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界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综合调研报告
三界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综合调 研 报 告
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界镇宣传文化人才及文体设施的基本概况
三界镇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队伍现有主要由2名人员组成,宣传委员1人,文化站站长1人,设有镇文化广播站一个,全镇共有1支镇村文艺队伍,由三界村牵头的文艺代表队。大约20人左右。现健文化综合楼1座,4个村新建了农家书屋,电信网络覆盖镇街道和三界村。
二、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现状
为扎实推进宣传文化工作,近年来,镇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我镇宣传文化工作者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工具,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的方针,发扬甘于清贫、耐住寂寞、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通过组织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做好了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增强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法律意识.三、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我镇把宣传思想工作当作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品味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研究、部署和协调全镇宣传文化工作,明确目标任务。二是强化学习提高,提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抓思想认识,让大家真正认识到信息宣传是镇机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关键工作,把信息宣传放在与其他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平时要注重工作实践,在严格规范办事,尽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勤学多思,努力做好自身的信息宣传工作;注重学习方法.把学习贯彻党的重大会议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制定学习意见,定期开展集中学习.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了他们争做文化宣传的传播人、经济活动的中介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民主法制的明白人的积极性,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对党和国家农村宣传文化政策的贯彻落实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增强。(二)开展好宣传工作。一是积极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是顺利开展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镇党务政务公开栏、横幅等宣传作用,及时把党的富民政策、致富信息、遵纪守法的先进典型向全镇群众进行宣传。二是狠抓基础建设,搭建良好平台。我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努力发动群众,完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村“农家书屋”工作,为全镇宣传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三是丰富群众生活,开展各类活动。我镇在组织干部群众参与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三八”妇女节联谊会、“五四”青年节篮球赛、春节花灯表演及村文艺队自发组织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等一系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镇文化站充分发挥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为农民群众开放图书室、电脑室、娱乐室等活动场所.积极开展“道德安家、环境美家、卫生康家、科技富家”的教育宣传活动。
四、存在的薄弱环。
(一)、宣传专业人才匮乏。一是专业人才不足,文化团体内专业文艺工
作者青黄不接,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视野宽、懂策划、有创意、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专门人才匮乏;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文化领军人物紧缺.基层文化建设,镇文化工作人员不能专职专用。二是现有人才知识更新过慢,接受再教育机会太少。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知识结构老化,视野不宽,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文化人才资本的投资严重不足,存在着培养滞后、培训渠通狭窄、培养经费匮乏等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宣传思想文化机构人员编制问题尚待解决。近年来,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但我镇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却存在着编制和人员相对不足的问题,在平时工作中人员的调配明显吃力,特别是在应对重大活动时尤显困难。(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虽然近年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视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但镇级财政十分有限,县级队宣传文化资金投入少,经费短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由于经费不足,加上宣传专业人才匮乏,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难于正常开展。即使有活动,也不能持之以恒。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部门,在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上无法在短期内见到成效,而长期性的投入还相对有限,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三)、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民间艺人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专业文艺队伍,成为苏巷镇文化阵地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认识不够,缺乏对他们的统一管理,加之一些民间艺人自身素质不高,其活动普遍处于无序状态,松散状态,演出技能、演艺内容、演出效果等,监管环节甚少.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
(二)重视培训。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加大投入。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上级级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关部门,多开展文化下乡、卫生下乡等活动,弥补乡村文化活动空白,满足群众不断增长文化精神需求。
三界镇党委
2010年11月20日
第二篇:食药监局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文化宣传工作,始终把信息宣传作为局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人人动脑动手,个个都是宣传员”的宣传理念,积极构建“大宣传”的工作格局,在“大宣传”的架构下实行“一岗双责”,即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业务工作能力,还要有立足自身,宣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推动信息宣传工作,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上台阶。
一、宣传文化人才的基本概况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有在编人员16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1人,大专以上学历15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94%。现有宣传文化理论、新闻人才12人,占干部职工总数的75%,其中本科学历占90%,大专学历占10%;中级职称人员占10%人,初级职称人员占10%人;35岁以下人员占60%,36-45岁人员占30%。
二、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为适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坚持做到:
一是高标准选人。2002年9月6日**县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时只有3名局领导,无论是监管力量,还是与监管工作相适应的宣传文化人才,均面临人少事多,求贤若渴的现实困难。为此,该局先后采取了选调、公招途径发展人才队伍,在选调人员过程中,他们坚决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坚持不放松标准、不降低条件、不讲人情关系,一切以素质和能力说话,首批选准四人进行了局机关;2004年以后该局坚持“逢进必考,宁缺勿滥”的原则,面向社会先后公开考录了公务员7人,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不断输入新生力量和专业人才,满足了监管工作和信息宣传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是多途径育人。以培训学习提高人。该局注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老带新岗位练兵相结合,交流与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他们在食品药品监管和文化宣传方面的专业素质提升;二是以督查考核激励人。为使文化宣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向前推进,该局强化了信息宣传督导考核工作,实行信息宣传稿件一月一通报制度,将干部职工信息稿件发表情况在定期召开的职工会上进行通报,对进步快的股室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对进度慢的适时给予提醒或督促,使每名干部职工时刻绷紧了信息宣传工作这根弦。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稿件录用奖励机制,相继出台了《**县食品药品监管宣传工作奖励办法》、《新闻宣传管理暂行规定》,严格对照相关规定,落实奖励措施,有效激发了大家的写作热情,保证了新闻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送,也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文字写作能力和信息宣传水平。
三是科学化用人。在人员配置上该局十分注重科学搭配,优化组合。突出办公室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主导军和带动作用,在人员组合上充分注意选配文字功底扎实,宣传意识和责任意识强的同志从事办公室工作,并落实了专职信息宣传员;同时广泛调动稽查、监督、食品安全等职能股室人员的宣传工作热情,在强调全员参与的前提下,每个股室都安排有兼职宣传员,并有多人热心信息宣传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让大量的新闻信息不断见诸报端。
(二)强化学习提高,提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该局从强化法律法规与新闻信息写作等专业知识学习入手,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写作水平,让大家都能成为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一是抓思想认识。让大家真正认识到信息宣传是局机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关键工作,要把信息宣传放在与其他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平时要注重工作实践,在严格规范办事,尽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勤学多思,努力做好自身的信息宣传工作;二是注重学习方法。该局始终坚持“5+1”集中学习与“8+2”个人自学制度,干部职工视学习为一种责任,视写作为一种知识充电与提高,抓住点滴业余时间加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新闻写作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同时,该局不失时机聘请有关专业人士上门授课指导,组织参加县内外各类专业培训学习,掌握信息宣传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水平;三是丰富学习内容。除加强对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网站、简报信息及行业报纸、专业期刊等主要载体新闻信息的学习领会外,局机关还有意选择一些内容、题材不同的优秀研讨文章,引导大家共同学习揣摸,进行研讨点评,有效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保证了学习效果。
(三)注重方式方法,激发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活力
为持续激发宣传文化人才的工作热情,发挥信息宣传工作更好的社会影响力,该局十分注重信息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根据不同股室制定任务标准。在制定任务标准时,结合岗位特点与职能要求,对定员少、写作基础较薄弱的股室确定的任务相对较低,对主要承担对外宣传职能的窗口股室,如办公室、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所定的任务较高,这种阶梯式任务制定法有效提高了大家的写作积极性;二是多用正面激励,激发大家的写作信心与热情。针对部分同志一时未能掌握新闻信息写作的规律和特点,所写稿件录用率较低,易产生厌烦心理的情况,局领导及时与其交流,共同探索方法技巧,激励其工作
热情,增强其写作信心;三是将信息宣传融于实际业务工作。要求职工在工作中养成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和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然后利用工作之余进行整理总结,写出稿件。并通过不断学习优秀信息宣传稿件,获取好的经验做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四是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整体活力。局机关在电脑配置和网络使用上积极为职工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同时大力倡导同志间的交流与合作,往往是围绕某项创新举措,某个热点问题,同志们之间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切磋,一篇稿件凝聚了多人的智慧和思想,这样不仅锻炼了大家的写作水平,促进了信息宣传工作,而且激发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活力。
三、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一)目前存在的主题问题
一是干部职工文化宣传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监管工作需要存在差距,尤其是因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性、前瞻性不强,导致文化宣传专业人才的缺乏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局机关信息宣传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二是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存在参差不齐,水平不均现象,不同股室、不同人员之间差距较大,影响了信息宣传工作的整体推动;三是加强对信息宣传人员专业培训的力度不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快,导致更加深入全面,高质量的宣传报道不多;四是信息宣传人员自我加压、刻苦学习新闻宣传业务知识的主动意识与责任意识不够,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强;五是部分人员对信息宣传工作存在时冷时热,时松时紧,疲软懈怠现象,全员参与信息宣传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进一步激发。
(二)原因分析
一是基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对食品药品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包括人员选调、招考未能从专业要求上全面兼顾,导致此类专业人才的不足;二是由于未能从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长远角度对宣传文化人才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导致在人员利用上难以形成最佳组合,非专业人员在硬性任务推动下,能力和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三是由于信息宣传激励约束机制仅注重于对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褒奖,未有效落实对应的惩罚约束措施,导致人员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不平衡现象更加明显;四是由于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不深、不细,导致创新的思路和方式办法不多。
四、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战略任务、主要目标及重要举措
(一)中长期战略任务
围绕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和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专业层次,使全局专业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分布更为合理。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食品药品监管和文化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主要目标
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要求,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全面提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培养造就一支能担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文明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任、行政能力较强的干部队伍;一支掌握食品药品监管技能,具有较强文化宣传能力,爱岗敬业的人才队伍。
(三)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任务和主要目标,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一整套选人、用人、培训、锻炼、引进、考评、激励的宣传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按需设岗、按岗定人、公平竞争、择优选拔”的用人机制,优选能够适应文化宣传工作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二是建立健全人才锻炼培养机制。加强实践锻炼,提升文化宣传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拓宽用人视野,把政治坚定、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股室领导岗位上来。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要根据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及单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宣传文化人才需求计划,分实施。采取公开招考的方法,择优录用。
四是建立健全人才考评机制。要根据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特点,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为宣传文化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坚持精神激励、事业激励、物质激励并举,以多种措施激发宣传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是建立健全人才教育培训机制。要根据宣传文化人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组织参加县内外、主管部门的学习交流,局机关举办的专题培训,以及个人自学考试与继续教育培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第三篇:某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加强文化建设是树立产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根据文件要求,现就我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队伍建设现状
1、原文化局机关现有人员4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退养1人,没有办事工作人员。
2、区文化馆现有9人,在区文化馆工作的有7人,基层文化站工作的有2人。
3、区文化市场稽查队定编5人,在区文化局、文化馆调剂解决人员,没有专职稽查人员。
4、文物管理所未定编,人员在文化馆内部调剂,没有专职人员。
5、乡(镇、场)街道文化干部8人(其中竟成3人、新枫街道1人,鱼山1人,丽阳1人,荷塘2人,西郊街道没有专职干部)。
6、全区共建有1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6个基层服务点,按达标要求,区支中心需配备3个管理员,基层服务点需配2个管理员,目前人员空缺。
专业文化工作人员总数偏少,且人员老化严重,尤以乡镇文化站最为突出,全区6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进入文化单位的,总体年龄偏大,其中50岁以上就5人,36—49岁7人,35岁以下5人,其次学历也相对偏低,现有17名工作人员中无一人是文化专业学校毕业,有的乡镇文化干部还存在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专职等现象。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前提
1、思路创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必须实行思路创新,首先是要转变重文化设施投入,轻文化队伍建设的投入;其次是要转变重文化人才的使用,轻文化人才培养的思路,要全方位的提高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的问题。
2、体制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要实行体制创新,就要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队伍建设的做法,要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队伍建设的体制弊端。
3、用人创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关键是用人创新。首先是改革用人制度,要打破条条框框,排辈论资,文化专职人员要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任用,优胜劣汰。要不拘一格地跨地域跨系统跨资历地提拔任用有用之才。要不拘一格地聘用确有特长的民间艺术人才。用好的机制激活人才,用好待遇吸引人才,要鼓励专家学者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要建立健全区、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数据库,从而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
文化专业队伍担负着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指导,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专业队伍健全与否和功能发挥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此,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首先要实行人员数量保障。对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都应有相应的规定,配备一定人员,确保专业文化工作人员到位到岗。尤其是乡镇文化站应根据乡镇每万人左右人口数配备1名专职文化干部的要求,确保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力量到位。其次要实行人员质量保障。一个好的文化馆长就能搞好一个区的文化活动,一个好的文化站长就能搞好一个乡镇的文化活动,一个好的业务干部就能带出一支有特色文艺队伍。因此,一定要确保专业人员的质量。
一要确保专业文化人才队伍门类全,学历高、专业齐、职称有、素质好,使进入文化专业队伍的人员都能独立的高标准的从事业务工作。
二要加强现有文化专业队伍培训学习,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把人才培养纳入一个系统工程进行有目标的培养,要通过公共财政支撑设立若干个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确保人才培养工程得以实施。
三要尊重艺术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对每一类艺术人才针对其特殊性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造就。
四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重在充实和加强乡镇文化站人员的事业编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将有志于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点子的青年人充实进我们的文化队伍中来。
五要在文化队伍的建设中,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主要是用人制度、分配方式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破按职称分配的变相平均主义,让能够干、喜欢干文化工作人有舞台、有机会施展才华,并且有一定的稳定收入,使那些不能干、不愿干文化工作人及早离岗退位。
六要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同时需尽快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立队伍的长效机制,使农村文化的发展形成规模持续发展。
七要稳定队伍,留住人才。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所造成,其一是从事农村文化的工作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工资报酬和生活待遇;其二是真正专业人才得不到专用。这主要是地方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认识偏差而形成对文化队伍建设忽视的结果。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只要我们充分
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文化在其中起着关键而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地方政府会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投入,使农村文化队伍逐步稳定进而壮大,开拓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
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其它方法
1、依靠行家里手。加强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依靠文化专业骨干力量,促进文化管理的专业化。文化队伍的组织建立、活动开展、素质好坏、持久长效,是文化队伍有没有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文化专业骨干是文化队伍的核心和精华,能带动影响业余队伍的发展。所以,我们抓文化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将文化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从而向面上推广。其次是依靠业务行家力量。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文化各项业务,不同文化队伍从事不同文化内容项目,行家里手管理得心应手。因此,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业,从而不断加强文化管理的规范化。再次是要努力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纪人,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管理的科学化。
2、依靠社会各界。首先是依靠文化热心人。文化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全社会人们的积极参与,开展文化工作也需要社会文化热心人的大力支持。其次是依靠老同志要充分发挥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以及农村的老同志参与文化事业特别基层文化俱乐部的管理。这些老同志有些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威望,工作有经验,遇事敢负责,做事有号召力。因此,我们要依靠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组织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促进文化管理的正常化。
第四篇: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宜宾市筠连县高坪苗族乡——王孝刚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新时期党对农村文化工作的要求,与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一、基本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文化站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短缺。由于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困难,县、乡(镇)用于文化站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国家专项投入又少,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站都是有站无址,有名无实,所谓的文化站只不过是乡镇院内(楼内)的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块牌子。由于部分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在各项中心工作的压力下,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见效慢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既不愿花钱投入,又不愿花精力组织开展活动。
二、对策与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不仅能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阵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活动是载体。各乡镇要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
二是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要通过择优选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乡镇文化站长实行乡镇推荐、文化主管部门考察、人事宣传部门任命的制度,将乡镇文化专干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考核。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文化室管理员,同时村级文化室管理员的配备,要由乡镇审批,文化部门备案。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二0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关于茂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茂县文体广新局
关于茂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茂县文化人才队伍基本现状
1、县文化馆
目前,县文化馆在职在编人员共20人,其中具有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4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4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4人;20岁—30岁3人,30岁—45岁2人,45岁以上15人。
2、县羌族博物馆
目前,县羌族博物馆在职在编人员共11人,其中具有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4人;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7人,中专及以下学历3人;20岁—30岁2人,30岁—45岁4人,45岁以上5人。
3、县图书馆
目前,县图书馆在职在编人员共7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3人(1人为教育职称),初级职称3人(1人为教育职称);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4人,中专及以下学历2人;20岁—30岁1人,30岁—45岁5人,45岁以上1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专业人才逐步老化,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近年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老百姓的文化
需求日益增长,县文化馆专业门类不齐备,缺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必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缺乏创作、编导、舞美、灯光、音控、文学、美术等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文化馆除3名年轻职工和“羌魂”剧组年轻演员(编制外临时招聘人员)以外,其他人员都在40岁以上,因此,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阵容薄弱,缺乏朝气与活力,完成大作品更显得人才不济,困绕艺术生产,难以生产精品力作;县羌族博物馆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年龄偏大,一些主体业务因无人难以开展;县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基本上是老模式,近些年从未进过新的业务人员,新调入两名人员也是教育技术职称,非图书专业技术职称。
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关系长期制约着人才培养发展,受编制的控制,需要招收、引进的人才进不来,不适应的人员出不去,加之一些不符合要求无一技之长的人员又在安插,人才结构不仅得不到优化和改善,反而有所退化、劣化,情形比较严重;其次是对人才的培养缺乏财力支持和保障,近些年这项工作几乎停止,各类专业人员无法得到进修、深造的机会,专业水平和能力停滞不前,只能是吃老本一般化地应付工作,更谈不上进行新的实践和创新。再有是,单位和部门要求不高,措施不力,不能充分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这方面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2、群众文化人才“一多一少”现象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
据调查统计,我县文化人才绝大多数集中在县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学校教师,乡镇一级为数甚少,农村文化人才出现空白很多。我县是羌民族聚居区,是羌文化核心地,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对基层文化工作者具有特殊的岗位要求,如长期生活在羌文化原生态地,通晓羌语,对羌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了解羌族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具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专业技能,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丰富的经验等。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全县21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已建设完毕,在硬件方面具备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阵地,而在软件方面羌文化农村特殊人才奇缺,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十分不利,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主要原因是人、财两难,一方面农村文化专干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造成农村文化人才奇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者的人头经费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所需经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3、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不健全
我县现有的文化专业人才、业余人才大多数得不到进一步的培养、深造,使用也是相当有限的,基本上没有建立人才培养、使用的目标和计划,更没有资金投入,还只停留在简单的口号式的重视,专业的文化艺术活动相应地开展得较少,没有搭建起让文化人才展现的平台,人才难以发挥作用,造成仅有的人才资源浪费。
4、各门类领军人才少
目前,我县文化各门类的领军人才匮乏,像县文化馆的主创人员,主演人员极少,体现不出人才优势,要搞大型艺术生产,还得到处请人,花费不少的精力和财力;群众文化方面缺乏有知名度的业务干部,影响学术研讨和业务辅导工作的开展。
5、文化经营人才严重缺乏,经营项目缺乏规模和档次
目前,全县文化经营多数在文化娱乐、网吧、音像租赁、书报刊印刷等方面,形成规模的极少,高档次的不多,经营者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理念和手段相对落后,没有更多的知名人士出现。大型、新型的文化项目没人开发、打造,智力、财力投入也相当困难,市场难找、难培育,这跟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有直接关系,“羌城”建设完毕后,其文化产业规模的提升也须要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探索期和培育期。
三、紧缺急需文化人才情况
1、县文化馆
急需美术、书法、摄影、文学、编创等艺术人才,其中正高1-2名,副高3-5名,中级职称的8-10名。
2、县羌族博物馆
急需考古、发掘、文物博览、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正高1-2名,副高3-5名,中级职称的8-10名。
3、县图书馆
急需图书管理类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正高1名,副高2名,中级职称的6-8名。
四、今后的建设任务及主要措施
1、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地一中心”建设战略目标,围绕“羌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计划。
2、建立起合理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实用的文化人才队伍,为繁荣和发展我市文化事业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智力支持。
3、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放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乡镇,要利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的契机,争取用3——5年时间使农村文化人才在数量上、质量上有一个明显的改观,认真切实地做好我县创建“先进文化县”的人才基础工作。
4、鼓励文化致富、艺术专长致富,发展不同规模的文化产业,为文化经济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在项目上提供政策、智力、技术支持和法律保护。
5、加强人才队伍政治思想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业务
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重视职称工作,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困难和疾苦,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促进人才不断涌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6、争取政府加大对文化人才建设的财政投资,建立文化人才发展建设专项基金。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艰巨而光荣,只有长期不懈地抓,抓出实效,才能完成“人才兴文”的战略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