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实验要求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实验要求 1113101~1113105班学生要求做以下实验:
1.用指示表测平面误差
2.用摆差测定仪测量跳动误差
3.用三针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实验6.2的第二个内容)
4.间接测量结果与测量误差的评定
以上四个实验的指导材料已以jpg格式发到ftp上,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同时完成实验报告前半部分(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格式已以pdf格式发到ftp,请用A4纸正反面打印。
实验时间 :
1113106班10月11日周五第一大节
1113102班10月11日周五第四大节
实验地点:
研究院1号楼北223
PS: 请同学们带着已完成前半部分的实验报告来做实验,无者视为未预习,不允许参加实验!
第二篇:《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实验要求 2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实验要求
1.用指示表测平面误差
2.用摆差测定仪测量跳动误差
3.用三针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实验6.2的第二个内容)
4.间接测量结果与测量误差的评定
以上四个实验的指导材料已以jpg格式发到ftp上,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同时完成实验报告前半部分(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格式已以pdf格式发到ftp,请用A4纸正反面打印。
实验地点:
研究院1号楼北223
PS: 请同学们带着已完成前半部分的实验报告来做实验,无者视为未预习,不允许参加实验!
第三篇: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心得和体会
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心得和体会
在完成“机械精度单项检测实验”后,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让我们在单项检测实验所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自主动手能力,也加强了我们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我认为这些实验很有必要在学生群体中展开,这可让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是让学生受益匪浅的。
在一周的时间里,我们接触了很多从未见过或见过但不知道如何使用的仪器和仪表,但在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探究讨论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的实践终于懂得了那些仪器和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用他们去评定所检测工件测量项目的合格性。万事开头难,说得一点也不错,实验开始时我们要靠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思考去弄明白怎样实施实验,它们的原理和操作步骤、顺序是什么以及要用到的实验设备是什么,这不但可以培养我们的自主探究精神,而且让我们对整个实验的原理和测量方法印象深刻,同时让团队合作观念深入人心。
根据一周的实验经验总结起来,我认为最困难和最辛苦的一个实验就是实验七。在测量工件垂直度项目时要用水平仪调整轴线Ⅰ和轴线IV与方箱基准面垂直度一致的过程中,由于水平仪比较笨重和调整难度比较大,双手长时间提着水平仪进行垂直度调整时,除双手麻痹外,腰骨还有一阵疼痛的感觉。但当完成这一实验时成就感从心中涌出,脸上添上了笑容,觉得辛苦还是值得的。此次实验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多了一种思想:通过测出尺寸的实际偏差从而计算出实际尺寸的测量思想,我认为这种思想是一个学习的起点,突破点。在操作方面,我认为实验的规范性很重要,因为如果实验操作不规范会造成更大的实验误差,甚至会使实验失败。
要完成所有的实验不但要有耐心,而且还要不怕脏、不怕累,进行实验要规范,就像我们做事一样应该认真和负责。除此之外,还启示我们学习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这是我这一周实训周的最大体会。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让我接触机械这方面的实践知识,我也愿意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基础技能,充实自己。
10机电师谢伟明
第四篇: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总结 (8个公差综合检测)
机械精度综合检测实验总结
一、前言
机械精度综合检测为期五天。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八个对箱体的综合测量实验。本小组由三位男生完成较为需要体力的操作和测量,两位女生进行较为精细的测量且负责实验过程和数据的记录。每个实验开始前,小组成员先行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大体流程和步骤,向老师请教不理解的内容。接着开始按要求摆放箱体并选用合理的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开始试验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加以解决。记录正确的数据。最后完成数据录入和试验总结。
二、实验器材
1、实验设备:箱体零件、支承座、水平台
2、测量仪:指示表(分小表及大表,分度值分别为0.01mm和0.001mm)、水平仪、角度尺、游标卡尺、电子卡尺、螺旋测微器、高度尺等。
三、实验记录
1、N面上V轴孔Φ64J7测量
实验流程:每位成员一起查出Φ64J7公差值,为0.03mm。计算验收极限。上下验收极限分别为64.015mm、63.991mm。确定安全裕、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和两句不确定度。核对无误,选长杆和大指示表组成内径量表。
内径量表需置于千分尺内设定基准64mm,小指针在1格处左右调零。测量轴孔内径时一手将测量探针放入孔内(固定头先进入,探头用手指按压后放入),一手握着表头左右摇晃,记录表针顺时针转动的最大值。小针数值大于零位,顺时针度数,数值为负,反之逆时针度数,数值为正。每三十度度数一次并记录。每位组员分别进行一次操作,测量出一组数据。一位组员测量时,另一位组员帮助度数,其他组员进行记录和数据计算,填写报告书。
议题一结论:小指针不在第一格,分为三种情况。小指针在量程外;小指针在零点和最大量程点;小指针在其他小格。前两者不能进行测量,后者可以测量。
议题二结论;指针超出量程。说明调零时出错,应按照正确步骤重新调零。
2、公共轴线Ⅲ与公共轴线Ⅳ的中心距测量66.25±0.037mm 实验流程:同上实验,计算公差等实验所需数据,选用分度值为0.001mm的千分尺和0.01的电子卡尺。男生翻转箱体至合适的位置,在翻转箱体时由三个男生合作,两位抬起箱体,第三位选择底面三个最远点,将支撑座分别顶上箱体后,再将箱体放下。插入Ⅲ轴和Ⅳ轴,测量两轴直径d1、d2径和素线间距L,测量直径时,沿着轴截面外围轮廓左右摆动表头,略感接触时候旋转微调旋钮三次,记录数据。测量素线间距L时,需将电子卡尺调零,选择0.01量程。组员配合测量,读数,记录和计算填写。每位组员进行一次操作。
3、N面平面度误差测量(公差0.15mm)
实验流程:女生选择测量仪器,选用小表和表架,男生旋转箱体,放置方箱。按要求设定测量平面,调整支承座使得平面对角点处等高。顺时针调整为升高,逆时针为下降,需要不停测量读数,不能一次调整到相应度数,否则会出现较大偏差。测量平面时,将表架放在方箱上,调整表架使之与测量平面接触,小针在一格处左右,按照实验一的方式读数。每位同学测三组数据。各组员配合完成测量至填写报告。
议题结论:调整测量面与基面使用的方法为对角线法。
4、公共轴线Ⅲ对公共轴线Ⅳ的平行的度测量(公差Φ0.06:100mm)
实验流程:同上实验,选择测量仪器,测量仪器为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小表和表架。翻转箱体,插入两轴。在Ⅲ轴上用铅笔画出两点a,b。间距为L,按要求L大于100mm,每位组员选择不同的L值。调整支承座,先用角度尺初步确定箱体侧面垂直。在微调使得得指示表在a,b两点处读数当。这一方法可以更为快速的进行调整。将a,b两点平行投射到Ⅳ轴,测量a、b两点数据得出△a,△b,每旋转90°测量一组数据,每位组员进行一次测量操作。接着沿Ⅳ轴翻转箱体90°,再次重复以上测量。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填写报告。
5、公共轴线Ⅰ 对公共轴线Ⅳ的垂直度测量(公差Φ0.06:100mm)
实验流程:同上方式旋转箱体到要求位置,选用刻度尺、角度尺和分度值为0.02/1000mm的水平仪。在Ⅰ 和Ⅳ孔插入芯轴。水平仪先放置于桌面,记录水泡位置,由于液体管在中部部分没有刻度,我们先测量了没有刻度部分的长度,再依照两端带刻度的位置算出无刻度处有约13格,于是可根据水泡偏移出来的长度记录其偏移格数和方向。由一位组员按照前一步方向将水平仪侧边凹槽紧贴Ⅳ轴,一位组员固定Ⅳ轴,另一位组员调整支撑座直到水平仪直到水泡位置与前一步测量位置相当。接着,固定Ⅰ 轴,用铅笔在轴面画下记号,方便测量L值,分别90°旋转水平仪方向进行测量并记录偏移格数,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并不是旋转Ⅰ 轴而是将水平仪沿着轴进行径向旋转。每位同学记录下数据后。抽出Ⅰ 轴,测量L值。
6、公共轴线Ⅳ对N基面垂直度差测量(公差Φ0.06:100mm)
实验流程:同上方式旋转箱体到要求位置,选用方箱模拟基准面,采用的仪器为水平仪。将水平仪置于基准面,记录读数,再将水平仪平面侧边紧贴箱体N面,需要注意不应该使用带凹槽面进行测量。调整支承座,只水平仪水泡位置与上一步骤相同。插入Ⅳ轴,设定a,b点,作划线记号。两者距离为L,同上实验L大于100mm,用水平仪贴紧Ⅳ轴,水平仪每径向旋转90°记录水泡格数一次,每个组员得出四组数据。将箱体沿着Ⅳ轴旋转90°,重复上诉实验操作。最后根据指导书给出的公式计算测量结果。
7、基面K对公共轴线Ⅰ 的垂直度误差测量(公差0.04mm)
实验流程:本实验与实验6类似。旋转箱体到要求位置,插入Ⅰ 轴。选用方箱模拟基准面,采用的仪器为水平仪,小指示表。将水平仪置于基准面,记录读数MH,再将水平仪紧靠Ⅰ 轴,调整支承座。使之达到读数MH。以相同方式将水平仪紧靠箱体另一垂直面,记录读数MV,再将水平仪以同一方向靠在Ⅰ 轴,调整支承座至水平仪示值为MV,重复以上步骤,保证水平仪在任何方向上方箱与Ⅰ 轴示数一致。如上面的实验调整方法将指示表贴近到K面,在K面上进行均布扫描,得出示数的max和min,记录。计算两者差值即为K面对公共轴线Ⅰ 的垂直度误差。8、6-M10-6H螺孔对基面C Z N的位置度测量(公差0.26mm)
实验流程:将箱体摆放至要求位置,选用小表和表架、分度值为0.02高度游标尺、分度值为0.01mm的千分尺和分度值为0.02的游标卡尺。本实验对Z平面与基准面平行调整的要求较高,否则将会出现较大的计量误差,需要几个组员一同反复调整支承座和用指示表测数值,将Z面调整至任取一点指示表数值相当的状态。同时需要注意,测量过程中不能碰撞到指示表。接着旋入六根螺纹芯轴,用千分尺测量他们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Ⅳ轴直径。高度尺测量A、B、C、D、E、F的高度As和Ⅳ轴高度,记录员记录数据并按照给出公式计算数值。同时其他组员翻转箱体90°,重复以上步骤。得出另一组数值,最后算出位置度是否合格。
四、总结
一周实验,由于本组分工较为明确,使得我们能较快的完成了八个实验的测量,过程中熟悉了各类测量仪器的使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12机械师 LEX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第五篇: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的实习心得
大二第一学期末,也就是第十六周,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最后一天是输入实验数据)的机械精度设计和测量技术的实习。此期间已经临近考试,也可以说是已经在考试,事实上我们是边考试边实习。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机械工件的测量和零件合格性的评定,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件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
此次实习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彭海燕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指导老师。彭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要保管实验仪器。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平仪、指示表、千分尺和游标卡尺,方箱,内径表,直角尺等,有些是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测量仪器,但经过老师对仪器使用方法的讲解,我们多少对仪器有一些了解,为我们接下来的实验扫除一大障碍。当天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工件的测量工作。
有点悲剧的是,这次和以往大不一样,老师不会给我们讲解实验的步骤,而是要我们分成五个组,然后通过各个小组的讨论决定各个实验的操作步骤,连实验要求,目的,实验原理都要我们自己讨论总结,而且各小组的实验项目不同,并且各小组之间,不能互相透露实验有关的步骤和原理。然而这只是第一道坎,接下来还有跟艰巨的任务呢。其中最难得就是调整基准,我们小组第一次需要调整基准的实验是八个实验中最难的,要调整底面与测量平板的平行,侧面与测量平板的垂直,此前还要我们自己思考如何调整基准面,真的挺难的,同时保证两个面都达到标准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幸好我们小组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调出了基准,真是有成就感!
本次实习的目的 :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机械精度设计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机械精度设计和测量技术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各种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通过评定尺寸误差值来判断产品的合格性的基本技能。
(4)通过完成工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思考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团队精神。
(5)要学会根据国际手册,查表获得相关的数据,比如公差值、安全裕度、计算器具不确定允许值、量具不确定度值等。
(6)要会正确计算上下验收极限尺寸值和各种误差值。
(7)学会用仪器调整基准面,会用计量器不确定度允许值选择计量器具。
为期五天的工件测量学习现在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验地点是我们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西校区的综合实验室,虽然有点小,仪器有点简陋,那个被测的箱体有点重,但是我们小组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还能自得其乐。只是实习之余要
复习考试,感到有点压力而已,而且要不看指导书想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原理有点困难,这也使得我们小组实验的进度比其他小组慢。但是我们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总结实验步骤,当然,其中还有老师的指导,才能让我们顺利完成实验。
测量工件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在课堂上对测量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工件测量的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接下来是对此次实习的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思考组织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各种仪器的用途,熟练各种仪器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矫正和计算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测量平板的误差。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做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按要求选择精度较高的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第0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调整基准”、“检查仪器”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读数更加熟练,学会了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