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托班区角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托班区角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徐豪情
教师的观察指导是一门艺术,既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面,又要有盯住不放的深入,还要有捕捉细微信息的敏锐,能抓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以自己的热情,机智感染教育宝宝。本学期,我们以观察与指导为专题研究,现就一学期的工作作一小结:
一、教师在观察与指导中的身份
区角活动的观察和指导是灵活性的,我们根据宝宝的活动情况,不断地调整和反思,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更好地引导宝宝在区角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和发展。在组织宝宝玩区角游戏时,我们不断地在各个区域间来回观察和参与游戏,留意观察每个宝宝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宝宝的活动中去,与他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1、观察者、促进者
在活动中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宝宝的探索活动,成为他们的伙伴。当宝宝把球抛向教师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在活动中老师不能过多的干涉和代替,充当的只是观察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案例(1):美工区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各个区角活动。今天包涵在制作花盆,他用橡皮泥搓成圆,装在了用吸管做的花茎上。没一会儿,橡皮泥用完了,可是还有好几个吸管上没装上花朵。他马上对我说:“老师,橡皮泥没有了,我不能做花了,能再给我一些橡皮泥吗?”“橡皮泥没有了,还是什么也可以做花朵?”在我的提醒下,包涵看了看放在一旁的皱纸。其实在这个区角中今天我们有意只投放了一点橡皮泥,因为通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宝宝们对团圆这个技能已经很熟练了,为了增加难度,所以再投放了大量的皱纸,以此来增加活动的挑战性,同时帮助幼儿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继续引导孩子说:“你看,皱纸能不能做花呀”经过我的暗示,包涵马上兴奋起来,只见他马上拿了一张皱纸开始团起来,又继续做花了……..在活动中老师不能过多的干涉和代替,充当的只是观察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观察宝宝活动中的表现,在宝宝有被帮助的需要时,为他们提供一些暗示,调动宝宝的主观能动性,让他自己去寻找解答的方法。
2、满足者、顺应者
案例(2):建构区
在建构区中我们为宝宝投放了大小泡沫积木,在建构积木的过程中让幼儿尝 1
试垒高的方法。可是今天参加游戏的乐乐和悦悦并没有象往常一样游戏,而是在比赛谁把积木连接得更长。乐乐搭了一会儿积木说:“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长?”悦悦赶紧把自己搭的积木和乐乐的比,接着又数起了积木,通过仔细比较后,乐乐说:“我搭的长一点,我用了五块积木,你用了四块。”当积木搭得更长时,宝宝发现自己数不清了,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说:“我们放在一起比一比。”于是,他们把两段积木并排放好……他们玩得非常投入。
活动中我没有介入宝宝的游戏,而是让宝宝尽情地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玩,与其硬拉宝宝玩垒高,还不如满足宝宝的兴趣和需求,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宝宝同样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宝宝的兴趣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如果硬把宝宝的兴趣拉到老师预设的内容上来,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老师顺应了宝宝的兴趣和需求,使他们同样在自己的关注点和经验上获得有价值的经验。
二、教师在观察与指导中的方法
观察可以准确地了解宝宝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指导可以引导宝宝发挥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在这一学期中,我们悟出了:
1.在观察的基础上,调整对不同层次幼儿的指导行为。
宝宝在区角活动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对所提供的材料有兴趣;材料所呈现的坡度是否适合宝宝的心智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层次;材料的数量、大小是否合适,可玩性是否比较强;教师要留意宝宝是怎样操作和使用这些材料的;宝宝在使用这些材料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有哪些独创的做法,分析该宝宝达到那种心智水平,教师如何为该宝宝提供合适的引导帮助或合适他的“最近发展区”的材料。
案例(3):小鸡家
乐乐和悦悦来到了小鸡家,他们开始对墙面上的图形棒棒糖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专注的操作起来,乐乐和悦悦的动手能力显然差异很大,悦悦对扣纽扣的高难度非常感兴趣,一直不停的尝试,而乐乐则一下子被纽扣难倒了,开始坐不住了。针对不同的表现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指导方式。对乐乐我们把他引到了雌雄贴的棒棒糖那里,让他先学会一一对应,而悦悦我们给她更多的自由操作空间,让她自己去探索。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教师耐心地观察宝宝,一切教学活动遵循宝宝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宝宝的发展进程与发展速度是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老师应耐心而深入的观察,准确地把握宝宝的强项和弱项、优点和缺点,确定符合宝宝的最近发展区。这为我们的教育行为与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教师与宝宝之间这种积极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唯一基础。
2.有效的观察必须学会忍耐和少干预。
区角活动充分提供给宝宝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提供给宝宝实践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而是耐心等待,让宝宝获得充分的体验。
案例(4):青蛙家
朱悦诚正在青蛙家里烧菜,诸辰源走过来站在他的身边观看。朱悦诚抬头看看他说:“我在烧菜,你到其他地方去玩吧。”诸辰源不理他,自顾自的拿起旁边的菜也往锅子里放。朱悦诚伸手拿起锅盖一扣说:“这里我在玩,你走开。”诸辰源还要伸手往里面放菜,朱悦诚看他不愿停手,开始 “老师……”大声地喊起来,并用求助的眼光看着不远处一直在观察他们的我。我们并没有走过去,只是伸出手指做了个安静的动作。朱悦诚见我们没过去,朝着诸辰源瞪了瞪眼,只好打开锅盖,一边还不忘叮嘱诸辰源说:“少放点,烧开了。”他们两人开始玩起来……当宝宝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或发生冲突时,我们是多一份观察,少一份干预,根据冲突程度来决定是否介入。在案例4中可以看出,朱悦诚对教师制定的区域活动规则很清楚,“好玩具大家一起玩”,他认识到自己不给对方玩是不对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似只是一个旁观者,但事实上是给宝宝创设了一个无形的自我体验的空间,使宝宝在冲突中获得一些必要的经验,学会调节自己过度的行为,学习以适合的方式与人相处。试想,如果宝宝一发生争吵,我们就急于以权威的角色替他们作出这样、那样的安排,宝宝积极的实践体验又从何而来?长此以往,只能使宝宝养成告状,依赖成人的习惯,不利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由此可见,区角活动的观察指导是一种极富灵活性、创造性的工作,在活动中,我们教师还需根据宝宝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导宝宝在区角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第二篇:托班区角活动计划
区 角 活 动 计 划
时间:2012年9月 班级:豆豆 姓名:雍莉
一、现状分析:
我班幼儿均是入园新生,孩子刚入园情绪非常不稳定,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展教师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教师应以区域活动为主。这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孩子情绪稳定后,会开始经历区角游戏的第一个阶段:入园适应期。他们会主动进入娃娃家,为从没玩过的餐具新奇,开始一段烧饭饭的游戏活动。在这个阶段中,幼儿区角游戏的特点有:
1、独自摆弄少样玩具;
2、与同伴交流不多;
3、开始模仿说情境性语言;
4、流动性小;
5、收拾能力不足。所以,结合我班实际情况,尝试设计了以下区角计划:
二、游戏总目标:
肢体:
1、能拿笔在大纸上涂鸦。
2、能一块一块拿放积木、平铺、垒高积木
3、能将几种不同质地的纸撕成长条。
4、能独自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
生活:
1、能用鞋带等软绳随意穿珠。
2、解开较大的扣子、拉开简单的拉链;能扣普通的衣扣。
3、能向容器装入、倒出物品
4、能单手握住茶柄端液体走动,不漾出;能双手端碗,走动时不打翻。
5、能舀起食物较平稳地送入嘴里。
听说:
1、模仿成人的句式学习一些简单的语句,愿意与他人进行简单的对话。
2、能模仿成人行为游戏
表现:
1、幼儿能安静游戏,能正确使用材料并懂得爱护材料。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做事有始有终的工作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区域常规和习惯。
预设区角: 语言区(喜羊羊书屋)操作区(大角牛之家)益智区(巧虎乐乐屋)美工区(hello kitty屋)建构区(mikey屋)娃娃家
四、分阶段目标及材料投放: 九月目标及材料投放:
1、目标:
(1)稳定幼儿情绪,让幼儿高兴并喜欢上幼儿园。
(2)幼儿能安静游戏,能正确使用材料并懂得爱护材料。(3)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平稳行走的能力
(4)练习手指的灵活性;反复练习拧松、拧紧瓶盖的动作。(5)能舀起食物较平稳地送入嘴里。(6)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按大小顺序套套盒。(7)握笔随意涂抹,大胆简单画出线条。(8)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
2、材料投放:
操作区(大角牛之家):
(1)泡沫垫、玩具汽车、有响声的塑胶玩具、毛绒玩具、积木
(2)自制小鱼(钓鱼游戏)各种大小的瓶盖与鱼肚上的瓶身(拧瓶盖)(3)饮料瓶娃娃,蚕豆、木珠等“食物”若干,小勺、小筐若干(喂饭)(4)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套盒6套。
(5)舀水饺,用纸盒做娃娃的脸和嘴,用海绵纸做勺子拿勺喂娃娃吃。
(6)包糖果,准备糖果若干张。用皱纹纸揉城球状拿胶带粘好,幼儿来操作。
美工区(hell o kitty屋):
墙上贴上大张的铅画纸,旁边放几盒粗油画棒。娃娃家:
床、布娃娃、小桌子、小凳子、电话、燃气灶、碗、盘、勺子、奶瓶以及各种塑料蔬果等。纸箱或纸板制作的微波炉、电视机、冰箱之类的家用电器。
建构区:雪花片、泡沫积木、废旧纸筒、易拉罐、塑料炮筒、大雪花片等;自制各种小房子
十月目标及材料投放:
1、目标:
(1)训练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2)能按标记捡起较小的豆子或米粒等,放入小口的塑料瓶。(3)能捏开夹子,尝试夹住纸板。(4)会选择两只相同特征的鞋子。
2、材料投放:
语言区(喜羊羊书屋):娃娃脸(提供娃娃脸谱以及眉毛、眼睛、鼻子、嘴、耳朵的卡片等操作材料)。
操作区(大角牛之家):捡豆豆 夹衣服 穿珠 鞋子配对 美工区(hello kitty屋):小鱼吐泡泡 娃娃家:抱娃娃
十一月目标及材料投放:
1、目标:
(1)喜欢用不同的容器玩米,在教师的提醒下及时捡起掉地的米粒,不浪费。(2)识别红色、绿色,会按颜色配对。(3)在轮廓线内自由大胆地握笔涂色。
(4)尝试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纸边撕纸。
(5)尝试在纸上随意地印,保持桌上、手上、衣服上清洁。(6)会用积木铺平、架高造房子。
(7)能匹配水果和“影子”,并说出这个水果的名称。
(8)按标记送卡片回家,能用语言表达,如:“我送大(小)片片回家。”
2、材料投放:
操作区:玩米 喂小动物吃东西 给果宝宝穿衣服 益智区:分一分 找“影子” 送片片回家 美工区:红红的大萝卜 撕面条 印手帕 给果宝宝穿衣服 彩色的树叶 建构区:积砖
语言区:认一认、比一比 十二月目标及材料投放:
1、目标:
(1)能舀起食物较平稳地送入嘴里。
(2)练习手指的灵活性;反复练习拧松、拧紧瓶盖的动作。(3)听音乐合拍地敲打响瓶。(4)能按图案、大小进行配对。操作区:盖瓶盖 舀水饺 卷围巾
益智区:手套、袜子配对 娃娃家:小乐器 美工区:撕彩条 装糖果 戴帽子
第三篇:托班区角活动计划3篇
托班区角活动计划3篇
(3397字)
所谓区角活动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它通常是小组或个别活动,因此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了解幼儿,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同时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能更多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托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而且从情感上讲也十分需要老师的一对一教育。因此,对于托班孩子而言,这种以个别教育为主的区角活动正适应了这种需要。
维果茨基说过,三岁前的儿童是按自己的大脑在行动。托班的教育就要遵循托儿的这一特征,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托儿在开放的时间、空间里获得自然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区角活动,努力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让托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在比较宽松、随意的氛围中促进托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在托班尝试开展了区角活动,并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环境的设置
托儿的活动指的是托儿和实际的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或者说是托儿实际操作活动材料的过程。这种活动以托儿通过自主性实践获得直接知识经验,并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初步实践能力和初步创造能力为主要特征。
因而要让托儿活动,让托儿在活动中发展,为托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是关键。同时,新《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一切都向我们指出了环境的重要作用.时间稳定,井然有序
我们把托班的一日活动分成了几大块:区角活动、生活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和户外体育活动。区角活动的时间就安排在每天上午来园至九点,这样使得早上来园的活动和区角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每天孩子来园的时候也就成了他参加区角活动的时候。这样的时间安排使得托儿一开始就能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减少了集体听老师的交代和要求的时间,让托儿每天都能很自然的进入区角活动。当托儿多次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安排,并知道活动的内涵后,便不再依赖于教师,变被动等待教师的安排为主动投入一个个区角活动。
空间错落,富有情景
每个区角都有独特的材料和活动方式,要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活动起来,但又互不干扰,我们尽可能利用活动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根据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所在,我们为托儿设置了操作区、图书区、娃娃区、建构区、玩米区等区角。看书就选择光线明亮、比较安静的区域;操作活动,安排在柜子和桌子前,这样便于材料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建构游戏的材料多,就安排在地板上,木头积木声音响,就在地上铺上泡沫拼板,减轻声音;托班的孩子喜欢抱娃娃,而且他们总是以独立玩为主的,为保证幼儿有宽敞的场地,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铺上鲜艳的泡沫拼板,这样既减少杂音,其实也为幼儿规定了活动的范围。
间隔合理,隐含教育
在区角的设置中,我们充分考虑到环境的隐性作用,让环境会“说话”,以此来培养托儿良好的习惯。我们为每一份活动材料都设置了一个“家”,在每份材料的筐上和放筐的“家”里都贴上了托儿十分喜欢的卡通图案,这样每次托儿操作了之后,都能按照筐上的图案找到相应的家,养成了良好的收拾习惯。
二、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孩子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孩子建构知识的依托。孩子就是在不断的、主动的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材料是促进孩子发展的载体。
教师应该给孩子提供可让他们自由选择的各式操作材料,但不规定孩子操作材料的具体方式方法和详细步骤,使孩子能够有机会按照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能够按自己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互动,运用材料探索发现,使自己的本体需要获得满足。
目的性 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与我们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紧相连的。材料投放应该有其目的性。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孩子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孩子的基本适宜性,并以孩子的阶段培养目标(长程目标和方向目标)为主要依据,区角活动所指向的目标,主要是需经过孩子反复多次的操作实践活动过程,才能发现和较熟练掌握的方法;通过孩子在活动中的多次尝试、观察,“试误”,不断累积感性经验,才能提高的能力和构建的新的认知结构等,而不是通过一次活动就可达成的即时目标。
对于托班的孩子而言,一些提高手指小肌肉灵活性和动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为主要目标的培养就较适宜放在区角活动中。因为2~3岁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尽可能提供各种机会发展大、小肌肉的动作,有利于孩子们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潜能,从而促进身心整体发展。其次人的认识(1893字)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们班有进来多个新生,那些幼儿是第一次入园,对幼儿园很陌生,对区域活动没有概念。因此在创设区域角是要考虑多个层次。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发展状况来创设区域角,丰富区角内的操作材料。班内一半的幼儿已有一学期的区域活动经验,因此在创设时要增加难度,帮助幼儿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对于一半刚刚入园的幼儿来说,要增添最基本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从基础开始发展自身的能力。
二、上学期区域活动优势及弱势
在上学期中,我们创设了图书角、表演区、娃娃家、建构区、手工区五个区域角,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角,但在选择过程中,我发现幼儿显得很盲目。较多幼儿看同伴选择什么自己也就选择什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前端,幼儿的兴趣很浓厚,都很乐意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兴趣有所减弱,让我意识到材料要随时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及兴趣爱好进行更换、增添。在幼儿自由活动时,教师及时的介入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幼儿在娃娃家内出现争吵现象,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幼儿,可通过游戏的角色,以同伴的身份进入到活动中进行指导幼儿。
上学期中,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很丰富,让五颜六色的材料映入了幼儿的眼帘,使幼儿在活动开端就有了浓厚的参与兴趣。材料的准备形象直观,适合托班幼儿操作。班内娃娃家的创设是根据幼儿生活的环境来创设,让幼儿有温馨舒适的感觉,从而让刚刚入园的幼儿乐意开开心心来园。
三、区域活动预期目标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根据幼儿发展现状我们将目标定为:
(一)继续为幼儿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也让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开展游戏活动。
(二)通过各种材料的增添,让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时巩固对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也在此基础上认识更多的颜色及形状。
(三)通过表演让幼儿学会主动与同伴交流,也通过展示自己培养幼儿大胆的性格,让幼儿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展示自己。
(四)通过建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也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物体形状及特征,萌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五)通过手工区的操作,让幼儿知道玩泥的技能:团、肉、搓。在此区域中也让幼儿认识各种豆子及树叶,让幼儿喜欢豆子及植物。
四、活动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的指导首先是观察。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特点,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去发现幼儿的潜力。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幼儿某一活动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到幼儿行为的表面,更要从表面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变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如果教师在指导上不因人施教的话,区域活动的长处就荡然无存了。如:在认识图形、颜色方面,教师有多个材料的准备可让幼儿根据兴趣去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品出发进行指导,这样幼儿会获得不同的经验。
最后,教师的介入要恰当,要有技巧。教师的介入方式可通过平行介入、垂直介入和交叉介入的方式介入来指导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在游戏中不同的表现来选择不同的介入方式,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幼儿活动,对于幼儿指导的效果也更为有效。五、五个区域设计:
(一)名称:建构区
目标:1.能自由选择积木根据物体形状进行拼搭。
2.在活动中不将积木占为己有。
3.萌发幼儿与同伴合作拼搭的意识。
材料投放:各类积木
(二)名称:表演区
目标:1.学习自己分角色进行表演。
2.能够主动与同伴共同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材料投放:各种乐器、头饰等
(三)名称:图书角
目标:1.学习正确摆放书籍。
2.指导看书规则,不影响他人。
3.萌发幼儿保护书籍的意识。
材料投放:各类书籍
(四)名称:娃娃家
目标:1.学习自己分角色与同伴共同游戏。
2.认识及了解材料的操作方法。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材料投放:各种厨房用具、娃娃、电话机、餐具、小板凳等
(五)名称:手工区
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巩固认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并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指导动物喜欢吃什么。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材料投放:彩色木珠、彩色线
五颜六色的树叶
动物头饰、各种食物等
第四篇:区角活动观察记录
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班级:中3班教师:蔡瑞瑞时间: 区角名称:美术区观察对象:黄玮琪、林钲乐观察过程:
黄玮琪和林钲乐就跑到美工区,开始进行“指印画”。黄玮琪很熟练的用手指沾着颜料,根据作品需要运用着“平按、侧压、转压、点印”的技巧。一会儿,白色的画纸就呈现了春天的景象。然后用湿抹布擦干净手,再画下一景物。在绘画过程中能将物品放回原位保持画面整洁,操作熟练。在她一旁的林钲乐情绪高涨,操作步骤也很有序,但由林钲乐对黄玮琪难说“你会印这个小女孩的胳膊吗?帮帮我吧!” 黄玮琪(思考了一下)“给我,我会”。“你怎么弄得?教教我吧。” 林钲乐兴奋又带着祈求说。“你这样就行了”,黄玮琪边说边又画了一次。“我试试吧”,说着就迫不及待的手沾颜料画起来,画的没有黄玮琪快、好,但也画出了基本特征还是不错的。活动结束音乐响起时,两人有序整理材料,(按标记收放。)将作品整齐的摆放在站牌上,并主动洗手。
行为分析:
1.孩子已具备基本的绘画技能的能力,且已学会自己思考并想办法解决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法。在孩子进行思考时,教师“不参与”,是为了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幼儿独立性与自主性、合作性的培养。
2.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行为可以说是孩子日常活动的再现,积累孩子们一定的活动技能经验,展现出她们养成的良好规则意识,充分体现了幼儿区域活动的规则性。(图标规则、绘画程序规则)教育策略:
1.在活动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孩子们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这样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合作意识。在幼儿自主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间接介入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并以此提高他们对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脱离教师的范例,灵活运用绘画技巧,发挥想象大胆绘画。)2.幼儿的绘画技能与语言表述能力、词汇量及倾听习惯的发展有很大偏差。教师应想办法在讲评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组织的完整性和表述的优美性、情节性。
效果及反思:
1.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2.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
3.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4.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5.有效的抓住一切教育契机丰富幼儿的活动经验。
第五篇:小响筒托班区角活动教案
适宜年龄:
2周岁
制作方法:
1.把军用带剪成15厘米左右,并在两端缝上按扣或粘链。
2.将消毒后的小瓶盖打两个眼儿有一定间隔缝在军用带上。
3.把即时贴剪成的各种颜色的圆点贴在小瓶上。
玩法:
把小球按颜色及个数放人小瓶中,将小响瓶套在手腕或脚腕上,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思考:
小瓶里除了可以装塑料小穿珠,还可以装什么?装的东西不同,发出的声音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