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经济责任审计的回顾与思考
陕西省经济责任审计的回顾与思考
2010-9-26 14:4 王斌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999年到2003年,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初步发展阶段。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大力宣传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专职机构,调配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004年至2005年,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逐步规范阶段。
2005年开始,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5月省委常委会要求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和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重点单位的领导干部逐步做到“逢离必审”、“先审后离”。按照这一要求,我省在全面推进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稳定开展了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特点
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审计机关共对1494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111.84亿元。其中属领导人员主管责任金额100.11亿元,直接责任金额11.73亿元。审计后,有关部门参考审计结果,撤职、降职52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处理99人。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展开。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12651人,其中,审计乡镇书记1451人,审计乡镇长3583人,审计部门乡科级干部7617人。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部门单位财政收支不够真实,改变资金用途,有挤占挪用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截留财政收入、漏税和支出不合理、不合法等现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稳步推进。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1005人。省审计厅先后对永安保险公司、省物资总公司、省纺织总公司、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等27个省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造成资产损失或潜在损失,有的存在少计收入、少缴税款、公款私存、设置账外账等问题。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扩大。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1254人,其中,审计县(区)委书记13人,审计县区长76人,审计部门县处级领导干部1165人。省审计厅先后对延安市等3个市长。省水利厅等20个厅局长,省政府驻上海等10个驻外办事处原主任,共33个市厅级领导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部门单位少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未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有的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的基本建设管理不规范,改变用途,超规模、超概算,不执行招投标制度,有的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
2001年12月和2005年6月,中央六部委联合检查组两次来陕,对延安、咸阳、渭南
等3市6县进行了检查,对我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措施得力、成绩显著,并对我省的一些做法予以推广,对我省八项制度、两个办法印发全国审计机关,我省先后有五篇经验材料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作为了重点发言材料。1999年以来,先后有21个省、市、区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来我省考察学习。
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各级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陕西省委常委会议先后两次听取我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历任省长对此项工作也十分重视,增加编制,解决审计经费。省长袁纯清同志经常过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大问题听取汇报并亲自批办审计反映的事项。省审计厅厅长屈方方同志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始终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审计厅每年初和年中召开的全省工作会和设区市局长会,都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会议议题,对省委组织部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亲自协调、部署、落实、检查。审计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目前。省上、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区)全部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小组在研究确定审计对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审计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省厅、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和107个县区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其中延安市、榆林市,59个县(区)高配一格;铜川市、宝鸡市、渭南市、安康市、汉中市、咸阳市6个设区市、22个县(区)高配半格。专职机构的相继建立,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基础。审计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我省、市、县(区)三级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制度,全省共制定规章、办法279个。2004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对经济责任审计立项、委托、实施、审计结果报告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07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试行)》,列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如何应用审计结果做出了具体规定。渭南、宝鸡、安康、榆林等市均以两办名义印发了一些制度。这些办法、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审计的方法不断创新。省审计厅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对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计划的部门、单位,其主要领导任职两年以上的,在对其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一并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宝鸡市探索了书记、县长一起审的方法。延安市、渭南市对公、检、法“三长”的审计,采取了统一行为、统一方案、统一时间、统一重点、统一方式的“五统一”方法。审计指导力度不断加大。省审计厅举办了十期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培训班,全省百分之八十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经过培训。榆林、安康、咸阳等市举办培训班,对所辖区县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人员进行培训。省厅编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讯》19期,介绍省内外好的经验和方法。省审计厅领导带队,先后深入10个设区市、杨凌示范区、98个县(区),对经
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了调研。各设区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分也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检查。2007年至2008年省审计厅及西安交大等学者成立课题组,完成了5万字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课题,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举措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薄弱,重视审计覆盖面,忽视审计深度,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有些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到位,仅仅局限在财务收支上。四是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审计范围不统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未建立。针对这些问题,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引向深入,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正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标、原则、要求。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目标。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根据审计力量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改进审计项目管理。每年四季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充分考虑审计力量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下一年度审计对象的建议,由组织部门会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提出初步意见,经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由组织部门出具委托书,审计机关列入下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特殊情况,因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需要调整审计项目的,经领导小组确定后,审计机关调整计划。开展任中审计。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需要、领导干部任职情况以及其他审计项目计划等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积极安排任中审计项目,努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从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转变,实现任中审计经常化,制度化。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的方法。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对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计划的部门、单位,其主要领导任职两年以上的,在对其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一并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对纪委、组织、国资等部门提出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审计部门一并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资源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5量树立评价什么、审什么的理念。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取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无论是党政领导干部还是同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审计时要围绕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相关事项确定审计范围和内容。主要是: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贯彻执行各项经济方针、政策情况,各项工作目标、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任职期间重大经济决策及效果情况,同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情况等。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分步制定政府主要负责人、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三类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和分类评价办法,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
第二篇: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制度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审计时效的滞后、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审计结果运用的局限性等。因此,要采取细化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化评价体系等有力举措,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经济责任;制约;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刘家义审计长强调,国家审计应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审计的核心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导致经责审计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一)审计计划安排的不科学与审计时效的滞后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还不尽科学,在领导干部调整人?T较多的,尤其是换届之年,常会导致临时增加很多离任审计项目,此时审计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另外,经济责任审计也很难贯彻“先审后离”的原则,通常是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调整之后再集中进行委托,审计部门对相关领导干部开展离任审计时,审计对象往往已经在新的岗位任职,这种滞后性致使审计积极性受到影响,审计人员容易认为是走过场、意义不大,导致审计有时流于形式。
(二)审计的发展与审计人员素质的不对称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有些审计人员不能完全适应审计要求,在审计理念转变上还不能充分发挥审计“谋士”的作用上,还停留在反映资产闲置、挤占挪用等查错纠弊上,或就账查账、就事论事上,没有完全跳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圈子,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履职活动,如对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保护、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等内容的关注度不够,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做的经济决策是否科学等关注度不够。
(三)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不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性和目的性强、风险大,评价需要尤为谨慎。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不仅有悖于客观公正的原则,也不符合谨慎评价的原则,无形中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同时审计人员缺乏评价依据又要考虑规避审计风险,导致审计评价过于笼统、不够具体,甚至似是而非,这不仅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也无法引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足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
(四)审计结果运用的局限性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关部门在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上还不够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成果的闲置、浪费。审计结果利用不够,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效果。从目前的许多经济责任项目看,往往是出了审计结果报告以后报送给组织部门等相关单位后,基本就算完成任务了,未建立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问效问责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其在政府问责中的专业化监督作用。
二、思考与建议
针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探索和实践,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细化审计计划的管理
领导小组或者联席会议应当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各成员单位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和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按照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性质、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中长期计划,逐步消除审计盲区,扩大审计覆盖面。
(二)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出台,对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起到了推动和指导作用,是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向和指南。实施细则中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动,不同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有必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上级审计机关应及时对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培训,用具体案例作教材,通过集中培训或送教上门等形式组织。经过具体指导可以提高下级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水平,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完善审计评价方法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能力、经济效益与决策水平、财政政策执行与财务收支、内控制度执行与管理水平、廉洁自律等指标,以定量为基础,定性为结果,无法定量、定性的问题,应以写实手法,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问题,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四)健全审计成果利用机制
审计揭露和反映的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改。审计机关不仅要通过审计意见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对象进行整改,而且还要通过审计要情、审计信息等形式向其他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比如,组织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他有关人员作出处理;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2]王国华.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2016(21).
第三篇:关于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05-13 11:21:00 ]作者:赵淑惠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摘要】如何开展好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深入研究的复杂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总结了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困难问题;对策建议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县级审计机关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据民政部网站2004年底统计数字,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共有2862个。由此可见,县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范围之广,在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国从1984年开始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过了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承包经营责任审计,1994进入任期济责任审计阶段。历经二十多年,由探索起步逐步成熟完善,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促进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关注。但在实践中发现县级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采取可行措施,加快研究和解决。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审计成果利用不尽理想
1.审计配合机制有待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存在着各部门之间缺乏衔接,信息渠道不通畅,各行其事的现象。
2.离任后审计居多,是一种事后行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任用干部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对已升任或离任的领导干部触动不大,同时对审计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3.重查处、轻整改。致使相同的问题屡审屡犯,达不到促使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整改、纠正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滞后,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008年4月,《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2010年12月,两办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但没有与之配套的全国通用的操作规程及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各具特色,不同地区内容差别较大,无论在审计程序上、方法上,还是评价标准上都难以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三)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矛盾依然突出
经济责任审计占审计项目总量的比重逐年递增,特别是在政府换届和集中调整干部时,审计任务更为繁重。大多数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专职机构只有几个审计人员,除了要完成经济责任项目外,还要承担局里统一分配的其他审计项目。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突击审计的办法,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普遍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开展情况极不平衡,缺乏统一规范的审计工作程序和组织方式方法。在国家现行的法规中,没有给审计机关明确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职能,审计机关缺乏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执法资格。目前,大多数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乡镇农经站直接实施,部分乡镇农经站在机构改革中被撤并,有关人员移岗,留存的农经站审计人员少、素质不高,这些都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成果运用力度
1.完善配合机制,推行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制。明确规定从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到审计结果运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责任、义务、分工。并对不严格履行职责、不按程序执行、对移送案件不处理等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2.“届中审计”与“先审后离”相结合。可以克服“事后审计”的弊端,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防范作用,也可以对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参考,督促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尽职尽责履行好职责,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推行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对被审计对象整改落实情况实施追踪监督,要求其以整改报告的形式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进行答复,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注明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审计整改落到实处,对“屡审屡犯”的现象也起到了较好的遏制作用。
(二)出台统一的操作规程,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操作规程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极其重要,审计人员依据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区分责任。应本着“求同存异、覆盖广泛”的原则,设置反映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活动、经济业务管理活动以及个人遵纪守法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统一的指标体系建立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指标组合,选择适宜而实用的评价指标,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三)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有效解决审计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
1.制定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每年年底前,联席会议在审计部门及有关部门提交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初步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需要,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实际承担能力等因素后,拟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经党委、政府同意后,以联席会议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以书面形式委托审计机关具体实施。科学的计划,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解决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减少监管盲区,有计划、有重点、高效率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创新思路,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审计技术手段和工作效率
目前,有些县级审计机关尚未实现计算机审计,除了县级审计项目特点(大多为小型项目,审计量小)的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为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满足于现状。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挑战,审计人员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一些大型项目,除了运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工作效率外,应会熟练运用内部控制测试法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另外适当时候应该借助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力量,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四)完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乡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逐渐成为维护农民利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凝聚民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审计署2007年上半年围绕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审计结果运用等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应根据调查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执法主体、审计操作程序、评价标准和结果运用办法等,促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十六字方针,研究总结新经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与思考
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是集财经法规、经济效益、财政财务收支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的阐述,分析探讨解决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认识;思考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及其他与财务收支、财政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依法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合法、真实、效益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收支、财政收支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脱节。
虽然我国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文件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都作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一般比较笼统,过于原则化,缺少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理解不一致,或是无限扩大化,大大超出经济责任的范围,将与领导干部相关的事项均纳入审计内容;或是任意缩小化,把审计局限在原有的财务开支上,不能合理体现领导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的特色。
(二)经济责任审计定位模糊。
我国开展审计工作,监督、评价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冷到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是为了通过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关规定提出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办理退休、调任、辞职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因此,很多地方把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于离任审计,只要是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范围的审计部门都必须去审计。而我国每年干部变动较为频繁,国内审计力量严重不足,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变成了形式主义、走过场,难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同时离任后在审计有着很大的缺陷,使审计的作用大大消弱。
(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难以有效运用。
开展审计工作,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是有效的运用。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经济责任的审计较多,但审计报告的运用不当,审计结果的好坏对干部也没
有明显的作用,甚至一些违法乱纪行为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使廉政建设最终停留在口头上。
(四)经济责任审计整体效果差,运作失调。
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是纪检、审计、组织、财政、人事等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的发挥各自的优势。但目前我国多数审计是几个部门各自独立开来,比如说审计部门只审计等,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运作机构和协调机制,缺乏合力,达不到审计的理想效果。
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抓住审计重点,重视审计办法,提高审计质量。
1.抓住审计重点,是指要重点审查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②任职期限内企业经济效益的是否真实③企业资产的管理情况④企业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个人经济行为。
2.重视审计办法,是指要坚持①审查的经济效益指标与考察被审计者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相结合,公正客观的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②审计和自查相结合,建设审计的盲目性③账内审查和外部调查相结合,确保掌握情况的真实有效性④审计与司法检察部门办理案件相结合,使违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⑤专业审计和公众监督相结合,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提高审计的有效性。
(二)转变离任审计的做法,实行任期审计。
离任审计有很多弊端,可以通过建立早期数据库的办法,改变经济责任审计滞后性的情况。可根据早期审计数据库记录下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数据、廉洁自律的情况、各项经济评价指标的数据等数据,把这些数据进行整体作为审计档案,以此来查看领导干部字任职期间的情况。同时,对审计工作分步实施、阶段性记录和经常性的监督,可以有效弥补事后审计的缺陷,同时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客观、公正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以法律法规为基准,遵守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经济政策,遵循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坚持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公平、客观的开展审计工作。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有对单位的审计,也应该有对人的审计,过去审计单位常常忽略对“人”的审计,在审计上
形成了对事不对人的特殊现象。因此,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职责的审计,同时,要依法追究领导干部的违法行为。
(四)利用审计力量,解决经济责任中审计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要求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工作量的审计审计工作,因此,为了更好的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要合理利用审计的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把经济责任审计和平时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审计。也可以在开展日常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时,认定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并备好档案,方便经济责任审计使用。
2.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合理安排,尽可能地吧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审计计划。
3.对审计工作合理分工,积极发挥各部门的作用,避免出现审计机关全盘负责审计的现象。
(五)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能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因此,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使审计干部队伍能高效、廉洁的进行审计。
2.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使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的审计知识,较高的分析、判断、鉴别和协调能力,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3.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审计人又严重的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该在向司法机关追求被审计人法律责任的前提下,追究审计单位的失察责任,对于审计人员因滥用职权、违反规定、徇私舞弊等给被审计人和被审计单位造成损失的,依法追求有关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对于监督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限内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更好的运用审计成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我国廉政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建新,张祖平, 张学兵,张洪飞.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5)1
[2]周汉庭.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运作方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5)1
[3]黄锡梅, 陈琪.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的实践[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2008,(3)1
[4]邢海东.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范围界定和评价体系[ 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8,(5)1
[5]王艳华, 杨素娜.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几个问题[ J].当代审计, 2011,(5)1
第五篇:省辖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省辖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省辖市市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主要领导而言,市长担负着重要的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对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负有首要责任。近年来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表明,审计理念、审计路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等值得审慎与思考。
一、审计目标定位要准确
审计理念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监督体现服务、制约体现促进”的理念,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促进与制约并重。审计路径上,要坚持以政府性资金审计为主线,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沿着市长经济权力运行轨迹,通过围绕省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围绕市本级人大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围绕对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完成情况;围绕市长本人履职报告所确定的审计内容开展审计工作,重点审查和评价市长任期内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以及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和效果,为组织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揭露和查处经济运行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维护财经法纪,规范经济行为,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信力,推进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审计重点内容要突出
市长肩负一方经济、社会发展重任,审计内容纷繁复杂,必须突出审计重点。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要以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基础,沿着市长经济权力运行轨迹,突出对市长任期内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情况和效果的监督检查。重点关注涉及民生、发展等重大经济决策以及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关注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等方面的问题,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明确其经济责任,评价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三、审计揭示的主要问题及启示
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个别节能减排指标未达标。二是政府向社会承诺部分事项未按规定时间或标准完成。三是财政收支不真实。四是欠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五是非法占地、以租代征耕地、未实行“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六是部分项目不招标、拖欠工程款、违规带资建设。七是部分学校违规集资、违规收费等。
审计启示:
(一)个别节能减排指标未达标,警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节能减排摆在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国家的严格要求,更是自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决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如不加快推进节能减排,仍继续沿用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200多年世界工业化进程实质是以获取财富为主的利益驱动发展。科学发展,必然改变过去单
一、片面、粗放、急功近利、对自然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式的增长模式,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必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兼顾企业利益和公共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球利益。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建立与此相适应的领导干部政绩观,以及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比如采用绿色GDP、增加生态环境指标的权重等。政绩观直接反映着各级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政绩观存在偏差,科学发展观就难以得到很好贯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辩证统一,就必须纠正单项增长的片面政绩观,树立全面过硬的政绩观;纠正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观,树立整体提高全面发展的政绩观;纠正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树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在任期内出政绩,有利于个人的升迁,不惜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功近利,揠苗助长,虽然在眼前取得了一些成绩,实际上却损害了长远和全局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应克服浮躁情绪,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追求和创造政绩,用科学发展观正确估价政绩,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说明权力行使需要“阳光作业”。“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保障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监督个别领导干部犯错误的预防针。
(三)财政局、社保局、教育局等单位及部分重点项目存在着多项违规违纪问题,表明政府执行力亟待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各级政府及其公共部门和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令和公共政策的能力。正确的公共政策和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根本和核心,是政府职能的体现;强有力的政府执行力是保证公共政策和行政决策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现阶段我国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家的各项制度体系建设正逐步完善,公共财政、医改、惠农、社保等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地方政府作为各项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必须加强管理监督,保证政令畅通,确保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标志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审计制度,是新时期执政党交给审计机关的政治任务。现阶段省辖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要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责制和追究制为目的,重点关注市级政府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情况,基本建设、对外投资、招商引资等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执行结果,政府负债、土地管理、教育和科技投入以及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情况;关注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关注就业、社保、卫生医疗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积极推进体制制度创新和反腐倡廉建设,为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