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中实习实习报告
集中实习实习报告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前往中学校进行集中实习,担任七年级四班班主任,并教授七年级二班、四班、五班和十班的历史科目。实习期间主要任务是备课、上课、监考、试卷评分和实习班主任。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实习情况。
刚到塔中时,就打破我的的实习的热情。我们到塔中时,他们刚刚是星期五下午放学的时间,学校很安静但我们很疲倦。首先开了一个实习会,然后分配房间,到了房间什么都没有除了床,当时就懵了,我没有想到他们的学生的住宿条件这么差,他们能在这种条件下学习。从这点可以看出,这个学校的非常重视学习的。
冷落了二天,我们总于见到我们的实习指导老师和指导班主任,并准备简单的工具,就这么匆忙的开始我们我的实习阶段了。第一周我们主要是听课、备课,实习班主任应该做什么。先说一下班主任,个人认为这个学校的班主任很负责很累和我们以前中学的班主任相比,早上检查卫生,大课间操和营养餐,就连早中晚的就餐都要管还有晚自习。我没有想到班主任这么辛苦,完全成了学生的保姆。总的来说在我们指导班主任的带领下,我所在的实习班主任的班在实习阶段未发生什么不良情况。
这周我们到处听不同学科的课,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回去备课。下面就简单说说教学情况。听课阶段我有点犯糊涂了,因为我的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我学生时代从没遇过,颠覆了我的教学观,让我倍感压力。现在依稀记得我听的第一堂课是造桥的活动课,这在传统的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没有的,当时我也不明白这个课的意义,现在通过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的学习,这是杜威的儿童中心课程,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历史史事从书中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历史从枯燥向灵活有意义方面转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其中来。从我的指导老师的教案来看,基本上历史史事能回归生活中的都是这么来设计。对于不是考试大纲范围的课,就由学生自己来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二周,这就是我们锻炼阶段,第一次走上面对是学生的讲台,有点小紧张,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准,虽然上完了,出现了很多的小瑕疵。这是和以前在学校上课不一样的,以前是同学他们什么都知道,而现在是对的初中学生,由于塔中只重视语数外,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拓展型的学科就如黄花菜一样不受重视,而且历史中考是开卷考试并且分数只有20分,在这样大的环境下,同学们不太重视,(初三月考,我去监考时发现很多同学翻书都找不到答案,而且是书上原话)所以同学们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因此备课的一些问题显得有点难对于他们说。因此这堂课也就算不理想了。因此在我下一班的上课的时候,调整上节课的问题,还算成功下课时学生给我鼓掌,让我很高兴。
很快就实习阶段结束了,在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我明白了老师要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备课不仅仅是知识内容,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来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第二篇:集中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转眼之间我们为期五天的集中性毕业实习就这么结束了,听完了肖汉光老师、刘敏老师、雷体洪老师、齐东春老师以及谢之刚老师这五位老师的专题讲座之后感觉获益匪浅,下面我将对我从这几位老师的讲座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第一天肖汉光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工程建设法律及标准方面的知识。当我们进行每一项工程项目时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行政法规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其法定权限内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如《黑龙江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具有地方性,只在本辖区内有效,其效力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
第二天是刘敏老师给我们做的专题讲座,她给我们讲的是结构设计的知识。老师重点讲了钢结构的相关知识。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直观的说:大厦、体育馆、歌剧院、大桥、电视塔、雕塑、仓棚、工厂、住宅、山地建筑和临时建筑等。这是和钢结构自身的特点相一致的。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被强调的是“概念设计”,它在结构选型与布置阶段尤其重要.对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规范未规定的问题,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从全局的角度来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及细部构造措施。在早期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结构方案往往易于手算、力学行为清晰、定性正确,并可避免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同时,它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介绍了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构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间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目前钢结构实际设计中,结构分析通常为线弹性分析。新近的一些有限元软件可以部分考虑几何非线性及钢材的弹塑性能。这为更精确的分析结构提供了条件。并不是所有的结构都需要使用软件: 典型结构可查力学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直接获得内力和变形.简单结构通过手算进行分析.复杂结构才需要建模运行程序并做详细的结构分析。
钢结构设计出图分设计图和施工详图两阶段,设计图由设计单位提供,施工详图通常由钢结构制造公司根据设计图编制,有时也会由设计单位代为编制。由于近年钢结构项目增多和设计院钢结构工程师缺乏的矛盾,有设计能力的钢结构公司参与设计图编制的情况也很普遍。
1.设计图: 是提供制造厂编制施工详图的依据.深度及内容应完整但不冗余.在设计图中,对于设计依据、荷载资料(包括地震作用)、技术数据、材料选用及材质要求、设计要求(包括制造和安装、焊缝质量检验的等级、涂装及运输等)、结构布置、构件截面选用以及结构的主要节点构造等均应表示清楚,以利于施工详图的顺利编制,并能正确体现设计的意图。主要材料应列表表示。
2.施工详图:又称加工图或放样图等.深度须能满足车间直接制造加工.不完全相同的另构件单元须单独绘制表达,并应附有详尽的材料表.设计图及施工详图的内容表达方法及出图深度的控制,目前比较混乱,各个设计单位之间及其与钢结构公司之间不尽相同。初学者可参考他人的优秀设计并参考相关的工具书,并依据规范规定编制。
实习的第三天是雷体洪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建筑设计方面的专题讲座。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在广义上,它包括了形成建筑物的各相关设计。按设计深度分,有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初步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按设计内容分,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物理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光学设计、建筑热学设计)、建筑设备设计(建筑给排水设计、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设计、建筑电气设计)等。在狭义上是专指建筑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高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城市化、高技术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是时代的里程碑,也是城市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们面对的宏伟课题和历史重任。一部分学生存在着高层建筑设计概念不清的现象。一些学生的设计图明显是用多层的设计方法来进行高层建筑设计;还有一些学生其图面表达基本正确,但在设计辅导时询问其设计思路,回答是别人这么做我也跟着这么做,或回答学人家已建成的和已设计成图的高层建筑,却不知为什么应该那么设计。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看到一些学生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存在着如下的问题:用一般规划原理和方法去筹划高层建筑的总体功能布局;忽视高层建筑的特性及影响。如高层建筑本身及相关地域体量、尺度、空间、环境容量、城市景观等问题。使用多层建筑空间组合的加层法来处理高层功能关系;沿用一般结构概念来表达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特点,缺乏科学的工程美学观点;用多层建筑的竖向空间概念去解决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与疏散问题;采用低效高能耗设备和简单技术原则“满足”高层建筑人工环境的要求;沿用多层建筑的形象构图手法去处理摩天大楼的艺术造型等。
作为建筑设计者,首先从设计概念上弄清它的实质、意义、哲理、目标,创作思维方式和手段等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高层建筑甚或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概念与一般多层建筑的创作哲理和方式不尽相同,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相比较,在建筑设计概念方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两者同是建筑物这一课题,基于共性,在建筑物构成要素和筹划目标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然而,高层建筑因其高度、层数、复杂的功能和设备安全度、材料、施工技术、高科技管理、建筑艺术形象等特殊因素,在设计概念上与多层建筑不尽相同,究其特殊性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筑高度与层数的量化概念;二是结构技术与设备综合化的概念;三是建筑文化与健康环境的优化概念;四是设计者创造力及设计意识的概念。
实习的最后两天是由齐东春老师和谢支刚老师为我们做路桥方面的专题讲座。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势在必行。为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促进民生改善、提升城市形象,要努力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创精品优质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根据施工顺序的先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审查设计图纸,熟悉有关资料。检查图纸是否齐全,图纸本身有无错误和矛盾,设计内容与施工条件能否一致,各工种之间搭接配合有否问题等。同时应熟悉有关设计数据,结构特点及土层、地质、水文、工期要求等资料。搜集资料,摸清情况。搜集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料和技术经验资料;深入实地摸清施工现场情况。市政工程涉及范围广,包括道路、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路灯等许多方面。因此,为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加强现场技术交底,使各个环节衔接好。利用图、表和文字形式在工程具体施工前,由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内容、重点部位、操作要点、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及施工重点、要点等进行指导与明确交底,并对施工员的反馈负责指导和处理。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技术交底具有多层次性、反馈性和可调整性
转体施工法是老师重点讲解的一种施工方案也是桥梁施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各类单孔拱桥的施工,其基本原理是:将拱圈或整个上部结构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河流两岸利用地形或简单支架现浇或者预制装配半拱,然后利用动力装置将其两半拱体转动至桥轴线位置合拢成拱。分为平面转体、竖向转体和平竖结合转体三种。平面转体:按照拱桥设计标高先在两边预制半拱,当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借助设置于桥台底部的转动设备和动力装置在水平面内将其转动至桥位中线处合拢成拱。竖向转体:在桥台处先竖向或者在桥台前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在桥位垂直平面内绕拱脚将其合拢成拱。根据河道情况可以:竖直向上预制半拱,然后向下转动成拱,其特点是施工占地少,预制可采用滑模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在桥面以下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向上转动成拱,适于河内无水条件下使用。平竖结合转体:由于受河岸地形条件限制,采用转体施工时,前述两种方法均难以实施,只能在适当位置预制后,平转与竖转相结合,实现两个半拱桥位合拢。
其实老师们给我们讲的知识远不止这些内容,这里知识写出了一些老师重点强调的知识。通过这次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真的很多很深,而我也必须在以后职业生涯中继续学习。
第三篇:微波遥感集中实习报告一
微波遥感集中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SAR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认识SAR影像的几何和辐射特点,特别是不同类型地物的影像特征,为提高图像解译能力奠定基础;理解斑点噪声产生原因,熟悉SAR图像滤波方法,以减少斑点噪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基础知识和原理对SAR图像进行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
二、实习内容
1.SAR影像认识和比较
通过对不同数据的比较,分析SAR影像的数据特点,包括SAR影像的辐射特性和几何特性。SAR影像的辐射特性包括影像上有明显的斑点噪声,这是由于回波的相干性,造成图像明暗变化,有些像元很亮,形成斑点噪声。SAR影像的几何特点包括斜距显示的近距离压缩、透视收缩和叠掩以及雷达阴影,近距离压缩是因为SAR影像是侧视投影距离成像,地距上等长的物体斜距成像之后会表现为成像点近的地物成像较短,远的地物成像较长,这种现象在平地时可通过等效中心投影消除,但在山地等有高低起伏的地形即使以地距显示也无法消除这种压缩现象;透视收缩是指在山地前坡方向或是其他有高度起伏的地物,坡度较缓时,近距离时图像收缩更大,而叠掩现象也是主要发生在山地前坡以及其他有起伏的地物上,坡度较大时,会出现顶底重叠甚至顶底倒置的现象,不仅如此,信息之间还会相互叠加,导致信息被掩盖,叠掩现象在城市地区影像解译方面影响较大;雷达阴影是由于波束无法到达后向区域,造成阴影现象。2.不同类型SAR数据的比较分析
首先有同一地区光学与雷达影像,对比分析发现,光学影像更符合人眼的视觉效果,较易解译,雷达影像存在一定的几何变形,并且还会出现许多亮点——斑点噪声,这是其固有属性,对比光学影像,在几何上有不一致,解译也较困难。比较星载机载获取的同一地区的雷达影像,发现也有不同。由于平台不同,影像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机载雷达影像表现出更明显的明暗条带间变化,这是因为星载平台入射角要小于机载雷达,所以星载影像照度更均匀,机载雷达影像则明显受天线方向图的影响,并且机载平台不如星载平台稳定,几何变形更大。再通过比较不同波段的雷达影像以及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影像,分析波长和极化方式对成像的影响。3.SAR影像滤波
由于SAR影像的固有特性——斑点噪声的存在,雷达影像在利用时总是需要先进行滤波处理。此处利用不同窗口大小、不同滤方法来实现雷达影像滤波,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4.SAR影像的解译判读和分类
这里先对雷达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判读,再利用软件实现基于像元的SAR影像分类和面向对象的SAR影像分类。可以发现基于像元的方法是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类效果的,基于对象的方法有所改进,但仍有不足,需要结合其他更多的信息,如图像纹理、阴影、分布位置、形状大小和与周边地物的关系来帮助解译和正确分类。
三、实习步骤
1.不同SAR数据的读取比较和特点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是距离成像,正因其特殊的成像方式,图像有其特有、固有的特点。下面将通过比较光学影像与SAR影像的区别、机载星载SAR影像以及不同波段、不同极化方式下SAR成像的区别来对SAR影像的成像特点进行分析总结。1.1 光学影像与SAR影像的比较
图1 光学影像
图2 SAR影像
光学影像与人眼视觉相近,是中心投影,并且像元灰度值与地表真实反射率有关;SAR影像是距离成像,斜距投影,像元灰度与地物的散射系数散射截面有关。根据它们成像原理的不同,可由图像很明显的看出,SAR影像中较亮的像元主要是建筑和管线,主要是由于角反射和谐振作用等。SAR影像另一个与光学影像不同的明显特点是:放大SAR影像可以看到较明显的亮点——斑点噪声,而光学影像没有这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雷达向地物发射电磁波,地物散射回波会有相干性,相干波造成了这种有明有暗的斑点噪声,这是SAR影像固有的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减弱斑点噪声的影响。
图3 斑点噪声
1.2 机载与星载SAR影像比较
图4农大机载SAR影像
图5星载SAR影像
对比机载与星载的SAR影像对同一地区的观测可以很明显发现一个特点:机载SAR影像有很明显的明暗变化,这体现了天线方向图的影响。
在SAR系统发射功率、调制波形和天线增益一定的前提下影响机载SAR图像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天线方向图和作用距离。雷达天线方向图表征了雷达天线辐射特性与空间角度的关系。沿雷达天线方向图的主瓣中心方向,SAR成像强度最大、信噪比最高;从主瓣中心向方位向两侧,成像强度依次减弱,且夹角大于半功率角后,强度减弱加剧。雷达天线方向图影响导致机载SAR图像沿距离向呈现中间亮、两侧暗,中间信噪比高、两侧信噪比低的特点,所以我们从农大的机载影像上也可以看到“暗—亮—暗”这样的变化。
图6机载与星载影像对同一地区观测
并且由影像也可以看出斜距成像的特点。先由图像中的阴影和透视收缩判断观测方向是从左上角观测,图像在靠近观测附近的田地宽度明显小于远离观测点的田地,表现出近距离压缩;一些地物表现出高低起伏时,会出现雷达阴影;图上的建筑物还表现出了透视收缩,房子的一侧明显窄于另一侧,有的较低矮地物也反映出叠掩现象。
机载与星载影像的对比,可以发现:1)星载雷达由于入射角的范围更窄,没有机载雷达如此明显地受天线方向图的影响,所以,星载影像照度更均匀,图像条带间变化不大;2)星载平台比机载平台更稳定,几何变形也更小。
总结雷达斜距成像的特点,发现突出表现为近距离压缩、透视收缩、叠掩和阴影的影响。透视收缩在图上常表现为山坡长度看起来比实际短,这是因为有坡度存在但是坡度较缓时,电磁波先到坡底再到坡底,但距离比平地要短了,因为回波时间的影响;而叠掩是坡度较大时,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先到坡顶再到坡底,出现了顶底倒置现象,并且其中的信息重叠在了一起,所以称为叠掩。下面为透视收缩、叠掩和阴影的例子。
图7 缓坡的透视收缩
图8山地的叠掩
图9 高楼的叠掩
雷达影像的几何特点中除叠掩、透视收缩外,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1)SAR影像在强反射面附近易出现虚假现象或是旁瓣效应。比如水面上的桥,由于虚假现象,水面反射与桥之间可能会产生角反射器效应,得到多重回波信号,所以产生了多个桥边缘的影像,如下图所示;2)由于SAR是距离成像,考虑到多普勒效应,当成像时像元内有运动目标,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所以最后运动目标成像就不在其真实应在的位置,会有所偏移,并且运动速度越快,偏移量越大,所以可以看到在公路或是桥上的运动的汽车,成像不在桥上,而是偏移到了各种地方,如下图所示。
图10 桥的虚假现象和运动目标的偏移
1.3 不同波段SAR影像对比
不同波段对雷达色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粗糙度的衡量以及穿透深度的影响,波长越长,可穿透深度就越大。此处C波段波长略长于X波段,所以很明显的,在图像的左上角部分红圈部位,C波段由于穿透能力优于X波段,可以看到更深层介质的散射。
图11C波段雷达影像
图12 X波段雷达影像
1.4 不同极化方式的SAR影像对比
图13四种极化方式的SAR影像
不同极化方式下,地物的散射特性表现会有所不同,所以多极化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相对光滑表面在VV极化下的散射强于HH极化;对于有一定高度的建筑群,HH极化散射强度大于VV极化;交叉极化的回波强度一般要小于同极化的,所以由多极化信息,可帮助判断地物散射体类型、视向散射方向等。
2.SAR影像斑点噪声及处理方法
由之前对SAR成像原理的分析可知,SAR影像的固有特点就是斑点噪声。而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学到的关于减弱SAR斑点噪声的方法包括多视处理和图像滤波。这次实习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滤波。
在ERDAS中,用于雷达影像滤波的方法包括均值滤波、中值滤波、Lee-Sigma滤波、局域滤波、Lee滤波、Frost滤波和Gamma-Map(最大后验概率)滤波。传统的滤波方法包括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它们的优势在于算法简单、速度快,但考虑到相干性斑点噪声是乘性噪声,这两种方法理论上都不太合适。而sigma滤波、Lee滤波和Frost滤波均考虑到相干性噪声的乘性特点设计的,在雷达噪声滤波中也是应用十分广泛。
下面将利用ERDAS中的滤波功能对一幅斑点噪声明显的图像进行滤波,并对结果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
首先确定最佳滤波窗口大小,选取Lee-Sigma滤波方法,改变窗口大小(注意窗口大小只能是奇数),得到滤波后的结果,如下图。分析滤波结果发现,3*3时还是有很多斑点噪声,5*5时图像已经开始出现边缘模糊现象,7*7时许多特征都模糊得很严重了,所以最后选择5*5为最适窗口大小。
图14不同滤波窗口大小效果比较
然后对原始影像做均值滤波、中值滤波、Lee-sigma滤波、局域滤波、Lee滤波、Frost滤波和Gamma-Map(最大后验概率)滤波,窗口大小均为5*5,处理效果如下:
图15不同滤波方法的比较
经过滤波处理后,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均发生了变化,希望选取的方法能对原始图像的信息有最大的保留,反映在直方图上就应该是对原始的灰度区间能有最佳保持,从这个角度认为Lee-Sigma滤波、局部滤波和Gamma-Map(最大后验概率)滤波效果最好。
从定量角度来说,可以计算滤波后图像的均值方差,从而求解出均方误差,一般认为均方误差越小,噪声越小;并可求解出峰值信噪比,峰值信噪比越大,图像信息越多;还可求出等效视数,等效视数越大,滤波器效果越好;最后可求出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大小与消除了多少斑点噪声相关。根据这些定量指标与噪声处理效果的关系,给它们分别赋权,形成一个最终的评价指标,根据这个指标对以上的滤波方法进行定量的评价。这里我是用matlab编程计算的,最后计算出来的结果表明,局域滤波效果最好,sigma滤波次之,frost滤波效果最差,这也是从图中可以目视看出来的,所以定量评价能与目视定性描述相吻合。
图16定量评价滤波效果
3.雷达影像的判读解译
由于合成孔径雷达是侧视投影,距离成像,与人眼效果相类似的光学图像差别较大,也给人工目视解译判读带来困难。此处使用前面提到的4种极化图像进行四波段影像合成,然后在目视判读以及监督分类时利用假彩色合成帮助我们的人工解译。下面将以基于像元的雷达影像解译、面向对象的雷达影像解译与人工目视判读效果进行比较,来分析不同解译方法实际在雷达影像上的应用效果如何。3.1 雷达影像的目视判读 先将4种极化的影像波段合成。使用的是ERDAS中的Import功能将raw格式的图像以二进制文件的格式读入,输出为img格式方便后续的处理利用;再利用layer stacking功能把4种极化图像当成四个波段合成为一幅图像。
目视解译时,可以把四个波段假彩色合成帮助解译。在观察不同种波段的假彩色合成效果后,我认为241合成效果最佳(1-HH,2-HV,3-VH,4-VV),合成效果如下:
图17假彩色合成结果
并且在目视判读时,不仅要根据其灰度值判断,还要结合地理位置分布和形状、阴影等来实现更准确地分类。
如上图所示,右边黑色、呈块状分布、间隔灰红色地物的应该是鱼塘或水田,首先水塘这一类地物由于镜面反射,灰度值会很低,常在图像上呈黑色,其次由它的形状是面状块状的加上它分布在山脚平原处,中间有小路穿过就可以判断它应该是水塘之类的。
图像上左右两侧能看出明显起伏形态的应当是山地,由它的高低起伏的形态和纹理等可以看出来,并且注意到影像左边的山地有一面很亮,但较窄,说明这边是观测方向并且发生了透视收缩。
特别的是在这幅假彩色合成的影像上有一些有高低起伏但不是很大,呈蓝绿色的地物,我认为那应该是房屋,首先它的形状有规则并且聚集分布,且存在阴影,很明显地体现出建筑的特征,再结合课本知识,建筑密集地区对HH的散射强度明显更大,而假彩色合成中HH是蓝波段,这恰好吻合,所以我将其判读为房屋。
最后再由形状和起伏可以在图上找到几条明显的交通管线。
3.2 基于像元的雷达影像分类
按照传统光学的方式对雷达影像进行基于像元的分类,可以使用监督和非监督分类两种方法。3.2.1 监督分类
针对雷达影像,先利用ERDAS里的AOI工具选取出需要划分的类别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这里决定把地物分为4类,分别是裸地、山地、向阳坡(亮度大)和水体与阴影(分不开,因为均为黑色),分类结果如下:
图18监督分类结果
在监督分类中,曾经尝试将房屋、道路也细分出来,但分类的混淆矩阵精度很差,根本分不开,也证明了仅从灰度值就希望分类出房屋、道路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最后在保证分类的混淆矩阵精度较好地情况下,把房屋、道路和裸地均分类为裸地,为图上绿色部分,山地为图上褐色部分,阴影和水体因为灰度值均为近0值,仅凭灰度区分不开,划分为一类,如图上黑色部分,最后由于斑点噪声以及强散射效应的存在,向阳坡呈现高亮度值,所以划分一类向阳坡,为图上白色部分。非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不需要人为选择样本,只输入希望划分的类别即可。所以输入希望划分的类别数,同样划分为4类,分类结果如下:
3.2.2
图19非监督分类结果
非监督分类直接按照像元灰度上的相似性利用isodata分类。观察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比,绿色的裸地更少了,属于山地的像元更多一些。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效果不太好。
3.3 面向对象的雷达影像分类
由于仅基于像元灰度值进行分类效果都不太好,所以需要结合更多的特征,如像元与周围像元的相似性等,所以考虑使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来进行。此处使用的是Envi里面向对象分类的模块实现的。
Envi的Feature Extraction模块中可以实现面向对象的分类,并且可以实现基于规则的分类和监督分类型的面向对象分类,此处利用监督分类实现。最后的分类结果如下:
图20面向对象的分类
在面向对象的分类中,更侧重于非山地地区即中间平原地区(图中黑框内)的分类效果,红色是面向对象分类后分出的房屋效果,它与目视判读的结果已十分相近;蓝色为水体与阴影,在面向对象的分类里依旧分不开,还需要结合其他的信息;灰色为希望分出的交通道路,可以看到道路分出来仍是断断续续的,这与雷达成像的性质也有关,但是图中已能较明显地看出道路的大概轮廓走向了。总的来说,基于像元的分类在雷达影像中能做到的分类效果非常有限,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较之基于像元的分类,效果更好,但还是无法实现较好地分类结果,需要结合更多的信息,如纹理、分布的位置、形状、长宽比、阴影与周围地物的关系等,才能综合地得到能够令人满意的雷达影像分类结果。
四、实习心得与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雷达影像有了更具体的了解:通过比较光学影像和雷达影像的特点,可以了解斜距成像的几何和成像特点;又通过比较机载星载雷达影像的区别,进一步了解斜距成像的几何特点以及天线方向图的影像;而不同波长影像的对比,让我体会到了波长对成像效果的影响,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波长还与粗糙度相关;不同极化方式对成像的影像很大,特别是有一定粗糙度的地物对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的反映是不同的,由此可以得到许多信息;最后还针对雷达影像的几何特点:透视收缩、叠掩和虚假现象等进行分析并在影像上找到这几种现象的表现情况,也让我对透视收缩、叠掩和虚假现象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然后还利用软件实现对雷达影像噪声滤波,这一步让我了解了不同滤波方法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通过对滤波效果的比较更进一步认识这些滤波方法,最后再编程实现滤波效果的定性定量评价。
最后对雷达影像进行目视判读,并做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在这一步中也让我认识到了,仅基于像元的散射特性是很难正确分类SAR影像的,即便是面向对象的分类也仍是存在许多不足的,需要加入更多的额外信息,如图像的纹理、形状大小和分布特点等,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SAR影像计算机分类。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首先在微波遥感课程中,我们仅是了解到SAR影像是斜距成像,总有斑点噪声,并且有透视收缩、叠掩和虚假现象等几何辐射特点,但并没有很直观的认识。通过这次实习,分析这么多的雷达影像,还有通过不同雷达影像的比较后,终于有了更直观地认识。然后对斑点噪声进行滤波也有许多方法,老师也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sigma滤波最好,而是让我们自己去操作,对这些滤波方法有更直接的认识,自己去观察滤波效果并定性定量评价等。最后还有SAR影像的目视判读分类,上课时课本直接告诉我们SAR影像的解译标志,但实习是让我们自己去操作,这样比仅有文字描述更有意义。最后还是要感谢老师在实习时一直耐心地指导和帮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数据来帮助我们加深认识,比如说后来老师提供的武汉长江大桥的SAR影像,江岸两边的高大建筑会有叠掩,并且大桥会出现3条边线,最特别的是桥上运动的汽车等目标并没有在桥上,而是分布到了别的地方,这就是多普勒效应对SAR影像运动目标的影响。这些东西真的使我收获良多,真的十分感谢老师。
第四篇:摄影测量集中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集中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本次摄影测量实习,主要包括建筑立面控制测量、地面立体摄影、航片调绘最后运用eLen摄影测量教学软件完成近景测绘工作,绘制建筑立面图。
一、建筑立面控制测量
先在所要测的建筑物立面(图书馆西面布设好大致分布均匀的18个摄影测量相片控制点,各小组在离建筑物一定距离的地方平行选取两个测站点A、B(如图所示,再将经纬仪或全站仪分别架设在A、B点上,观测各控制点P的水平角、和竖直角或各两个测回,半测回允许误差12″,一测回允许误差18″。并假设A、B点坐标值,建立物方坐标系A-X’Y’Z’,再将坐标系旋转至A-XYZ,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值。
建筑立面控制测量成果数据: 表1.成果数据 点号X Y Z 点号X Y Z 1 41.1657 47.5040 34.709 2 10 16.7648 47.3974 34.8034 2 41.1485 47.5228 26.890 3 11 16.7747 50.4426 25.7450 3 41.1279 47.5195 19.3499 12 16.7363 50.4401 18.5628 4 41.184 47.5240 3.5144 13 16.5750 50.4425 11.1014 5 29.8690 47.4147 36.8489 14 16.7701 50.4447 3.5308 6 29.884 7 50.469 8 27.0695 15 5.5096 47.4547 23.0409 7 29.9410 50.4606 19.5236 16 5.5429 47.4430 16.4382 8 29.9605 50.4718 11.7366 17 5.6172 47.4420 9.8354 9 29.9496 50.4820 3.7292 18 5.5608 47.4526 3.0282
二、地面立体摄影
使用数码相机对建筑立面进行拍摄,获得适宜立面观测并保证测量精度的立体像对。先选定摄站S1、S2,使摄影基线平行于所摄建筑立面,摄影基线长度与摄影纵距之比在1/6~1/10之间,再按近似正直摄影方式拍摄获取立体像对。
因为在摄影之前,摄影纵距参数没有掌握好,所以拍出的相片相对来说变形有点大。
下面是我们组的立体像对: 左片:
右片:
图
图 2
三、近景测绘
利用eLen摄影测量教学软件进行近景测绘,步骤为:
1、打开:打开“eLen近景摄影测量教学实验系统”,进入主界面。
2、新建:点击“文件”菜单,“新建工作区”,存放路径选择C:Program FileseLeneLen近景实验工作区,然后“确定”。
3、导入像片:点击【文件】中的【导入像片】,设置左右片,确定。
4、设置参数:点击【设置】中的【参数设置】,输入参数,后确定。
5、控制点量测:点击【控制点量算】中的【控制点和检查点量测】,打开放大镜,将十字点与相片中的控制点对准,按确定,共18个。图3
图 3
6、计算L系数:点击【控制点量算】中的【L系数计算】,挑选8个放到控制点下,另外放到检查点,点击计算,并导出参数。表2检测点及控制点精度。
7、细部点量测:点击【量测】中的【细部点量测】,在其中尽量找出同名像点,完成后按“确定”。见图 4.细部点量测。
8、绘制立面图:点击【立面图绘制】→【成果绘制】→【绘制立面图】,将点连线,画出立面图,也可以导入至AutoCAD绘图。见图 5.立面图。
9、在立面匹配以及生成DEM图时,由于相机参数摄影纵距以及拍摄的照片变形太太,还有进行软件处理时的一些参数和实际的参数不符,再加上碎布点的误差等这些原因最终导致无法进行立体匹配和生成DEM图。
注:还有一点需要个人说明的是,软件处理中,前前后后总共处理了二遍,一次在导出碎布点时没有导出,结果使计算机资源不足,导致该软件直接关闭,我还以为操作
有问题,然后我进行了第二遍,这次比较顺利,一切都做好了,就等截图了,可那个截图工具怎么都无法运行,不能打开,在打开多次后,又导致了“计算机资源不足”又一次关闭(这个当时同学在,最后大家都交完了,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做一次了,也就只能运用我们组的成果了。不过这个数据处理的过程我是掌握了。
图4.细部点量测
图 5.立面图
表 2 检测点及控制点精度 检查点物方坐标: 9 29.95 50.482 10 16.765 47.397 11 16.775 50.443 12 16.736 50.44 13 16.575 50.443 14 16.77 50.445 DLT 计算所得检查点坐标: 9 29.9218 50.4741 10 20.053 53.9041 11 18.4409 53.9824 12 18.3813 53.9935 13 18.1467 54.0471 14 18.2424 54.0127 计算所得检查点精度: 9-28.2-7.9 10 3288.0 6507.1 11 1665.9 3539.4 12 1645.3 3553.5 13 1571.7 3604.1 14 1472.4 3567.7 检查点平均误差: vx:1611.9167 vy:3463.2833 vz:3789.8833 检查点均方差: Mx:1867.8052 My:3941.5553 Mz:4142.1351 3.729 34.803 25.745 18.563 11.101 3.531 3.5676 39.9337 30.5514 23.0849 15.3681 7.3828-161.4 5130.7 4806.4 4521.9 4267.1 3851.8 计算所得控制点精度: 1 8.6-2.8 2 3.4-9.1 3-2.9 6.0 4-1.6 1.2 5-10.0-23.8 6 7.2 16.5 7 6.3-7.1 8-14.9-12.0 9-28.2-7.9 10 3288.0 6507.1 11 1665.9 3539.4 12 1645.3 3553.5 13 1571.7 3604.1 14 1472.4 3567.7 15 2595.4 9451.6 11852.9 16 2323.1 9512.3 10027.1 17 2148.9 9529.9 18 2024.5 9556.7 控制点平均误差: vx:1045.4611 vy:3272.7056
vz:3335.5722 控制点均方差: Mx:1523.5549 My:5028.7088 Mz:4975.7532 360.6 180.4 66.9-82.1 415.0 104.7-35.2-89.5-161.4 5130.7 4806.4 4521.9 4267.1 3851.8 8064.6 6022.0
四、总结 这次短暂的实习让我对近景摄影测量外业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包括 建筑立面控制测量、地面立体摄影;以及内业的图像数据处理和软件的使用。从最初的外业 测量到最后的内业数据处理,对整个近景摄影测量作业有了一个全面的学习,虽然最后的结 果不是很完美,但我确实学到了并且巩固了摄影测量的知识,相信这些实习经历对以后的工 作带来方便以及深刻的理解,相信以后可以独立完成这项工作。
第五篇:土地资源学集中实习
《土地资源调查》
集中实习报告
(2013 – 2014 学年第 二 学期)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评语:
集中实习总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土地资源学》集中实习报告
一、集中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有:
(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
(2)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
(5)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Arc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
(7)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
2、课程设计的任务:
(1)完成调查区前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获取与校正;
(2)完成调查区卫片或航片的纠正和镶嵌;
(3)制作调查区分幅影像图
(4)以1:1万遥感影像解译变更图为工作底图,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外业工作;
(5)查清行政区的界线和行政区内各图斑地类界线、利用状况;
(6)熟悉MAPGIS、Arc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变更调查的实现;
(7)统计面积,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8)编写实习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学生在实习期间,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和互相帮助,要有团队精神。
(2)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
(3)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保密制度等)。
(4)实习期间不得离开实习地点到外地游逛,只能在实习地实习和休息。
(5)严格禁止擅自到非游泳区(江、河、湖、海)游泳。注意铁路、公路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国家法律、社会
(6)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注意形象和公德,特别是公共场所
(7)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实习期间,需要在地面或立物上做标记符号的,要事先征得带队教师和有关单位的同意方可。
(8)学生在野外实习期间,要向当地群众学习,做好助人为乐和科技扶农工作。
三、集中实习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两部分。
2.野外调绘包括: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类的调绘、飞地的调绘、补测。
3.内业整理包括:外业调查表格的检查与整饰、外业底图的整饰、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膜图、清绘权属界线图、利用外业调查结果进行矢量数据的修正、绘制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图
4.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设
四、实习设备及数据
(1)实习设备:皮尺、计算机。(2)主要软件:谷歌地图、ArcGIS10.0.(3)实验数据:焦作市石庄村地类图。
五、集中实习的具体步骤
1、地图数据的获得:
(1)使用稻歌软件从Google Map上获取了一幅焦作市石庄村全景图,然后导入到SuperMap Deskpro
(2)然后就是设置投影和坐标参数了,数据源右键单击选择属性;
(3)然后选择投影信息中的重新设定投影;
(4)然后选择投影坐标系,选择自定义投影,导入Google Map的投影文件石庄村.jpg然后设定投影坐标参数WGS1984;
(5)点击下一步,参数默认,再下一步,点击完成即可,可以看到现在的投影
参数这里的椭球扁率应该为零,还要再进一步设置,在地图上点击右键,选择“属性”,点击“设置”:
(6)参照上面进行设定,完成后“下一步”:
(7)比例因子我们设置为:1,然后“下一步”:
(8)设置完成了,点击“应用”就OK!打开地图,可以发现地图已经具有了精确的坐标和经纬坐标,而且和Google Map上的完全一致!
2、外业实地调查与调绘:
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两部分。
(1)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B.国有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
C.公路、铁路、河流的权属状况。
D.其他土地的国有、集体权属性质。
(2)地类调查。以航空或航天遥感正射影像图(DOM)为调查底图,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等资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照实地土地利用现状对地类及其界线进行实地测量与调查。
3、影像判读矢量化:本次研究室内预判是在MapGis6.7软件平台下,以DOM为基础,参照土地利用祥查资料,通过人机交互和目视判读方式,分析和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及现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为开展外业调查提供必要的工作底图。
(1)建立分幅工程 :拷贝MipGis模版文件和DOM到工作目录下,将DOM转化成msi格式。将转化后的影像添加到分幅工程中,以标准图幅号命名工程文件,同时加入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栅格文件。
(2)线要素图形的矢量化:矢量化之前需要按不同的地物要素建立分层文件,并以标准图幅号+要素名称命名个文件。线要素的采集主要有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界。
(3)点要素的采集:这一步要采集的点要素主要是地类码,与采集地类界形成地类图斑同时进行。根据影像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确定是什么地类,就进行标注,这是外业调查的一个参考。
(4)接边:当各层文件都完成矢量化后,就要进行相应的接边处理,相邻图幅数据自然接边。在接边的过程中,相邻图幅间同名要素距离小于0.3mm的处理方法是移动其中任一要素使两者连接。若相邻图幅间同名要素的距离在1mm-0.3mm之间,将两要素各移动一半在中间位置连接。如超出范围必须检查原因,予以更正。
(5)出图:接边完成之后就要出图,外业彩色参考图是将室内所采集的所有线要素和点要素,叠加在融合影像图上。外业工作底图有三种:村图、权属界线图、地类图。
六、实习结果分析
实习成果为石庄村土地利用现状图,将谷歌地图下载的地类图与内业矢量化后的石庄村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比分析,对比地类变更,并进行统计。
六、后记
(1)集中实习的收获
通过本次集中实习,在宏观上对土地资源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进行实地考察,到达村庄边界以及每条村庄道路,量测路宽以及地类变更情况,并且向当地村民了解最近几年的地类变更,在实地调查,又重新复习了arcgis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对以后的工作要具体做什么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验及教训
每一个方案的提出,都会经过小组成员讨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学之间的讨论受益匪浅,所以以后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自己去解决不会的问题,然后选择最佳方案,当然我们也有失误的地方,比如卫星遥感影像图上没有显示的农村道路,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走到最后是走不通的,最后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是以后要注意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学之间的讨论受益匪浅,所以以后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自己去解决不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