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树立“诚信勤奋细心创新”的营销观专题

时间:2019-05-12 07:3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树立“诚信勤奋细心创新”的营销观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树立“诚信勤奋细心创新”的营销观专题》。

第一篇:积极树立“诚信勤奋细心创新”的营销观专题

积极树立“诚信勤奋细心创新”的营销观

我叫***,今天能站在这里,向领导及同事汇报我在旺季营销活动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我感到很荣幸。由于我真心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个人银行柜面服务工作,****年底,在激烈的竞聘中,我以高票当选为支行首任营业柜柜长。当时我即有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倍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因为,我担任支行柜长之际,也正是全

市**行****年旺季营销活动大幕拉开之时。旺季营销活动首月,支行个人存款仅新增94万元,名列单点型支行倒数几位,如何扭转这一开局不利的局面,行领导注视着我,全体柜员注视着我,有时我真感到多么的无助,甚至萌生打退堂鼓的念头。但当一想到竞聘柜长时充满自信的表态,同事们投票时对自己的信任眼神,及行领导对自己的鼓励,我为自己所产生的念头感到惭愧。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要想战胜困难,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在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和冷静思考之后,我初步理出了一条营销工作思路,这就是积极树立“诚信勤奋细心创新”的营销观。

旺季营销首月的挫折虽然增大工作压力,增强了我的危机意识,同时也使我明显感觉到营销策略和措施也必须与时俱进。首先,我把树立“诚信”意识列为确保营销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为我深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作为一个行业,决定胜负的因素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但我认为诚信才是维系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与客户沟通的桥梁,是建立一支有效客户群体的手段。在与客户打交道中只有真诚对待,言行一致,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才能赢得客户的一份信赖,换取客户的一份诚心。记得去年**月,在朋友的婚宴上,经介绍我与一外贸公司经理相识,原来他的公司就在我们隔壁会展中心楼上,规模较大,流动资金较多,第二天我便来到了这家企业,登门拜访这位私企老板,人家知道我的来意后,一方面对我的敬业精神表示赞赏,但也同时对开展业务合作流露出了为难之情,因为他们长期在楼下的中信实业银行开户,合作比较愉快,对**行接触较少,第一次上门公关多少有点令人沮丧,但我没有失去信心,因为人家对我挺客气的,这就给了我下一次接触的可能,接下来我一有空就去这家企业串门聊天,还让我的先生和他们成为朋友,因为他们是同行,有共同语言,就这样一生二熟,越来越了解,到**月初的时候,这家公司经理主动将**多万流动资金转入我行,以后日均存款保持在七八十万元左右。再如,在柜台营销中,我始终把兑现向客户的承诺列为一件大事来抓。因我行地处江东较繁华地段,每天各种各样客户出入于我行,我一方面和同事们一道通过帮助客户理财,尽可能抓存款,另一方面借助与客户交谈,尽可能多地掌握客户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并做到一有客户所需产品,及时通知客户,使客户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使客户的心在不经意间向我们靠近。由于这项工作在我行得到充分重视,质地优良的客户群体也正不断快速发展壮大。据粗略统计,这一客户群体在旺季营销活动中,对我行个人存款增长的贡献度已占三分有其一。也正是有这一客户群体的支撑,我行个人存款增长始终呈快速稳健上升态势,从根本上改变了往年大起大落情况的发生。

其次,在“勤奋”上做文章。工作经验告诉我,只有与客户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客户的动向,才能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捕捉商机和抢占先机.我行隔壁有个彩虹通讯市场,这些商户虽然都配有电脑上网,但很难接受新事物,因距离近,这些客户平时都到我行柜面办理资金转帐业务,往往一天要来办好几次。本来我行客流量就很大,这样又增加了柜面不少压力,为尽可能化解这一矛盾,我曾多次向他们推荐我行网上银行,特别是速汇通,转帐,查询等功能,可接受客户率始终上不去,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在今年**月初,针对年终业务量将大幅上升的情况,我和柜员上门一一为他们讲解网上银行和**的优势,并为他们演示各种功能,还请已经签约并享受到方便的客户为他们讲解,最后**%以上客户接受,不但提高了客户的办事效率,也大大减轻了我行柜面压力.一段时间后,好几家商户还主动把存在周围其他行的存款转入到我行。

第三,在"细心"上下功夫。工作从细微处入手,在做出营销前对客户有充分了解,要知道客户看重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发掘合作的广阔天地,同时要细心观察,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捕捉蕴藏在事物背后的新商机。记得一次有一位客户在未预约的情况下来我行提取**万现金,而所持又是外省卡,请我帮忙解决提现问题,在我问清了客户资金的用途后,建议他办理本票业务,先在我行开个户,把外地卡资金转到本地卡,再打本票汇出去,这样既省了异地卡取现千分之五共**元的手续费,又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虽然对我来说,这是举手之劳,是每天都可能碰到的事,但客户却很受感动,第二天,该客户一下子就从其他行转来存款几十万元,从此,该客户成了我行的忠实客户

第四,通过不断"创新",赢得客户。创新就是要创新服务方式,营销不能停留在传

第二篇:勤奋踏实 积极创新

勤奋踏实 积极创新

敬爱的党组织:

听了党课第一课之后,我感触很多,以前的一些困惑得到了解答,思想豁然开朗,让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美好理想。

首先,这一课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看清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本质,坚定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让一些人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听了这一课后,深刻理解了伟大导师列宁的这一句话:“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历史上封建社会完全取代奴隶社会花了500年的时间,这期间就有奴隶社会制度复辟和两种制度并存的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也花了几百年的时间。原因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也可以让我理解为什么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还是那么的发达,因为目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影响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还正在继续发挥,这也就意味着它为更高级社会所准备的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总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规律总是在起作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终会实现。

其次,这节课让我对目前的资本主义社会表象下隐藏的社会本质看得更加深刻。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看起来大都经济发达,但是其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高度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贫富差距和两级分化。美国民众“占领华尔街”的示威游行使得美国政治分裂、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大等深刻社会问题已经凸显在世人面前。实际[ 此文转贴于贵,州.学,习.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情况也确实如此。据美国《政企首要情报评论》1999年4月16日的一篇文章的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的实际贫困人口在6000万以上,占总人口的22.5%。再次,这一课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们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相对资本主义本身无法解决的严重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我们国家正在有计划地缩小贫富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而积极努力。我们积极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这些战略为实现共同富裕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我们的事业单位正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使得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工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我们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而缩小城乡差距。这一切都是在有计划地向着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迈进。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变革旧社会和建设新社会的现实的运动,我将在党的理论和方法指引下,搞好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也会勤奋踏实,积极创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奉献终身。

汇报人:Xx

2011年10月22日

第三篇:浅谈如何树立创新教育的学生观

浅谈如何确立创新教育的学生观

庹红霞湖北省郧县城关镇一中442500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题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这是从我国教育现状和改革需要的角度提出的迫切要求。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

关键词:创新教育学生观

当今时代的中国教育界,最时髦的词语,首批“创新教育”。根据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确立“创新教育”的全新学生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做具有生命意识的人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育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人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需求,在教学论的范畴中,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这种生命意识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素质,但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有待于教师的唤醒。然而,在教师头脑中流行着这样一些看法,在教学中,学生不是独立的,而在教师督促下进行学习的;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自发产生的,而是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文化知识,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灌输过程,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认识过程。这些观点貌似有理,但从根本上看,把学生当成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容纳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活力和灵性!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指出:“今日教育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

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清醒的懂得: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教师应把生命的心血融入学校的每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

二、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做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人是高度社会化的有机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具体的讲,就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环境塑造、接纳个体,个体认同、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并积极参与社会的过程。但在一切为了升学的目标导向下,我们痛心地发现,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严重分离了。这种封闭式的传统教学又导致了学生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相脱节,与知识

更新的速度相脱节,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变封闭为开放式的社会化教育。它启示我们:

1、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把握时代脉膊。凭借这个过程,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以此为参照来设计自己、调整自己、充实自己。

2、学生的社会化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在开放的社会化教学中,学生能参与更大范围的学习创新活动。把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上,通过深讲、辩论、新闻聚焦——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题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这是从我国教育现状和改革需要的角度提出的迫切要求。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我们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可以肯定地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育者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为现实。

2、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现代教育论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时期他们的明显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容易吸取各种知识。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方式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3、后进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

在创新面前,后进生和优秀生是平等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开采挖掘。加拿大有个穷孩子琼尼,因为智商低,学校的功课总是跟不上,为此他自动退学。为了安慰他,学校请了一位心理学家和他谈了一次话。心理学家告诉他工程师可能不识乐谱,医生不一定会绘画,你被劝退学了,但不等于没出息。这番话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他常年给人家整建苗圃,修剪花草,20年后,他成为闻名全国、受人尊敬的风景园艺家。

四、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做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绝不能因此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在许多相似背后,他们身上存在着更多的差异。

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就是要求每个教育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

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的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然而,现今的教育过于强调统一,在教育评估上,人们还习惯于一种标准,习惯于一套答案,这实际上可以说是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忽视其丰富个性的一面,喜欢以统一模式衡量和要求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处处压抑他们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无生气、缺乏创造性。结果造成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的缺乏独立个性的小绵羊。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强调独立个性教学的另一面,就是要求教师有独立个性,既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有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所以,走出标准件式的教学模式,走向多样化的个性教学就成为必然要求了。只有重视个性化的,才能使学生不致被学习所限制、被铃声所规定的学校生活“磨灭了各自的差异性”,才能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

总之,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把学习与创造、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沈国强《创新教育新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页码186杨曼英《创新教育导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作者庹红霞女45岁中学一级教师湖北省郧县城关一中

邮政编码442500

电话***

电子邮箱1064823502@qq.com

第四篇: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苏荣)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中,改革发展稳定始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稳定是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社会矛盾难以避免经常地大量地产生出来。这些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各种利益诉求形成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这些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检验。

近年来,我们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着力突破就稳定抓稳定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始终强调树立积极的稳定观,牢牢把握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权,把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置于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都与发展程度、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尽管这些年江西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进位赶超、实现富民兴赣,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树立积极的稳定观,就要坚持在发展中求稳定,而不能就稳定抓稳定。脱离发展抓稳定,就难以实现真正的长期稳定。为此,我们反复强调,抓住机遇,最重要的是抓住发展的机遇;防止折腾,最重要的是加快发展不动摇。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受益,在发展中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2008年以来,我们成功战胜了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呈现显著的加速增长态势,全省经济总量有望实现五年翻一番,财政收入跨越1000亿元台阶,人民群众收入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

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协调利益关系和促进社会公平。

为政之道,以民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践行我们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之策。必须坚持以发展为先、民生为本,把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这几年,我省持续加大了财政支出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抓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大事。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5%以上,增幅高于新增财力增长。在不断拓展民生工程领域的同时,注重统筹兼顾、分别轻重缓急,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民生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一方面,着眼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公

共需求,切实落实普惠性民生政策。以就业、教育、社保、住房为重点,扩大积极就业政策的覆盖面,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推行济困助学,形成覆盖城乡和国民教育各阶段的济困助学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着力解决群众住有所居问题。另一方面,重视和关注困难群体民生,切实解决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各类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进行通盘考虑、逐个调查研究、分批分步解决。近年来,我省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救助制度全覆盖,而且较大幅度提高了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的补助标准。从2009年起,我们在全省实施了“光明·微笑”工程,为13万多例白内障、6000多例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手术。2010年又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患者开展免费救治,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三、敢于触及和破解历史遗留问题,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构建充满生机活力、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总体上改革尚未到位,任务还相当艰巨,全省未完成改革任务的国有工业企业有507家,涉及职工近48万。面对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我们坚持既坚定不移、又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放在首位,做到依法操作、民主操作、阳光操作,确保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体现;做到善待职工、厚待职工,确保职工利益得到切实保障。这次改革不仅化解了企业巨额债务包袱,彻底剥离了企业办社会职能,一大批企业焕发出发展的生机活力,而且广大职工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全省各级政府筹措194.1亿元改制资金,不仅职工补偿金一次性发放到位,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职工接续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而且拖欠多年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抚恤费、丧葬费等全部得到解决,成为我省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广大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热情超出预期,实现了企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在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当前我省正扎实推进农垦、粮食、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运输、商贸流通7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再用一年半时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实践证明,改革发展中产生的矛盾,要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深化改革不仅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四、强化日常矛盾纠纷的主动排查化解,有效防止社会矛盾的累积。

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增多有其必然性。有矛盾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被动应对。对大量社会矛盾,如果不是及时发现、主动化解,在做好平时工作上下功夫,总想“捂住”、“堵住”,必然导致问题在拖延中扩大、矛盾在累积中激化。为

此,我们强调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注重从源头减少矛盾,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搞改革,不仅要考虑发展问题,还必须考虑稳定问题,把大多数群众不赞成或暂时不理解、不支持的事情不办或缓办,作为决策的一条重要原则。同时,掌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主动权,强化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止矛盾累积和激化。这几年,省里开设了“民声通道”、“省长手机”和“网上信箱”,各级都建立了类似信访渠道,让老百姓可以直接便捷地反映他们的诉求;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实行了“三调联动”综合调解机制,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探索建立专业化的行政调处平台,开展分类调处,尽可能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纳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2010年,全省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4万多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3.6%。同时,由省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干部实行包案负责制,使一批信访疑难积案得到有效解决,做到尽力减少存量、着力化解增量,防止矛盾和问题积累。

五、着力提升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随着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猛扩大,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各类社会群体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增多,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加强城市社会管理、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成为紧迫任务。近年来,我们在搞好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的同时,围绕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坚持管理重心下移,突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街道和社区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功能,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高发,归根到底,这是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全省各级政法机关主动适应治安形势新变化,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一方面,对严重侵财和人身伤害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非法传销和非法集资、经济犯罪特别是职务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另一方面,对文化程度低的无业、社会闲散和单亲家庭等犯罪率高的城市边缘人群,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降低违法犯罪几率;对非严重刑事犯罪、认罪态度好、符合法律规定、不再构成社会危害的劳教和服刑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分别实施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所)外执行等政策,提前回归社会;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减少社会对抗性,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004年以来,全省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省份。

六、弘扬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强化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在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匡正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以来,我省涌现了曾庆香、王茂华、蒋国珍等一批广为传颂的“平

民英雄”;在抗洪救灾斗争中,又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模人物。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但在日常生活和关键时刻,他们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我们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英雄模范人物。为充分发挥英模群体的示范教育意义,我们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向英模群体学习的活动。在深入挖掘英模群体精神内涵,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教育作用的同时,省委省政府还研究制定了英模人物褒奖政策,对社会的价值取向进行正面激励和导向。社会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社会思想文化变化的窗口,也是反映社会稳定状况的晴雨表。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关注舆情,重视舆论宣传引导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变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对各种突发事件,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通过正常渠道说明真相,满足群众的知情需要;对网络热点问题,掌握舆情主导权,增强网上权威声音的力量,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

(作者: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五篇: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 践行务实的创新观

组工干部要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组织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服务对象、工作范围、职责要求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组织工作的范围更加广阔,标准要求更高。坚持和深化统筹兼顾的理念,践行务实的创新观,既是组织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新时期组织工作有所作为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善于谋划全局,统筹推进。既要坚持前移工作平台,围绕和跟进党委中心工作,靠前站位思考,超前谋划部署,又要下移工作重心,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对组织工作的要求,关注基层对组织工作的反映,了解服务对象对组织工作的实际需要。既要坚持基层组织建设、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自身建设“四个轮子”一起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五大建设”一起抓;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抓大事、要事、难事,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以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工作。二是善于集聚合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党的组织资源对激活、配置、优化社会资源的积极作用,找准组织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点,抓好人力、资金、项目等的统筹和整合,实现各方工作力量的有机整合和工作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协调组织工作外部环境,搞好内外协调,改变组织工作“单兵作战”、封闭运行的传统做法,互通信息、上下联动、用足内力、借助外力、共享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推进组织工作。三是要善于求真求新,务实创新。要跟进新的形势,追本溯源,与时俱进,创设新的思路、方法和载体,增强工作的规律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做到科学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步伐就跟进到哪里;科学发展的难点在哪里,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攻坚破难就在哪里;科学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哪里,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超前谋划和超前服务就在哪里;科学发展的创新领域在哪里,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作为和亮点就在哪里。

下载积极树立“诚信勤奋细心创新”的营销观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树立“诚信勤奋细心创新”的营销观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