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改革报告
新课程改革报告
本课题研究拟在三年内完成,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7月
1.进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的学习,举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辅导,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新课改的转轨,要求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写出学习心的,并举行校际间的交流,推行参与培训的教师实行上岗待证制,对优秀参与者颁发优秀学员证。
2.对“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推广新教材──青岛市初中语文“大阅读”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召开局属中学部分校长会议.分管教学教导主任会议.青岛市语文中心组会议.郊市区语文教研员会议.青岛市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会议,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及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要进行子课题的分析,同时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自觉参与实验与研究之中。各个学校课题组要选择本学校的研究子课题,写出本学校的实验与研究计划,并确立具体实验步骤。
4.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考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5.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的分析,进行全市的大集各,各区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研究新教材编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新教材的“课前提示”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阅读的启发作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
6.由各实验学校定期出示研究课,各区片教研网络每学期出示3节研究课,青岛市课题组每学期出示5节研究课。
7.各实验学校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各区片教研网络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区片研讨,写出阶段性总结,上报市课题组。
8.学期终了课题组汇总全市实验与研究情况做出实验总结,各学校与每位实验教师整理好总结与课后记,每学期要有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9.举行由各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教改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交流会,听取各校的研究情况的汇报。做好课题实验与研究材料的整理与建档工作,档案工作要规范,便于上级领导检查。青岛市课题组定期向课程教材研究所通报情况,并上报阶段性实验报告。
10.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第七册.第八册语文教材教学光盘的制作,计划每个单元选一篇课文,由教研员分析教材,由课题组教师出示研究课,再由教研员评课。
第二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1.召开课题组会议,召开部分学校领导.教导主任会议,听取有关课题实验的意见,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具体计划。
2.举行全市实验教师会议,通报上学期课题研究情况,提出本学期课题研究要求。举行阅读教学研究课.公开课,要求将该课摄录下来进行分析,同时对参与上课的学生进行诊断性检测。
3.举行部分学生座谈会,召开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提取家长及学生对实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
4.举行阅读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南片.市北片.四方片.李沧片各出两位代表进行阅读教学经验的介绍;举行新教材的分析会,各研究学校交流对新教材的认识及研究成果。
5.邀请人教社有关专家来青岛讲学,下校听课,进行具体指导。
6.各区片.各实验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情况交流,并向教育局韩局长.教研室姜主任.解 主任.王主任进行汇报。
7.课题组成员组成课题视导组对市南区26中.39中,市北区43中.34中,四方区44中.21中.41中,李沧区61中.22中,进行课题研究的视导检查,并对各实验学校的实验情况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组织部分课题组研究教师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
8.各区片教研网络举行小型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举行青岛市语文课题研究研讨会,进行阶段性了作交流,进行实验论文交流与宣读。
9.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第九册.第十册语文教材教学光盘的制作,计划每个单元选一篇课文,由教研员分析教材,由课题组教师出示研究课,再由教研员评课。
10.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组写出调查报告,上报课程教材研究所,上报市教育局领导韩局长,上报市教研室领导麦主任.解主任.王主任,进行阶段性验收。
第三阶段:2003年9月──2004年5月
1.召开部分实验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座谈会.实验学校教研组长座谈会.召开各市区语文教研员座谈会,听取前一阶段实验与研究的情况,并对本区.本校实验情况进行论证,同时提出改进意见。
2.组织部分课题组成员.部分教研员及部分实验学校校长赴北京.山西或深圳进行考察学习,写出考察报告,并向全市教师进行汇报。
3.加强实验学校校际之间的交流,各实验学校之间相互听课,相互介绍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的成功的经验,以便进行总结。
4.进行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大会,各个区片.各个学校进行新教材分析与交流,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与交流,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多角度阅读及体验性阅读的经验总结;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教材课后记交流与研讨会。届时将邀请人教社部分专家到青岛市讲学.指导,并对课题实验进行初步论证,对实验较好的学校与教师进行表彰。
5.围绕课题举行青岛市级公开课,由课题组.部分实验学校介绍相关阅读教学研究成果,介绍相关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届时将邀请课程改革研究所领导.青岛市教育局韩局长.青岛教研室姜主任.解主任.王主任等有关领导莅临指导,并邀请有关舆论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6.围绕课题举行《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展示与比赛,届时将邀请教育局领导.教研室领导颁奖,并邀请有关舆论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宣传。
7.围绕课题进行教师教学论文评比;进行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对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以及新教材研究成果进行表彰;对评出的学生学习优秀者进行表彰。
8.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第十一册.第十二册语文教材教学光盘的制作,计划每个单元选一篇课文,由教研员分析教材,由课题组教师出示研究课,再由教研员评课。
9.市语文课题组.区片教研网络.实验学校做好实验论文的整理。做好课题实验报告及相关档案材料的复查工作,先由青岛教育局.青岛教研室领导进行检查,以便进一步完善,迎接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检查与验收。
10.完成课题研究论文,出版《课题研究论文集》,并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的示范课.公开课,并拍摄成录象课,在山东省或国家其他地区公开发行,为课改做出青岛地区的贡献: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形成系列),争取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迎接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检查与验收。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
3.根据课程管理和设置的要求,把所有课程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国家制定的是教育目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是_______,到课程工作者所要确定的是_______。
5.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6.___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_______。
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
9.课业及进程是指_______。10._______最早将课程编制引入课程评价。11._______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模式。
12.美国的加德纳提出了_______,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1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_____。
14._______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被成为“过程评价”,_______被称为“结果评价”。
15.2001年6月__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
16.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_______,偏重知识的是_______。
18.课程设置的最终表现形式是_______。
19.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文件称为_______。
20.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终要体现科学教育与_______相结合。
21.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赫尔巴特、斯宾塞。
22.新课改下,小学阶段以_______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_______课程。
二、简答题
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3.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临沂山香咨询电话:***1QQ客服:126483546
3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5.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6.简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7.简述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8.简述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
9.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答案
一、填空题
1.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 2.布鲁纳 3.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4.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5.教育目的 6.课程实施 7.教材/教科书 8.课程计划 9.课程
10.泰勒 11.发展性评价 12.多元智力理论 13.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4.诊断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6.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17.形式教育论 实质教育论 18.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19.课程标准 20.人文教育 21.夸美纽斯 22.综合 分科与综合二、简答题
2.(1)社会发展水平
(2)科学文化发展水平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2)强调加强基础
(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活实际的联系。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4.(1)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
(2)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
(3)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4)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发展的自主性。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发展教师个体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
5.(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9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次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
6.P27
7.(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8.P
539.(1)体现课程结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原则。
(2)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原则。
(3)体现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统一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结合原则。
新课程改革知识要点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
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4、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一、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十二、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5、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6、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十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
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
十四、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情感性原则。
十五、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我校的高效课堂是“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自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经过中国教师报李炳亭主任、县教育教研室、学校老者研室三级培训后,我已经初步掌握要领,并在课堂中贯彻执行。虽然收获颇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预学的环节内容变化大,形式更多样
以前的新课,学生基本上就是读书,勾画,做题填空等简单形式的预学,更利于学生展开独学、对学和群学。今天的课是单元复习课,内容难度比较大,既要整体梳理一遍教材,又要梳理单元检测题试卷等,更为艰难的是,这种复习课本来上的就不是很多,为此同学们表现出了许多的不适,在合作上大家没有了往日的默契。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因为刚上完了必修课,今天就接着复习,同学们在梳理教材时有了难度,在小组内部分工上,比过去的协调也增加了难度。
二、展示环节有所变化
首先,展示什么内容,比过去有所变化。过去是展示自己小组最拿手的成果,是首先要展示自己小组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接着是小组互相解决问题,展示成果。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有些不太适应,所以,该哪个小组出场展示呢,学生们就出现了混乱。当学生出现这个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纠正。我怕纠正太多,学生更无所适从,希望他们在课后的反思中能够理清思路,留待以后的课上改进。
其次,怎么进行展示,比过去有所变化。为了增强学生对疑惑问题的记忆深刻和关注,今天要求大家把问题板书呈现在黑板上,过去是以说代替写。今天在写上,大家有些不适应,而且对于时间的把控不够好。多数学生没有写过这么大量的粉笔字,甚至为了板书美观,好几个同学都擦了又写,写了又擦。怎么样写好,怎么样板书,今后这些内容我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培训,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挑战。单元复习课,更应该落实到善于归纳,善于理清思路和结构来学,落实到笔记是一个关键,这也是本节课要求学生板书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衷。
再次,展示过程中学生灵活性不够。今天的课堂,学生灵活反应不够好,没有及时对相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其共性,这些是新授课中少有的。我想,这和老师的调动及氛围的营造不够有很大的关联,今后要加以改进。
三、评价环节有变化
经过三级培训的学习,结合学校情况和学生情况,我们将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变为复合的评价方式,即采用参与度和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所以,过去我们对学生的参与 只停留在口头表扬的层面,从来不给予加分。今天,要考虑参与度加分,我自己首先就感觉有些不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情感氛围等营造的不够。
在这些变化中,我们也许有很多的不适应,我想慢慢会好的。
当然,今天的课也有一些是没有变化的,但教学中,却无形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展示环节的走样。本学期,我们都是按照学校制定的“五步三查”教学环节进行的,即展示小组成果――接受大家质疑――修改完善并归纳小结――欣赏评价的环节进行,今天第二个小组的展示就出现一些混乱,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当时的教学处理有些急躁和粗糙,还没有和学生交流,不知道是否是因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展示成果不适应。也许更习惯的是小组全体上台,这样大家心里没有那么慌张,相互有提醒,能够更好地进行展示。第二,反馈环节 的处理不果断。今天的复习课,实际上是可以不超过规定时间的。一方面是展示环节的调控不太恰当浪费了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展示过程,了解复习的把握程度,可以灵活处理最后还是否需要反馈与评价。第三,师生的沟通不顺畅。过去的课堂总是春风笑语的,今天我满脑子里想的都是五步三查,抓紧时间,及时了解学情,学生心里想的是怎么在小组中参与展示。我感觉师生的精神面貌没有激发出来,相互之间的和谐、互动缺乏温度,所以整个课堂的激情不够,感情不够,也影响了学生的发挥。我个人的体会是,尽管老师要少说,可老师仍然是整个课堂的情感氛围营造的主要源动力。
在这节复习课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我需要以后加以改进,也需要理加多的学习。同时,我也有所收获,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信学生,是解放教学的基本前提。本学期,我们在导学案的编制上就不断地渗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如标注A、B、C三级训练题。今天的复习课导学案编制,为了避免老师的交代不清楚,学生了解不明确,考虑到复习的内容多。所以,重点解决了学生的行为要求。我觉得今天的导学案更像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课前,课中,老师基本上没有花时间来啰嗦“现在你们干什么,怎么干”,相信学生的结果是,大多数同学还是能够按照要求去学习。
2、从形式上来讲,五步三查的环节基本完成。在学校课堂改革的固模阶段,我觉得自己是严格按照五步三查的要求,亦步亦趋,努力探索怎么样落实教学预学、展示、反馈三环节及五步的。上完课后,自己总的感觉是,五步走完了?探究课上了?形式的问题似乎容易解决,内在的问题只好慢慢摸索前进。
3、3、控制冲动,凡是传统课堂的不当做法先放一放。我觉得对自己来说对有些问题的传统做法,自己是想方设法地控制自己停止不说。比如按照过去的思路,复习课一般是把知识结构梳理梳理,把重难点、易错点、常考点以及各种题型归纳归纳,很多时候讲得学生一愣一愣的,讲得学生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问题是,老师讲完了,学生真的掌握了吗?而且,一节课不够老师讲在今天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提填空题的问题,就真的没有问题了?按照学生的问题学生找,学生的答案学生发现的原理,像今天的课堂,我该什么时候插入其中了解学生对填空题把握的真实情况,甚至怎么样“引导”、“点拨”?我当时真的还没有考虑好,也没有寻找到适当的时机,也就控制了冲动,没有采
取贸然行动。
总之,我认为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应通过各种形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为了提高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对以上问题加以认真解决,这是我今后教学需要更加认真思考的。
第四篇:数学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调研目标:基本状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县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调研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调研对象:××市××中学。
调研方式: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座谈、研讨。
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运行基本没有达到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虽有所变革,但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太大改变。×××××××××××××××××××××××××××××××××××××
一、高中数学新课改情况
××××××××××××××××××××××××××××××××××××××××××××××××××××××××××××
二、分析与结论
××××××××××××××××××××××××××××××××××××××××××××××××××××××××××××
三、如何改进新课改的建议
××××××××××××××××××××××××××××××××××××××××××××××××××××××××××××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自查评估报告
忠县新生初级中学校 2013年新课程改革自查评估报告
根据忠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忠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化课程改革专项督导评估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对本校一年来的新课改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具体做法
(一)加强组织管理,着力营造新课改氛围
1、成立新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等有关部门人员任组员,负责决策、组织、协调、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推进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2、构建和形成了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及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校特色管理、综合管理(特别是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制订《新生中学实施课程改革改进教学的基本要求》、《新生中学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新生中学关于校本课程的管理办法》、《领导教师上课、听课及参与教研活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引领并激励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研究,提高课改工作实效。
3、加强与社区和家长的联系,举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多渠道和各种形式,宣传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及阶段性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有效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充分挖掘社区和家长资源,为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
4、把新课程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5、学校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办学思路,把新课程改革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落实课程计划,不断推进课程建设
1、不断增强依法办学意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没有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学校课表上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地方课程的管理,认真落实地方课程的实施计划,做到课时、教师、活动三落实。根据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以书法教学为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在起步。
2、开展课程辅助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开好体育课,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加强卫生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艺术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因校制宜,组建多种兴趣小组和社团。结合我校实际,学校组建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如到街上宣传法律知识、清扫街道、清扫河道、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到烈士墓扫墓等活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硬件设备设施促进新课程改革。今年我校确立了打造“书香校园”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图书、计算机及软件资料、班班通等资源推进课程改革,使用率达90%以上。
(三)加强队伍建设,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严肃劳动纪律,加大考勤力度,增强教师的教育自控能力,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拒绝有偿家教。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歧视学生;尊重课堂、尊重家长。年终进行师德评比,有恶性事件一票否决。严格规范从教行为,下大力气治理“三乱”现象。
2、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校本研修,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一是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加强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二是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三是认真落实校本教研计划,使教研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四是扎实开展以“全员、全面、全程培训”为原则,以“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的教学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坚持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全员培训,组织国培、市培、县培工作。一年来,在我校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耗资上万元送培教师达100余人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精心组织一年两次的教研活动,重视师资合理科学的配备,做到老中青教师、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创新意识强和敬业精神强的教师的搭配。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内资源共享。通过培训与学习,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自觉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去,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基本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规范集体备课制度。学校分年级分学科设置备课小组,选配备课组长,每个小组确定一名领导蹲组督导考核;推行每周一至二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每位教师必须承担分配的主备任务。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做到“备教材、备重点难点、备教法、备学情和学法指导”,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来设计教学方案。规范导学案编制流程:主备教师个人钻研形成初稿→备课小组集体讨论补充完善→主备教师形成正稿→蹲组领导审阅→年级分管领导审签→送学校文印室印制;任课教师使用共享的导学案时,必须象学生一样全面完成其中所有内容,并切实加以完善和补充,形成切合班级实际的个性化导学案。
2、加强课堂组织教学的管理。一年来,我校采用小组教学方式,从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小组培训、互助与合作学习伙伴的搭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及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桌椅摆放形式等方面对教师都作出严格的规范与要求。按照“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着力解决好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实施有效课堂,培育高效课堂,追求卓越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3、搞好教学反思。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对每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总结课改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在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并形成材料,由备课组长收集统一交教科室存档。另外,每周的业务学习时段,教科室组织教研沙龙活动,安排教师进行反思,谈自己在课改中的收获、体会,困惑、不足等。
4、加强作业环节的管理,实施分层教学。提倡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控制作业数量,注重教学反馈。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分层次给学生布置适量作业,并写出具有激励性的评语。加强培优扶差工作,不分快慢班,不向初三教师下达中考指标。
5、范教学督导。加强过程管理,全面掌握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等情况,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教学质量的监测。我校建立了校级领导分管年级一个年级,中层干部蹲点一个年级的制度,增强了常规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教学质量问题档案,对教学质量差的学科制定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五)强化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强化德育工作,落实德育首位。德育是素质教育核心,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法制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大力实施“德育系统工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德育领导与研究,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巩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加强研究。二是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一年来,我校开展了以“文明细胞”创建为主题的文明教室、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的评比活动10余次,开展两次书画展,在 “
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了庆祝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三是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目前,学校学风异常浓厚,文明礼貌蔚然成风,巩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订制多幅永久性的标语、悬挂名人名像、粉刷墙壁、美化教室。通过德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品德素质不断提高,在学习、生活中初步养成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
2、扎实开展“1+5”活动,全面实施“体育艺术和科技2+2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一年来,我校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以实践大课堂为重点的“1+5”活动,成立了阅读、演讲、科技、书法、英语等兴趣小组,广泛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体卫艺工作,把体卫艺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认真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加强了体育教师职责,规范了“2+2”项目和大课间操活动,强化了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积极开展体育达标训练。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具备了初步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身体素质不断增强,90%以上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3、加强学生培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如果离开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根本无法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为此,我校在学习小组的构建及培训上花大力气,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一是采用以下措施培训小组长: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第四,培养各学科组长;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二是加强小组成员培训:一是加强学生互助合作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把知识让差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二是为学困生加油,鼓励学困生大胆参与。三是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认真倾听;学会质疑、反驳;学会更正、补充;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四是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生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断增强。
(六)抓好导向,建立科学的师生评价制度
1、对学生的评价做到了“四化”。一是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充分整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评价要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二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充分听取来自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尊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作品(如作业、论文、反思、手工作品等),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并进行准确判断,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四是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做法,合理运用观察、访谈、调查、成长记录等质性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使注重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2、对教师评价做到更科学、更公正。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听课评课、教案检查、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等形式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阶段性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分析等形式建立阶段性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尤其是把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教研水平等作为重要的评价因素。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学生评价、教师互评、小组考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学校文化及特色建设有待加强。
2、新课改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3、学校管理有待于进一步精细。
4、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