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傅雷家书的感受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爱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成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当儿子恋爱时,傅雷在信中告诫他:“学问第一,”当儿子失恋时,傅雷在信中安慰他:”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写这些书信时,傅雷所处的政治环境十分恶劣,被划成了“右派分子”,可他仍然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厚谊,教育远在国外的儿子要热爱祖国,报效国家。他在信中写道:“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把你个人的烦恼、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恼,一齐割舍干净。”、“你在万里之外,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在异国他乡的傅聪,从父亲的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就像父母仍
在身边,时时给他以教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迎接和面对各种艰难困苦,走向成功。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阅读《傅雷家书》,就仿佛是与这位正直而高尚的老艺术家进行了一次深切地交谈。使我不仅懂得了如何加强个人修养,淡泊什么,注重什么,追求什么,也懂得了如何在逆境中不气馁,在顺境中不自负,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做一个正直、向上,有意于祖国和人民的人。
<<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请静静地寻找家书中的灵魂,你会明白很多,因为它所能给你的远远大于你所看到的。
第二篇:读傅雷家书的感受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更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们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成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当儿子恋爱时,傅雷在信中告诫他:“学问第一,爱情第二”当儿子失恋时,傅雷在信中安慰他:”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把自己的恋爱过程提供儿子.写这些书信时,傅雷所处的政治环境十分恶劣,被划成了“右派分子”,可他仍然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厚谊,教育远在国外的儿子要热爱祖国,报效国家。他在信中写道:“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把你个人的烦恼、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恼,一齐割舍干净。”、“你在万里之外,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在异国他乡的傅聪,从父亲的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就像父母仍在身边,时时给他以教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迎接和面对各种艰难困苦,走向成功。
<<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请静静地寻找家书中的灵魂,你会明白很多,因为它所能给你的远远大于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还能得到一些启示.
第三篇:读《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张晶
摘抄:
1、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2、“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3、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
4、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认,你的不容易“牢固执著”是事实。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5、一个人难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感受:
傅雷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中 “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教子的历程”;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呵!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为此在当年的笔记里,我写下了一句话: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动地的一本书。傅雷对音乐富于穿透力的诠释,对中国文化清澈的认知,对美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对人生几近苛刻的执着,等等,等等。除非你亲去阅读,你亲去感受文字间的深刻和温暖,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本书它会教会你很多。教会你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会你如何生活得雅致而富有品位,教会你如何理解音乐如何对待艺术,教会你去读哪些中国古典图书能更快地吸取其精华,教会你接人待物的礼貌。最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应该怎么样做人。
第四篇:《傅雷家书》读书感受
《傅雷家书》读书感受
自从上了大学之后,我的生活因为有了书的陪伴,而变得充实。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傅雷家书》。我觉得书中的内容与我的生活紧密相连,特别是在当今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比较突出的社会现实面前,书中也有着许多借鉴意义,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让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到困境不气馁……同时,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的确,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们渴望长大,渴望自由,渴望被理解,殊不知,我们却错过了一段令人无比懊悔的时光。
父母,永远是儿女成长中最重要的老师。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而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和生活上的教导,傅雷还十分注意对子女的爱国教育。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文革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这本书,我觉得是常读常新,而且不同的人也会从书中悟出不一样的道理来。现在有许多的家长效仿傅雷的教育方法,这也是该书得以出名的原因所在。
第五篇:《傅雷家书》启示和感受
《傅雷家书》启示和感受范文五篇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篇二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妻子写作给儿子傅聪的信。
《傅雷家书》写于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这时的傅雷夫妇给在波兰求学的长子所写的。书中记录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嘱咐,包含了傅雷夫
妇对儿子深切的关爱和心血。在“家书抵万金“的那个年代,家书所表达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这本书中的话语大部分是家常话,这些话语使我们读起来平等易长,如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着我们的整个心中。
在提起傅雷,我们不免要同情他,在那个年代中,他不疑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但他的个性却不容那个年代所相处。但却不影响他那为人耿直、热爱祖国、嫉恶如仇性格,在抗战爆发时他立下了“东下至黄浦江,北不至白渡桥“的规矩。他们没有去他现在的父母一样在家陪伴自己的孩子,他只能用精神、行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的平凡、普通,但他们却一生都勤勤恳恳地为自己的孩子去付出。每一个早晨,每一桌饭菜,每一次的上下学……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对我们的唠叨,不要辜负父母对我们爱。
篇三
这个暑假,我读了课本上推荐的《傅雷家书》,读后深有感触。
《傅雷家书》本书一共有三十二封家信,在这三十二封家信中,提到的问题有大有小;创新与突破;用人之道;看好你的钱包,让你的演讲充满魅力……有宏观指导亦有不劳其累,不厌其烦的细微关怀,都让我们感受到傅雷夫妇对这两个孩子:傅聪——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
博雷先生在对博聪的家信中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然而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先生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所谓‘一个父亲胜过百个教师’啊!
现在人们都知道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即做人与做事。因此他们的家庭教育就不可避免地要教。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
篇四
平凡的语言,琐碎的事,无声的教诲,浓浓的爱,从《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妇给傅聪傅敏爱的教诲,也看到了一位家长给自己孩子应有的那份爱的教诲。
首先,爱是成长中无微不至的关爱。
从孩子走后第二天就忍不住思念而开始提笔嘘寒问暖到夫妻间对孩子们童年桩桩小事的循环回忆,从专业上一个曲子,一个旋律的“自我陶醉“,对每笔生活费开支的“琐碎罗列“指导,我们都可以看出,傅雷夫妇对自己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份关爱是在生活上的,也是在学业和精神上的。反观我们同学们的现状,留守儿童居多,爷爷奶奶能给的仅是生活上的照料,教师仅能给则更多的是学业上的教育,而我们的孩子们更是缺少了父母在生活和精神心灵上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其次,爱是成长中长情的陪伴。
《傅雷家家书》中,傅雷夫妇并未因傅聪远洋留学导致空间距离上无法时时陪伴,就缺席了自己孩子的人生成长,相反,他们采取了更具有爱心的陪伴——心灵陪伴。从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己孩子的专业,傅雷竟能就其中的一乐曲,一乐,一字节发表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即都是对自己孩子的一种关爱,更是对孩子在深处迷茫中的一种指导。反观现实,学校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有多少能做到不缺席自己孩子的人生成长呢?
最后,爱是成长中的互相理解。
傅雷夫妇让我们看到父母与子女之间,并非是你尊我卑,你令我从的关系,而是你说我听,你心我知的朋友关系。在家书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你是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朋友“等言语,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孩子面对困难时,傅雷夫妇并不是直接出面代孩子战胜困难,而是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自己去勇敢克服困难。在这过程中,他们给孩子解释人生的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勇敢面对,需要自己努力拼搏。而在这样的教育下,傅雷的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在自己深陷迷茫、困难时,父母并非“出手相救“,而是理解自己的父母是为让自己更好、更快成长的良苦用心。互相理解,才能互相融合,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关爱、陪伴、理解,这是傅雷夫妇对自己孩子的爱,更是我们每位家长,每位教育者应对自己孩子、学生的爱!
篇五
《傅雷家书》,满满浸透着傅雷对傅聪成长的关怀和教育的苦心孤诣。
这份巨大的心力投入,从傅聪的音乐天赋在童年显现时便已开始。傅雷在《傅雷读书与做人》一书中给朋友成家和的信中写道,“拿事实来说,他(傅聪)今天的路,没有一条不是我替他开辟的,但毕竟是他自己走下去而走得不无成绩的”。
作为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得足够好,且多是唯恐自己付出不够而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孩子究竟应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傅雷
在“傅聪的成长”一文中有关教育理念的论述值得参考:
“第一,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第三,即以音乐教育而论,也绝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对成年后傅聪的教育,傅雷说,“有一个基本原则,我始终觉得并不错误,就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这是傅雷的教育观。
从这本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以他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视野,经年累月地,如春雨润物般滋养和开化着傅聪的内心,使他完成了人格和世界观的建立,这是最基本也是最艰难的攀登,攀登的高度,便决定了视野的所及。这也是本书给读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