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夏扉教授

时间:2019-05-12 08:5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夏扉教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夏扉教授》。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夏扉教授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夏扉教授

6月12日上午,聆听了夏扉教授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讲座,她的语言非常有亲和力的语言和魅力,课堂气氛轻松,在快乐中学习。从广义的教育出发,着重讲述了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及其重要性。引用了蔡元培、陶行知等名家的教育名言;列举了美国爱德华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缔造了家族辉煌的传奇;而朱可家族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家族臭名昭著等实例。

着重讲述了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的基石作用,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表现留守儿童父母教育的缺位、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的缺位、留守儿童自我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缺位 ;缺位的教育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社会化过程等突出问题。提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三道教育”观。加强留守儿童的家长的监护、家长与孩子的亲子互动,做到缺位不缺职,改进家教方法,调整家教内容。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孩子要天天向上,家长要天天向上。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调查资料显示,仅XX市就产生了近16万的留守儿童,其中父母都在市外的0-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52675人,祖辈照料的43188人,其它亲朋照料的8731人,无人照料的756人。部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突出,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家庭教育状况堪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瓶颈”。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XX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办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学校。一些农村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XX县妇联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培训班。市妇联组织编写、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读本在农村免费发放,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搞好亲情交流活动。市妇联、市文明办举办暑期亲情快车,利用暑假让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团聚,增强相互感情。市移动通讯公司、网上家长学校还利用电话、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情感,利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三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组织社会妈妈、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四是搞好留守儿童学校和寄宿班,免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五是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学校就读,使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亲情的关怀。

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客观地说,留守儿童的家境并非一样,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高于农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却是匮乏的。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一些父母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就算是一种关心,以至很多留守儿童有话无处讲,心情忧郁。二是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对周围的亲友又缺少信任,很多留守儿童心理封闭,难以打开心扉。对父母的长期不在家,产生怨恨心结。在调查中,海州锦屏镇一留守儿童说:“我想妈妈,就因为我家中没有钱,妈妈远离我,我将来要去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妈妈永远陪伴在我身边。”一些留守儿童有厌学、离家外出打工的想法。三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陈旧,一些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只负责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很少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方法滞后,特别是重男轻女、封闭保守思想严重地制约留守儿童的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为留守儿童兴办的一件实事。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的流动人口儿童学校访问参观时说,“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其实留守儿童的父母除了思念之外,对留守儿童的最大担心是“别学坏了”.这就是教育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显重要。其特点一是时代性。留守儿童作为新农村发展的预备力量,其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也许,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变贫困状态,但是培养一代有高素质的农村生力军,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放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会延缓或推迟新农村建设。二是现实性。要把留守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心理的儿童,是当务之急。3000万留守儿童是占全国少年儿童十分之一的人群,教育好留守儿童能使3000万家庭充满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是针对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个性特征,如留守儿童相对缺少亲情,性格比较封闭,需要开展个案的研究,找出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方法。四是特殊性。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他们是在改变农村面貌时,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要解决短期的阵痛,就要对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如入学政策、户籍政策等。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总理说:“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这是现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关爱是留守儿童家庭的主题。关爱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父母无后顾之忧。应从六个方面入手:(一)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外界环境 要让留守儿童感触社会的温暖。一是让留守儿童有生活保障机制。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将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放在学校或指定监护人手里,让留守儿童不为生活发愁。生活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一个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孩子,是很难把学习搞好的,也无法快乐健康地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说起。某留守儿童家境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几个月都没有寄钱给孩子,迫使孩子偷窃,最终因盗窃电线而落下终生残废。(二)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家长学校

顾秀莲同志指出,教育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机制。她解释说,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素质要提高,现在我们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家长学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法律观念,科学基础知识,让他们寻求用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一是利用父母打工回乡或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举办家长学校,让父母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二是办好监护人家长学校,监护人要系统学习家教方法,特别是接受新观念,用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更要通过家长学校提高他们对孙辈教育的水平和责任感。三是要有一本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教材。由XX市妇联编写、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留守儿童家长读本》,是一本浅显易懂的教材,通过事例讲解了许多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搞好家庭教育起到辅助作用。(三)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局限于生活的照顾,更应该体现内心世界的关怀。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开启,也需要向别人倾诉。由于监护人缺乏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自闭、交友早恋等问题,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应该进行情感沟通,市妇联“四个一”做法,值得提倡。即打工父母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给监护人、班主任打一次电话,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XX县光明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快乐家园”、XX区开展社区老少亲子乐夏令营活动、XX区开闸爱心聊吧,都加强了家长和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一些学校还举办了心理课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这些做法都打开了留守儿童的心扉,让留守儿童活泼开朗起来。(四)组织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志愿者队伍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完善一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一是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五老”队伍。XX县组织“五老”义务留守儿童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组织在校教师搞好代理家长工作,根据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分片包干、定点到人。三是妇联组织社会妈妈为周边的留守儿童做好生活和安全上的照顾。四是组织假期回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思想交流。(五)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彩生活

活动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继续搞好“亲情之旅”幸福快车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假期探亲的方法,感受亲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时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儿童的信息服务活动,如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服务电话、在网上开设视频、开辟留守儿童对话专栏。开通留守儿童心理热线,让留守儿童在现代信息中体会到关怀。三是开展留守儿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流动书库、进行留守儿童网络短信、演讲、文娱、体育比赛,让留守儿童愉快地生活。四是让留守儿童感触农家生活,学会家务劳动,学会感恩。XX县沙河二小利用农家小院,让留守儿童了解更多的农家生活。XX市大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利用中秋节为五保户做月饼,都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六)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

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都应采取政策倾斜的方法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政策措施。一是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办农民子弟学校,提供随时转学、就近入学的条件。二是开办寄读学校,住宿由政府提供补助,学校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健康保障制度,定期给留守儿童体检、实行看病统筹制度。四是开通留守儿童上学车,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补贴的方法,为留守儿童提供交通安全车辆。五是提供免费活动场所。如提供免费书屋、免费观看影视片、免费进入电脑室、发放免费游园票、书券,还可为留守儿童进行劳动、生活知识培训,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多元化。省、市妇联现开办的“儿童快乐家园”让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第三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摘要: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引导和开导,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均衡发展,本文主要从爱心感化孩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兴趣的形成,关注留守儿童等方面来对农村家庭教育进行探讨。关键词:农村; 家庭; 教育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关键阶段,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可在家庭教育方面又表现得不均衡,城市家庭教育的水平要比农村高得多,而我国又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孩子的基数也比较大,可以说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关乎着农村教育,同时也关乎着整个中国的教育,所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则显得尤为重要,家长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国家的教育及时代的发展的需要。针对农村孩子家长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留守儿童偏多、家庭教育条件相对薄弱这些现状,要让家长弄清家庭教育的目的,使他们更快地提高自身素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家庭教育。为了改变农村家庭教育后进的局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所了解到的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中觉得,要提高农村的家庭教育质量,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注重爱心感化孩子的过程

一个孩子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想当好这个老师,就必须记住古人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家长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会对家长充满爱,也就会心甘情愿地听家长的话,接受家长的教育、引导。假如有一天,你听到一声“妈妈,您辛苦了!”、“爸爸,您歇会儿吧!”时,你定会感到幸福无比。

然而,家长的爱都是无私的、全面的,不仅要爱乖巧、聪明的孩子,更要疼爱顽皮的孩子。当然,家长对学生的爱,决不是溺爱、迁就和放纵,而应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之愈深,教之愈严。去年我教二年级时,碰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孩子家长跟我说:“你班上有一个学生看中了我孩子的玩具汽车,就偷偷藏了起来,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家长。”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说?”他说:“老师啊,你不知道,这孩子的家长脾气暴躁,我怕他打孩子。”我知道这一情况后就找到那个孩子的家长,向他了解平时教育孩子的情况,对他那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告诉他只有向孩子、讲清楚道理后,再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孩子才能接受,并告诉他今后要做一个诚实、品优、阳光、爱学习的好孩子。那位家长按照我说的做了,效果果然很好。这件事使那个犯错的孩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所提高。面对一群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又调皮的孩子,遇上这样的事做家长的又能怎样呢?只好利用休息的时间尽可能地和孩子聊聊天、做做亲子游戏,消除孩子对家长的畏惧感,努力使他们尽快地把家长当作自己的保护伞和可以信赖的朋友„„我在家里常常这样想:八九岁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家长对孩子应该有一种宽容之心、疼爱之心。我相信:只要家长经常和孩子谈谈心,孩子就会与家长拉近距离。试想一下,家长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怕自己呢?保持和谐融洽的亲情关系不是更好吗?说句实在话,只要家长的内心里把孩子真正看作是个孩子,教育起孩子来就会轻松多了,而且效果可能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二、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就要留意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针对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对孩子进行婉转、科学、正确心理疏导,以孩子生活中的事、身边的事为抓手,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孩子的进步会很大,家长做起工作来也会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成教育重在培养,贵在坚持。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要把孩子的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些公益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逐渐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习惯。作为班主任及家长的我,深知对孩子平时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次午间,我发现班上一个孩子在从食堂回教室的途中主动拾起地上的废纸,我回到教室就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还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通过这次表扬后,课间擦黑板、打扫包干区、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结果,教室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在家里也可以这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孩子拿笤帚扫地,尽管扫得不是很干净,但是家长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时要去表扬孩子爱劳动的行为,鼓励孩子积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一定会越做越好。此外,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家长应经常提醒孩子洗头、洗澡。如果孩子怕洗,家长不是去批评孩子,而是应该跟孩子讲清讲究卫生的好处那些埋着头的孩子,而且自己带头去做。这样,我相信今后孩子一定会很勤快地洗头、洗澡。平时家长也可以不定期地检查孩子的手、书包及房间卫生,在检查的过程中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既要讲究人卫生教育、又要注意环境卫生,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面貌整洁一新,看着孩子充满童真的笑脸,家长的内心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幸福之感。渐渐地,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养成了;那么在学习、劳动等到方面孩子也会有突出的表现,使孩子在温馨快乐的家庭中健康成长。

三、注重孩子良好学习兴趣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既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应肩负起教师的职责,要清楚孩子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随时会向父母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父母同样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父母必须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对孩子所提的任何问题要有处变不惊,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的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才会有分量,才会让孩子尊重,才会让孩子感到骄傲,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将知识的甘露洒向孩子的心田,才能轻而易举地去开启孩子心灵的闸门,才能用渊博的知识去拨动孩子的心弦,才能激励孩子向着科学的高峰不断登攀。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但又是十分稚嫩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能不能因为孩子的问题幼稚或工作繁忙挫伤孩子猎奇的心理、好问的习惯和求知的积极性,而应该积极引导和开导,全心呵护和精心照顾。

孩子有爱听好话、争强好胜的特点,为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我常用比赛的形式,树立他的竞争意识。如在家里开展家长和孩子进行猜谜、朗读、讲故事等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使孩子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热情。

小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有点风吹草动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所以在家时,家长也可应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有意识地去训练集中注意力学习、做事。如孩子完成了家长所布置的任务,家长可给孩子一定的承诺,如陪孩子去玩,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书籍等激励性措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去学、乐于去学。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则需要有耐心、细致爱心和宽容之心,用“我的孩子准行”、“我的孩子真棒”、“我的孩子最聪明”等话语勉励孩子,使他对学习充满自信、全面发展。

四、注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由于农村人口多、企业相对较少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家庭的隔代教育现象较为严重,爷爷、奶奶对孩子过溺爱,具体表现在老人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生怕孩子不听话、发脾气、惹是生非。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在家里难管理,在学校难教育的尴尬局面。面队这些现象,我经常于接送孩子的老年家长交流谈心,及时告诉他们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利于孩子成材的事例,使他们知道对孩子的教育要严爱有度。孩子的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觉得对孩子教育的责任重大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不管有何种理由都不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有机结合,使孩子健康成长。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只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努力,共同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对家庭教育适时的指导,就一定能保证农村教育的成功。然而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有各自的酸甜苦辣,教育孩子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孩子对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家庭教育,要家长对孩子加以耐心教育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早日健康成长。家长要用爱心,信心和决心去爱护孩子,并严格地要求他们,鼓励他们,教育他们,做事细致入微,不辞辛劳,就一定能使祖国的花朵开得更艳丽,早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第四篇: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学生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建立有效的教育网络,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教育孩子,尤其是家庭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向我们这样农村不发达地区,只能以打工增收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随着打工潮流的出现,农村大多数的青壮年基本上到各大发达城市打工,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负责他们的。而这些老人的观点和他们自身的素质,导致这些留守的儿童在家里的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使得这些留守儿童的客观上的也导致了他们在家庭的教育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针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给予更多的爱,使留守儿童能感受的爱的关怀,从而使他们能感受的爱的存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一、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根据留守儿童在家里的情况,再结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亲疏关系,将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朋友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在监护方式上,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所占比重较大,亲戚朋友监护次之。由于监护人身份及他们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二)单亲监护

1.母亲单方监护,虽然母亲单方监护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与留守前差不多,但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差距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母亲改变生活面貌的愿望异常强烈,但条件所限只能将欲望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家除读书学习外什么事都不让做,在校学习成绩必须名列前茅。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有部分孩子尽了最大努力仍与母亲的要求相差甚远,结果打击孩子学习自信,致使学习兴趣下降,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留守儿童母亲只重视了智力教育,孩子的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动手能力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更不能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

(2)由于农村原有重男轻女错误思想的影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远不及父亲。而现在学生的课程结构变化大,留守儿童母亲对教材把握以及对孩子学习辅导的技能有限,加之农活负担重,时常心烦气躁,极易冲动,缺乏足够的耐心,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冷静思考,常常大声呵斥甚至体罚孩子,造成亲子关系紧张。母亲单方监护的留守儿童中,很多学生由于学习达不到母亲的要求而多次受到惩罚,这些孩子大多表现出恐惧不安、胆小、自卑等特点。有的反而促使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逐渐养成偷懒、撒谎、逃学的毛病。甚至有的母亲也好玩,随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茶铺或参与赌博用来消磨时间,给孩子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2.父亲单方监护

(1)虽然父亲对孩子学习的辅导能力强于母亲,但由于农村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固定化分工和男性性格特点,父亲对孩子的生活不能悉心照料,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也并不乐观。父亲单方监护的留守儿童的饮食健康、生活卫生及学习均不容乐观。

(2)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太少,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际交往的能力,导致行为偏差。在心理交流方面,留守儿童父亲将儿童心理问题忽视;在生理问题上碍于伦理,羞于启齿;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专横独断,只教育子女怎么做,而不帮助子女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志向方面,简单归结为现在好好学,将来上大学,才有出路。志向过高过远,不切实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则导致行为出现偏差,这样无异于揠苗助长。(3)父亲行为方式简单粗暴(三)隔代监护

隔代监护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父母外出前滑坡很大。由于祖辈的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几乎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很多孩子通常“伪装”成在看书学习的样子来骗得祖辈监护人的信任,而老人们往往并不知道。隔代监护人大多年老体弱,精力有限,既要承担孩子的监护工作,还要肩负大量的家务农活,忙不过来时不得不让孩子分担繁重家务,并且时常忽略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部分隔代监护人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道德方面发展不够健全。隔代监护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与孩子缺少交流,使得孩子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不符合当今儿童的思想意识及个性要求。(四)自我监护

处于这种监护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压力最大,除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外,生活、心理和行为上都有很多问题。一个人生活,生病或遇到困难时在家里找不到帮助,内心非常孤独,自闭、叛逆、敌视感逐渐增强。此外,目前亲戚朋友监护与同辈监护效果不够好。

二、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许多研究表明,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这就使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感到特别吃力,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的融入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意识到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离开了家庭教育是完全不科学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应将子女的健康和发展放在首位。.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家长们应自觉的学习一些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利用闲暇时间多看书,给自己充电,甚至于孩子一起学习课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实际行动远远胜过口头说教,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为孩子做好模范和榜样。.父母多与子女交流,多与子女的老师联系

父母把孩子放在家中,托别人照看,虽然通过电话联系,但毕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更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兴趣、关心则更少。正如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所言: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来和孩子谈谈,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情况,关心他们在生理、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多给孩子帮助,让子女感受到对他们的疼爱和关心。父母还应多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请教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家庭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从家庭角度来看,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与孩子加强情感交流和沟通。

1、最佳选择:留一方在家中照看孩子。父母双方要权衡双方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利弊得失。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尽量避免双方外出,留一方在家中监护孩子,这样不至于形成“空巢”家庭,对孩子身心产生很大影响。退求其次。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可以采取如下行为,尽量减轻父母关爱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尽量多与孩子通电话。注意通电话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饮食起居,更要与孩子进行彻底的思想交流,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建议定期书信交流;父母必须增加与孩子团聚的频率;利用节假**抽时间返乡探视孩子或将孩子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而且可以为孩子树立崇高理想提供条件;父母必须经常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并与监护人、学校共同配合,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2、监护人要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监护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监护能力,以适应被监护人发展的需要。抛弃原有既定的原始教育观念,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多给被监护人提供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包办代替。不仅要加强被监护人的文化知识教育,更要加强被监护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监护人必须给予被监护人必要的爱的呵护,但绝不造成施舍“爱”的泛滥。爱源于关照活动的体现。重视被监护人生活细节,进行相应的指导教育;感觉被监护人心理变化,进行必要的开启和引导。

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个性特殊,教育有欠缺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监护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或其他亲戚。祖辈的文化程度低,年纪大,精力有限,他们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无法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其监护人更加淡化了家庭教育,只管养不管教。孩子在完成作业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帮助。这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是一大不利因素。

(二)亲子之间缺乏有效和紧密的交流

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孩子与父母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天各一方,他们之间根本无法进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只能靠间接的方式进行互动和维持亲子间的关系和感情。调查发现,在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留守儿童与父母维持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还是电话联系,他们能够相互聚会见面的机会很少。农村留守儿童在假期里来到城市或者父母回到家乡,实现了亲子间相聚的心愿,但是,这种团聚宝贵而短暂。机会很少,而且他们每次相聚在一起的时间也十分有限。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脱节,父母身教与言教相矛盾

1.与学校联系少,家庭教育封闭

调查显示,学校与家长联系特别少。家长也不主动与学校沟通。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柜’,培养孩子属于学校应尽的责任。”“能否成才全靠学校和孩子自己。”由此,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与协调,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封闭。

2.社会关注不够,支持资源缺乏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各地区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即政府及社会对家庭教育关注的力度不够。目前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关注甚少,专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资源依然较为缺乏。目前,媒体中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节目还是比较少;出版行业关于此类的书籍也不多。

3.父母身教与言教脱节

家长的文化程度和道德水平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另外,家长对于生活和金钱的态度对于子女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乐观民主型的家庭易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对生活缺乏乐观、爱心的家庭则容易造成孩子的心里不健康以及对生活中困难的怯懦。大多数家长教育观念先进合理,但大多数背离实际教育行为。

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家长缺乏教育意识

1.家庭教育意识薄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农民工对家庭教育却未必有明确的意识。由于父母平时难

以回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得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事实上成了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教育。

2.农民工知识水平偏低,家庭教育内容片面

家庭教育的质量与农民工的自身文化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教育者的文化素质高,家庭教育就很容易搞好,否则,就非常的困难。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文盲占1.9%,小学文化程度占16.7%,初中文化程度占66.3%,高中文化程度占10.8%,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3%[2]。正因为农民工知识水平偏低,教与动机存在教育偏差,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往往会出现重身体轻心理、重学习轻劳动等教育内容片面的现象。

3.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往往采用以下几种不合理的方式:

(1)溺爱型。父母把子女当作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纵容孩子,对孩子过分保护,对子女的一切都包办代替。

(2)专制型。父母的话就是命令,父母说的就是对的。对子女过分干涉,子女没有充足的个人空间,对子女指令性、命令行的话语过多,使子女无所适从。

(3)惩罚型。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骂孩子,语言粗鲁,殊不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4)放任型。父母给孩子足够的个人空间,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子女享有很大的自主权。这几方面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可能导致子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对家庭教育的制约

1.家庭物质匮乏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一般没有稳定的工作,劳动报酬普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各省市调查显示,我省农民工年人均纯收入:7160.5元,过低的收入使得儿童的学习环境没有好的保障。

2.特殊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在家学习的氛围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有些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差,而一些监护人像爷爷奶奶管不了孩子,使得孩子放任自流,导致学习成绩的落后。

3.家庭文化气氛不浓

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没人监管孩子,不少村民经常聚集在家玩牌、打麻将、赌钱等,孩子经常跑去看,更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许多研究表明,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这就使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感到特别吃力,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的融入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意识到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离开了家庭教育是完全不科学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应将子女的健康和发展放在首位。.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家长们应自觉的学习一些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利用闲暇时间多看书,给自己充电,甚至于孩子一起学习课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实际行动远远胜过口头说教,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为孩子做好模范和榜样。.父母多与子女交流,多与子女的老师联系

父母把孩子放在家中,托别人照看,虽然通过电话联系,但毕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更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兴趣、关心则更少。正如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所言: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来和孩子谈谈,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情况,关心他们在生理、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多给孩子帮助,让子女感受到对他们的疼爱和关心。父母还应多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请教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家庭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德化县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论文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内容提要:近2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县及周边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急剧增加。但农民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于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逐渐形成。由于他们远离父母,造成家庭教育缺失,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已经引起我县县委、县府及全县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逐渐上了我县党委、政府及县教育局的工作议程。

主题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缺失 思考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县及周边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增值不够,农民纷纷离开土地,特别是80后的新农民,更是没有回家种田的观念。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急剧增加,一时间,城里的务工环境紧张,房租不断上涨,加上水电费、话费、摩托车汽油费等,使得农民工在城里的生活更加艰苦,因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我县目前农村小学有“留守儿童”近1000人,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近4000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已经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逐渐成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议题。

一、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的状况及不良后果

1、家庭教育中的亲情缺失

父母进城务工,农民进城后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家里老人或其他亲人代为照看,形成的与孩子分离,由于在农村的监护人从事的都是劳力活,监护人只需求供给留守儿童衣食,情感上缺少抚慰,留守儿童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即时进行沟通,心理上缺少疏导,留守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损害:长期亲情缺失,情感缺少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2、家庭教育中的单亲教育

在我县的农民工中,有一部分是父亲或母亲由于经常性或长期性外出务工,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成为隐性的单亲家庭,这些隐性单亲家庭的监护人不仅承担家务,还要忙于农耕,平日与孩子缺乏沟通与 交流。父亲或母亲由于长期性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对孩子的监管、教育与疼爱,使得这些孩子缺少父亲的“刚性”或母亲的“柔性”,父爱和母爱得不到和谐发展,孩子常表现出亲和力差、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儿童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

3、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

父母放心地将孩子留给他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祖辈对孙辈虽能较多关注的是物质和生活上的需求,但由于他们之间相差两代,“代沟”非常明显,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代差。对孙辈的教育和管理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往往给予过多的宽容,或是过分严厉。动则打骂,从未有过鼓励,加之与外界接触太少,导致留守儿童内心封闭、孤僻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情绪消极,有的悲观失望,有的逆反任性。

4、学校教育中的寄宿教育

目前,我县针对农村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状况,在各乡镇开办寄宿学校,寄宿学校不仅承担儿童的在校教育,还要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寄宿学校的老师不仅仅是老师,同时还充当留守儿童的家长角色。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作用: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感,但从长远看来,这种寄宿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儿童独立性,但这些儿童往往缺乏家庭亲情。

二、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存在的问题

1、学业成绩方面。对于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他们因父母外出打工倒致不能指导或约束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明显的关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甚至有的只处于低智力水平。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频繁转移、反应迟缓、缺乏灵活性、学习不主动,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习惯差、上课随便说话、搞小动作,边写作业边玩,学写潦草;学习无计划,效率低,学习态度消极,学业成绩不理想。

2、行为习惯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在农村的监护人只能供给留守儿童衣食,缺少健全的家庭教育,普遍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性,饮食无规律、卫生不讲究、行动没约束,学习无所求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之身体素质差、自制能力弱、行为习惯不好,竞争意识薄弱,对理想的追求淡薄。

3、个性发展方面。

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的影响,教育者大都是文化水平低,教育行为都为粗暴的打、骂,基本上没有鼓励没面的言辞,倒致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攻击型:动则吵闹打架, 情绪自控力差,易冲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类是畏缩型: 表现为情绪冷漠, 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个性障碍,甚至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如抢劫、偷盗等)。大部分性格偏激,不太爱说话;有的自尊心相当强,极敏感,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有的情感脆弱,经常为一点小事哭泣等。

4、心理健康方面。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偏内向,“内向”是农村留守儿童性格上的缺陷,班主任反映:这些学生平时胆小,遇事不敢作主。导致他们性格内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缺乏依靠,有一种不安全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祖辈不能解决;二是学业成绩不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不愿主动与人交流,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在专家对留守儿童在对“当遇到困难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怎么处理”的调查中,42.7% 的学生选择“把它闷在心里,不对外人说 ”,39.2%的学生“ 愿意将心中的困惑与伙伴或同学交流 ”,仅有16.8%的同学“ 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仅有1.3%的人“愿意给临时监护人说 ”。

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如何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健康的家庭环境呢?本人认为应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上入手,寻求对策。

1、政府搭台,解决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源问题。

(1)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工打工难的问题。政府加快发展经济,招商引资,促进开发与就业。如果农民工能够在本县城关里就业,那么农民工就能在一星期里或是没干活时回家与留守儿童交流、监管,甚至可以在课余时间带他们到城关游玩,弥补农村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政府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校,解决留守儿童入学难的问题。政府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给予扶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开发城市公立学校的潜力,使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转变为城市里的“随行儿童”,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就近入学。

(3)政府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筹资源,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为寄宿学校的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城里的孩子一样的教育,使教育公平、和谐发展,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农民工的家庭教育观念。

政府、学校、工厂要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提高留守儿童父母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农民工或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利用一切力量,采用鼓励方式,积极管理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快乐地学习。不断提高农民工对的家庭教育认识,特别要消除农民工观念中“重物质、轻知识”的传统教育理念,使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成为合格的家长。构建父母子女的定期沟通机制,以弥补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所导致的家庭教育缺失。

3、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管建设机制:(1)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制度,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2)要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思想动向,学习情况和在校安全,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及时向他们通报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其学习、行为、思想进行跟踪,班主任对个别学生还可以单独进行交流,做到照顾全体,突出个体,在情感上多交流,学习上多给予辅导。(3)建立留守儿童与家长见面的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要加强与孩子沟通,要定期与孩子联系,包括电话、书信等,要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和关爱,节假日多和孩子相聚,有条件的暑期将孩子接到打工地和父母共同生活,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4)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为农村学校配齐心理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5)学校要建立宽松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无论成绩好坏,一视同仁,不可打击、挖苦留守儿童,首先杜绝从成绩上歧视留守儿童,不能有一个留守儿童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辍学,让他们不因为学习不好而感到自卑,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如踢毽子、拔河、篮球、乒乓球等活动,给留守儿童有娱乐的空间,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快乐海洋,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

4、发动力量,开展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工作。呼吁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措施。动员各种社会团体、民间力量、社工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组织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为留守儿童解难事、解心事、解烦事;妇联启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电信、移动启用亲情通手机、话费免费或优惠活动;发挥老教师、老年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的作用,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

以上是本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这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问题,如不加以重视,不仅影响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更影响了我县乃至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文明进程。让儿童成为现在祖国灿烂的花朵,将来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我欣喜的是,我县党委、县府历来就很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调查研究工作,制定符合本县实际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于2006年和2008年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出《德化县打造家长放心、学生舒心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和下达文件《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意见》,文件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与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要积极整合社会各方面教育管理资源,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管理网络,还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意见精神,结合实际,认真制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为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优越的大环境,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单位:德化县实验小学 德化第三实小

作者:赖礼冠 黄丽玲

附:《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意见》

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我县目前农村小学有“留守儿童”近1000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4000多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当前,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它关系到我县义务教育工作的巩固与提高。“留守儿童”是最易辍学的群体,“控辍保学”首先要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二是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其道德行为和心理往往出现异常,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影响,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特别关爱。三是它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和教育系统各学校,要从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研究,专题部署,切实抓好。

二、推进教育均衡,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环境

全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按省定标准配置教学设施设备。加强城乡教师队伍的交流,逐渐缩小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突出抓好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和管理,努力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食宿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良好环境。

依法明确学生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各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和学校积极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明确家长作为子女第一监护人的责任,要求农民在进城务工时,妥善安排好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而将孩子留在农村的,要指定监护人,并经常与所在的学校保持联系。要在全社会形成“养子不教,父母之过”的良好社会氛围。

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城区公办中小学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享受与城区学生同等的待遇,尽可能要求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随其父母一道生活、学习,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三、发挥学校作用,努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要帮助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登记和备案制度,通过设制“联系卡”等办法,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要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开展“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互助互学,动员和组织学校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要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制度,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儿童教育方法、关心爱 护常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监护人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定期亲情交流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交流与沟通的“绿色通道”,通过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等方式,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要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学校要在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采取救助处理措施,并尽快告知监护人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同时按规定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四、提高管理实效,努力构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 教育行政部门要动员和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重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指导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要及时推广各乡镇、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当前,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总揽教育全局工作的前提下,特别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一是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避免“留守儿童”因厌学而辍学。二是认真开设好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经过学习训练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增强他们建设家乡的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开展好课外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要通过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四是认真开设好德化地方文化常识、生命与健康常识课程,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和训练。要特别重视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各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与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要积极整合社会各方面教育管理资源,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管理网络,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认真制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德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21日印发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夏扉教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夏扉教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调查问卷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调查问卷 (学生问卷)调查地点: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___区(县) 被调查人姓名:访问开始时间:访问结束时间:调查员姓名:___________乡(乡镇)_________村......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8月23日调查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集镇、尖山村调查人员:喻桂花调查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乌沙镇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开 题 报 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专题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由此,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这个群体就是留守儿童,他们也是最弱势的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群体。大量“留守儿......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教案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立体交叉的问题,应当根据孩子的实际和监护人的实际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采取他们能够接受......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交流经验材料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交流经验材料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个人社会化的开始,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而父母角色的扮演在这其中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农村留守儿童

    清河区司法局精心部署暑期“农村 留守儿童”系列法制宣传活动为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清河区司法局积极行动,专题研究部署开展......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滞留家乡,留守时间在半年及以上,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下需要其他成人监护的农村儿童。根据官方媒体保守的估计:在中国农村,14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