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妇女儿童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妇女儿童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建始县妇联
妇女儿童占据总人口中相当大的比重,妇女儿童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规划的制定实施,我县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妇女儿童作为相对弱势群体,在自身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当前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我县妇女儿童发展现状
我县有总人口50.57万人,其中女性人口24.31万人、儿童7.3万人,妇女儿童占据总人口数量3/5的比重。历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我县妇女儿童事业不断地取得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领域:
1、参政领域。全县现有女干部2804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34%;有女党员4947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25%;有县级女干部3人,占全县县级干部总数的11.1%,比三年前上升了
1.7个百分点;有科级女干部58人,占全县科级干部总数的11.8%,比三年前上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县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75%,有1名女性担任正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70%,有1名女性担任党政正职;83个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有40个单位配备有女干部,配备率为48%,有4名女性担任主要职务。县十六届人大女代表和县七届政协女委员分别占代表、委员总数的19.4%、32%。综上数据显示,妇女参政议政状况明显改善。
2、就业领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截止2008年底,全县妇女就业人数为10.5万人,占全县就业人数的40%。劳动保障部门实施了对妇女就业再就业政策倾斜,落实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等政策,不断引导妇女向第三产业和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转移,确保了男女平等就业、男女同工同酬。妇联组织联合相关部门相继成立了“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女性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县妇联家政服务培训基地”,举办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大量农村女性和下岗失业女性实现了转移就业。近三年来,女性劳务输出占总输出人数的45%。
3、教育领域。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础教育基本得到保障,两性受教育差距缩小,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近三年来,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无小学适龄儿童失学现象;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115%,辍学率降低到1.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9.1%;女性识字率达100%。
4、健康领域。妇女儿童的基本健康得到保障,生存质量受到普遍重视。一是妇女儿童保健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3.7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65.8/10万下降至2008年的0/10万;2008年婴儿死亡率12.71‰,比2005年下降6.81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4.77‰,比2005年下降6.73个千分点。二是计划免疫面不断扩大,相关传染病得到控制。2008年我县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单种接种率分别达到90.33%、97.11%、97.11%、96.7%、97.62%,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降低为0。三是政府在经费方面加大了投入。2008年全县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8880万元,是2005年的8倍;用于妇幼保健支出268万元,是2005年的6.38倍;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支出747万元,是2005年的2.7倍;用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务支出1145.69万元,是2005年的2.28倍。
二、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当前,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但是,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新的因素的不断涌现,一些影响妇女儿童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凸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妇女参政级别越高所占比重越低,与妇女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妇女参政议政状况虽然与过去相比有了进展,从政妇女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但是任职层次仍较低,妇女参政级别越高所占比重越低。突出表现为“两多两少”:一是副职多,正职少。全县已配备女领导干部的县直部门中,仅有4位女性担任正职;乡镇党政正职仅有1位女性担任正职。二是一般性岗位多,重要岗位少。从全县整个任职情况看,女干部在重要岗位、综合部门任职少,多数在一般性岗位上。
2、基层妇联干部队伍专职少、兼职多,在引领妇女发展上不够。全县10个乡镇的妇联干部均为兼职,其中有2个乡镇妇联主席由副乡长兼任,有8个乡镇妇联主席分别由党政办副主任、组织干事、人事干事等兼任,造成妇联干部工作压力大,任务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妇联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引领妇女发展上。为落实待遇,全县41%的村妇代会主任兼任计生专干职务,但待遇标准较低,直接影响了基层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年轻、有文化的女性没有吸引力,使基层妇联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3、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维护妇女权益手段乏力。2007年,县妇联接待庭暴力类案件15件,占上访案件总数的29.4%,2008年,县妇联接待庭暴力类案件 16件,占上访案件总数的32%,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家庭暴力已打破了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领域的限制,暴力程度普遍具有残忍性、隐蔽性、持续性、循环性等特点,导致对妇女身体和精神上的严重摧残。由于立法的不完备和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家庭暴力查处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维权手段比较乏力,受家庭暴力者的合法公益得不到维护。
4、就业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女性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相关罚则,对就业歧视未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导致女性就业遭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女性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现农业女性化现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中,女性明显滞后于男性,导致大量女性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第一产业,制约了农村女性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出现职业性别集中现象。由于用人单位因素和自身因素,男性和女性被分配于不同的职业,出现两性在不同职业集中的现象,而女性主要从事零售、餐饮、旅馆等这些技术要求不高、收入较低的行业。三是女性的就业和再就业要比男性难。女性在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明显比男性难,尤其是文化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女性就业难度更大。
5、“留守儿童”保护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其教育管理令人担忧。我县“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广,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留守儿童”1.5万人。因为没有得力的兼护人导致不少“留守儿童”生活缺关照、心理缺关爱、行为缺规范、家教缺约束、安全缺监管,其教育管理是一大社会难题,少数“留守儿童”存在孤僻、厌学、打骂、偷盗等不良习性,出现了一些“问题儿童”,令人担忧。
三、对策与建议
——继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力度
1、建立健全公开选拔任用机制。要进一步把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纳入干部工作总体规划和部署。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要继续加大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倾斜力度,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对特别优秀的女干部要破格提拔,对发展潜力大的女干部要放到重要岗位上培养锻炼。在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领导干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拿出一定比例或职位公开定向选拔女干部,要让业绩突出、群众共认的年轻女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2、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把女干部教育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培训女干部。整合现有资源,改进培训方法,创新培训内容,建立科学、高效、实用的培训新机制。积极引导女干部把由理论学习和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组织年轻女干部到基层第一线去,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继续加大基层妇联组织的建设力度
1、建设精干高效的妇女干部队伍。要争取党委重视,加大对妇联干部的培养推荐力度,推动妇联干部的输送和交流,提高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激发妇联干部的激情和活力,将更多的优秀妇女吸纳到妇女干部队伍中来,真正使妇联成为培养输送女干部的基地。
2、创新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农村,探索新型基层组织网络体系,把女能手、女大户吸收进妇联组织,延伸其工作手臂,解决农村妇女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问题。在城镇,以各类新经济组织为重点,积极拓展横向基层妇女组织,在各类专业协会、民营企业中建立妇代会。
——制定和完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机制
1、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普法教育规划,提高全社会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认识。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舆论宣传教育作用,大力宏扬平等、民主、文明、健康的家庭美德,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道德观念。加强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舆论监督,营造反对家庭暴力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快《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进程,尽快使家庭暴力有法可依。规定家庭暴力举证责任倒置;明确家庭暴力如何取证、哪些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等;明确对造成受害者轻伤以下的家庭暴力行为人相应责任;明确相关单位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3、建立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一是成立反家庭暴力志愿者队伍。及时发现、制止、调解家庭暴力事件,对心理压力大、有倾诉需求的居民,进行心理咨询,做到轻微的家庭暴力现象在基层内解决。二是建立妇女儿童庇护中心。依托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如养老院、福利院等),临时收留受暴妇女儿童,为其提供食宿、法律咨询、心理疏导,以帮助受害人及时摆脱家庭暴力。三是规范建立“反家庭暴力110”报警系统维权投诉站。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家庭暴力接处警工作制度,做到及时出警、果断制止、确保安全、妥善处置。及时对施暴者进行教育和恰当的调解处理,对构成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严格依法处理,对受害妇女要求提供保护的,要对施暴方予以强制约束。
——努力探索女性就业再就业新途径
1、优化女性就业再就业环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条件,要将女性就业和再就业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列入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考核内容,定期对保护妇女权益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加大执行力度,依法维护女性的劳动权益。
2、提升妇女自身素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对企业女职工在岗培训、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培训以及农村妇女技能培训,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
3、培育女性就业岗位。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劳务密集型产业,发展城乡第三产业,扩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开发就业岗位,如社区保洁、巾帼家政等容量较大又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要大力引导扶持,有序推进。
——探索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
1、坚持家庭监护主体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明确“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的责任主体是父母,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监护和教育孩子的关系。
2、建立政府领导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应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部署、检查“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形成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
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3、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在校“留守儿童”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传道、授业、解惑”,教育部门责无旁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坚持和推广成功经验的同时,努力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
4、形成社会关爱帮扶机制。要致力营造充满人间真情,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各相关部门继续开展“爱心妈妈”、“知心哥哥”、“知心姐姐”、“老少牵手”等结对帮扶活动。同时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
5、培育民营托管服务机制。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同时,应加强各类托管服务机构的引导和监管,推动其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第二篇:当前妇女儿童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妇女儿童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枣阳市七方镇妇女联合会
妇女工作要解放思想,必须立足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多元化需求,但现实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要求广大妇女工作者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尽心竭力为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促进城乡妇女工作协调稳步发展。
一、妇女儿童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一)观念问题。当前,妇联系统干部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因循守旧、封闭保守。长期以来因为体制的因素造成妇联干部的流动比较滞后,年龄结构老化较为突出,因此,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惯式思维,唯书唯上、照抄照搬。凭经验做事、按传统模式办事,甚至观领导眼色行事。宁可安稳的落后,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思路僵化,目标不切合实际,措施无力,手段单一,资源枯竭。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的职能无法凸显。第二,怕字当头,怨天尤人。长期以来在工作中思想上总被一个“怕”字禁锢着头脑,怕承担工作责任、怕自找麻烦、怕抛头露面、怕求人求事、怕因工作丢失自己所谓的面子。不能正视妇女儿童发展事业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愿在前人所做的工作成效基础上有所突破;不想通过妇女儿童发展事业这个平台来创造新业绩。工作长期没有起色也不从主观上找根源,总强调客观,埋怨上苍不公,把自己安排在党委不疼、政府不爱的弱势群众团体部门工作,无职无位无权无钱,自觉做不出成绩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因此心安理得,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第三,坐井观天,小进则满。目光短浅,视野狭窄,习惯于纵向自己跟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现在和过去比。取得一点点成绩便沾沾自喜,满足现状,躺在并不厚实的功劳簿上自命不凡,不思学习提高;不思妇联工作如何同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结合点、切入点;不思如何有效地利用并整合资源开展妇女儿童工作。对改革创新及先进的经验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总认为妇联工作没有硬性指标,什么危机感、紧迫感同群团工作无关。
(二)工作作风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作风漂浮,被动应付。习惯于闭门造车,空对空而不走到群众中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日常工作缺乏计划,既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又缺乏科学严谨的工作方略和办法,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工作缺乏制度机制的保障,导致一年下来,常规工作做不好,亮点工作不到位,重点工作不突出。第二,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形式主义余毒禁锢着头脑,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擅长喊空口号,舞弄一些花拳绣腿,做做样子、摆摆场子,实质上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是空洞无物、华而不实;对上级的工作部署,合心意的就做,不合心意的就敷衍,过分强调困难和客观,导致工作有始无终,没有落脚点。第三,制度不明,纪律不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约束的制度,即使有章也不循,自由散漫,吹牛聊天,沉溺休闲度假玩乐,饱食终日;纸上谈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缺乏最起码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第四,说三道四,搬弄是非。有些妇联干部,女性的优良品格在身上得不到凸现,女性的劣根性随时随处可见,鸡肠小肚,狭隘小气,嫉能妒贤,工作放着不会做,不想做,整天说三道四,张家盐咸,李家盐淡;人少心多,拉小圈子,闹不团结,工作起来离心离德,形不成合力。
(三)心理问题。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女性有其与生俱来的特殊性。能否辨证地处理与对待将关系到女性是否成才成长成功,也决定着从事的工作是否有成绩成果成效。纵观全局,在女性干部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敏感有余,敏睿不足。刻板有余,灵活不足。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这些心理障碍同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方面的障碍一样将影响事业的发展进程;尽管它有其客观的一面,但是主观抑制和主观改造的环境条件和可能性是存在的。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最高命题,也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最高境界。妇联干部要善于找准上述问题,对症下药,真抓实干,促进妇女儿童工作的全面进步。
(一)要深入解放思想。妇女儿童事业的和谐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妇联组织干部的作为。因此,必须坚决破除思想观念方面的障碍,在全市妇联系统要努力突破讲惯例、凭经验的思维定势,养成重规律、善创新的思维习惯,立足未来看妇女素质、立足全国看妇女发展、放眼世界看妇女进步。一是要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模式、新的工作手段推动工作;二是要弘扬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妇联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妇联干部更需要强化创新意识,在平淡中创造非凡,在边缘中开辟蹊径,在高朋满座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更需要跳出常规的思维方式,用先进的理念审视妇联的职能职责,用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发展。三是要牢固树立务实作风和纪律观念。转变作风端正态度,强化树立务实奉献的精神,践行妇联干部的职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严明纪律科学管理,践行好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奉献的天职。
(二)要突出人本民生。以人为本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核心,各级妇联组织及妇联干部要高度重视妇女儿童民生问题,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妇女儿童民生状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要强化责任。要把广大妇女儿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息;把广大妇女儿童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广大妇女儿童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广大妇女儿童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当前尤其要重点关注和推动解决好贫困妇女、留守儿童、零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的民生问题。二要优化服务。服务妇女儿童是妇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村,要为农村妇女致富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服务,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科技致富、转移致富、生态致富的路子;在城镇,要为女职工成长成才、创业就业提供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引导女职工在单位勇挑重担,在行业大显身手,帮助下岗妇女树信心、找岗位、建功勋;要关心基层妇女干部的成长,政治上多关注,工作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关心,平时多联系,让大家真正感觉到“娘家”的温暖。三要创建品牌。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结合点上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立足妇联的优势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妇联的职能作用,注重开展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妇女中有凝聚力的活动,创“妇”字品牌。在农村,将重点培养树立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对周围农村妇女有带动作用的种养植业致富女能手。在城镇,以“巾帼文明示范岗”为抓手,深化“巾帼建功”活动,重点培养一批巾帼建功标兵。在社区,要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做好做实“家”字文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要遵从民主民意。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一是要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呼声。要虚心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跳出妇联的框子,走出妇联的圈子,将妇女工作放到有利于妇女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全局去谋划、去布局,实现“小妇联”向“大妇联”转变。二是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要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形成党政领导、部门支持、妇联协调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工作格局,实现妇联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工作局面向社会化工作格局转变。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工作,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工作成绩。三是要充分考虑工作实际。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妇女工作发展新路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妇女工作,使之成为地方妇联的品牌,实现传统的工作方式向创新的工作方式转变。
(四)要善于借势借力。妇联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组织,其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在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仅靠妇联组织的力量,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为妇女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宽阔的社会空间。一要加强与妇联常委、执委、妇女代表、优秀女干部、团体会员和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联系,充分发挥她们分布在各行各业的独特作用,为妇女发展出谋出力。二要
把“两新”组织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妇女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不断扩大妇联工作的外延。三要加强与工会、共青团等人民团体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共同为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办实事、办好事;四要加强妇联系统之间的内部联系,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合力谋事,联手成事,形成党委领导,部门支持,妇联协调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妇女工作格局。
第三篇:当前中国教育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中国教育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教育经过这几十 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的,民众受教育机会已比10年前、20年前、30年前大大增加了。2007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2008年春开始,政府还决定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然而,当前的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没有素质教育。虽然我们国家在很早以前就说要推行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考试评价机制没有先行改革,很多中小学校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的升学率、上线率而紧抓住应试教育不放。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教师,依然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而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只是努力地盲目地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还有同学的羡慕。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最后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下降。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和财政投入不足问题。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即使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因地方财政支持能力不相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状况继续呈现很大的差距。有资料显示,贫富地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普通高校在教育经费保障上高低相差分别为12.5倍、11.6倍、8.9倍、7.2倍和10.3倍。这是经费配置上的差异,除此以外,学校师资力量配置和教育教学硬件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差距更大。有些地方的学校因财政投入不足,不能自主专心办学,教师质量不高,又不能安心于教学,导致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在总体上都不高。又因为教育体系结构不合理,各级各类教育彼此分割,不能互通,普通学校和普通课程偏多,职业教育萎缩,毕业生就业能力差,大批失业。失业则又引起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三、中国的教育是极为刻板的,因为在中国教育首先意味着对权威的顺从,通过一味添压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广大学子苦不勘言。而中国的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从老师,认为老师所说的就是对的;只敢去想老师教过的知识,老师没教过的知识,那是从来不敢想的,如果你自己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一定想在试卷上显摆一下,马上就会被打上一个红红的大叉。为了更好促进和保证中国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首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才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不能培养处适合时代发展的全方位人才,我们必须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只有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的人才,才能造就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其次,政府应更加重视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使教育资源合理分配。但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较高层次和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经费增长跟不上规模快速增长和质量提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市场、区位和政策等原因,造成了教育资源不合理的配置,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教育经费紧缺和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已成为制约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影响社会公平和谐的突出问题。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同时发挥多种积极性,开发和疏通多种渠道筹集社会资金,无疑是克服教育发展经费瓶颈的根本途径。
第四篇:当前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
当前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
崔丽娜
一、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电子商务各类平台崛起
在生产——流通——消费的社会再生产链条中,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贸易模式会使流通不畅。一方面,农民不能及时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信息,农产品积压滞销;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又难于买到新鲜如意的农产品。发展现代流通,实现网上交易是解决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矛盾的有效途径。随着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大户等市场主体对市场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有效的信息。因此,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农村电商发展重视度加深
国家总理李克强曾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壮大新业态,促进消费,改善民众生活。如今,一些承包商、养殖大户也开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寻找对自己有用的市场信息,以便于决策。农民已学会如何使用手机查农产品的价格,充分利用一些农业网站来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潜力增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6.49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早在多年前,精明的淘宝就已经开始在农村拓展。不仅农村的消费在逐渐增加,农民网店也开始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增加了农村电商消费市场的潜力。鉴于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今年1
月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奠定了发展农村电商的政策基础。可以说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趋势,电商下乡都是大势所趋。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显著问题
1.观念相对落后,认识不到位
农村的教育相对落后,许多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计算机网络缺乏基本知识,再加上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民无法更多的接触社会上最新的消费观念,对电商也不太了解,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电商对农业也知之甚少,如此便形成了“搞农业的不了解电商,搞IT的不懂农业”这样的尴尬局面。而电子商务是一个虚拟化的环境,而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买东西时可以摸一摸、捏一捏,而网上交易不能让消费者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对于网上交易,许多农民都难以接受。以农家人品牌举例,很多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都是来到我们门店多次眼见为实之后,才敢放心购买。最后才慢慢用微信支付或者告知儿女帮助淘宝订购。这正是观念使然。
2.专业人才缺乏,制约发展节奏
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网络化人才。高质量、结构合理的、优秀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目前有文化的人都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领导者和指挥者,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采集和发布市场信息、分析和反馈市场行情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否则,农民只能全凭经验习惯种什么、养什么,导致市场上农产品过剩或短缺,引起市场波动,无法体现农产品的真正价值,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由于我们农家人品牌与39家生产厂家、专业合作社、150余户农户建立了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汇聚了各类农产品100余种。长期的业务往来,我们很能够了解这样真实的农产品生产制造者,同时作为农产品的销售方,由于该产业利润低微,加上比较艰苦,很难招揽到年轻有文化的人,更别说是专业对口的。很多年轻人是来了就走,觉得这个岗位太忙太累,也赚不了什么钱。而真正的电商人才往往又看不上三四线城市的小微型农企。而农业品牌想上升,想起来,就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3.物流落后,客户体验和物流成本成反比
农村人口基数大、地域分布广泛,交通落后等一些客观因素也造成农村电商的物流配送问题,再加上农产品品种多、附加值低、不易存储等特点使得农产品不能统一加工、销售,从而极大的阻碍了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这样,即使某些地方农民有电子商务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即使农民生产出相关产品,也无法便捷的送达市场,这也使农村电商的发展不能顺利进行。比如说我们农家人每次进货,以及给客户送货,往往是经过了一个乡村到城市,城市再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边边角角。由于企业尚处于成长阶段,资金应付进货赊账和规模拓展已经很是勉强,物流上没有配套自己的专用物流设备和冷链设备,往往得依托货拉拉等第三方。为了打开市场,我们往往是免费送货的,一来一去成本就上去了。
4.资金短缺,影响电商发展壮大
作为小微型初创型企业,虽然我们风采电子商务公司“农家人”品牌的发展受到了各方特别是农合联、农林局等各农口部门的支持帮助,但是由于底子薄弱、资金来源为股东自筹,业务中单位赊账情况屡见不鲜,企业又面临着规模拓展壮大和招才引凤的人员成本,资金十分缺乏,这给我们的继续前行设置了障碍、削弱了信心。
三、促进电商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转变观念,深化认识
农村电子商务要发展,必须先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只有对农业电子商务有了正确的理解,积极的认识,农民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它、运用它,才能正确的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农民进行引导和培训,广泛宣传电子商务的优越性;或者着重找一家养殖大户做实验,以点带面。农民是理性的,但在有利可图时又是盲目的,他们会跟风,会去学习,会去主动的接触电子商务。要纠正农民对电子商务的偏见,首先得改变农村干部的传统观念,建立信用机制,使百姓树立网上营销与消费的新观念。
2.多措并举解决发展资金关
一方面,希望由政府牵头,同时引入社会资本,不断充实针对小微型农企电商的绿色金融体系;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拓展众筹、私募、短融等多种渠道,进一步解决发展的资金关,为企业发展注入不可或缺的资金这个源头活水。
3.培养高素质的电商人才队伍
农村农民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更谈不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乡镇政府应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对农民、政府人员等进行技能培训;要鼓励各类人才开展农村电商创业,提高广大农民对电商的认识;要调动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毕业生等发展农村电商的积极性,培养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可以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帮助领导做出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者进行合理生产,避免盲目发展对农村农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农家人为例,就是我们宁愿多花点钱,也要招募到年轻人。作为电商企业,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必须要有年轻的专业对口的人才,这样企业才能后继有人,也才能焕发活力。
4.建立行之有效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大力降低电商成本农村电商要发展,必须要解决物流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加快完善县乡村农村物流体系,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需要发挥好邮政普遍服务的优势,发展第三方配送,政府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物流设施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农产品丰富,组织化程度低,配送相应比较繁琐,需要重点培育具有发展实力和潜力的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行物流设备、技术及人才等方面的资助和指导,建立起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加强农产品产地集配和冷链等设施建设。目前,农民只能通过线下的面对面或者通过中介进行交易,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农民便可以从线下转变为线上交易,不仅及时把农产品销售出去,通过物流,还能直接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消除传统商务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障碍。就农家人而言,在时机成熟、资金充裕的状态下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专门配送团队,购置专门的物流车辆,制定相应的物流规章制度。从节约企业成本和提高客户体验度来说,这都是双赢的事情。
第五篇: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党的建设目标中提出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想要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首要需要改善的就是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我国农村的经济在近30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过快的发展也为农村经济带了许多的不便利。怎样才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经济是我们现在探讨的重点。本文针对这一现状进行讨论,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字:农村;经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迅猛,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底子较薄,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能毫无阻碍的前进。发展过程遇到如下几方面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想要发展好经济的先决条件就是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然而我国面积广大的农村显然无法做到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一些村镇道路交通还没有修葺,无法保证24小时的供电。并且没有完善的水利设施,水利设施的老化造成了施工困难,无法抵挡水灾。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无法产生高效益高回报,并且都是小作坊式经营很难形成大规模。最后一点农村很难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换成为经济优势。农村的现代化设施刚刚起步很难跟上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高度发展信息化并没有给农村发展带来优势。薄弱的基础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农村的发展。这同时也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干部的职能。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进步我们发现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的定价不符合市场,过于低廉很难从中获取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土地承包的不稳定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短期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土地流转问题明显存在,不利于农业生产上规模,影响土地使用效率。
4.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然而发展较为迟缓的农村农业结构在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越来越不合理。
(1)要从农村经济的全局考虑,农村的农业化发展比较单一,东北大部分的城镇均以种植水稻为主,并不涉猎于其他农副产品,并不向其相关产业转型,单一的种植一种农产品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很难提升农村的综合效益。
(2)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当今许多城镇已经开始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旧无法与农村经济完美的接轨,在一些区域调整上做的不是很到位。土地连片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也没有实际的突破,农业生产分散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形成凝聚力,没有得到既得利益,规模效益不如期望值。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面对现今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与实际状况相结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现今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各政府部门应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对其的建设各级政府应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做重中之重。调整支出结构,将更多的支出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此同时,也要强化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与后续的收尾作用。合理使用每一笔资金,争取做到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利益。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
想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扩大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这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民的经济意识。在这种环境下更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强有力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管理方式,激发农民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要发展合作制经济,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强化新型产业模式,是加大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的力度,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展。
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要从政策上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3.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农业想要得到长远发展,一定要保持土壤的鲜活。要充分利用土地的使用权,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只有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才能使土地等资源增值。只有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才能更好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的新路子,采取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一要将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土地有序流转有机统一起来;二要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定一套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程序、手续进行规范,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三要结合农村城镇化,鼓励农民放弃土地经营,转移到小城镇,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4.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扬长避短,着重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我们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
5.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强化基层干部经济管理能力。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提高,强化对职员的培训。我们可以主要采取集中培训、针对培训等方式来加强干部的个人素质。具体方式可采取集中培训、定期培训、个别培训等多种形式。同时,干部自身要加强自觉学习,学习经济和管理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