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多篇[共五篇]

时间:2020-02-18 20:0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9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多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9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多篇》。

第一篇:2019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多篇

【导语】: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实现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宏伟奋斗目标不懈奋斗、砥砺前行。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继承旧思想发扬新思想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继承旧思想发扬新思想】范文一

红船精神”凝结着我们党的初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我们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必须大力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坚定理想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从党的性质看,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的规定昭示着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正确把握中国历史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以科学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为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奋斗。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两个先锋队”,所以为民族谋复兴是题中应有之义。

从党的宗旨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首先想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而立,为人民而生,所以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更加强烈。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伟大斗争一定能够胜利,伟大工程一定能够建成,伟大事业一定能够推进,伟大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坚定理想就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我们党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我们选择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选择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我们既不会改名换姓,也不会放弃信仰;既不会改旗易帜,也不会走歪路邪路。

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宣示了我们党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在我们党97年的光辉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也许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克敌制胜的法宝

百折不挠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中国共产党97年的发展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历经坎坷和磨难,多次面临生死存亡和严峻的考验。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遭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使中国共产党丧失大批领导干部和优秀党员。党面临着诞生以来首次生死存亡的抉择。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党和红军进行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再次陷入生死存亡的困境。“_”时期,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和扰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给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严重的考验。在这些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越挫越勇,历久弥坚,不断成熟和壮大起来,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8900万名党员、有着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路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中国共产党成功的背后熔铸着百折不挠的精神。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的发展进行了新的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工作层面上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从进行伟大斗争方面讲,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从党面临的环境来讲,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党仍然面临着“四大危险”“四种考验”,解决这些困难、危险、挑战必须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要顽强奋斗,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要再接再厉,持之以恒,一往无前,坚持到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继承旧思想发扬新思想】范文二

1、“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总书记亲切地称它为“我们党的‘母亲船’”,深情感慨“小小红船承载千钧”。

伟大的建党实践产生伟大的建党精神。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正是“红船精神”,从理论形态上呈现了我们党创建实践所蕴含的精神思想,成为我们党革命精神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在中国革命精神历史建构上填补了从创建到大革命之间的空白,使得党的革命精神史与党的奋斗史实现了时间序列的高度一致。这是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完整建构作出的巨大理论贡献。“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其他革命精神的价值追求,都可以从“红船精神”中追根溯源。

纵观我们党的历史,“红船精神”就是一条红线,贯穿在我们党从孕育到诞生,从稚嫩到成熟,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而前赴后继,推进开天辟地伟业不断开辟新境界的全过程。“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道,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闪耀的部分,必将激励和引领我们无比自信地一往无前、永远奋斗。

2、“红船精神”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是激励鼓舞我们永远奋斗的动力之源

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深刻内涵的“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改变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迫切愿望、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根本宗旨和道德要求,对开辟中国道路、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建党初心作出了深刻而具体的呈现,其实质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梦想、理想、信仰、信念写在奋斗的旗帜上,从红船起航,到走向全国执政,到走向繁荣富强,干成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想干而没有干成的惊天伟业,可谓开天辟地。为这一伟业,无数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正是这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而坚守初心的信念和意志,支撑着我们党一路走来,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总书记在南湖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殷殷嘱托,正是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坚守初心的再次宣示。

3、“红船精神”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色底色,必将引领新的开天辟地伟业

总书记是弘扬“红船精神”的领路人,是新时代承载初心使命的红色巨轮的掌舵者。

总书记揭示的“红船精神”深刻内涵,源于当年躬身实践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并吸纳干部群众意见,进行深刻思考而形成的具有原创意义的重要思想与理论。“红船精神”思想与他一贯的初心情怀是相一致的,与他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是相一致的,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民族观、人民观、历史观和思想建党要求是相一致的,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色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使我们党的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这是一项新的开天辟地伟业。这个宏伟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更加需要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积极践行“红船精神”思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要把“红船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起部署、贯彻、落实,深入到骨髓里、融入到血液里、体现到精神状态上、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让“红船精神”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辉。

4、嘉兴作为红船起航的地方,要努力打造弘扬“红船精神”的示范地

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推进“四个伟大”新实践,提供了“初心”动力和“根脉”保障。“红船精神”作为开放发展的理论架构和表述体系,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必将得到新升华。嘉兴更要坚决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走在前列,成为弘扬“红船精神”示范地。

必须坚定不移紧跟伟大核心。坚定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让红色血脉、红色基因在南湖之畔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让嘉兴成为共产党人心中的建党圣地、党建高地。

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伟大旗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勇做学懂弄通、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

必须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秉持红船初心,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更加出色地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水平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真理,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维护好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建设天朗气清的政治文化,为把红船起航地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继承旧思想发扬新思想】范文三

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变革,必定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向前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全党全社会文化自信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全党全国人民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回眸2017,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用更响亮的主旋律、更强劲的正能量,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高高举起思想旗帜

党心民心极大凝聚

2017年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

这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树起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焕发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同耀眼的火炬,照亮亿万中华儿女前行的道路。

旗帜指引方向,火炬照亮前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党的十九大一闭幕,由中宣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组建的中央宣讲团即赴全国各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重中之重是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宣讲报告36场,举办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近60场,直接听众近52万人,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间接收听收看的达2100多万人……中央宣讲团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与各地干部群众面对面互动交流,严谨生动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明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透彻,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在全党全社会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中,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摆上了各大书店柜台,同中外读者见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连同2014年9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为全党全社会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权威教材。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力量。

更好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然要求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帮助人们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创新观点、实践要求。

过去一年,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聚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主题,4场“治国理政论坛”系列研讨会成功举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以及中央报刊刊发的上百篇理论文章、理论述评等,深入宣传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四个自信”。

就在不久前,经党中央批准,首批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深入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添“生力军”。

学懂、弄通、做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思想的伟力激荡中华大地,党心民心极大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扩大,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在人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举国上下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有了总书记这个核心,我们就有了领航人!”“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就有了航标!”“只要一心跟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走,各项工作就能乘风破浪、排除万难。”……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更是新时代中国处处展现的新气象新风貌。

奏响新时代最强音

斗志干劲极大提振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总书记着眼党的工作全局,对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也为整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七部重点电视专题片陆续亮相荧屏。

在《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坚定改革信念,在《法治中国》中彰显法治力量,在《大国外交》中领略中国风采,在《巡视利剑》中为强力反腐点赞,在《辉煌中国》中为祖国骄傲自豪,在《强军》中怀壮志豪情,在《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中扬奋进斗志……这些精品盛宴,全景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手笔、大气魄、大担当,充分展现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的思想舆论氛围。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以另一种“笔触”,书写五年辉煌。10个主题展区和1个特色体验展区浓缩五年时光,无论是走进展览现场还是网上观展,人们都由衷地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发挥好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的作用,让嘹亮的主旋律交汇成新时代的最强音。

新闻舆论工作身处前沿,新闻工作者必须用坚定的立场、正确的观点、鲜明的态度、宏大的声势,有力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生动展示社会发展主流——

过去一年,广大新闻工作者宣传党的政策,记录时代风云。“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主题采访,脱贫攻坚、民生改善重大举措、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等系列专题报道,佳作力作频出。

党的十九大后,“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和网络主题活动蓬勃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截至目前,中央媒体累计推出各类报道两万余篇。各类媒体还充分运用媒体融合发展成果,制作微视频、微动漫等新媒体产品,让党的十九大精神网上传播鲜活闪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同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断繁荣兴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国家和民族铸魂,为党和人民事业聚力——

2017年,文化市场百花竞艳。一批文艺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人民文化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电影《战狼Ⅱ》《建军大业》、电视剧《黄大年》等收视口碑双丰收;报告文学《塞罕坝时间》、中国梦主题歌曲《新的天地》等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2017年,文化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印发,列入2017年中央深改组和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工作要点的任务基本完成……环环相扣的文化新政,压茬拓展的发展举措,为文化领域的诸多难点披荆斩棘,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2017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硕果累累。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到编纂出版首批《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图书,继续做好中国京剧“像音像”工作等,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焕发时代风采,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不断传承延续。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需要主流思想舆论的巩固壮大,也需要直面“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正本清源、激浊扬清。

过去一年,各级党委(党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进一步增强阵地意识,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过去一年,一系列剑指网络违法有害信息的专项整治先后开展,一批明辨是非的文章有力批驳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

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

广袤神州,嘹亮的主旋律、强劲的正能量,涌动在诵读的章句、传唱的歌声中,融入日常的交谈、网络的留言里,潜移默化地提振全社会的信心和斗志,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能量。

铸牢共同精神纽带

奋进力量极大增强

这是发生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里的感人一幕:

2017年11月17日上午,总书记在这里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

身教胜言教。总书记用行动为全党全社会上了关爱模范、尊重先进的生动一课。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凝聚了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

“大功三连”、河北塞罕坝林场等重大典型,廖俊波、黄大年、黄大发、王锐、南仁东等时代楷模以及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把“软约束”变成“硬规矩”,作为民法典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成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鲜明写照。新诞生的国歌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深入开展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运用法治手段惩戒“老赖”,维护了公平正义、净化了社会风气。

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创建活动作出总体规划和安排部署。孝老爱亲、诚信教育、公益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等高质量作品广为传播、成风化人,引导和推动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一个人人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进一步形成——

在传统节日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使传统节日焕发时代活力,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节、情感节、仁爱节。在烈士纪念日缅怀先烈、在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中铭记历史……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植在人们灵魂深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基层蓬勃展开,着力补齐“精神短板”,文化在脱贫攻坚中“扶志”“扶智”作用不断发挥,让老百姓在口袋鼓起来的同时,脑袋也逐步“富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宏伟的目标、壮阔的前景,亿万国人需要众志成城进行伟大斗争,坚定意志建设伟大工程,齐心协力推进伟大事业,同心同德实现伟大梦想。

回望来路,丰富的实践与丰硕的成果昭示我们,深培厚植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我们必将在前进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一往无前直抵光辉彼岸。

立体传播中国声音

中国形象更加闪亮

“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7年5月14日,北京。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

这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近1500名与会代表,见证了习近平主席的大国领袖风采。来自全球的数千名注册记者聚焦论坛,把中国领导人的庄严承诺和美好愿望传遍世界。

过去一年,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从五月的北京到初秋的厦门……一次次主场外交,不仅展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魅力,也为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推开一扇扇窗户。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

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创新推动、持续用劲,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中国声音,着力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用真诚连接中外、用真情沟通世界。

邀请境外记者采访报道十九大,召开国际智库研讨会畅谈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举办首届“南南人权论坛”将南南合作推向新境界……古老又青春的中国,热情地向世界敞开了自家“客厅”。

十九大新闻报道,堪称国际新闻界的“世纪盛会”。3068名中外记者中,境外媒体记者占据“半壁江山”。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各国记者在“满负荷运转”的采访活动中,感受新时代中国的韵味与风采。一篇篇报道、一段段直播、一张张图片承载着读懂中国和理解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管用的“密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传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组织近20批十九大精神宣介团赴近40个国家展开交流,精心策划推出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开放且自信的中国,积极向世界阐述自己的理念和主张。

2017年11月27日,意大利等16个国家的知名出版机构同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在京签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国际合作翻译出版备忘录,共同翻译出版这些国家语种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此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已出版24个语种、27个版本。

外文出版社改稿专家大卫·弗格森参与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的翻译工作。“这两本书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用这么多种语言向全世界读者传播他的理念和思想。”弗格森说,如果想知道中国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就应该读这两本书。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随着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中国,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不断加强。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外宣旗舰媒体为引领,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积极参与的外宣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过去一年,面对云谲波诡的国际局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良好形象,更让世界清晰看到,新时代的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新年新气象,击鼓又催征。

走过极不平凡的5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汇聚了中华巨轮乘风破浪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向新的壮阔征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将谱写新的壮丽篇章,让攻坚时刻有更强劲、更持久的力量,让奋进路上有更坚定、更一致的步伐。

【继承旧思想发扬新思想】范文四

一、从中国发展大视野看,拓展了中国道路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近代以来,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中国频遭列强欺凌,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夕的100多年间,中国被迫同外国共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危局,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废除了列强用枪炮强加给旧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旧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继而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果断抓住机遇,团结带领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就要有大的担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作的巨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新时代号角。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规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体路径,展望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对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从人类发展大潮流看,传递了中国理念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了冷战结束,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欢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当时,一些西方学者和政要迫不及待地宣布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已经完结,欢呼历史已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就在此时,邓小平同志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坚定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惊惶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西方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的一次集中爆发,导致西方世界整体进入了下行轨道,至今无法恢复元气。随着危机的持续深化与扩展,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霸权和制度吸引力显著降低,世界上的左翼力量和马克思主义思潮明显在复兴,世界各地再次出现了“马克思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向全世界庄严宣示了我们党和国家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有力驳斥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污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特别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这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丢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且始终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中国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谴责穷兵黩武的霸权之道,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并带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严重冲击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的西方现代化模式,颠覆了那种惯以西方价值标准为圭臬来衡量其他国家的狭隘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全新参照,开始全面进入世界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三、从世界格局大调整看,提供了中国方案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从现实维度看,我们也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贸易保护主义所共同构成的全球治理危机,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挑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合理造成的。总书记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洞察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趋势,顺应并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我们秉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发展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构建客观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现实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人类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新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推动。

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2017年11月,第72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再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其中,这是该理念首次被纳入联合国安全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而向世界提供的核心发展理念,体现着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理论吸引力、思想感召力和实践生命力,在全球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成为有关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中国在宣示以更为广阔的胸襟和更为大胆的力度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同时,也表明了要以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要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方案正在进入推动新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历程。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的普遍认可、积极响应,进一步凸显了全球治理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2017年9月29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世界意义的一把钥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进入了新时代,一方面是从中国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另一方面也是从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而提出来的。我们要认清中国发展大势和世界发展大势,抓住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提供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新局面。

用新时代界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利于我们在今后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盛行一时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风光不再,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各种弊端积重难返。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但世界依然面临一系列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国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自身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融性、关联性、互动性显著增强,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空前提高。时代催生思想,实践产生理论。当今中国的发展需要新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当今世界的发展更需要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处的历史方位。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当今世界是一个需要新理论的世界,当今中国是一个能够产生新理论的国家。关于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曾经说过一段非常重要的话,“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必然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所包含的关于世界治理命题的中国方案合时而生,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与传播增添了强大生命力,必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继承旧思想发扬新思想】范文五

96年前,嘉兴南湖一条小小红船承载千钧,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伟大的“红船精神”从这里凝聚、升华。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追寻我们党的根脉,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总书记在瞻仰南湖红船时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这是向全党作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郑重宣示,对于我们凝心聚力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意义重大。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嘉兴市委团结带领350多万南湖儿女,自觉把“红船精神”刻进脑海、化为基因、融入血脉,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坚持不懈建设以“活力嘉兴、人文嘉兴、生态嘉兴、法治嘉兴、平安嘉兴”等为内涵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将弘扬“红船精神”纳入市委总体工作部署。当年习近平同志署名文章发表后,嘉兴市委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并旗帜鲜明将其纳入市委工作指导思想。时任市委主要领导立即发表《在“红船精神”激励下奋进》的文章,要求全市上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践行“红船精神”,号召各行各业在敢为人先中勇立潮头,在克难奋进中谱写新篇,在奉献为民中追求卓越。历届市委一以贯之,并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历史坐标,精心组织实施系列活动和重大献礼工程,努力让红色基因在南湖畔代代传承、让兴党血脉在红船旁生生不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深深扎根嘉兴,给嘉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强大动力。

以丰富的教育载体,将弘扬“红船精神”作为锤炼干部理想信念的第一课。倾力建好总书记亲自奠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参观者每年突破百万人次,已成为共产党员的神圣殿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泛组织党员开展以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活动,从灵魂深处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把学习弘扬“红船精神”作为干部培训重要内容,精心设计“重走一大路”精品课程,号召党员干部争当敢为人先创新型、百折不挠担当型、忠诚为民服务型、干净干事廉洁型的红船“护旗手”。

以鲜明的价值导向,将弘扬“红船精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要求和精神底色。把弘扬“红船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道部署,每年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一同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和窗口单位,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的“嘉兴模式”,嘉兴市蝉联三届全国文明城市。建立4个专门研究机构,汇集一批研究力量,通过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每年举办全国性专题研讨会、开展重点课题攻关等,形成了“‘红船精神’就是建党精神”等重要研究成果,出版了中英文读本《“红船精神”:启航的梦想》、政论音像片《红船驶进中国梦》等8种普及类文化精品。可以说,嘉兴已成为“红船精神”宣传研究的高地。

以坚定的行动自觉,将弘扬“红船精神”体现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成效上。坚决贯彻总书记要求嘉兴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指示和重托,不忘初心、忠诚为民,争做奋斗的“排头兵”。一是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牵引,统筹城乡均衡发展走在前列。早在十多年前,嘉兴就在浙江省率先吹响了“城乡一体化”号角,制定并实施《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六个一体化”专项规划,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着力打造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二是坚持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牵引,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特别是抓住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户嘉兴的重大契机,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前列。三是坚持以接轨上海为牵引,开放发展走在前列。50%的外资项目借力上海平台招引,7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嘉兴。四是坚持以平安建设为牵引,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前列。圆满完成重大国际峰会保障工作,荣获浙江省唯一的市、县全域平安金鼎。五是坚持以水生态治理为牵引,美丽家园建设走在前列。水环境根本好转,水清岸绿鱼游、天蓝地净景美的水墨画卷加速重现。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永远指引我们奋进的明灯。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红船精神”座谈会精神,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增强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走在新时代前列,把嘉兴打造成为践行“红船精神”的示范地,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一是坚定不移紧跟核心。坚定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让红色血脉、红色基因在南湖之畔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让嘉兴成为共产党人心中的建党圣地、党建高地。

二是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勇做学懂弄通、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

三是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红船初心,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更加有效地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水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四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强化“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维护好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建设天朗气清的政治文化,为把红船起航地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增强新时代意识相关文章:

1.2019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做新时代的筑梦人主题征文10篇

2.党委书记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心得体会

3.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

4.20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感受3篇

5.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5篇

第二篇: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

【导语】:意识形态工作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增强新时代意识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一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文化则是意识形态建构的土壤和根基。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底蕴对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底蕴,是为了更好夯实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实基础,增强其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以及同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力。

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总书记指出: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武器。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是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党的重要政治优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在文化领域中。一些带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和社会思潮进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这不仅包括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等政治思潮,也包括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在这些西方政治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人开始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发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产生怀疑。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和扭曲,开始丧失人生的斗志和奋斗的热情,从而陷入奢靡享乐、腐化堕落的人生深渊。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科学理论与崇高价值目标的统一,并且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崇高的价值目标置于严整的科学理论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理论武装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中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民族文化是构建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文化资源,同时,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是意识形态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脱离民族文化的意识形态理论难以让人接受,更不可能有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文化创造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蕴含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富矿。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进人们的道德自觉,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可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涵养,使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可以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是促进世界和平的精神财富,蕴藏着解决时代难题的重要启示,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现代科技文化底蕴。创新、发展是科技文化的重要特色,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传媒的发展,信息覆盖的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人类进入了大数据、微传播、微文化的时代,传播方式、传播环境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大量涌入的各种信息,既扩大了人们的知识视野,也增加了人们鉴别是非的复杂性和难度。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网络霸权和信息优势,国际互联网上的“文化霸权主义”问题非常突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环境、对象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放复杂的网络舆论加剧了意识形态引导的难度,是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考验。在信息时代,网络舆论新形态使我们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发生变化,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加强创新意识,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不仅是信息的聚集地与思想观点的交汇处,更是一种话语空间和权力空间,承载着各种类型的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与政治倾向等。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这些清楚地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特别是舆论引导和控制的相关问题。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教师发展中带有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发展规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一、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战略眼光,是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1.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化了对新时代教师发展的科学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教师则是这块基石的奠基者;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教师则是打造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正是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高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总书记围绕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神圣职责与发展规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教师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根本性作用,高度概括了新时代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突出强调了一名好教师对于一名学生、一所学校乃至一个民族发展进步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全面升华了对新时代教师发展丰富内涵的科学认识。

2.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目标,明确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青年一代是时代新人的主体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总书记强调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很强的引导性、示范性,任何时候都必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总书记深刻论述了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立场,全面揭示了立德树人之于教师职业的根本意义,提出了教师必须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领青年学生增强迈入新时代的思想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理论自觉、砥砺成才成长的能力自觉和投身“四个伟大”的行动自觉。

3.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位,指明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总书记举旗定向、审时度势,深刻洞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期待,清晰指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教师工作带来的新要求,明确指出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是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途径。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好老师应该具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为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新时代教师要科学把握时代发展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政治站位,着力找准事业发展的职责定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增强“四个自信”,成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推动者和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先行军,为深化教育改革、夯实教育强国之基作出更大贡献。

二、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这一重要性和特殊性定位,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爱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扎实学识、改革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和深刻阐释,既深刻体现了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一贯要求,又精辟揭示了教师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应当着力学习领会以下六个方面。

1.明师道,师道的核心是深沉的爱国情怀。总书记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更加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发扬这样的担当精神。在对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的重要批示中,总书记更是强调了知识分子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家国情怀是每一名教师的初心本原。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就是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做到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那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向同行;就是要涵养心忧天下的情怀,树立经时济世的志向,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以爱国精神教育青年学生。

2.铸师魂,师魂的根本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总书记指出,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总书记强调,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己任;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这些重要论述清晰指明了教师坚守信念的努力方向。广大教师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牢理想信念的“方向盘”、筑就思想理论的“压舱石”,主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青年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激发青年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的理想和志向。

3.讲师德,师德的本质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总书记指出,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自我修养;教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这些重要论述生动呈现了教师道德情操的具体表征。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当是每一名教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不断提升人格品质,用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心灵,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4.怀师爱,师爱的源泉是宽厚的仁爱之心。总书记反复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广大教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有爱才有责任,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教师职业的厚重底色。教师应当把爱作为永恒的主题融入教育工作中,秉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传统,尊重学生在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精心引导和培育;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信所有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在严爱相济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始终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地追逐人生梦想。

5.强师能,师能的基础是扎实的专业学识。总书记明确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做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学识学养在教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位置。教师从事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要深刻认识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6.重师智,师智的特征是强烈的创新意识。总书记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这些重要论述高度肯定了改革创新对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自主性,敢于开风气之先,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发展境界,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有改革创新的首创性,积极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科研成果,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资源;要有改革创新的先进性,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批判探究能力,使其成长为知识丰富、视野宽广、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材。

三、深入推进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并转化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生动实践,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成长发展,引导广大教师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伟大业绩。

1.广泛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决定了其思想境界、事业高度和人生目标。新时代教师只有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洪流中去,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必须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发扬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和爱国情怀,培育选树报国奉献、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充分利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教师的家国情怀、使命意识、奉献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名教师热忱从教、终身从教的坚定信念、力量源泉和精神依靠。

2.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新时代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形成和发展了良好的局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就是要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引向深入,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统一”,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履行好、完成好。把政治标准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把好教师培养、使用、交流和引进关口,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师德建设实施细则和办法,坚决实行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加强党员教师日常管理监督,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党支部和每一名教师党员。

3.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为广大教师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环境。新时代教育要有新气象,新时代教师要有新作为。近日,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央审议通过的第一个教育领域的改革文件,是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对在新时代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将这一重要文件精神落细落实,就是要以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教师队伍的改革实践带动教育综合改革,以教师队伍的改革成效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深入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创新教师培养形态,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在学校治理体系中突出教师主体地位,优化教师编制配备和资源配置,完善教师准入和评聘制度,深化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加大教师表彰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及时了解关注教师思想状况和实际诉求,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让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最令人羡慕的崇高职业。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三

培育理想信念的丰厚沃土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年代,之所以有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为的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党的奋斗历史反复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来说,都是前进的号角、力量的源泉。

“红船精神”昭示我们,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红船精神”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红船精神”融入国民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各领域,使干部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精神传统的教育和滋养,从而培育人民群众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红船精神”的时代活力。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整个社会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红船精神”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它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写照,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本身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红船精神”昭示我们,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就应当把发扬“红船精神”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红船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加强“红船精神”的系统性研究,融挖掘、保护、整合、创新、运用为一体,不断把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要开发红色文化产品,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推进;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发运用,使之成为涵养主流价值、培育传统美德的重要源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力量源泉

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领导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样,在和平建设年代更是如此。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上溯历史,涵盖现实,延伸到未来,包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等优秀品格。红色文化是代表人民群众立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化。

“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党和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要常怀敬畏之心,坚持群众路线,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就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解决好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历史告诉我们,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赢得广大人民衷心拥护,才能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四

我国社会治理形势发生新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改革发展实践取得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都干不成。40年来,伴随深刻的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结构巨变,我国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同时也不断激发社会活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把平安中国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社会治理形势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

社会治理形势出现根本性好转。近5年来,我国打破了犯罪率随着现代化推进必然升高的西方“魔咒”,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群体性事件、信访总量、非正常上访量等社会秩序的关键性指标同时出现下降趋势,特别是成为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同时,互联网依法治理初见成效,虚拟社会不再是法外之地。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结果,2013—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总体社会安全感有所上升,特别是个人和家庭财产安全感、人身安全感明显提升。我国社会总体安全的好局面,在国际社会乱局交织、一些国家内乱不断和恐怖袭击时常发生的背景下,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进程中,实属来之不易,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良好环境。

新的社会治理体制基本形成。我国已基本建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形成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社区治理体系和国家安全体系,增强了全社会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但已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居民组织、社会公众等都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力量。社会治理的广泛社会参与,有效降低社会治理的行政成本,提高了社会治理效益,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多个社会治理领域出现积极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在城镇化进程、人口结构、职业结构、劳动力供给、收入分配、消费方式等领域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重要转折点,对社会治理形势产生深刻影响。比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各项社会政策的完备,上世纪90年代末国企改革引发的职工下岗潮已不会再出现;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时期也已基本结束。在社会治理形势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社会治理面对的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网络化以及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交织化等一系列新特征。

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使我国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对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变革和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社会也发生巨变,主要表现在: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复杂化,财富和收入差距较大;职业选择和劳动就业市场化,社会流动加快;处于原有单位体制之外的“社会人”成为就业主体;社区社会化,在原有的熟人街道社区、单位大院社区之外,出现大量商品房陌生人社区,还有城乡接合部的杂居社区;家庭小型化,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等不断增多,家庭的教化功能有所弱化;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需要重塑道德约束和社会信用;等等。这些深刻的社会变化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问题、新挑战。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随着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更需要多样化、个性化、高性价比的消费产品,不再满足于大批量、排浪式的大众消费;更加重视与健康有关的食品安全和医疗安全,食品安全感和医疗安全感已经成为影响总体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更加渴望看得见蓝天、呼吸清新的空气、饮用清洁的水,生态环境污染和恶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等等。这些社会生活层面的新变化,也对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

人们对主观感受和价值追求的重视对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随着物质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有了更高的社会心理需要。面对快节奏、工作压力大、存在未知风险、由陌生人构成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孤独、抑郁、压力、焦虑需要疏导和释放渠道,也更希望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教育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社会参与意识都在日益增强。这些社会心态层面的变化,也对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

网络社会的兴起对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造成无限扩展的虚拟社会空间,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无数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和挑战。特别是以手机为基本平台的网络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步入实时、交互、快捷、高频的“微时代”,自主开放的自媒体话语权,隐蔽性的信息源,交互快速的传播方式,碎片化、泛娱乐化、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等等,使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高度互动。这使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甚至社会行为以新的机制形成,传统的社会管理已难以奏效。尤其是网络犯罪已成为第一大犯罪类型,“暗网”成为、、暴力泛滥的黑色空间。网络社会治理成为考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新型社会风险对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当今世界,现代化的推进特别是新科技不断产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人类社会进入现代“风险社会”。现代风险不同于传统风险的最大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其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可能造成大范围社会恐慌。比如,恐怖主义袭击带来的普遍社会紧张和社会不安;未知流行病和生态环境危机引发的社会恐慌;股灾、银行倒闭、债务危机等金融风险可能导致的大规模社会恐慌传导;等等。新型社会风险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考验着各国的社会治理。

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把握这些新趋势,研究这些新问题,积极应对新挑战,采取稳妥、有效、管用的措施,建立保证长治久安的机制和制度,大力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面对我国社会治理形势的新变化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和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把社会治理的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体制,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完善。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同时也要注重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有效、管用、节约行政成本的社会治理机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

积极回应人民的新期待。适应人民群众对平安生活的新要求,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大力推进依法社会治理。把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治理实践中。社会治理的主体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进行社会治理,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擅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在加强依法治理的同时,也要发挥德治的作用,更好引领和规范社会生活,努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空间。维护国家互联网主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依法加强网络社会治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五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从历史、现实、未来和国际的视角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历史的视角。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精髓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类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吹响“强起来”的进军号角。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升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深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同时,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开辟了近代以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局面。

现实的视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有着充分的现实必然性。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出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源于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些深刻判断,体现了战略定力不动摇和实践探索不停滞的辩证统一,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一伟大思想产生的现实根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从实践维度生动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大突破。

未来的视角。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进一步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继往开来的战略安排,全面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进一步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战略部署,确立了行动指南。其中,“八个明确”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不仅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晶和成功经验,也是引领我们面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的正确指南。

国际的视角。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党、组织的响应和赞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已载入联合国决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当今世界,国不论大小强弱,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既希望出台改革举措,又希望社会稳定、国家安定。中国的做法和经验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路径启示,集中体现了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的贡献,已经并必将继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已经也必将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增强新时代意识相关文章:

1.2019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做新时代的筑梦人主题征文10篇

2.党委书记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心得体会

3.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

4.20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感受3篇

5.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5篇

第三篇: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多篇

【导语】: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实现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宏伟奋斗目标不懈奋斗、砥砺前行。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增强新时代意识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一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懈努力、敢于牺牲、为民服务的精神,需要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大力弘扬、代代相传。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奉献精神所彰显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属性决定了在建党伊始,就必然把“为公”“为民”四个大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总书记更是反复告诫全党:“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三万多字中有200余次提到了“人民”。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清楚地向历史、现实和未来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所行大道的真谛。这条人间正道就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为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永远奋斗的伟大历程;就是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砥砺前行的伟大进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行程。

1939年12月和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分别为两位牺牲的共产党人撰写了纪念文章,这就是广为传颂的《纪念白求恩》(原名为《学习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一位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同志,一位是八路军的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毛泽东为什么要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品格?毛泽东同志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为人民服务》中,他郑重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

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修好“立党为公、忠诚为民”这门党性必修课,关键在于切实做到坚守理想的“知”与敢于奉献的“行”的辩证统一。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一个干部是否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大多能从他的行动上判断出来。有的共产党人在寻常时候就看得出来、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在生死关头豁得出来,归根到底就是有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各项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继续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满足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才能不断为中国强起来聚合磅礴的力量,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思政课怎样增强亲和力与针对性?怎样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将2017年确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积极组织各地各高校推动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思政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取得良好效果。

思政作业升华为艺术作品

绘画作品“列宁在十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细节,让人感受到那段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峥嵘岁月;手工作品“一带一路”,以纤维丝纸绳为材料,模拟“一带一路”路线图,展现出我国与沿线国家千丝万缕的联系;国画作品“春和景明”,运用中国画传统技法描绘初春时节万物向荣的景象,象征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勃勃生机……前不久,在清华校园里,一场名为“赤子初心”的全国高校思政课学生艺术作品展,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

而这些参展的作品,都是以艺术类专业学生平时的思政课作业为基础创作而成的。其中既有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事件,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既有关于理想信念的宏大叙事,也有身边小事小景的体验感悟。同学们通过绘画、雕塑、书法、剪纸、编织、摄影、刺绣、染织等自己喜爱的形式,积极参与到思政课程当中,主动探索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而承担起新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

看到自己的油画作品《纪念恽代英》入选全国展览,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丁元勋感到很兴奋。“思政课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丁元勋说,“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我之所以创作《纪念恽代英》,就是希望从他的革命精神和品德风范中汲取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青年学子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把从思政课学习中汲取的灵感熔铸笔端,表达他们对伟大时代的理解,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说,“通过全国巡展的平台增强仪式感,也将大大增强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认同感、获得感、满足感,激发他们创作出更多体现时代主题、民族精神、个人风格的优秀艺术作品。”

微电影激活思政课堂

“碧野千里,天地清风,恩施秀美风光,淳朴人情故事,精准扶贫怎样走进千家万户?”武汉大学的微电影作品《春到茶山》,是源于形势与政策课的一次教学实践。

电影以湖北恩施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为蓝本,围绕“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理论之源”的核心思想,以武汉大学驻村书记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为主线,对精准扶贫中的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政策展开考察与思考。

“这次的微电影拍摄,不仅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对思政课有了新的认识。”参与拍摄的一名学生说:“走出固有的传统课堂,走进广阔的现实社会,这样的方式更利于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能让我们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深刻感悟中国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这是我们心中真正喜爱的思政课。”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喜欢短视频、微表达的特点,教育部以“我心中的思政课”为主题,开展了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156所高校报送的191部微电影作品涵盖了各门思政课程,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广泛关注的共享经济、精准扶贫、诚信、亲情等热点话题,展现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角度和思想深度。中南大学学生拍摄的《青年毛泽东》、西南林业大学学生拍摄的《我心中的思政课》、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拍摄的《妈妈来了》等微电影受到网友追捧。

“用微电影这一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载体提升思政课的育人质量,效果很好。”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说:“以前学生上思政课有种‘做客’心态,老师负责‘端茶倒水’,而新形式、新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由‘做客’心态转向‘做东’心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政课堂氛围。”

大学生走上思政讲台

为了让大学生换位体验思政课教学的难度,深度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育部举办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最美中国梦”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各地各高校推荐了97堂优秀公开课,并于去年12月上旬进行了集中展示。

“我想让大家记住一组背影——这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军民自发组成的义勇军的背影……”为了上好《不能忘却的背影——确立“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这堂公开课,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生们足足准备了好几个月。

“我们查阅了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历史史料和档案,扎实论证了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进程,也从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创作团队成员安婷婷说:“我们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用史实发言,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在集中展示的现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讲的《追逐共产主义的光芒》、北京联合大学学生讲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南开大学学生讲的《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等,都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问题的独特认识,受到点评教师高度赞扬。

“以前的思政课教育多为单向授课,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而青年学生所喜爱的时代元素也是老师们不太了解的。所以,这样的活动也是让学生教教我们怎么上课。”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佘双好表示,这样的新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激发了教师的创新动能,应当成为各高校思政课创新改革的重要参考。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三

一、把握新思想与新时代的关系。要看到新时代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又要看到新时代是一个重大政治论断,属于新思想的范畴体系。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引领下实现的,又要看到新思想的形成本身就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理论创造与伟大实践创造的良性互动,领会为什么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把握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的关系。要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又要看到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又一次成功的、具有飞跃性质的体系化建构,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和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新贡献,具有深远世界意义和广泛国际影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化的重要思想,在中国经历了引进和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现在又重新实现了国际化。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和里程碑意义,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把握“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关系。要看到二者属于不同层面的范畴,即“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范畴,重点解决的是“怎么看”,“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范畴,重点解决的是“怎么办”,又要看到二者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统一于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地领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了“桥或船”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认识论与方法论、战略与战术的高度统一。

四、把握历史方位与矛盾转化的关系。要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变”,又要看到主要矛盾转化不是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性变化,进入新时代没有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是“不变”。要看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长期的演变过程,又要看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全面加快了量变向质变的转变。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更好遵循和运用矛盾运动规律,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五、把握伟大梦想与伟大事业的关系。要看到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将贯穿伟大梦想实现的全过程,又要看到伟大事业的战略布局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同样贯穿伟大梦想实现全过程。要看到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要看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实现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还要浓墨重彩地写下去,伟大事业不会因伟大梦想的实现而终止,而是伴随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继续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奋进。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理论与实践的全部主题,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期性、崇高性,始终坚定“四个自信”。

六、把握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要看到两个“中心”属于不同范畴,人民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这条路线要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又要看到两个“中心”并不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会成为空想。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统一的桥梁纽带。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七、把握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关系。要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强调这一点,不是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是汲取中华文化滋养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要看到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这一点不是贬低中华传统文化,而是赋予中华文化更广泛的人民性、更鲜明的现代性,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为什么总书记立足中华文明5000多年传承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领会为什么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八、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要看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都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要义,又要看到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为了从严而从严、不是为了治党而治党,而是为了坚持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为什么要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十四个坚持”的第一个坚持,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九、把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变的关系。要看到我国已成为影响世界、塑造未来的主要力量,世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早已与“挨打”“挨饿”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又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更要看到虽然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我国永远和最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的立场没有变,维护最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坚定决心没有变。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当今中国在世界的历史方位,更好领会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

十、把握高举中国旗帜与不输出中国模式的关系。要看到我国不“输入”外国模式,而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又要看到我们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输出”中国模式,不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成功做法。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的中国智慧。

十一、把握造福中国人民与造福世界人民的关系。要看到我们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又要看到我们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并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使命的党。要看到中国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又要看到为世界人民造福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同时也是为造福中国人民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把握好这一关系,才能更好领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的大智慧大担当,领会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大党、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大视野大境界。

十二、把握雄心壮志与坚定笃行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表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又保持了对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问题的冷静分析,既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又洞察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握好这一关系,我们既要看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又要看到民族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四

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鲜明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结合日喀则实际,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增进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其中之一,就是经过艰辛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的是要增进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学出忠诚、学出信仰、学出信念、学出担当、学出责任、学出干劲、学出清廉。

确立政治认同这个根本,坚定政治定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党员必须把讲政治作为基本要求,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有高度的认同,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推进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在日喀则落地生根。

确立思想认同这个关键,深化自信自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喀则市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根本的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总书记这个核心领航把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必须不断深化学习、深化认识,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做到学而思、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不断筑牢维护核心、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

确立理论认同这个重点,筑牢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建党以来,我们党始终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坚定不移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只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才能更好地夯实思想理论根基,更好地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矢志不移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确立情感认同这个基础,保持高度一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能为西藏想到的都想到了,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那曲依靠科技种树作出重要批示,亲自给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俩回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把西藏工作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安危冷暖牵挂于心、厚爱有加,更是在理论上、战略上、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大思想观点,形成了党的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为我们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铭记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西藏各族群众的似海恩情,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决拥戴信赖忠诚捍卫核心,用实际行动做好日喀则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必须深刻认识、准确理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深入学习理解这一科学理论,要准确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深刻认识理解这一科学理论的战斗性革命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抉择,坚持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严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勇于直面问题,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深刻认识理解这一科学理论的继承性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为经略西藏,总能依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主题,对西藏工作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英明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做好西藏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提出指导西藏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治边理论,开辟了我们党稳藏兴藏的新纪元。学习贯彻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是对党的科学理论的最好坚持和实践。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科学理论上来,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刻认识理解这一科学理论的时代性先进性。我们党之所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的在于我们党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我们党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最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引领性,成为指导推进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鲜活管用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的思想理论优势。当前,在西藏,反分裂斗争常抓不懈,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各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实践充分证明,西藏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好形势好局面,是党中央特殊关怀的结果,是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我们要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认识理解这一科学理论的人民性群众性。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无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贯穿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部执政思想和执政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和不忘初心的历史担当。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治藏方略,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稳定、生态三件大事,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紧紧抓住“关键少数”,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领导干部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载体,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为全体党员作出表率、树立标杆。

在学懂上下功夫,在示范带动中推进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需要通过学习来准确领会。要坚持“五个聚焦”,带着感情学、带着信念学、带着使命学,原原本本学习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把握、融会贯通,努力掌握党的十九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

在弄通上下功夫,在学思践悟中深化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把握。总书记强调,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搞形式主义、实用主义。要坚持多思多悟,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机结合,与贯彻落实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有机结合,与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有机结合,与做好日喀则工作有机结合,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全面做好发展稳定生态工作。

在做实上下功夫,在推动工作中提升用十九大精神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思想上的问题、实践中的问题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精准发力、难题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弯道超车、加速发展的具体成效,确保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五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员干部忠诚如铁,才能经得起风浪考验。不忠诚,理想信念就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干事创业就不会出真力。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共产党人而言,忠诚是第一位的政治品格。它不仅是党章明确规定的义务,是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更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保证。孙津川为党随时奉献一切,蒋云大江南北播星火,邓中夏“烧成灰还是共产党员”……革命先辈牢记党员身份、矢志不渝奋斗,靠的就是对党的忠诚。当前,在新时代的奋斗路上,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只有做到初心不改、对党忠诚,才能坚定信念,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忠诚要在党性中锤炼。忠诚是根,根深才能叶茂。要加强理论学习,多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党章、学一学党史,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主动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将对党的忠诚铸入灵魂、融入血脉,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炼就金钢不坏之身。有了党性,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也就有了为官从政的精气神。

忠诚要在干事中磨炼。忠诚的干部必是扛得起重压、经得起磨炼,勇于冲锋陷阵、善于攻城拔寨,把推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的干部。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支部建在连上”,把党旗插在项目上,推动基层党支部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战场上建功立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胸怀,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张蓝图绘到底,千斤担子扛到底。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撸起袖子,在党建强村富民中甩开膀子,在帮扶助困脱贫中迈开步子,在基层一线的磨砺中锤炼忠诚。

增强新时代意识相关文章:

1.2019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做新时代的筑梦人主题征文10篇

2.党委书记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心得体会

3.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

4.20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感受3篇

5.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范文5篇

第四篇: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的思想宣传

【导语】: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一

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从政道德意蕴和要求,而且要在新时代管党治党实践中切实加强从政道德建设。

新时代领导干部讲政德的三重意蕴

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种政治品德的核心就是理想信念坚定和党性原则坚强,体现为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任何时候都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党的要求为先,表现为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严守党的规矩、执行党的路线。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从政为官最高最大的“德”。

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早在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里强调:“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最高从政道德,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尺。”党员干部要像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时刻牢记“为了谁”的根本性问题,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党员干部不仅要涵养谦虚、善良、诚实、勤俭等品德,更要自觉以党员领导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警醒自我,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廉洁自律、修身齐家,真正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良之友不交、不法之事不干,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亲情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新时代加强政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从政道德建设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决定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总书记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的今天,部分党员干部受到封建腐朽道德文化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蚀,出现理想信念丧失、党性原则抛弃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当地政治生态,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加强从政道德建设,培养党员干部的优良政治品德。

加强从政道德建设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重要举措。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塑造着党的形象,决定着党的命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并明确提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2014年1月,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建设,有利于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加强从政道德建设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党员干部道德品质的优劣,影响甚至决定党的执政能力高低,决定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的强弱,对贯彻党的执政理念、落实党的执政要求、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可见从政道德对于党员干部执政能力、执政本领的重要影响。为此,新时代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加强从政道德建设。

多管齐下,全面推进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建设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和专题教育活动,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执政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因此,需要多管齐下,全面推进新时代党员干部从政道德建设。

健全法治规制。目前,我国已出台约束党政公职人员行为的各种规定,如《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对从政道德与干部作风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从政道德的约束性还不够强,建议推进从政道德法治建设,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分类分层、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应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等;评价指标应细化,建立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一整套评价标准、规范、机制和体系;评价方法上,要综合运用正向与反向测评、定性与定量测评等方法。坚持客观指标与主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考评过程、结果、方式的多元参与、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

建立教育机制。要建立针对从政道德的常态化教育机制、加强相关教育培训。综合运用道德讲坛、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现场体验等方式,增强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不断追求更高的教育目标和更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党的各级干部教育院校应常年开设“从政道德修养”专题课程,作为所有主体培训班的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二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仅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而且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是党和国家事业成功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真理,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创造。正是这一伟大创造,历史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如何接中国地气、成功指导中国革命的问题。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下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创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时代课题最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在不同发展阶段又具有不同理论内涵和呈现形式。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各项事业发展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于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诸多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对我们党来说,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答案,而是需要在开创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艰辛的实践探索和科学的理论概括,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系统而深入地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理论体系最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思想也是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要义是“八个明确”,基本方略是“十四条坚持”。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领域。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原创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鲜活的组成部分。

理论境界最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强调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科学统筹;强调既注重总体谋划、又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等等。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调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等。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等等。这些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建党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193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就必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更加自觉地用这一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扎实抓好全党全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在把握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上下功夫。应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抓好理论武装和理论学习,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要全面、系统、准确地弄清这一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主题主线、逻辑起点、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以及科学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理解“八个明确”“十四条坚持”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去理解和把握,将这一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理论贯通起来,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贯通起来,做到全面系统、融会贯通。

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普及,在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上下功夫。首先,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系统工程,研究成果和宣传形式都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要以多样化的形式抓好面向社会各界别、各领域的宣传普及,实现宣传全覆盖。其次,注重宣传手段现代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获取信息、接受知识的途径、偏好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注重以直播、视频等现代化手段扩展理论的影响力。再次,注重宣传对象的大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科学理论。要重视宣传对象的大众化,让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这一科学理论,自觉将其作为行动指南。

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谋划工作,在学用相长上下功夫。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也可以深化学习。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效,首先要体现在改造主观世界上,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升。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维护核心、看齐中央的政治自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照新精神新任务新要求,找准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发现实际工作中的短板,思考提高改进的办法,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三

核心要点:

■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个重要工作坐标和时间节点。

■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对过去历史深刻反思的结果,是我们党对现实国情清醒认识的结果,是我们党对未来目标执着追求的结果。改革开放与伟大觉醒相伴相随,有了伟大觉醒才有了改革开放。那么,伟大觉醒来自于哪里呢?伟大觉醒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来自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赋予了改革开放以“革命”的全新含意。改革开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繁荣发展,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在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在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个重要工作坐标和时间节点。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尊重人民意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和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强调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办好经济特区的重要性。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对于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在新的伟大觉醒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一、改革开放是如何发生的,伟大觉醒来自于哪里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历史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在其背后都潜藏着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等原因。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对过去历史深刻反思的结果。上世纪50年代末,我们党开始犯“左”的错误,“_”更是成为“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在党中央占主导地位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这个时期经济濒于崩溃边缘,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和带来的后果,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这些重要论断真是振聋发聩、石破天惊啊!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面对问题,痛定思痛,使我们警醒。如果说“_”还有“一功”的话,它从反面教育了我们。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对现实国情清醒认识的结果。粉碎“_”后,我们打开了国门。当我们看到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存在的巨大发展差距时,给我们带来的是惊诧和震动。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应邀访问日本。访问期间他参观了日本的钢铁、汽车和电器工厂。他在考察日产汽车公司时感慨地说:“我懂得了什么是现代化。”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了解的增加,促使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对我国今后发展道路进行思考。改革开放就这样在全党全社会逐渐形成共识,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对未来目标执着追求的结果。大同世界、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亘古向往的理想社会。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关系既不能落后于生产力,也不能超越于生产力,超越了生产力,就会欲速则不达。历史的启迪是,我们既要仰望星空、胸怀理想,也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

改革开放与伟大觉醒相伴相随,有了伟大觉醒才有了改革开放。那么,伟大觉醒来自于哪里呢?

伟大觉醒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它所代表的利益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能够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无私无畏,敢做敢为,勇于做、能够做其他政治力量不能做、不想做的事。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屡遭挫折,却能够迅速纠错,走出困境,扭转危局,化险为夷,开创新局面的根本原因。

伟大觉醒来自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其出发点和归宿。实践是最高、最大的社会“法官”,一切主观的东西都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在这个“法官”面前接受裁决。在实践中认识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我们党带领人民获得的伟大觉醒,正是从40年前进行的那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开始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广泛展开,如火如荼,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拉开了中国大地上一场解放思想的帷幕。真理标准的确立,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人们的思想从长期“左”的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在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给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能够觉醒、敢于觉醒、持续觉醒的强大思想武器。

伟大觉醒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改革开放中的很多事物是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所创造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渐次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推动者、参与者。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从人民公社制度的废除到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从“三来一补”到境外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的引进,从创办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再到内陆以及沿边地区的逐步开放,等等。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突破、新事物、新成就,都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

二、伟大觉醒催生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党和人民在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和最伟大创造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伟大觉醒的产物,伟大觉醒催生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赋予了改革开放以“革命”的全新含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的改革开放是什么性质?我们党认为,它不是体制的枝节修补,不是改良,而是一定意义上的一场“革命”。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他还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40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但是,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要有效、有用,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提出了迫切需要。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形成、创立和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繁荣发展,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旧思想旧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迅速地发展了中国,极大地壮大了中国,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引领力。

三、在新的伟大觉醒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觉醒开启征程,奋斗成就伟业。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获取新的伟大觉醒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

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的事业,也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在改革开放和治国理政实践中,我们必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增进人民福祉,这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关键领域和主攻方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布局的辩证关系,将改革开放贯穿体现于两个布局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过程、各个环节,以改革开放作为两个布局的强大动力。

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发展思想的集大成,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这个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协调为基本要求,以绿色为前提条件,以开放为重要途径,以共享为根本目的,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围绕处理和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开放给我国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和活力。“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面临的“四种危险”具有尖锐性、严峻性。我们必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讲政治,讲纪律,讲规矩,始终保持革命精神,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敢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必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四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认清党面临的执政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历史进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诞生于民族危难时刻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忧患意识贯穿于党的奋斗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忧患意识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为防范和克服消极腐败危险作出多方面努力,拓展了管党治党的实践境界。

在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在坚持治理消极腐败的进程中,我们党不断克服各种风险考验,不断发展壮大。

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施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下大力气整治“四风”突出问题。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为了改进作风,更好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他要求必须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必须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必须严字当头、从严从实;必须层层压紧、上下互动;必须相信群众、敞开大门。通过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持之以恒、抓常抓细抓长,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决惩治腐败无禁区、零容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不管涉及谁,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一查到底,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姑息。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打掉“老虎”的数量、惩处干部的级别、处理的严厉程度都前所未有,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补思想之“钙”,治精神“软骨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我们党思想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教训,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作为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近年来,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加强和规范党内生活各方面,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中。通过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党校培训以及创新基层教育方式等措施,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显著增强,“四个意识”更为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科学选拔干部,把好源头关。习近平同志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调要形成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党中央发布《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建立健全干部“带病提拔”问责机制。几年来,好干部标准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大提升,“带病提拔”明显减少,消极腐败现象从源头上得到控制。

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制约。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强化制约主要是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强化公开主要是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为了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实行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党中央还制定、修订多部党内法规,坚持依规治党,有效解决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监督问题。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五

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现在何方?这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我们科学开展工作、正确形成决策的基本前提,历史方位把得准,方能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透、见其远。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正确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从实际出发,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面对的局势。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现在何方?这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我们科学开展工作、正确形成决策的基本前提,历史方位把得准,方能站得高、看得深、想得透、见其远。

“六个走来”,是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主题。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来。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突破社会主义的苏联固有模式和现代化的西方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若不懂得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如何既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若不懂得近70年来中国几代人白手起家、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和奋斗精神,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华民族持续爆发的民族能力和坚定的民族意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97年的实践中走来。97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信念不移,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纠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若不懂得中国共产党97年中如何不断从灾难中奋起,从总结教训、改正错误中再出发,就不会懂得一个百年老党走进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何以更加自信、自觉和自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近代中华民族由衰而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走来。近代中国风雨飘摇、国破家亡,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人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若不懂得近代中国在外来侵略者铁蹄之下山河破碎、饱受屈辱的历史境遇,就不会懂得13亿多中国人何以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对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承发展中走来。泱泱中华、悠悠岁月,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像一棵大树,把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而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像黄河长江流淌不息,滋养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心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来自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5000年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广泛、更深厚的基础和动力。若不懂得中华民族如何一步步从历史深处走来,不断地积累能量,不断地革故鼎新,不断地开辟前进道路,就不会懂得今天中国人“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精神世界和理想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学说500年风云激荡中走来。价值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取向。社会主义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秉持、所践行的绝对律令。100年前,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像一颗种子,一经传入中国就扎根于中国的土地,生根发芽开花。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社会主义学说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的世界观,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目标,正如总书记所说,由此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若不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秉持所践行的价值理念,就不会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会懂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

上述六个方面,是新时代中国蓄能发力的渊源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与魂。

“两个一百年”与“新三步走”,是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的未来观照

今天是未来的出发点,未来是今天的目标与走向。再过30年的中国,到本世纪中叶的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根本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总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一百年”的具体目标,在实施步骤上,是“新三步走”,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2035年、2050年,这三个时空交汇点,是中国人梦想与现实的转承点,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里程碑。

围绕总目标、总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等等。实现和落实总目标、总布局,在实际工作层面,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

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到本世纪中叶,一幅13亿多人凝神聚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蓝图清晰可见;从价值追求到顶层设计,再到行动步骤,中华民族在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重大课题的探索中,做出了既具有世界观意义又具有方法论价值的创新性回答。主旋律——合奏曲——若干个独奏,在30年纵深的历史大舞台上,56个民族正在演奏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的华美乐章。

这就是中国可见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未来在今天的投射。

“四”加“二”,是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基本方位的关键词

“四”是指,新时代有新矛盾,新时代有新任务,新时代有新思想,新时代有新地位。

新时代有新矛盾。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促进生产。经过改革开放40年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民对于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文明全面提升有新的期待。目前,中国的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居民收入水平之间,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推动社会生产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中国经济的新跃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夯实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物质基础。

新时代有新任务。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三步走”的具体任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奋进方向。如何在一个超大人口规模的大国中,在一个远少于西方国家崛起的时段中,在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的东方文明中,在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第四轮经济全球化激荡转承的过渡期中,确保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这是远远超出人类想象力的大课题。为此,新时代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着力从制度供给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提供一整套更加完备更加稳定更加管用的制度体系,从而夯实中华民族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且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础。

新时代有新思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是思想之母。面对新时代,回答新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的历史之问,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时代之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中国的历史之问与时代之问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若干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如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把人们对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有新地位。在最近几百年的历史中,中国与世界是如何相处的?1840年,鸦片战争把中国打入谷底,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了第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牺牲品;之后,直至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中国人站起来,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但是在世界舞台上基本没有话语权,是全球化的追随者,被世界化,被西方化,被全球化;在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中国人改革开放,迎头而上,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过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人富起来,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塑造者。如今,一个具有新内涵、新技术基础、新地缘关系、新主体间性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正向我们走来,中国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引下,在中国强起来的历史性进程中,为人类福祉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指“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两个没有变”,是我们在新时代再出发的重要立足点,也是新时代全部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不可忽视的背景板。

“四”加“二”,就是当代中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位。

“四”加“二”,再联系到“六个走来”,联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三步走”,最近几十年,中国的历史方位、历史走向大致可见,中国的战略思考、战略安排大致可见,中国要做的事、能做成的事大致可见。让我们为那一天的到来努力奋斗吧。

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相关文章: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精选3篇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4.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5.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第五篇:筑牢思想根基 增强宗旨意识

筑牢思想根基

增强宗旨意识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思想是我们的传家之宝,是我们所依之根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靠全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坚持群众观点,代表群众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取得胜利。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我们要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工作,唤起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牢牢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党培养了我们多年。就更要一心一意想着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以群众贴心人的身份,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全心全意想着群众,向着职工。心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只有做到这些,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会有多重,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头,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坚持群众路线,要求我们要有毅力,要有恒心,鼓足干劲,做出表率,干出成绩。增强宗旨意识,做立党为公的表率,一

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坚持不懈,发挥甘肃公路人精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树立起良好的党员形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来自于对民族复兴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深刻揭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催生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成就了民族复兴的使命的责任和担当的伟大基业。也昭示了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胸怀宽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新形势下,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带好队伍,不断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锻炼,切实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和现实的责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就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到实处,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查研究破解难题上,努力使省厅局和局党委的各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并经得起实践检验,使我们的每一件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最后,我就增强党员宗旨意识,狠抓工作落实,谈谈感受。

守初心、担使命,就是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做

好本职工作落实在行动上。

一是切实抓好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摸排本单位重点岗位廉洁风险点,把不断强化廉洁风险防控管控,作为自己工作的新常态,在工作中积极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一岗双责,完善制度流程和开展廉洁教育相结合,提高主动防范意识,做到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是切实带好队伍搞好服务。我的工作岗位是金昌公路局后勤服务中心支部书记。我局后勤服务工作在几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有了明显转变,也得到了局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我们将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人员培训学习,狠抓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后勤干部职工队伍,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切实把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文明服务,作为机关后勤工作的出发点,把其视为后勤工作人员的立足之本,要有牢固的服务意识,做到“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主动服务”为“优质服务”。

三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在面对问题时,要敢

于迎难而上,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在推动各项工作时,要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的效果如何转变。切实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载2019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多篇[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9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多篇[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增强团队意识

    增强团队意识,提高组织执行力 ——读《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感悟 王怀阳 8月29日,臧局长带领我们学习华为总裁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后,我被文章折射出来的人生哲理和管理......

    增强防范意识

    增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不良网贷 为引导我院学生加强对校园不良网贷的重视,引导我院学生养成科学理性的消费习惯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我院“倡导科学理性消费 抵制校园不良网贷......

    增强爱国意识

    2013年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增强爱国意识- 【网络综合-2013年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增强爱国意识】 这篇关于2013年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增强爱国意识,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

    增强五种意识

    增强五种意识,做好新时期村干部 管加周 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已经结束,如何进一步激励新任村干部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执政为民理念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如何让村干部爱岗......

    增强国防意识

    增强国防意识,保家卫国 ----参观航空博物馆博识课有感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前五的航空专业博物馆,是国家、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的“......

    增强看齐意识

    增强看齐意识----心得体会 高二支部 张新宇 “上下同欲者胜”。全党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政策看齐,保持高度团结统一,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全体党员干部只有主动......

    增强看齐意识

    看齐意识心得体会 ——张佳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看齐意识,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现实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强看齐意识,实质上......

    增强四个意识

    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合格党员习主席强调指出,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 齐意识。这是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 是统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