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判委员会工作制度
审判委员会工作制度
为规范审判委员会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法院组织法和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审判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审判委员会是本院审判业务的最高决策机构,指导和监督全院审判工作。
第二条审判委员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案。
第三条 审判委员会要不断总结审判经验,制定司法改革方案,讨论解决审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依照法律规定,审判委员会研究讨论下列性质的案件:
1、本院重大或疑难的各类案件;
2、本辖区内影响较大、案情复杂的案件;
3、合议庭在适用法律上有疑难的案件;
4、合议庭成员对案件的事实、证据的认定及裁判意见存在分歧的案件;
5、分管院长、庭长与合议庭处理意见有分歧的案件;
6、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破产案件及新型案件;
7、生效法律文书确有错误,需要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 1
案件;
8、错案追究需要做出处理的;
9、其他需要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的案件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五条各审判庭需要报请审判委员会研究的案件,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1、案件已经开庭审理;
2、案件法律事实已经查清;
3、合议庭已经评议,并定出处理意见。
第六条报审判委员会研究的案件须本庭庭长报分管院长批准,法庭报审判委员会研究的案件必须经民一庭研究审核后,由民庭庭长报分管院长批准,分管院长及民一庭庭长接受后应及时办理。
第七条审判委员会由审委办负责组织召集,院长主持,院长不能出席会议的由其授权的副院长主持。会议必须有超过半数的委员出席才能举行。
第八条审判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各委员除因病、出差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外,均应准时出席会议。委员因故不能参加,应向院长或主持会议的副院长请假,同时报审委办。
第九条审判委员会委员遇到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回避的案件,必须声明,经院长决定回避。
第十条审判委员会会议原则上在每周五下午进行,如有变动随时通知。需要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的业务庭原则上在每周三前向审委办报告,并按审判委员会委员的人数提交案件审理报告。审委办应及时将审理报告送交审判委员会委员,各委员会前应详阅审理报告,熟悉案情。
第十一条案件审理报告的内容必须全面、客观,按照最高法院制作审理报告的要求撰写,要写明:(1)、承办单位、承办人;(2)、立案时间、案号及案由;(3)、当事人情况;(4)、查明的案情和认定事实的依据及适用的法律;(5)、争议焦点;
(6)、合议庭处理意见;(7)、庭长、分管院长的审核意见;(8)、需要审判委员会研究讨论决定的问题(是定性问题、实体处理问题还是法律适用问题等);(9)、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十二条审委办要按照各业务庭报送的需研究讨论案件的情况,排出汇报顺序号码,按序汇报。为避免泄密,实行“一案一研究”,审判委员会研究讨论案件时,只能由汇报人、汇报庭室负责人、记录人出席。根据案件需要,合议庭人员也可以共同出席。其他庭室等待汇报的人员不能进入审判委员会会议室。
第十三条审判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程序,按下列顺序进行:
1、由主持人说明会议研究的主题;
2、由承办人汇报案件的审理情况,主要是案件事实、认定的依据、适用的法律、分歧意见、处理的结果及理由,以及需要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的问题等;
3、合议庭其他成员和合议庭所在庭的庭长(法庭审理的案件还须经民庭庭长)、分管院长可以就案件的有关情况作出说明和补充并发表意见;
4、审判委员会在详细听取案情汇报的基础上,结合对案件审理报告的分析,针对案件的事实是否查清,证据是否确实,适用法律是否全面准确,判案的理由是否充足,处理结果是否得当,定性是否正确,应当分别发表各自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5、对案情有疑问的,审判委员会委员可以就具体的问题向承办人或合议庭成员询问,承办人或合议庭成员应当认真的回答提出的问题;
6、审判委员会委员分别发表意见后,院长(或主持人)就案件的总体情况和各委员发表的意见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十四条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事项,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少数服从多数,所讨论的事项需到会委员的半数以上同意方可通过,允许少数人保留意见。
第十五条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必须执行。如果有新的事实和理由需要提请复议的,可提请审判委员会复议。
第十六条合议庭应当在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后的五日内,拟写出裁判文书。需要向上级法院提请的,应当在五日内
写出请示报告,经院长同意后再行请示。上级法院有答复和结果的,合议庭应及时报院长和审判委员会委员。
第十七条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应当将会议的情况详细、全面、客观地记录在案。
第十八条书记员应当在三日内整理好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记录。审判委员会委员对记录应当进行核对并签名。书记员待各位委员签字后将记录交案件承办人存卷。
第十九条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其他人员应当严守纪律,严格执行保密的有关规定,泄密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施行。
第二篇: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
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
一、为了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的职能作用,使审判委员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指导各项审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特制定本规则。
二、本院审判委员会是法定审判组织,负责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及其他事项,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工作。
三、审判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是审判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
四、审判委员会办公室设主任一名,秘书若干名。
五、审判委员会秘书按照审委会办公室的安排,负责案件登记备案、转送分发材料、通知和记录审委会会议以及其他涉及审委会会务的工作。
六、审判委员会委员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清正廉洁、忠于事实和法律,客观公正地研究决定审委会职责范围内的重大问题。
2、不断加强对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学习,加强理论研讨,提高自身法学理论水平和各项审判业务能力,并结合审判工作实践积极撰写学术理论文章。
3、认真搞好新型案件的调查研究,解决审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重大、疑难案件,把好案件质量关。
七、审判委员会依法享有下列职权:
1、安排、调整本院各项业务工作,总结推广审判经验。
2、监督指导全院审判业务的岗位练兵和各种业务竞赛、集训等活动。
3、组织新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上级法院布臵的有关审判工作的计划、规定、要求的贯彻实施与督促落实。
八、审判委员会实行例会制,由院长(或院长指定的副院长)召集,时间定于每周星期四,根据情况可适当变更或增加研究案件的时间。
九、审判委员会必须遵守如下纪律:
1、按时参加例会和其他活动,不得迟到和无故中途退出,更不得无故缺勤,请假须经主持人批准。
2、会议期间,任何委员不得随意接待来人来访,必须接待的,须经主持人同意。
3、讨论案件和议事,每个委员都应认真听取汇报,积极发表意见,不得讨论与议题无关的事情。
4、审判委员会委员必须严守秘密,任何人不得将审判委员会议讨论情况向无关或无权得知内情的人泄露。
5、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和议事实行民主集中制。决定案件由全体与会委员集体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不同意见记录在案,表决时,不得弃权,审判委员会一经形成决议,任何人包括缺席者或持不同意见者都必须无条件执行,不得有否定的言论和行为。
十、审判委员会委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予以警告或提请免职:
1、工作消极,不起表率作用;
2、业务水平不能胜任审判委员会工作的;
3、泄露审判委员会秘密的;
4、违法违纪受法纪处分的;
5、其他情况不宜再做审判委员会委员工作的。
十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或审判监督程序改判的,由审判委员会集体负责(发表正确意见者除外)。属错案的,按错案责任追究制执行。
十二、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范围
1、刑事、民事、执行案件中属重大疑难或影响较大的案件,刑事管制、缓刑、免予刑事处罚、宣告无罪的案件和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交通肇事案件无逃逸情节拟判缓刑的除外)。
2、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和执行中的新型案件。
3、行政案件中撤销、变更行政部门处理决定的案件。
4、本院按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的案件。
5、合议庭在适用法律方面有重大意见分歧或合议庭、庭长、主管院长意见分歧经复议达不成一致的案件。
6、民事案件审理中发现刑事犯罪,应依法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移送的案件。
7、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判决前需要再次复议的案件;
8、要求上级法院复议的案件;
9、需强制执行的重大民事、行政案件和非正常终结执行的案件;
10、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合议庭批准的民事、行政案件;
11、案卷复查中认为应定二类、三类卷和错案的;
12、院长或主管院长认为应提交审判委员会研究的案件。
十三、下列案件,审判委员会不予研究:
1、合议庭意见一致的案件;
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3、适用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
4、合议庭议而未决的案件。
院长、主管院长认为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研究的上述案件不受此限。
十四、拟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在审委会例会召开前三天写出书面审理报告或其他汇报材料,送交审委会办公室登记备案。审理报告或汇报材料应文字简练,概括全面,争议焦点明确,并提出处理意见,写明法律依据,打印成文。
十五、需提交审委会研究的案件,承办人应认真填写《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登记表》,报主管院长批准,交审委会办公室登记备案。临时急需审委会研究的案件,由院长提交。
十六、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时,承办人应当就所汇报的案件进行系统全面的陈述,提出处理意见及其依据,说明需要提请审委会研究的事项及理由。承办人对所汇报的事实负责,审委会只对基于所汇报的案情而作出的结论负责。
十七、审委会讨论案件实行轮候制,按照审委会办公室登记的顺序研究讨论。等候汇报案件的承办人应当在会议室外等候,未经主持人批准不得随意进出会场。
研究案件时,承办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应当在场。主管领导不在场的,除主持人决定进行讨论外,原则上不予研究。
十八、审委会办公室主任列席审委会会议,并可对所汇报的案情进行说明或补充,院长或主管院长安排对所汇报案件进行审查的,可提出审查意见或案件存在的问题,供审委会讨论时参考。
十九、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形成决议的案件,承办人至迟在三日内请审判委员会与会委员签名,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院长同意,可以延期。案件审结后,承办人应将裁判文书副本报审委会办公室备案。
二十、本规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膳食委员会工作制度
榆中县柳沟店小学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委员会工作制度 营养改善计划膳食委员会一切工作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监督学校营养改善工作,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同时维护全校学生的营养餐权益,在营养餐与学生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膳食委员会每学期初期末各召开一次例会,学期初布置安排本学期各组工作的开展。期末总结一学期工作情况,并对营养餐工作进行考核。
二、膳食委员会成员在督导检查工作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正要求,并做好督查登记和改进的跟踪。
三、及时收集师生及家长对营养餐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
四、膳食委员会成员分组开展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食品的质量、价格,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保质期等。
五、参与确定供餐模式、配餐食谱,参与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的采购。
六、督促学校定期公开食堂财务收支状况等相关信息。
七、膳食委员会换届每年一次。每届在换届时应做出工作总结报告,并做好交接工作。
榆中县柳沟店小学
2013年3月20日
第四篇: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
调委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交流工作,研究布置下工作,年会由调解委员会主任召集。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主要是交流工作中好的做法,查找工作中薄弱环节,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特点,会诊重大疑难纠纷。
2、学习、培训制度
建立人民调解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培训制度。岗前培训主要是帮助选聘的人民调解员学习、掌握各专业知识、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方法,使人民调解员具备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业务素质和要求。
3、考核制度
调委会对岗位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采取考核、半年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政治、专业学习,调解成功率、协议签订率等。
4、登记制度
当事人书面申请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填写《人民调解申请书》;口头申请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填写《人民调解受理登记表》。对于排查中主动发现的、群众反映的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主动进行调解。对于不属于受理范围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请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统计制度
调解委员要全面、及时地对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人民调解员调解每一件纠纷,都应当填写《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登记单》。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按期填写《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汇总登记表》,按规定时间向司法行政机关报送《人民调解组织队伍经费保障情况统计表》、《人民调解案件情况统计表》。
6、回访制度
调解委员会对已调结的纠纷适时进行回访,及时掌握协议执行情况和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并填写《人民调解回访记录》。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应当督促其履行。发现人民调解协议内容不当的,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后,可以再次进行调解达成新的调解协议。
7、案例讨论制度
发生重大、复杂专业纠纷,由调解委员会主任或委托副主任召集案情分析会,由调委会集体拿出分析意见,供调解员参考、讨论、协商,达成共识后形成调处意见。
8、档案管理制度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应当制作调解卷宗,做到一案一卷。调解卷宗主要包括《人民调解申请书》或者《人民调解受理登记表》、人民调解调查(调解、回访)记录、《人民调解协议书》或者《人民调解口头协议登记表》等。人民调解委员会档案按照时间、有关要求装订,要分年、分类保管,保管年限为三年。人民调解档案卷宗由内勤专人管理,如遇人事变化应及时办理档案移交手续。为防止泄露当事人的隐私或商业秘密,查阅档案须经调解委员会主任同意后方可办理查阅档案手续,并在规定地点查阅,不得将档案带出。
第五篇:校务委员会工作制度
白土岗镇中校务委员会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了发扬民主,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结合高湾中学教育教学实际和管理要求,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校务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能:学校设立由校长主持和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的审议机构,主要是在校长主持下对校长提出的重大决策进行审议,并制定实施方案,供校长在决策时参考,并对校长的日常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
第三条
校务委员会的宗旨:提高学校领导机构的科学决策能力,发扬民主和集体智慧,建立科学决策的保证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第四条
校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审议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方针,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等。
2、讨论学校班级开设、师资配备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并向校长提出建议。
3、审定学校重大改革与发展方案、管理机构设置、重要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
和废除。
4、审议学校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5、审议学校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条
校务委员会的组成1、校务委员会主要由学校的校长、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
2、校长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3、校务委员会中应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师参加;在比例上兼顾有丰富治校、治学经验的老教育工作者和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做出贡献的中青年代表。
4、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校长聘任,并报校办室备案。每届委员任期三年,连选可以连任。
第六条
校务委员会的工作制度
1、校务委员会审议提出的意见需经校长批准方能生效;当多数委员与校长意见不一致时,其方案暂缓执行,以待复议。
2、校务委员会审议的事项,由校长提交校务委员会。
对拟审议的事项,有关部门必须做好准备,并将讨论文稿事先印发给各委员。审议结果要记录在案;执行情况应通报各委员。
3、校务委员会会议由校长召集和主持。
4、校务委员会一般每学期召开1-2次。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随时召开。
5、校务委员会应有三分之二的委员参加方可召开,否则不能立会。
第七条
校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是校长办公室。每次开会之前,校长办公室要做好会务和组织工作。
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