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08:3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

《家乡的特产》主题确立课教学设计稿

教材分析

《家乡的特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辽师大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册中第六个活动主题。在本次活动中,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家乡的特产》这一活动主题,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特产,在调查、参观、收集、为家乡的特产设计产品包装和推广广告词等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特产的知识,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与同伴的合作中,在设计、制作产品包装和广告词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感受成长的快乐。《家乡的特产》主题活动计划5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题确立课。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做、考察、实验、探究、合作”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造能力。因此确定本次主题活动的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进而赞美、推广家乡的特产。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关心、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建设。

教学重点

新课标指出:综合活动的重点、难点在于教师要有效的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制作包装图案和广告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二、讨论、交流家乡的特产,确立子课题

三、分组,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四、分组汇报活动计划,师生评价、补充

五、总结学生表现,布置下次课任务。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播放视频)这里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还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景?启发学生谈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设计思路: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用一段家乡美景的视频,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他们既熟悉又喜欢的地方,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通过让学生畅谈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总结:我们的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自豪的特产。你知道家乡都有什么特产吗? 引入活动主题,板书课题:《家乡的特产》

二、讨论、交流知道的家乡的特产,确立子课题:

(1)知道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老朋友孙悟空也来了,看他在在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看书中的内容,同桌、前后桌讨论交流、汇报知道的内容。

(引入孙悟空的作用是以孙悟空的口气提出下一步的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出示幻灯片,师生共同了解一些家乡的特产。

(此处连续的运用PPT,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及教师的介绍给学生一些提示,初步了解家乡的一些特产,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抽象的概念更形象,让孩子们容易接受)

(3)教师引导学生点击问号:以上我们初步了解了家乡的一些特产。但

我们家乡的这些特产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家乡的特产,把我们的特产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好不好?

你们对哪些特产最感兴趣,最想把它推广?把它写下来。我们来确定子课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自由想象和提问的空间和机会,使子课题的确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4)师生共同总结学生的问号,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立为本次主题活动《家乡的特产》的子课题。

三、分组,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师按座位将学生分组,确定每个小组的子课题。给学生一分钟时间,选出组长,给自己所在的小组起一个有特点的、响亮的名字,由组长将组名写在本小组的课题旁。

分组研究子课题,教师发计划表,PPT展示计划范例和活动提示。(通过小组学生共同参与为本小组起名,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给学生一个范例,使他们在制定计划时有明确的格式、方法,更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小组制定计划,教师巡视。

四、分组汇报活动计划,师生评价、补充

要求小组成员都参加汇报,展示即兴设计、创作的特产的广告词和包装等图案。其他学生注意倾听,提出建议和补充。

(汇报各个小组的计划,师生在评价中对其不足的地方给予建议和意见,使方案更完善,有助于接下来的实践、活动。)

五、总结学生表现,布置下次课任务。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布置课下的活动任务。播放视频《天地之间的歌》,结束本次课。

第二篇: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

(一)家乡特产大搜查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那些。

教具:视频、录象。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放映一些特产的录象(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提问:

(1)你喜欢哪那些特产,为什么?(个别提问)

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提问)

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2)老师提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我们家乡的海鲜是特产呢?(激发学生)

3、你想调查家乡的什么特产? 根据意愿学生自由分组并选出组长。

4、组长组织围绕本组要研究的特产确定本组要研究的子课题。

5、各小组汇报要研究的子课题,集体讨论。

6、根据子课题,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布置调查任务。

7、引导学生搜索家乡特产。

8、课堂小结。

二、实施阶段

(二)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的直接联系。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在大连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吗?

2、现在哪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同学听呢?

3、同学自由发言。

4、家乡特产资料收集、汇总与整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5、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6、布置实践要求:

(1)要求学生参观特产生产场地,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流程,以及技巧。

(2)讲一段关于“大连”的由来。

(3)提问学生:同学们,你家乡的特产是不是也有这样动人的故事呢?搜索有关的故事传说与诗歌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展示与总结阶段

(三)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内容: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怎样宣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同学们,你们在调查中,你发现家乡的特产是不是有需要改进(改良)的地方?

2、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准备展示。

3、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你怎样为家乡特产作宣传?(讨论)

(1)、为家乡特产设计商标和广告语(2)、创作赞美家乡特产的文章和诗歌

(3)、制作并播发介绍家乡特产的小影片或广告片

4、老师总结:

(4)举行家乡特产展示会

(5)在学校或到社区宣传自己家乡的特产

5、全课总结:请和你的小组同学展示你的创意设计,并说说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时安排: 准备阶段

科研知识的辅导,选题、方案制定,调查表的设计,查询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实施阶段

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验、制作、小发明等。展示与总结阶段

1、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报告、论文的撰写辅导等。

2、成果发布会,论文答辩会,资料展示,课程评价等。

校内 校外

《家乡土特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与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理念:

1、到自然中学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学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健康成长。

2、到社会中学社会:社会是大舞台,只有把学生领入社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与能力得到拓宽、发展与延展升华。

3、在实践中学实践:实践是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学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学习之源,它直接关联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意义深远。

5、在研究中学研究:研究是学习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它直接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发展目标。

四、内容规划:

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1、学生和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和自我的关系。涉及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村里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五、实施策略:

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因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所以整体活动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的参加活动完成学习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得满足,实现主动发展。

2、营造氛围:结合我校所处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实现自身价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了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

4、努力创造: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的过程,因而,以活动为基础,构筑开放互动自主的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六、实施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整体实践活动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难题和认知偏差,为此,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做好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我们将坚持不懈,扎实进行。

3、主体性原则:

这里包括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应包含教育本身的主体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师生相长。

4、可操作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因而我们将创造一切机会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进而让教育焕发活力,让学校充满生机。

七、操作程序: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确立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定师生共同开展《家乡的蕨菜》、《大会河的食用菌》、《京东板栗》、《富士苹果》四个活动课题,教师要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每一次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个阶段

实施阶段

1、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教师应尤其注重引导学生的后继思想,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2、活动总结: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第三阶段

总结和展示阶段

1、《家乡土特产》图片展。

2、《家乡土特产》介绍会

3、活动总结和优秀个人表彰。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小导游》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实践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我校校本课程——《可爱的汉阴》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习乡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培养实践能力。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发展性原则。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为单位安排在地方课程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以功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目标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构建的评价体系具备如下特色:

1、主体的多元性;

2、评价主体的互动性;

3、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八、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培训。

4、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等设施的管理。

5、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小导游》教学设计 谢 鹏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汉阴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设计家乡的旅游方案。

2、能力目标:

(1)学会利用网络、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预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具有自我认识的能力,确立自信,积极进取,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经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之后,自我价值能得到体验。发展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2)通过旅游方案设计,感受丰富多彩的家乡风光,秀美的家乡图片感受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的美德。

二、活动方式、时间:

采取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开展活动,并借助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家乡旅游方案”。提出设想,解决旅行过程中有关出发、住宿、租车、吃饭及费用等问题。小组分工建议由小组长协调,组员自荐的方式进行。

采取课外分散和课堂集中的两种形式结合,合理利用,合理分配。对信息进行分散采集和集中处理。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第一节课堂上展示预先准备好的汉阴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所知道的汉阴旅游资源。

2、把旅游资源进行类别划分,按照班级学生的六个小组进行分工,教师说明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

(二)收集信息,整理资料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考察进行拍摄、上网搜寻、查找相关图书资料、访问家乡老人等多途径收集汉阴旅游资源。

2、各小组按照计划把各自所负责的版块内容进行筛选,归类整理,确保图片与描述内容一致。

(三)汇报核实,制订方案

1、第二节课堂上各小组按照预定计划进行汇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教师予以指导,确保材料准确精炼。

2、对汉阴旅游景点划分几条线路,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游览家乡胜景的方案。

(四)展示成果,交流反馈

第三节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借助大屏幕播放图片由学生按小组进行交流反馈。

具体过程:

1、激趣导入

(1)本次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值得表扬。(2)欣赏音乐:家乡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汉阴。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成果。在交流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问题。

2、成果展示

教师说明展示程序,播放课件,学生同步进行口头汇报:(1)汉阴地图:介绍它的地理位置、面积、特产等基本情况。(2)汉阴的历史:介绍的历史、名字的由来等。(3)自然风光:介绍春、夏、秋、冬四季特色。

(4)标志景点:凤堰古梯田,龙寨沟景区,三沈纪念馆,两合崖景区等等。(5)生态资源:介绍汉阴地区的鸟、树种、动物等。(6)文化古迹:新开流遗址等情况。

(7)民俗文化:关于传统节日、民俗的故事。

3、方案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一名代表交流小组设计的旅游方案。

4、问题反馈

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发言,在活动过程当中对我们的家乡汉阴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哪些感受与体会,请学生自由畅谈。

(五)总结评价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受到的思想教育等。

四、活动收获与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活动的开展,以至最后的探索、展示,同学们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开发每一个问题,从而全方面地获取了有关知识,是我们活动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小导游》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小导游》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呼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设计家乡的旅游方案。

2、能力目标:

(1)学会利用网络、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预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具有自我认识的能力,确立自信,积极进取,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经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之后,自我价值能得到体验。发展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2)通过旅游方案设计,感受丰富多彩的家乡风光,秀美的家乡图片感受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的美德。

二、活动方式、时间:

采取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开展活动,并借助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家乡旅游方案”。提出设想,解决旅行过程中有关出发、住宿、租车、吃饭及费用等问题。小组分工建议由小组长协调,组员自荐的方式进行。

采取课外分散和课堂集中的两种形式结合,合理利用,合理分配。对信息进行分散采集和集中处理。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第一节课堂上展示预先准备好的呼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所知道的兴凯湖旅游资源。

2、把旅游资源进行类别划分,按照班级学生的六个小组进行分工,教师说明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

(二)收集信息,整理资料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考察进行拍摄、上网搜寻、查找相关图书资料、访问家乡老人等多途径收集兴凯湖旅游资源。

2、各小组按照计划把各自所负责的版块内容进行筛选,归类整理,确保图片与描述内容一致。

(三)汇报核实,制订方案

1、第二节课堂上各小组按照预定计划进行汇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教师予以指导,确保材料准确精炼。

2、对呼兰河旅游景点划分几条线路,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游览家乡胜景的方案。

(四)展示成果,交流反馈

第三节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借助大屏幕播放图片由学生按小组进行交流反馈。

具体过程:

1、激趣导入

(1)本次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值得表扬。(2)欣赏音乐:《 我爱家乡呼兰河》,让我们一起走进呼兰区。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成果。在交流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问题。

2、成果展示

教师说明展示程序,播放课件,学生同步进行口头汇报:

(1)呼兰区地图:介绍它的地理位置、面积、特产等基本情况。(2)呼兰的历史:介绍呼兰区的历史、名字的由来等。(3)自然风光:介绍春、夏、秋、冬四季特色。

(4)标志景点:萧红故居、呼兰河湿地、西岗公园、文庙、团山子(5)生态资源:介绍呼兰区的鸟、树种、动物等。(6)文化古迹:新开流遗址等情况。

(7)民俗文化:关于萧红、呼兰河的故事。

3、方案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一名代表交流小组设计的旅游方案。

4、问题反馈

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发言,在活动过程当中对我们的家乡呼兰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哪些感受与体会,请学生自由畅谈。

(五)总结评价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受到的思想教育等。

四、活动收获与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活动的开展,以至最后的探索、展示,同学们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开发每一个问题,从而全方面地获取了有关知识,是我们活动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构建环保和谐校园文化》

通化县大泉乡天仁中心小学五年二班

一、活动指导思想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学生的认识活动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以验证方案的正确与否作为阶段性认识活动的结束。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扎扎实实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

交流是信息反馈的过程,要强调群体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也能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人格。而写小论文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学生在旧知基础上获取新知,不断地进行新的探求。以上几个环节是步步呈递的,学生只有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自己解决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也才能有效地延伸和拓展。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主动学习的态度。每一次教学都能主动地自找资料、自我准备;活动过程能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二、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和以学校

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教育管理年同行,做法如下:

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1、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为了改善教学设施,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2万元,硬化了操场、路道.2、养成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治理校园首先要从卫生着手。我校通过制订《卫生量化考核办法》,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本学期专门成立了走廊楼梯卫生保洁教师节名,一名专职主抓卫生纪律理领导(毛忠辉)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卫生死角。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和环保意识,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场所。

3、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营造环境育人氛围。

校园绿化注重树种的选择和搭配,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新投入5000元购置树苗、花苗学校绿美化建设.组织开展以“爱我绿色校园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活动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增加了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4、美化校园环境,让墙壁说话、围墙发言。教学楼内今年又投资2万余元购置浮雕、壁挂,使墙壁会说话,一进教学楼大厅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幅浮雕以“学”为主体,鼓舞着师生进步。一楼走廊以“安全教育篇”为主的宣传壁挂,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二楼以“学习篇”为主的宣传壁挂警示师生学习态度.三楼以“养成教育篇”为主的宣

传壁挂时刻提醒着学生的养成习惯.四楼以“教师篇”为主的宣传壁挂指导教师的教风.操场围墙上由美术老师画上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图案,警示着学生安全意识.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是教室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小天地.我校又投入4000元制作各种标牌设置,走廊、过道和室内统一制度框架与环境相协调的宣传图等,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5、加强校园文化信息传递,今年专门配备了影相拍摄员。投入1500元拍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学校还投资6000多元购置长号,组建了一支四十人的号队,运动会中获得了师生的喝彩。通过硬件设施建设,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虽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班级文化、特色文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完善,不断创新,为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三、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构建环保和谐校园文化

活动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调查了解学校的绿化、建设等各方

面的改进,让同学们了解、喜欢、热爱我们的校园。

活动过程:

一、汇报前的导语:同学们,自从我校申报绿色校园以来,学校

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园周围重新绿化,各种茂盛的树木、美丽的花草环绕着我们美丽的校舍。教学楼的走廊内增设了校园文化栏。我们能在这样清新、美丽的校园生活,应该感到无比自豪。

二、学生分小组汇报:

1、调查树木的名称和数量

原因:校园里的树木到底有哪些,有多少很多学生还不清楚。教学步骤:询问自然老师,了解树木的名称,每个队员负责

数2~3种的数量。

2、调查花的种类和摆放地点

原因:让所有的学生的都能认识这些美丽的花

步骤:询问自然老师,了解各种花的种类。

3、测量草坪的长、宽和面积

原因:想知道草坪有多大?

4、调查校园里绿化中的一些不足和美化较好值得发扬之处 原因:想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更绿,更美。

步骤:自己观察,发现校园绿化中的不足之处;访问同学和

教师,请他们谈谈看法。

5、调查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原因: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同学们了解得不多。步骤: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的资料。

6、调查校园内破坏绿色植物的现象。

原因:有些同学不自觉,经常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绿色植物。

宣传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三、向同学宣传楼道内的校园文化知识

1、安全、防病、励志、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和赞美教育教学等

各类知识。

四、传唱校园歌曲《校园多美好》

课前一首歌,电子铃中播放,学生随唱。从优美的音乐歌声中

感受校园的美好。

五、以文字、绘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心目中美丽的校园。增强对

校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总结:同学们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长了不少的见识,老师很感

动,同学们能感受到校园的美好,并能为在这样的校园生活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努力学习,为校园增光添彩。

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构建环保和谐校园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构建环保和谐校园文化》 通化县大泉乡天仁中心小学 五年二班 一、活动指导思想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范文合集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河北省阳原县化稍营中心校 安俊果 课题:调查并搜集当地所产粮食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搜集当地所产粮食,让学生认识各种粮 2、了解各种粮食的用途及......

    综合实践活动《给家乡特产做广告》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我为家乡做广告》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渗透“爱家乡”的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通过收集广告的活动,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给家乡特产做广告》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给家乡特产做广告》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渗透“爱家乡”的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通过收集广告的活动,培......

    综合实践活动《给家乡特产做广告》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给家乡特产做广告》巴林中小学赵萍萍 主题目标: 1、通过活动渗透“爱家乡”的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通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3000字)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考察生活垃圾》 实验小学 杨丽霞 教学内容:考察生活垃圾 1 2 3准备: 1何处理垃圾的。 2 1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 “垃圾处理”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生活垃圾堆放现状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通过调查研究活动,增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 活动目标语文 教育 的天地是广阔的,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拓展语文教育新天地,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去实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