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理论,谈对自己工作、生活的指导意义。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和自身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之所以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为了实践而发展的理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际中的问题总是马克思主义首先关注和回答的问题。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正是一部不断回答时代课题的历史。时代不断给马克思主义提出新的课题,使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和解决这些课题的过程中不断推进自身的丰富和发展。因此,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使他们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这些基本原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反映。虽然,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与现时代有很大不同,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依然存在,作为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剩余价值规律仍在发挥主导作用,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不可能改变。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金融危机极其尖锐地凸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世界体系的深层矛盾,再次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资本主义在当代的确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当代资本主义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获得了“延缓衰老之术”,特别是它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这些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不曾料想到的。如何认识这些新变化,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结合新的实际问题辨证地认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批判资本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而且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规律,科学地预见并制定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定。这些科学预见包含着普遍真理,但它毕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成果。因此,决不能用它来剪裁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而应当用实践经验来检验、修改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如果忽略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忽略了各国的具体国情,机械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实际,失去生命力。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并在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地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使这些基本规定具有了新的形式、新的内涵。
例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为了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相适应,必须实行全社会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公有制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整个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但是,不顾生产力的现实状况,搞“一大二公三纯”也是不行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应根据现实的生产力选择公有制的内容、范围和实现形式,调整现实的所有制结构,而不能否认公有制。我们党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要认识到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并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可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相反,它正是以此作为指南,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因此,我们也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实践和科学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今时代提出的许多重大课题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跌宕起伏,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我们党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国际国内广泛深刻的变化和党内外千头万绪的问题,如何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指引社会主义中国胜利前进的同时,倾注了极大的心力,探索世情国情党情
深刻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探索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最重要、最具根本性、最集中体现创新精神的,就是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充分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和最新实践的基础上,集中了全党的创造和智慧,正确回答时代课题的伟大理论创新成果。可见,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的,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是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之一。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①面对挑战和风险,我们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关键是人才。一些西方国家的校长在评价中国学生时谈到,中国学生的最大缺憾是不会提问,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迫切需要。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好教学,不仅要教师教得好,更重要的还是要学生学得好。因此,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采取的是注入式教学。注入式教学只注重传授知识,及对现成知识的理解,并且几乎要求全体学生用一种思维方式去解答问题,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着重把结论教给学生,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更不喜欢学生提出问题,认为只要记忆住那些结论就可以了,这势必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互动,相互启发,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则要求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疑问,寻求答案,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形成个体的差异性与倾向性,以及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生活风格,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一些西方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是“探究发现式” 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探究、发现活动,培养问题意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质就是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培养学生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就要着力于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表明,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的前列,要登上文明的高峰,一刻都不能离开创新的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史也证明,一个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必须保持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试想当年,如果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固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进行才能胜利的论断,或者如果仿效俄国十月革命中心城市起义的模式,不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理论创新,不建立农村根据地,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不会有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样,如果邓小平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市场、不需要商品货币关系的设想,不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理论创新,就不会有改革开发,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会有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就不堪设想。
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巨大变化更加突现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放眼全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化、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一浪高过一浪。注目神州,文明与落后、现代和传统相互交织;富裕与贫穷、廉洁和腐败同时存在。实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从来没有这样的好条件、好机遇,但也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巨大的希望和严峻的挑战,更需要对诸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思考、探索与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他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都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这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问题,共同努力把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①
研究回答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也是科学方法论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阶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尤其是那些矛盾集中、影响广泛的重大问题,是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人们思想的症结。研究回答这些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形势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只有经过深入的研究,作出科学的回答,帮助人们逐步解开“思想扣子”,才能做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我们正在按照十六大的要求,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还会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我们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各种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
层次地思考与探索,才能对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并且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把握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指导思想必须明确,要用“三个代表”这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因此,引导学生运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分析实际问题,指导实践,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是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当今社会变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对诸如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市场导向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了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对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既不能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具体论断,防止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又要防止照抄照搬西方的洋教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胆进行理论创新。
三是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回答重大问题,并不是追求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更不是把教师自认为对的答案交给学生,而是要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是要加强教学的总体设计。既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又要全面掌握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吃透理论和吃透实际的基础上,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不拘泥于现有教科书的理论体系,在遵循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若干个理论支点,把其作为教学的理论重点进行精讲,讲深讲透,把理论的深刻性、理论的穿透力以及逻辑力量充分展示出来,以理论自身的力量使学生理解、信服。要在做好学生思想状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问题,精心设计相关原理进行讲解。这种教学不是简单的原理加例子,而是问题中渗透理论,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内涵和层次;同时,理论中渗透问题,以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来提升理论,培养理论思维。
五是要站得高,讲得实,教得活,引导正确。所谓站得高就是要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今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论思考,既要思考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一些观点和原理,又要思考怎样运用理论观点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讲得实,就是对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例如对于反腐败这个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承认腐败现象的严重存在,又要从多方面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更要讲清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和所采取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中的种种政策和措施,以及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这样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使学生感到信服,从而增强对党的信任和信心。所谓教得活,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灵活多样的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引导学生、吸引学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平台,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多样化、新颖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引导正确,就是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对于事关重大的原则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能含含糊糊,对于种种错误思潮、错误观念,要进行严肃的分析批判,明辨是非。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什么都联系,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克服随意性,杜绝误导。
总之,在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把握好以上基本原则,就能既使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又能使学生大大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现实知道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由马克思所创立,并由后
人依据其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
不断发展了的政治经济学形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以揭示现代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
会)经济运行的规律为目的,以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
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为己任,具有鲜
明的阶级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发
展。
从上世纪70 年代末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
成果中的经济理论部分,即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
展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社
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已经被
实践证明和被广泛认同,并正在用以指导实践的科
学的经济理论。它们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也包含着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艰辛探
索和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与建设的任
务,就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定含义而言,就是要
以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与发
展的实践为依据,以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得失、矛盾与态势为参照,以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
展、产业革命与结构演进、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着
重将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性认识和创新性理
论观点引入学科体系中来,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基本原理,西方经济学适合我国应用的部分加以
整合和疏理。一方面使其由意识形态理论转化为学
术理论,获得稳定的科学形式;另一方面使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从中吸取理论营养和时代精神。做到既继
承传统,又超越传统,既立足中国实践,又勇于学习
借鉴,实现理论观点和学科体系的全面创新,充分发
挥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有关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研究与建设中的诸多具体问题,应该以这
样的思想为指导加以认识和处理。
改革开放之前,传统经济学居于中国经济学的垄断地位。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脱节,加之缺乏有效的短期分析工具,其解释和预测能力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传统经济学范式“衰落”了。面对挑战,经济学界作出了两种反应。
一种是消极的,即要么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理论需求和中国经济学蓬勃发展的事实视而不见,对该范式自身的缺陷不去正视,固守传统不变;要么在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沿袭旧制,再加上一些当代资本主义的描述性材料,而在社会主义部分引入一个简写本的西方经济学(其蓝本大多数是新古典综合派)。后一种做法无疑漠视了一个理论范式内在逻辑一致性的基本要求另一种是积极的,即清除传统理论中的教条主义影响,以《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为主要理论依据,以中国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为理论源泉,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紧迫的理论需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创造了宽松的学术环境,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冲击,但一个挣脱了教条主义束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正展示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概念、范畴体系和分析方法是区分理论范式的两个最重要标准,也是一个理论范式自我完善的要点所在。在概念和范畴体系方面,经济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所有制、所有权、劳动、劳动力、剩余价值、剩余劳动、资本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概念之争,以求澄清概念,使讨论能在共同的基础上展开;其二,从现实中抽象出新的概念并将其增补进来,以使该范式具有更强的时代特色。在分析方法方面的发展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进一步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在研究中的方法论地位。虽然任何一本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宣称自己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两大研究方法,但由于受到教条主义的影响,它们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教条主义被逐步清除,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其二,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具有短期分析意义,有的学者试图为该范式的工具箱中增加一些新的分析方法。
多方面努力的成果被初步整合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理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性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早期关于价值规律以及市场与计划关系的探讨做了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并把这两个主题拓展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一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主题。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大支柱,凝结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对经济科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
第三篇:党的十七大理论对老干部工作的指导意义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精辟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科学发
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和任何理论体系一样,也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不掌握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也不可能正确理解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大家知道,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长期战乱的创伤和一穷二白的面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并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课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吸取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经验,概括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2、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胜利完成历史使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早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面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色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观点,关于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和畸形发展的观点,关于实现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源头和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发展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3、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根源和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并指导社会实践,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近年来,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逐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和“两手抓”,夺取了抗击“非典”疫情和经济发展的全面胜利;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采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针对社会发展中的不公正不和谐因素,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解决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理论武器。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精辟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写入党章,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胜
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学习十七大,真心真诚做好老干部工作
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十七大精神重点在于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报告,特别是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做出的重大部署以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许多新突破。因此,不断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是全心全意做好新时期老干部服务工作的根本前提。
1、学习十七大,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总是的能力。做为一名老干部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作为一种品格、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工作中的理论指导;多读书、读好书,只有不断创新学习、善于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积累知识,给自己在能力各方面“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加适应工作的能力,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读书中积累履职的资本,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实现新发展。
2、学习十七大,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通过学习,我感觉党的十七大报告既十分亲切,又感到责任重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是党中央对离退休干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同时也是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地更高要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要把学习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新时期党对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激发对老干部工作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自学性与主动性,努力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3、学习十七大,树立真心真诚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同老干部密切联系,建立牢固而深厚的感情,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做到尊重老干部、关心老干部。对老干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热心及时地帮助解决,对老干部反映的心声要真诚地倾听,自觉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老干部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老干部各项权益,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使老干部过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晚年。
4、学习十七大,不断提升为老干部服务的水平。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老干部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空间。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根据新时期党对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对老干部工作的特点不断进行再认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创新理念,不断探索老干部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新时期老干部工作上新台阶。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提高老干部工作的水平,就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增强了,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好了,完成老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才会有好的基础。因此,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结合老干部工作实际,加强老干部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并不断地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尊老的真实感情,扎扎实实、周到细致地为老干部服务,让各级领导放心,让广大老同志满意。
第四篇:党的十七大理论对老干部工作的指导意义[范文]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精辟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和任何理论体系一样,也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不掌握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也不可能正确理解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大家知道,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长期战乱的创伤和一穷二白的面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并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课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吸取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经验,概括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2、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胜利完成历史使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早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面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色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观点,关于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和畸形发展的观点,关于实现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源头和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发展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3、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根源和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并指导社会实践,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近年来,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逐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和“两手抓”,夺取了抗击“非典”疫情和经济发展的全面胜利;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采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针对社会发展中的不公正不和谐因素,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
二、学习十七大,真心真诚做好老干部工作
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十七大精神重点在于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报告,特别
是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做出的重大部署以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许多新突破。因此,不断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是全心全意做好新时期老干部服务工作的根本前提。1、学习十七大,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总是的能力。做为一名老干部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作为一种品格、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工作中的理论指导;多读书、读好书,只有不断创新学习、善于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积累知识,给自己在能力各方面“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加适应工作的能力,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读书中积累履职的资本,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实现新发展。
2、学习十七大,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通过学习,我感觉党的十七大报告既十分亲切,又感到责任重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是党中央对离退休干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同时也是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地更高要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要把学习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新时期党对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激发对老干部工作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自学性与主动性,努力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3、学习十七大,树立真心真诚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同老干部密切联系,建立牢固而
深厚的感情,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做到尊重老干部、关心老干部。对老干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热心及时地帮助解决,对老干部反映的心声要真诚地倾听,自觉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老干部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老干部各项权益,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使老干部过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晚年。4、学习十七大,不断提升为老干部服务的水平。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老干部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空间。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根据新时期党对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对老干部工作的特点不断进行再认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创新理念,不断探索老干部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新时期老干部工作上新台阶。要做好老干部工作,提高老干部工作的水平,就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增强了,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好了,完成老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才会有好的基础。因此,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结合老干部工作实际,加强老干部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并不断地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尊老的真实感情,扎扎实实、周到细致地为老干部服务,让各级领导放心,让广大老同志满意。
第五篇: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我们以后生活和工作的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对我们的启示?本人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还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因为在总结国内外的大事的经验和教训时,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同时作为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我,更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用作为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在这段时间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习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特征,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党治国、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的深刻和精辟的揭示,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认,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我们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双百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然而,由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又缺乏经验,使得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特点,科学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历史的经验表明,只要我们党坚持和把握了三个代表,我们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三个代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能否坚持三个代表,是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人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的共同理想,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根本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
曾亮
汽车S2009-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