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镇位于新密市东北部,距新密市区18公里,距郑州市区15公里,是新密市与郑州市产业对接的重要支点,总面积 91.8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302个村民组,总人口63300人。近年来,我镇进一步加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力度,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宣传教育、狠抓基础建设、开展各类活动等措施,促使全镇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战线干部基本情况
只有做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才能做好全镇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工作中,我镇实行宣传、文化分开进行的工作机制。我镇单独设立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文化的全面工作,其中1名为站长,公务员编制,另外1名为科员级干部,事业编制。宣传方面,我镇抽出1名副科级领导任宣传委员,同时,配备1名宣传干事,其中宣传委员享受副科级领导待遇,宣传干事享受科员级事业干部待遇。镇宣传文化干部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人,大专(高中)文化程度3人。
(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人员配备情况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基层宣传文化设施建设。一是2010年投资158万元完成一初中标准化餐厅及跑道建设;投资36.5万元建成高标准镇文化站一处;二是全镇高标准完成15个村级标准文化大院建设。三是高标准完成文化信息共享站点建设15个村,配备电脑8台,投影仪7台。四是高标准完成科普书屋2个,老年活动中心15个,农村全民健身达标广场23个。五是投资30万元完成镇办幼儿园改建工程。
目前,镇综合文化站共有人员编制2个,实际工作人员2名。此外,镇政府在财政收入困难的情况下,尽量保障基层宣传文化设施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三)基层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民间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我镇非常注重基层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与民间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镇共有省民族协会人员1名,民间作家3名,郑州市特色文艺队伍23支,其中,以翟沟村、周家寨村的文化广场为我镇的主推队伍。
(四)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经费保障情况
随着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镇企业运行困难,停产半停产企业逐渐增多,加之石子厂、煤矿全部停产整顿,财政收入明显受到影响。我镇在财政支出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尽量保障宣传文化工作日常支出、人员培训、党报党刊征订、基层宣传资料订阅和文化活动组织费用支出,每年都在15万元-20万元之间。
(五)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近年来,我镇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每年,我镇都支付经费组织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参加郑州市举办的教育培训活动。另外,我镇注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与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基层宣传文化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他们文化宣传方面的理论素质提升。
二、主要做法
夯实宣传文化工作基础,是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现阶段,我镇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方面均有新的突破。
(一)着力抓好基层党校建设。镇党委、政府把基层党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基层党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按照上级布置的教育内容,结合我镇实际,切实制定好教育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推进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各村着力抓好以阅览室、科普书屋、多功能室、宣传栏为基本设施的宣传教育中心和以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广场等为主要活动场所的文体活动中心建设。
(三)充实壮大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从各村村干部中抽出了1名干部负责宣传文化工作,确保完成本村的宣传文化工作任务。
(四)切实抓好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的培训。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活动为契机,制定学习意见,定期在基层宣传文化干部中开展集中学习,并要求他们记录学习笔记、撰写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了他们争做文化宣传的传播人的积极性,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对党和国家农村宣传文化政策的贯彻落实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增强。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本镇宣传文化经费主要用于日常支出、人员培训、党报党刊征订、基层宣传资料订阅和文化活动组织,每年必要的计划开支都在十几万元以上,但因我镇政府财力紧张,实际投入的工作经费不足。
二是工作队伍不够壮大。实际工作中,人员较少,队伍不够壮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文化工作的开展。
三是开展活动较少。经费不足,加上工作队伍不够壮大,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难于正常开展。即使有活动,也不能持之以恒,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对策和建议 一是保障经费。建议市财政可定期为乡镇拨付一定数量的活动经费,确保正常的宣传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另外,希望镇政府将宣传文化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必要的开支,特别是增加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培训费用及文化活动组织费用,努力保障宣传文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是加大培训。建议市委宣传部多组织乡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理论素质与业务能力。
三是文化下乡。建议市委宣传部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关部门,多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弥补乡镇文化活动空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四是加强督查考核。建议市委宣传部以督查考核激励人,强化宣传文化督导考核工作,使其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向前推进。
五是不断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建议市委宣传部及镇党委、政府建立健全新闻稿件录用奖励机制,落实奖励措施,有效激发宣传文化工作人员的写作热情,保证新闻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送,提高他们的文字写作能力和信息宣传水平。
第二篇:三义镇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三义镇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三义镇位于蒙城县西南部,与利辛县望疃镇接壤,辖13个行政村村、3个社区,总人近八万。近年来,我镇进一步加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力度,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宣传教育、狠抓基础建设、开展各类活动等措施,促使全镇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只有做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才能做好全乡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我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现为事业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编制数为3人,平均年龄为40岁。大学文化程度2人,大专(高中)文化程度1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我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品味的头等大事来抓,每年年初,都要成立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镇科教文卫助理员和文化站全体人员为成员的三义镇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部署和协调全镇宣传文化工作。
二是重视理论学习,提高干部素质
把学习贯彻党的重大会议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制定学习意见,定期开展集体学习。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了他们争做文化宣传的传播人、经济活动的中介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民主法制的明白人的积极性,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对党和国家农村宣传文化政策的贯彻落实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增强。
三是积极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是顺利开展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镇政府党务政务公开栏、局域网和“村村通”广播等宣传媒介作用,及时把党的富民政策、致富信息、遵纪守法的先进典型向全乡群众进行宣传,同时对违法乱纪等社会丑恶现象予以曝光。三年来共刷写宣传标语330多条,悬挂横幅68条(次),宣传好人好事24人(次),曝光坏人坏事4人(次)。
四是狠抓基础建设,搭建良好平台
我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一班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做好本职工作。2010年,在县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建设文化站及广场600多平方米;完成了全镇16个村(社区)的“村村通”广播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7个村(社区)的“农家书屋”,为全镇宣传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五是丰富群众生活,开展各类活动
我镇在组织干部群众参与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
作,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民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2010迎国庆”和谐杯篮球赛”、教师节庆祝大会等一系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事业进步的活动。乡文化站充分发挥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长期
为农民群众开放图书室,工艺展览室、娱乐室等活动场所。积极开展“道德安家、环境美家、卫生康家、科技富家”的教育宣传活动。
三、存在问题
一是经费不足
由于镇级财政十分有限,县财政宣传文化拨款较少,工作经费严
重不足。
二是人员不稳
在实际参与工作的3个人中,1人包村,只有2人参加工作,造
成基层宣传工作队伍人员不稳。
三是活动较少。经费不足,加上人员不稳,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
难于正常开展。即使有活动,也不能持之以恒,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对策和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队伍,而新形势新任务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人才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要把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工程,切实解决好目前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为做好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一是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成才的新观念,坚持本土人才培养和域外人才引进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制定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训力度,使文化队伍素质更好地适应
新形势新要求。另一方面,进一步抓好人才引进,特别是对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文化人才的引进,做到引人和引智相结合,使更多的文化建设人才为我所用。要通过深化思想认识,创新观念,为人才成长和创业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努力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事业平台,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开创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二是更新机制。加强宣传文化战线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良
好的用人体制、机制是保证。要重点加快选人用人机制的改革步伐,把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考评纳入干部考核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制度,打通文化艺术人才进出渠道。要大胆选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真正营造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倡导有真才实学、能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提供保障。
三是是保障经费
县财政可定期为乡镇拨付一定数量的活动经费,确保正常的宣传
文化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文化下乡
除每年冬季举办一次“三下乡”活动外,县上可以经常组织一些
有关部门,多开展文化下乡、卫生下乡等活动,弥补乡镇文化活动空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五是加强培养
根据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不同需求,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中积极
提倡在职学习,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接受在职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重视岗位培训工作,积极拓宽渠道,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业务的需要,举办专业培训班或参加在职学习、交流、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六是加大投入
呼吁上级部门多渠道、多层面地加大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策
扶持和资金投入,用于阵地建设、硬件维护、人才培养等,提升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
总之,我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再创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一流业绩。
附1:三义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情况统计表
三义镇文化广播电教站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九日
附1:
三义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情况统计表
第三篇:基层宣传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县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调 研 报 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纳入了全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县委宣传部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牵头带动作用,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县委宣传部基本情况
**县委宣传部实有人数为9人,其中干部8名,工人1名。领导班子职数为1正3副,其中部长1人(县委常委),副部长3人(均为正科级,其中1人兼任文明办主任),担任科级非领导职务人员有4人,其中主任科员1人,副主任科员2人,副科级报告员1人。以上人员年龄最大51岁,年龄最小35岁,平均年龄42岁,除1名工勤人员为高中学历外,其它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部机关现有公务员编制8个、工勤人员编制1个,共设有文明办、通讯组、理论科、宣传科、办公室、新闻网站6个科室,近年来无新增编制和新进公务员情况。
2、系统下属单位建设情况
**县设有广播电视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单位一直没有建立。县广播电视台共有编制35个,实有人员44人;县文化馆共有编制12个,实有人员17人;县图书馆共有编制6个,实有人员11
人。这些单位现有编制及占编人员很难满足工作需要,主要原因是专业人才少、年龄偏大。
3、乡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情况
**县共有9个乡镇227个行政村,乡镇均设有报告员和党委宣传委员,由于人事调整,三屯、张家场2个乡镇目前报告员空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挂牌成立,共有工作人员26人。
(二)工作进展情况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按照“充实力量、优化结构、提高水平、服务大局”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切实加强班子建设。去年,我们按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对宣传系统领导班子作出了及时调整,选拔任用了8名德才兼备、热爱宣传文化工作的干部担任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时,在县委宣传部增设了主任科员1名、副主任科员1名,进一步优化了班子年龄和知识结构。之后,又对部分领导分工作出了调整,并按照工作职责和实际需要,合理增设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网络舆情等工作机构。
二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去年上半年,**县电视台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4名节目播音主持专门人才。经过实践锻炼,这些新录用人员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三是跨部门借调人才。到目前,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共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7名文字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分别充实到了部机关、新闻中心、文联等单位,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是按照要求成立了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去年**县专门成立了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在此基础上,县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按照有关程序,制定了人员组建方案,并确定了独立的办公场所,工作已初步开展。
五是着力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去年下7月份开始,宣传文化系统深入扎实的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通过中心组(扩大)学习、支部学习会议、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宣传文化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提高了工作能力。同时,在新闻单位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此外,还专门邀请市电视台专业老师利用休息日对全县新闻工作者进行了专题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是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激励力度。去年,我们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8周年为契机,隆重召开了“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8周年座谈会暨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命名表彰会”,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对多年来全县文化艺术领域成绩突出的59个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乡村、家庭进行了命名表彰,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家、摄影师、书法家、民间艺术家、文化艺术乡村和家庭,有效地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营造了有利
于基层队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七是积极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一方面,我们引导和鼓励全县各种文艺团体和基层文艺单位坚持常年开展活动,为活跃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支持、资助各类民间文化人才出精品、出成果。去年重点推出了由本县作者创作的《长城故事传说》和《白羊风情》两部作品,受到多方好评。
二、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在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对我们的要求和全县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期望相比,尚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上有偏差。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工作中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积极性,有不少同志不能做到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有的甚至不知道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同时也不想抓、不愿抓,因而工作效果不明显。
2、编制短缺。宣传文化系统行政、事业编制核定数量相对偏少,实际工作量大,人手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县9个乡镇共有党委宣传委员7人,宣传文化干事7人,乡镇文化站要承担文化传播、活动开展、阵地管理等多项工作,但人员编制短缺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工作人员还常兼干其他工作,临时兼职工作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县文化馆、县
图书馆、县广播电视台等基层单位也都存在着编制短缺的问题,现有编制及占编人员很难满足工作需要。
3、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解说主持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舆情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保障力度不够。近年来,**县经济发展处在困难时期,全县财力十分紧张,宣传文化活动经费也相对短缺,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的瓶颈。
5、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导致这些人或组织处于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1、更新观念。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支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心爱护宣传文化队伍的浓厚氛围。
2、落实待遇。以县乡换届为契机,推动配齐配好乡镇报告员、宣传委员及文化干事;积极解决宣传系统各单位工作人员的编制短缺问题,以便于稳定军心、促进工作。
3、加大投入。加大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设立队伍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工程等专项资金,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4、注重培训。积极拓宽渠道,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业务的需要,举办多种形式、层次的专业培训班或学习交流活动,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5、健全机制。抓紧制定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优秀文艺人才表彰激励机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制度、宣传文化干部交流任职制度等长效机制,使队伍建设日益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第四篇: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切实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2010-07-23 11:03 来源:《光明日报》
当前,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域不断拓展、阵地不断扩大、任务日益繁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比如,文化管理队伍“上强下弱”的问题、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基层文化活动如何长期持续发展的问题、专业文化工作者队伍如何与基层文化工作对接的问题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部门、单位班子和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选好配强区县委宣传部领导班子特别是宣传部长。认真组织指导各区县委宣传部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并积极协调组织部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难题的情况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区县委宣传部领导班子和宣传部长的重要内容,把学习能力、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作为选拔任用班子成员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市委宣传部指导、区县委统一领导、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领导体制。
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交流锻炼,进一步提高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我们根据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交流锻炼工作,每年都对区县委宣传部长集中培训两到三次,并在市委宣传部与市属宣传文化单位、区县委宣传部、乡镇(街道)之间实行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有力促进了干部成长和各项工作的开展。下一步,我们将抓紧制定全市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建立完善分级分类、分工负责的培训体制,努力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全市基层宣传文化干部轮训一遍,并形成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培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宣传文化干部交流锻炼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加大市委宣传部机关与市属宣传文化单位、区县委宣传部、乡镇(街道)宣传文化部门之间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工作力度,同时,积极推进市属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与区县及乡镇(街道)宣传文化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和双向挂职锻炼。继续加大从乡镇(街道)等基层宣传文化队伍中选调干部的力度,逐步提高市级宣传文化部门从基层宣传文化队伍中选调干部的比例。
不断充实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力量,进一步夯实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基础。近年来,我们在健全区县委宣传部内设机构和岗位设臵、加强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和街道工委宣传部长配备的同时,不断充实社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人员,目前全市2645个社区都已配臵至少一名专职宣传文化工作人员、3955个行政村也都建立了以大学生村官等为骨干的宣传文化工作队伍,全市注册文化志愿者总数达到了4200多人。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推广文化工作指导员制度,通过鼓励艺术院团、群众文化机构专业人员到基层担任文艺辅导员、文化指导员,结合大学生村官选聘等,尽快实现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文化工作指导员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和区县分中心建设,力争经过三年努力,使全市注册文化志愿者总数达到2万人。
高度重视基层宣传文化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们着力加强基层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全市28600多名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了56.2%。下一步,我们要抓紧研究建立体现基层工作特点的宣传文化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基层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维护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制度,加强网络宣传等新型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制定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保护与培养工作意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文化活动站(室)工程。加强对民间文化人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文化人才包括外地来京文化人才的引导与服务,为他们健康成长、施展才干、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认真总结推广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基层群众中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宣传文化人才。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把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涉及机构设臵、编制管理、干部配备、经费投入等多方面工作和多部门管理权限,必须调动和整合相关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我们将积极推动建立全市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联席会制度,强化统一领导和指导协调。研究建立面向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各种机制,为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切实把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这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明显成效。
浅谈加强基层文化干部管理
一、城东街道宣传文化干部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摸底,城东街道文化干部基本是兼职,年龄基本上是30周岁以下,宣传文化经验不足5年,经验欠缺,专业技术基本上不具备,如摄影、摄像技术、网页制作、美术、新闻报道等专业技术人才是短板。宣传文化干部任职时间短,交流快,一般突出的宣传文化人才因待遇、编制问题,流失较大。而且宣传文化干部吃苦意识、纪律意识淡薄、奉献意识淡化,思想观念滞后,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建设不到位。
二、加强基层文化干部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是通过公开招考、竞技选拔、提名推荐等方式选拔优秀的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并到一线锤炼,从源头上引进思想政治过硬、专业技术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年轻宣传文化干部。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宣传部门加大对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培训,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专家授课、技能比赛、表现突出的宣传文化干部畅谈经验等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专业技术,丰富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经验,强化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奉献和吃苦意识。
三是加大对宣传文化干部的考核力度。一是通过一站一报(《崇川在线》、新华网崇川频道)的录用稿件情况进行分值考核,增强基层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视。二是对表现突出,成绩卓著的宣传文化干部给予关心和厚爱,给予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或者破格提拔,树立宣传文化战线上的典型,从而带动一大批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快速成长。
四是加大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指导。宣传部门要采取调研、检查、考核等方式督促基层搞好宣传文化工作,丰富基层民众文化生活。
五是建立健全基层宣传文化各项机制。如:宣传文化干部岗位职责要细化,奖惩机制要细化,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宣传文化骨干开展工作。
六是加大宣传文化设施的投入。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开设基层宣传文化网站,开设基层流动书柜、配发各类文体器材,特别是摄影、摄像器材,已经跟不上读图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
七是建立宣传文化工作站。配齐配强宣传文化骨干,成立文联,要配备2名宣传文化专职干事,一个是负责宣传,一个是负责文化活动,还有一个兼职文联。(陆丁一)
柳巷镇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柳巷镇位于明光市北部,辖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0196人。近两年来,我镇克服地域偏远,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促使全镇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我镇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7人,其中乡镇2人,机关及村5人;平均年龄为37岁。7人中大专学历3人,其余4人均为大专以下学历。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注重学习。我镇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品味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扎实地开展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2、营造氛围,搭建平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是顺利开展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基础。充分利用镇及村的党务、政务公开栏,及刷写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标牌等多种形式的把党的富民政策、时事信息、计划生育等向全镇群众进行宣传。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发动群众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农民居住条件和居家环境都得到了较大改善。
3、吸呐人才,扩大队伍。用好现有各类人才,创新用人观念,突破身份、年龄、学历等限制。我镇积极吸收了孙伟、阚乃奋、王芹等几位在通讯 报道,文艺编导方面有一定才能的人加入了文化宣传队伍,推进了乡镇文化建设,创新文化队伍建设方式。
4、开展活动,丰富生活。我镇充分利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干部群众参与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学生运动会、“国旗在我心”读书活动、教师节庆祝活动、“
八、一”双拥座谈会、“双节”花灯汇演。镇文化站充分发挥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长期免费开放图书室、娱乐活动室,积极鼓励支持农民自发组织的集体娱乐活动。
三、存在问题
1、认识不到位。不少镇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溥,认为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2、人员不足。在实际参与工作的人员中,有2人是乡政府正式干部,其余5人为临时人员,时调时换,造成基层宣传工作队伍人员不足,不稳定。
3、经费短缺。由于镇财政十分困难,市财政宣传文化拨款较少,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4、活动较少。经费短缺,加上人员不足,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难于正常开展,即使有活动也不能持之以恒,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生活需求。
四、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建议。
1、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2、重视培训。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一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3、文化下乡。市里经常组织一些有关部门多开展文化下乡,卫生下乡等活动,弥补乡镇文化活动空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4、加大投入。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
总之,我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精神文明风貌有了很大改观,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使我镇宣传文化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关于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我镇位于五河县城东北部,地处苏皖三县交汇处,104线国道横贯全境。全镇共有10个村,61个自然庄,农业人口2.8万人。镇综合文化站(中心)人员1名。
一、我镇综合文化站(中心)建设情况现状 我镇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县文化部门的指导下,我镇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得到了发展。
近年来,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体新局的指导下,在农村开展了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高标准综合性乡镇文化中心工作,以乡镇为投资主体,省市县给予配套投入,今年来共建设1个乡镇文化中心,总面积为500平方米,总投入为50万元。从总体看,乡镇文化中心在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镇文化设施建设,目前10个村都有文化活动室,其中6个村建立农家书屋。
几年来,省、市、县财政对基层文化建设相继给予了扶持,农村也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文化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或新建。目前,我镇村农家书屋总面积为200平方米,读者流通量为6000人次,均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正在建设中,即将落成的镇图书馆面积将达到200平方米。农村宣传文化的建设整体上为农民群众读书学习提供了方便。
我镇宣传文化建设较以往有很大进步,并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我镇民间文艺表演队,日益壮大,演出人员中水平较高,有丰厚的艺术细胞,他们常年活跃在农村基层,在农村文艺创作和演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表演唱、泗州戏等一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在全县赛事中屡次获奖,另外,我镇农村富有特色的龙舞、秧歌、旱船、小戏等以及常年不断的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充实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较高,诸如农家书屋、业余文艺团队等自办文化组织有所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镇开展较好的农民书屋有6个、业余文艺团队2多个,如朱圩农家书屋、天井唢呐艺术队、界沟书屋、老张村龙狮鼓队、张姚村旱船表演等等,这些自办文化组织,大都以“自我投资、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方式组合,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镇农村宣传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上看,投入与扶持有限,发展速度缓慢,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城乡协调发展不相适应,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一)设施匮乏、滞后。全镇有10村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不足100平方米,其中多数都是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场所。有的村文化设施建于九十年代初,在2000年以后新建、扩建文化设施几乎少数,大部分村文化设施年久失修、陈旧简陋。由于撤乡并镇及农村教育“普九”达标等原因,乡镇图书馆的藏书都是近来年上报配备的。
(二)文化人力资源不足。农村文化专干、文化辅导员待遇偏低,必要的日常工作经费及活动经费无保障。民间文艺、戏曲等民俗艺术形式虽占优势,但发展也不平衡。由于无经费和政策保障,乡镇文化专干的能力与本领适应不了文化发展的需要,文艺创作人才青黄不接。
(三)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我镇农村的文化生活虽然有了较大改善,广播电视、音像娱乐等传媒迅速走进农民家庭,但农民文化欣赏品味整体上没有得到提高,文化消费普遍低下。许多文化活动形式内容单
一、陈旧,文化阵地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三、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加强我镇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是紧紧围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根本目标,以发展科技为基础,以繁荣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为内容,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条件,着重在农村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促进我镇宣传文化事业及“三个文明”健康有序发展。
(一)抓好“四个纳入”,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提高认识,通过“四个纳入”,即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使我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县、乡两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每年需固定在文化事业拨款达到财政总支出的1%以上,并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每个村文化活动经费每年至少需保证在1万元。乡镇除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以外,文化站每年的经费需保证不低于10万元。
(二)大力加强乡镇文化中心的建设、管理与利用 按照省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标准,加大对乡镇文化中心建设的指导力度,对有积极性的乡镇,给予必要扶持。切实抓好对现有乡镇文化中心的管理和利用,积极建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站点,通过各种现代传播和网络技术手段,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崭新文化传播渠道,让农民群众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更多的精神食粮。
(三)积极探索建立用人机制,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稳定和充实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积极争取政策想方设法解决乡镇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为其文化艺术的进修与深造提供保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工作的新要求。市、县文化部门要积极举办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美术、摄影、文学等各种类型培训班,扶持乡镇文化站及民间艺术团体建设。
(四)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创作,对贴近农民群众、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实际的喜闻乐见的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给予重点扶持。二是全面开展家庭文化、村镇文化、乡企文化,诸如“欢乐农家”、“新风新俗”等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新活动。三是继续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赶科普大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民间文艺调演。
今年以来,根据中央、省、市委高度关注“三农”的精神,我们认为社会文化工作应紧密配合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向农民群众倾斜,把先进文化送给最需要的农民群众。为此,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举办了“三下乡“、公益电影进农村放映活动。今年春节,根据我们设计“创建特色武桥文艺活动”、“农民才艺大赛”、丰收杯农民球赛、“公益电影放映”等四大主题活动,预计年底启动。
综合上述,为积极发展、全面繁荣农村宣传文化事业,我镇将继续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则,即必须使我镇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使农村文化建设与我镇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一切从农民群众的利益出发,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推动我镇宣传文化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东宁县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认真做好县级以下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基本情况调查统计的通知》要求,我们认真组织人员利用一周的时间,重点对全县6镇10个社区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统计,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机构设置和编制情况。东宁县共有6个乡镇和10个社区102个行政村。现有乡镇、社区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16个,配备具有行政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8人,其他为乡镇、社区聘任或自愿服务人员。2009年,全部完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确保1至2个编制,专职专用。全县26个党委的的宣传思想工作没有设臵专职岗位,每个党委都有一名宣传委员承载相关业务工作,确保了全县宣传思想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人员构成情况。包括广电系统和文体系统在内,全县共有335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其中192名为专职人员,38名为兼职人员,105名为聘用人员;其30岁以下60人,30至40岁148人,40至50岁93人,50岁以上34人;本科以上学历60人,大专以上学历19人,高中及以下学历85人;初级职称45人,中级职称41人,高级职称10人。
三是工作能力和思想作风状况。全县宣传文化队伍整体素质高、能力强,在工作中都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思想文化保证。绝大部分乡镇、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在工作中发扬了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热爱本职工作、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面对社会上的各类诱惑,守住了阵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容否认,宣传队伍中也有个别宣传文化干部的工作创新能力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在占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阵地上缺乏有效手段。
二、主要做法近年来,我们将切实把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夯实宣传文化建设的基层基础。
一是加强教育,注重学习,不断提高宣传文化队伍的政治素质。根据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务实型、团队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要求,我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突破口,创新载体,依托活动,切实提高宣传干部队伍的战斗力。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加强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使干部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拓宽了思路,提高了素质,增强了工作能力。
二是加强培训,注重实践,不断提升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以提高队伍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分层次、多渠道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培训,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积极参加省市的各类培训班,坚持 “走出去”与“请进来”,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激发的活力,提高了能力。
三是创新载体,注重培育,不断激发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潜能。近年来,通过策划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木耳节、春节联欢晚会、大型广场演讲比赛,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全县职工趣味运动会,千台大戏送农村、千幅书画送农村等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参加中俄机电产品展销洽谈会,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搜集和整理工作等大型活动,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创新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使干部在实践中,丰富了工作阅历,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工作能力。
四是夯实基础,完善机制,不断改善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条件。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逐步加大基层特别是乡镇、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通过积极争取各类文化项目工程资金,广集民智,广聚民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公共文化建设,大力改善村镇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状况。先后争取新建了6规范的乡镇文化站、百余个家农家书屋,配备了相应的图书等文化体育设施;争取资金加快百县千村文化中心户项目建设,加快了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步伐。同时,不断加快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消除广播电视盲点,力争使每个行政村都能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对于“三下乡”活动的长久持续开展,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大力支持,同步在全县各镇村屯建设文化大院与文化活动室,使之村镇文化设施条件和文化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文化活动示范户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民间艺术人才队伍素质,促进农村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不断推进制度建设,以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为载体,明确全年宣传思想工作目标与任务,细化分解任务内容,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健全人才使用机制,用好现有各类人才资源,重视发掘各类民间文艺人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形成人少事多、钱少活多,出现一人多岗多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受到人力、财力的制约。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能够独当一面、开拓局面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更少。二是宣传思想工作者基本功不够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浅薄,缺乏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尤其是部分社区、村级对县情、乡镇概况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不够熟悉。由于人手少,任务多等实际因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部分宣传文化工作者,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不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宣传工具。
三是专业门类不全,结构不尽合理。从专业结构看,专业人员仅限于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而文学、戏剧、曲艺、文博、摄影、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等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从年龄结构看,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出现“断层”现象。从职称结构看,有职称的比例也偏低,无职称占绝大多数。从知识结构看,尤其是乡镇、社区、村屯的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当中,无职称、低学历、高年龄的现状,造成了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发展后劲等诸多问题。
来宾市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和阵地不断扩大,以及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进一步壮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为此,我们以开座谈会、查看有关资料、走访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等方式,对象州、忻城、金秀﹙瑶族自治县﹚三个县的县、乡(镇)、村三级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特别是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以点代面总结了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们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及经验做法 来宾市宣传文化部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市委的部署要求,十分重视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形成了一支勤于奉献、素质良好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目前,全市县、乡镇、村、街道、社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编制基本到位,开展工作正常。在村一级,全市共组建了851支农村文艺队、1155支蓝球队。来宾市在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中,主要是以“四个保障”为促推器,狠抓全市宣传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1、搞好组织保障,建立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活动队伍。各县根据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职能的拓展,不断健全机构、充实力量。为夯实基层文化工作基础,对各县(市、区)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编制数都按照上级要求进行配臵,我们所调查的县每个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都有三名以上。此外,为活跃基层文化,各县还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活动队伍。如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构建县文化馆专职辅导员、乡镇(街道)文体辅导员、村级文化带头人组成的县、乡(镇)、村三级文体辅导员队伍体系;建立各种文体活动协会;在行政村(社区)配备了村干兼任的文化协管员。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文艺队、篮球队、舞狮队、山歌队、书画社等业余文化团队建设。目前,全市共组建了1155支篮球队、851支文艺队;2010年共开展各类体育比赛1.2万场次,其中篮球比赛1万多场次。开展文艺演出3600多次。放映电影3505场次,观众达100多万人次。极大丰富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金秀县桐木镇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群众文体协会的作用开展文体活动。整个镇成立有文艺协会、蓝球协会、舞狮协会、象棋协会、山歌协会、书画协会等十几个协会,通过文化站的指导,各协会自行开展具体的文体活动。譬如2011年春节篮球活动,就是通过桐木镇蓝球协会组织邀请外国球员参赛,吸引了两万多观众观看。
2、搞好硬件保障,巩固扩大宣传文化阵地。各县利用“三求”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市农村村村通实现了全覆盖;各县都有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全市所有乡镇都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已有557个行政村开工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已完工345个,已投入使用175个;已建有村级文艺舞台、篮球场851个。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文化网络化阵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现实可能。
3、搞好财力保障,保证宣传文化经费投入的落实。各县和乡镇等基层各级财政都把宣传文化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且在队伍建设上的经费投入每年都有所增加,反映出各地对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此外,市级相关主管部门也通过项目扶持、活动补助和以奖代拨等形式,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宣传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各县和乡镇(街道)、村屯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投文化建设项目,有效拓宽了宣传文化经费的筹集渠道。特别是在“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建设中,除财政落实建设资金外,还积极向当地企业、经济能人和在外工作的同乡募捐,据统计,到目前止,全市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捐款捐物达1363万元,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财力物力保障。
4、搞好机制保障,建立出台各种关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和制度。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编制配备、资格认定、职务评聘、福利待遇、岗位培训、管理机制等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建立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培训机制,2010年全市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12 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象州县每年组织全县性文体活动业务骨干培训3次,文化馆工作人员每人每年下乡义务辅导60多次;创新群文运作机制,通过打造群众文化网、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等平台,推动全市群众文化服务资源、人才资源和团队的全方位整合。
二、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一些存在问题
1、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总量不足、结构较差、专业素养不高。文化馆、图书馆有工作人员但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宣传文化站虽然有编制,但许多人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职(专职),有的宣传文化站干部在乡镇身兼多职,文化站工作人员除了开会写标语、拍照片、办板报等跟本职工作有点关联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驻村帮扶等繁杂的农村经济工作中,分散了抓农村文化建设的精力。如金秀县桐木镇宣传文化站共有5人,但真正做宣传文化工作的只有站长1人,其他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做与宣传文化无关的政府中心工作。
2、政府对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投入有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各县对宣传文化工作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投入横向比远低于卫生和教育队伍投入,农村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投入又远低于城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投入。
就我市而言,来宾是一个新建城市,市级财政因百业待举而力不从心,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更是捉襟见肘,乡镇实行乡财县管,没有文化经费。加之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投入很少,仅局限于文化站人员工资,县财政直接投入乡镇的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经费微乎其微。个别乡镇仅有的一点文化经费,仅够订阅报刊杂志,一些地方的宣传文化干部连到市、县文化局开会的出差费和下乡车费都难以报销。由于经费紧缺,县文化主管部门及文化馆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和辅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群众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等工作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据调查,宣传文化干部的工资普遍偏低,平均在1300元左右。乡(镇)宣传文化站站长,月工资在1500左右﹙如象州县寺村镇宣传文化站长已有20多年工龄,月工资也仅有1500多元﹚,一般的宣传文化干部平均在1300元左右。而当地的饭店打工妹,除包吃包住外,人均月工资还有千元。
3、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
农村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大部分乡镇、村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大部分乡镇宣传文化站人员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有较落实,文化活动开展发展缺乏后劲。
4、宣传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增大。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乡镇党委宣委又兼任副乡镇长,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压力增大,致使在工作中顾此失彼,党的宣传文化工作受到一定的削弱。
三、解决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制订好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规划 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战略的需要出发,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共同研究、制订好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规划。规划要从全市的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确定总体目标、任务和阶段性实施计划。
2、着力加强干部管理
加强县级党委宣传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管理,是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3、着力充实基层力量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把充实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力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推动宣传文化资源和人才更多地向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倾斜。
一是要加强农村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和村文化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宣传文化队伍素质。不断充实乡镇宣传文化站力量,切实落实宣传文化干部的待遇。同时要着力解决乡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不足、不能专职专用等问题,本着既管人又管事,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好乡镇宣传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编制、工资福利待遇,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探索体制外聘用人员的新路子,聘用有一技之长、热心于农村文化工作的文化骨干担任专职文化辅导员。在行政村,要选聘好业余村宣传文化辅导员,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扎根于农民群众中的农村宣传文化队伍,发挥他们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在村一级,还应设专职宣传文化协管员,在村民中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其工资待遇由县乡财政解决,政治上享受村干待遇。
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基层宣传文化志愿者队伍,动员和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基层宣传文化事业,不断壮大城乡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力量。
三是充分发挥乡土文艺人才的作用。建立乡土文艺人才库,着力解决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聘用一批有一技之长、热心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乡土文艺人才担任乡镇和村屯专兼职文化辅导员和社会文体指导员。运用办培训班、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业余文艺骨干、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整体素质;积极组织开展乡镇、村屯文艺汇演、调演、比赛,发现一批乡土文艺人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宣传文化事业中来。
四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宣传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乡镇党委宣委不再兼任副乡镇长,以减少工作任务,减轻工作压力,让其全心投入宣传文化工作。二是在乡镇政府设宣传文化干事,协助乡镇长和代表政府在党委宣委的具体领导下对本级宣传文化工作进行领导、指导、管理。
4、着力提高干部素质 干部素质决定队伍形象,决定工作成效。要坚持一手抓多渠道教育培训,一手抓多岗位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宣传文化部门要适应互联网等新媒体和新业态快速发展的需要,结合基层实际,加强网络宣传、信息服务等新型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更好地适应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拓展的实际需要。要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基层优秀宣传文化人才和业务骨干到高校或党校进行定人定向培养。
5、着力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夯实物质基础。而资金投入,很重要的方面是加大对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资福利待遇的投入,这也是民生大事。对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除创造条件给他们提薪外,也可采取“以奖代增”﹙即对工龄长或工作优秀的人员给予奖金﹚或“以补代增”﹙即给他们落实工作补贴﹚等方式,使他们的收入逐年有所增长。总之,各级政府要有具体到位政策措施,从人员配备、经费投入、阵地手段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基层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臵: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2、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3、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4、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6、队伍素质整体不高。一是“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二是“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三是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7、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8、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济南市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07-12-29 最近,我们对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资源现状和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市及县(市)区委宣传部现有党政人才210人,其中,10个县(市)区委宣传部党政管理人才149人。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共有各类人才280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045人。县(市)区级宣传文化系统共有各类人才15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036人。近年来市及县(市)区委宣传部、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表现出以下特点: 各单位、各部门的人才观念普遍增强。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人才建设的大环境下,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领导都牢固树立了“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用事业造就人才,用人才成就事业”的共识,人才观念普遍增强,靠环境留人、靠事业留人的大的人才机制已经形成。由于系统上下己经形成较强的选人用人的机制和观念,系统内各类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人才队伍整体上较好地完成了市委交办的各项宣传文化任务,并且有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各级党政人才的文化结构比较合理、知识化特征明显。市及县(市)区宣传部机关干部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1人,占总数的76.67%,其中市委宣传部机关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8人(含博士生2人),占机关总人数的29.51%。在学科结构中,中文、历史、社会学、党政管理占大部分,经济学、法学以及外语和理科人员也占一定比重。人才队伍知识层次较高,学科的多样化为做好宣传文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青年已成为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市及县(市)区宣传部机关党政人才平均年龄为38.6岁,其中县(市)区宣传部机关党政人才40岁以下人员占到总数的69%。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县(市)区所属宣传文化系统的管理人才中,40岁以下人员分别占总数的63.46%、65.74%。宣传文化人才的年轻化给宣传文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例较大。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中,专业技术人才占总人数72.85%,其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662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32.37%,中级720人,占35.21%,高级532人,占26.01%;县(市)区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占总人数68.56%,其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317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30.6%,中级213人,占20.56%,高级52人,占5.01%。高级专业人才占专业人才比例虽然较高,但有影响的国家级特殊专业人才少。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几年来,市委宣传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为总目标,紧密联系宣传文化领域的工作特点和济南实际,探索建立了人才引进、培训、选用、激励四项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链,为推动全市宣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创新引进机制,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在工作中,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都意识到,大力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入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是解决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各单位都高度重视,并把着力点转到建立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上来。
采取特殊办法引进特殊人才。人才需要合理流动,但人事档案往往会成为人才自主流动的人为阻碍,由此带来的户口、住房、福利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为突破这一阻碍,我市宣传文化系统打破常规、放低门槛,对于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采取重新建档、解决户口、住房、福利保障、家属就业等措施,解决了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加强文化保护和管理工作,拟引进一名考古专业的博士生,但其原单位不同意,不给档案。经认真考察分析,确定该同志是我市急需的特殊人才,征得市领导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后,为其重新建立了人事档案,并安排了住房、补贴了安家费,为其安心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该同志对后来发掘震惊中外的洛庄汉墓起到了关键作用,先后获得了济南市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的编剧张继、获全国第四届京剧艺术节银奖《李清照》的主演之一陈长庆等,也都是采取特殊办法引进的人才。据统计,近三年来全系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8名,这些人才已成为济南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实行人才和智力相结合的“柔性”制度引进急需人才。各单位根据自身资源及发展状况,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施了户口不变、编制不变、单位不变的“三不变”政策,聘请的专家和人才,来去自由,待遇从优,成果重奖。通过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吸收高层次人才为我市宣传文化事业出谋划策,参与工程项目攻关论证,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歌舞剧院获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铜奖的大型歌舞《沂蒙风情画》,济南儿童艺术剧院获“第四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金奖的儿童剧《宝贝儿》,在全国第四届京剧艺术节上获得银奖、2006年晋京演出广受好评的京剧《李清照》的部分编导、舞美均是采取“柔性”引进人才方式解决的。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精品创作的质量和水平。
2、创新培养机制,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宣传文化系统把“在家学习充电,外出培训锻炼”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两翼,初步建立了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从知识存量和增量、人才数量和质量上提升人才资源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20余期,培训14000余人次,其中副局以上领导干部参训200余人次,处级干部参训30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参训12000余人次,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基本达到了“县处级以上干部5年累计脱产培训3个月,科级以下干部2个月”的要求。
一是认真抓好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在职学习培训。每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有2230余人次,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学院等机构培训进修。市委宣传部通过组织举办全市宣传干部研修班、新闻发言人培训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班、文化产业高级培训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体班次,增强了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的知识储备,促进了知识更新。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也都结合实际,组织举办了法律知识、图书策划、播音主持、戏剧美学等各类培训活动。为鼓励宣传干部在职学习,各单位还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市广电局投资100多万元与山东大学办了两个研究生班,80人参加学习。市文化局鼓励干部职工带资上学深造,2003年至2005年有12人取得本科学历,12人在读或已取得研究生学历。市新闻出版局出台相关规定,对取得研究生学历人员的学费全部报销,通过一系列措施,有力提高了在职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坚持“走出去”拓展视野,强化素质,增长工作本领。为培养适应数字技术环境中多种产业需求的文化资本人才、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和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济南市先后派出10批65名工程技术人员到境外培训。2003年以来,宣传文化系统共有21名局、处级干部参加“双高人才”培训班(含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先后8人到国外著名学府学习。2006年王良同志参加了全省中青年干部国外培训班,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学习半年,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市文化局选派文化单位的16名领导干部到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进行培训。
三是鼓励换岗换位,对口交流,加强实践锻炼。2003年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选拔了9名中青年处级干部到经济发达的宁波、温州等城市,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对口学习锻炼;2005年,又选派8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长沙学习锻炼3个月;报业集团选调了15名处级干部到槐荫区挂职锻炼。通过学习锻炼,拓宽了宣传干部的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
3、创新选用机制,用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更新用人观念,创新用人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使人才工作满足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济南市结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组建,济南出版单位局社分开,文化单位改革试点等工作,改革人才选用机制,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是实行竞争上岗选拔管理人才。在管理人员选拔任用上,实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实现了从“相马”到“赛马”的转变。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每隔两年举行一次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机会公平、标准公正、过程公开,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脱颖而出,给报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文化局为加强基层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管理,出台了《局属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基层单位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实行竞争上岗,聘期管理。广电局和出版社等单位,还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内部竞聘、资格评定等方式,改变了过去的管理人员任用模式,使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走上管理岗位。
二是用活用好专业人才。大胆使用专业技术突出而又具有管理才能的高级人才,使其走上领导岗位,如选拔任命杂技演员邓宝金为济南市杂技团团长,将济南职业学院教授张华松调入济南社科院并担任副院长职务,如市广电局提拔使用年轻干部许莉、马利等,有力带动了专业技术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宣传文化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中,有高级职称的占46%;广电、报业、出版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占68%。
三是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积极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竞争聘任制度,重点解决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活和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的问题。特别是在重点文艺院团的部分岗位实行了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评聘分开,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吕剧院等单位还推行了竞聘上岗,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形成了依才评绩、择优任能的工作格局。
4、创新激励机制,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立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焕发和保持人才队伍实干有为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近年来,济南市着力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积极搭建干事平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改革分配制度。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一些事业单位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探索性改革,推行了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对重要岗位、一线岗位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制定较高的工资标准,并探索建立了拔尖人才技术入股等分配办法,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报酬。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对奖金分配办法进行了改革,以岗位及考核结果实行分层次奖励;市广电局实行了分类管理、绩效挂钩、动静态结合的岗位责任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市文化局在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现了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兑现工资,差额拨款单位根据各自经费来源实行不同管理办法,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这些措施都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落实优待措施。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中青年专业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已命名两批共47名拔尖人才,专门拨出资金每月发放津贴。同时,实行了每年一次查体、一次考察、一次培训等优待人才的“六个一”措施,把对人才的关爱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拔尖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命名本单位的拔尖人才并给与相应待遇。
三是搭建工作平台。从2003年开始,我们积极引导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加强平台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充分施展才华提供空间和舞台。市广电局制定出台了《名人工作室管理暂行规定》,并为著名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建立了《袁小冬工作室》、《含笑工作室》,并推出了《泉城夜话》、《含笑时间》等名人品牌专栏。济南日报开辟了《党报热线》、《球话实说》、《孙华调查》、《智说新语》、《市井广记》、《义文轶事》、《心灵地图》、《私房书画》、《画赶话》专栏。市文联建立了《吴泽浩艺术工作室》、《钱海燕工作室》等。人才工作平台的创建,不仅为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有效载体,也对宣传文化系统形成学习进取、成才创业的氛围,起到了有效的感召和激励作用。
四是重奖突出成果。为提供人才队伍建设所必需的资金保证,从2004年开始,市委宣传部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奖励。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也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奖励措施,积极为有功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市文化局设立了荷花奖,为27位文化艺术名人和英雄模范建立了包括履历、回忆录、剧本、论文、录音录像等资料的永久性档案,为原济南市京剧团退休多年的李幼麟、武正霜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增加了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市广电局新建6栋住宅楼,近400多名专业人才搬进了新居。
三、当前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几年来,尽管我市宣传文化系统的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某些不适应甚至滞后于整体改革形势发展的情况;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党的宣传文化工作,影响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政人才和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观念还需进一步更新。许多党政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创新精神。有的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老化,视野不宽,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有的单位把握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弱,囿于枝节,陷于事务,抓不住关键,在机遇面前坐失良机;有的单位缺乏凝聚力,个别的还存在互不服气、互相拆台的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是宣传文化系统内高层次人才数量仍然偏少。体制内专家型的理论研究人才不足,文化团体内专业文艺工作者青黄不接,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进程的急速加剧,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专门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视野宽、懂策划、有创意、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专门人才匮乏;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文化领军人物,特别是在全国叫响的名人名家仍然紧缺。现有高层次人才年龄趋于老化,据统计,目前济南市宣传文化系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11名同志大多年龄超过55岁,面临退休。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出现倒挂现象,较为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尚未形成。即作为底座的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增长幅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基本不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增长较快,致使评聘矛盾日益突出。比如,市广电局现有在职专业技术人才667人,按现行聘任最高比例计算,应聘高级职称100人,而实际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有195人,也就是说,超过49%属于有职无聘的情况。市文联在编干部26人,高级职称的有16人,占61.1%。调查中,普遍反映中级职称的大都在第一线挑大梁,发挥作用比较好。而有些老同志评上高级职称后,待遇上去了,但不思进取,基本不发挥作用,失去了职称评聘的实际意义。有些中级职称的人才也为此跳了槽。据统计,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近三年来,有30多名年轻优秀的采编人员流失。
四是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尚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事业发展和人事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难以优化配臵,制约了文化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
四、加强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加强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为总体目标,大力实施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2221工程”,全力构筑济南人才高地。在未来3-5年,重点推出20位成就卓越、在全社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领军人物;选拔奖励200名在关键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引进20名我市文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储备1000名中青年后备人才。努力推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为实现省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合理规划,适度超前,加大对人才队伍的整体培训。
1、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市委宣传部依托市委党校,每年举办1-2个主体班次,组织宣传文化干部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学习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2、加快知识更新。为适应我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需求,市委宣传部各业务处室和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要结合各自业务特点,每年举办1-2个专业学习班,加强新闻、出版、科技、文化、法律、管理、网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促进宣传文化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3、强化实践锻炼。依托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市委宣传部每年组织一批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挂职锻炼。同时,各单位要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采风、体验生活等形式,丰富阅历,拓展视野,增长实践才干。
4、加大交流培训力度。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各单位每年要选派3-5批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特别优秀的,积极推荐参加全市“双高人才”培训和出国交流考察。学习考察采取市委宣传部统一组织与各单位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把握重点,稳步推进,提高宣传文化系统人才总量。
1、根据全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和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需要,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在制定全年工作目标时要确定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编制包括层次、数量、专业等方面的人才需求目录,作为全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及时向宣传部报告。
2、以培养造就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为总体目标,每两年选拔奖励20-30名在关键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争取在3-5年内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专业人才队伍。
3、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未来3-5年,宣传部要组织协调相关单位,有计划引进15-30名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急需的文化创意、动漫产业经营运作、新闻选题策划、重大活动策划包装、文化资本运营等层次高、理念新、懂经营的高级专业人才。对各单位专业人才使用及引进情况,宣传部要定期进行考核,其结果与领导班子年终奖惩评定挂钩。
4、按照干部“四化”要求,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搞好干部梯队建设,有计划、分层次培养储备中青年后备人才。大力选拔任用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通过3-5年努力,使35岁以下年轻干部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队伍中的比例达到10%以上。
(三)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的包装推广。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中央、省市等各级各类人才宣传新闻奖的评选,尤其是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设立的“山东省人才工作好新闻奖”的评选,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多出精品力作。确定每年6月和12月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集中宣传月”,市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同步推出4-5位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行专题宣传,扩大影响。
2、各单位每年要向市委宣传部汇报创作成果。其中画家、书法家、摄影家每年每人要提供作品3-5幅,社科理论、戏曲剧本、小说散文、歌词歌曲、动画动漫等重点创作要及时汇报创作成果,未完成的要说明创作进展情况。对其中的优秀作品,市委宣传部要通过组织召开书画展、专场汇报演出、作品研讨会等形式,大力进行宣传推介。
3、从宣传文化事业经费中划拨一笔专项资金,对全市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引进的高级经营策划人才、复合型人才承担的重要作品创作、重点项目、重大课题研究进行支持。对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奖,树立省会城市品牌的优秀成果进行重点表彰奖励。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宣传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帮助解决。
4、积累品牌资产,打造一批名人工作室。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市广电局、市文联等现有名人工作室基础上,进一步盘活资源,充分发挥名人、名家效应,每年推出1-2个风格独特,有影响力、感召力的名人创作室,达到“名人带动名栏目,名栏目提升名城形象”的目的。
(四)深化改革,营造环境,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的管理使用。
1、市委宣传部要建立档案和信息库,每年12月对宣传文化人才进行管理考核,主要考核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实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所在单位每年向市委宣传部报告一次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情况。
2、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福利房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
3、创新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实施绩效考评,允许知识产权、创作成果和科研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参股。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对优秀创作成果进行重点表彰奖励。同时设立影视、娱乐、出版、演艺等各个文化领域的奖励基金。
4、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
(五)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开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
1、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交流,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成立宣传文化人才管理办公室,在部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办公室设在干部处,主要工作由干部处协调相关处室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这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履行好职责。要关心、理解、爱护和支持各类宣传文艺人才,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宣传文化人才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要及时通报人才工作情况,并在工作报告中进行分析总结,促进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加大宣传文化人才高地建设的资金投入。树立人才资本投资理念,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教育在预算支出中的比重。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增强文化事业发展后劲。
第五篇:苟堂镇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011范文
苟堂镇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苟堂镇位于新密市南部山区,总面积89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314个村民组,总人口5.4万人。近年来,我镇进一步加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力度,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宣传教育、狠抓基础建设、开展各类活动等措施,促使全镇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1、乡镇宣传文化战线干部基本情况
我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现有兼职宣传委员一名,主抓文化副镇长一名,宣传干事一名(兼职),文化站长一名(兼职),这些人员全部是大专学历,财政全供开支。各村两委都有一名干部兼职负责宣传文化工作。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情况
宣传文化干部基本是兼职,经验欠缺,专业技术基本上不具备,如摄影、摄像技术、网页制作、美术、新闻报道等专业技术人才。
3、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民间文艺队伍是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有生力量,近些年,农村多数有文化知识和文艺才能的人员外出务工,组织民间文艺队伍缺乏人才保障。民间文艺队伍组成人员无待遇,从不属于有关部门管理,人员随意流动,队伍不稳定。
4、乡镇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经费保障情况
我镇的宣传文化工作经费由于镇本级财力有限,只有报刊征订,常规的宣传经费诸如宣传标语、横幅以及宣传版面和大型庆典文化活动的经费支出。村级文化活动基本没有经费来源。
二、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1、存在问题
一是经费不足。由于镇财政十分有限,市财政对宣传文化拨款较少,宣传文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没有专业的设施设备,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部分村级文化设施虽已健全但是由于缺乏经费缺乏管理而荒废。
二是对宣传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镇村干部对宣传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农村宣传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宣传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三是基层宣传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群众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
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农村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经费不足,加上人员不稳,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难于正常开展。镇宣传、文化站是由镇政府干部兼职且没有专业的文化干部,没有专业器材、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绝大部分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即使有活动,也不能持之以恒,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对策和建议
一是保障经费。市财政可定期为乡镇拨付一定数量的活动经费,确保正常的宣传文化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选好人才。让每个村推荐一名热爱宣传文化事业的业余人才,充实到村级班子中,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为他们解决部分待遇问题,增加他们的工资,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文化下乡。市委市政府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关部门,多开展文化下乡、卫生下乡等活动,弥补乡镇文化活动空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四是加大宣传文化设施的投入。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开设基层宣传文化网站,特别是摄影、摄像器材,已经跟不上读图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
五是建立宣传文化工作站。使宣传文化两部门合二为一,配齐配强宣传文化骨干。
总之,我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再创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一流业绩。
中共苟堂镇镇委员会
2010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