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通过了解,三(1)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总会有几个学生顽皮,组织纪律涣散。虽说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但孩子们接受的品德教育和常规教育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学校,这就需要老师能耐心地指导,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和常规教育,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督促学生改正缺点。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将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劳动、手工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它包括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但主导价值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碰到的道德问题做出准确的判定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朴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发言。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使用电教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思品教学质量。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第一周 我的自画像 2课时
第二周 别人眼中的我 1课时
第三周 心中有阳光 1课时
第四周 温馨的港湾 1课时
第五、六周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1课时
第七周 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1课时
第七周 说说我们的学校 1课时
第八周 校园里的发现 1课时
第九周 给学校画张“地图 1课时
第九周 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2课时
第十周 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2课时
第十一周 看地图,找家乡 2课时
第十二周 家乡的山和水 2课时
第十三周 我的家乡变了样 2课时
第十三周 家乡明天更美好 1课时 第十附近我喜欢过年 1课时
第十五周 家乡的风味小吃 2课时 第十六周 小城故事多 2课时 第十七周 一起采风去 2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通过对水、电、火的安全使用问题,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在爱的阳光下 10课时
第一、二周 家人的爱
第三、四周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第四、五周 来自社会的爱
我们共欢乐 8课时
第七周 不一样的你我他
第八周 换个角度想一想
第九周 分享的快乐
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6课时
第十一周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第十二周 阿姨、叔叔辛苦了
第十三周 说声“谢谢”
寻路和行路 8课时
第十四周 学看平面图
第十五周 校外探路
第十六周 出行的学问
第十七周 马路不是游戏场
第十八周 复习、考核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几个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加强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第一周 我的自画像 2课时
第二周 别人眼中的我 2课时
第三周 心中有阳光 2课时
第四周 温馨的港湾 2课时
第五、六周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3课时
第七周 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2课时
第七周 说说我们的学校 1课时
第八周 校园里的发现 1课时
第九周 给学校画张“地图 2课时
第九周 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1课时
第十周 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2课时
第十一周 看地图,找家乡 1课时
第十二周 家乡的山和水 2课时
第十三周 我的家乡变了样 1课时
第十三周 家乡明天更美好 1课时
第十四周 我喜欢过年 2课时
第十五周 家乡的风味小吃 2课时
第十六周 小城故事多 2课时
第十七周 一起采风去 1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有学生50名,其中三(1)班有23名,三(2)班有27名,年龄大多在9-10岁。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知识面。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在学生认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图的知识,让学生画画自己生活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认识,并进一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线图。读图、识图和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图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地图知识的学习,是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做准备。教材编写从学习辨别方向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学画平面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掌握画平面图的基本技巧,并有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教材编排了“为校园画张像”、“学画平面图”“我们学习的场所”和“我为学校添‘绿色’”四个主题内容。每一个主题的学习,教师都要结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渗透。
每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主要通过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社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到社区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认识社区里为大家服务的人们,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劳动。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体育、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捐助、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从小做文明的社区一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教材编排了“幸福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区活动”、“文明的社区生活”、“感谢社区服务者”、“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五个主题内容。
第三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和自然灾害惩罚人类两个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教育。针对近年来逐年上升的火灾和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灾的发生;一旦遇到火灾,要懂得逃生的办法和基本知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减少生命损伤,学会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火灾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引导学生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教材编排了“认识自然”、“当灾害来临时”、“防止火灾”、“模拟游戏——争取生存时间”四个主题内容。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一)、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辨别方向,学画平面图、路线图的兴趣,体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养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和习惯。加深对学习环境的了解,更加热爱学校的设施,热爱和保护学习环境。培养乐于合作、认真做事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周围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弱势人群。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为社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要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又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能够体会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训练动手操作(画平面图、路线图)的能力,读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了解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能力。通过学生观察、了解、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在公共场所中对一些人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3、学会遇到意外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访求,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
2、通过观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并能够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和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2、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五、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六、专题研究计划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专题研究计划如下:
主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方法:
1、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灾的发生。
2、教育学生多掌握一些自然灾害的自救和互救知识。
七、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我班品德与社会方面的学困生有:程铭静、张萧、陈培高。主要原因是理解能力差,记得慢。转化措施如下:(1)因材施教,课上提一些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体能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2)课下安排学习组长帮助他们。
2、尖子生的培养
(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
(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八、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让校园更美丽 10课时
第二单元 温馨的社区生活 12课时
第三单元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8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能积极投入到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目标要求:
1.通过“说说我自己”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比较初步的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
2.通过“我与家庭”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员,引导他们尊重家长,与家庭成员搞好关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要和邻里和睦相处,搞好关系,要注意保护自己,做一个聪明的、让人喜爱的孩子。
3.通过“我们的学校生活”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学校的常识与规则,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礼让精神、互助精神,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生活,适应社会,为他们逐步具备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潜能。
3.将品德、行为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社会性获得良好发展。
教学难点:
注意教材内容和多种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进度:
三个单元15课计划安排32课时。
第一单元 说说我自己
1.认识我自己 2课时
2.我的兴趣特长 2课时
3.爱爱护自己的名誉 2课时
4.我在进步 2课时
第二单元 我与家庭
1.家庭的亲情 2课时
2.我是家庭的一员 2课时
3.与家人说说心里话 2课时
4.我和邻居 2课时
5.居家的安全与保护 2课时
6.“护蛋”行动 2课时
第三单元 我们的学校生活
1.我和同学 2课时
2.我们敬爱的老师 2课时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时
4.我们的班集体 2课时
5.我爱我校 2课时
复习整理 2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6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
1、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学生的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经验作为学习的目标。
2、按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标准的各部分和各条均不是按照学科体系和知识点呈现的。每一条标准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知识学习,情感态度和行为能力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
3、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只有根据具体的学生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4、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标准基本上采用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呈现。
二、教材设计思路
1、我学习我快乐,家庭因我而美丽,共享友爱阳光,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对关系。其核心是儿童,侧重与儿童发展的课程设计则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设计出的课程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贯彻了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
2、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设计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集思品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于一身的课程,这四种教育需要在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有明确而具体的反映。健康安全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社会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侧重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教学理念及建议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一)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本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5、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6、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2.10—2.15
开学工作
2
2.16—2.22
时光老人对我说
3
2.23—3.1
我有一把金钥匙
4
3.2—3.8
今天我进步了吗
5
3.9—3.15
妈妈,您放心吧
6
3.16—3.22
我爱我的家人
7
3.23—3.29
我们共同面对
8
3.30—4.5
大家都是好朋友
9
4.6—4.12
你的心情我理解
10
4.13—4.19
友爱是相同的
11
4.20—4.26
为了友谊,我们共同努力
12
4.27—5.3
五一假期
五.一劳动节
13
5.4—5.10
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
14
5.11—5.17
家乡的打工族
15
5.18—5.24
行行出状元
16
5.25—5.31
“小蜜蜂”在行动
17
6.1—6.7
56个民族是一家
18
6.8—6.14
多彩的民族风情
19
6.15—6.21
民族团结一家亲
20
6.22—6.28
期末测试
21
6.29—7.4
假期工作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
一、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共分四个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我的角色与责任》。每个单元下设三到四个学习主题,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父母,关注自己);
2、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2、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
二、学情简析:
本班共有23名学生,其中,从本校二年级直接升上来13人,前水峪教学点转入9人,外地转来1人。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但同时,三年级的.孩子又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的预设: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2、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二)技能目标
1、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三)素质目标
1、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四)情感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
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四、培优转差措施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2、从学生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五、减负提质措施
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六、教学进度与逐周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授课数 备注
1《开学第一课》1课时
2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1、我爱我的家》1课时
3《2、我们的学校》1课时
4《3、我们的社区》1课时
5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1、我学会了》1课时
6国庆放假1课时国庆节
7《2、向“谁”学》1课时
8《3、做学习的主人》1课时
9《4、大家都在学》1课时
101--2单元复习2课时
111--2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
12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1规则在哪里》1课时
13《2规则有什么用》1课时
14《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1课时
15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1、我是谁》1课时
16《2、我的责任》1课时
17《3、我能做好》1课时
18 3--4单元复习1课时
19 3--4单元测试与讲评1课时
20 期末复习1课时
21期末复习1课时
22期末考试1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
临近期末,我希望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同学指导与评价,特制定本学科期末复习计划:
首先,需要明确本学期究竟学习了哪些内容,才干给同学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复习,争取用两节课的时间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协助同学整理,以便有计划的复习。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它重在情感体验、道德认识和正确的合乎社会规范的言行。所以,思想品德教育胜利与否关键看同学的言行。在复习阶段,我将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切忌空谈大道理,将学校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通过讲述以和同学的再现等形式出现于复习课上,组织他们展开讨论与评价,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会道德判断。这学期,我们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期末复习阶段,将通过回顾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加深同学的认识。在回顾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同学谈自身的切身体会,从而生发成各单元的道德要求,以激发情感、指导言行。
临近期末,必需做到专时专用,努力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力争使我的思品课成为小朋友们乐于上并且有益于他们健康生长的课。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校三年级共五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的编排
本册教材的结构与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共有四个单元,一、三单元各有三课,二、四单元各有四课.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4个专题。依次是:珍爱生命;关心你爱护你;出行的学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教材的主要特点
(1)框架结构综合?
(2)学习内容开放?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客厅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3)整体设计连贯?各课的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又有散发性,课与课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4)学习方式新颖?突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学习特点。
(5)呈现形式活泼
三、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平、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知识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集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四、单元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自己的生态,呵护生命。具备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第二单元: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难的人,体会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到大家的事情要靠大家来做。
第三单元: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能利用交通图选择比较简单的出行路线。知道出行时怎样选择合适的路线和交通方式。知道有关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第四单元: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了解为家乡作出贡献的人,唤起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六、教学措施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生活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2、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3、注意让学生通过经验来建构认识。
4、注意通过范例,引导学生自觉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5、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调查了解事物的基本方法。
八、学生习惯养成目标
1、初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5、在与同伴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6、及时记录心中的疑问,经努力无法解决就虚心向别人求教。
7、比较自觉地运用工具书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8、能较自觉地在课前和课后从相关的书籍中查寻需要的资料。
9、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搜索,初步养成分类整理信息、介绍重点内容的习惯。
九、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12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8课时
第四单元8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我们的学校”四个单元,共12个主题,31个活动。 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爱家庭、爱家人,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和居家生活安全意识,行成真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系他人的生活态度。
2、了解自己的特点,知道每个人各有所长,学会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诚实守信,平等相处。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人宽容。
3、学会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学习困难,取得成绩的乐趣。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平等意识。
4、热爱关心学校,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学会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能利用图例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和上学路线图。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3、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 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4、综合组织多种活动。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四、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8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一起长大-------------------7课时
第三单元 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9课时
第四单元 我喜欢我们的学校------------------7课时
期末复习-------------------------------------2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1
一、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本册共包含三个单元:
说说我们的社区生活、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
三、教学目的任务: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五、主要措施:
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2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知识面。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在学生认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图的知识,让学生画画自己生活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认识,并进一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线图。读图、识图和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图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地图知识的学习,是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做准备。教材编写从学习辨别方向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学画平面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掌握画平面图的基本技巧,并有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教材编排了“为校园画张像”、“学画平面图”“我们学习的场所”和“我为学校添‘绿色’”四个主题内容。每一个主题的学习,教师都要结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渗透。
每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主要通过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社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到社区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认识社区里为大家服务的`人们,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劳动。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体育、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捐助、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从小做文明的社区一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教材编排了“幸福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区活动”、“文明的社区生活”、“感谢社区服务者”、“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五个主题内容。
第三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和自然灾害惩罚人类两个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教育。针对近年来逐年上升的火灾和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灾的发生;一旦遇到火灾,要懂得逃生的办法和基本知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减少生命损伤,学会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火灾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引导学生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教材编排了“认识自然”、“当灾害来临时”、“防止火灾”、“模拟游戏——争取生存时间”四个主题内容。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一)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辨别方向,学画平面图、路线图的兴趣,体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养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和习惯。加深对学习环境的了解,更加热爱学校的设施,热爱和保护学习环境。培养乐于合作、认真做事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周围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弱势人群。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为社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要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又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能够体会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训练动手操作(画平面图、路线图)的能力,读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了解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能力。通过学生观察、了解、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在公共场所中对一些人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3。学会遇到意外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访求,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
2。通过观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并能够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和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2。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五、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3
一、年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目的要求。
1、通过“说说我自己”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比较初步的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
2、通过“我与家庭”,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员,引导他们尊重家长,与家庭成员搞好关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要和邻里和睦相处,搞好关系,要注意保护自己。做一个聪明让人喜爱的孩子。
3、通过“安全生活每一天”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学校的学习常识与规则,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礼让精神,互助精神,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生活,适应社会,为他们逐步具备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潜能。
3、将品德、行为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社会性获得良好发展。
难点:
注意教材内容和多种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我的家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3课时
2.我爱我的家3课时
第二单元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1我们的学校3课时
2.我生活的社区3课时
第三单元我在生活中长大
1.我成长,我快乐3课时
2.做生活的小主人3课时
第四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1、规则在哪里3课时
2、规则有什么用3课时
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3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3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4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100%,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课程是在中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计十三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课时。
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时间
1、两年来的变化(2课时)第二周
2、我的优点和不足(2课时)第三周
3、我的兴趣和特长(2课时)第四周
4、相信我能行(2课时)第五周
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单元我爱我家
5、说说我的家
6、我是怎样长大的
7、爸爸妈妈真辛苦法制教育:了解环境卫生法规规范自身行为
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9、共建文明家庭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
10、说说我们班法制教育:了解环境卫生法规规范自身行为
11、同学友谊要珍惜
12、我们应该这样学
13、团结合作才能赢法制教育:课题四:用火安全
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
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
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第六周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3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
一.班级情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
第一单元 夸夸我自己
第一课
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指说 你们认识我吗想不想和我交朋友要想成为朋友我们首先得互相了解。你们对我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自己眼中的“我”
1过渡 你们对我有了一些了解想不想让我也了解你 同学们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多了想不想让大家更了解你
2介绍游戏 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猜猜我是谁”。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我的小档案”等会儿我们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长处都写在上面不过有
一样不能写名字对这一写可就露馅了。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平时对别人了解的比较多能看了介绍立刻就把猜出他是谁。
3师生独立填写《小档案》
4二人小组讨论 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写的拿给一位好朋友看看读给他听听请他给你当当参谋。愿意吗
三、同学眼中的“我” 5 1组建46人小组 2游戏开始师生共同参与 3全班汇报
四、说说你说说我
1畅谈感受激起交流愿望 今天能认识你们这么多好朋友我很高兴。你们高兴吗为什么 那么你们愿不愿意向听课老师夸夸你的同学 夸夸你自己
2角色扮演进行行为指导 真的那好如果我现在就是一位听课老师你们谁愿意来和我交流
3自主活动拓宽展示空间 现在就去向听课老师们夸夸你的同学夸夸你自己吧学生下位与听课老师交流
五、总结 作为你们的朋友我又欣喜地发现你们还有这些优点勇敢大方很有礼貌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吗你们能不能大声地
告诉自己告诉所有的人谁很棒谁是巨人谁能行 对同学们相信自己喜欢自己力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建议大家课后去征求同学们的意见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这样才能让自己进步得更快才能画出更满意的自画像。附 我 的 小 档 案 1.同学们请你在正确的括号里打 我是女生 扎着辫子。我是男生。在班里我的个子很高。我的个子不高也不矮属于中等。我的个子不太高所以做在前排。我长得比较胖但挺结实。6 我很瘦爸爸妈妈总要我多吃些。告诉你我的视力很好我会继续保护好它。虽然我戴眼镜了但我仍然认真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争取让度数不再加深。2.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在横线上填写。我长得 今天我穿了 我喜欢 我的优点是 其它方面 7
第二课 别人眼中的我教学目标
1、借助他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2、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愿意改正。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忙好吗我们认识了这几天你们对我有什么映像你们能不能送给老师几句真诚赞美的话
二、以他人为镜提升自我认识。
1、第一面镜子家长 在小组内交流父母写给自己的话可以大声读也可以交换看。了解自己在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2、第二面镜子同学 a、阅读教材中的活动提示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b、学生分组开展“who am I”游戏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3、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三、活动拓展
1、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可以做我们的镜子。
2、鼓励学生不断以人为鉴完善自己。
第三课 心中有阳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体验自我实现的愉悦。
2、引导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寻找能发扬自己优势提高自我的生角色。
3、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完善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亮出我自己 展示“我自信吗”小卡片。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机会帮助学生“亮出我自己”。小活动黄金广告亮出我自己
二、毛遂自荐 观看“毛遂自荐”的故事 讨论这个故事给大家什么启示 阅读教材这些同学在什么情况下勇敢地亮出自己你喜欢他们吗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尝试、锻炼自己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小卡片。
三、阳光计划 和自己比进步阅读教材中的故事思考爱因斯坦的板凳做得并不太好但老师为什么还夸奖他呢 说说这学期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希望自己哪些方面有
进步 阅读教材中得个案学习男孩的决心和勇气。学生交流怎样才能让计划顺利实施
四、总结号召 自信是我们快乐自信使我们成功希望同学们把自信的秘诀记在心里愿你们的心中充满阳光愿你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第二单元 温暖的家
第一课 温馨的港湾。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自己名字的来历、诉说长辈对自己无私的关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人员间的亲情激发学生孝敬父母长辈、关心热爱自己的家庭。能初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离不开可爱温馨的家庭。行为与习惯 教育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平时能为家庭出一份力量体现家庭主人翁的精神明白父母长辈操持家务、养育自己很辛苦从而激发自己做个热爱家庭、孝敬长辈的好孩子。知识与技能 了解父母长辈为了创造家庭的温馨所付出的辛劳。知道热爱家庭、孝敬长辈的具体表现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父母长辈无私的关爱体会到家庭无比的温馨、幸福。
三、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课件制作。歌曲、录象、照片等
2、学生每人制作一份名字简介卡。每人制作一朵“爱心花”。
3、邀
请4——5位家长参与活动。
4、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长辈的“爱”收集典型事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名字的故事“温馨”的感受
1、引入听老师讲名字的故事猜猜她是谁
2、活动 a、学生自由讲解自己名字的故事。好朋友互说、师生互说 b、小记者采访。互问互答
3、小结小朋友们让我们铭记父母长辈们对我们的希望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二、浓浓的关爱“温馨”的体现 其实有心的小朋友能感受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的家人就是用无声的爱呵护着我们的成长
1、请大家看看这几组感人的画面吧随机播放录象A、下雨天爷爷背我行走。B、生病时爸爸细心照料。C、遇到困难妈妈耐心鼓励。D、做错事奶奶严厉批评。
2、活动学生回忆并诉说自己所经历的往事感受到父母长辈的爱。学生、家长一起上台讲解孩子向长辈送“爱心花”。
3、小结听了刚才那一段段感人的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长辈的爱是那么伟大。无论是慈爱还是严爱都能体现一份“温馨”。那么小朋友们老师、家长们让我们一起为自己拥有一个“可爱、温馨的家”而歌唱吧播放歌曲甜蜜的家 师生、家长齐唱
三、承诺的见证“温馨”的港湾 生同学们长辈们的关爱我们牢记在心。我们也是家庭中的一个小主人家庭的“温馨”不仅是长辈们“爱”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付出”。我提议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长辈为这个“温馨”的家出一份功劳吧
1、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承诺表表决心。
2、活动作一张“承诺留言”卡。播
放音乐
3、小结我相信只要小朋友们照着自己许下的诺言付出与行动与家人互敬、互爱、互勉那么我们的家庭会变得更加“可爱”让家成为我们“温馨的港湾”。
第二课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爸爸妈妈为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劳明白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2、使学生懂得要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分忧。
3、使学生体验“当家”的辛劳提高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建议
这一课是由“妈妈的手”、“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今天我当家”三个内容组成。这个主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体验、感悟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的幸福和营造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劳。
教学过程
一妈妈的手
1、同学们记得母亲节与父亲节是哪天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和六月的第三个星期
2、揭题妈妈的手。
3、看插图说故事。
4、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家庭美德的广告请学生讲述。
5、记录爸爸妈妈今天为自己和家里做的事。
6、讨论交流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二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
1、看插图讲故事体会人物感情。
2、讨论一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不去上班了行吗
3、讨论二如何回报爸爸妈妈的辛劳
4、交流你了解自己的父母的工作吗和大家说一下。三今天我当家
1、出示一组对比数据各国少年儿童家务量统计数据 中国12分钟 英国30分钟 法国分钟 韩国42分钟 美国72分钟
2、谈谈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12
3、学习制订“今天我当家”计划表 1 出示两个计划表进行比较看哪个安排更合理。2 学生自主制订计划表。制订计划表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或某一件事情。3 收集典型计划表交流。4 分组评比每个小组选送一个最佳方案进行示范学习。
4、实践活动完成一篇体验日记记述“当家”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重点写出体验和感受。
第三课 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初步懂得长辈操持家务、养育自己的辛苦要感激、孝敬他们。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尊重、理解、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知识与技能学会与父母谈心和撰写爱心留言条。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体验掌握谈心和撰写“爱心留言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前一周布臵学生在家里观察或向爸爸妈妈了解他们最近有什么烦恼想一 想自己有没有帮助他们的办法 2准备长方形的空白纸条35张 3教师事先调查学生在家里的烦心事并选择性地录制一些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和爸爸妈妈谈心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小品表演一男生一女生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男生很不高兴的样子。女孩跑上去关心地问“什么事不开心”男生边走边沮丧地答“今天早上妈妈不给我签字”。“为什么”“她说我作业做得太慢”。“那你怎么做的”“我就赌气跑出来了”。两人边谈边走向座位女生向全班同学求援“这个问题请大家帮帮忙吧。” 2同学们自由交流后相机揭题与
爸爸妈妈有冲突可以跟他们谈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心平气和地解决千万不能赌气。
二、再次讨论感悟要领 1出示课本内容“我的心事”听录音 2提向假如你是滔滔你会怎样做 先小组活动进行角色扮演一人当爸爸一人当滔滔父子 14 好好地谈谈心角色可互换。再汇报交流请你把老师当爸爸谈谈你的想法。3你知道爸爸对你有多大的期望吗出示教科书范例《画笔的故事》听录音 4师当年奶奶希望爸爸好好学习这也是爸爸对孩子滔滔的希望啊。
三、合作交流领悟深化 师在家里你有什么心事请你写在小纸条上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人说出自己的心事其他三人帮他出主意可以说说该怎样与父母谈心最后全班交流。
四、活动体验明理导行 1你想成为孝敬之星吗下面我们就要开展这样一次活动首先请大家汇报课前一周的调查情况。学生自由交流调查内容或调查小报告可以展示出来随机选择几个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活动例如爸爸老抽烟…… 爸爸、妈妈吵架了 爸爸生病了…… 妈妈下岗了…… 2小组模拟活动各小组白选或自定一个内容分角色进行摸拟表演活动。3选两个小组上台表演 4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活动知道了平时在家里要多和父母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自己的期望也要把自己的一些愿望及时告诉他们做到心灵相通。
第二课时爱心留言条
教学准备 1课前布臵学生回家写一份“爱心留言条”并收集2—3条爸爸妈妈写的爱心留言条。2准备彩笔、尺、空白纸条3-5张。教学过程 15
一、榜样引领学习撰写“爱心留言条” 师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的方法除了谈心以外还可以通过书信撰写“爱心留言条”。出示书中的四张“爱心留言条”通过评议知道“爱心留言条”的写法内容可以简单地只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格式为先写称呼再写正文内容最后落款包括署名、时间。
二、作品展示初步领悟 1请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和收集到的“爱心留言条”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改一改。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汇报并说一说与“爱心留言条”有关的趣事。3师总结看来大家对“爱心留言条”已不陌生它确实是我们家庭生活中的调味剂利用好它会使我们的家庭更温暖。
三、活动体验深化主题
1、比一比看谁的“爱心留言条”写得好。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写 1小丽的奶奶生病住院了请你代小丽写一份“爱心留言条”。2星期二下午学校要放学晚一点请你中午给爸爸妈妈写一份“爱心留言条”免得他们担心。2比赛开始限时5分钟。3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评出前八名。4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设计更新颖、更漂亮的“爱心留言条”别出心裁地把它放在父母能找到又有些意外的地方给他们一份惊喜效果必将出人意料。
四、主题拓展延伸导行 1师其实孝敬父母的方法还有很多谈心、撰写爱心留言条之外还可以怎样做说一句知心话送一张爱心卡画一幅画写一首小诗生活中给父母夹菜、倒茶、让座、捶背、学习上主动自觉与父母一起写爱心日记等都是孝敬父母的好方法。2出示《游子吟》齐声吟诵。议一议哪一句最能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请摘抄下来。
第三单元 我爱我们的学校
第一课 说说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自己的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及其作用。
2、初步了解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3、结合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4、通过口述学校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设计、绘制校园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疑点如何更好的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 学生自备笔记本、小卡片等按自己喜欢的方法与喜欢的同学自由组合小组进行“熟悉我们的学校”为主题的参观调查访查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我们的学校
二、小组梳理材料
1、大家深入调查取得了关于学校的第一手材料。现在请各小组认真梳理材料准备发言内容安排好材料展示次序。并推选一人作代表发言其它同学补充完善。
2、小组交流、梳理材料。
三、小组汇报 一小组汇报活动内容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同学们你们小组主要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愿意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17 小结大家从各方面对自己的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我相信各小组的同学一定能够把学校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明白。二小组汇报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我们的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哪个组的同学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具体的介绍 我们参观小组用“导游”的形式结合观看“学校平面图”来引导大家参观我们的学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 年 级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