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宏村历史文化名城考察报告
到宏村,天已完全黑了。因为没有提前预定房间,所以去不了那些景点里的客栈,只能找了一个看上去很朴实的来车站接客人的大娘,让她带我去她家的客栈。虽然那家客栈在景点的边缘,不过离景点也不太远。老板是本地学校的老师,他们一家都是本地人,真诚、朴实、自然,很热情,会给人温暖。
第二天很早起来,为了看看朦胧但真实的宏村。首先到的是南湖,不大的湖面被雾气笼罩着,倒映着朦朦胧胧的山与房,中间一座拱桥把它分割为两半。整个南湖近似于扇形,又像一把弓,而那桥便是箭了。小池的另一边就是宏村,古老的建筑,徽派风格。但我却没有什么感觉,可能因为见多了丽江古城里的老房子,感觉和丽江古城里的房子差不多,同学说丽江古城是仿徽派建筑,可能吧。进村的是一条窄窄的小径,一边有流水从沟渠里流向南湖。进去之后虽然道路不多,可是不熟悉的人容易迷路,在几乎都相同的建筑间游走而找不到方向。我逆着流水一路走,路旁既有卖茶叶、小吃、工艺品的商店,也有大门紧闭的人家。没多久我就到了月沼,宏村的中心,这是一个更小的水塘,水算不上清澈,但很干净,隐约可以看到肥肥胖胖的红色金鱼,还有两只悠然划水玩耍的鸭子。围绕着月沼的建筑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在脑海中它们还时时飘过,但是我却不知道要怎样用文字来描述它的特点,也许是过于朴实。但是它细节处别具的匠心是我忘不了的。汪氏宗祠就建在月沼边,我跟着一队来得很早的游客来到了宗祠里,顺便听着导游的讲解,草草地便奔向下一处。下一个停留的地方是一位曾经很富有的人家的宅子。这宅子很大,设计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哪一辈住哪儿都是有规矩的。在细节上,比如窗户、门梁、天花板都以精细的雕刻装饰,形象生动,至今还能让人感觉到工匠们的心灵手巧。站在院子里仰望,天空被四周房屋的瓦片房顶截取下来,只剩那小小的一片,低头身旁就是一个收集雨水的大缸,里面的水面如镜,把天空留在了自己的怀里。
不大的宏村用不了一个多小时就大致逛到头了。我又一次来到村口,准备重新细细地品味一遍宏村。慢慢的走,慢慢的融到它的魂里,用手感受历史的洗刷,用眼发现古人的智慧,用心体味那种闲适自然的生活态度。中午点了一杯茶,在月沼边品茶、晒太阳、发呆,在宏村里干起了在束河里干的事,也许古镇都会让人慢下来,松下来,时间在这里变得不是那么尖锐,它柔软地从身边拂过。下午也就这样溜走了。回到客栈和老板一家一起吃了一顿晚餐,早早地便睡了。一天下来,心里静了不少,在这个陌生但是平和的环境中,我感觉自己又回到身体里了。第二天,目的地木坑竹海,这里曾是张艺谋的《十面埋伏》里一个场景的取景地。早上我和两个同去竹海的游客拼车同去。宏村与木坑距离不远,只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路上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座座山都被翠绿的竹子覆盖。到达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片民居,民居背后就是竹林,整座山整座山的竹子。上了山就似乎到了翠绿的海洋,风吹过来,窸窸窣窣地,竹叶碰撞着,绿色波浪从远处涌到面前,然后又卷向身后。在上山的小道上走着,欣赏风景,闻着竹子的清香,大自然这份端庄自持而丰盛的美,如同一种道理,一种秩序,这份坦然自若,与人世间的动荡变更没有关联,对土地与大自然怀有的感情,让我体会到了微小但超脱的距离。最美的风景是在山顶,如同站在竹海的浪尖,一波又一波的绿色柔柔的翻滚。下山本可以坐溜索,只要十多秒就能省去很多路程,可是我还是坚持行走,不想让脚离开大地。阳关从竹叶的缝隙间穿透,温暖而又飘忽。来到山脚,远远就听到一阵阵清脆的音乐,走进才发现是一个乐器全都用竹子做成的竹乐队在演奏,声音清脆又夹带着竹子的味道飘来......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很久。下午回到了宏村,我在南湖边找到了一家风景不错的客栈,点了一杯猴魁,享受着惬意的阳光,坐在门前上网。晚上,计划中本想看看宏村的夜景,可是忽然没了兴趣,所以又是早早的睡了。
第三天要走了。在客栈老板的帮助下找到了回黟县的车。接下来便又是长久的坐车。晚上终于回到了学校。
后来看我拍的照片时忽然发现都是风景,我竟忘了给自己拍一张。原来想忘掉自己的存在也不是那么困难的。
我发现自己有古镇情节,因为本可以在宏村呆半天然后去黄山,可是自己到了那就不想再奔波去别的地方了,我要好好感受古镇带给我的感觉,这感觉可以让我想到丽江,想到家乡,这里似乎能体味到家乡的味道。
完。
第2篇,在黄山呆着,心情蛮平静的.就象白开水一样.能喝,只是少了种滋味.这里的天气好的是没话说,阳光明媚.车到古城,看看徽派的建筑,听了看了介绍,也只不过是一知半解的.看到旧时的大家族,还残存的雕梁画栋,仿佛是说不尽的爱情.只记的导游说.徽女很苦.12岁嫁,13岁守.徽洲男人经商去各地.依依别.泪如雨.在高墙大院里,青春耗尽.相比现在,网络打开了世界,真的是幸也一生不幸也一生.各人有各人的命.回首也是歌.岁月无情,当你懂得了珍惜的时候,也许那个你最应该爱的人却不在身边了.感慨源于一路的历史厚重.无由来的感触万千.回到主题上来.宏村到是值得一看.外观很形象--牛.环境保护很好,水还是顺村流淌.清澈得很.小桥,古屋,人家.有文化的韵味.真想在这样的地方有一间店.一定是做得比他们好很多.不断的人流,只是拿出手的东西没有几个是象样的.全是模仿的假货.没有让我心动的物品.其实每次到一个景点,都想淘到一些小东西带回家来.也很认真的走家窜巷的.还是淘得不多.只有一个竹节的花瓶,看上去没有人工的雕痕,老者说摆了很多年了,没有人看得上.我看了半天,还是买下了.随便放在家里的角落里.插上几支干枝,想来有不错的效果的.在静修堂里有他的第8代孙在签书.这到是很有记念的意义在.小心翼翼的请他提字盖章,充一次文化人吧.哈哈.说来也巧,在一小巷有个安静的小摊,一年青人默默在刻民居的风光.认真劲很让人心动.聊聊倒是蛮真诚,告诉我那些是他得意之作那些是他刻不好的物品,特别推荐他刚刚雕好的一个笔筒,价格也不贵.最让我意外的是,他在他的作品上还刻上了他住的小巷的名字(茶水小巷),果然是和外面一条街卖的不同.让我觉的物有所值.同行的团友都走的很前面了.赶不上,也就罢了.一个人在宏村的一个角落休息一会.发现有人在拍我,哦,原来我坐在了宏村很有代表性的屋子前,成了别人镜头里的一点风景啊.哈哈.想想,来的黄山这2天,可能只有这个时间最美,可以一个人自得其乐的淘宝.一个人看屋前小溪水穿梭,看月昭池畔的人流.静悄悄的感受放松.不去再想起爱不爱的痛.恨不恨的泪.天是那样的艳丽,水倒影的那样的蓝.没有歌声,只是我听见了快乐.如山泉那样从心里流出来,永不永远算什么呢?山的那头还会有不同的风光,你的身后也还有不同的肩膀.只是我走到了没有.心还会想念,还会记的你.还会忍不住的难受.那就等着风吹开吧.等着那一夜的腊梅香.等着看那艳阳高照......不用说,去了西递,宏村,第一感想是那边秀丽的风景,很美。依山傍水的村落里透着一种古典的魅力,将人吸引。
保存完好的建筑,深入其中,仿佛回到了明清时期,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情境,实在多情。
我是学设计的,今年学校组织去西递写生,已进入西递的时候,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座排楼,那座排楼的主人叫胡文光,应为功勋卓越的原因皇帝准许他在这里建筑自己的排楼,所以这个村子的人都是胡姓,单单想这个人,我会感叹这个人很有本事,进到这个村子听导游的讲解,我更加会感叹这个村子有好多有本事的人,我必须要做一个有本事的人,也一定要做一个有本事的人。
这里有非常独特的文化艺术,不得不叫人为之感叹,为古人的智慧感叹,据说为朱熹所书,其运笔雄厚,气势非凡。字的上部右方酷似一仰面作揖、孝顺敬老的后生,左方却似一拳打脚踢的猴子。我想朱老先生书写的时候,也许无意吧
还有奇怪的改字艺术,也是非常别致。
西递的村落,在很多的介绍上,没怎么提到风水,也许是皇裔的缘故,他们自感超脱吧。不过,我在这个村子里却感受一种压抑。前面贴了风邻和娘娘的“徽州古巷丽人行”的PP,其实拍照的时候,也是一种莫名的感觉。这几天每次看这两张照片,总是感觉怪怪的。难道是传统的什么什么东西么?还没参透,不便明说。谁给解释解释?
500年前,世界上有个村子,采用“仿生学”而建立。仿生这个词是后人加的,汪氏建设村子的时候,也许唯一想到的是顺风顺水吧。宏村,一个按照“牛”形建立的村子。
15世纪,汪氏觉得村子不旺,请风水先生勘察。著名风水先生何可达,前后花费10年时间,按照卧牛的形状改造宏村。
永乐年间山西粮运主簿汪辛,出资100W白银。汪氏将村中天然泉水,扩成半月,做牛胃;然后开凿400多米的水圳为牛肠,牛肠从村西引西流水,南转东出,九曲十八弯,贯穿牛胃。后在村西虞山溪流之上,架4木桥,为牛脚。于是,“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果然,该村顺风顺水,兴旺发达。宏村牛角,红杨+银杏
银杏高20米左右,树围约3.2米;红杨树高约21米,树围6米,树冠面积达700多平方。乃该村的牛角。喜事绕红杨转,白事绕银杏转(白果树)。
我和小狗狗脚下的石板,遮掩着就是牛肠。与小狗狗嬉闹的时候,溪流潺潺流淌,不愠不火地滋润着宏村。时代前进着,牛肠不再起到引用水源的作用,但却调节着这个村子的生态和气候
村子里虽是独特,别致,但我在村子里敢带一种压抑,高高的墙,没有窗子,门也是细长的,很少有有院落的人家,多是高墙深屋,至于采光,多是通过天井来照亮的。给人一种莫名的压抑,据说之所以这样建筑是应为男人大都在外做官货做买卖,留在家中的多是女人,为了防贼,才产生这样的建筑。
至于其他的原因或者讲究,我也不知道。
第二篇:历史文化名城考察报告 ---宏村
历史文化名城考察报告
——宏村
很庆幸,我们班第一次的实习是在安徽黄山黟县宏村、西递。于宏村的生活真的是我今生深刻难忘的一段很美好很美好的回忆。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的宏村在那短短的半个月中带给我们很多欢声笑语。当我们踏上火车的那一个我们兴奋的开始幻想如同书本那美丽,萦绕的风景;开始不断的在脑海中搜索关于徽派建筑的一切影子;开始规划我们将在宏村度过的生活。虽然在火车上要经历十多小时的时间,实是疲惫和辛苦。但大家好像并不介意这些辛苦,反而找到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度过在火车上的时光。
终于,经历火车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踏上了宏村的土地,大清早的清凉毫不客气的吹拂着我们的脸颊,袭击着我们的那疲惫不堪的身躯。到底了宏村,那么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慢慢学习宏村的文化;了解宏村的风俗等等。
画里乡村,古黟宏村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亦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有着“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全村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
它背倚黄山余脉田栈岭雷刚山等。因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在2000年11月30号,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穿越宏村,形象的说其实就是穿越“牛肚”的历程。真可谓是“不识牛肚真面目,只缘身在牛肚中”。其中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郭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俗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就是所谓的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为牛肚,引泉为牛肠的牛的形状在历经数年的修建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其实这牛型村落是一个十分科学与十分完善的村落水系设计。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徽州南湖,水牛之肚
进入宏村,便可看到一个弓箭般的湖,对了,那就是宏村的牛肚——南湖。南湖的形状就行一个已张来的弯弯弓,而南湖上的画桥便是那代发的箭毅然的躺在南湖之上。这里聚集了很多写生的学生,这些学生围绕着湖的边上作画,从南湖的一头看向另一头,也是一道很不错的风景。因为这里是正门附近,而且也是游客游览宏村的最初之地,所以,我们很经常能听到导游们介绍关于宏村的历史等等;也经常能见到形形色色的游客。而南湖的修建是在1607年间,汪氏大小族长16人集资购秧田数百亩,凿深掘通村南大小 洞、泉、窟、滩田成环状池塘形成南湖。站在南湖边看向宏村,视野总是很开阔,让人的心情不禁也会开朗愉悦。
特别是这春意盎然的时候,从南湖看向村子里,真是犹如一幅充满生机和美丽超然的的画。看那蔚蓝的天空,看那清澈的湖水,总能让人的心情得以平静。总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在此处心灵都格外的明镜,格外的清宁,格外的开阔。
这就宏村,这就是南湖。带给人的总是那么的悄然无声,却是那么的让人留恋。即使是现在,心中还是对宏村充满了想念和向往。虽然,在那里生活的时间不多,但真的深深的喜欢了那里的一起。那里的生活。只是,却不能永远与之相伴,只能将心中那份相思埋在心底。时不时的来回忆,时不时的的回味。
宏村月沼,水牛之胃
了解了南湖,我们往村子里继续浏览,去到宏村牛的胃之处——月沼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作为程朱理学发祥地徽州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营商者大增,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财富。汪氏家族之人为了光宗耀祖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并全面的修桥铺路。形成 了401年-1620年和1796-1911年 宏村建设的两次高潮。于1403年-1424年间,汪姓家族汪思齐,汪升平父子请风水先生何可达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并引西溪入村,开凿百丈水圳,矿建了越1000平方米的月沼。也从此形成了牛的胃。
月沼大概是宏村的中心位置,这里曾经每天都会聚集很多的学生写生作画,可谓说这里的风景是十分美,十分清新的。但由于太多人选择者作画,导致交通阻塞,所以现在都不可以在月沼这边画画了。虽然,我们失去了一个作画的很好地段,但仍能见识月沼的美丽还是十分满足的。月沼的白天视野是那么的开阔,光线是那么的光亮,这个半月形的池真的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游览和照相留念。月沼的夜晚也同样是那么的美丽,充满神秘感。夜晚时分,月沼周围的灯笼就会亮起来。在这周围没灯没光的情况下,由那稀疏的灯笼,和那倒影于水中的灯笼形成了一道很神秘很幽静的风景。这是宏村的另外一种美。一种让人着迷,让人畏惧的美。
安徽黄山宏村的一切一切都只能留在心底,作为回忆的依据,作为思念的蓝本。在宏村实习期间,每一天都想着多了解这个中国画里乡村多一点,多走一些小巷,多看几眼,多体会那里的文化气息,多学习当地的风俗习惯。为的就是离开的那些天可以有更多的印象,有更多的影子留在我的脑海中。这样,宏村就可以永远永远的留在我的心中,印在我的脑中。
虽然,现在已离开了宏村,但宏村的气息却一直围绕在我的身边。所以,宏村一直在我心中。宏村的记忆也会一直陪着我走到生命的尽头。谢谢你,宏村。给我生命带来了这么一段既美好又印象深刻的生活。这么一段永远不会掉色的回忆。同时,也祝愿宏村会想我对它的回忆那样永远是那么的生机勃勃,五彩缤纷。
第三篇:宏村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2013年7月4日—7月7日 二:考察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
三:考察目的:通过实地考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要求大家在考察中遵守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四:实习内容:实地考察,拍照,写生; 五:实习过程:
七月四号早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苏州出发,踏上了去往宏村的路途。当然,作为一个北方人,对于南方的山水派系建设有着天生的好奇。令人高兴的是,我终将踏足过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经过近好几个小时的长途车程,我们进入了山水之间的目的地——宏村。一路的颠簸让我们十分疲倦,下车后便直奔旅社安置行李。虽然最初觉得住宿环境不是十分舒适,但一想到我们此行的目的,便觉得其他都无关紧要了。稍作休息,我们便开始了宏村的梦幻之旅。
宏村古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位于黄山南麓,黟县县城东北,地处黟县、黄山区、休宁上区县交界处,离县城 11公里,往东可达太平湖、九华山风景区,北上铜陵、合肥,往南可达屯溪、杭州、景德镇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宏村早在唐宋期间就曾繁荣一时,南宋绍兴年间,汪姓聚族于此建村。历代沿更曾名:怀仁乡、贤仁里、十都、弘村,乾隆年间,更名宏村,距今860余年历史。
宏村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民居,同时地处新安江源头,群山环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在宏村方圆不到十公里之内已开发旅游景区——木坑竹海、塔川秋色和正待开发的奇墅湖水上乐园、协里风光、羊栈岭古道、新安江源头生态游等众多山水田园风光,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
对于宏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想起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宏村里还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这里你所看到的建筑与环境非常的和谐没有一丝突兀,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宏村的古水系牛形村落堪称“中华一绝”,开《仿生学》之先河。有“民间故宫”佳誉的清代民居“承志堂”(导游讲这是一个地主的老宅,所以装饰的非常精美)是宏村古村落代表性建筑,巧夺天工的“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官”等木雕群及漏窗石雕《四喜图》奇美绝伦。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赞叹道:“黟县宏村建筑文物是国家的瑰宝”。
承志堂内木雕
宏村民居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物,是徽州古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无论以形式、特征、特点、意识都离不开这个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除了出色的自然环境以外他的社会环境也是非常优越的,远在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就影响到了新安,南宋时期这里已融入中原文化为盛期。特别是南宋期间由于帝都南迁临安,这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了民居的文化内涵。她在建筑学家的眼中是件无暇的建筑珍品,在历史学家的眼中是无法估值的文物瑰宝,在美术学家眼中是一幅诗魂画境的艺术杰作。民居与青山绿水辉映一体,古树从中粉墙黛瓦淡雅清新,一眼望是幅 溶于山水之间的徽派小筑 静态雅致的图画。统一中的变化,厚实稳重的高墙和瓦檐,神秘莫测的卷门和漏窗,都给观者一种感官上的强烈刺激。宏村民居深宅高墙,屋内采光仅靠一方天井,厅堂半明半昏,而房间即使暗黑,从黑房到厅堂是一个从压抑到舒畅的过程。
除了建筑形式以外令我感兴趣的还有这里的风水学的应用。风水先生何可达的事迹史料上记载不多,只是在设计宏村时,他竟费了10年时间。据说在这10年时间里,他前后在宏村仔细考察了三次,几乎把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都走遍了,最后认定,这一带的地理风水是一个卧牛形,于是他就着手进行卧牛型的整体规划。
但是规划只是纸上的东西,要改造它却要花大笔金钱。而当时汪氏家族出现
了多个分支,这钱由谁来出就成了问题。据说到了明永乐年间,时任山西粮运主簿的汪辛,汇来白银一万两资助家乡进行牛形村改造:将村中一泉扩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开掘出一条400米长的水圳(村中水渠)作为牛肠;牛肠曲折地连上牛胃,最后流向南汇入南湖形成牛肚;又在村边的山溪上建起了四座木桥作为牛腿——从山上望去,整个村庄就像是一头悠闲地卧在溪边的青牛。
我跟随导游在村里转来转去,“牛肠”“牛胃”地走了一圈,感觉真的是那么回事。尤其是在月塘(牛胃)处,游人一群一群地聚在池边交口称赞。这时,一位摇旗呐喊的女导游说:“宏村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仿生学原理,整个村子背靠雷岗山向南倾斜,是一头牛的造形:山为牛头、树为牛角、桥为牛腿、塘为牛胃、渠为牛肠、湖为牛
肚。我们现在看到的就
牛胃
是牛胃,可别小看了这个牛胃,它有三大功能:一是能调解村中的气候,炎夏经风一吹,可解暑气;二是可做消防用的水源,因为它位于村中心,一旦发生火灾取水相当方便;三是防旱,因为它本身是一处泉水掘成的大池子,所以发生干旱时,村中仍可储存一池水备用。”于是我明白了,原来“风水”并不神秘,它也是一种实用的东西。
末了,这位小导游还说出了月塘的神秘作用有“聚财”的象征,因此,宏村出了大批商人,而且都是儒商。
在宏村靠湖边的南湖书院,我看到令人凄苦的另外一幕。五六岁的孩子被送进书院读书,那书堂可不是华丽的殿堂,而是最外面一间,窗子上镶着冰棱一样窗格子的透风的屋子,冷板凳硬梆梆的,取意是“寒窗”——只有通过十年寒窗,才能成为人上人!
寒窗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考察已经已经回来好几天了,满脑子里还是有很多的“马头墙”“寒窗”。或许这就是收获吧!深深刻在脑子里的特色。马头墙 考察使我对徽派建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只停留在自己在书上和网络上的一些理论的认识上,而是切身体会到身在其中的感觉,有了感官的直观认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要用心去感受环境和景观之间的关系,还要结合文化风水,总之一切要服务于人,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
考察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学校,但不一样的是我们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每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学校这次外出考察对培养创造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让我们在艺术中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第四篇:宏村写生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伴着明媚的阳光,我们来到了“桃花源里人家”—西递。开始我们的写生考察之旅,让我们对西递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欣赏与了解。
西递集中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安徽名胜,黄山脚下一个古朴而幽雅的小山村,这样一个建筑史上独具风格的地方是我们学设计专业的人所向往的。西递村,村子的平面布局呈船形,宗祠位于村子的中部,组成船的中心,村中石板路上矗立的十三座牌楼,一幢一幢的徽式砖瓦房构成了这庞大的船体。西递人善于“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文人、高官、巨商层出不穷。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民居,不但浓缩了中国传统的聚落文明和合院文化,更以其建筑匠意与装饰心巧诠释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丽与奇绝。而这两个早在1999年12月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村落,是徽州社会的缩影,是徽州人魂魄所系,也是解读是徽州文化的窥镜。
走进西递古村,工艺精湛的石雕作品随处可见,成为一大特色,每户人家风格各异的透窗和房中的柱基础,都是用青石雕刻而成,其描形仿物,构思奇巧,惟妙惟肖,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西递古雕的代表作当数胡文光牌楼,牌楼由四根石柱支撑,中间两柱有两对倒爬石狮,形象生动,气势威猛,牌楼四柱间的横梁、月梁和梁托上,都有精美的浮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有象征福禄双全的“鹤鹿同春图”,有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球图”,还有象征权势的“虎豹呈威图”等,其间十二个人物图雕更是栩栩如生、神采飞扬。西递又有大量的砖雕,砖雕工艺被广泛用于门楼、门罩、屋檐、花墙、栏杆、漏窗、屋脊等部位。其为采用特技烧制而掷地有声、色泽纯青的水磨青砖,精心细琢成坏之后镂雕而成;再是用人工按程序用严格筛选后的泥土,在规定的泥土湿度之内,模压成型,烧炼胚胎,才能制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砖雕。砖雕多采取圆雕、透雕和浮雕的混合手法,层次深入,立体感强,细腻流畅匀称,取材广泛,生动逼真,寓意多耐人回味。砖雕是明清以来西递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组成部分,在西递的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等建筑物上,无不镶嵌着形态各异的青砖雕刻,虽经岁月磨砺,风雨剥蚀,但仍然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芭。
最不可忽略的木雕,是西递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内部必不可少的装饰。如窗槛、窗扇、花门、阳裙、雀替、梁垫、栏杆、斜撑、斗拱以及梁、枋、柱等均以木雕装潢。木雕除了精雕细琢之外还要镏金绘彩,显示富丽堂皇。通常雕刻有八仙过海,狮子滚球,合和如意,山水园林,亭台楼阁,鸟兽鱼虫,人物戏文及几何或写意图案。
西递“三雕”,终成三绝!绝就绝在其人物栩栩如生,其花卉犹在怒放。西递古村民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在建筑学、建筑工艺、环境营建等方面非常突出,从房屋设计、室内装饰、环境美化和资源利用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准,表现出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有鲜明的中国地域建筑特色。西递是个幽雅的地方,幽雅的让人心颤。
徽州的文化不仅体现在人文的文化上,而且在古建筑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徽州古建有“三绝”,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其中民宅建筑最吸引我的眼光。
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天井则跟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
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
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习俗。有的大户人家宅屋成片相连,一百多个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几种基本格局的拼接组合而已。
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西递的古民居外高内敞的住宅格局。
西递的住宅普遍以高大外墙封闭,采用硬山做法,山墙高出屋面,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称为封火墙或马头墙。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徽州的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排布于街巷两侧的住宅,平面规整紧凑,基本形式多作内向矩形,堂、厢房、门屋、廊等基本单元围绕长方形天井,形成封闭式内院。一般正屋面阔三间,中间堂屋为敞厅。堂屋前两侧的廊屋亦向天井开敞,明末以后或装置木??门。大门置于中轴线上,也有经山墙一侧门道进入住宅的。
天井是一个进深较浅的窄条形空间,由二、三层房屋围合而成,具有通风、采光、排水、遮阳、交通等功能。也可以天井作为一个居住单位,沿纵、横方向延展,常以纵向为进,在“凹”形(俗称“一明两暗”或“明三间”)、回字形(俗称“上下对堂”)平面基础上组合成“H”形、“日”字形等平面。横向为列,以狭弄(亦称火巷)连接,狭弄则联系街道。
大门位于第一进照墙的正中。第一进正屋的明间称前厅,第二进正屋的明间为后厅。以前厅为尊,祭祀、议事等活动均在前厅。经前厅太师壁后,有门通后进。后进地坪高于前进,取前低后高的地势,称“步步高”,以求吉祥。厅的左右为卧室。前后两厅太师壁后均为楼梯。前廊右侧有门通别厅、厨房和杂房。住宅正立面强调左右对称,正面墙呈水平直线,或者两
侧高墙向内中心递降形成井口,这样不仅有利于住宅内部采光通风,而且很自然地将人的视线集中到入口。
西递的建筑文化无尽无穷,而我们只有几天的时间来了解,仅仅几天的时间,从每天不曾间断的写生中让我明白,艺术需要一种勤奋的精神,一种刻苦的态度,要多思多想,深入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艺术元素,让我们的艺术画面更加具有审美性和真实性
第五篇:历史文化名城
彰显古都独特魅力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主持召开市委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专题会。市领导杨益民、徐启源、朱华、黄忠勇、林瑞良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两山两塔两街区”和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情况以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性开发前期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福州是拥有2200多年深厚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也是720万榕城人民的热切期盼。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对福州、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全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彰显古城魅力。
就如何加快推动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会议强调:一要健全体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体制,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市区共担、合力推进,确保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完善投融资体制,总结实践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建立产权明晰的投资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名城保护开发的产业规模。二要关注民生。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的保护修复,既要恢复历史风貌,更要彰显现代文明。要始终坚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本着让利于民、造福百姓的宗旨,切实将保护修复与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实现和谐征迁,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赢得老百姓的真心支持。三要创新模式。要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保护开发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努力打造各具风格、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历史文化街区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四要加快步伐。要抓紧规划制定,不断健全完善保护修复的各项规划;要加快安置房、保障房建设步伐,妥善安置好征迁群众的生产生活;要严格控制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区域内的规划建设项目,多拆少建,确保整体空间格局与历史风貌的和谐统一;要加强项目策划和运作,更大力度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要推动地方性立法工作,为闽都文化核心区的保护开发、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