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附录二实习的财务计划专题
附录二:2011年华南师范大学赴阳东县一中实习队财务计划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了保证我们的实习工作能够顺利地展开,在物质上必须要充分的保障。因此,制定以下的财务计划。
一、实习队费的获得途径
1、学校的经费发放
2、向队员收取每人X元的队费。(待估算)
二、实习队费的主要用途:
1、用于购买我们实习队的公用品:创可贴、万花油、双氧水、紫药水、腹可安、正骨水;扫把、畚箕、垃圾桶、垃圾袋、丫杈、洗洁精、卷纸等。
2、用于购买赠送给实习学校的锦旗以及赠送给指导老师的纪念品。
3、用于购买公共文件以及资料的打印。(包括:实习队的简介资料打印、调查问
卷的打印,感谢信书写用的笔墨,出宣传栏用的纸张等)
4、用于支付往返学校一次的车费。
三、实习队费的管理:
1、实习队费统一由管理财务的副队长(谢仕莲负责保管。
2、实习队费不定期向全体队员公布。
四、实习队费报销办法:
实习队费的报销办法:凡是用于购买实习队的公用品的费用都可以向副队长谢仕莲报销,报销时,请注明用途,购买时间以及经手人。
负责人:谢仕莲
第二篇:附录二 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2.对自己就业前景的心态?
百分比人数
A.比较乐观27.7%124
B.一般36.5%163
C.比较悲观27.1%121
D.不确定8.7%39
分析:通过调查显示,有6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比较好的心态。只有8.7%的学生不太确定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茫然。也有将近三成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并不是很好就业。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对将来的就业问题有思考过,但是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落实加强在校大学生的个人职业前景规划,明确就业方向。
8.您觉得自己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最具竞争优势的是?
百分比人数
A.综合能力32.2%144
B.专业技能19.9%89
C.实践经验26.2%117
D.没有13.9%62
E.其他7.8%3
5分析:在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其中认为自己综合能力最具有竞争优势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一共有144人。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是自己的竞争优势。而综合能力、实践经验、专业技能被普遍认为是将来就业的三大筹码。这也突出反映了现在大学生都认同这三者在将来求职过程中都是必须的素质。
二、企业调查问卷
5、您认为大学生目前在就业方面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什么?
百分比
A、综合能力25.6%
B、良好的心理素质12.4%
C、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27.1%
D、专业知识和技能31.8%
E、其他3.1%
分析: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实践经验是企业认为目前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而企业最看重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其次是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而企业也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将来就业的必备素质之一。
第三篇:附录二 政策解读
附录二 政策解读
1.政策解读(北京)(/4.6小时)
参考内容:
关于进一步规范代理制保险营销员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厅发〔2008〕27号)
保监会关于规范代理制保险营销员管理制度的通知
关于规范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通知(保监发〔2007〕93号)
保险营销员诚信记录管理办法(保监发〔2007〕98号)
关于人身保险产品税收宣传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8〕43号)
关于促进农村人身保险健康规范发展的通知(保监发〔2006〕105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关 文件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06〕43号)
关于落实人身保险产品税收宣传要求的通知(京保监发〔2008]116号)
北京寿险行业营销员增员及流动自律公约(京保协发〔2008]1号)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2006年第8号)
保险公司养老保险管理办法(2007年第4号)
关于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8〕42号)
关于印发丁小燕局长在北京保险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京保监办发〔2008〕1号)
关于印发丁小燕局长在北京保险中介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京保监办发〔2007〕13号)
北京保险行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自律公约
关于加强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保监发〔2008〕109号)
关于加强人身保险产品说明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保监发〔2007〕200号)
关于规范营销员通过互联网宣传销售人身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保监发〔2007〕201号)
关于规范个人人身保险业务新单回访有关要求的通知(京保监发〔2007〕202号)
关于转发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投资连结保险销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京保监发〔2007〕256号)
北京地区农村保险营销员资格分类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规范中介渠道短期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通知(京保监发〔2009〕58号)
北京地区加强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京保监发〔2009〕241号)
北京保险营销员展业证管理暂行办法
2.北京地区意外险业务具体要求(94129 /0.08小时)
3.新单回访基础用语(北京)(94140/0.08小时)
4.销售强调语(北京)(94141/0.08小时)
5.投保注意事项(北京)(94142/0.17小时)
6.北京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94271/1小时)
7.关于加强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管理的通知(江苏)(94143/0.25小时)
8.加强银行代理寿险业务结构调整促进银行代理寿险业务健康发展(江苏)(94250/0.3小时)
参考内容:
加强银行代理寿险业务结构调整促进银行代理寿险业务健康发展(江苏)
关于转发《关于加强银行代理寿险业务结构调整 促进银行代理寿险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加强银行代理寿险业务结构调整促进银行代理寿险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
9.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江苏)(94251/0.6小时)
参考内容:
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江苏)
关于转发《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的通知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投保提示
10.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江苏)(94252/0.25小时)
参考内容:
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江苏)
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
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
11.保险营销员销售行为管理规定(天津)(94124/0.3小时)
12.寿险营销员离、转司管理规定(天津)(94125/0.3小时)
13.银管员自律准则(天津)(94256/0.08小时)
14.关于启用新版《人身保险产品销售服务确认书》有关事项的通知(天津)(94257/0.3小时)
15.政策解读(广东)(94011 94127/11.7小时)
参考内容:
关于大力推进我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
黄洪局长在2007年全省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定富主席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宋海副省长在2009年全省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洪局长在2009年全省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宋海副省长在2010年全省保险形势分析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洪同志在2010年全省保险形势分析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宋海副省长在2011年全省保险发展与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洪同志在2011年全省保险发展与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洪局长在二○一一年一季度广东保险市场形势分析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洪同志在二〇一一年全省保险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洪局长在二○一一年上半年广东财产保险市场形势分析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洪局长在二○一一年上半年广东人身保险市场形势分析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洪局长在2010年上半年全省保险市场形势分析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洪局长在广东保险业全面服务亚运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黄洪局长在二○一○年广东保险发展与监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6.政策解读(山东)(94111)(94111 94139/3小时)
参考内容:
关于印发《山东省保险营销员诚信记录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山东保监局制定印发《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关于加强和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人身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工作具体要求
山东省借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自律公约
山东省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自律公约
山东省企业财产保险自律公约
山东省意外险业务经营具体要求
人身保险公司营销员人均产能如何有效提高
山东省人身保险机构费用合理管控
17.关于在银邮类机构张贴人身保险投保提示的通知(山东)(94112/0.5小时)
18.关于加强其他类机构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管理的通知(山东)(94264/0.2小时)
19.山东省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94265/0.8小时)
20.山东财产保险机构分类监管暂行办法(94266/0.25小时)
21.山东省人身保险机构客户咨询投诉处理工作指导意见(94267/0.15小时)
第四篇:附录二: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技术
2006年12月02日 星期六 下午 02:32
问卷设计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一份好的问卷应做到:内容简明扼要,信息包含要全;问卷问题安排合理,合乎逻辑,通俗易懂;便于对资料分析处理。一份问卷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前言、主体内容和结束语。
问卷前言主要是对调查目的、意义及填表要求等的说明,包括问卷标题、调查说明及填表要求。前言部分文字须简明易懂,能激发被调查者的兴趣。
问卷主体是市场调查所要收集的主要信息,它由一个个问题及相应的选择项目组成。通过主体部分问题的设计和被调查者的答复,市场调查者可以对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态度、意见倾向以及行为有较充分的了解。
问卷结束语主要表示对被调查者合作的感谢,记录下调查人员姓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结束语要简短明了,有的问卷也可以省略。
3.问卷设计必须注意的问题。问卷中问题提问合理、排列科学可以提高问卷回收率和信息的质量。
首先,文字要表达准确,不应使填卷人有模糊认识、如调查商品消费情况,使用“您通常喜人选购什么样的鞋?”就是用词不准确,因为“通常”“什么样”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回答各异,不能取得准确的信息。如改为具体的问题:“您外出旅游时,会选购什么牌号的旅游鞋?”这样表达就很准确,不会产生歧义。
典型案例1
客户对某产品的价格和服务质量感兴趣,询问消费者“您对它的价格和服务质量满意还是不满意?”
[分析提示]
该问题实际上包括价格和服务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结果“对价格不满意”、“对服务不满意”或“对价格和服务不满意”的被调查者可能回答“不满意”,该结果显然得不到客户想了解的信息。因而,该问题应分为两个问题询问:“您对它的价格满意还是不满意?”
“您对它的服务质量满意还是不满意?”
这样,客户可以分别得到某产品的价格和服务质量方面的信息。
其次,问卷要避免使用引导性的语句。如设计问卷时,问“××牌号的旅游鞋质优价廉,您是否准备选购?”这样的问题将容易使填表人由引导得出肯定性的结论或对问题反感,简单得出结论,这样不能反映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态度和真正的购买意愿,所以产生的结论也缺乏客观性,结果可信度低。
典型案例2
某公司想把某电视节目制作成VCD盘,配调查其潜在市场,所设计的问卷中标题和说明部分均表明调查是关于该电视节目的。问卷首先要求被调查者列举最喜欢的三个电视节目(开放题),结果该节目名列榜首,98%的被调查者声称最喜欢该节目。
[分析提示]
显然结果是有偏差的,原因是标题和说明部分给出了该节目的名称,使得被调查者先对该节日产生或加深了印象,从而诱导被调查者在回答自己喜爱的节目时,有意无意地给出这一节目名称,导致结果再现偏差。
再次,问卷问句设计要有艺术性,避免对填卷人产生刺激而不能很好地合作。如
下面两级问句:
A:您至今未买电脑的原因是什么?
(a)买不起
(b)没有用
(c)不懂
(d)软件少
B:您至今未购买电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价格高
(b)用途较少
(c)性能不了解
(d)其他
显然B组问句更有艺术性,能使被调查者愉快地合作。而A组问句较易引起填卷人反感、不愿合作或导致调查结果不准确。
最后,问卷不要提不易回答的问题。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涉及填卷人的心理、习惯和个人生活隐私而不愿回答的问题,即使将其列入问卷也不易得到真实结果。遇有这类问题,如果实在回避不了,可列出档次区间或用间接的方法提问。如调查个人收入,如果直接询问,不易得到准确结果,而划分出不同的档次区间供其选择,效果就比较好。另一种是时间久、回忆不起来或回忆不准确的问题。
决定每个问题的措辞
决定总的措辞,就是将已定类型和内容转化为标准提问的依据以及被调查者能够理解并根据其回答的问题。表面看来,这一阶段不过是确定用词语气,然而其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措辞不当往往会使被调查者误解题意或拒绝回答,引起计量误差,从而直接影响数据质量,事后弥补非常困难,而且成本太高。在这一步骤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l)词不达意,问题的措辞没有准确反映问题的内容。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一般有:措辞错误,无法表达原意;模棱两可,令人产生歧义;缺少重要句子成分等。
例如,在某调查中有单选题询问“贵公司从事的生产活动”,而现实中许多公司兼营多种产品活动,选择时仅按照备选答案的顺序,选出见到的第一个自己公司从事的产品活动,而非最主要的产品活动,显然得出的答案有偏。
(2)被调查者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①缺少必要的定义说明。调查对象是非专业人员时,可能不理解某些专业词语的含义。
[典型案例 3]
某VCD光盘生产厂家就市场潜力派员访问调查,询问:
请问您是否使用过VCD 2.0版本技术?
□使用过□没有使用过□不知道
[分析提示]
因为不知道什么是2.0版本技术,有些被调查者可能已使用过却选择了没有使用过,所得的结果显然有误差。
此外,即使对于专业术语或日常用语,不同人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典型案例4]
请您估计一下,您平均一个月在音像制品上花多少元钱?
[分析提示]
这里的“音像制品”虽然是常用词语,但是如果不对音像制品范围进行划定,则被调查者对其所含物品种类的理解有些人就可能认为是磁带、录像带等。还有,这里的“花多少元钱”,可以指购买,也可以指租借,不同人的理解显然也是不同的。
②用词生僻或过于专业。一般调查中,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分布广泛,生僻、专业的词语会阻碍被调查者对问题的理解。
[典型案例5]
某保险公司调查顾客对本公司业务的印象,询问:
请问您对本公司的理赔时效是否满意?
请问您对本公司的展业方式是否满意?
[分析提示]
许多被调查者不明白什么是“理赔时效”和“展业方式”,即便给出答案也没有意义。
③语词过于复杂,也容易使被调查者理解错误。
(3)使被调查者不能准确回答。主要原因有:
①问题、答案选项的措辞诱导被调查者的思维。
[典型案例6]
您并不认为应该增加反污染法规吧?
[分析提示]
这种否定句提问对被调查者的回答有诱导作用。
②问题给出的答案选项含义模糊或相互交叉,使被调查者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询问被调查者对某品牌商品的购买时间,选项中有“最近三个月内购买”和“最近一年内购买”,如果被调查者是上周购买的,则选这两个选项都对。
③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忆、估计,而回忆是造成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经常有些市场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回忆以前三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购买情况,这显然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回忆力和合作程度。某次汤料市场调查询问被调查者每次做几碗汤,尽管说明了碗的大致容量,但这种估计明显会有很大的计量误差。④问题会有假定性,使被调查者无法准确回答。
[典型案例7]
您辞去日前的职位后是否会立即找其他工作?
[分析提示]
被调查者可能因为假设不成立(不打算辞职)而说不,也可能因为辞职后不会立即找其他工作而说不。
(4)缺少必要说明,问题或选项较抽象,都会使被调查者回答的口径不一,引起计量
误差,甚至使数据无效。例如,询问消费者购买VCD的平均单价,但没有对单价进行定义说明。结果有人认为是一盒的价格,有人认为是一张盘的价格,结果得到的数字有数百元的,也有几元的。这样的结果根本无法用于推断总体。有些问题含有“偶尔”、“许多”、“大致”等含义模糊的词语,不同被调查者的理解显然也是不同的。
(5)问题的措辞可能会影响回答率,使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或不愿意真实
回答。例如,直接询问一些敏感性问题总会使被调查者产生反感而拒答。又如被调查者可能不愿示弱或怕被看不起而说谎。所以,在决定措辞时要注意研究被调查者的心理。
(6)问题中出现褒义词、贬义词或否定问题都会影响被调查者的回答。
[典型案例8]
1941年罗格(Rugg)进行的试验:
A:您是否认为美国应该禁止反对民主的公开言论?
B:您是否认为美国应该允许反对民主的公开议论?
[分析提示]
结果问题A中 54%的调查者回答“是”,问题B中75%的被调查者回答“否”,显然是过于严格的措辞“禁止”导致这两题结果的显著差异。
问卷措辞的确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同设计者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这里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设计者反复推敲,尽量避免措辞引起的误差。
(l)遵守准确性原则,总措辞表达意思要准确并完整,不要模棱两可。一个问题只询问一个问题,不要随意为被调查者做假设。答案选项要准确详尽,避免互相交叉或包容。例如,经常询问的收入问题,应对收入的内容进行界定,是税后收入还是税前收入,是否包括第二职业收入、投资收益、转移收入等。
(2)问题不要带有倾向性,避免诱导性和暗示性。例如,褒义词、贬义词、否定问题都应尽量避免,即尽量给出中间的“一般/无所谓”选项(以下简称中间项)。笔者认为,该选项的存在会诱使被调查者不思考问题,直接选择中间项。实践中经常出现被调查者把量表中所有的题(或多数题)都选择为中间项,当然不给出中间项也会产生偏差,有些被调查者可能对问题本来没有明显偏好,而就近给出选择。但笔者认为,被调查者在“被迫”选择的同时已经过思考,选项能够代表他自己的想法。
(3)遵循可靠性原则,避免使用过于生僻、专业的词语。必须使用时,应进行定义和说明。措辞要标准、规范、具体,防止不同被调查者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同时还有可比性。
(4)注意措辞尽量婉转,可以用第三人称提问。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随机化回答技术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
(5)注意效率原则,措辞尽量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最确切的含义。但这时的简单并非指问题越短越好。实践表明,问题越长,得到的回答越多、越准确。
[典型案例9]
某调查曾分别用短句①和长句②对不同样本进行过试验:
①你的咽喉痛过吗?
②这个问题是关于咽喉疼痛的,我们正在寻找这方面的信息,请问你的咽喉曾经痛过吗?
[分析提示]
根据被调查者的医生提供的信息,检查调查所得数据的质量,结果表明长句②得到的回答更真实。
(6)注意可维护性原则,语句标准,口径统一。
第五篇: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
一财务预测分析
项目建成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伴随着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这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消耗的货币表现,称为费用。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
(1)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成本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用途不同,从而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成本项目。一般包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A.材料成本。指在生产中用来构成产品实体或变成产品主要部分的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B.人工成本。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2)期间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形成一定期间的经营能力而发生的费用,其费用从当期销售收入中全部补偿。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A.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B.财务费用。指为筹集资金所发生的各项费用,C.销售费用。指企业在、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
3.盈利[50万]
二财务总汇
【1】启动资金为300万,该资金基本用于设施建设和第一个月开支同时是固定投入
【2】用70万买使用设备,130万对土地进行装修
【3】招人5做 高层管理人员每人每月3000元,30名管理员,每人每月1500元,人员每月总支出6000元,奖励总达3000元。
【4】材料采购每天7000元,其他费用(电费损耗,水费,损耗)每天1000元。该项目每月费用240000元
二资金需求
【1】 固定资金为200万,流动资金每月10万
【2】 设备维修每月1是】万
【3】 税务根据每月营业额计算
三,盈利预计目标
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每月10万,每月支出3万加上固定成本300万,还有每年税务和各种费用,也就是说每年可盈利3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