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造成本及毛利管理表
制 造 成 本 及 毛 利 管 理 表
年 月 日
月月月月月月总计项目预定实绩差异预定实绩差异预定实绩差异预定实绩差异预定实绩差异预定实绩差异预定实绩差异生产额成 本材 料人事费物件费部折旧门计毛利生产额成 本材 料人事费物件费部折旧门计毛利生产额成 本材 料人事费物件费部折旧门计毛利合生产额成 本材 料人事费物件费折旧计计毛利第二篇:施工企业收入、成本、毛利的会计分录
施工企业收入、成本、毛利的会计分录
施工企业,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通常每月根据确认的产值确认收入,年底根据确认的数额确认收入,并对其他月份进行适当调整。产值确认后,确认合同毛利,记入“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主营业务收入”与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的差额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参照新的《施工企业核算办法》
1.每月根据确认的产值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2.年末根据工程部核实的项目进行收入和成本的调整(调减用负数)
借:主营业务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3.工程完工后,应根据决算文件,扣除以前确认的收入和成本,来确认当期收入和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4.计算各期应交纳的税金及附加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五)工程结算 参照新的《施工企业核算办法》
(六)工程决算
工程完工决算后,应将工程结算科目与工程施工科目冲抵,冲抵后,工程施工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均为零。
借:工程结算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贷: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第三篇:浅谈船舶制造如何控制成本
浅谈船舶制造如何控制成本
来源: 作者:唐耘 发表时间:2010-08-02 10:57:56 摘要:船舶制造全过程目标成本动态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管理模式、企业制度、员工行为和支持系统等方面综合寻求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企业成本的事前计划一事中控制一事后分析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集成控制。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船舶制造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含义,接着分析了专项费用控制﹑设计目标成本控制﹑成本动因的合并,最后做了总结。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1.引言
船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船舶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关键因素是成本失控,因此,必须建立生产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系统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船舶制造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系统分为成本计划、成本反馈和动态调整三个子系统,成本反馈系统是连接成本计划和动态调整的重要系统。其意义在于:反馈船舶制造系统的实际成本发生,为成本分析提供实际数据;为成本控制绩效考评提供依据;为成本动态调整提供标准如何以较低的成本、适时、准确地反馈产品成本信息是实现成本动态控制的关键。
2.船舶制造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含义
船舶制造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指将成本控制的起始点延伸到船舶制造企业的经营报价和设计阶段,即主要成本形成阶段,通过从项目的起点开始,直到项目完成交付的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使成本能够在最佳时间点得到控制,并能够时时动态反馈,从根本上保证造船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船舶制造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有以下特点和创新性。
①成本控制的起点延伸到经营报价阶段,成本控制中心前移。通过将成本控制的起点向前延伸到经营报价阶段,即设计成本的最终形成阶段,使成本控制的中心从采购、生产阶段前移到成本形成阶段,强调设计成本,从根源上固化和降低成本。
②成本控制主体向经营人员倾斜。成本控制的主体为经营人员,但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的成本项目,控制主体又有不同的侧重。在经营报价阶段、成本分解阶段和采购阶段,控制主体为经营人员。在生产建造阶段,控制主体为财务人员。对外发生物耗等成本费用,经营人员为控制主体。而对内发生的工时费用和期间费用,控制主体为财务人员。③项目全过程动态控制。通过从项目的开始阶段(设计报价阶段)为起点,历经详细设计、采购、生产建造、交付使用等过程,直至保修结束,全过程应用成本控制的理论和方法,达到时时可控的目的。④时间和空间上的立体拓展。时间上的拓展是指成本控制向前延伸,空间上的拓展是指控制对象的扩大,即由单一的内部控制向外部控制延伸,控制对象外延到了钢材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和技术劳务的提供方。立体体系的形成,使风险由各方共担,使成本有效控制成为可能。船舶制造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意义如下。①从根源上解决了传统目标成本在分解阶段的盲目性以及在控制阶段的不可操作性。②通过“设计成本”的引入与控制机制的实现,从根源上固化和降低了成本。③通过成本控制时间和对象的外延,实现了在最佳控制时间点对主要成本组成部分的控制。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估价时盈利,完工后亏损”的发生,保证企业达到预期利润目标。3.专项费用控制
船舶制造期间生产专项费用可分为22项,分别为:专项_工装、设计费、船台船坞码头费、吊运费、外委加工费、外包工程费、外委加工费、调试检验费、质量可靠费、试航交船费、钢板预处理费、特殊涂装费、电镀热镀费、佣金及代理费、产品保险费、船检费、船舶保修费、挖泥费、拖轮费、技术服务费、仪式费和其他。
财务部门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制定专项费用的降低额,逐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采购成本、制造成本、专项费用三个成本控制点,以中间产品为对象,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船舶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成本,从数量和单价两个方面分析产生不利差异的原因,通过帐务凭证、工时明细数据、外包外协台帐、劳务量和原材料及设备追踪差异产生的原因,确定责任人,建立基于规则推理的成本调整模式,确定目标成本调整的方案,并分析该调整方案对责任成本的影响,建立相应的责任成本转移机制,形成小闭环控制系统。
4.设计目标成本控制
有研究表明产品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80%,因此必须基于成本分析进行产品设计。将基于成本分析的产品设计划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阶段对船体、舾装、电气和轮机等部分进行成本估算;详细设计阶段从CAD系统中提取零件特征信息,汇总各零件制造成本与装配成本之和,即得产品成本。在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动态分析产品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找到成本过高的原因,确定设计调整的重点,将设计产品的成本严格控制在目标成本以内。概要设计阶段采取由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承担“船用材料、配套设备采购成本”控制指标的方法,以及对成本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时进行否决的方法;详细设计阶段通过与生产、物资、技术等部门协作,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严格控制材料及工时消耗,采用CAPP,提高出图速度并控制图纸返工率。这对于缩短生产周期、加快造船进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5.成本动因的合并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应在不牺牲过多成本精度的前提下,寻求成本信息收集、存储和处理的速度与成本结合点。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表示某—特定作业与特定资源、特定成本与特定成本标的之间的因果关系,该因果关系反映了ABC的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精髓。科学地确定成本动因可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系统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和管理控制水平。合并成本动因是减少ABC系统成本动因个数、简化ABC系统复杂性、降低系统实行成本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完全相关的两个成本动因合并,不会降低产品成本计算精度:负相关成本动因合并,会降低产品成本;正相关成本动因合并,会升高产品成本;把成本动因系数具有微小差异的成本动因合并,能够得到满意的产品成本精度。
此处成本精度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程度,计算公式为:(产品核算成本一产品实际成本)/产品的实际成本×100%。
成本动因合并能够大大降低产品成本信息的积累、取得和管理的成本,提高成本核算的速度,且产品成本信息的精度不会影响成本控制的目标。采用经验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将造船企业成本动因合并为八种基本成本动因,分别是次数、人数、时间、体积、吨位、面积、长度和耗电量。
6.总结
中国的船舶制造企业正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不仅是产量上的第一,更是要求有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在承接订单时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项目的效益,并要求在采购、建造过程中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船舶制造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理论正是充分考虑了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解决了以往船舶制造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弱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 陈占夺, 陈利平.船舶制造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浅析[J].江苏船舶 , 2004,(04)[2] 任南, 葛世伦.船舶制造企业制造信息管理的研究[J].江苏船舶 , 2004,(06)[3] 葛世伦.船舶制造企业ERP/MRPⅡ的研制与实施[J].船舶工程 , 2001,(05).[4] 沈岚.浅析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2006,(04)[5] 孙玲芳, 王念新.船舶制造全过程目标成本动态控制体系研究[J].船海工程 , 2006,(05)[6] 李文, 余振华.以区域船用物资供应商为主导的船舶供应链[J].物流技术 , 2005,(11)[7] 白莉.ERP中基于标准成本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4,(10).[8] 葛世伦, 韩之俊, 陈艳萍.船舶制造企业ERP环境下的目标成本控制[J].船舶物资与市场 , 2002,(05)[9] 张福至.建造合同准则给船舶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带来的变化[J].财会通讯 , 2001,(03)
第四篇:浅谈中央空调制造成本特性
摘要:中央空调行业普遍面临着一系列制造成本走高的难题,虽然企业各施高招降低成本,然而却存在许多降低成本的误区。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洞察中央空调的制造成本特性,以期为中央空调整体制造成本的控制与优化打开思路。关键词:中央空调制造成本成本控制中图分类号:TB657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吕秀芬(1978—),女,云南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空调设计、成本管理控制。从1999年开始,在一年比一年惨烈的价格战中,降低成本成为各个中央空调企业工作的重心。然而近两年原材料涨价,又给降低成本增加了新的难度,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面临着一系列制造成本的走高,企业各施高招降低成本,更有甚者通过使用劣质原材料或降低产品性能要求来压缩制造成本。然而要注意到市场对中央空调的需求已趋于理性,如何控制制造成本并能不断优化,同时保证并提升产品质量,这是每个空调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洞察中央空调的制造成本特性,以期为中央空调整体制造成本的控制与优化打开思路。1规模化生产彰显优势目前中央空调行业面临的总体形势:一是由于供应商转嫁成本,导致行业内各企业的成本会有较大上升;二是由于受到用户的挤压和替代品的制约,各企业无法提价,担心失去市场份额;三是由于价格下降成本增加,利润率将逐渐降低,这种竞争持续下去将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成本劣势而逐渐退出市场竞争,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洗牌在即”,这是多位业界人士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约而同的声音。美的此前已经有广东顺德和安徽芜湖两个空调生产基地,武汉生产基地建成后,美的空调三大基地的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制造企业。就在两年前,空调企业还在喊着150万台是企业的生命线,低于150万台的企业就面临死亡。现在,恐怕这个数字还要往上提翻一倍。“扩容”,已经是中国空调业的关键词,格力空调基地四期工程刚刚落成,志高空调也已在佛山圈地4500亩打造世界级制冷中心,一直以出口为主的三洋空调宣布全面进军国内„„随着我国新节能标准的出台、中央空调生产许可证制度的施行,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近几年来全国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空调品牌退出市场,中央空调的市场份额正日益向规模化生产的大品牌集中。目前进驻中国的众多外资中央空调中,许多企业都意识到了规模化生产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为了能给将来在中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利、约克、特灵等品牌相继在华东地区建立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使得产能得到扩大,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2原材料是制造成本的主要来源同任何一种制造类型的企业一样,中央空调的制造成本不外乎“料、工、费”。只要紧紧抓住这三者,成本控制可以说成功了大半。众所周知,在中央空调产品中,钢材和铜材占据着原材料成本中的最大比例,而30以上的原材料是铜,平均每台中央空调机需要铜10公斤以上,为家用空调压缩机的4倍多,因此铜价上涨对空调机企业形成的压力最大。可见原材料供应商对空调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大影响力。再以钢材为例,当宝钢接受铁矿石71.5涨价的消息传出后,反应迅速的部分企业虽然加大了采购量,但是许多钢材厂家迅速调高了出厂价格,显示出对今后钢材大幅度上涨的强烈预期。当前从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钢材等基础原材料的涨价趋势已经形成。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钢铁企业除自身消化一部分铁矿石和煤炭等的涨价因素外,可以通过提高出厂价格向下游企业转移成本。而中央空调行业很难通过涨价来消化增长的成本,因此供应商的涨价就进一步压缩了中央空调行业企业的利润空间。3重视整体解决方案中央空调与小型商用空调相比,中央空调的选购不仅仅是买进一件产品,而是选择了一种系统的解决方案。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节省20以上的初期投资,和5-20的运行维护费用。对用户来说中央空调系统的选择是抽象和复杂的,其很难把握系统选择的程度,因此往往多花出数倍的价格购买产品,然后还需支出额外的运行维护费用。曾有这样的工程,某办公楼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花了几十万元安装了中央空调,但运行起来非常费电。实际上他们全部工作人员才9人,楼内包括办公室、宿舍、餐厅、会议室、活动室等,根据不同用途其同时使用率最多只有30。这样的配置对用户来说是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呢?另一个例子,某印刷厂选择制冷量70kw,按面积来说是足够了,可实际运行起来后用户不得不增加了数台柜机才满足制冷需求。原因是印刷机械自身的发热量已大于原有中央空调的冷量。中央空调市场尚未普及到家庭消费领域,还未真正涉足这一可广扩利润的空间,其主因有三个:一是设计复杂。中央空调有10大系列、20xx多个产品,不同户型需要拿出不同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