夫妻观灯',接受朱镕基考察时的询问。以致朱镕基认为,农民的觉悟就是高,生活水平就是好。至于云南的王继文为了企图蒙混过关,借商家的银子充抵库银和私设'小金库',现实中的例子就太多了,举不胜举。

更有甚者,其实康熙时期的'反腐'与现在某些地方上的反腐,无论是方式还是结果,都有相似之处。>十八大之后,中央的反腐力度加大了,才看到一些位高权重的领导干活被查处,在之前,多数案件的处理以我这种外行人看来也不过就是拿职位低的人当替罪羊而已。真正位高权重的责任人往往逃避处罚,被罢免或者降职的都算处罚严重的。当然,这样的结果古往今来都如此,这也算历史传承下来的'潜规则'吧!

读完这本书,还让我遇到一个对主人公的道德评价问题。陈廷敬这个人,说他是个好官,我想多数人还是能够认同的。书中有一段评价,说:'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其实是为康熙皇帝所说'几近完人'做的一个注脚,算是溢美之词吧。但你说他真是好官吗?其实也难讲,举个例子,主人公为什么明明知道山东巡抚枉法徇私,但仍然不去参他,反而保他。当然,这里有利弊的权衡,参,不但是不能救济山东灾荒,反而会把自己赔进去;保,虽然不能逞快于一时,却可以达到自己想要救民水火的目的。但这也是拿原则来做交易,就像十八大以后正在深入开展的反腐败工作,如果我们在查处某位领导干部时,也考虑到他曾经为党和国家做过贡献,考虑到他能力强水平高,正在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可以不予追究他的法律责任,这样可以吗?生活是复杂的,书中的人物也是复杂的,历史人物如此,现实中的人物又何尝不是呢!

仅记于2014年05月19日22时45分。

第四篇:大清相国读后感

读《大清相国》有感

长篇历史官场小说《大清相国》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名臣辈出的康熙王朝官场风云,并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书中不但对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观细致刻画,且活灵活现的描绘出不同代表人物所遇所感,以及其性格、行为随之的转变的轨迹——或堕落至万劫不复,或坚持操守至功成名就„„ 读此书感触颇深,清代官场文化让人心惊,对陈的智慧和操守又不得不服。初入官场的陈敬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为许多人赏识,但其正直,倔强的性格也为其惹下诸多麻烦,多次险遭杀身之祸。他通过父亲告诫、岳父劝诫和自身感悟得出了“等、忍、稳”的行为准则,逐渐在官场站稳了脚跟,后又被逼出了“狠”字诀,得以参倒政敌,一展抱负,最后借助夫人点醒的“隐”字诀得以全身而退。“等、稳、忍、狠、隐”的心机与韬略让人赞叹之余却又唏嘘不已。作为立于康熙王朝五十年的政坛不倒翁,陈廷敬曾说过:“我只能做我做得到的事,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都做不了!”可见,做个好人难,做个有作为的好官更难。好人正直善良,注重名节,不愿被非议,可很多的时候,人不做些违心的事,很难做成大事造福百姓;往往做大事时所遇到的对手都是精明绝顶阴险狡猾之极,所以需要同时具备高绝的政治智慧,辽阔的城府,强硬的手腕,可忍受常人之不能忍,处理问题又要恰到好处,作好官能官可谓难上加难!回顾全书,惊觉古今社会的若干现象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耐人寻味。年过古稀的陈廷敬对康熙的一段话于今日仍颇有可借鉴之处:“天下奢靡之风日升,官员衣食不厌其精,民间喜丧不厌其繁。世上的财货总是有限度的,而人的欲壑深不可测。臣以为,应重新制定天下礼仪制度,对官民衣食住行,都立一定之规,以提倡节俭风尚。” 他认为应从本源上根治官场风气,而按律查办、狠办属治标之法。他主张要么厉行简朴之风,禁止官员奢靡,要么增加官员俸禄,不使官员再起贪心。但康熙认为,喜丧大肆操办是国家兴旺,财货富足的表现;宫廷用度以及各地账目所示清苦节俭已成君臣的功德,故而陈的主张难以推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工作呈现出新得气象,除了“老虎”、“苍蝇”一起打之外,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纠正“四风”等一系列措施,说明中央正在进行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全面部署。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辨别社会上的呼声,公务员降低待遇所体现的公平公正无可厚非,但保证公务员队伍内部真正的“按劳分配”、“论功行奖”是必须的。不可否认某些机关部门人浮于事,但绝不能对众多一线工作人员付出视而不见,将公务员、事业单位待遇一降到底,不仅会打消工作热情,引起人才流失,甚至埋下贪腐的隐患。个人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倡导简朴节约,严禁官员奢靡,同时制定严谨详实的考核制度,提高政府机关,尤其是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待遇。在制度上对贪腐零容忍,加大打击力度,在宣传、教育上加强引导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风气,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攀比,弘扬正气,激发工作队伍的创新力、高效、廉洁的为构筑和谐社会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第五篇:《大清相国》—读后感

《大清相国》—读后感 十几年前,王跃文一部《国画》红遍中国,那时候喜欢读书的人们闲聊时,大多会提到《国画》。不过,这么好的书却一直获不了奖,为什么呢?因为不够主旋律吧,抨击“彼时”官场现状,堪称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后来就追着看他的《梅次故事》》、《西州月》、《漫天芦花》等等。十年沉寂,突然出了部《大清相国》,只看到书店的宣传,一直没有买。某个周六的下午,偶得此书,一口气读下来,直叹王作家用笔之深不减当年。

《大清相国》从还原清朝时期官场的内质上来说很成功,陈廷敬遭逢所谓的满清盛世时代,顺治时的进士、康熙时的臣子。顺治入关后奠定了清朝的基本国策,完成了从“马上得天下”到“马下治天下”的转型,康熙平三藩、稳西藏、收台湾、平定准噶尔。但纵然如此,他仍然无法在“官场”里随心所欲,前明遗老们,四处搞串联要“反清复明”,皇亲国戚,王宫大臣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势力圈子,一遇风吹草动,都想伺机而起。

一个帝王尚不能在自己的治下随心所欲,一个臣子该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陈廷敬的岳父告诉他一个字:“忍”。同乡卫向书送他一个字:“等”。他自己则悟出办事要“稳”。等和忍显然不是消极地求生存求自保,而是说在这种官场秩序下,忠于皇帝,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小说通过一系列细节描述了陈廷敬利用自己的“忍等稳”,和明珠、高士奇、索额图、徐乾学等一批贪官污吏,官场不倒翁们的周旋争斗中,始终得以自保。更重要的是,他在日常的工作中,极大地影响了康熙皇帝的决策。所以康熙皇帝曾赞他:“办事极稳”,而在康熙故意治他罪的时候,一大批官员跪地求情,“办事极稳”是实,大批官员跪地求情可能是虚笔,这就是作者的艺术手法了。

内容基本围绕皇帝身边官员间的斗争展开,阅读中始终绕不开“弄权”两字,在一个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清官贪官,都在同一个秩序中通过各自的手段生存、自保,升迁,或者做千秋功名事。陈廷敬也可以说是个最终的胜利者,他自二十一岁中进士始,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生,曾主笔编撰《康熙词典》。求退之后,又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

书中山东巡抚福伦枉法徇私,坑害百姓,讨好皇上。但陈却不能参他,反而要保他?因为福伦的妈,是康熙的奶妈,这层关系是其一,其二,参了,只会更加剧山东的灾荒,此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官员间的倾轧常常会累及百姓,而陈的高明之处在于权衡利弊,取起利,最后只是拿一个幕僚做替罪羊了事。

对于富有批判精神的作家王跃文来说,他写《大清相国》,一如在写《国画》。都是官场,同样是中国,只不过,中间隔了三百年的时光飞转。

下载读《大清相国》有感:富有弹性的坚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大清相国》有感:富有弹性的坚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清相国观后感

    《大清相国》观后感近些日子都在看《大清相国》,惊叹与敬佩,受益匪浅!这本书基于清朝为背景,主要叙述了官场臣子之间的各种争斗与行事。喜欢看社科史实类书籍的同学会很喜欢看这......

    《大清相国》读后感

    《大清相国》读后感 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历史官场小说《大清相国》是2014年的畅销书,有幸读来,感触颇多。 小说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

    参观《大清相国》感想

    观看《大清相国》感想 《大清相国》小说的作者王跃文原是湖南省政府机关干部,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他擅长写官场小说,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大清相国》也是我喜欢的小说之一。以话......

    大清相国读后感1000字

    以史为镜,以正修身——读《大清相国》有感工作后重新拜读了王跃文的《大清相国》,又产生了新的感受。我第一次接触该书的到时候是研一时候,过的还是象牙塔"三点一线"的生活,且当......

    读《大清相国》有感:大智何妨若愚(本站推荐)

    大智何妨若愚——读《大清相国》有感十岁的康熙继承皇位,有一天突然要陈廷敬仔细说说王莽这个人,而且当着索额图、太监张善德和侍读卫向书的面。陈廷敬心知讲王莽故事将会给自......

    大清相国读后感1500字(模版)

    守正出奇——读《大清相国》有感源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推荐,最近,我又重新读完了《大清相国》这本书,收获颇丰。这本书的主人公陈廷敬青年得志,风光无限,从此跻身官场,在波澜诡谲......

    读《萧相国世家》有感

    蕴变化于平凡——读《萧相国世家》有感远客初读毕《萧相国世家》便产生了疑问:凭什么萧何就能当"第一功臣"?刘邦为什么三番五次要替萧何说话,甚至不惜"桡功臣"?太史公写萧相国......

    《大清相国》读后感(样例5)

    《大清相国》读后感姜朝奎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人类正义的化身,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