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乡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用人责任检查、机构编制责任检查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
XX县乡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
用人责任检查、机构编制责任检查和经济责任
审计实施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对乡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建设工作,根据《CC市县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用人责任检查、机构编制检查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承办发[2010]19号)及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乡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用人责任检查、机构编制责任检查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两查一审”)。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两查一审”是指由组织部门、人事部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依照党内相关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乡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选拔任用干部、机构编制管理、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等方面的规范性、原则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的活动。
第二条 “两查一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施。审查对象为各乡镇党政正职和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括:担任县直部门主要领导的处级干部、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县直属事业单位及县属医院、学校主要负责人)。
第二章审查方式
第三条 对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的“两查一审”活动分为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一)例行审查。凡在同一乡镇、同一部门或同一单位担任党政主要领导3年以上的, 可根据工作需要, 由有关部门按计划进行“两查一审”。
(二)重点审查。对信访举报比较多, 干部群众反映比较大,以及“人、财、物”管理权比较集中的单位, 可根据需要,适时组织“两查一审”。
(三)离任审查。对因提拔、转岗或“退居二线”等原因而离任的主要领导干部,由县“两查一审”办公室牵头,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两查一审”。
第四条实施“两查一审”工作,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既可以由组织、人事、编制、审计等部门同步实施联合审查,也可以由其中一个部门单独实施审查。实施联合审查时, 各审查组应按照责任分工独立开展工作。
第三章审查内容
第五条“两查一审”内容主要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选拔任用干部、机构编制管理、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等情况为基础,围绕领导干部个人担负的工作责任确定审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用人责任检查的内容:
1.执行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情况;
2.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重点是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的情况;
3.执行竞争上岗规定的情况;
4.执行干部轮岗、回避等制度的情况;
5.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的情况;
6.执行公务员法及相关规定的情况;
7.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二)机构编制检查的内容:
1.贯彻落实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执行机构编制纪律的情况;
2.贯彻落实部门“三定”规定及机构改革方案情况;
3.执行编制使用核准制度和实名制管理情况;
4.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1.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决算情况;
2.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基金)的收入、管理、使用情况;
3.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
4.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和效益情况;
5.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及主要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6.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7.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
8.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第四章审查程序
第六条实施“两查一审”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成立组织。“两查一审”工作可视审查内容,由县“两查一审”办公室牵头, 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进行;也可以由有关部门单独编组进行。单进行的必须报县“两查一审”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下达通知。在实施“两查一审”活动3个工作日前,“两查一审”工作组应向相关单位下达“两查一审”通知书,并抄送
审查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本人。
(三)审查预告。“两查一审”工作预告由审查工作组制作,并随“两查一审”通知书一并交由相关单位。各审查单位应于“两查一审”工作开始2个工作日前,在本单位进行公示预告。公示预告的主要内容是:被审查单位领导干部姓名、职务;审查工作组成员名单、审查内容、审查方式、纪律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
(四)审前准备。“两审一查”对象单位应按照有关通知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在“两查一审”工作组到达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领导干部本人也应按照要求就年度或任期内执行用人责任、机构编制管理责任、经济责任等情况做出书面说明,并于“两查一审”工作开始时送交工作组负责同志。
(五)组织审查。“两查一审”工作组进驻后,应首先召开班子会,通报“两查一审”工作方案,责成相关单位调配专人配合“两查一审”工作。各审查小组应通过个别座谈、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依法依规独立开展工作。
(六)综合情况。“两查一审”工作结束后,各审查小组应根据审查内容分别形成专题审查报告,报县“两查一审”办公室。其中,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须按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程序,报请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审定后,抄送县“两查一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征求意见。“两查一审”报告在向县“两查一审”办公室报送的同时,还应书面征求有关审查对象及所在单位的意见。审查对象本人及所在单位如有异议,应自接到报告之日起10日内, 将有关意见书面送交县“两查一审”办公室。县“两查一审”办公室视情况,责成专人进行核查。逾期未交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
议。
(八)出具报告。“两查一审”相关报告经县“两查一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被审查对象本人及所在单位出具“两查一审”综合工作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对领导干部和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存在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机构编制纪律、财经纪律等问题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结果运用
第七条 “两查一审”结果,将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使用。“两查一审”结果须存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
第八条对于在“两查一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县“两查一审”办公室应责成审查对象及其所在单位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改正。整改工作结束后, 各相关单位应及时向县“两查一审”办公室报告整改情况, 县“两查一审”办公室将适时进行跟踪回访,督促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六章组织领导
第九条XX县“两查一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县“两查一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编办主任、县审计局局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等单位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两查一审”工作的落实和督办等工作。“两查一审”办公室主任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
第十条县“两查一审”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例会2次,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两查一审”年度工作计划,审定“两查一审”报告,检查“两查一审”规定执行情况以及有关部门履职情况。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和沟通,切实形成工作合力。组织部门负责县“两查一审”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实施干部选任责任检查工作,协调实施“两查一审”工作;县编办负责制定机构编制管理责任检查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机构编制责任检查;县审计局负责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检查违规进人等问题,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配合组织部门实施好干部选任责任检查。“两查一审”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向县委常委会汇报1次工作,重点情况应随时汇报。
第七章附 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两查一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试行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
湖北省 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根据《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鄂发(2001)2号)以及有关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试行)。
第二条 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措施,是完善干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是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本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上级部署,认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三条 县及县级以上党委应当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健全联席会议制度。
党委分管干部工作的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各级纪委负责牵头协调相关工作,各成员单位应当加强协作配合。
第四条 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受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问题,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处理结果;向审计机关提供被审计对象需审计核实的涉嫌经济违纪违法的有关情况;对阻挠、拒绝、妨碍审计实施以及打击报复陷害审计人员的责任人,依照党纪政纪规定予以追究查处;对下级机关贯彻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五条 组织人事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委托计划;向审计机关送达审计委托书,提供需要审计核实的有关情况;研究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运用情况;对下级部门贯彻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六条 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组织人事部门委托,依法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向领导小组和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及委托部门报送审计结果;向纪检监察机关及时移送审计查实的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和审计发现的经济案件线索;指导下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下级机关贯彻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七条 各级应当设立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配置与审计任务相适应的人员。
审计机关应当依据批复的编制,严格按照条件从内部选调或向社会招考录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并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应及时调整。
审计机关应每年根据委托审计任务量计算审计成本费用,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经费预算报告,报同级政府审批后,由财政专项拨付使用。第二章 审计管辖与权限
第八条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实施。
(一)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政领导干部,省直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省委组织部委托省审计厅实施;
(二)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市、州党委组织部门委托同级审计机关实施。党政正职的经济责任审计,需报省委组织部和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各市、州、县、区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委托所在地审计机关实施;
(四)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对其有管理权的党委组织部门委托同级审计机关实施,该审计机关也可以根据委托,授权被审计对象所在地的审计机关实施;
(五)各单位(部门)内部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单位(部门)内部自行组织实施。
第九条 根据工作实际,省审计厅可以将其受托的县、市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事项授权被审计对象所在市、州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审计机关可以抽调下级审计机关人员,组织符合条件的社会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如有特殊需要,可以聘请其他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参加审计。
第十条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任期内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的,应当安排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人事部门一般不委托经济责任审计:
(一)被审计对象任职的单位已经被撤并,有关当事人无法找到;(二)被审计对象失踪、死亡或者已不在国内定居;(三)被审计对象已经离开岗位一年以上;(四)被审计对象已经被纪检监察部门或者司法机关立案调查;
(五)被审计对象已经被提拔或者任用到可能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独立、公正进行的岗位;
(六)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对于审计查出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进行处理处罚。如果被审计对象的组织管辖与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不一致,对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应由有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管辖权的审计机关进行;经有管辖权的审计机关授权,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机关也可以直接进行处理处罚。关联法规: 第三章 审计实施程序
第十二条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行计划管理,体现“积极稳妥,量力而行,保证质量”的原则。每年年底,由党委组织部门提出下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经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确定。纪检监察机关需要委托审计的,一并提交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确定。纪检监察及组织人事部门需要临时增加委托审计任务的,可提请领导小组审定,或报经党委、政府主管领导批准。
经济责任审计立项计划经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确定后,应明确写入《联席会议纪要》。
第十三条 审计实施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审计机关根据《联席会议纪要》编制审计工作计划。党委组织部门承办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审定表,向审计机关送达审计委托书,并抄送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
(二)审计机关选调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组长一般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担任,必要时由审计机关主要领导担任。
(三)审计组对具体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进行审前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的要求制定审计实施方案。重要审计对象的实施方案应征求委托部门意见。
(四)审计机关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抄送被审计对象。被审计对象及其单位应当做好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五)审计机关有关领导应带领审计组进点并召开进点会。对市、县党政领导和重要部门领导审计时,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有关领导及联络员应出席进点会。进点会的主要内容是,向被审计人及所在单位提出有关工作要求,通报审计实施安排。(六)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地区单位在审计进点5日内向审计组提交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资料。并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七)实行审前公告制度。审计机关在审计进点时,向被审计对象所在地区单位发布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公告内容包括:被审计对象姓名职务、审计组人员组成、审计内容及期间、联系电话、意见箱设立地点及审计纪律等。(八)审计组按照审计方案依法独立实施审计。
第十四条 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资料是指:
(一)被审计对象个人任职期间的职责范围、任期主要经济任务和目标、履行经济职责的做法、完成经济指标任务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遵守廉政纪律规定情况;(二)被审计对象所在地区单位的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统计资料、经济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经济合同(协议)、本级制定的经济政策规定和内部管理制度;(三)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第十五条 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或者接受举报掌握被审计对象的重大问题或线索,应当作为审计重点进行查证核实。如果与经济责任审计无关或超出审计执法权限的,应当按有关程序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六条 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在法定期限内征求被审计对象及相关单位意见,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代拟审计结果报告。第四章 审计内容与范围
第十七条 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围绕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相关事项确定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一)任职期间所管辖地区的财政收支、相关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二)重大经济项目投资的合法性、效益性;
(三)根据需要核查有关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和变化情况;(四)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法规情况;(五)重大经济事项活动决策程序和效果;(六)本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等。
党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侧重于审计任职期间的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情况。
第十八条 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重点选择以下单位进行:
(一)政府财政、税务、计划发展、经贸、城建、国土、交通、水利、民政等部门;(二)党委或政府机关财务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三)分管或联系的部门或单位;(四)相关驻外机构;(五)相关重点企业;(六)其他相关部门。
第十九条 党政部门、群团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根据干部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关联事项确定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一)任期内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款管理、关联单位经济往来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任期内所在部门(单位)固定资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存暂付款、预算外收入、设备购置、工资福利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要投资经营事项的决策程序及效果;(四)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政策、法规情况;(五)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等。
第二十条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范围: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本届为审计时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以三年为审计时限。任期超过三年的以最近三年任期为审计时限,重大问题可以适溯其他和延伸其他相关单位。第五章 审计方法
第二十一条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根据党委、政府和委托部门要求,采用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全面审计与延伸调查相结合等多种方法进行。
第二十二条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审计机关在制定审计立项计划时,应当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事项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审计;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应当注意收集和保存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资料,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资料库;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充分利用以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结果,已经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除进行必要的补充审计和取证外,一般不重复审计。
第二十三条 审计机关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参考、利用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资料和审计结果;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可以组织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的国家审计机关人员或者所在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承担具体审计事项。
第二十四条 为缓解换届选举时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过分集中的矛盾,党委组织部门应适当安排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和审计,以减少离任审计时的工作量。
第二十五条 审计机关审查被审计的领导干部遵守廉政规定情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从所审计的单位、事项的财政财务收支中掌握领导干部执行廉政规定的情况;(二)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实行审前公告、征求意见等方式,了解相关情况;
(三)审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对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转交的有关线索和审计过程中了解的重要情况进行核查。第六章 审计结果及运用
第二十六条 审计机关应及时向领导小组和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及委托部门报送审计结果报告,向纪检监察机关及时移送审计发现的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
各市、州审计局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报告及相关资料,在报送本市、州领导小组及党委、政府有关领导的同时,还应报送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组织部。
第二十七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审计依据。包括实施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法律法规依据和委托、授权等依据。
(二)审计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对象及其地区(单位)的基本情况;实施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和审计过程情况。(三)审计结果。包括审计方案中所列审计内容的查实情况。审计查明的情况与被审计对象任期工作目标及任期前情况的比较。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地区(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廉政规定的主要问题。
(四)责任确定。对领导干部所在地区(单位)违反财经法规问题,划分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被审计对象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失职、渎职的行为等应当划分为直接责任。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应当划分为主管责任。
(五)审计评价。审计评价应当紧紧围绕被审计对象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其不相关的经济责任不评价。应当依据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行评价,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当既反映被审计对象经济工作业绩,又反映执行财经法规和廉政纪律规定方面的问题,避免相互矛盾。应当以写实的方式进行,既要明确、具体,又要客观公正。一般性问题可以不评价。(六)必要的审计建议。
第二十八条 纪检监察机关应当从以下方面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一)作为对领导干部追究责任的一项依据。对审计查实的违纪违规问题按规定应该对领导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其他处理的,应当进行处理、处分,追究相应责任;
(二)作为查办经济案件立案的一项依据,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经济案件线索应当予以受理;
(三)作为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相应规定措施的参考依据;
(四)其他利用形式。
第二十九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从以下方面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一)作为领导干部考查任用的参考依据。
(二)作为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的一项依据。根据审计结果情况,对工作平庸,有一般性问题的,应当给予谈话教育;对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处理的,应当予以警示诫勉。
(三)作为领导干部考评、评先表模的一项重要依据。(四)应当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情况列入干部考核档案。(五)其他利用形式。
第三十条 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应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情况及时反馈审计机关。
第三十一条 组织部门应采取一定的形式向被审计人所在地区(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或扩大到单位中层负责人反馈审计结果情况,提出有关要求。如果以会议形式反馈,必要时可会同纪检监察或审计机关参加。
第三十二条 试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选择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有典型意义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在相关结论性文书生效后,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部门联合提出建议,也可以由其中一个部门单独提出建议;
(二)部门提出的建议报经领导小组批准或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审定;(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批准或审定的公告形式,负责组织实施。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并参考本办法实施。
关联法规:
第三十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本办法未予详尽的从其原有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3年3月1日开始施行。
第三篇:信用社审计检查责任追究制度
农村信用社审计检查责任追究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各审计主体(审计组成员、审计组组长、审计部门负责人、审计部门主管领导,以下统称审计人员)的权利义务,严格审计追究,做到依法审计,依法追究,尽职免责,提高审计质量和加强审计作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审计工作暂行办法》、《农村信用社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现场审计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审计义务,是指农村信用社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全过程中,应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责任。本制度所称的审计权利,是指农村信用社审计人员因审计活动而被赋予的各项权利。审计权利与义务按审计组成员、审计组组长、审计部门负责人、审计部门主管领导分别设定。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审计活动全过程,包括审计项目立项、审计方案编制与调整、审计实施、提出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处罚和后续检查等环节的活动。
第二章 审计权利
第四条 审计组成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具有下列权利:
(一)检查权。有权要求被审计对象如实提供有关审计资料;有权查阅被审计对象各类凭证、账簿、报表、文件及会议记录等资料;有权检查被审计对象的库存现金、有价单证、抵(质)押物品、重要空白凭证、各种业务印章等管理及使用情况;有权检查被审计对象有关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质询权。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权向审计对象和有关人员质询,并有权索取有关资料。
第五条 审计组组长具有下列权利:
审计组组长除享有审计组成员的所有权利外,还享有以下权利:
(一)制止权。有权制止、纠正、处理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纪律和管理制度的行为,制止无效时有权要求终止有关当事人的职权,必要时可采取临时的先封后查措施。
(二)越级报告权。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时,在逐级报告的同时,有权越级报告。
第六条 审计部门负责人具有下列权利
审计部门负责人除享有制止权和越级报告权外,还享有以下权利:
(一)建议权。就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负责人有权建议被审计对象按有关规定限期予以纠正。对不适合在原岗位工作的人员,有权建议进行调整。对违反金融法规、业务规章制度的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有权按照规定提出经济处罚、纪律处分和其他处理的建议。
(二)有权修改审计方案。
(三)其他权利。有权要求被审计对象报送整改结果;审计部门有权派人参加联社有关业务部门及被审计单位的会议。
第七条 审计部门主管领导的权利
审计部门主管领导除享有审计部门负责人的所有权利外,还享有以下权利:
(一)有权最终决定审计方案的调整。
(二)有权督促和检查审计部门落实审计工作的效果与质量。
第八条 审计人员行使上述权力时,任何单位、部门和人员不得设臵障碍或故意刁难,阻挠、干扰正常的审计工作;对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严肃查处。
第三章 审计义务
第九条 审计组成员义务
(一)审计组成员对审计方案确定的分工或审计项目作业计划确定的项目任务的完成和所采取的审计方法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负有义务。
(二)审计组成员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充分性、相关性、合法性负有义务。
(三)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义务主动提出回避。
(四)审计组成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审计纪律和廉政纪律。
(五)审计组成员在审计活动中有义务出示审计证件,对具体审计行为负责。
(六)审计组成员应遵守保密制度规定,对审计过程知悉的农村信用社商业秘密、以及审计工作内情,负保密义务。
第十条 审计组组长的义务
(一)根据审计项目立项意图和目标要求,组织开展审前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负责审计方案的编写;负责按审计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
(二)负责组织审计通知书的草拟和送达。
(三)负责召开审计座谈会,安排相关检查事项,包括要求被审计单位指定联络人,张贴审计公告,发放调查问卷,准备调阅资料清单等。
(四)负责在审计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书面承诺。
(五)负责审核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编制的工作底稿和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充分性、相关性、合法性。对审计证据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负责组织补正;对未按审计方案要求和未查深查透事项应督促继续查证;对审计中发现的涉嫌有关经济犯罪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六)负责组织对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审计证据的核实,对确有错误或偏差的审计证据应组织重新取证。
(七)负责及时编写审计报告,组织审计组人员对审计报告进行讨论和修正,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八)接受派出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审计组组长要按照方案要求及时上传审计工作底稿,就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严重违规违纪或面临资金风险等行为,当日向派出部门报告,事后1日内书面报告。
(九)负责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并对被审计单位反馈的意见组织研究、核实之后,作出书面说明。对需要修改和调整审计报告的,应当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十)负责召集审计反馈确认会议;反馈确认完毕后,负责要求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审计事实确认书及审计报告上明确意见并签字确认。
(十一)负责对审计组成员遵守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情况的监督。
第十一条 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义务
(一)负责审计项目立项,并根据立项要求,督导审计组长组织开展审前调查和编制审计方案,负责审计方案和审计方案调整的审核。
(二)检查审计方案的执行。审计组未按审计方案规定实施审计的,审计部门负责人要责成审计组按审计方案要求执行。
(三)负责对照审计方案的要求,审核审计报告,对审计报告的内容规范和质量负责,包括审计定性、定量,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和文字表述等。
(四)根据审计部门主管领导或上级派出部门对审计报告的审定意见,组织落实有关决定事项。
(五)负责组织后续审计工作,对有必要向监保部门反馈的违规违纪事项应及时反馈。
(六)负责组织建立审计对象基本情况和审计情况的台账。
第十二条 审计部门主管领导的义务
(一)各级单位“一把手”对审计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分管领导全面落实审计义务,负责协调分管领导提出的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分管领导的义务
1.对审定或签发的审计业务文书质量负责,包括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审计整改通知书及其他业务文书; 2.督促和检查审计业务部门落实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章 审计责任追究
第十三条 本制度所称的审计责任,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调查的过程中,违反规定程序;审计工作不认真负责,玩忽职守;违反保密制度规定;徇私枉法,故意放纵、包庇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问题等行为。
第十四条 审计责任追究的种类包括:
(一)纪律处分;
(二)经济处罚;
(三)批评教育:包括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
(四)其他处理:包括调离岗位、解聘专业技术职务、解除劳动合同。以上处理方式可以并处。
第十五条 对审计工作的问责,坚持实事求是、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视其性质、情节、后果、影响程度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给予审计责任人员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给予经济处罚或调离岗位。
(一)执行审计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审计任务的;
(二)违反审计工作程序的;
(三)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意见不明确或督办不力,致使整改不到位的;
(四)未按规定实施后续审计,影响整改效果的;
(五)确定归档的审计检查资料收集不全或内容不规范的;
(六)无故未按时完成领导下达任务的。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未造成后果的,给予审计责任人员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情节较重造成后果的,给予调离岗位或警告至记过纪律处分。
(一)对查出的问题定性不准,造成处理处罚失当,给被审计单位造成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的。
(二)未按规定期限送达审计通知书、组织座谈会、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造成审计行为不当的。
(三)擅自同意被审计单位暂缓或不执行审计决定、没有及时实施后续审计,造成审计决定得不到执行的。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情节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审计责任人员警告至记过纪律处分;情节较重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至开除处分纪律处分。
(一)未按审计方案(含经过调整的审计方案)要求实施审计,造成方案确定的查证事项不能全面完成的;采取的审计方法不当,造成审计结论失实,后果严重的;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线索,应深入查证而不组织实施,造成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未能揭露的;
(二)擅自调整、修改、删除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致使上报的审计报告不真实、不完整的;
(三)发现重大差错、责任事故、违规经营及案件等袒护、包庇、隐瞒不报、压案不办或回避、掩盖问题真相的;
(四)违反保密规定,擅自泄露审计内容、处理意见、被查单位商业秘密或存在的违规问题等情况,给被审计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或经济损失的;
(五)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
(六)丢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文件、账簿等重要资料的;
(七)帮助被审计对象徇私舞弊、隐瞒问题,弄虚作假的;
(八)袒护、包庇违规违纪行为责任人的。
第十九条 审计工作中发生第十六、十七、十八条所列情况的,按照审计组成员、审计组组长、审计部门负责人、审计部门主管领导,自下而上,分别追究有关人员的主要责任和相关责任:
(一)属于审计组成员过错的,由其负直接责任,审计组组长负相关责任;属于审计组组长过错的,审计组组长负主要责任,审计部门负责人负相关责任;属于审计部门负责人过错的,该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审计部门主管领导负相关责任;
(二)执行审计部门主管领导指令造成过错的,由该领导承担责任。
第五章 审计尽职免责
第二十条 本制度所称尽职免责,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全过程中,用心尽责,认真履职,但其它各种主观因素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或造成不良后果的,该审计人员免予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十一条 以下情况可尽职免责:
(一)严格按照审计方案规定的抽样标准抽样,遵循规定审计程序,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重要线索深入查证后,因审计方案不完善等客观原因而未能检查出相关问题;
(二)本人未违反保密规定或审计工作程序,按时完成 审计工作任务的;
(三)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并据实上报,联社未能及时处理而导致问题发生或造成损失的,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不承担责任;
(四)对查出的问题定性准确,非因定性原因造成处理处理失当,给被审计单位造成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的;
(五)本人未参与调整、修改、删除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
(六)按规定期限送达审计通知书、组织座谈会、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
(七)未参与同意被审计单位暂缓或不执行审计决定、更改审计报告内容;
(八)及时组织实施后续审计的。
第二十二条 凡属审计人员工作不尽职,审计监督不到位,形成案件或造成损失的,审计人员要承担责任,审计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二十三条 因审计方案不完善造成问题应发现未发现的,审计人员不承担责任,审计部门负责人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二十四条 凡属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的
问题已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并据实上报,联社未能及时处理而导致问题发生或造成损失的,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不承担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对于本制度未规定的违规行为,可以比照本制度同类或相近条款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由**农村信用社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自文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2011乡信息公开责任检查制度
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政府信息公开责任,是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在履行职责时,违反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时所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条 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惩处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政务公开的责任追究实行分级负责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调查处理。
第五条 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按照有关规定应实行信息公开而没有公开的;
(二)政府信息公开流于形式,承诺不兑现,政务活动中搞暗箱操作的;
(三)应当公开的重点内容没有按要求公开,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不及时受理群众的公开申请,不认真处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对有关责任人员包庇纵容,不向群众公开处理结果的;
(五)其他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
第七条 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按以下规定区分责任:
(一)未经保密审查或主管领导审核批准而做出的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行政行为,由直接承办人承担全部责任;
(二)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或同意后做出的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行为,由主管领导承担主要责任,直接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领导直接授意,承办人提出异议,未能改变领导意见而做出的行政行为,承办人不承担责任;
(三)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做出的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其他领导成员承担次要责任。
第八条 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按以下规定追究责任:
(一)情节轻微、影响较小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告诫或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二)影响正常工作或者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对部门提出批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三)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对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对相关领导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选优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视情节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的政纪处分;
(四)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因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被有关复议机关撤销或被司法机关判决败诉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做出责任追究决定前,应当对拟追究责任事项全面、客观地调查取证,查清事实。认真听取有关责任人的陈述和申辩,并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区分责任,视情节与后果做出相应处理,应追究党政纪处分的,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程序办理。
被追究责任的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对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于接到处理通知后30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或提出申诉。
第十条 本制度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淮北矿业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淮北矿业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深化矿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保证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根据有关党内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情况,按照本办法进行监督。因“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按照本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淮北矿业及其所属单位(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
基层各单位党组织负责对下一级单位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淮北矿业机关党委负责对机关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四条
淮北矿业党委对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淮北矿业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情况汇总等工作。
第五条
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
(一)组织领导。党委研究、分析、部署和检查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党委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执行“一岗双责”,根据分工抓好职
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领导和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情况等。
(二)选人用人。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情况;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按照规定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情况等。
(三)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淮北矿业党委关于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情况;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情况等。
(四)纠正侵害职工利益行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完善职工群众维权机制,畅通职工群众诉求渠道情况;涉及职工群众利益事项的公开透明情况;处理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分配不公、用人不公、奖惩不公等问题情况;强化安全管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维护职工群众生命安全情况;纠正查处损害职工群众利益情况等。
(五)权力制约。执行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情况;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党务公开,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监督纵深防线情况;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对人事任免、资金安排、项目管理等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规范党员干部从业行为情况等。
(六)惩治腐败。坚持抓早抓小,及时发现和查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情况;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教育、制止和处理情况;领导和
支持纪检监察机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听取汇报、协调解决惩治腐败工作中相关问题情况等。
(七)示范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从业及廉洁自律规定情况;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认真履行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情况;养成在接受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在制度规范的轨道上用权的习惯情况;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严格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情况等。
第六条
监督检查采取报告评议、日常检查、专项巡查、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报告评议。淮北矿业所属单位党委(直属党总支、支部)、纪委每年书面向淮北矿业党委、纪委报告落实主体责任情况和监督责任情况。每年采取“点名选取”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选择部分单位党委、纪委在淮北矿业党委、纪委有关会议上述责述廉,并接受监督和评议。淮北矿业机关部门报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由机关党委负责组织实施。
(二)日常检查。加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程管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专项检查、抽查核实、动态督查、办信办案、内部审计、廉政约谈、民意调查等形式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专项巡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领导班子及成员在作风建设、廉洁从业和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评价、跟踪督办、巡查回访等方式,对一个单位(部门)、一个问题进行解剖麻雀,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政治纪律、淮北矿业刚性规定以及权钱交易、“四风”问题、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问题。
(四)集中考核。每年由淮北矿业党委常委带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也可结合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任期考核进行。考核的主要程序为:
1、制定方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方案,并报淮北矿业党委常委会审定下发。
2、收集问题。收集在相关案件查处、信访调查、审计监督、选人用人以及日常督查、专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
3、述责述廉。在被考核单位召开述责述廉大会,听取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报告、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情况报告和领导人员个人述责述廉报告。
4、民主测评。组织班子成员及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党代表、职工代表和服务对象等开展民主测评。民主测评一般采取网上测评方式进行。
5、个别谈话。听取领导班子成员及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党代表、职工代表的意见。
6、抽查督查。查阅相关工作资料和台账;抽查党委主要负责人全委会述廉、党政正职接受评议、廉政约谈等制度落实情况及日常督查、专项巡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7、反馈意见。检查组汇总考核情况,形成考核反馈意
见,向被检查单位(部门)反馈考核结果。
8、落实整改。被检查单位(部门)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上报整改情况,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跟踪督查。
第七条
监督检查工作与党委目标考核和对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履职考核进行对接,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人员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第八条
领导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应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进行组织调整。
(一)对上级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事项不传达贯彻、不认真办理,或者对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不安排部署、不督促落实的。
(二)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抓作风建设不力,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治理的。
(四)对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行为纠正不力,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
(五)发现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六)对纪检监察机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查办案件不
支持、不配合的。
(七)疏于教育监督管理,致使领导班子成员发生严重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
(八)职责范围内发生大面积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
(九)有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行为的。第九条
领导人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应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一)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意识不强,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部署、不落实的。
(二)疏于教育监督管理,致使领导班子成员或者分管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发生严重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
(三)职责范围内发生大面积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
(四)在推荐、选拔、任用干部中严重失察、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违规插手具体案件,或者干预、阻挠纪检监察机构查办案件的。
(六)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七)有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行为的。第十条
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纪检监察机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
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一)对上级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事项,不传达贯彻、不安排部署、不督促落实的。
(二)对下级纪检监察机构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不及时处理,责任追究不力的。
(三)收到或者发现党员干部涉嫌违纪线索,不按照规定和程序及时向上级纪委报告的。
(四)有案不查、压案不办、瞒案不报的。
(五)监督、查处不力,致使职责范围内发生大面积违纪违法问题的。
(六)有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行为的。第十一条
实施责任追究,要实事求是,分清领导班子集体责任和领导人员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一)领导班子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追究领导班子集体责任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分管的领导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二)领导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领导责任,其中: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
领导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
(三)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不承担领导责任。错误决策由领导人员个人决定或者批准的,追究该领导人员个人的责任。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追究责任:
(一)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进行掩盖、袒护的;
(二)干扰、阻碍、对抗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责任:
(一)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对职责范围内出现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及时发现,积极整改,成效明显的;
(二)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及时如实报告,并主动查处和纠正,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第十四条
追究政纪责任,比照所给予的党纪处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等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十六条
领导班子、领导人员违反本办法,需要查明事实、追究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构或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职责和权限调查处理。
(一)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构按照
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
(二)需要给予组织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或者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构会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权限和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
对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造成分管范围内不正之风长期蔓延,或者出现重大腐败问题的,实行“一案双查”、“责任倒查”。
第十八条 实施责任追究不因领导人员工作岗位或者职务的变动而免予追究。已改任调研员或退休但按照本办法应当追究责任的,仍须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受到党风廉政责任追究的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取消当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并将问责追究情况纳入领导人员的个人档案。
单独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领导人员,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影响期较长的执行。
第二十条
领导人员因党风廉政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淮北矿业有关文件规定扣减其应得年薪。
第二十一条 淮北矿业纪委应当加强对各单位党委实施责任追究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有应当追究而未追究或者责任追究处理决定不落实等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纠正。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淮北矿业纪委会同党委工作部
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