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新闻思想理论》关于宣传的总结

时间:2019-05-12 08:2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马克思新闻思想理论》关于宣传的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马克思新闻思想理论》关于宣传的总结》。

第一篇:读《马克思新闻思想理论》关于宣传的总结

关于宣传的一点感受

党支部的读书交流活动已经进行到了一个阶段,党员同志对于这部《马克思新闻思想理论》不仅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且也引发了各自的思考。

我读的是第七章——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事的大部分是理论的研究,毕竟只有在理论的正确指导下,实践才可以更有效有序。宣传是通过传播一种观念或者通过实际的行为来影响人们思想行为改变的一种精神交往的形态。其实宣传也是一种活动。马克思所谈的宣传,实际上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

在当今社会,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国媒体以及政府的宣传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但在西方国家,宣传这个词,被视为洪水猛兽。哪怕他们的媒体进行的也是宣传活动,但他们是死也不会承认那是宣传的。在中国,报纸是当的耳目喉舌,得为党政说话,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得坚持团结稳定,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能背离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但是我认为宣传是有度的,正所谓“思想无边界,宣传有纪律”。在做宣传工作时,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正如马克思认为:宣传应该注重长远利益,理论的渗透是个渐进的过程。

另一方面,宣传应该是讲原则性的。宣传是必要的,不管是国家政策也好,还是突发事件的处理也好。正如“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采取的救援以及媒体的报道,不仅鼓舞人心,也充满了感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中国人民又一次团结了起来。这是正面宣传的结果。但是宣传一定要真实,否则一旦拆穿,再想取得信任就比较难了。就像发改委对于油价上涨的说辞,一次又一次,现在有几个人能信呢。

最后,宣传者的素质也很重要。“7·23动车事故”的发言人的那句“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无数人鄙夷唾骂,还有那个对记者口出狂言“你们是为当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的可笑的官员,这样的列子很多,让我们政府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也让群众对我们党有了质疑: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怎么都是这样的素质?恩格斯对宣传者提出了四个条件:党的政论家需要更多的智慧,思想需要更加明确,风格要 好一些,知识也要更丰富些。智慧指的是宣传者对宣传策略的熟悉;风格指的是个人宣传中能够形成独特的吸引人魅力。我们的宣传者需要多多的学习,不仅使从理论上丰富,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性的从行动上实践以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以便更好更有效的从事宣传活动。

宣传不仅仅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它要求智慧与艺术的结合,在进行宣传时,只有把握好整体才能起效,否则很肯能适得其反。

李建梅

2011/11/20

第二篇:青年马克思理论培训班总结

第七期青年马克思理论培训班总结

经过第七期了青年马克思理论培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青年。不断创新理论武装工作的方式和载体,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青年。(2)加强对重点青年群体的培训。通过构建全国、省(区、市)、高校三级培训的工作格局,加大对大学生骨干的集中培训力度;通过实施团干部“百千万”教育培训工程,提高各级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3)深入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优秀青年广泛参加考察交流、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4)加大推优工作力度,推动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5)培养和树立优秀青年典型。(6)大力扶持高校学生理论学习社团。(7)建设理论武装工作的网络阵地。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团省委在全省广大青年中培养造就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马克思主义者的重大举措,是加深青年大学生对国情、省情及形势政策理解的新平台,对于广大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是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引导他们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我校团委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培养工程计划,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精心策划、凝练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现将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组建专门领导机构,结合医药院校特点制定可行性培养计划,为实施“青马工程”创建良好的环境

学校党委统筹谋划,全面系统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质,制定我校青马工程培养计划,计划注重培养工程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系统把握、系统规划,系统推进工作深入实施,围绕“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培养目标,着力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46

实施创设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扩大大学生骨干培养规模,拓宽“青马工程”宣传渠道和平台,形成普及“青马工程”的规模效应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在共同推进“青马工程”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学校按照《纲要》的要求,将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要求进步、在青年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纳入培养体系,共选拨出品学兼优的校、院两级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在学术、科技、文化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本、专科生组建了近200人的“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推动“青马工程”在多个学生领域得以开展。

三、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结合第一课堂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创设科学实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课程体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坚定青年共产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党执政兴国的青年群众基础,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就要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实、抓好这个工程。我校依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教师资源将“青马工程”推进课堂教学,实现课上课下的双项结合。

第一、发挥两课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将“青马工程”推进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主渠道。结合“青马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系列形势政策教育活动

形势政策教育是引导学生骨干关心国家大事、时事热点和焦点问题的重要途径,我校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为主要内容,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以政策报告会、宣讲会、时事论坛等为主要形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省情,充分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勤于实践的实际行动,自觉维护改革开放成果。

语录: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红尘的抱负。青春在实践中闪光,激情在奉献中升华。作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莘莘学子,47

要明白自己的使命,牢记自己的职责,为树立一代新风而不懈努力。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第三篇:马克思新闻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特点

(摘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陈力丹著)

1、习惯于从全球角度,特别是当时欧洲工业发达地区已达到的交往水平,衡量和估量所评价或论证的涉及新闻传播政策、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方面的问题。

由于超越了民族的或地方的狭隘性,因而评价具有历史的公正性,论证具有相当准确的宏观预见性。不仅论证角度,而且由于他们全面继承了前人已取得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在知识结构方面同样超越了民族和地方的偏见,其论证的深刻、眼光的敏锐至今仍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为实现传播政策方面的近期斗争目标,在理论论证和报刊实践工作中,始终表现出斗争的执着性和不畏暴力威胁的勇气。他们的新闻观带有执着的、一以贯之的特点。

一定要以某年某月划界,区分青年的马克思恩格斯、老年的马克思恩格斯,或者以我们现在的思维习惯和用语(诸如“思想飞跃”)将他们的思想截然分为多个阶段,总有一种割断了思想脉络的感觉。他们的思想发展,甚至是用词特征,都明显地显现出前后的连贯性。

3、在“党”的信息传播方面,通过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纯洁性来维护党的荣誉。某种意义上,他们一生都在与一切诽谤、歪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各种奇谈怪论和浅薄的胡说八道进行斗争,即使它来自党的领导人,甚至是领导机构的决议,也坚决予以批评和抵制。同时,他们主张给予论战对手对等的机会和篇幅发表意见。他们尊重党内“自由发表意见”的惯例,只以个人的名义发言,并认为自己的意见不应该约束党。

4、根据现代职业新闻传播的特点规范,论述新闻业务问题,赋予新闻学以丰富的哲理。

他们作为职业思想家,加上一生作为新闻工作者或与新闻业打交道的经历,使得他们拥有比一般新闻工作者高得多的分析眼光,他们关于新闻写作和新闻作品特点的论述,以及涉及传播的语言和文字、舆论、宣传等不同交往形态或媒介的论述,具有经典意义。特别是关于报刊工作特点的认识,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的评价党的报刊工作的尺度之一。

第四篇:马克思列宁新闻思想总结-超有用老师推荐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优秀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开创并领导了早期的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工作。初创了科学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在世界新闻史上浓墨重彩的推出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华章。一生创办、编辑和领导的报刊有10余家,为200多家报刊撰写过政论文章或通讯,他们的著作有三分之一是发表在当时的报刊上的。马克思最早的新闻活动是1842-1843年在《莱茵报》开始的,恩格斯当时也是这家报纸的通讯员。184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办《新莱茵报》,是第一家马克思主义的日报。《新莱茵报》创刊之前,马恩基本上还是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们把报刊看作是“第三种力量”或“第四等级”;此时报刊的阶级性亦尚未明朗,还被看作“人类理性”或“人类精神特权”的体现。1847年6月他们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马恩从事新闻宣传活动,十分重视掌握办报主动权,千方百计地使所办报刊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方向。与此同时,他们满怀激情地支持早期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工作,使工人报刊迅速崛起。还积极参与工人报刊的创办和编辑,经常为工人报刊写稿,有力地促进了早期工人报刊的发展。马恩认为。党的政治纲领必须成为党报进行新闻宣传的最高准则。与此同时,他们主张在坚持党的纲领的原则的前提下,党报也可以保持相对的形式上的独立,而不能简单地将党报办成党的机关的“简单传声筒”。在党内必须拥有一个不直接从属于执行委员会甚至党代表大会的刊物,也就是说这种刊物在纲领和既定策略的范围内,可以自由地反对党所采取的某些步骤,并在不违反党的道德的范围内自由批评纲领和策略。这就是说,党报不是党的机关的简单工具,而是全党的舆论工具。不仅传达党的领导的意图,而且还要反映全党的呼声;不仅应该坚持党的纲领,还应该监督党的领导机关。

二、马恩论书报检查制度:

1、是一种以当事人的思想为衡量标准的法律或制度;

2、实际上将所有的新闻出版作为怀疑对象,造成思想恐怖;

3、使原告、辩护人和法官三位一体,破坏了法的基础;

4、使个别平庸官员凌驾于记者、出版者、作者之上,造成无法解开的逻辑矛盾;

5、是一种政府垄断了的非理性批评;

6、造成社会精神的普遍虚伪;

7、是一种愚民政策,阻碍社会、民族和个人的发展;

8、造成的人为安定潜藏着社会危机。如何处理书报检查制度:“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

三、马恩新闻思想:

探讨真理的最好方式是“用事物本身的语言来说话”——马克思

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马

人民报刊应该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马 无产阶级报刊“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马 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感性材料——恩格斯 党报的任务就是向人民宣传革命的真理 ——恩 党报是党的耳目和喉舌——马克思、恩格斯

报纸要“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马恩 党报必须“”打着旗帜前进——马恩

党报必须“强调自己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恩格斯 党报不是“简单的传声筒”——恩格斯

四、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从事新闻宣传活动,1900年与劳动解放社共同创办第一份社会民主党的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该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形成时期马克思主义报纸的典范,宣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和策略思想,在争取重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发生了决定性作用。坚定的党性、高度的思想性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成为《火星报》的基本风格。列宁在其革命生涯中创办、主持、编辑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报刊,同时还为许多无产阶级革命报刊撰写大量稿件。他在从事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具体实践中,继承发展了马恩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无产阶级党报思想和马克思新闻宣传理论。

1、“齿轮和螺丝钉”是列宁对无产阶级党报的政治定位;

2、“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是列宁对无产阶级党报的功能定位;

3、“反映工农大众的利益”是列宁为无产阶级党报生存而确定的对象定位;

4、“党报是党的一面镜子”是列宁对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定位。

五、列宁新闻思想:

1、马克思主义是党报的办报方针

2、党报必须“成为真正的政治报纸”

3、党报要成为革命事业“巨大的鼓风机的一部分”

4、“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

5、真正的出版自由“是全体公民可以自由发表一切意见”

6、党报要成为“对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重要工具”

7、党报的主要任务是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

8、党报必须善于发现和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

9、“报刊是政治组织的中心和基础”

10、党报应当“成为战斗的唯物主义的刊物”

六、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从青年时代即对新闻实践具有浓厚兴趣,受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宣传的影响意识到革命报刊在革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1919年4月在湖南先后创办并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周刊和《新民学会会员通讯集》等刊物,宣传五四运动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12月又在北京创办了“平民通讯社”,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他还给一些报刊撰写新闻和文章,宣传党的思想和马列主义。1942年,亲自领导了《解放日报》的改版,使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宣传事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在长期革命活动中,他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他将马列主义新闻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极具中国新闻事业的特色。首先,他的新闻思想完全是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具有非常实用的务实性。其次,他提倡不迷信教条,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非凡的创新精神。

七、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党的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

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基本路线

4、党的新闻工作必须注重调查研究

5、党的新闻宣传必须遵循真实原则

6、党的新闻宣传必须开展批评

7、党的新闻工作要树立革命文风,提倡无产阶级的战斗风格

8、党的新闻事业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新闻思想及其新闻工作的理论概括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新闻实践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史上先进报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八、毛泽东新闻思想综述:

1、革命报刊必须“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

2、新闻宣传是党的“第一个重大的工作”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新闻宣传要表彰先进典型、揭露消极现象

5、无产阶级报刊要依靠群众办得生动活泼

6、新闻宣传必须扫除千篇一律夸夸其谈的党八股

7、新闻宣传必须“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8、新闻宣传“应当是各级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

9、新闻宣传必须“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

10、新闻宣传“是反映和指导政治经济工作的一种武器”

11、新闻宣传必须“讲真话”

12、新闻宣传绝不允许违背马列主义原则立场和脱离中央路线

13、“我们的报纸要靠全党来办”

14、新闻媒体要揭发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

15、新闻媒体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

16、“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总比资本主义的报纸好”

17、新闻工作者要学习辩证法克服片面性

18、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第一书记挂帅”

19、新闻记者“对遇到的问题要有分析”

20、“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

21、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

九、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宣传鼓动家,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新闻实践一直伴随着他的革命生涯,青少年时期的他关心国家大事,注重利用报刊了解社会动向。投身革命后更重视和亲自参加新闻宣传工作,用以指导革命斗争。1922年创办《安源旬刊》,指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他还经常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报《中国工人》撰写文章,指导全国工人运动。1928年和陈潭秋在天津创办油印刊物《出路》,宣传马列主义,肃清工人运动中的盲动主义的思想影响。他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从群众的角度阐述新闻工作中的问题。

十、刘少奇新闻思想概括:

1、他提出“桥梁说”,认为党的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也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报纸每天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又把群众的呼声、要求、困难、经验以及党的工作中的失误反映给党。党依靠报纸引导群众,向群众学习。借助新闻媒体这座桥梁将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起来。

2、他清楚地认识到新闻宣传的巨大作用。他指出,新闻工作的影响大、责任大。报纸办得好就能引导人民前进、团结、走向真理;办得不好就会散步落后的、错误的东西,导致人民分裂、相互摩擦,影响工作、贻误社会。

3、他强调新闻宣传必须客观真实,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戴有色眼镜,不要有成见。

4、他十分重视记者的素质,要求新闻记者要有老实态度;深入观察问题,看出事物的本质。新闻报道要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同时要有人民的立场。

5、他指出新闻工作者是专业的调查研究人员,新闻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是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在改造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完成新闻宣传任务。他的观点:

1、党报“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

2、宣传马列主义是党的新闻媒体的义务

3、“我们应该让人民知道世界真实情况”——刘少奇:《对新华社工作的谈话》

十一、邓小平把新闻工作作为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手段之,1922年曾和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等在法国巴黎成立青年团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两个月后出版《少年》月刊,1924年改名《赤光》。他积极参加少共活动,经常为刊物撰稿,并亲自编辑、刻版和发行,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20世纪30年代初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红星报》的主编,从撰稿、编辑、排版到校对都亲自动手,成为办报全才。《红星报》被誉为“战士的良友”“革命战争的一只有力喇叭”,受到红军官兵的热烈欢迎。进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以后,邓就新闻宣传工作发表了大量讲话和指示,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结合中国实际作了发展,形成了全面完整的新闻理论体系。

1、新闻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普遍传播到各阶层群众中去;

2、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中央、党的组织决定了的东西在未改变以前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党的决定发表意见,不允许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的意见;

3、新闻报道要讲大局观点,自觉地讲大局也是党性的重要体现;

4、新闻宣传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拿事实来说话;

5、提倡新闻加强舆论监督,搞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我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

6、要求新闻媒体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7、重视进行新闻改革,但新闻改革不是搞新闻自由,绝不允许宣传什么包括反革命分子在内的言论出版自由,不能允许“公开反对宪法原则的”言论自由。

十二、邓小平的新闻思想:

1、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服从于政治任务”;

2、新闻报道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中心任务”;

3、新闻宣传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4、促进安定团结是党报“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5、新闻宣传必须“适应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的要求”;

6、新闻媒体“要更多地宣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新闻媒体“一定要掌握好批评的武器”;

8、新闻宣传“不能搞精神污染”;

9、新闻媒体“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说话。

十三、江泽民强调真实性、党性、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政治家办报、建设好新闻队伍等基本观点,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实践加以发展提出了新闻舆论导向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新闻理论。

1、他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时期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

2、针对新时期新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新闻舆论导向的问题,他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时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著名的福祸论)。

3、他要求新闻宣传工作服务、服从于党的中心工作,新闻媒体必须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4、他认为要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高标准地搞好新闻队伍建设,抓新闻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抓好领导班子的建设。

5、他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问题,多次指示新闻宣传工作“要讲求宣传艺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把党的政治观点、方针政策,准确生动地体现和贯注到新闻通讯、言论、图片、标题、编排等各个方面;努力使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十四、江泽民新闻思想:

1、新闻工作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2、新闻媒体“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抓好舆论引导工作”;

3、新闻媒体“在政治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

4、新闻媒体要“弘扬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第五篇: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

马克思的土地所有权理论

马克思的土地所有权理论蕴含在他对土地所有权关系演变历史的分析中。因此,必须结合马克思对土地所有权关系演变历史的考察来讨论马克思的土地所有权理论。

一、从共同“占有”到“个人所有”——古代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1.原始共同体的土地制度——共同体占有土地

“占有”的含义:事实上的控制。

“土地占有权”即事实上控制土地的权利。控制土地的主体拥有土地使用权,排斥他人的使用权。

土地占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中的一种具体权利。一般说来,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必然拥有土地的占有权,而拥有土地占有权,则不必然拥有土地所有权。

原始共同体的土地所有制关系表现为土地占有权,而不表现为土地所有权。原始共同体土地制度的特点:

(1)占有的主体:共同体;

(2)占有的普遍性:凡共同体都有权占有一份土地;

(3)土地不能转让,不能买卖。

2.原始共同体的土地占有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一般说来,原始共同体的土地占有关系是自然形成的。所谓“自然形成”,是相对以下几种情况来说的:

第一,暴力占有;

第二,通过法权关系占有;

第三,通过经济手段占有(买卖、交换)。

自然形成的土地占有关系,是借助习俗形成的,即某一共同体最先耕种了某一块土地,最先在某一块土地上放牧,这一共同体便有权占有这块土地,并且这种占有得到其他共同体的认可。

3.原始共同体的土地制度向个人土地所有权关系的转变

这种转变形成于罗马时期,并由《罗马法》给予了法律意义的确认,个人的土地所有权由此演变为法权。

《罗马法》对土地所有权关系的规定:凡是罗马人都有权拥有一份罗马土地;凡是拥有一份罗马土地的人都是罗马人。

《罗马法》第一次将人格权、人权与土地所有权统一起来,从而肯定了个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按照这种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是最基本的人格权,也是最基本的人权。

黑格尔在《法哲学》中充分肯定了《罗马法》这一规定。他写道:人格权表现为物权。这里的“物”首先指的就是土地。

《罗马法》瓦解了原始的土地占有权关系,形成了罗马时代的私人土地权关系。这便是最典型的土地私有制。

这一事实说明,土地私有制并不像卢梭所说那样形成于原始时代,而是形成于罗马时代。

罗马时代土地私有制关系的特点:

(1)所有权主体:个人;

(2所有权的普遍性:凡是自由人都是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个人。

(3)部分公有地属于所有共同体成员。

罗马形式的土地制一直延续至封建社会末期。

如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二、从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权到资本所有权——资本主义时代的土地所有制关系

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的特点:

(1)主体:资本所有者;

(2)土地资本化,即土地变成剥削他人劳动的手段;

(3)土地的集中:少部分人拥有土地所有权,大部分人不拥有土地所有权。土地的集中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的集中。土地的集中是资本主义“恶”的根源。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形成的途径

(1)对中小土地者土地所有权的剥夺(原始积累);

(2)租借、购买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

(3)国家的相关法律承认、维护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所有制关系的合法性。

三、古代土地所有权关系与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关系的比较

古代土地所有制与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所有制形式:前者劳动、劳动者与土地相统一的制度,后者是劳动、劳动者与土地相分离的制度。这是两种土地所有制的根本区别。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区别又导致如下区别:

前者是劳动与剩余产品的统一,后者是劳动与剩余价值的分离。

由这种区别,马克思对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做出了下述评价:

1.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是“幼稚”的,但却是“崇高”的。

“幼稚”:不成熟的、落后的;

“崇高”:以使用价值为目的,不以交换价值为目的;以满足个人需要为目的,不以利润为目的。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是成熟,但却是“卑鄙 ”的。

“卑鄙 ”:

(1)主要通过暴力手段形成;

(2)以交换价值为目的,不以使用价值为目的;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以利润为目的。

四、未来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1.“消灭任何形式的土地所有权”

“消灭任何形式的土地所有权”也许基于如下逻辑:凡是人所创造的物、财富,人对拥有所有权;凡不是人所创造的,人对其不拥有所有权。这就是所谓的“欧洲常识性理论”。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可以看出,马克思也是从这种“欧洲常识性理论”出发的,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理应归劳动者所有,资本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是对劳动者的剥削。

从这种“欧洲常识性理论”出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土地不是人创造出来的,因此任何人都不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如他说:自由的小农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也是农业本身发展的一个必要的过渡阶段”。虽然“必要”,但也仅仅是一个“过渡阶段”;

第二,土地不是资本创造出来的,因此资本同样不能拥有土地所有权。

这说意味着,未来社会既要消灭私人土地所有制,更要消灭资本土地所有制,乃至消灭任何形式的土地所有制。

2.未来社会消灭了国家,因此,不存在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

3.未来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1)主体:人类共同体。

(2)土地由资本转变为单纯的生产资料。

从形式上看,未来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是向原始共同体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复归。

4.关于国家土地所有制

马克思未曾论述过渡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因此未曾谈到国家所有制问题,更未曾谈到国家所有制的合法性、合理性问题。

从逻辑上讲,国家土地所有制只能存在于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有必有自己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在这一过渡时期,是将土地归还给劳动者个人,还是由国家占有,在马克思那里都找不到根据。

马克思的土地所有权理论

一、从共同“占有”到“个人所有”——古代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1.原始共同体的土地制度——共同体占有土地

2.原始共同体土地制度的特点:

(1)占有的主体:共同体;

(2)占有的普遍性:凡共同体都有权占有一份土地;

(3)土地不能转让,不能买卖。

3.原始共同体的土地占有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一般说来,原始共同体的土地占有关系是自然形成的。所谓“自然形成”,是相对以下几种情况来说的:

第一,暴力占有;

第二,通过法权关系占有;

第三,通过经济手段占有(买卖、交换)。

自然形成的土地占有关系,是借助习俗形成的,即某一共同体最先耕种了某一块土地,最先在某一块土地上放牧,这一共同体便有权占有这块土地,并且这种占有得到其他共同体的认可。

4.原始共同体的土地制度向个人土地所有权关系的转变

这种转变形成于罗马时期。

(1)《罗马法》对个人土地所有权关系的确认

(2)罗马时代土地私有权关系的特点

第一,所有权主体:个人;

第二,所有权的普遍性:凡是自由人都是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个人。

第三,部分公有地属于所有共同体成员。

二、从个人所有权到资本所有权——资本主义时代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的特点:

(1)主体:资本所有者;

(2)土地资本化,即土地变成剥削他人劳动的手段;

(3)土地的集中:少部分人拥有土地所有权,大部分人不拥有土地所有权。土地的集中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的集中。土地的集中是资本主义“恶”的根源。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形成的途径

(1)对中小土地者土地所有权的剥夺(原始积累);

(2)租借、购买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

(3)国家的相关法律承认、维护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所有制关系的合法性。

三、古代土地所有权关系与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关系的比较

1.两种土地所有权关系的根本区别

2.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区别又导致如下区别:

古代土地所有权关系条件下劳动与剩余产品的统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关系条件下劳动与剩余价值的分离。

3.马克思对两种土地所有权关系的评价:

(1)古代的土地所有权关系是“幼稚”的,但却是“崇高”的。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关系是成熟,但却是“卑鄙”的。

四、未来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1.“消灭任何形式的土地所有权”

第一,土地不是人创造出来的,因此任何人都不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第二,土地不是资本创造出来的,因此资本同样不能拥有土地所有权。这说意味着,未来社会既要消灭私人土地所有制,更要消灭资本土地所有制,乃至消灭任何形式的土地所有制。

2.未来社会消灭了国家,因此,不存在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

3.未来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1)主体:人类共同体。

(2)土地由资本转变为单纯的生产资料。

从形式上看,未来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是向原始共同体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复归。

4.关于国家土地所有制

下载读《马克思新闻思想理论》关于宣传的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马克思新闻思想理论》关于宣传的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角度入手研究妇女解放问题,提出关于女权思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研究呈现热潮,其中尤以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为代表,男女平等、性别意识......

    宣传思想总结范文

    成都市xx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0年宣传思想工作总结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促进我区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我局按照“围绕中心,服务......

    读资本论有感-马克思思想课读后感

    读《资本论》有感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社会主......

    伍家岗街道2011理论宣传思想工作方案

    伍家岗街道2011理论宣传思想工作方案根据区委、区政府下发的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2011年宣传思想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街道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

    马克思新闻观学习体会

    《2013年全市新闻采编、制播人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班》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2013年全市新闻采编、制播人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班”的学习,学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丽......

    马克思新闻观学习体会

    《2013年全市新闻采编、制播人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班》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2013年全市新闻采编、制播人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班”的学习,学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丽......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09366014 行政管理叶铭彬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后来它融入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