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
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
xxx同志事迹
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xxx,今年xx岁,历任xx村屯长,村委会主任,2008年10月起任支部书记.他的突出特点是性格梗直、办事公道、作风硬朗;他身材魁梧,目光深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炼。自参加工作以来工作认真负责,敢于碰硬,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深受群众的拥护和党委政府的好评。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虽有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更凝聚着宋吉先同志的艰辛和心血。
一、抓班子带队伍
xx同志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中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问题上能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为了搞好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在走上村党支部书记以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持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村内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决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二、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xxx在任平房村支部书记以来,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为群众办了六件实事:第一件实事,修了9.5公里,5米宽的通村路.修副路10公里。原来xx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变成了一双净脚走全村。第二件实事集资30多万元修了排水渠,使全村2万亩旱田不再受淹.第三件实事整修了北河套水田路,解决了群众生产上的春拉稻苗和秋运水稻的问题,并对全村的支渠,斗渠进行了清淤.第四件实事是丈量了全村河套地,对量出的3000多亩地全部依法收了承包费.第五件实事是对下台干部留下的200多万元的虚假债务进行了据理拒付.第六件实事是今年又争取了700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使全村一万多亩低产田变成中高产田.三、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多年来,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和思想基础。尤其是任支部书记以来,时刻以村民的疾苦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状况、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对贫困家庭慷慨解囊,无私资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指引他们拼搏进取,自力更生,每年都为农户协调贷款300多万元。杨玉国得了癌症,家里的钱都用光了,还欠了不少外债,失去生活信心的他只好放弃了治疗。王凤喜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多年来求医问药,已经债
台高筑。x书记得知情况后,立既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付医疗费,并积极组织村屯党员干部,分别捐款5000、4000元,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
x书记就是这样一个人,是个闲不住的人,不管是村里的,还是百姓家的红白喜事他都跑在前头。群众都说跟着这样的好书记干,我们的心里最踏实。
第二篇:####县##镇##村党支部书记###
####县##镇##村党支部书记###
生命没有轮回,他走了。而在他倒下的土地上正高高立着一座丰碑,无言地向世间诉说和昭示着一种永恒。####县##镇石碧村是一块神圣而又光荣的红色土地,这里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客家祖地,而且还是名贯中华的红军苏区,在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诞生过90多个革命英烈,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仍述说那峰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血与火的历史,壮烈地翻了过去。在70年代这里也滋养了谷文昌这样的下放好干部,而今在这英雄辈出的土地上,又涌现出一个以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为己任,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为推进经济发展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共产党员。他就是####县##镇石碧村党支部书记##。然而不幸来得太早,太早,以致在泪水夺眶而出之后,热爱他、敬重他的人们仍然不肯相信这一残酷得远远超出承受力的事实——XX年10月23日,他在村水泥路铺设工地指挥施工时,被一辆突然失控的施工车撞伤,经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年仅38岁。那天中午,在##县##镇石碧村通往桃金村乡村水泥公路建设现场。一辆满载钢模的施工车费劲地爬坡,驶到了拐弯处。此时的##忙着指挥车辆:“过、过,小心,这里有围墙,好„„”“好”字还未说完,施工车突然失去控制,向右一歪,重重地撞击在他的身上。“仁和!”站在家门口的村民张庆明,大叫着跑了过来。张庆明与住在附近的孤寡老人张国道一起扶着仁和到了自己家门口,赶紧端来开水。看着仁和骤然变色的脸庞,张庆明迅速推出摩托车要载他上医院。##执意不肯,说:“没事,只是头有点晕。再干会儿,路快修好了„„” 张庆明坚持载##前往医院。到了医院门口,##还是重复着最后一句话:“我没事,没关系。只是头有点晕„„” 然而,20分钟后,##因肝脾破裂,导致内脏大出血,他永远停止了呼吸。半小时前,他的妻子到工地叫过他,此时正等着他回家吃饭。村主任张清福赶到医院,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他哽咽着说:“前不久镇里组织村支书去外地考察,##本应随队,但他得到一位热心人的许诺,说要是在规定的工期前建好公路,将得到3万元捐款。为此,他留了下来抓紧组织施工。”噩耗传出,在客家祖地,东华山下,西溪河畔的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男女老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恸之中,在##的悼念会上,四面八方赶来为##送葬的群众汇成了一支千人的送别大军,全村的村民扶老携幼,泪飞如雨,为他送葬......送别,客家祖地,从来没有为一位平凡的人物这样悲恸过,伤痛过,泪水,汇入了清清的西溪河,巨大的悲痛撕裂着石碧村干部群众的心,人们肝肠寸断,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支书,好党员,好楷模而感到悲痛。##去世后,73岁的老党员张耀达全程守护着他的灵堂。##的骨灰盒在家族香火厅停放的一个星期,每天都有上百群众自发前来拜祭他,为他上一炷香,磕三个头,在他的灵前,村里15个老党员泣不成声。人们以不同的形式一起来悼念##,缅怀##„„金杯、银杯、万千奖杯,不如老百姓的声声口碑;金奖、银奖、万千奖项,不如老百姓的声声颂扬,##以自己的点点滴滴,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三个多月来,好支书##的事迹传遍了##这片红土地。##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向##同志学习,还组织了报告团,宣讲##的先进事迹,##人更是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的哀思与怀念。1月2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盛赞了##这一典型,1月28日,中共三明市委作出追授##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并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向##学习。2月2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又到##县##镇石碧村亲切慰问##同志的亲属,并指出##同志用自己实实在在的作为、实实在在的政绩、实实在在的示范、实实在在的带动,展示了我们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如一团火,燃烧了自己,给他人带来了温暖,因为,在##的人生天平上,党的事业重于生命。“舍小家、顾大家”。这是##对人生的态度。担任村支书以后,他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为集体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富裕,倾尽心血,耗尽精力。##的生命不算太长,却留下了坚实的人生足迹。##始终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实践党的宗旨,履行自己的职责,谱写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篇章。石碧村是客家祖居地,出闽入赣的“门户”。1992年,##从##镇计生队队长职位,调任村党支部书记。那年,他26岁。如何改变村子落后的面貌?如何在海内外客家乡亲面前树立##的形象?如何对得起组织的信任?##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村两委会上,##的话掷地有声:“我们不能丢客家祖地的脸,不能辜负组织,要做就要做得最好。” 先从整治门面开始:石碧村原先没有农贸市场,四方八邻乡亲们沿着国道设圩场,每逢圩日,交通严重堵塞,行人怨声载道。##请市里的专家,编制了《石碧村建设规划》。按照规划,他带领村两委着手实施主街道拓宽改造、小区建设和客家边贸市场建设。如今,长1000米、宽30米的石碧村主街道、商住合一的108户的农民新村、几千平方米的农民广场均已初具规模。##镇是全省有名的水土流失区,古民谣“禾口淮土,荒山秃土”中的“禾口”就是如今的##。石碧村1658亩耕地全是“望天田”。##带领干群念起“致富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搞农业综合开发。几年间,村里共新修机耕路5条计公里,新筑排洪沟800米,铺设“U”型槽公里,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原本只能收两三百公斤粮食的田地,如今能收四五百公斤。根据##适于种烤烟和糯稻的特点,##发动群众建立了1000亩优质烤烟和糯稻基地,并打出了品牌。如今烤烟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糯稻基地成为福州亚亨、厦门银鹭、沙县麦丹等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还引导村民投资兴办两家粮食加工企业、一家机砖厂、一个加油站,村民年人均收入已由1992年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700元,村集体收入也一改过去负债累累状况,增加到七八万元。在##担任村支书的10多年时间里,石碧村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镇各村前列,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XX年和XX年,石碧村被省政府确立为“村级建设达标示范村”;村党支部和##连续8年分别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支部还两次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9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石碧村,关于##的故事像四季花一般美丽地盛开,在他心目中,爱,不只代表着奉献,更透出一份坚如磐石般的责任。##当支书,一颗心牵挂着村里的困难群众。老党员张耀达的家与##的家仅一田之隔,他是看着仁和长大的,说起仁和,老人泣不成声。张耀达说:仁和是个苦孩子,四岁丧母。当学生时,他周末回家都要上山砍柴,然后步行30里路去学校。他对人热情,无论谁家有事请他帮忙,他都是“好”字当头。当了支书后,他更是为村民操碎了心。张耀达妻子残疾,儿子患精神病,每年到了双抢季节,##都组织村里的劳动力来帮助他家。担心张耀达家生活困难,路上遇见,##常30、50元的塞进张耀达的腰包;担心张耀达夫妇无力挑谷子去加工,##花800多元给买来了一台小型家用碾米机。XX年,张耀达孙子考进龙岩电子工程学院,##主动借给他家2500元做学费。XX年,张耀达孙女考上福州音乐学院,##又主动送来300元。“##对老人很关心,虽然村里困难,可在重阳节时,仍会给老人送礼品,他身上有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啊„„”张耀达边落泪边说。村民张启财1989年因肺癌病故,妻子在田间喷洒农药杀虫时,不幸中毒身亡,6岁女儿张雪金和4岁儿子张银根成了孤儿。张启财的弟弟张天光既要供养老母又要抚养自己的两个孩子,过日子本已艰难,哥嫂去世后又将一对孤儿接到家里,生活更是拮据。四个孩子转眼都到了上学的年龄,这可急坏了张天光。那是1992年,##刚上任,了解到张天光家中的困难,就主动到##小学请求减免张雪金和张银根两兄妹的部分学费,以后每年学校注册时,##都专门为他俩跑一次学校。##平时还特别关心两兄妹的学习进展,隔三差五地给他们买一些文具,偶尔还给30、50元生活费,过年各送一套新衣服。张银根很能读书,XX年考取了北京工业机械学院,##又悄悄从自家存折里取出2600元给孩子做学费。张天光说,这十几年下来,##差不多资助了两个孩子近万元的生活费和学费,“没有张书记,孩子做梦也别想上大学”。提起##,当了13年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张河春老人告诉记者,石碧村有个农灌水渠,位置高,一下大雨,渠水就溢到街上。1997年农历五月初五,天降暴雨,渠水暴涨,迅速淹没了街道及街两旁的民房。张河春家地势比较低,又位于前排第一家,洪水来袭,首当其冲。此时,家家户户都忙着排淹进自家的水,谁也没空前来帮忙。眼看土墙被泡得快塌了,张河春忧心如焚。这一幕刚好被前来巡查水情的##发现,他迅即把雨伞丢在一边,大声对张河春说:“我来顶门板,你赶快再去找些塑料布和门板来!”“多亏他帮忙,不然我家房子就完蛋了。我家房子一倒,连在一起的10多家房子都要跟着倒。”张河春说。这次洪水事件后,##结合村里主街道的改造,提议把老房子进行重新规划,拆旧更新。不到一年时间,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新房子和街道地基被垫高了1米多,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洪水了。##的心里,装满了别人,却唯独没有他自己。##从小由长自己14岁的二哥张仁勇抚养大,兄弟俩感情深厚。1997年端午节那场洪水,张仁勇承包的村砖厂损失了2万余元,他专门请弟弟和村主任、文书等人来查看砖厂的灾情,希望减免些本的承包费,但被##拒绝了。过了几天,张仁勇又到弟弟家:“我受灾这么严重,村里就不能研究一下,哪怕是减免500元?”##却说:“合同里并没写这种情况下有补偿,一切要按规定办。”张仁勇愤愤地甩下一句话:“难怪你越当越穷!” 张仁勇的话没错,四兄弟中,三个哥哥早就建了新房,只有##还住在父母1949年建的老房子里。在村北,有一排一字摆开的房屋,两旁是新房,墙面上贴着瓷砖。中间是陈旧的土木结构房,这就是##的家。走进屋里,只见泥巴地凹凸不平,简易的木板床上铺着破旧的被子,由于漏雨,四堵泥墙斑驳陆离。家里最时新的家具,全是##1987年结婚时购置的,一个橱柜,一架旧缝纫机,一台30厘米(12英寸)黑白电视。灶台还是农村烧柴木的“大家伙”,##的妻子##最大的心愿是能买台燃气灶,可##说烧火用烟杆,可省点费用。##的妻子##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她说,##平时只顾忙村里的事情,家里所有的农活,几乎全由她一人承担。此外,##还做了许多“对不起”家里的事,家里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都不知被他花到哪去了。像这类事,善良的##从不计较。但是有一次,她真被气坏了:1996年,镇里街道拓宽改造,在朋友们的支持下,##买了一块70平方米的临街宅基地,准备做店面以改善家庭经济的窘迫。当年底地基刚砌好,碰上村里“三提五统”任务无法完成,##没多想,悄悄以万元的低价把地基转让了。##泪水涟涟:“别人家都住上新房了,难道我们要住一辈子的破房子吗?”##淡淡地回答妻子:“等我哪天不当村支书了,再去建新房吧。”十几年下来,##经常用工资冲抵村里的欠款、垫付各种费用,如今村里还欠他近4万元。XX年,总投资30多万元的村部开工建设,不少工程队老板纷纷登门拜访,都被他拒之门外。最后,这项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标,一家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中标承建,既保证质量,又节省造价5万元。挂村的镇领导张沐河说,他几次和##到三明跑项目,如果白天办完事,晚上肯定乘班车赶回偏远的##,以节省2人的住宿费。##挂在嘴边的是:村里穷,能省就省一点。“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就是这样以自己的点点滴滴,在老百姓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他的一生虽然不像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那样壮怀激烈,但所体现的却是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事业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他的一生虽然短暂而平凡,但平凡中所蕴含的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勤政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美德,像一座无言的丰碑,在石碧村的老百姓们的心中耸立,并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时时事事、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他们一代又一代人。从##的生命历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伟大、平常中的辉煌。这里的伟大与辉煌,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共产党人的境界。
第三篇:####县##镇##村党支部书记###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县##镇##村党支部书记###
公文
生命没有轮回,他走了。而在他倒下的土地上正高高立着一座丰碑,无言地向世间诉说和昭示着一种永恒。
####县##镇石碧村是一块神圣而又光荣的红色土地,这里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客家祖地,而且还是名贯中华的红军苏区,在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诞生过90多个革命英烈,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仍述说那峰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血与火的历史,壮烈地翻了过去。在70年代这里也滋养了谷文昌这样的下放好干部,而今在这英雄辈出的土地上,又涌现出一个以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为己任,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为推进经济发展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共产党员。他就是####县##镇石碧村党支部书记##。
然而不幸来得太早,太早,以致在泪水夺眶而出之后,热爱他、敬重他的人们仍然不肯相信这一残酷得远远超出承受力的事实——2004年10月23日,他在村水泥路铺设工地指挥施工时,被一辆突然失控的施工车撞伤,经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年仅38岁。
那天中午,在##县##镇石碧村通往桃金村乡村水泥公路建设现场。一辆满载钢模的施工车费劲地爬坡,驶到了拐弯处。此时的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忙着指挥车辆:“过、过,小心,这里有围墙,好……”“好”字还未说完,施工车突然失去控制,向右一歪,重重地撞击在他的身上。“仁和!”站在家门口的村民张庆明,大叫着跑了过来。
张庆明与住在附近的孤寡老人张国道一起扶着仁和到了自己家门口,赶紧端来开水。看着仁和骤然变色的脸庞,张庆明迅速推出摩托车要载他上医院。
##执意不肯,说:“没事,只是头有点晕。再干会儿,路快修好了……”
张庆明坚持载##前往医院。
到了医院门口,##还是重复着最后一句话:“我没事,没关系。只是头有点晕……”
然而,20分钟后,##因肝脾破裂,导致内脏大出血,他永远停止了呼吸。
半小时前,他的妻子到工地叫过他,此时正等着他回家吃饭。
村主任张清福赶到医院,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他哽咽着说:“前不久镇里组织村支书去外地考察,##本应随队,但他得到一位热心人的许诺,说要是在规定的工期前建好公路,将得到3万元捐款。为此,他留了下来抓紧组织施工。”噩耗传出,在客家祖地,东华山下,西溪河畔的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男女老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恸之中,在##的悼念会上,四面八方赶来为##送葬的群众汇成了一支千人的送别大军,全村的村民扶老携幼,泪飞如雨,为他送葬......送别,客家祖地,从来没有为一位平凡的人物这样悲恸过,伤痛过,泪水,汇入了清清的西溪河,巨大的悲痛撕裂着石碧村干部群众的心,人们肝肠寸断,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支书,好党员,好楷模而感到悲痛。
##去世后,73岁的老党员张耀达全程守护着他的灵堂。##的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骨灰盒在家族香火厅停放的一个星期,每天都有上百群众自发前来拜祭他,为他上一炷香,磕三个头,在他的灵前,村里15个老党员泣不成声。人们以不同的形式一起来悼念##,缅怀##……金杯、银杯、万千奖杯,不如老百姓的声声口碑;金奖、银奖、万千奖项,不如老百姓的声声颂扬,##以自己的点点滴滴,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三个多月来,好支书##的事迹传遍了##这片红土地。##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向##同志学习,还组织了报告团,宣讲##的先进事迹,##人更是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的哀思与怀念。1月2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盛赞了##这一典型,1月28日,中共三明市委作出追授##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并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向##学习。2月2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又到##县##镇石碧村亲切慰问##同志的亲属,并指出##同志用自己实实在在的作为、实实在在的政绩、实实在在的示范、实实在在的带动,展示了我们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他如一团火,燃烧了自己,给他人带来了温暖,因为,在##的人生天平上,党的事业重于生命。
“舍小家、顾大家”。这是##对人生的态度。担任村支书以后,他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为集体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富裕,倾尽心血,耗尽精力。##的生命不算太长,却留下了坚实的人生足迹。##始终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实践党的宗旨,履行自己的职责,谱写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篇章。
石碧村是客家祖居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地,出闽入赣的“门户”。1992年,##从##镇计生队队长职位,调任村党支部书记。那年,他26岁。如何改变村子落后的面貌?如何在海内外客家乡亲面前树立##的形象?如何对得起组织的信任?##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村两委会上,##的话掷地有声:“我们不能丢客家祖地的脸,不能辜负组织,要做就要做得最好。”
先从整治门面开始:石碧村原先没有农贸市场,四方八邻乡亲们沿着国道设圩场,每逢圩日,交通严重堵塞,行人怨声载道。##请市里的专家,编制了《石碧村建设规划》。按照规划,他带领村两委着手实施主街道拓宽改造、小区建设和客家边贸市场建设。如今,长1000米、宽30米的石碧村主街道、商住合一的108户的农民新村、几千平方米的农民广场均已初具规模。
##镇是全省有名的水土流失区,古民谣“禾口淮土,荒山秃土”中的“禾口”就是如今的##。石碧村1658亩耕地全是”望天田”。##带领干群念起“致富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搞农业综合开发。几年间,村里共新修机耕路5条计3.5公里,新筑排洪沟800米,铺设“U”型槽3.4公里,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原本只能收两三百公斤粮食的田地,如今能收四五百公斤。
根据##适于种烤烟和糯稻的特点,##发动群众建立了1000亩优质烤烟和糯稻基地,并打出了品牌。如今烤烟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糯稻基地成为福州亚亨、厦门银鹭、沙县麦丹等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还引导村民投资兴办两家粮食加工企业、一家机砖厂、一个加油站,村民年人均收入已由1992年不足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700元,村集体收入也一改过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去负债累累状况,增加到七八万元。
在##担任村支书的10多年时间里,石碧村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镇各村前列,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2000年和2001年,石碧村被省政府确立为“村级建设达标示范村”;村党支部和##连续8年分别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支部还两次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9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石碧村,关于##的故事像四季花一般美丽地盛开,在他心目中,爱,不只代表着奉献,更透出一份坚如磐石般的责任。
##当支书,一颗心牵挂着村里的困难群众。
老党员张耀达的家与##的家仅一田之隔,他是看着仁和长大的,说起仁和,老人泣不成声。
张耀达说:仁和是个苦孩子,四岁丧母。当学生时,他周末回家都要上山砍柴,然后步行30里路去学校。他对人热情,无论谁家有事请他帮忙,他都是“好”字当头。当了支书后,他更是为村民操碎了心。张耀达妻子残疾,儿子患精神病,每年到了双抢季节,##都组织村里的劳动力来帮助他家。担心张耀达家生活困难,路上遇见,##常30、50元的塞进张耀达的腰包;担心张耀达夫妇无力挑谷子去加工,##花800多元给买来了一台小型家用碾米机。2002年,张耀达孙子考进龙岩电子工程学院,##主动借给他家2500元做学费。2003年,张耀达孙女考上福州音乐学院,##又主动送来300元。
“##对老人很关心,虽然村里困难,可在重阳节时,仍会给老人送礼品,他身上有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啊……”张耀达边落泪边说。
村民张启财1989年因肺癌病故,妻子在田间喷洒农药杀虫时,不幸中毒身亡,6岁女儿张雪金和4岁儿子张银根成了孤儿。张启财的弟弟张天光既要供养老母又要抚养自己的两个孩子,过日子本已艰难,哥嫂去世后又将一对孤儿接到家里,生活更是拮据。
四个孩子转眼都到了上学的年龄,这可急坏了张天光。那是1992年,##刚上任,了解到张天光家中的困难,就主动到##小学请求减免张雪金和张银根两兄妹的部分学费,以后每年学校注册时,##都专门为他俩跑一次学校。
##平时还特别关心两兄妹的学习进展,隔三差五地给他们买一些文具,偶尔还给30、50元生活费,过年各送一套新衣服。张银根很能读书,2003年考取了北京工业机械学院,##又悄悄从自家存折里取出2600元给孩子做学费。
张天光说,这十几年下来,##差不多资助了两个孩子近万元的生活费和学费,“没有张书记,孩子做梦也别想上大学”。
提起##,当了13年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张河春老人告诉记者,石碧村有个农灌水渠,位置高,一下大雨,渠水就溢到街上。1997年农历五月初五,天降暴雨,渠水暴涨,迅速淹没了街道及街两旁的民房。张河春家地势比较低,又位于前排第一家,洪水来袭,首当其冲。此时,家家户户都忙着排淹进自家的水,谁也没空前来帮忙。眼看土墙被泡得快塌了,张河春忧心如焚。这一幕刚好被前来巡查水情的##发现,他迅即把雨伞丢在一边,大声对张河春说:“我来顶门板,你赶快再去找些塑料布和门板来!”“多亏他帮忙,不然我家房子就完蛋了。我家房子一倒,连在一起的10多家房子都要跟着倒。”张河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春说。
这次洪水事件后,##结合村里主街道的改造,提议把老房子进行重新规划,拆旧更新。不到一年时间,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新房子和街道地基被垫高了1米多,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洪水了。
##的心里,装满了别人,却唯独没有他自己。
##从小由长自己14岁的二哥张仁勇抚养大,兄弟俩感情深厚。
1997年端午节那场洪水,张仁勇承包的村砖厂损失了2万余元,他专门请弟弟和村主任、文书等人来查看砖厂的灾情,希望减免些本的承包费,但被##拒绝了。过了几天,张仁勇又到弟弟家:“我受灾这么严重,村里就不能研究一下,哪怕是减免500元?”##却说:“合同里并没写这种情况下有补偿,一切要按规定办。”张仁勇愤愤地甩下一句话:“难怪你越当越穷!”
张仁勇的话没错,四兄弟中,三个哥哥早就建了新房,只有##还住在父母1949年建的老房子里。
在村北,有一排一字摆开的房屋,两旁是新房,墙面上贴着瓷砖。中间是陈旧的土木结构房,这就是##的家。走进屋里,只见泥巴地凹凸不平,简易的木板床上铺着破旧的被子,由于漏雨,四堵泥墙斑驳陆离。家里最时新的家具,全是##1987年结婚时购置的,一个橱柜,一架旧缝纫机,一台30厘米(12英寸)黑白电视。灶台还是农村烧柴木的“大家伙”,##的妻子##最大的心愿是能买台燃气灶,可##说烧火用烟杆,可省点费用。
##的妻子##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她说,##平时只顾忙村里的事情,家里所有的农活,几乎全由她一人承担。此外,##还做了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许多“对不起”家里的事,家里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都不知被他花到哪去了。像这类事,善良的##从不计较。但是有一次,她真被气坏了:1996年,镇里街道拓宽改造,在朋友们的支持下,##买了一块70平方米的临街宅基地,准备做店面以改善家庭经济的窘迫。当年底地基刚砌好,碰上村里“三提五统”任务无法完成,##没多想,悄悄以3.6万元的低价把地基转让了。##泪水涟涟:“别人家都住上新房了,难道我们要住一辈子的破房子吗?”##淡淡地回答妻子:“等我哪天不当村支书了,再去建新房吧。”十几年下来,##经常用工资冲抵村里的欠款、垫付各种费用,如今村里还欠他近4万元。
2002年,总投资30多万元的村部开工建设,不少工程队老板纷纷登门拜访,都被他拒之门外。最后,这项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标,一家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中标承建,既保证质量,又节省造价5万元。挂村的镇领导张沐河说,他几次和##到三明跑项目,如果白天办完事,晚上肯定乘班车赶回偏远的##,以节省2人的住宿费。##挂在嘴边的是:村里穷,能省就省一点。
“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就是这样以自己的点点滴滴,在老百姓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他的一生虽然不像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那样壮怀激烈,但所体现的却是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事业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他的一生虽然短暂而平凡,但平凡中所蕴含的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勤政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美德,像一座无言的丰碑,在石碧村的老百姓们的心中耸立,并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时时事事、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他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们一代又一代人。
从##的生命历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伟大、平常中的辉煌。这里的伟大与辉煌,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共产党人的境界。
公文
第四篇:镇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事迹
镇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事迹
村民用上自来水,嫁接西瓜超千亩,关心帮助特困户……这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襄阳区黄集镇薛集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心血,而该村支部书记XXX更值得一书。
XX年春,XXX被任命为薛集村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没有发表演讲,而是和支部委员薛秀章、刘顺忠走村入户搞调查。他说:“当干部不能一门心思求政绩,首先应摸清群众心里在想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经过三天的调查,他发现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吃水难的问题。薛集村是革命老区,然而缺水一直是群众忧心的主要问题,平日人畜饮水全靠积水坑里的黄汤般的雨水。稍遇天旱,就得跑到几公里外去拉水。X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心为村民们解决这个难题。他和镇委书记刘大明、镇老促会会长吴奎树一趟又一趟地跑市、区“老促会”反映情况,诉说群众苦情,终于用他的真情感动了老促会领导。市、区老促会筹资10多万元经费,打了200多米的深井,建起了水塔,终于使薛集400多户农户像城里人一样吃上自来水。薛集村2组78岁高龄的薛有木老人望着哗哗流的自来水高兴地说:“我们盼了多年的吃水难问题终于被解决了,付才这娃为咱们干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XXX在入户调查中发现村里至今仍有一些农户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使他们早日摆脱困境走上富路,XXX在镇委的指导下开展党员救助工程,组织全村党员对困难户进行全面帮扶。该村农民王有义夫妇在家种地几年也未摆脱贫困,出外打工可仍然挣不了几个钱,两口子呆在家里整天愁眉苦脸。XXX主动上门找到王有义,鼓励他开一家小油坊。没有资金XXX帮他借,没有门面XXX将自家的房子借给他用。如今王有义靠开油坊赚了钱,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支部委员薛秀章、刘顺忠将2组困难户薛长安列为帮扶对象。春耕时,帮老薛家犁地、购买化肥……在党员干部们的帮扶下,薛集村的12家困难户看到了曙光。
西瓜是薛集村的支柱产业,可重茬问题却令瓜农们头疼。XXX是个注重科技的村干部,他把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请到村里来讲课,使瓜农们了解到利用西瓜嫁接技术可有效解决重茬的难题。为使瓜农真正掌握西瓜嫁接技术,XXX带着瓜农们到枣阳、宜城等地的西瓜大镇去拜师学艺。经过学习,薛集村的瓜农们很快掌握了西瓜嫁接技术,从而告别了重茬不能种西瓜的历史。在XXX等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下,薛集村的西瓜面积由以往的几百亩发展到如今的千亩以上。知民、爱民、富民,村支部书记XXX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三个代表”的真正含义。
第五篇:村党支部书记推荐材料
“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一心为民干实事誓做群众贴心人
------记甘河滩镇黄一村党支部书记赵宝寿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一个年过五旬的老党员,已是儿孙绕膝,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却象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始终以华西村的老支书吴仁宝作为自己的榜样,如同一头不知疲倦的黄牛,为了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一直默默贡献辛勤耕耘着,他就是今年56岁,从2006年开始任村干部至今的赵宝寿同志。几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深受村民的拥护和爱戴。
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一颗“忠心”,忠心耿耿,义无反顾。
赵宝寿同志是一名经过千锤百炼的共产党员,在他的身上,有着共产党人的刚毅和执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他始终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工作再忙,也时常抽空学习、读报,精选有关内容反复品位。他说,学习使我进一步牢固树立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认识到我们的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多么沉重。在他的《述职报告》中这样写道:“三个代表”的学习,是我精神上的又一次洗礼,1
使我更加坚定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领会,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促使我努力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工作的开展不偏颇方向。正是有着这样一种坚持学习的精神和善于掌握信息的敏锐感,使他在工作中总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并结合实际进行不断的开拓和创新,面对困难也能及时应对,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对本职工作和群众利益,永葆一颗“全心”,全心全意,不辞劳苦。
作为村民的“父母官”,赵宝寿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从政的最高境界。甘河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使黄一村成为了征地、整体拆迁村,征地、拆迁工作开展以来,赵宝寿积极宣传国家征地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配合管委会、镇政府顺利完成了黄一村2000多亩土地,168户人家的征地拆迁工作,由于前期工作扎实,在拆迁过程中无一例抢建,新建案例的发生。征地拆迁工作开展的同时,黄一村村民的安臵问题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它关乎着每一户村民的切实利益,在此问题上赵宝寿多次组织群众召开村委会,党委会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把广大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汇总反馈给上级部门,为了
村民的利益每天都是天一亮就奔波于管委会与政府间沟通、协调,最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在他的努力下,168户新房已完成主体工程,基础设施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实施水电路、给排水、卫生厕所、村文化站、党员活动室等工程。同时还改善了过渡期内村民安臵点房屋条件,并在安臵点配备了保安人员,水电维修工、清洁工,使广大村民在过渡期内舒适的度过了第一个暖冬,也使广大村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政府的温暖、政策的温暖。当有人问及赵宝寿同志你为什么这么卖命时,他坚定的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特殊的时期国家需要我,我的村民需要我,我有义务让他们在特殊时期感受到家的温暖”。
其他工作协调发展,是摆在赵宝寿同志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验。为了给上级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他马不停蹄地与各部门交流情况,与村民访谈交心,在和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上任伊始,看到村小学校舍年久失修,课桌椅破旧,教师办公、学生学习条件极差,孩子们坐在阴暗潮湿的教室里上课。冬天寒风从门缝和窗户中灌进教室,孩子们一边搓手一边写字;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孩子们把桌子搬来搬去,有的甚至披着塑料布上课。看到这些,村书记赵宝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毅然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安心的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在村里无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多次到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协商改善
学校的环境,他用真诚和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感动了上级领导,当年便争取资金新建校舍300多平米,校舍建成后又多方募捐筹措资金美化了校园环境,改善了学校的条件,村小学旧貌换新颜,看着孩子们高兴的在新教室学习,他高兴的说“我们都是受过苦的,没有念过多少书,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再不能苦了孩子”。
树新风,为了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充实,在全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通过赵宝寿的积极倡导,村里有序的开展了“三个一”和“三评比”活动。“三个一”就是:每年举办一次农民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篮球赛;每年为乡亲们举办一次文娱演出。这些农民自娱自乐的节目都很贴近农村实际,深受村民的欢迎和喜爱。“三评比”就是:村里在不同的节令,举办各种表彰评比活动,在“三八”妇女节评出“十大孝顺好儿媳妇”;在“五四”评出“十大青年科技示范户”;在“七一”评出“五佳优秀党员”。村里还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在老年节上给老人送礼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弘扬了正气,表彰了先进,鞭策了少数思想落后的人,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三、对金钱名利和各种诱惑,永葆一颗“平常心”,廉洁自律,清白为官
作为一名村干部,赵宝寿同志监督着村财务、财物方面的权利,也容易被各种各样抱着不同目的和动机的人所包
围,但他始终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不论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即使在个人独处时,也能常常“自重、自励、自省、自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三不原则”,即: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逢年过节,生日喜庆,赵宝寿家少不了有人送礼金礼物,但他一概婉言谢绝,实在无法当场拒收的一律上缴村委会处理。他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廉洁务实的形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赵书记常说:金钱名利的确充满了诱惑力,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以平常心面对这些诱惑,才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
赵宝寿同志用他的“三颗心”诠释着“共产党员”这个闪亮的名字,赵宝寿就是这样一个求真务实,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的村干部。他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赢得的是群众的拥护和口碑。今年56岁的他,带领村民从贫困到富裕、从落后到进步,他十余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全部精力谱写了一首为群众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村级发展和谐曲,感动着认识他的每一个人。他是共产党员中的佼佼者,是一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党员。
中共甘河滩镇委员会
2010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